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认识(精选12篇)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冲击与挑战,给思想教育提供了机遇与切入点。据调查,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有待加强,超半数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不明朗,把毕业生人数众多视作最大影响因素、就业心态受到其影响。根据当前的实际境遇,善于化危为机,才可以在就业过程中通过思想引领推动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实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认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1
一、当前就业面临的形势
(一)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二)是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四)是近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我省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五)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二、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四)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五)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此类问题。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六)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
三、大学生应对就业难可采取的措施
(一)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应在学习之余,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过程,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哪些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从个人素质条件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扬其长、避其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顺利就业,或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
(二)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初入社会,一方面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特点,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作用。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2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个人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中国的98面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就业岗位相对就业人数来说是缺少的;
二、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状况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不能得到很好的成长。大学教育的社会就业存在一定的脱轨现象,学生心态还未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导致很多学生不大愿意进入中小型企业工作。
对于学生的的提高问题,我觉得大学生在学校里克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把自己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在社团组组织、活动中运用起来,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并提升自己。另外就是,学生在课余时间也需要多接触社会,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用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参加招聘会、上招聘网站,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避免时间的浪费。最后就是结交一些高年级的朋友或一些已经工作了朋友,得到他们的一些指导对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3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成为就业问题中的“大问题”。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急剧上升,大学教育逐步褪去了精英教育的光环,同时随着社会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涌入,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特别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尖锐。而与理工科大学生相比,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1],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当前大学生特别是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探究解决或者缓解其就业难的途径,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文科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文科主要是研究人类认识与改造人类社会的科学,大学文科设置有: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外国语言与文学,新闻传播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笔者对所在学院198名20xx届文科毕业生做了一次调查(包括中文专业、英语专业、旅游专业、广告专业四个专业),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九成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不好找;其中5成以上的学生已经树立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结合文科专业与文科大学生的特点,分析文科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主要有:
1、文科学科专业性不强,具有强烈的可替代性。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各个高校都不断增加专业,与理工学科相比文科专业建设投入较小,因此许多高校一哄而上,专业设置不规范,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文科专业80%以上的课程趋同[2],因而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加剧了文科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减弱了文科大学生了不可替代性。笔者对本学院198名20xx届文科毕业生(包括中文、旅游、英语三个专业)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4成的学生表示是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工作的,其中主要是旅游和英语学科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的学生。
2、体制的转变与改革。过去文科生毕业去向大多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制、事业单位的改革,这些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越来越少,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现在已经形成了供远远大于求的局面。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对理工科的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大,造成了文科大学生就业难。
3、文科大学生,女生大学生的比例较高,在就业时性别歧视严重。笔者所在的学院为文科院系,包含中文、旅游、英语三个专业,在198名毕业生中,男生所占人数不到3成。 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大学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而在同等条件下,男生签约率明显高出女生8个百分点[2]。
4、文科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根据“麦可斯-中国20xx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亟待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依次为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等。而这些对文科大学生而言,更是至关重要和必须具备的素质。根据招聘单位反馈:绝大部分文科大学生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他们既不具备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或专业能力,又缺乏工作经验,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导致企业对应届文科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不断减少。
二、文科大学生就业准备和就业促进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样为了更好地就业,首先要做好就业准备。从学校层面而言是指学校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所做的一些活动,现在大多数高校所进行的就业准备主要包括开设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课程、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以及进行简单的职业指导等。从大学生个人层面而言是指大学生个人为了更好的就业所进行的一些准备活动,例如加强专业课或者实践课程的学习。目前无论是学校层面的就业准备还是个人的就业准备都是主要针对大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参考国内外的文献,结合以往学者们对就业准备的界定,就业准备是指大学本科生在就业前,为了就业需要具备的各种特征关键或者基础条件而进行的准备,包括技能条件和心理条件两方面的准备。因此若想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学校和大学生个体应该在专业技能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在此笔者将就学校层面如何做好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准备进行探讨。
