回声的教案

时间:2023-03-04 12:00:5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回声的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声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回声的教案

回声的教案1

  设计理念: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随着青蛙妈妈出发啦!大家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啊!到地方了!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谁想把对这里的赞美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1、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了,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你们听,他在说什么?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谁?你在哪儿?“

  (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2、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3、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采访:刚才你们说第一句话时有人学你,现在说了第二句话,又有人学你,你心里怎么想的?

  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抓住动词,揭示方法

  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还能找到吗?

  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来做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3、大家快看,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来。

  小结: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河水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四)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

  1、导: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听青蛙妈妈的讲解)

  2、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吗?(和蔼可亲、亲切)是啊,妈妈对孩子说话就是亲切的,你能像青蛙妈妈一样也用亲切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

  3、小青蛙听完妈妈的话高兴吗?是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谁来读读他的话?

  4、同桌之间互相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5、指一对同桌来表演。课件演示回声的形成。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见回声?

  小结:明白了为什么,得到了知识,让小青蛙感到无比的快乐,接下来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桥洞底下又响起了欢快的叫声)就让我们再次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体会小青蛙那快乐的心情吧!

  四、生字迁移、巩固识字:

  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里边藏着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认的字。看谁能正确地读出来。

  (小青蛙“呱呱”叫,听到回声好奇怪。妈妈带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实验。波纹圈圈去扩散,碰到崖边又返回。小青蛙,开心哩,蛙声回声连成片。)

  五、举一反三、指导写字:

  这课还有两个字我们没有写,一个是游,一个是围。游字的结构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倒”)围字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圆”)写这两个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书写练习。

  六、拓展阅读、启发思考:

  你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讲讲当时的情景。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回声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6个生字,会写“倒、游”。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回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二、感受石桥洞之美。

  1、这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小青蛙是怎样弄明白回声形成的道理的。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故事发生在石桥洞里,那么小河上这座石桥的桥洞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石桥洞,学生描述)请同学们快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找)

  2、指名汇报交流。(课文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月亮。(把半圆的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

  4、指导书写“倒”。

  5、指导朗读。

  月亮是圆圆的、亮亮的,非常美,在这里课文把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也是那么的美。所以我们在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而且要把石桥、桥洞、倒影、大月亮这几个词加以强调。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朗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回声”的形成。

  (一)感受小青蛙初闻“回声”的心情。

  1、这么美的景色多吸引人哪,小青蛙和它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它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

  3、指名汇报交流,感受小青蛙的心情。(高兴——奇怪极了)

  4、指导朗读。

  (1)指导读出小青蛙初始的.高兴以及听到回声后的奇怪。(理解“奇怪极了”“藏着”)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感受水的波纹。

  1、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笑着说------(引读)“孩子,跟我来!”小青蛙的妈妈把小青蛙带到什么地方,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然后用“△”标出表示妈妈动作的词。

  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词语。

  3、汇报交流。

  谁能说说妈妈的动作有哪些?(带、跳、捡、扔)小青蛙看见了什么呢?

  4、播放“小鱼击水实验”的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河水有什么变化。(河水产生一圈圈波纹,又一圈圈荡回来。)

  5、填空练习,检验学生观察记忆能力。

  6、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什么了呢?(师随机板书:水波 河岸)

  (三)感受回声的形成。

  1、小青蛙的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对小青蛙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笔标出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交流。

  4、读了青蛙妈妈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回声的形成)

  5、电脑演示回声的形成过程。

  6、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边读边想:回声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谈理解,师随机板书:声波石壁)

  7、再读感悟。

  下面我们再把四、五自然段齐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回声形成的过程。

  8、小青蛙明白了这个科学道理之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小青蛙高兴的心情)

  四、小结。

  1、学生谈收获: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2、师小结:这篇科学通话,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回声形成的道理,老师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

  五、板书。

回声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用鲜明的 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力度效果。

  2、知道6/8拍的含义及其特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6/8拍的`旋律。做一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对6/8拍的认识。

