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匆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匆匆》教案1
一、谈话导入。
初次见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一个是曾经教我们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课本;一个是记载着我们第一天迈进小学校门的旧日历;一个是一位和你们一样的孩子成长中留下的足迹。这几件礼物,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
(师生自由交流)
小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唉!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
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学生自由倾诉)
《匆匆》教案2
教材简析:《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目标要求: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小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小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小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小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小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小学生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小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教学中注意引导小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小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小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小学生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小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匆匆》教案3
学习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学生搜集惜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3、《匆匆》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1、师: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这样一首好歌,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的,朴实无华的歌词却直达人心底, 一时间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大家都在感慨时间的流逝。
2、播放《时间都去哪了》
3、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歌中触及到了一个问题,人们都熟悉,谁都说不明白的问题。那就是时间?问题:时间都去哪了?
二、揭示课题
1、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默算着自己二十四年八千多天日子的行踪,追索着生命的价值。—————朱自清。出示课题:《匆匆》(指导写字:勿加一点。千万不要因为急急忙忙把这个点给忘记了。)
2、我们可以说什么匆匆?生:脚步匆匆、时间匆匆、工作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行色匆匆,这么多的匆匆用在时间上,有表示什么意思呢?
3、《匆匆》写于1922年3月。阳春三月,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看着这样的景,88年前,朱自清目睹这样的景,却对匆匆而过的时间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88年前的春天。
4、出示句子课文第三段:“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①学生举手自荐或齐读段落。
这是一组非常有特点的句子,我们一起看看,跟老师来 ②老师先读前半句,学生们跟读后半句。
平平常常的小时就像我们说话一样,我们再来,(老师与单独学生分读。) 你们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句式) 生:排比句
就在这样一次一次的直白当中,就在这样一次一次的不经意当中,日子匆匆而过, 你们是不是就在这样的文字当中,看到了时间的身影呢? ③让我们再来品一品这诗意盎然的句子吧。(男女同学分读)
这是朱自清的24年啊,想象你们自己,你们的日子有时怎样的匆匆而过呢?
5、教师引导提问:(例句:写字的时候日子 看电视,玩耍??)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6、出示句式1、句式2。学生可运用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夸张等修辞。教师引导学生并造句。(进入音乐)
7、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下面有请你们仿照这样的句子把你们匆匆而逝的日子用你的心,用你的笔,记录在课文纸上。
三、深入课题
1、教师小结:
师:好,写好了,来看一看,你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逝的?(学生读自己的句子。) 师:只有无奈,只有叹息,看来你的心是和朱自清是相通的,朱自清想伸手去遮挽,他拦得住吗?(学生答。)
齐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
看来朱自清站在窗前,一遍一遍的想一遍一遍的问,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啊,时间就这样像水一般匆匆流去呀,从他身边,轻轻悄悄的挪移了。
3、时间去哪了?再次品读“但不能平的,不能白白的走这一遭啊。”教师范读 5、真是《匆匆》啊。
四、小结:
上课时,日子从老师的粉笔尖上过去,
讲课时,日子从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眼眸中闪过,
短短的30分钟,那么你们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准备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 已经逝去的日子匆匆,如流水无声无息; 正在流走的日子匆匆,如星辰不会回旋; 将要来临的日子匆匆,如烟雾没有痕迹。
不用回答,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匆匆而逝的日子当中思考吧。
《匆匆》教案4
一、从课题入手,引导同学统览全文
首先,让同学谈一谈“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然后,引导同学初步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并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根据课文语言流畅上口和情感表达直白浓烈的特点,重点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同学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同学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在同学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背诵感受深的段落。
三、激发兴趣,为文配画
1、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绩很高,因为他的文不只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电视散文MTV,请大家赏美画,听美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导同学为《匆匆》一文拍电视散文MTV。
2、再读课文,感悟散文意境,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3、小组合作,构思画面,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一起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举例如下(第一自然段 )。
生(甲):(描述局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了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局面)燕子飞过青青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是……
4、交流展示:
小组学习后,充沛展示他们的学习效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安排同学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手抄报办好后,开展手抄报一周展活动。在展出期间,同学可以观摩阅读,可以相互比较,还可以交流经验,进行口语交际。展出结束,从资料掌握、书写、版面设计等方面评出优秀小报。
《匆匆》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涔涔、潸潸、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体验,感知主题
1.引发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为我们的童年记录了一段段难忘、快乐的时光,哪一段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哪一段日子,让你感受到小学生活是那么美好?