1、细化量化文科大学生所需具备的技能条件与素质要求。正如上文所说,文科课程的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激烈和文科大学生的强可替代性。同时调查也显示就文科大学生的就职岗位而言,文科大学生自身素质欠缺。笔者就文科大学生就职的岗位进行过简单的调查,结果显示文科大学生就职的岗位一般要求文科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是根据“麦可斯-中国20xx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亟待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依次为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等。因此对于文科大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其自身综合素质。为了更好的促进文科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可以将综合素质的内容细化和量化。例如针对沟通能力,可以开设沟通技巧等相关的课程,在课程结束之后采用沟通能力量表对同学们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仍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再次进行交流和指导。
2、系统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所谓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包括职业素质教育、综合能力教育、形势政策与法规教育心理课程以及自我认知教育等一些就业心理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是在毕业前夕针对毕业生开设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就就业形势和面试技巧给毕业生做一些介绍,缺乏系统性。并且高校在安排就业指导课时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调研,在实际开课过程中随意性很强,很难考虑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讲到哪算到哪,没有完整的计划与思想体系,很难教出特色,也难以提升就业指导课的地位。同时笔者对所在学院198名20xx届文科毕业生做了一次调查(包括中文专业、英语专业、旅游专业、广告专业四个专业),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九成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不好找;其中5成以上的学生已经树立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说明在走向职场前大部分同学还是对就业形势有正确的认识的,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因此在进行就业教育时应该把重心更多的放在就业心理课程上。正如上文所说就业心理课程主要是指自我认知教育,具体包括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气质、性格等心理倾向的认知和对自己的兴趣、能力等行为倾向的认知。对于大学生特别是文科大学生而言,在走向职场之前,充分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求职过程中扬长避短,避免人与亦云随大流,不仅加剧了就业的困难,还不能展示自己的长处,从而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
文科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严峻,除了文科大学生本身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之外,学校也必须采取相应的积极的措施指导和促进文科大学生提高促进,才能进一步缓解文科大学生研究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一方面急缺大学生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xx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xx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xx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21世纪头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以年均550万的规模增长,到20xx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9.4亿。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未来十年内,就业将始终是个大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产品,而大学生就业,则是产品进入消费的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能否进入消费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主体对产品要有需求;二是供给主体必须提供符合使用主体需要的效用,即有效供给。这两个条件的满足,体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的成功。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任何双方的需要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大学生就业就不能实现。
1、从供给方面讲
人力资源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基本平衡,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客观要求。而现实中,中国高校毕业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供给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这种供求的不一致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的直接原因。
(1)数量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各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需求的增长则相对缓慢。大学毕业生的增幅明显高于社会需求增幅,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突出。
(2)结构矛盾。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大学生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劳动力供需出现了错位,使得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这是结构性失业的最显著特点。第一、从地区看,大学生青睐东部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不愿到西部偏远的省份去。于是出现了一些大城市人才高消费现象,同时大量的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却面临高学历人才的严重短缺,地域性结构失业十分突出。
第二、大学毕业生素质结构、操作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也是造成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他们的劳动力质量不合格,造成产品卖不出去。这要从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上找原因,大学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降低了大学生劳动力的质量。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2、从需求方面讲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产业结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如果人力市场需求能随劳动力供给同幅度增长就不会发生失业率上升。
(1)经济增长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贡献不大。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却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来源。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2/3,远远高于我国。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持续膨胀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力资源并不是呈同比增加的。
(2)经济落后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不足。贫困地区、中西部、中小城镇及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没有特点,缺乏高新科技产业,同时财政又紧张,没有能力吸纳大学生。而大学生由于地区经济差距也不愿意到这些地区就业,又造成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1、发展生产力,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效增加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从1999年起,我国大学招生规模连续扩大。与此同时,需求则增长较少,造成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可见,要想根本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劳动力的需求是最有效的途径。
2、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经济落差,拓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和其他任何产品一样,劳动力也具有“逐利”性质。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西部地区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这些地区的吸引力促使大学毕业生这样的高质量劳动力产品向西部及农村地区流动,拓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3、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适应能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校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其次,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第三,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期望值过高心理。调整就业心态,正确定位待遇。从而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不盲目求高,这才是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5
1.参考书目有哪些?