  3、欣赏“缆车”“山童”

  4、竖笛:“亲爱的回声”

  教学过程

  一、欣赏“缆车”“山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缆车吗?缆车在行驶时听到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吗?我们大家来模仿一下。

  2、现在请大家听赏一首意大利歌曲“缆车”,是男声独唱,歌中唱到“弗尼古礼”是指缆车滑行的声音,大家听到“弗尼古礼”时,就跟着唱一唱,体验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

  3、让我们做着缆车到山路去走一走,听赏童声合唱“山童”------,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音乐游戏

  1、导入: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它是怎么产生的?你来听一听,音乐里有什么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新歌《亲爱的回声》

  2、做简单的回声游戏;你觉得可以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模仿回声? 请大家小组讨论。(强:F 弱:P )我们来唱一唱;

  3、我这里还要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你们听——《亲爱的回声》

  你听完以后,请告诉我,它是几几拍的?

  6/8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4、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现?请同学分小组讨论,我们来跟着音乐感受一下。

  5、我这里有几条6/8拍的节奏,请你们跟我拍一拍。

  6、同学们拍的可真不错,下面玩一个“发电报”的游戏,看看哪组拍的又快又准。

  三、新授歌曲

  1、听《亲爱的回声》刚才你们讨论以后发现通过声音的强弱可以模仿回声;请你们把书翻到38页,边听音乐,边给歌曲加上强弱记号。

  2、学唱新歌: 听唱(比较第一、二乐句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 师弹琴,生唱。

  4、 强调最后的双声部。拎出来练习。

  5、 生唱,师模仿回声。

  6、 学生唱,部分回声。

  四、竖笛:“亲爱的回声”

  1、我们再来用竖笛来感受“亲爱的回声”的歌曲。

  2、唱一唱、练一练、吹一吹。

  五、小结:回声现象很奇妙,但也只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要想揭开他们的奥秘,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成功!

回声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

  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

  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这个教室好大呀!

  台下坐着许多老师和家长呢!

  让我们掌声欢迎他们吧!

  活动一:学习、积累第一段,走进故事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轻声词,老师特地把轻声词缩小了,读的时候可得又轻又短哦!

  自由练读,指名读

  正音:倒影,齐读,指名读

  谁有发现?【显红:大月亮】,你发现大月亮了!谁来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儿呢?

  这么美的大月亮谁来读?指名读1,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2.这么美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揭题,读题

  活动二:发现、运用语气词,趣读故事

  1.赶紧再去读读课文吧!

  2.读完交流,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

  3.哦,原来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读2、3自然段,拿起笔来画一画小青蛙说的.话,用上横线。

  【教师巡逻时,随机用iPad拍下学生划线的句子。然后,切换到大屏幕上,进行校对交流。这个环节,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交流。】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出示字卡:呱】这是青蛙的叫声,谁来叫一叫?

  这是一个口字旁的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显红:哪吧哩】说发现:语气词、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轻声的

  指名读句子:语气词不仅要念得轻,不同的语气词还要念出不同的语气。

  自由练读,指名分句读,小结:多有趣的语气词呀,让我们说话更有意思!

  【出示】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给它加上语气词吗?

  “你是谁?你在哪儿?”

  师生合作读:现在我就是这只小青蛙,你们就是躲在桥洞里的那只看不见小青蛙!

  玩回声:谁在学我说话呢?明明是你在学我说话呀!你怎么这样啊?你真不讲道理哦!

  前后桌练习,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赶紧去问问妈妈,【出示】

  妈妈笑着说:“孩子,你跟我来!”

  小青蛙心里想:“”

  语气词:呀吧呢啊哩

  练习说话

  活动三:圈划、积累动作词,玩中识字

  1.【出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一圈圈波纹。

  (1)读句子,认识“纹”

  (2)积累:指纹、掌纹、皱纹

  (3)理解一圈圈波纹(生画),看,波纹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边是个大口框

  (4)圈出动词

  (5)看谁记得快

  (6)选择动词填一填

  活动四:儿歌复现记生字,学写生字

  1.【出示儿歌】拍手读

  小青蛙,呱呱呱,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说话,谁学理?

