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

时间:2023-02-27 17:17:1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怀念母亲》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怀念母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怀念母亲》教案集合15篇

《怀念母亲》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课前准备】

  季羡林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回顾以前学过的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谁?他就是在北京大学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季羡林。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⑴ 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⑵ 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⑶ 出示课题。(读出“怀念”的情感)

  ⑷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品读思母之情

  重点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 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⑵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 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 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四、作业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二、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第一则日记(1935年11月16日)

  ⑴ 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⑵ 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⑶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想象说话: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⑷ 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⑸ 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月28日……

  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三、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四、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

  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五、阅读资料补充

  季羡林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怀念母亲》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着的作者怀念母亲与怀念祖国的深厚情感。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老先生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准备:

  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赋得永久的悔》(ppt演示文稿)。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引出课题。

  1、师:(板书:季羡林)今年暑假,有着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美誉的作家季羡林老生在北京逝世,这位被称为国宝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轻轻地,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2、学生轻声呼唤季老的名字

  师:在老人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份不寻常的:悔,用他的话来说那是永久的悔

  3、课件出示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师:同学们快速阅读,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最深刻的情感。

  学生阅读后谈体会

  师:从季老先生的悔,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他对母亲深深的的怀念,老先生把这种怀念直接写进他的另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怀念母亲》。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设计意图:《赋得永久的悔》作为补充资料既能够增加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又能为学生感悟作者的怀念之情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1、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文章里摘录了作者1935年写的日记,离现在有74年了。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2、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学生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课文选编了作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写的日记,年代久远,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练习读好难读的句子,这些句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怀念之情。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作者怀念母亲对我们触动很深,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1、从词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学生边默读边圈画,教师巡视,请学生将画下来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些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思潮起伏

  评价学生的板书,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

  师:说说为何要写上这些词。

  学生联系课文谈对词语的理解。

  师:从这些词中你们感觉到作者怀念母亲情之切。挑出一个词来,如从频来入梦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母亲总是走进作者的梦里来。

  师:只有他的亲生母亲不断走进他的.梦中吗?

  生:还有祖国母亲!

  师:请你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课文。

  2、感受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怀

  师:是啊,作者怀念的除了生身母亲还有祖国母亲。可是,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为什么。

  (1)学生再次阅读《赋得永久的悔》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名朗读日记。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怀念母亲的原因。

  (3)理解,感悟后引读:

  ①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②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3、感受作者怀念祖国的情怀

  师: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当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指名分别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出示:1935年11月16日的日记

  (1)学生谈谈体会。

  (2)重点指导理解这种凄凉是甜蜜的

  师:一般我们在哪些情况下觉得凄凉?

  季老感到凄凉又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3)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老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4)朗读联系,读出甜蜜的凄凉。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4、学习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从而认识到: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对母亲的怀念却是永远不变,从中真正体会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设计意图:设计由词语到句子逐步体会作者的怀念之情,体现了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课文的主线:怀念母亲和怀念祖国既让学生分别体会,又进行综合感悟。)

  (四)展示交流诗文、名言,抒发感情。

  师:关于母亲,关于母爱,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

  师:非常好!老师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们已经说到了。我请同学读一读,让我们重温母爱,感受母爱!

  出示课件: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学生接读。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5、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乔治赫伯特)

  6、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7、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8、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9、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他们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抱里。(冰心)

  (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季老的人生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季老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了。何止季老?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啊!大家知道,今年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同学们也一定有很多祝福的话语要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的祝福写下来吧!

  学生写完后,配乐朗诵自己写给祖国母亲的祝福语。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升华学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板书)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思潮起伏

  六、教学反思

  平时备课喜欢到网上去查找资料,欣赏名师的经典课堂,偶尔也把一些认为实用而又有价值的课搬到自己的课堂,进行移植,大多时候都能找到我和学生共同提高的幸福感。

  去年我移植了闫学老师教的《匆匆》一课,感觉上起来得心应手。要上《怀念母亲》一课了,不知为什么,脑子里突然冒出闫老师教《匆匆》的课堂实录来。

  我把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好多相似之处,比如写作的年代都比较久远;比如作者都是中国有名的语言大师;比如文章都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一个是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一个是对生身母亲和对祖国母亲的怀念,等等。于是我决定模仿闫老师的课堂实录设计教学《怀念母亲》。

