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千克的认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克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P121第9—12;P125练习二十四第9--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进一步形成对克、千克的正确的重量观念。
2、通过复习图形与变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和直角。
3、培养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形成对克、千克的观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培养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克、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第121第9、10题。
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选择?
3、投影出示P125第9题,你会连吗?校对时追问:“为什么这样连?”
4、对于这方面知识,你有什么窍门?
二、复习图形与变换
1、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说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钝角和直角?
2、小组内说说你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判断的?
4、完成书P125第10题,抽生作业投影展示。
三、综合闯关:(主题图)
第1关.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200()5()500()100()
第2关、在○里填上或=
(1)4千克○400克(2)6000克○6千克
(3)700克○1千克(4)3千克○2900克
(5)9克○11克(6)9千克○5千克
第3关.应用题
(1)小辉体重40千克,爸爸体重62千克,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四、总结: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收获?你想出题问问或考考大家吗?
五、布置作业
《千克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学生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昨天,老师从超市里买回来一些东西,是什么呢?请你们猜一猜它们哪一袋更重一些?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重,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马上知道?
师: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读一读!(出示几个包装上标示的重量)
师: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再读一读标示的质量。(课件)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为质量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课件)
师:老师还购买了一些水果,比一比,你能知道哪一样水果的重量重一些吗? 师:大家的意见为什么这样不统一?
师:其实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而且这两样水果的大小又差不多,光凭观察,能看得出谁轻谁重吗?能不能换一个别的办法试一试!
师:我们不如同时拿在两只手上,看看能不能感觉得出。谁想来掂一掂?
二、认识秤
师:怎么办呢?拿在手上掂一掂还是难以确定。其实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课件导入):电脑里有几个录像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这些称物体的工具吗?除了以上的三种秤,还认识别的秤吗?(课件)逐一认识,在哪里见过,介绍有何作用?怎么用?
师:(课件)那么大家认识这种秤吗?它的名字叫天平,一对手臂长又长,两手托着两只盘,可以上下来摆动,头上长着一根针,它的作用特别大!左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左偏;右边的物品重一些,指针就会向右偏;不轻不重指中间。
师:既然天平可以分辨出哪一边的物品重量重一些,我们为什么不请它来帮忙呢?(操作演示:把一只苹果和一只梨子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只盘子里,并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
师:结果怎么样?谁稍微重一些?为什么?
师:天平不仅可以比较出物品的重量,还可以称出物品的重量。(课件)使用天平时,左盘放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砝码。要使天平保持平衡,还可以再移动游标,最后砝码的重量加上游标所指的数量就是物体的重量。
师:用天平称一称,我们的数学书有多重呢?
三、认识1克
师:下面我们要称1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上掂一掂,互相交流一下感觉如何?(很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
师:(课件)让天平告诉我们1枚2分硬币的重量吧!我们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盘,移动游标,使天平左右两端保持平衡,结果怎么样?1枚2分硬币大约有多重?(1克)1克的'重量很轻很轻。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也大约重1克?(课件)
四、认识1千克
师:你们真棒!那么谁来估量一下这包盐的重量?
师:谁估计得最准?一起看标注!(500克) 师:(课件)一袋糖500克,两袋呢?(1000克)
师:就是这两袋糖,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课件),你们发现了1000克和1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000克=1千克)
师:把1千克的糖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师:两袋糖重1千克,刚才的一大包萨其玛也是重1千克,分别拿在两只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一样重)
师:对,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是一样的。 师:判断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谁重?(课件) 师: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那些物品的质量也是1千克?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
五、应用
1、 填写质量单位:(课件)
2、 数学日记找错误:(课件)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鸡蛋两个,150克重的苹果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克的小猴子和脖子长达3克的长颈鹿。
3、学生阅读:(课件)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重100千克,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
六、课后延伸作业
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课件)
《千克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弹簧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今天数学课老师带来了2个好朋友,你们欢迎它们吗?谁能上来表示一下友好关系?
2、出示小动物。
3、提问: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放在手中就能感觉到小狗重,小猫轻。你们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谁重谁轻呢?