  宝贝连忙问妈妈,

  蛙妈妈,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纹碰岸荡回来,

  原来这是回声啊!

  2.写字:影倒游

  3.生写:头正身直脚放平

  【师巡逻,随机各拍下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各一张。随后切换到大屏幕,让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4.互动评议:

  (1)字写正确,奖一颗星。

  (2)写对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奖一颗星。

  (3)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回声的教案5

  一、概述

  《回声》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版块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看科学。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本文是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的重要凭借。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本课的教育对象是小学三年下学期学生,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有意识地结合课程资源,揭开回声的奥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回声》是一篇知识童话,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词,学习说话,同时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爱科学的思想情感。这节课,我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从指导读书、观察实验所提供的形象,以及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语言实践、练习说话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运用语言文字,与此同时,让学生获得有关“回声”的自然常识,还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整堂课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个性特征。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课是在多媒体教室实施的。

  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科学童话《回声》。板书课题:回声。

  2、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幅图,想看看吗?(出示图片桥的倒影)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师:这么美的`景色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打开书读一读

  预设:找出比喻句,课文中把什么比做大月亮?

  4、指导朗读(指读、范读、齐读)

  二、研读感悟

  1、师: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了,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他是怎么做的?

  预设:小青蛙“呱呱呱”地叫起来,这时,它听到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3、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4、师:青蛙为什么奇怪?它是怎样问妈妈的?

  预设:理解“奇怪”“极了”“奇怪极了”词语的意思。抓住词语理解小青蛙的心情。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小青蛙奇怪的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

  三、朗读感悟,理解“回声”。

  师:青蛙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认真读读课文,找到课文的话来回答。(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教学】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填空: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的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3.做实验演示:在装水的玻容器投入石子,学生观察水波的变化。做动作理解:荡。

  4.用上动词“带、跳、捡、扔、激、碰、荡”说话。

  【充分利用文本,加强对动词的理解、积累和运用,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青蛙妈妈做这个实验和回声有什么关系呢?她是怎么说的呢,读一读青蛙妈妈的话,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预设:为什么青蛙妈妈说他们像?

  3.做练习(出示妈妈的话)

  师:谁来说一说它们哪像?青蛙妈妈的话该怎么读呢?引导读好、读懂青蛙妈妈的话。(读出耐心、亲切语气)自己读——范读——指名读

  4、师:青蛙妈妈讲的话大家读明白了吗?(学生交流)

  5、师: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吗?

  【通过朗读,讲解练习,初步了解回声这种自然现象,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6、师:回声的话该怎么读,知道了吗?(“回声”的朗读声音延长”)请每个同学再去读读第2小节,画出写回声的话,然后读一读。

  进行角色朗读小青蛙和回声的话。指名朗读、男女朗读、小组朗读。

  【创设童话朗读情景,让每个学生演演小青蛙和“回声”,激发了学生朗读兴趣,使课堂充满情趣】

  7、过渡:小朋友读得真好。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这只看不见的小青蛙是——(学生齐答)“回声”。小青蛙呢,听了妈妈的话也明白了。她是怎么表现的呢?

  (1)读好第5小节小青蛙的话。(出示句子: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蹦”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跳”)“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换个意思还可以怎么说呢?(一跳老高、一蹦三尺高、手舞足蹈……)读出小青蛙高兴的语气。

  【词语的积累靠教师的有意识指导和课堂教学潜移默化的渗透】

  (2)创设情景。小青蛙明白了这是回声,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呱地叫个不停。每个同学来做一做回声好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

  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回声的教案6

  课前透视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溢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同学实际动身,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同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大多数同学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同学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同学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同学充沛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妙,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同学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身的体会吧!(同学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同学的距离,激发同学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同学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身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同学考虑、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同学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和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同学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考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和不懂的词句。记下自身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同学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防止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同学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竞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同学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局部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协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一起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一起评议。