参考书目基本上都是看大纲要求的,以我经验没有必要再去看配套的一些书目了,因为题目只从参考书目中出不需要去拓展别的书籍,再看别的会很浪费时间而且编辑不一样对章节的设置和安排有差别,不懂整理有可能会弄巧成拙。
无机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
生物化学A
王镜岩 朱圣庚 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有机化学A
胡宏纹主编,《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普通生物学
吴相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修订版)(第2版) 刘培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陈百万“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学出版社
汤顺清“无机生物材料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帕尔森,巴蒂亚著,TISSUE ENGINEERING组织工程(影印版),科学出版社,20xx
周长忍“生物材料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xx
2.关于重点
很多同学看到厚厚的一本书就不知道从何入手了,大部分的参考书籍我们在本科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接触过,应该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至少不是完全陌生的一门学科,所以看书先从目录开始,把内容的各大版块了解一遍。在了解了有哪些内容后对照历年真题把反复出现的重点写下来,这时候看真题不需要看答案。一门科目的重点是不会变的,再考一百年还是那些。很多人觉得真题很宝贵,要把书吃透了才去做,其实不然,书本的知识点都是很散很凌乱的,真题就起到了一个把知识点归纳总结的作用。看完真题后再开始正式看书就好下手多了,因为这个时候你会有意无意的留意到书中的重点了。
3.关于复习时间的安排
专业科虽在500分里面占了300分,但一般拿出一半的时间来复习就差不多了。具体时间安排要看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研的,有的人寒假开始看有的人暑假才开始看,理论上来讲越早准备那么每一轮复习的周期也应该更长些(大概三轮复习左右)。
我自己是暑假开始准备的,也就是7月份,这时离考试还有半年,专业科的时间分配是:第一轮(通读期)7~8月,5小时左右,主要是进行书本的浏览,和笔记的整理(做笔记非常耗时),一般是看完一章把划线的重点部分做笔记,当然笔记内容要包含真题的重点。第二轮(细读期)9~11月,4小时左右,这个时候重点内容要倒背如流了,背的前提是理解的背。第三轮(精读期)12月~考试,4小时左右,这时是巩固和查漏补缺。PS:个人经验,具体复习计划要视乎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复习进度。
4.关于专硕
生科院专硕包括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及生物工程。
很多人在考研的时候都抱着能考学硕就绝不考专硕的想法,觉得学硕比专硕有前途好就业。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近年来国家在不断加重专硕的招生比例,专硕比例在20xx年超过学硕,也就是在你们毕业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专硕生。就业已经不存在差别了,而且在读的研究生师兄师姐无一不例外推荐报考专硕,因为只读两年不但节省时间而且由于专硕倾向于生产应用并且毕业时拿三个证,因此专硕有其自身的优势。
对于那些考研失利的同学,忙于调剂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专硕,调剂时只需要在复试时加考一门数学就可以了,而且这门数学的成绩是不计入总分的,也就是考试只是形式一下,成功调剂到专硕的几率非常高。
5.关于选专业
选专业无非是看中两个方面,一个是该校该专业实力如何(可从学科级别来判断);另一个是该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但是暨大的情况则是非常特殊,生科院实力强的专业都是不太好就业的专业,好就业的那几个实力又不太强,例如微生物这个专业相当好就业的,但是是从前年才开设的,所以很多技术都不完善,因此我引用介绍生科院的一段话,大家自己判断和选择想去的专业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拥有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水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广东省重点学科,免疫学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中心,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系),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基因工程中心的参与单位。学院现设有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下设7个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水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生物材料与纳米技术、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医药工程、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物理 、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学、纳米化学与生物纳米材料),有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学、材料学、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1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
6.如何评估自己专业科的水平
在看了几个月的专业书后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弄懂了多少,到底能拿到多少分,而这时去做已经看过的真题往往是没有意义的。专业科不像政治英语那样难过线,但是要考高分却不容易,所以这时候的你已经基本不用担心过线的问题了(150分拿60~70分左右过线)。
在确保能够过线后,就要开始测试下自己的水平了,我的方法是找两三间和暨大水平差不多的学校,做他们的真题,看看自己能答对多少,如果能有90分我觉得就OK了(做别校的题目分数偏低很正常,因为复习是有学校针对性的)。
7.关于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一般指考前的一周,这个时候大部分同学压力都相当大,精神非常紧张,复习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还有很多问题没看过没弄懂。其实进入这个阶段每个人都会有类似感觉,切忌加大复习强度,晚上看到深更半夜,“尽全力”冲刺这个说法完全错误。其实这个时期要注重休息,放松心情,临场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因为休息不好导致考试前病倒或者考试时心神不宁那就划不来了。
那考试前究竟要看什么呢?那就是自己整理的笔记了,这个时候要完全脱离开书本,只看笔记,因为笔记集中的都是重点,精华,可以说参透笔记你拿到了80%的分数。倘若这个时候还拿着书本你会有种陌生感,觉得这也没看那也没看,越看越慌张。
除了看笔记就是看真题了,虽然真题不是救命用的,但是以暨大目前的状况来看,每年的考试不多不少会采纳历年的题目,看真题尤其注意选择和填空等一些客观题,一定要把答案记得准确,所以我建议考前一星期甚至到了考场都只需要看笔记和真题。
8.关于跨考
在看这篇文章的部分同学可能不是生物或者化学专业的,甚至不是理工科的学生。对这两门学科的了解可能只限于高中的学习,觉得很难在短时间内能速成学好。其实也不然,特别指出的是生物专业的学习,除实验部分外,理论知识基本只是高中的扩充和深入,而且生物学科半文半理,即容易背也容易理解,属于能快速提分的专业。相比一些热门专业来说,生科院专业报录比很小,竞争不如其他专业激烈。按照上述各步骤的要求来复习一定能考取好成绩。
9.关于导师
一般到了初试成绩出来后才会去联系导师,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读哪个专业的时候那就在报考前去生科院的导师列表中看,看看喜欢哪位老师的背景或者研究方向,找到了喜欢的就报他的专业和方向。