2.学生自由汇报交流,教师适当采访学生此时的心情,相机点拨,引发出学生对逝去时光的不舍、难忘之情。
3.引发思考:如此美妙、如此令人难忘的小学生活,成为我们记忆宝库中最难以忘却的记忆。可是,记忆中的那一段日子还能重现吗?(时光流逝,无法倒流)
4.引读课题
(1)是啊,时光匆匆流逝(板书课题“匆匆”),齐读课题:匆匆。
(2)是啊,那美妙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那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惋惜,再读课题——
(3)是啊,我们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快乐的小学生活没有体验完,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奈,再读课题——
5.过渡: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二、阅读课文,再悟主题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引发交流:你心目中的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作家?
(2)师生交流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主要作品,例如《荷塘月色》《背影》《春》等。
2.过渡:我们将走进课文,感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匆匆岁月。
3.课件出示自读小贴士,学生自由读课文。
(1)将字词读正确,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2)将句子读通顺,遇到长句子反复多读几次,掌握好断句。
(3)将自然段读清楚,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描写了哪些事物?
(4)将课文读明白,边读边想朱自清在课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
4.汇报交流。
(1)课件出示本课难读词语,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后齐读。
伶伶俐俐 徘徊 涔涔 潸潸 蒸融 赤裸裸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针对长句、难句进行集体订正,再次朗读。
(3)集体交流:朱自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感知写法:指名朗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是在课文的哪里提出的?有什么作用?
(5)感知主题:作者分别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提出同一个问题,这只是写法上的一种呼应吗?想一想,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6)理清层次:作者围绕这个问题写了什么?同桌合作朗读每个自然段,然后联系每个自然段描写的事物,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5.朗读全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体验主题
1.引发思考:作者在开头提出了“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给出答案了吗?
2.利用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自由朗读,然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3.创编小诗
(1)自我创编:你能把这个自然段改成一首小诗吗?
(2)互动修改:把你创编的小诗读给你的小组同伴,根据他们的意见改一改。
(3)朗读体验: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的小诗,想一想,从自己的小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心情?
(4)教师引领: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配乐范读。
(5)共同赏析:学生交流自己听教师范读的感悟,齐声诵读。(开头采用排比句式,描绘了显示季节更替的景象,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而“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然后一连串的发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4.教师小结:朱自清是个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愫的作家。燕子去了复来,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朱自清却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生命,默算着八千多个日子,思索着生命的价值,发出惋惜的感叹,这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四、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第二课时
一、诵读全文,感知主题
1.教师引言:《匆匆》是一篇能触动我们心弦的文章。每每品读,都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在齐声诵读中抒发我们心中的情愫。
2.学生齐声诵读文章。
3.引发思考:这篇文章没有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没有描摹美丽的风景,也没有刻画一个人物的品质,那么,它是在表达什么呢?(抒发内心的情感)
4.教师小结:要想透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作者通常会以散文为主要表达形式。所以,一篇好的散文,你能从中读出作者的情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但是朱自清这篇题为《匆匆》的散文,又和一般的散文不一样,“匆匆”这两个字到底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二、深入品读,体会情感
1.教师引言:一篇好文章不仅要用心灵诵读,还要用心灵“倾听”。听什么?听作者的言外之意。在刚才读的过程中,你对哪一段感触比较深,就去读哪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能从作者的表达中“听”出什么?