  感悟

  1、组织同学通过读文,回答自身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考虑: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回声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回声的科学知识,学习本文生动具体地介绍知识的方法。

  2.掌握生字词,练习做卡片,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小品的写法

  2.回声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前面学过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大自然不仅有美妙的.语言,而且有奇妙的声音,当你站在高山顶或深谷里高呼一声的时候,当你站在大厦或遂道里用力击掌的时候,侧耳一听会听到什么呢?回声,有时回声还不止一次,而是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读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

  初读课文,正音解词:

  隧道(suì) 圜丘() 层峰叠障(zhàng) 庞大(páng) 巍峨(wēi)(é)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一)点明回声发生的原理。

  (二)举例说明回声因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多种回声现象。

  (三)用事实说明了解回声,利用回声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性。

  读课文,请学生画出文中所举事例,并依次编上序码。

  ①在高墙或室内说话,听不到回声。

  ②捷克阿德尔什伯赫旁的断岩能听到三次回声。

  ③江西弋阳圭峰的“回声谷”能听到四次回声。

  ④英国牛津郡一个地方,一声枪响回声达20次之多。

  ⑤雷声经过地、山、云回声隆隆不绝。

  ⑥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⑦冷空气团和云雨层也会反射声波。

  ⑧阿尔卑斯山铁路隧道里的爆炸声能传到160千米远的地方。

  ⑨回声探测仪器,声纳。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三个段意)

  (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回声的原理、现象以及了解回声、利用回声的重要作用。)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①文章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拟人)

  作用是什么?(点题)

  把回声比作什么?(比作女性)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原声和回声就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将回声现象化作一种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了)

  文章引诗开头,有吸引力,拟人形象,富有情趣。

  ②第二段说的是什么?(回声发生的原理)

  ③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具体到抽象)

  第二部分

  ①第4段说了什么?(1次回声)

  第5段说了什么?(回声2至20次)

  这两段按什么顺序写的?(由少到多)依回声的次数为序。

  ②第4段分说什么情况?

  (分说“较远”和“太近”两种情况,大略说明听到回声的条件)

  ③第6段说了什么?(总述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7—9段分别说了什么?(分别介绍了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采用了什么顺序?(由总到分)

  ④第七段,说明墙体是为了说明什么?(反射条件)

  “由于……”一句点明了什么?(点明原理)

  ⑤第10段说了什么?(液体、气体也反射声波)

  第11段说了什么?(用隧道事例证明)

  顺序?(由固体到液、气体)回声的表现。

  ⑥第11段,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先说现象奇怪,再作科学解释)

  第三部分

  ①第13段说了什么?(用事实说明,利用回声有重要性)

  ②第14段说了什么?(用事例说明回声仪器的迅速发展)

  顺序?(由实际到应用)写的是回声的用途。

  总结①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下定义

  (3)作比较

  (4)列数字

  ②修辞方法

  (1)拟人

  (2)设问

  (3)连珠(顶真)

  ③填表

  写作方法

  表现形式

  具体例子

  表达效果

  由具体到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

  第1、2自然段

  引人入胜

  知识原理

  由抽象到具体

  第9、10自然段

  具体形象

  结合

  先说知识后举例子

  第4自然段

  生动有趣

  具体例子

  先说事例后说知识

  第10自然段

  说服力强

回声的教案8

  一、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有一只小兔淘淘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是谁在学淘淘说话啊?

  回声是大自然中一种有趣的现象,谁能有趣地读读课题?

  3、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小青蛙和它的妈妈来揭开这个奥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句子:(个别读,同桌读)

  A、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

  B、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C、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D、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E、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3、出示生字:提醒字音,开火车读

  三、学习1-3自然段

  1、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你喜欢这个地方吗?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里的景色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景色的美丽?(个别读、齐读)

  2、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有趣的事”?