5、多媒体演示。
二、新授
1、认识各式各样的秤。
提问:用秤称的确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多媒体出示:电子秤
磅秤
天平
台秤
弹簧秤
人体健康秤
教师出示:人体健康秤和杆秤
2、引入重量单位。
提问:用秤可以称出物品的重量。重量和长度一样都需要有单位,你们知道哪些重量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讲述:在称一般的物品有多重时,常用“千克”做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和“千克”交个朋友。(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
3、认识1千克
(1)讲述:每组的桌上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两袋盐,两袋盐就重1千克,放在手里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讲讲感觉。
(3)提问:其实一千克的物品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你们能举举例子吗?
(4)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
(5)场景设计:小狗小猫和我们一起去蔬菜瓜果市场看看,请你们称回1千克的物品。
(6)学生活动。
(7)学生汇报。
(8)闭着眼睛,把小组内称好的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有多重。
三、巩固
1、估算
(1)出示铅球: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的铅球大约重多少千克?
提问:怎样才能猜得准?
请同学掂一掂后再猜。
当场称,看哪个小朋友猜得准。
总结:应该怎样猜?(掂——猜——称)
(2)选择身边的物品猜一猜。
(3)学生活动并汇报。
2、总结: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
3、多媒体出示判断题。
4、称体重,引出“克”。
四、课后作业
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大约几千克。
《千克的认识》教案4
〈一〉感知重量
1、我听说我们二?一班小朋友聪明、爱动脑。特别是听指挥,动作快。我看是不是这样的;
2、打开文具盒任意拿一样东西放在手上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3、刚才小朋友动作快,再来做游戏: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背一背。背完马上座好。你有什么感觉?
述:是的,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不管是轻还是重的物品,它们都有什么?(重量)
4、那么,你了解哪些重量单位?
述:象斤、两、钱等重量单位是我国以前经常使用的重量单位。但这些重量单位在八十年代就早已废除,不再使用。而使用国际通用的千克、克等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
板书:千克、克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到底1千克、1克的物品有多重,你了解吗?可以举例说说。
(一)认识千克
2、看样子小朋友的知识蛮丰富,黄老师在桌上准备了很多熟悉的,甚至是小朋友爱的食品。你们现在可不能吃哦!你能找到1千克重的物品吗?找找看。
3、你找到1千克的什么?你是怎样找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1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1千克果冻、1千克面粉......)
a.学生出示“1千克果冻”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
述:一般有包装的食品,包装袋上都要求有重量说明:象:净含量、净重、重量后的数一般都是这样物品的重量。
b.出示“1千克面粉”时,你是怎样知道的?没有说1千克,而是1kg。
是的,kg表示千克,那么猜猜看克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c.我看到前面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是4个。这个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却有几个?为什么呢?
4、请小朋友根据商标上的重量说明,每个同学都找到1份1千克的物品,找不到的旁边的帮助找一找。都找到了吗?放在手上掂一掂,闭上眼睛仔细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5、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是1千克?
6、猜一猜这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多少千克?你是怎样猜的?那么小朋友猜的最接近:
再猜一个我们班最胖的同学体重;
再猜一个最瘦小的同学体重;那么我们这些同学体重在多少至多少之间?
(二)认识克
1、刚才我们认识了千克,那么1克有多重呢?
我们桌上有一种物品,1粒大约就是1克,你猜是那种物品?(花生)
2、请每个小朋友拿1粒花生放在手上掂一掂,闭上眼睛体会一下1克有多重?
3、生活中你认为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4、刚才我们认识1千克、1克,那么通常情况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小结:称比较重的`物品。如人的体重、一个大西瓜、一袋大米等一般物品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而称轻的物品时,常用克作单位。
5、练习:()里填什么单位合适。
(三)千克、克的关系
1、1粒这样大的花生大约是1克。那么这1千克花生大约是多少粒?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千克=1000克
1千克等于1000克,听上去好象1样,怎样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2、练习:
a.这袋芒果1千克,看有几个,那1个芒果大约是多少克?你是怎样想的?
b.这1千克苹果有几个?1个这样大的苹果大约多少克?
c.考大家一个最难的,这袋香蕉1千克,这样1根香蕉大约多少克?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三、练习
1)找朋友游戏
2)思考题
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谁重?
(同样重,为什么?那么大?你是得出什么结论?)
3)出示:同样大,但不同样重的物品
猜那个重?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同样重的物品不一定同样大,同样大的物品不一定同样重。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中学物理课中要学。
4)超市购物
a.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那么春游时要准备一些什么?
现在黄老师就带小朋友去超市购物好不好?