2.合作“听”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将自己从文字中“听”出来的情感简单批注在自然段空白处。
(2)将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小组同伴听,再请同伴谈一谈从你朗读的片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3)根据同伴的体会补充自己批注的感受。
3.互动“听文”
(1)把你批注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
(2)其他同学拿出一支笔来,一边倾听,一边在同学诵读的片段中圈画出感情最强烈的句子,然后针对这个句子批注感受。
4.初步汇报:在刚才的读文过程中,你从文字中“听”出了什么?(时间匆匆,一去不返)
5.细致汇报:燕子去了能再来,杨柳枯了又再青,桃花谢了会再开,唯独时间不会再来,所以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就提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引人深思的问题,那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听”到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的呢?
6.学生集中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针对学生理解不到位之处加以点拨,并指导朗读。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点拨:
①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具体指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看来,他的这“八千多日子”是怎样度过的呢?从一个“溜”字,你读出了什么?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这一修辞方法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这里作者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心绪呢?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朱自清先生24岁。“五四”运动时,他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被摧垮,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苦闷之中,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心中无限惆怅,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2)“于是——洗手的时候……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点拨:
①读了这段文字,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日子来去匆匆?
②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③日子还会在什么时候悄悄地溜走?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细节,模仿本段的语言形式,也来说一说。
④小结:“手边过去”“身上跨过”“脚边飞去”“叹息里闪过”,真是挽不住,也留不得啊!日出日落,来去匆匆,光阴本是无影无踪的,但“太阳他有脚”,诗人将时光这一空灵对象写得如此的新鲜活泼,使无情之物充满了人情味。透过作者的灵动之笔,我们感受到了那被人格化的太阳形象。让我们把心放进课文中,随着作者一同感受这时光飞逝的愁绪和无奈。
⑤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点拨:
①导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笔下匆匆流逝的时光,感受到了作者的声声叹息和无奈的愁绪。那么,作者是不是真的让日子从自己的身边任意溜走,无所事事?是不是真的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呢?
②课件出示:朱自清,他一生勤奋写作,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等著作。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1948年,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病在北平逝世。
③读了这段话,你认为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讨论:朱自清先生在他短短的生命旅程中,成果卓著,那他为什么还要说“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他真的是赤裸裸地来,又赤裸裸地去吗?透过这些问题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⑤指导朗读:在这一连串的问题中,有作者的追问,有作者的反问,更有触景生情,对自己的深深责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深深地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是呀,“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悔”和“恨”吗?
三、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欣赏全文。
2.你最喜欢哪一段,请你带着作者的情绪或者自己的体会朗读这一段。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主题拓展,提升认识
1.回应文题:学了这篇散文,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再谈一谈对于“匆匆”的理解。
2.知识拓展:时光逝去,永不再返,让我们齐声朗读这首《明日歌》,做一个珍惜时间、跑在时间前面的人。(课件出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五、布置作业,丰富积累
1.课内作业:背诵课文。
2.课外作业:积累和“珍惜时间”有关的名言。
板书设计
匆匆——珍惜时间
洗手时
吃饭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默默时
……
教学反思
1.初读环节,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2.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感情表达方法进行有效交流,重视有效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匆匆》教案6
教學目标
1.學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學准备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學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三、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學习第1段。
學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學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思考:在这句话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别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可以吗?为什么?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學习第3段。
學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學习第4段。
指导學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导學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學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5.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學完课文的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6.同學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总结全文,學习写法
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五、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
《匆匆》教案7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学习过程】
一、复习古诗,谈话激趣:
1.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间)
2. 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请大家翻到79页。先自由读读本课的预习要求。板书课题:《匆匆》
3.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 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3. 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
4. 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 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 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 教师范读:
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 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 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板书:在 的时候,从 过去。
3.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 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5.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 的时候,从 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 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 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五、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 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 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 总结全文: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六、作业
由《匆匆》所想到的。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在 的时候,从 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匆匆》教案8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根据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朱自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朱自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读说写结合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了。
(板书课题:2.匆匆)
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
1、(生齐读课题。)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朱自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3、读过课文,你心中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咱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你的问题和作者朱自清的问题不谋而合。(板:一去不复返?)
