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认识
大学生就业认识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一方面急缺大学生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xx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xx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xx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本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21世纪头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以年均550万的规模增长,到20xx年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9.4亿。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未来十年内,就业将始终是个大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产品,而大学生就业,则是产品进入消费的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能否进入消费过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主体对产品要有需求;二是供给主体必须提供符合使用主体需要的效用,即有效供给。这两个条件的满足,体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选择的成功。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任何双方的需要不能达到协调一致,大学生就业就不能实现。
1、从供给方面讲
人力资源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基本平衡,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客观要求。而现实中,中国高校毕业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供给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这种供求的不一致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的直接原因。
(1)数量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各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需求的增长则相对缓慢。大学毕业生的增幅明显高于社会需求增幅,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突出。
(2)结构矛盾。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大学生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劳动力供需出现了错位,使得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这是结构性失业的最显著特点。第一、从地区看,大学生青睐东部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不愿到西部偏远的省份去。于是出现了一些大城市人才高消费现象,同时大量的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却面临高学历人才的严重短缺,地域性结构失业十分突出。
第二、大学毕业生素质结构、操作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也是造成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他们的劳动力质量不合格,造成产品卖不出去。这要从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上找原因,大学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降低了大学生劳动力的质量。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2、从需求方面讲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产业结构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如果人力市场需求能随劳动力供给同幅度增长就不会发生失业率上升。
(1)经济增长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贡献不大。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却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来源。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2/3,远远高于我国。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持续膨胀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力资源并不是呈同比增加的。
(2)经济落后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不足。贫困地区、中西部、中小城镇及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没有特点,缺乏高新科技产业,同时财政又紧张,没有能力吸纳大学生。而大学生由于地区经济差距也不愿意到这些地区就业,又造成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1、发展生产力,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效增加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从1999年起,我国大学招生规模连续扩大。与此同时,需求则增长较少,造成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可见,要想根本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劳动力的需求是最有效的途径。
2、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经济落差,拓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和其他任何产品一样,劳动力也具有“逐利”性质。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西部地区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这些地区的吸引力促使大学毕业生这样的高质量劳动力产品向西部及农村地区流动,拓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3、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适应能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校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其次,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第三,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期望值过高心理。调整就业心态,正确定位待遇。从而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不盲目求高,这才是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认识2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
1、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外语专业学生将继续抢手。历年来外语专业学生就有比较好的去向,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国际化交流,外语类人才会十分紧俏。英语专业如此,小语种,尤其日语可望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入世后,社会最需要营销、管理、金融、财会等方面的人才,几年来,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有较好的去向。另外,懂得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类、管理类和财会类人才会十分抢手。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将会有所改观。随着IT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这类专业会有更高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可能比较乐观。
由于中文专业学生的适应面广、有一定功底,社会提供的许多岗位如编辑、记者、秘书、行政管理,都适合他们去做。历史、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专业,尽管随着每年公务员岗位的增加,报考公务员可以解决一部分这类学生出路,但由于公务员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将持续走下坡路。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用人单位的理性思考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有资料表明,一些高级技工的薪水甚至可以超过研究生。可见,用人单位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来选择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其招聘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大大提高。而这样一种环境,无疑将给专科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当中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将来会加入“未来的高级技师”这一行列。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3、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十八岁标志着人生进入了成人阶段,“独立”这一概念应是很强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独立”在青年人身上只有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生);报自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占40%。我们经常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经常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
我们的家长在培养子女问题上应做到不管少管,支持发展,大学生的成长是家长一次次放手的过程。
4、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指数都很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这些都属就业指数,把握这些并不断提升,就业就变成了快乐事情。
三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1、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建立人生发展方向:
2、与学校合作,提供模拟的招聘会和面试机会。
3、树立自己就业的信心。大学生数目的增多,只能说明自己所处的平台更高,更宽,应该对自己就业有所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
4、树立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的理念。适合的是最好的!
5、应该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品德素质要足够重视,不应该受冷落。品行兼修,并且都优秀!
【大学生就业认识】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认识(精选12篇)04-04
大学生就业认识(8篇)02-28
大学生就业认识(汇编8篇)02-28
大学生就业认识(集锦8篇)03-20
大学生兼职与就业04-09
大学生就业礼仪04-13
大学生就业计划07-29
大学生就业方案04-17
大学生兼职与就业3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