但是我们的班主任有规定:1)至少买两样食品。2)加起来不超过两千克?你怎样买:一共多少千克?
b.如果只买2千克的食品,你怎样买:先自己算算,再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买法多。请组长作记录。
例如
1500+200+300=20xx克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方案6
《千克的认识》教案5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 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 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 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 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
西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苹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 秤食盐(认识1千克等于1000克)
1、 拿出一包500克的食盐,先看看上面的标示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2、 拿出两包来,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3、 再放到千克单位的秤上,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三、 称土豆(或西红柿)
1、每人拿出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告诉学生大约有一克,(或称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学生轮流掂)
3、估计有多重?拿一袋食盐(硬币)比较一下,估计有多重?(在教学时学生估计有500克时我的处理粗,应拿1袋食盐让学生比一比)
4、称一称1个土豆。体验形成
5、教师称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数一数。(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
7、学生称出一千克的土豆(学生小组秤)。
8、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
9、实际数一数?
10、放在结实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感受1克——估计——感受土豆几克)——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体验千克)
四、 称水果糖
1、 学生拿出水果糖,估计有多少克?(疑问:还有必要吗?)
2、 称出1千克的水果糖(学生小组秤)
3、 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 估计有多少块?
5、 数一数
五: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
六:考考大家:
练习1:认秤
练习2:选择合适的单位(说说填的理由)
《千克的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 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千克的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教具准备:
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引导复习
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把握情况进行讲解。 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二、情境导入
1. 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
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
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
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
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疑。
三、总结评价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千克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
2、 掌握1吨=1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对物质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掌握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吨和千克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情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9千克=( )克 9000克=( )千克
二、 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多媒体教学图,一头大象
请同学们猜一猜一头大象有多重,同学们一头大象有三千克左右,这么庞大的大象,用千克做单位合适吗?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教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吃食教学情景图,引导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每头水牛350 千克,3头水牛大约重多少? 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约重多少?
每袋面粉10千克,100袋面粉多少千克? 每个小朋友重25千克,40个小同学重1000千克?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1吨大约有多重?
学生:得出结论 1吨=1000千克 1t =1000kg
4、 说一说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吨表示?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三、 巩固练习
1、 练一练,第4题
2、 第5题,老师问学生答。
板书设计:
吨
1吨=1000千克
1t =1000kg
四、教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对于单位间的换算掌握较好,估量具体的时间还是不准,需要强化训练。另外,让学生更贴近生活去感受。
《千克的认识》教案9
导与学目标:
1、在同学们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的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掂、估、称、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会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超市内的问题、船的载重量等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导与学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
导与学难点: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天平若干、一袋盐、一粒豆子等。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资料、各种面值的硬币等。
导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进行赛跑比赛?假如老师在咱班进行以此赛跑比赛,你们愿不愿意参加?可是这次老师要给比赛增加一点难度,要求在咱班的***和***中(一胖一瘦两个同学)选一个,背着他跑,如果要你选的话你会选谁?为什么?(同学们都选择体重比较轻的同学)
师:大家都一致同意选***了,因为***的体重比较轻,而***的体重比较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千克、吨。(板书课题:克、千克、吨)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阅读课本,检查预习。
出示预习提纲:
★观察课本第二页情境图,请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请根据你画出的信息,提出有关克、千克、吨的问题,如果你所提问题与课本问题不同,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表示较轻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 )大约重1克;
★表示较重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约重1千克;1000克=( )千克。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约重1吨;1吨=( )千克。
★你用的什么方法知道的?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尝试解决自主练习第1、2两题。
★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疑惑以及发现,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1、请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再次精读课本。检查预习提纲的填写情况。
2、按照预习提纲的顺序,集体订正,请把错误圈起来。
第一是读出你画出的数学信息。
第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预设:1克、1千克、1吨各有多重?2千克、3吨有多重?等,对于课本上没有的问题,老师重点板书,一会解决。第三、四、五因为都是填空的形式,所以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课本都应该填对。
第三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预设:掂一掂 称一称、估一估等。
第四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预设: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币真的大约重1克吗?3克、5克有多重呢?
★2袋食盐真的重是1千克吗?4千克有多重?
★1吨到底有多重?10吨有多重?……
(二)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这个环节大胆放给孩子,通过预习有部分孩子一定知道怎么解决。老师适当进行引导理解)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币真的大约重1克吗?★2袋盐真的重是1千克吗?