5、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几次?都在什么位置?
6、作者朱自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中心。
三、精读美文,品悟“匆匆”
1、作者朱自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课件)“燕子……再开的时候”
自由读一读。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2、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无论是燕子、扬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3、请看屏幕,我把这一句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
4、谁能像朗诵一首小诗一样美美的读,(读出作者朱自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
5、读的真美,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作者朱自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6、那么,作者朱自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对比)。正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朱自清怎样的心情?(无奈、惋惜)(板)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会对过去的时间发生感慨。作者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多大年龄?(20)
8、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你很会思考!作者朱自清1898年出生,1922年写作此文,当时作者朱自清24岁不到,就已经对时间发出了如此感慨。
9、(课件)请大家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我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逝”比作“大海”。)根据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朱自清的日子和时间的流比较起来微不足道。按常理看,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八千多日”?四个就是90多岁,比较少见了,生活中有几个人能活到90多岁呢?),但是,作者朱自清说:一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四个“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针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同学们,请你思考,你的人生里大约有几滴水,现在用了多少了?(半滴),你感到了什么?(生命太短暂了)。
10、当作者朱自清突然间想到了自已的24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的心情怎么样?一想到这些,他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11、其实,让作者朱自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还不仅仅因为这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五自然段,找出还有什么让作者朱自清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呢?做上标记(生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我们的疑问理解。(痕迹,游丝,两个赤裸裸)生解答。
12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他一问自已?
(课件)(在逃去——做些什么呢?)
朱自清面对匆匆而过的日子,二问自已?(课件)(在八千——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过去的日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他三问自已?(课件)(我——这呢?)
是呀!到底有没有留下成就呢?他四问自已
(课件)(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难道像蛛丝一样的成就都没有留下就得离开这世界吗?他五问自已?
(课件)(我赤——回去罢?)
愤愤不平呀!他六问自已?
(课件)(但不平的——遭啊?)(课件)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作者朱自清不想赤裸裸的离开这个世界,不想自已走这一遭。)
(作者朱自清不甘愿虚度此生。)(作者朱自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谁能告诉大家,朱自清此生虚度了吗?(一生交流,一生补充)。
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辛勤劳作的结果呀!
13、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朱自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他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请你来读第三自然段。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14、作者朱自清不是直接说:我们要爱惜时间呀!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跨”,能“飞”,能“闪”,能“溜”呀!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生读文)
15、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生读文)
16、“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轻轻悄悄”“玲玲俐俐”,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我们再合作读——————(师读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生接读“于是——————”)
四、课内拓展,深化“匆匆”
1、那么,告诉我,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走的呢?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做一个小朱自清,好吗?(课件)。
2、谁能够大胆地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欣赏一下?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再声情并茂地读一遍,好吗?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
3、作者朱自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张老师的一万四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因为我们也不想(白白地走这一遭啊)。而去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白白溜走;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学习,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让自已活得更有价值)。
五、课外延伸,升华“匆匆”
1、同学们,我们也可以像鲁迅一样事事走在时间的前面,也可以像林清玄一样与时间赛跑。这样,当你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感到羞愧,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课件)
2、美文推荐《春》、《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课件)
《匆匆》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
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叹──时光飞逝
悔──碌碌无为
劝──珍惜时光
《匆匆》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难点:
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 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
1、 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
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里,他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 整体感知:录音朗诵《匆匆》。
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文中的每个自然段。
(1) 老师选择几个难度的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
(3) 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媒体映示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重点语句,通过不同角度的朗读,引导学生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获得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 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课文中,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旁边做些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在读读写写中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3、交流,随机映示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指名几声读,谈体会。(在交流中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B、请读的出色的学生介绍为什么能读得好,让学生们明白怎样读进文字中去。
C、小结方法:朗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读好。
D、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时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且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会了课堂的互动。
(2)于是——洗手时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时,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圈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A、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学生评议:他读得怎样?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还想到了什么?