  《赋得永久的悔》作为补充资料既能够增加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又能为学生感悟作者的怀念之情做好铺垫。因此,我既用它来引出课题,同时又把它当作学生感悟怀念之情的桥梁,在课堂上有效使用。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由词入句逐步理解,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将课文的主线分为怀念生身母亲与怀念祖国母亲两个部分,由频来如梦引出对母亲的思念,由对生母的怀念引出对祖国的怀念之情。两部分的教学都是让学生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的感受,再细读相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中获得感知。

  从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他们明白了母爱是博大的,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两位母亲身份虽然不同,但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永远是真挚的。

《怀念母亲》教案3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___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⑵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补充资料,谈感受。

  ⑶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再读整段话。

  四、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怀念母亲》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

  2、态度与情感: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之情。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理解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

  一、引题,了解文章背景

  1、同学们,还记得这句句子吗?

  (出示,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季羡林1980年访问德国后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在讨论这句话时,很多同学对“思乡的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在这篇文章之后,时隔8年,也就是1988年的时候,季老先生完成了一本集子《留德十年》(出示),里面有一篇文章,相信大家读了之后对这个“思乡的梦”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怀念母亲》(出示)

  二、自读,了解文章大意

  1、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章。

  (出示)自读提示: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作者当年梦到了什么?

  2、反馈第一项。

  3、老师这儿也有几个词语:

  朦胧、可见一斑、频来入梦。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理解了一些字、词、句。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边上的同学一起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词句的意思。

  5、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那么作者当年究竟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吗?

  6、反馈(母亲、祖国、故乡、老朋友……)。

  三、研读,体会爱母之情

  1、请你把描写梦的句子划出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⑴ 请大家看着这三段话,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⑵ 自己读过了,我们大家一起读的时候就不能再出错了,对吧?来,一起大声地读一读。

  ⑶ 刚才读得很正确,但是,你读出句子里边的东西了吗?请再轻轻地读一读,读完后想想,从这三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⑷ 这三句描写梦的句子都跟作者的母亲有关。为什么作者在梦里常常梦到他的生身母亲呢?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出示:作者对生身母亲怀着怎样的情感?)请你再用心地读一读课文,在有想法的地方注上一笔,你还可以结合刚才发给你的材料,这样你会理解得更深刻。

  ① 思念、伤心、自责、愧疚、后悔等

  ② 抓住: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真想哭!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2、小结:

  ⑴ 其实,无论作者是思念还是伤心或是自责,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对母亲的感情,那就是──爱。这些感情都因爱而生,都融于爱中。(画爱心图)

  ⑵ 让我们带着作者这份真挚而深切的爱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句子)。

  四、结课,提引爱国之情

  前面我们在谈到“作者当年梦到了什么?”这个话题时,有同学还说梦到了祖国。祖国为什么也时常出现在作者的梦里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讨论。

  五、机动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已经在课文中读过了,中间部分还没读,这篇文章就是《寻梦》。感兴趣吗?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伙伴一起读,读完后说说你的感想。想到什么说什么。

《怀念母亲》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防止等词语。能誊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同学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渎,交流生字词。

  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4、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祖国母亲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出示第二句,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第三句,有感情地读。

  2、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3、“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作结。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课后作业。

《怀念母亲》教案6

  一、复习谈话导入。

  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顾中心,体会作者的悔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有助于唤醒孩子们的记忆,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让孩子们带着上节课的情绪体验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痛失母亲的“悔”“恨”还未淡去,李老又离开了祖国。思国,思乡,追忆母亲的复杂情感,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

  二、品读第三段课文。

  1、学:

  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怀念的词句,把你的感受简单地写下来,标记出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展:读出表现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怀念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两位母亲频入梦来的原因是什么?

  古今中外的母亲在哪些方面都是一样的?展示时注意点拨: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身居异国他乡,心中无限思念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旨在加深理解二者的因果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用:

  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我第一次离开我的祖国母亲。

  祖国母亲总是频来入梦。

  4、研:

  甜蜜和凄凉是不是矛盾?你怎么理解?

  拨: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十分忧愁;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之后,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生母和祖国的热爱呢?