  3、分角色朗读(小青蛙、看不见的小青蛙)。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4、指导读句:小青蛙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从课文里找一找。

  “呱呱呱,多好看哪!”(高兴)

  “你是谁?你在哪儿?”(奇怪)

  5、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旁白、小青蛙、青蛙妈妈、看不见的小青蛙

  6、四人小组合作读,汇报

  7、小青蛙说的话里还藏着两个生字宝宝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他们?

  8、齐读2、3自然段,读出小青蛙不同的语气。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是怎么做的呢?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边做动作边读)

  2、你们看,河水被激起了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出示图片,随机出示文字: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

  3、识记生字

  4、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生说一说

  再读课文中水的变化。

  5、完成练习:

  青蛙妈妈( )起一颗石子,( )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 )。( )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 )回来。

  6、水的波纹是这样的,那声音的波纹呢?请你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青蛙妈妈的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7、课件演示。

  五、写字指导

  1、我们今天要写的`几个生字就藏在这个句子里,请你读一读。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2、你能说一说这几个字的结构吗?说注意点。

  3、学生练习书写,反馈,再写。

  4、写完的小朋友读一读:

  有一天,聪聪来到鱼塘边,心想:这下我可以向青蛙妈妈学习哩!他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

回声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利用形声字特点,结合自己的发现,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

  2.会写“倒影”2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欢快、奇怪的语气。

  4.通过水波的动画演示,初步了解回声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1. 利用形声字特点,结合自己的发现,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

  2.会写“倒影”2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这么多老师们在听课,你们紧张吗?老师准备了一段有趣的动画,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动画视频《山里的回声》)三分钟。

  2、看了这个动画,你有什么问题呢?

  (为什么有回声,什么是回声??)那就让我们带上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借助下面的枫叶宝宝,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同们读得真好,一定在家预习过了。那现在告诉老师,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给予评价。

  4.同学们生字学得真好,小青蛙和青蛙妈妈可喜欢你们了,这不,他们邀请你们一起游玩呢!想去吗?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一)

  出示桥洞的图片

  1.小青蛙和妈妈带着大家游到了哪里?

  (桥洞底下)

  2.描写桥洞的是第几段呢?(第一段),好,那请你大声地读一读第一段,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3、请学生读。

  一起看一看,这个地方怎么样?(美丽极了)出示桥洞图,美在哪里呢?(有花有草,有清澈的河水流过,有美丽的`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就像一个大月亮)

  4、老师觉得这一句写的真好!(出示月亮和桥洞的图片)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种美吗?出示第一段,指名朗读。(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5、这一段中还藏了一个多音字呢,谁能把他找出来?

  突出多音字“倒”。他还可以读什么音?给他们找个朋友?

  倒,三声时,意思是原本树立着的东西横躺过来了,比如,人横躺过来了就是“跌倒”“摔倒”;

  四声时,意思是前后位置互换、向相反的方向前进,比如倒车,或者容器里面的东西倾倒出来,比如“倒水”。

  6、我们文中读第四声。一起再读一读。

  7、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板书“高兴”;你从哪里看出小青蛙很高兴的?(高兴地“叫”起来;“多”好看;“哪”;“!”)说得真对!

  那你能学学小青蛙的样子,高兴地读起来吗?

  (指名读: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8、随文识字“呱”

  (出示生字卡片)这个字是我们要认识的字。一起来叫叫它。

  仔细观察,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记住它?

  (二)初识回声

  1.小青蛙正陶醉在这美景中呢,突然发生了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什么?赶紧到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仔细读一读。

  2.请你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儿?(有一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在学小青蛙说话。) 小青蛙说“呱呱呱,多好看哪!”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跟着说:“呱呱呱,多好看哪!”小青蛙问:“( ) ”,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跟着问:“( )”总之,小青蛙说什么,他就跟着学什么。多有趣啊,请大家分角色练习读一读这一段吧!指明朗读。

  3.小青蛙真的是遇到另一只小青蛙了吗?对呀,那其实是回声。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男生读小青蛙,女孩子读回声。

  (三)解读回声

  1.小青蛙可不知道这是回声,所以他觉得——奇怪极了。“奇怪极了”是怎样?(十分奇怪,非常奇怪。)谁能把小青蛙的奇怪读出来?指名读。

  2.随文识字“哩”

  这个句子中有个有趣的语气词——“哩”。同学们轻声读得很好,一起再来读一读。 仔细观察,有什么好办法牢牢记住它?