C、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后的感受,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话,落实了读的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一次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A、教师范读,你能体会到什么?是你想到了那些时光飞逝的词?
B、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也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和老师比一比。指名读。
C、男女生赛读。
D、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设计意图: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阅读的时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四、配乐齐读,深化情感
1、学生配乐读第2、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让我们再来回味文章开头的问句,你是否有新的体会呢?再读。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在课堂首、尾的运用,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又对理解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帮忙。
五、总结全文
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味,寻找答案。
六、作业
1、课外读一读《跟时间赛跑》。
2、协议据有关珍惜实间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设计意图: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匆匆》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课前准备:
1、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匆匆》
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匆匆》。(出示题目)复习生词(出示),指名读。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内容?(出示)(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体会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通过回忆,为下文作了铺垫。
(二)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第一步感悟时间悄无声息,稍纵即逝。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 2.(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适时出示相关句子)
3.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怎样?
5.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是别出心裁,你也能仿写几句吗?(出示练习)指名回答。在这里我由读引入写,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第二步感受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感悟道理。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2.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出示)谈谈自己的感受。
3.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他决意今后要从小处、近处着手,要切切实做些事,分秒必争,充分发挥生命潜能。为此,他后来大有作为。(出示朱自清资料)。同学们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试着问问自己从现在开始能做些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面的文字。(出示)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的时候,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教师范读(出示)
3.这篇美吗?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灵写下这篇的,那么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是不是啊。找自己喜欢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选择一些喜欢的段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理解体会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的语言美。
(四):课后延伸,拓展阅读。
1.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身边的人好吗?
2. 教师出示格言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朗读。
同学们,时间的列车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要做得就是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充实自己,好好地学习。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作业内容如下:
a)背熟《匆匆》
b)认真阅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六.板书设计
16.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七、教学反思
1、以生为本: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力求引导学生用心地阅读文本,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2、以教材定教法:每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的语言美。加上我个人的教学风格及学生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匆匆》教案12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出示课件)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二、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课件出示)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1、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课件出示)
2、齐读、共想(课件出示)
3、总结(课件出示)
4、赏析从语言、写法、修辞等角度谈谈(课件出示)
5、采用第一人称的好处:(课件出示)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课件出示)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2、读与写
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板书设计
匆匆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逝去如飞珍惜时间......
《匆匆》教案1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带着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段落,重点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以自学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读了这个词,谁知道“匆匆”是什么意思?咱哪些时候,我们能用到这个词呢?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课文里说的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认真书写4个生字。
2、思考问题:
(1)文中“匆匆”说的是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体会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交流自己学习情况。
1、指名检查读课文情况,读不通的段落再重点练习。需留意的词语:确乎、时间的流逝、头涔涔、两三方、轻轻悄悄、凝然、徘徊、赤裸裸。
2、小组间交流思考的问题。
3、各小组派代表介绍对问题的思考。
4、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通过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解决。
作业设计:
查阅关于朱自清的`资料,查阅他的作品。
板书设计:
16、匆匆
时光流逝
为什么日子一去不复返?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课文的中心,着重指导感情朗读。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被拍成了电视散文,请同学们欣赏。
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段进行练习朗读。
2、指名读。先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再读。
3、师生评议后,大家共同练习读。
4、评议要点:第一段应读出“燕子、杨柳、桃花”与日子的对比及作者的猜测与追问。第二段应读出日子溜出去的悄无声息,令人毫无觉察。第三段要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第四段应读出作者的思考: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度过的?要怎样度过自己的日子?
5、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讨论上节课的疑点,进一步读课文。
1、通过朗读,有没有疑点没有解决?课件出示。
2、启发思考:作者写文时,年龄有多大?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青年?