《怀念母亲》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同学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咱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身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身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老师可引导同学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咱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身的感受。

  同学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同学自身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同学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同学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身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咱们。老师应多指导同学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身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同学想象,再写一写。

  3.同学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咱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身的祖国,不忘自身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怀念母亲》教案8

  怀念母亲的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怀念母亲优秀教案

  怀念母亲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xx先生爷爷思母、思祖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xx先生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xx先生作品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xx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作品《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理清文脉

  母亲去逝后,季xx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祖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 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xx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xx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xx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作品《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五、拓展升华

  1、赏读季xx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3、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作品《我的中国心》吧!

  板书:

  6、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怀念母亲》教案9

  教学目标

  第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局部词语能运用。

  第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第3.积累语言。

  课件:季羡林老先生相关资料

  谈话导入

  第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老先生生平及主要经历。

  第2.出现季羡林老先生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同学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第1.自学课文。(对同学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自学反馈:读读自身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高尚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倾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经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祖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第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第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自身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一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身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同学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怀念母亲》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重点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国母亲

《怀念母亲》教案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所含的复杂的思国与思母之情。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课文内容。

  2. 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季羡林,大家并不陌生,五年级的时候曾学过他的两篇文章,大家还记得吗?(《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季羡林爷爷写的文章,叫做《怀念母亲》。怀念就是思念、想念的意思,作者在文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接下去给点时间你们自由朗读,要求做到读得准确、读得通顺,边读边感悟。

  ⑴准、顺 ⑵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2.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过生字词关。老师来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如何。(出示生词)

  挚 寝 频 朦胧 凄 斑 篇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纠正错误;指导正确书写,“朦”“胧”“凄”“频”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朦”“胧”“凄”左窄右宽,“频”左右相等,尤要注意“朦”、“频”,切勿少写多加,要注意区别。)

  3.把它们放到词语中你们还会读吗?(出示词语)

  真挚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朦胧凄凉可见一斑 一篇散文弃养沮丧心潮腾涌(采用小组朗读、个别朗读的方式,纠正错误)

  4.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都要知道,待会我们再一起在具体的句子中理解它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来生字词难不倒我们同学,接下去老师要考考你们大家有没有读懂课文了。从课题来看,这是一篇抒发怀念、思念之情的文章,怀念的对象是母亲,那么这个母亲仅仅是我们平常意义上说的母亲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来告诉老师。

  (请同学举手回答,这个问题设计意在让学生立足第一段)

  明确:双重含义:亲生母亲、祖国母亲。

  2.作者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举手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同样在第一段)

  明确: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3.同学们有没有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这样浓浓的爱与怀念?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找一找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深切感情。先来找找怀念亲生母亲的句子吧,用横线划出你找的句子,并注意边找边感悟。

  4.交流反馈,教师总结并及时板书。

  怀念亲生母亲:

  ⑴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⑵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⑶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5.再来找找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

  怀念祖国母亲:

  ⑴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⑵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⑶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⑷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⑸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⑹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⑺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6.同学们找出来许多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这也是作者和我们常人想得不一样的地方。作者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怀念祖国的?

  (立足第三段)

  明确并引导:到德国留学后(国外)引导 怀念两个母亲

  (国内) 引导 怀念亲生母亲

  7.梳理文章两大块内容

  ⑴国内:思念亲生母亲

  ⑵国外:思念两个母亲

  回归课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四、回顾生母,感受敬慕

  1.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此块内容着重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2.谈感受,质疑。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引导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悔、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会如此痛苦?同学们能理解吗?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这得从季羡林和母亲的关系说起。

  ⑴感情好,母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照顾。

  补充资料: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她总是把家中罕见的白面饼子给我吃,而自己一生都以难以下咽的高粱饼子为伴。

  ⑵相处时间不多。见原文中“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⑶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是什么?

  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明确: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出示资料: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③你如何理解“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这句话?