  3.可是小青蛙妈妈并没有直接告诉小青蛙答案,而是做了个实验给小青蛙看。她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到书上去找找青蛙妈妈的做法,用——画出来,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青蛙妈妈的做法在第几段啊?(第四段)谁愿意来读一下?

  5.扔进去之后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看看。(播放水波动画)

  随文识字“圈”“纹”“碰”

  6.老师把青蛙妈妈的动作都擦掉了,谁能把他们都找回来呢?课文填空。

  青蛙妈妈( )着小青蛙( )到岸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 )回来。

  7.做得真棒!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她又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研究。

  四、复习生字

  1.一起回忆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生字吧。

  读生字卡片。

  2.出示组成,齐读组词。

  五、指导

  “倒”和“影”

  左中右结构字相比左右结构更瘦长,更紧靠。

  影字三撇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三撇较长。

  板书:小青蛙(高兴----奇怪-----高兴)

  4.听大家读的那么认真,小青蛙也忍不住跳过来和大家见面呢!快看,他来了。(图片)他想考考大家,课文里的生字有没有读准确,谁愿意读给他听听?

  (1)认读带拼音词语:呱呱叫、返回来、碰到、一圈圈 波纹 说话哩。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2)咦,生字的好朋友都逃走了,你还能把他们读出来吗?(读生字卡片,读完后贴黑板上)开小火车读。

  (3)真厉害,那老师忍不住想问问了,你们是怎么把生字记住的呢?(出示:呱、哩、返、纹、圈,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

  (4)其中有个字很有趣,出示呱。呱呱呱是谁的叫声啊?那你能说更多这样的词吗?生根据提示说出小猫、小羊、小蜜蜂等的叫声。

  (5)老师把其中一个字的甲骨文带过来了,你能猜出他是哪个字吗?(碰,长得像两个人走在一起,还碰到了石头。)给他组个词?

  (6)老师这里还有个谜语,能猜出来吗?

  像圆不是圆,专门绕弯弯。(圈)

  (7)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再把这些词语读出来吧!

回声的教案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语句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青蛙妈妈的话,弄懂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知道什么是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声》,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一、学习第一段

  1、放录像,相机理解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

  2、指导读出景物的'美。

  二、学习第二段

  1、看录像,说说:在这个美丽的桥洞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第二段,把写小青蛙听到的声音的有关句子画出来,思考: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见的?

  3、讨论上述问题。

  4、指导朗读小青蛙说的话,注意两次语气的不同。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找出写小青蛙这时心情的语句。

  2、理解奇怪极了的意思。

  3、引导想象: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些什么?

  4、小青蛙又是怎么做的?

  5、指导有感情朗读小青蛙妈妈的话。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

  2、说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3、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4、讨论: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意思相近的词语?

  5、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6、看录像,理解:激、荡。

  7、师生共同用板画再次理解激、荡的意思。

  8、齐读,小结: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青蛙妈妈的话,思考: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

  2、青蛙妈妈第一句说了什么?

  3、自由读2、3句,思考:为什么说小青蛙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呢?

  4、放录像,想象声波碰到洞壁返回来的现象。

  5、讨论:声波与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返。

  7、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说说小青蛙是怎样听见自己的声音的?

