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1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背生物的最快方法有哪些
简化记忆法
分析初中生物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知识浓缩法
可借用书店有卖的小本参考书(不要那些又大又厚的`全解之类的,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好生物,没必要背得那么全面),里面的内容要像笔记一般精炼简单,并有总结各个单元知识要点,照参考书上——背吧!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z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2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苔藓植物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2、种子植物
包括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着的)和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
(1)种子的结构(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2)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成熟区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4)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
(5)开花和结果
花的结构:一朵花由花托、萼片、
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6)传粉和受精
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植物传粉的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7)果实和种子的形
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
胚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3
1、孟德尔(遗传学之父)的豌豆杂交试验:
(1)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茎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为3:1)。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2、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3、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4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7.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条DNA。
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优
点是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如杂交水稻)(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优点是: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举例: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柳树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少水分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增加吸收水分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目的是减弱蒸腾作用。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成活后,新植株与接穗的基因和性状相同,例:将开红花的接穗嫁接到开白花的砧木上,新植株(或枝条)只开红花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营养繁殖: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芽发育成新植株。或芦荟、菊花一株会长出很多株,椒草的叶子长成新植株。石榴利用压条繁殖。
(4)其他例子:细菌的分裂生殖,真菌的孢子生殖,动物的克隆,酵母菌和水螅的出芽生殖,病毒的复制。
(5)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无性生殖,了解:优点是:繁殖快,受季节影响小,容易诱导变异,可用于植物的基因工程,采用茎尖培养可以有效脱去病毒。
八年级生物知识
一、生物的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的结合,由直接产生的生殖方式。如出芽和“无心插柳柳成荫”。
2.酵母菌通过的方式繁殖后代,成为。它是一种生殖方式。
3.植物依靠进行的生殖叫营养生殖。绿色开花植物的是生殖器官,是营养器官。如马铃薯以、景天以进行营养生殖。
4.营养生殖能使植物保持,加快植物,所以在生产上常用(如、 )的方式繁殖优良品种。
5.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或带有的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的植物体的方法。用于嫁接的芽或枝条叫,被嫁接的植物体叫。芽接是用作接穗,枝接是用作接穗。它们都要求接穗,砧木。嫁接时要将和的形成层在一起。这样能提高嫁接的。
6.生活中进行营养生殖的植物很多。如等果树常用芽接的方法进行,柑橘等用方法。月季花用的'方式。
7.在的条件下,将植物的等在含有多种和的培养基上培养,使之逐渐发育成的植物体的技术,成为。
8.植物组织培养的作用是不仅可以,还可以。也能培育出许多新品种。
二、植物的有性生殖
1.传粉是指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送到的过程。其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2.一朵花既有又有,成为两性花。花粉传给的方式称为自花传粉,如等植物。一朵花的花粉传给称为异花传粉,如等植物。
3.帮助植物进行异花传粉的有动物等,还有的借助和的作用完成传粉。
4.植物开花时的对传粉有很大影响,空气湿度和有时,或者控制植物在天气时节开花。
5.有性生殖是指由结合形成,在发育为的生殖方式。
6.子房包括和,胚珠的外层是,胚珠里靠近的地方有一个比较大的。
7.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是:当花粉落到上时,受到里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花粉就会萌发出。它穿过,直达的。从进入后,花粉管末端破裂,其中的释放出来,与结合成。
8.植物的与结合成的过程,叫做。是植物体发育的起点。
9.下列部分分别由什么发育成的,果皮,果实,种子,种皮,胚。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5
1、生物无性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是不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是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无性生殖能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和压条。
2、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1)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两部分细胞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嫁接后的植株往往具有接穗特征。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1)将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短时间内生产出大批无病毒兰花苗,采用植物组织培养。
4、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1)有性生殖是指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是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5、花的结构和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1)花的结构图:
(2)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成。其中的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一颗花生中有3个种子,说明子房中有3个胚珠。
子房壁——果皮
珠被——种皮果实
子房胚珠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6、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有风力、水力、人和动物、自身力量几种方式。其中,豌豆种子靠自身力量传播,蒲公英果实和虞美人种子靠风力传播,苍耳果实表面有倒刺靠人和动物传播,睡莲靠水力传播。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6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使土壤酸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使水质酸化,从而使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开发新型能源。
2、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温室效应形成: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形成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台风更加频繁,土地更加干旱,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7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数量功能相关病症
红细胞男: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女: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过少:贫血病
白细胞(4—10)ⅹ109个/L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流血不止
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5、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6、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
7、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8、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9、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10、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11、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12、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13、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4、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8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肠小肠小肠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1、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2、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初一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生物学习技巧
达标检测题要注意错题的标记,一定不要把错题放过。把自己的错题用红笔勾画并改正,不理解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及时解决,在复习时多关注错题。在学习生物时有很多知识点要背诵,因此平时要多背,有图形的要根据图形去理解记忆。我建议你如果当天学习了生物,在晚上睡觉前,要把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的要点在脑子中过一遍,就像你看完电影后,把电影的大致过程回忆一遍一样。过一遍基础知识就是一次及时的复习,效果非常好,不信试一试!