  明确:抓住依靠、精神支柱去感受

  5.结合资料,再谈谈自己对作者所流露出的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6.再读整段话。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痛哭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泪流不止

  亲生母亲 频来入梦

  (崇高的敬意 真想哭

  真挚的爱慕)

  频来入梦

  凄凉 甜蜜

  祖国母亲 不能忍耐

  思潮起伏 想起故国

  心潮腾涌 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怀念母亲》教案12

  【教材简析】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文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生母及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读写“真挚、寝不安席、频繁、朦胧、凄凉、斑驳、篇章”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透过关键词句感悟深沉的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生活迁移,逐步引领。

  情感与价值观: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体会季羡林旅居海外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体会季羡林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意真挚的爱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念母恩

  1、全世界,有且仅有一个称呼是相同的,你们知道这个称呼是什么吗?对,这个称呼就是母亲。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语言的人们喊出了一个同样的称呼呢?(学生自由交流)

  2、同学们,你爱你的母亲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二、关注留守,畅抒别情

  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足迹中,无不倾注了母亲全心全意的关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唠叨、一声抚慰、一次等待……一切的一切,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窝心,那么温暖。可是,因为种种无奈,我们不得不与父母分开,例如为了学业,我们在校住宿,一个星期才能与父母团聚一次;也有的父母,为了给你们一个更灿烂的明天,选择远走他乡挣钱养家,有时一年都见不到一面。同学们,与母亲分别的日子里,你想念母亲么?思念无法遏制的你,经常会处于什么样的情景当中呢?

  三、品读课文,情感共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道出了全天下母亲对子女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刻画出普天下子女对母亲感激不尽的情怀。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第22页,默默勾画出季羡林与你心意相通的地方,记录下你和季羡林一脉相通的情感涓流 。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一会我们共同解读季羡林的心声。

  交流:

  1、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之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痛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词语表达了季羡林失去生身母亲后的悲痛心情。古语有云“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尽我们可能孝顺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

  2、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的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就是经常梦到她。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是因为季羡林对两位母亲真挚的爱和浓烈的思念时刻萦绕心头,她们才会常常走入季羡林的梦中。

  3、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季羡林独自漂泊异国他乡,心盈忧愁、思念,难免感到凄凉;但在孤寂的日子里,在故乡和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快乐情景,是她派遣孤独和思念的良药,想起这些,又怎会不甜蜜呢?

  4、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个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样的情景,可曾在你们梦中出现过?同学们,这份深沉的思念你会不懂吗?

  ……

  四、精诚所至,母女重逢

  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季羡林对两位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感动了上帝。上帝特赐她生母一颗还魂丹,准其真实地走进女儿的梦中,让母女重逢。同学们,现在你和同桌之间,一位就是女儿,一位就是母亲,想想你们的表演一定会惊天地、泣鬼神!

  五、休书一封,尽诉心意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明白:“有爱就要说出来!”毕竟天人相隔的重逢只是无法企及的梦。有生的日子,还有什么比我们用真情真心去爱我们爱的人,用真言真语对她说出我们的爱更重要呢?现在,请同学们给妈妈写一封信,告诉她,你有多爱她,好吗?

《怀念母亲》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着的作者怀念母亲与怀念祖国的深厚情感。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老先生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准备:

  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赋得永久的悔》(ppt演示文稿)。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引出课题。

  1、师:(板书:季羡林)今年暑假,有着“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美誉的作家季羡林老生在北京逝世,这位被称为“国宝”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轻轻地,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2、孩子轻声呼唤季老的名字

  师:在老人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份不寻常的:“悔”,用他的话来说那是“永久的悔”

  3、课件出示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师:同学们快速阅读,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最深刻的情感。

  孩子阅读后谈体会

  师:从季老先生的“悔”,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他对母亲深深的的怀念,老先生把这种怀念直接写进他的另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怀念母亲》。

  4、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设计意图:《赋得永久的悔》作为补充资料既能够增加孩子对作者的了解,又能为孩子感悟作者的怀念之情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1、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文章里摘录了作者1935年写的日记,离现在有74年了。年代比较久远了,大家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

  2、孩子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孩子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课文选编了作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写的日记,年代久远,初读课文时让孩子练习读好“难读的句子”,这些句子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体会。)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怀念之情。

  师:刚才我们已经反反复复朗读了课文,把课文读通了,读顺了。现在我们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作者怀念母亲对我们触动很深,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用笔画一画,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都可以。

  1、从词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孩子边默读边圈画,教师巡视,请孩子将画下来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孩子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些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思潮起伏

  评价孩子的板书,指导孩子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

  师:说说为何要写上这些词。

  孩子联系课文谈对词语的理解。

  师:从这些词中你们感觉到作者怀念母亲情之切。挑出一个词来,如从“频来入梦”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母亲总是走进作者的梦里来。

  师:只有他的亲生母亲不断走进他的梦中吗?