  8、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9、小结: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六、 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这段。

  2、放录像,欣赏小青蛙的回声。

  3、小青蛙现在的心情怎样?(理解欢快)

  4、它这时的高兴与它刚来到桥洞时的高兴一样吗?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总结全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两同学角色表演四、五段内容,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3、口头填空:

  回声就是声音的_______碰到________返回来的声音。

  4、师讲述回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板书设计

  回声

  奇怪 水波 河岸 高兴

  荡

  一蹦老高

  明白 声波 石壁 欢快

  返

回声的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并能用对唱的形式来表现。

  2、体验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音乐图谱、小司机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价值分析:音乐游戏中巩固节奏练习。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做小司机,开车子去郊游吧。(音乐律动入场)

  2、做小司机开心吗?你开什么车?(节奏练习)

  二、听一听(播放PPT)

  价值分析:在理解什么是回声的基础上,通过钢琴的不用演绎,让幼儿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回声的奥秘,初步感知音乐的强弱。

  1、给大山唱歌的时候你会怎么唱呢?(大声唱)

  小结:我们对着大山要大声的唱,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叫放声歌唱。

  2、播放PPT——这么美的山谷,不知道山那边住着谁呢?让我来问问它吧。

  “喂”——“喂”;

  提问: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你唱什么,他也唱什么,先传过去的声音强,再传回来的声音弱。

  “你是谁?”——“你是谁?”

  “请你快来”——“请你快来”

  “来唱歌”——“来唱歌”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老师:这是什么声音?回音是怎么样的?

  小结:回音就是你唱什么,大山也唱什么,你的声音强,大山的声音弱。

  3、我们来听听钢琴是怎么表现的。( so mi sao mi do do do do do do)

  4、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回声。

  5、对大山说的话是那个符号?回声又是那个符号表示?

  过渡句:今天,我们就要学用回声的方法唱一唱动物的事情。

  三、唱一唱

  价值分析: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培养幼儿对回声的兴趣,让幼儿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回声的含义。同时能更好的表现回声。

  1、先一起来看一下今天我们要对大山唱的第一句歌词,叉叉是什么意思?还有谁呀?(拍手一起念)

  2、第二张图谱你们看的懂吗?这些树可能会表示些什么呢?(森林)

  3、第三张图谱谁来说说看会说了了什么呢?

  4、歌词我们已经会念了,接下来,我们要来学唱这句歌词。(从低到高)

  5、找一个好朋友,自己商量,谁是对着大山唱歌,谁是学回声。

回声的教案12

  教材简析:

  《回声》是注提教材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中一篇文章,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境,采用悟读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青蛙妈妈说的话,了解回声的原理。

  2、认识6个生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到小河边玩,小青蛙会有什么发现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学习《回声》

  二、创设愉悦空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感知全篇内容。

  2、检查认字情况,交流记字方法。

  3、进一步熟悉课文,然后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字。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自己学习,说说小青蛙怎样发现了回声,回声是怎么回事?

  2、交流汇报。

  3、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①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扔石子,观察水的变化。

  ②口述水的变化,理解“荡”。

  ③青蛙妈妈为什么给小青蛙讲讲解水波的'原理呢?水波和声波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水的________碰到河岸又________回来。

  声音的________碰到桥河的石壁也要________回来。

  4、学生自由说对回声的理解。

  5、教师讲解回声原理。

  6、你在哪里听到过自己或他人的回声?

  四、有感情朗读,升华体验。

  1、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慢)

  2、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快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比较读——齐读

  3、分角色朗读,指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

  五、实践活动:

  1、给家长讲一讲回声的原理。

  2、到山中、空旷的屋子或大厅中去呐喊几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六、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总结。

回声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探究、设疑以及师生合作中学会歌曲;在倾听、实践、评价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p”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学材料分析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第二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复习反复记号“ ||::|| ”。

  3.掌握前半拍休止 2/4 OX XX | ……

  教学难点

  1.学习使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强弱。

  2.认识并掌握力度记号“f ”、“p ”。

  3.了解“ff”、“pp”、“f”、“p”。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看动画片《回声》片段。

  2.看后回答大山里神秘的声音是什么吗?(生答:回声)

  师: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声音是最美妙而复杂的。他能将大自然中很多的声音表现出来,例如:回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向大自然学习这美妙的回声。

  二、解决难点,感受“回声”

  1.分两组进行模仿“回声”练习

  f p

  噢噢(交换练习)

  2.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我们能为回声加音高吗?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f pp

  i60|i60|

  噢 噢

  f pp

  750|750|

  噢噢

  f pp f pp

  i60|i60|750|750|

  噢 噢 噢噢

  3.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音乐中,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强”?什么记号来表示“弱”?