1、称一称。学生用天平称来进行验证。(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及使用方法)
2、掂一掂。1克、1千克的轻重。请你把1枚2分硬币(1克)和两袋食盐(1千克)分别放在两只手中掂一掂,感受轻重。
《千克的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千克的认识》教案11
千克、克的认识(第五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天平、称的物品(盐两包、蜜枣一包、五个共约重一千克的苹果、李子一个、学生奶五瓶、一角硬币一个、一瓶500m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算
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
二、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
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三、介绍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
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先让学生说,再投影。(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
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认识千克
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放在台秤上)
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
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计1千克有几个苹果?
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
先猜再称。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测,即要有根据)
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体?
例如:两包盐、五个苹果、五瓶学生奶、两瓶水等等。
5、思考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明确: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
六、认识克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台秤上)。咦,怎么没台秤反应?(太轻了)
用什么秤?明确: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因为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
根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
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5、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
500+500=1000(g) 1000g=1kg
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学生奶也约重200g。
七、分小组动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计,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千克的认识》教案12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用盘秤测量西瓜和苹果的情境图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然后通过称食盐和鸡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购物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结合二年级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试一试,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化的对千克和克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
实践感悟、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两种盘秤(单位分别为:千克、克),鸡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两袋食盐,1角硬币若干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或陪家长去买东西的经历,然后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常用的称物体质量的秤。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台秤、电子秤、磅秤等,学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师现场出示两种台秤,教师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台秤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发现质量的两个单位:克与千克,提示克与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并指出,“同学们的'观察非常认真,发现了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吗?”(5分钟)
(设计意图:以谈话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以直观观察方式让学生参与,体会学习乐趣。)
二、自主探索,反馈交流,掌握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39页称西瓜和苹果的两幅图,学生回答哪个重?哪个轻?各重多少?教师质疑,3小于200,但西瓜却比苹果重,为什么?学生体会主要是单位不同。
教师展示魔术包,出示几块糖果,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称上,学生注意观察指针,不怎么动?说明什么?启发学生了解糖很轻,把一袋挂面放到台秤上,指针动了,说明这袋挂面很重,有多重呢?学生观察回答,再通过包装袋上的标注,了解这袋挂面重1千克。
接着,同样方法称两袋盐,教师再从魔术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为止,让同学们读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为单位的台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师提问:“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呢?”领读一遍,语调放慢,突出单位的不同,并板书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指出,1枚1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下面每个同学来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学生自由说一说生活中重约1克的物品(一粒纽扣、1粒花生豆……)。(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三、巩固拓展,提升发展。
活动一: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拿出1个鸡蛋和15个鸡蛋,学生讨论,1个鸡蛋多重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好?15个鸡蛋呢?然后,请同学们先掂一掂,感觉一个鸡蛋有多重,再估计它大约是多少克?再称称看是多少克。教师追问,那1千克估计有多少个鸡蛋呢?你是怎样想的?(师生交流),教师称出1千克鸡蛋,和大家一起数一数。
活动二:由学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计一下有多少块?再一起数一数,是否和估计的一样。(10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学回答。
2、练一练第2题。
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验证。
3、练一练第3题。
同桌交流讨论,选合适的质量单位填空。重点交流填写理由。(10分钟)
五、归纳总结。
教师启发,由同学们归纳出所学的知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认识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
测量较重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千克”做单位。
《千克的认识》教案13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第四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五.解决方法: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六.设计理念:
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分硬币,一块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称砣一个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师问:我听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呀?今天我们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不过今天的比赛难度增加了,他们每人要背一个同学比赛,你们想看看吗?
学生活动。
师问: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冠军,你为什么不选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学)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说你调查了些什么?
学生汇报。
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呢?(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的认识》教案14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鸡婆婆的生日,公鸡兄弟俩给外婆准备了两盒礼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着小盒的礼物,弟弟拎着大盒的礼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轻松,而哥哥却越走越吃力。
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猜一猜两盒礼物哪一盒重吗?
谈话:今天老师把这两盒礼物带来了,我们也来掂一掂。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两盒礼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称)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物品有轻有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进入数学学习情境。]
二、 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1. 认识秤。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秤吧?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盘秤(多媒体演示),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把要称的物体都放在托盘里,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上面的刻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0个数,一根指针,字母kg)
讲解:称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体演示),指到几就是几千克。
多媒体出示用盘秤称西瓜、白菜的图片,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质量。
谈话:知道了盘秤的用法,我们就可以用盘秤来称一些物品的质量,每个小组都有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你能分别称出它们各有多重吗?