每个专业的'方向一般会有一两个比较牛的老师,也就是那些正高职称以及负责很多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老师,这些老师除了专业知识强之外也有比较多的科研经费。谁都想去比较好的老师那里,但是也要衡量自己的实力,有些老师会想要排名靠前的学生,如果报考的时候你报了他,他不要你的话你就会在挑剩的那批人里被一些不太强的老师抽签选走。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选个与自己实力相符的导师。
有的老师虽说会带两三个学生,但是很可能已经内定了推免生了,如果再硬是去联系这个导师那也是徒劳,所以复试前要去查明推免生的动向。
10.关于就业
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我必须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如果你选择了生物就必须顶住就业的压力,由于我国还处在高新技术行业改革的过渡时期,生物专业的相关公司企业并不多,而且技术都不太成熟,刚毕业前几年的薪水肯定不如其他专业。
留在业内的毕业生一般有两个流向:一是食品制药企业,但是薪水一般不如人意;二是进入国企,高校,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这个流向的待遇会比较好,但是也很难进入。进入高校只能做实验员不能当老师(讲师要博士以上),科研机构对科研功底的要求相当高,起码要在硕士期间发表影响因子大的SCI论文,例如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华大基因都是不错的科研机构;国企和事业单位待遇都非常好,但竞争非常激烈,例如海关检疫,中烟,中粮。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6
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 不论从前还是现在,就业始终对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与易的区分。就现状而言,就业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
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积极的开发建设新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经济发展了,就业却难了。看着到处都是的招聘广告却不知要去向何方,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原因
每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
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 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必须调动多种力量, 做出多方努力。
在此我也归纳出了大学生为就业应注意的三个方面。其一, 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从底层干起,逐级提升,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其二, 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就业主动权。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 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过硬的本领,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 自主创业, 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 找准商机, 发挥一技之长, 走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的道路, 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 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 缓解了就业压力。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心怀理想。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在于心中的理想和为之而付出的努力!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7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
1、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国际化交流,外语类人才会十分紧俏。英语专业如此,小语种,尤其日语可望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入世后,社会最需要营销、管理、金融、财会等方面的人才,几年来,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较好的去向。另外,懂得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类、管理类和财会类人才会十分抢手。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将会有所改观。随着IT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这类专业会有更高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可能比较乐观。
由于中文专业学生的适应面广、有一定功底,社会提供的许多岗位如编辑、记者、秘书、行政管理,都适合他们去做。历史、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专业,尽管随着每年公务员岗位的增加,报考公务员可以解决一部分这类学生出路,但由于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将持续走下坡路。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用人单位的'理性思考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有资料表明,一些高级技工的薪水甚至可以超过研究生。可见,用人单位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其招聘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大大提高。而这样一种环境,无疑将给专科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当中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将来会加入“未来的高级技师”这一行列。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3、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十八岁标志着人生进入了成人阶段,“独立”这一概念应是很强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独立”在青年人身上只有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生);报自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占40%。我们经常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经常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
我们的家长在培养子女问题上应做到不管少管,支持发展,大学生的成长是家长一次次放手的过程。
4、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指数都很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这些都属就业指数,把握这些并不断提升,就业就变成了快乐事情。
三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1、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建立人生发展方向:
2、与学校合作,提供模拟的招聘会和面试机会。
3、树立自己就业的信心。大学生数目的增多,只能说明自己所处的平台更高,更宽,应该对自己就业有所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
4、树立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的理念。适合的是最好的!