  师讲解:

  “f”表示强,“p”表示弱。

  引申:

  “ff”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

  4.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的来感受一下美妙的回声。

  2/4

  fppfpp

  i60|i60|750|750|

  噢, 噢。 噢,噢。

  (师生对唱——生生对唱——加上动作唱)

  5.小结:这真是美妙的回声,我们仿佛就在跟大山对话一样,可爱的回声,友谊的回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友谊的回声》

  三、新课教学,学习“回声”

  1、竖起你的耳朵,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

  2. 复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聆听歌曲,思考)

  3.现在,让我们一起划着二拍子,再次聆听歌曲。

  4.自己任选歌中的一句来学唱,学会后唱给同学们听

  5.在唱谱过程中,如果你遇到难唱的乐句请举手示意,我们请“小老师”或老师来帮助你。(生提出难点乐句,如果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有难度,可以通过教师范唱解决难点乐句)

  6.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歌曲的旋律(学生轻轻跟唱)

  7.填唱歌词

  8.完整演唱歌曲

  9.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真棒!

  10、山谷的回声仿佛还在歌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合着山谷的回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教学,情感升华

  1.拓展延伸,再次观看《回声》片段。

  友谊的回声真美啊!让我们来当一回大山和小兔淘淘来一次亲密对话(当小兔淘淘对着大山喊一声时,我们来当大山轻轻地回应他一声)刚刚我们和小兔淘淘共同喊出了“友谊的回声”,那么请你们也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朋友之间友谊的存在。

  2.请学生讲述。

  3.分组做游戏“回声”

  4.让我们用最优美的歌声和舞蹈动作来表现“友谊的回声”。

  5.师:是啊!友谊的回声无处不在,就像兔妈妈说的: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友谊是一朵鲜花,只有在双方的浇灌下,才能越开越美,愿友谊的回声永远飘荡在我们周围!

回声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乐、奇怪、亲切的语气。

  3、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回声吗?你在哪儿听过?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

  5、写字指导。

  (1) 学生观察。

  (2) 教师示范:“纹、影、倒、游”四个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

  1、默读思考: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画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把你画出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

  3、课件演示回声的成因。在读读妈妈说的话。

  4、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理解回声的成因。

  三、实践活动。

  回家后做实验或到郊外听回声。

回声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用优美是声音形象地表现“人声”和“回声”;能分角色合作表现。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播放这首歌,使幼儿熟悉旋律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爬山。

  1、假日里,天气晴朗,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2、教师播放音乐,引起幼儿边听音乐,边作各种动作,表现爬山情景。如:背上背包、擦汗、观望、休息、喝水等动作。

  3、到了山谷大家会作些什么事,并用动作表示,如:双手拢成喇叭状,大声呼喊。

  二、回声真好听。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说说听到了些什么,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听一听歌曲中哪些是小朋友的声音,哪些是大山公公唱的?

  1、怎样唱才能让人一听就能分出是谁唱的?

  2、重点学唱回声句。引导幼儿学习控制音量,表现回声由强变弱的过程。

  3、山谷回声很好听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的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大山公公是怎样笑的。

  三、与大山对话。

  1、根据歌曲内容,让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扮小朋友,一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

  3、怎样才能让几个人的声音听上去像一个人似的?

  引导扮演小朋友的幼儿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演与大山对话时的情景。要求两组幼儿配合默契,体验合作的快乐。

【回声的教案】相关文章:

《回声》的教案03-04

《回声》教案03-02

《回声》优秀教案03-03

《回声》教案15篇03-03

回声优秀教案03-03

回声的教案15篇03-05

《回声》的教案(15篇)03-06

《回声》的教案15篇03-05

教案中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