  生:还有祖国母亲!

  师:请你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孩子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课文。

  2、感受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怀

  师:是啊,作者怀念的除了生身母亲还有祖国母亲。可是,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为什么。

  (1)孩子再次阅读《赋得永久的悔》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名朗读日记。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怀念母亲的原因。

  (3)理解,感悟后引读:

  ①“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②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3、感受作者怀念祖国的情怀

  师: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当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指名分别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出示:1935年11月16日的日记

  (1)孩子谈谈体会。

  (2)重点指导理解“这种凄凉是甜蜜的”

  师:一般我们在哪些情况下觉得凄凉?

  季老感到凄凉又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查答案。

  (3)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老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孩子交流。

  (4)朗读联系,读出“甜蜜的凄凉”。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4、学习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引导孩子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从而认识到: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对母亲的怀念却是永远不变,从中真正体会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设计意图:设计“由词语到句子”逐步体会作者的怀念之情,体现了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课文的主线:怀念母亲和怀念祖国既让孩子分别体会,又进行综合感悟。)

  (四)展示交流材料、名言,抒发感情。

  师:有关母亲,有关母爱,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孩子交流。

  师:非常好!老师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们已经说到了。我请同学读一读,让我们重温母爱,感受母爱!

  出示课件: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孩子接读。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5、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乔治赫伯特)

  6、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7、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8、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9、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他们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抱里。(冰心)

  (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季老的人生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季老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了。何止季老?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啊!大家知道,今年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同学们也一定有很多祝福的话语要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的祝福写下来吧!

  孩子写完后,配乐朗诵自己写给祖国母亲的祝福语。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升华孩子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孩子板书)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思潮起伏

  六、教学反思

  平时备课热衷到网上去查查资料,欣赏名师的经典课堂,偶尔也把一些认为实用而又有价值的课“搬”到自己的课堂,进行“移植”,大多时候都能查到我和孩子共同提高的幸福感。

  去年我移植了闫学老师教的《匆匆》一课,感觉上起来得心应手。要上《怀念母亲》一课了,不知为什么,脑子里突然冒出闫老师教《匆匆》的课堂实录来。我把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好多相似之处,比如写作的年代都比较久远;比如作者都是中国有名的语言大师;比如文章都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一个是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一个是对生身母亲和对祖国母亲的怀念,等等。于是我决定模仿闫老师的课堂实录设计教学《怀念母亲》。

  《赋得永久的悔》作为补充资料既能够增加孩子对作者的了解,又能为孩子感悟作者的怀念之情做好铺垫。因此,我既用它来引出课题,同时又把它当作孩子感悟“怀念之情”的桥梁,在课堂上有效使用。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让孩子由词入句逐步理解,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将课文的主线分为“怀念生身母亲”与“怀念祖国母亲”两个部分,由“频来如梦”引出对母亲的思念,由对生母的怀念引出对祖国的怀念之情。两部分的教学都是让孩子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的感受,再细读相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让孩子自己在文本中获得感知。从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孩子充分体会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他们明白了母爱是博大的,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两位母亲身份虽然不同,但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永远是真挚的。

《怀念母亲》教案14

  教学目标:

  1、准确读写课文8个生字和“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等六个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妈妈魂牵梦萦的句子。

  3、品味揣摩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4、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妈妈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文章,齐读课题——

  2、复习:

  ①首先来复习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看屏幕,一起读读: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

  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妈妈为题,写了哪两个妈妈?(板书:生身妈妈、祖国妈妈)

  他对这两个妈妈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非常扎实,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研读课文,并在研读过程中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妈妈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爱慕。

  二、整体读文,初步体会

  1、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课文

  2、你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按顺序往后读,大家边听边初步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

  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提出学习要求:

  一边读一边把文中描写对生身妈妈和祖国妈妈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爱慕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反复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体会深刻的在空白处简单做做批注,如果有问题在旁边做出标记。

  2、读完的同学快到小组里去,把你读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提出来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把体会深刻的地方跟他们交流。

  四、集体汇报交流

  (一)、体味对生母的情感

  着重引导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学生初读谈自己的理解,谈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②问题设计:妈妈去世,作者为什么会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再读读这一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联系上文:“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岁。”体会作者心中的伤心难过。

  感情朗读

  联系下文:“我真想随妈妈与地下……数十年如一日。”

  问题设计: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吗?