5、应该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品德素质要足够重视,不应该受冷落。品行兼修,并且都优秀!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8
1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误区
1 .1扩招造成就业难 有人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他们的分析是:从1999年开始,各高校连年扩招,这些学生毕业后都要以大学毕业生身份进入就业市场,必然加大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专科学生,有一半难于就业。虽然本科生的就业率有逐年好转的趋势,但10%学生找不到就业岗位,其绝对数并不少。 把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是把问题简单化了。我们可试想,如果没有扩招,这些学生就失去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而他们同样还要进入就业市场。无论如何,扩招并没有“变”出更多要求就业的人来。
1.2 大学生太多了 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我国每10万人中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1996年为1410人(在1999年扩招前也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而美国1995年的数字为16004人,日本1994年的数字为6994人,澳大利亚1996年的数字为16655人,印度1996年的数字为1905人。目前我国扩招的目标是到20xx年实现在校生人数达到适龄人口(18-22岁)的15%。而早在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按占人口比例)并不多。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症结不在毕业生人数太多,而在“结构性失衡”。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 就业观念的偏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进行以“宏观调控,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为原则的就业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自谋职业”的做法已开始接受,但依然对“谋不到好职业”甚至“谋不到职业”没有充分思想准备。可以这样说,一部分人的愿望与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在美国,大富豪的孩子七八岁时可以在街头为别人擦皮鞋挣零用钱,在经济不景气时,大学生毕业可以毫无顾忌地到餐馆应聘求职。而在我国,不少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离乡进城,住高楼,挣大钱。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9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个人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中国的98面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就业岗位相对就业人数来说是缺少的;
二、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状况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不能得到很好的`成长。大学教育的社会就业存在一定的脱轨现象,学生心态还未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导致很多学生不大愿意进入中小型企业工作。
对于学生的的提高问题,我觉得大学生在学校里克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把自己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在社团组组织、活动中运用起来,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并提升自己。另外就是,学生在课余时间也需要多接触社会,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用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参加招聘会、上招聘网站,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避免时间的浪费。最后就是结交一些高年级的朋友或一些已经工作了朋友,得到他们的一些指导对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10
1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误区
1 .1扩招造成就业难 有人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他们的分析是:从1999年开始,各高校连年扩招,这些学生毕业后都要以大学毕业生身份进入就业市场,必然加大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专科学生,有一半难于就业。虽然本科生的就业率有逐年好转的趋势,但10%学生找不到就业岗位,其绝对数并不少。 把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是把问题简单化了。我们可试想,如果没有扩招,这些学生就失去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而他们同样还要进入就业市场。无论如何,扩招并没有“变”出更多要求就业的人来。
1.2 大学生太多了 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我国每10万人中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1996年为1410人(在1999年扩招前也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而美国1995年的数字为16004人,日本1994年的数字为6994人,澳大利亚1996年的数字为16655人,印度1996年的数字为1905人。目前我国扩招的目标是到2005年实现在校生人数达到适龄人口(18-22岁)的15%。而早在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按占人口比例)并不多。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症结不在毕业生人数太多,而在“结构性失衡”。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 就业观念的偏差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进行以“宏观调控,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为原则的就业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很多家长和学生对“自谋职业”的做法已开始接受,但依然对“谋不到好职业”甚至“谋不到职业”没有充分思想准备。可以这样说,一部分人的愿望与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在美国,大富豪的孩子七八岁时可以在街头为别人擦皮鞋挣零用钱,在经济不景气时,大学生毕业可以毫无顾忌地到餐馆应聘求职。而在我国,不少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离乡进城,住高楼,挣大钱。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11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大家都在挤同一个独木桥的时候,不妨多看看身边更多的就业选择,如: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三支一扶”、特岗计划。
大学生村官
随着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基层就业优惠政策,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转变就业观念,愿意到基层、农村就业,开始转向报考竞聘大学生村官。同时,大学生村官也正在逐步受到社会和大家的重视认可,村官们的积极作用也正在展现出来。
越来越多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村官选聘正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追捧。据统计,在江苏、北京、重庆、四川、山西等省(市),报名竞争大学生村官的人数比例,最低5∶1,最高则达46∶1,与报考公务员相差无几。
截至目前,我国现任大学生村官人数已突破18万人。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部署,全国61万个行政村将有61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加上有的省、市一村两名的标准计算,大学生村官人数将达120万人。
什么是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
近年来,从大学生中公开招聘“村官”的'工作,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什么是西部计划?