3、带着新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自由说一说: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5、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相机点拨学生需哦方面进行思考:可以从内容想、可以从作者想、还可以从文章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想。
6、再读课文,感悟散文意境,
7、小组合作,构思画面,画外配音。
8、交流展示。
四、仿写第三自然段。
提示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作者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方法,写出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过的?
1、自主写。
2、指名读,评议。
作业设计:
抄写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作者朱自清先生是怎样度过自己的日子的?查阅资料,找到答案。
《匆匆》教案14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股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唯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的留恋。
第二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
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他反躬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干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思索的结果是明确的,他不甘心虚度此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结尾一句,照应了开头,突出了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作者在文中的多处地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这些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时间能“跨”能“飞”,这是用了拟人手法。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这是用了比喻手法。文中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建议
1.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第二、三自然段中的有关片段和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在指导朗读理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具体地领悟“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些语句是如何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首先让学生朗读全文,思考一下:课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回答了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可以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作家笔下的人们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还可以想到劝人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等。
3.“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启发学生读中用心感悟。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读自己找出的句子。学生认为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就讲讲自己的理解;学生觉得是自己喜欢的句子,就谈谈为什么喜欢。
4.“思考·练习”第三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精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指导学生做这道题,可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语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然后,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如,“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可在学生讲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把自己讲的或别人讲得好的句子写下来。还要提示学生:这里讲的“日子”指的是时间,并不完全指“一天”。
5.本课是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有些用词、说法踉现在不完全一样。这一点,可以告诉学生。
词语注释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
潸潸:形容泪流不止。
伶伶俐俐:脚步轻快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赤裸裸: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确乎:的'确。
凝然: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
一去不复返:去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能重现。
挪移:挪借。课文中指挪动。
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句段赏析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运用了排比句,用描述的方法告诉人们时间是怎样流逝,语句通俗易懂,在平淡的叙述中对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太阳有脚”,“挪移”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以略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匆匆——匆忙 痕迹——印象 遮挽——挽留
确乎——的确 涔涔——潸潸
反义词:
空虚——充实 匆匆——缓慢
觉察——忽视 伶俐——愚笨
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在描述中形象地写出日子的流逝。
第三然(第5自然段):反问第一段提出的问题。
文章导读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文章一开始就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作者没有直接作出回答,而是通过具体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告诉我们时光容易流逝,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写作特点
1.运用了众多排比句来叙述时间怎样匆匆而过的。
2.运用了反问句,加强文章的语气与感情色彩。
3.语句平淡但形象,具体生动。
学习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中心思想
作者对时间的流逝作出了具体的叙述,也看出了作者对社会的不平与不满。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
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语文教案-匆匆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匆匆,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清: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己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①读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①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④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匆匆》教案15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时时刻刻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也许有时你会注意到它,也许有时你不能感触到。下面让我们体验一下一分钟的流逝。(课件展示一分钟的流逝)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分钟,但紧紧扣住时间这一概念,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础。]
这就是一分钟的流逝过程。我们感受到了,同样,作家朱自清也感受到了,而且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通过细心的观察得出原来时间是这样匆匆溜走的。(板书:16 匆匆)
二、范读课文,录音配乐
思考: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三、自主诵读 感悟体验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集体思考: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组织交流自己的感受。(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b.指导朗读,从字里行间体会时光易逝。
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
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
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小组交流,体会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感触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
以上语句可由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其他一些语句可由学生自己有感情地去读,并和同桌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注重个人的感悟,也能体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同时教师相机穿插,或补充,或提示,或赞许,或指正,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
【《匆匆》教案】相关文章:
《匆匆》教案09-02
教案:匆匆09-16
匆匆优秀教案09-07
《匆匆》语文教案02-13
《匆匆》教案15篇02-22
《匆匆》教案精选15篇02-26
《匆匆》教案(15篇)02-25
《匆匆》教案(精选15篇)03-02
匆匆公开课教案01-23
《匆匆》教案(通用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