  补充资料: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妈妈,以弥补长久离开妈妈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

  指导朗读:而今妈妈去世了,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此时此刻,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难过、伤心吗?是什么?(遗憾、悔恨、自责)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给大家读读。

  2、下文中还有你关注的句子吗?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理解后感情朗读“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语调低沉;二、语速缓慢)

  感情朗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妈妈的爱慕,带着失去妈妈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

  3、“看到她的神情,我想着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妈妈,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作者为什么真想哭?再快速浏览这则日记,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感情朗读:刚才我们体会到作者伤心妈妈去世了,而今他成了游子,对妈妈的思念更加真挚,更加深厚,所以他连用两个感叹号,来表达心中喷涌的情感。大家读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指名读,齐读。

  4、在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出了作者对生身妈妈的这种深厚情感,知道是哪句吗?读给大家听一听。

  过渡:读到这,老师不由得想到了王维的两句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还仅仅是自己的生母吗?还有谁——(祖国妈妈)

  (二)、体味对祖国妈妈的情感

  1、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画出的描写对祖国妈妈爱慕与敬意的词句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对祖国妈妈的魂牵梦绕?指名读

  ①理解“我的祖国妈妈,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妈妈也频来入梦。”

  这句也出现了一个“频来入梦”你是怎么理解的?

  问题设计:祖国妈妈为什么也会一次又一次走进作者的梦中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日记。

  ②在日记里找到了哪些关键句,哪个小组接着来汇报。

  Ⅰ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地糊在心头。

  在这段的学习中,你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吗?

  预设:作者为什么而凄凉,为什么这凄凉又是甜蜜的,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吗?

  师小结指导朗读: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将自己对祖国妈妈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因此读这句时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点凄凉”与“甜蜜的、浓浓的”语气上的区分。指名读

  Ⅱ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不能忍耐。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思念)这种思念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你积累的诗句来形容吗?

  指导朗读:艾青曾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这种深沉、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怎样通过读传达出来呢?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

  Ⅲ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③通过刚才学习,联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为什么祖国妈妈也会频来入梦吗?

  2、引读

  师: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断涌现着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着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头不仅挥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离而变得更加强烈了,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再深情地朗读他的日记,再一次走进老人浓浓的思念——生:11月16日日记

  师: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生:11月20日日记

  师: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轻轻地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生:11月28日日记

  (三)体会《寻梦》的情感

  过渡:为了更好的表达对两位妈妈的敬意与爱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记外,还引用了他的散文《寻梦》的开篇、结尾,让我们来读读这两段文字,用心去体会、感悟。(分男女生读)

  ①这样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在你的想象中,妈妈的面影是怎样的?(结合搜集的资料谈)

  (四)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许多许多,妈妈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内容,快速读读课文做后一段。

  说说从这一段中的哪个词、哪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感情朗读

  五、体会文章写法

  1、浏览课文开篇、结尾

  2、你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了吗?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文章是怎样首尾照应的。

  3、小结:像这样首尾照应就能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六、总结延伸

  这篇课文首尾照应使每一个读此文的人都能深切的意识到作者在欧洲的十一年是对妈妈思念异常强烈的十一年,生身妈妈与祖国妈妈化为一体,成为支撑他在国外漫长岁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

  课后请同学们把文中描写对祖国妈妈魂牵梦萦的句子摘抄下来,愿意进一步了解季羡林先生的同学,可以读读《季羡林画传》、《重返哥廷根》、《季羡林论人生》。

《怀念母亲》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预习探究

  1、熟悉本课生字生词。

  (出示有关生字生词,指名认读。)

  2、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季羡林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合作交流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3、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季羡林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季羡林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季羡林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4.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品读感悟

  一、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季羡林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季羡林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2.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拓展延伸。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怀念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怀念母亲》教案11-06

怀念母亲教案01-24

怀念母亲优秀教案03-10

怀念母亲教案参考03-03

人教版教案《怀念母亲》12-27

《怀念母亲》教案 (15篇)02-25

怀念母亲教案2篇02-18

《怀念母亲》教案 15篇02-24

《怀念母亲》教案14篇02-22

《怀念母亲》教案(14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