[说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秤,唤起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通过对刻度盘的观察,了解了盘秤的使用方法,也自然地引出千克。]
2. 掂一掂。
谈话:刚才我们用秤称出了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一样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试一试。
小组轮流掂一掂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
谈话:(拿出三个盒子)这里有三个形状相同的盒子,其中只有一个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你能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吗?
指名分别掂三个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说明: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1千克实际质量的同时,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1千克的表象,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称一称。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给外婆过生日,小白兔也想给外婆过生日,它想准备苹果、黄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帮助小白兔称出这些物品吗?(把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土豆、黄瓜分发给各个小组)
反馈时,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启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称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讨论:为什么每个小组称的1千克黄瓜都是3根,而每个小组称出的1千克苹果和1千克土豆的个数各不一样呢?
小结: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可能不一样。
[说明:先称出1千克的盐和花生仁,再称出1千克的苹果、土豆和黄瓜,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1千克物品的质量,强化对1千克实际质量的感受。]
4. 估一估。
提问:(拿出鸡蛋)能估一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吗?
验证:1千克鸡蛋到底有多少个呢?怎么办?(称一称、数一数)
谈话:(拿出1个鹌鹑蛋)掂一掂,比较一下1个鹌鹑蛋和1 个鸡蛋哪个重。
提问:1千克鹌鹑蛋的个数和1千克鸡蛋的个数哪一个多?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
[说明:估计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感受1千克的质量,同时,为估计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提供依据。这一环节的教学注意教给学生估计的方法,发展估计意识。]
三、 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 估体重。
谈话:谁愿意来称称自己的体重?(称两个学生的体重并告诉学生)
提问:(指一个体重约在前两个学生之间的学生)你能根据前两个学生的体重,估一估这位同学的体重吗?(利用轻一些重一些等语言来引导学生估计,并称出第三个学生的体重进行验证)
提问:你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的体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体重吗?
请一个学生来验证同桌的估计。
要求:知道自己体重的同学,直接告诉你的同桌他估对了没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体重,课后可以用秤称一称。
2. 找体重。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俩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动物,他们来到一座小桥边,发现一个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桥的小松鼠拦住了他们:要想过桥,你们必须去称体重!于是他们一起去称体重了。
提问:限重300 kg是什么意思?
谈话:动物们称出了自己的体重,交给了小松鼠,可小松鼠不小心把数据搞乱了,你能根据下面的信息,判断哪个动物可以过桥吗?为什么?
出示:
老虎 2 kg
大象 70 kg
公鸡 40 kg
小狗 200 kg
小鹿 900 kg
学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说明:估体重、找体重两个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把1千克延伸到几千克、几十千克,甚至几百千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学生还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思维得到了提升。]
四、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提问: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完成板书:认识千克)
谈话:我们要想真正结识千克这个朋友,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千克录像片断。
[说明:通过欣赏短片生活中的千克,让学生再一次领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
《千克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秤
1、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小卡通人物,一个举着一包红枣,另一个举着一包膨化食品。两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东西重。
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
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4、认识秤。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充分感知。
[说明: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根据“称一称”活动的需要,很自然想到“秤”,让学生在需要中学。]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体验,初步感知。
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体验“1千克”。
掂一掂不够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
比一比,掂两种实物重量的感觉。
学生实践后交流体验的结果。
[说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1千克重量的大小,有利于1千克概念的形成。]
2、观察秤面,认识秤面上的数字刻度。
根据秤面上的数字刻度,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教学“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
4、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
[说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体验空间,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触觉感知,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快概念的建立。]
三、巩固概念、拓展应用
1、出示标有净含量的袋装食品,让学生观察外包装,交流从包装袋上获得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掂一掂,称一称。
比较净含量和秤得的重量,理解“净含量”的意义。
2、借助多媒体播放乘坐电梯的录像实况,了解电梯和货车的'载重情况。
3、看秤面上的刻度说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3、4题)
4、阅读课本32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说明:练习让学生经历了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巩固概念的同时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2、课后实践活动:
(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说明: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千克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03-06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7篇03-06
《千克与克》教案03-09
克、千克、吨教案04-01
认识比教案12-06
《10的认识》教案02-25
认识标志教案03-09
乘法的认识教案03-10
《 认识负数》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