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整合生物学的逻辑规律;瞻前顾后,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观察和实验,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实验时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及时归纳、总结,以便能够熟练运用,知识真正被自己同化吸收。
生物提升成绩的方法
生物学研究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活”的东西,重在理解,所以,切忌“死”记硬背!这就称之为活学;另一方面,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她来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就会“为我所用”,这就称之为活用。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复习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1、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细胞膜的功能
(1)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
(2)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
(3)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
(5)识别和传递信息功能(主要依靠糖蛋白)
(6)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功能实现的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四、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9
1、病毒的发展史:19世纪末,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2、大小:比细菌还要小,比细胞还小,只能用纳米表示。
3、观察工具:电子显微镜。
4、生活方式:必须生寄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不能独立的生活。
5、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6、病毒种类:
(1)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体内)。
(2)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
(3)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7、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8、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9、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使人患病。
有利:等医药方面,生物防治等。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10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研究的是鼠的个体大小,注入的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启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11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植物的分类:按照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来分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的分类: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分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
第二节从种到界
1、生物分类等级从小到大是:种、属、科、目、纲、门、界。
2、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3、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
(2)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是天然的基因库。
(2)天然的实验室。
(3)活的自然博物馆。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12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7、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
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
3、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4、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5、尿的形成:①肾小管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肾小管的重吸收。
6、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7、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8、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9、排尿的作用:①排出废物的作用;②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0、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13
知识点: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基因;基因与其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性状。
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
习题:
1、“中心法则”最先是由 克里克 命名,指的是 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其过程是: 。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 基因 控制的,但也受 环境 因素的影响。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14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数量功能相关病症
红细胞男: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女: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过少:贫血病
白细胞(4—10)ⅹ109个/L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炎症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流血不止
1、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2、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4、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5、血液的功能:
1)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2)防御保护作用
3)体温调节
6、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7、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8、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9、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四腔的关系是: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10、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11、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12、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13、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15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其中: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
2、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也叫纤维素)
4、食物来源:①糖类(谷类、根茎类)
②脂肪(蛋黄、花生、豆类、硬果)
③蛋白质(瘦肉、蛋类、豆类)
5、营养组成:①糖类:(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②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③蛋白质:(20多种氨基酸)
6、作用:①糖类:①主要供能物质;②构成细胞组织
②脂肪:①主要为贮备能源;②也参与构成细胞组织
③蛋白质:①构成细胞组织的重要物质;②也可分解提供能量
7、维生素和无机盐
营养成分
主要作用
缺乏症
含量较多的食物
维生素A
皮肤粗糙、夜盲症
肝脏、胡萝卜、黄色玉米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动物内脏,种皮和胚芽
维生素C
(特性: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胳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蛋黄 鱼肝油
水
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占体重60%—70%
失水20%会有生命危险
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
蔬菜、豆类、奶类
钙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儿童佝偻病、老人骨质疏松症
豆类、蛋、奶
铁
缺铁性贫血
肝、蛋、奶
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加碘盐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消化道;②消化腺课本8页图3.1——4
2、消化道:①口腔;②咽;③食道;④胃;⑤小肠;⑥大肠;⑦肛门。
3、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
②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4、口腔: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属于化学性消化。
(2)舌:①作用:搅拌;属于物理性消化
(3)牙齿:作用:咀嚼,属于物理性消化
5、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容纳食物2升左右;
(2)胃壁内有胃腺:(小腺体)分泌胃液;内含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属于化学性消化。
6、小肠:①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长度:6米
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属于化学性消化;
7、肝脏:
①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乳化脂肪为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
8、胰腺:分泌胰液;有多种消化酶;属于化学性消化。
9、营养物质的消化
10、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课本13页图3.1—10
(1)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作用;
(2)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
(3)小肠: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吸收面积;②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③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小结:只有消化能力无吸收能力的是:口腔。只有吸收能力无消化能力的是:大肠
既有消化能力又有吸收能力的是:胃和小肠。胆汁内不含消化酶,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生物知识点总结03-03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2-09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03-23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01-12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2-09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02-17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2-17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03-08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