答: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2003年开始,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西部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并在升学、就业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报名参加西部计划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答:西部计划面向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名单》中所列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招募。报名志愿者的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获得毕业证书并具有真实有效居民身份证,身体健康,具有志愿精神。在此基础上,在选拔志愿者时,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优先。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西部急需的农、林、水、医、师、金融、法学类专业者优先。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者优先。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优先。参加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的志愿者应累计有1个月以上基层工作、志愿服务经历或者曾获校级及以上表彰奖励、担任过各级团学组织主要负责人。
西部计划服务期有多长时间?
答:西部计划服务期为1-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首次签约期为1年或3年。签约1年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可以于下一年度3月提出延期服务申请,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服务省项目办,全国项目办根据下一年度服务岗位计划和各专项行动岗位要求,确定延期志愿者名单。
大学生“三支一扶”
什么是“三支一扶”项目 ?招募数量是多少?服务期限是多长时间?
答: “三支一扶”项目是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旨在使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牧)、支医和扶贫活动。2007年我区计划招募500人,服务期限为2年。
“三支一扶”的招募对象为哪些毕业生?
答:“三支一扶”的招募对象主要为自治区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自治区以外普通高校内蒙古籍应届毕业生。
“三支一扶”的服务期间的待遇如何?
答:“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间,发放一定的生活、交通补贴,并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
(1)生活补贴为每人每月600元。
(2)交通补贴按家庭所在地域服务地之间的距离划分不同的等级确定,按年发放。
(3)各服务旗县要协调服务单位为人员提供与服务单位工作人员相同的工作条件、免费住宿以及安全、健康、卫生的生活条件。
(4)各服务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他福利待遇。
“三支一扶”服务期间的户口和档案如何办理?
答:服务期间,“三支一扶”人员的户口,本人要求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也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还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人事档案原则上同意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地的旗县政府人事部门。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位。
特岗教师
国家为什么要实施“特岗计划”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并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2006-2008年,共招聘特岗教师5.9万多人,覆盖400多个县、6000多所农村学校。“特岗计划”的实施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促进了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受到各地的普遍欢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仍然紧缺。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09年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并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计划的名额将视各地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情况以及是否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情况进行分配。
“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要求
1、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招少量应届专科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3、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特岗教师可享受的保障政策
?计划的实施可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设岗位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设岗位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并相应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设岗位教师在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实施”计划“的地区要进一步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今后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特设岗位教师。
大学生就业认识 篇12
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是企业招兵买马,求职者改变现状、寻找新平台的好时候。31日,经营家装生意的杜红江带着前段时间招聘的三位大学生到客户家里,“我会让他们听取客户的需求,然后根据客户的条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杜红江说,“他们今天的表现将直接决定公司招聘结果。”
作为一名“80后”创业者,杜红江更关心手下员工“动”的能力。“现在的市场竞争很激烈,不管企业还是员工,都必须‘动’起来,才能把握住客户,企业才能生存。”杜红江说。
而2017年春节前后召开的几场大型招聘会中,不少企业也将“工作经验”作为重要岗位招聘的必须条件,形势对应届大学生似乎有些不利。
“其实我们企业也针对应届大学生群体安排了岗位,不过这些岗位好像都不是太好招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经验相对欠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企业每年都会准备一批薪资在2000到3500的一线岗位,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大多是从这些岗位提拔起来的。
“因为没有‘手上过’的.本事,就算走上了管理岗位,下面的工人也不会服气。”该负责人说。
“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己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毅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在文凭之外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并没有很大的生存压力,在就业上选择的空间也比较宽裕,这就造成了现在应届大学生很难找到理想工作,而企业也很难招到合适人才的情况。”
“从我们学校每年的就业情况来看,会计、艺术类专业的就业情况明显好于大部分的学术类专业,尤其是艺术类,自己开画室、创意工作室创业的比较多。”张毅说,“我认为是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可以比较快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结果。”
“现在所有的大学都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张毅说,“以我们学校为例,不仅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通过校友会等平台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创造更多机会,此外在应届生实习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会在关心论文的同时,关心学生的工作岗位中的情况,有困难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指导。”
【大学生就业认识】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认识02-28
大学生就业认识(8篇)02-28
大学生就业认识(集锦8篇)03-20
大学生就业认识(汇编8篇)02-28
如何认识大学生创业02-01
大学生创业认识看法02-01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心得02-01
大学生就业自荐12-27
大学生就业计划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