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3、获得一些初步为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飞镖)
1、引出“可能”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们喜欢吗?(出示转盘)
请两个学生上来比赛,猜猜谁会赢?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没有比赛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他们的输赢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确定)
现在谁能用可能一次来说说他们两个的.输赢情况。(xx可能会赢,xx可能会输,从不同角度说说)
2、引出“不可能”、一定
比赛开始,规则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学投完第5次,随机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输赢情况,并说说理由。从而引出“一定”、“不可能”
(板书:(一定——确定)
(不可能——确定)
3、小结: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三种情况。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些事情它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情则一定发生,下面的事情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说一说。
4、练习(课件出示)
(1)小红说:“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2)太阳从西边出来。
(3)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师说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两位数。
(3)一个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操作活动探索规律
1、出示活动要求
(1)每人摸3次,摸的时候要按顺序,不能抢。
(2)摸之前将棋子摇一摇,任意摸出一个,小组长记录是什么颜色,然后把棋放回袋子再摸。
(3)小组长统计一共摸了几次,白棋几次,黑棋几次。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摸球情况
请各组的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摸球情况。(师将学生的摸球的情况统计在记录表中)仔细地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猜猜袋子里装有什么颜色的棋子,以及两种棋子数量的多少。
4、验证猜测结果
5、师小结: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证明,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数量)数量
多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少。那么两者的数量相等或差不多时,它们的
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三、生活应用
我们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利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现在我们再来玩玩这个飞镖游戏吧(请两位学生上来)
(1)猜猜他们两个投在那个地方的可能性大一些
(2)学生投了几次之后,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随机察看情况)
2、定分
老师这儿有一个没有定分的飞镖,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定分最合理?
3、摸奖
瞧,元旦马上到了,一百商店举行摸奖活动,规定凡是摸到白球均可获得价值100元的精美礼品。你会选择那一只摸奖工具箱。(说说你的理由)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 )时
16:00是下午( )时
18:30是下午 ( )时( )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前思考:
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课后反思:
先复习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习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习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进一步熟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并且巩固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能。在认识水平上,学生对于简单的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还可以,但是一旦与生活联系,稍有复杂时,特别是涉及到跨越两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必须,或者说只能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好学生的每次回答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修正,最后达成共识。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4
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教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谜语。
生:钟表。
师:同学们的能力可真强,现在钟面上是几时(课件出示:钟表9时),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
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
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
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
【新课讲授】
1.认识24时计时法。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
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获取信息,发言。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
生2:16时是几时?
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课件出示)
生1:4时。
师:是4时吗?
生:下午4时。师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
生: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16时就是下午4时。
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2.感知24时计时法。
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
生:晚上12时。
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课件演示:0时)
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们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开始一天的旅程吧!(课件出示)
师:可以跟着数。一天结束了吗?
生:没有。
师:从0时到12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
师:时针继续转动,现在是几时?
生:13时。追问:为什么是13时?
生:时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师:继续,现在是几时?
生:17时,我正在写作业。
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现在是几时?
生:24时。(0时)我们正在睡觉。
师:一天结束了吗?(结束了)
师:从12时到24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课件出示:一天的时间。)
师:小博士告诉大家,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师:根据刚才的研究探索,(课件出示:钟表)想一想,外圈数和内圈数有什么关系?
生1:内圈是时针走第1圈的时间。外圈是时针走第2圈的时间。
生2: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
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24时计时法计时了,想不想做小主持人预报节目?正好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正在招聘小广播员,条件是要用24时计时法预报,你想试试吗?老师相信你能行!课件出示: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学生自己练习播报。
师:谁第一个来应聘?(指名播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根据学生表现师小结。
师: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把前面的词语去掉。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去掉,还要在几时的基础上再加12。
师: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加上前面的词语。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加上,还要用几时减掉12。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化。24时计时法因为使用方便,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邮电、广播等许多部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生:电话、万年历、手机、电视……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那赶紧来挑战一下!
【课堂作业】
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同学们,一节课40分钟就在我们的研究、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第1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应时刻相差12小时。
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如何使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并学会用它来计时,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前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钟面,说说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通过对普通计时法的简单介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做铺垫。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了中央台精彩的电视节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24时计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物。因此,应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选取生动有趣、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课本中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为教学资源,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使学生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第36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理解与表内除法相应的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和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等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8÷424÷212÷3
2、填空。
210里面有()个十,
1里面有()个百。
12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个十。
二、教学新课。
1、教学120÷3。
(1)学生摆出1大捆和2小捆小棒。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想?
(2)把12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3)说一说120÷3你是怎样想的?
(4)口算。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教学“试一试”。
(4)出示1÷3。
说一说,1÷3口算要怎样想?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算出得数。
指名口答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七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8、10题。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6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9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第46页—47页例一、做一做和练习十第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学生在自主探究、寻找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二个因数得多少个“十”,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解决两位数乘两位笔算时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口算铺垫,引入新课。
师:在今天上课的一开始,请同学们来看黑板上这几道题,直接口算哪些题你会算?(22×3= 14×2= 14×10= 31×10= 14×12= )第一题会算吗?(生:会)等于多少?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分别等于多少?第五题会算吗?(生回答)有的同学说会,有的同学说不会,没有全班通过我们给他打个问号。
师:同学们来看,我们会做的这些题都是些什么题啊?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再来观察我们不会做的题又有什么特点?
师:不会做的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同学们!你瞧,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我们会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来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得计算。
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到了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并列式14×12=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估算14乘12。
师:同学们你能估算一下王老师大约买了多少本吗?你是怎么想的?(找2个学生说)
师:刚才我们估算出了12套书大约有多少本,那12套书到底有多少本呢?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学过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你能不能根据这些,求出14乘12的准确积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把12分成10和2)
(二)点子图演示分法和算法。
师:我们把每一本书都看作是一个小圆点,就出现了这样的点子图,如果把你的想法在点子图上来表示出来,(课件演示)就是把12套书分成了10套和2套,10套是14×10=140(点子图上画括号),2套是14×2=28,140+28=168。看来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他刚才是把12分成了10和2,那12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生口答)
(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师:你们会像董老师这样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你们的分法和算的结果吗?那就请大家拿出一张这样的点子图,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好开始!
(四)展示学生点子图作品。
师:请你来说一说。
(课件同步展示)
生1:把12分成5和7。
生2:把12分成4和8。(师引导学生说出把12分成3个4)
生3:把12分成10和2。
师:不管大家用的是哪一种算法,董老师发现我们都是先把两位数分成了两个一位数或者是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同学们真了不起!都能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五)比较三种分法。
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几个同学的作品,你认为哪种分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又简便,又好算?(课件展示三种分法图)
生回答把12分成10和2最简便(课件变大出现12分成10和2的点子图)
(六)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一种口算的过程,那我们能不能利用竖式来计算呢?
学生自己尝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找出带0的竖式和不带0的竖式
(七)指名板演竖式并回顾计算过程。
(1)学生展示自己竖式过程。
1生:(展示带0的)说计算过程(让学生手指大屏幕解说)
2生:(不带0的)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同时问每一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2)比较一下这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不写0
(3)再次回顾不带0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每一层积是谁和谁的积,是几套数的本书。强调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4)检查自己的竖式,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
(八)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请大家完成学习卡上的第一大题,看谁算的仔细。
(指名黑板板演)
四、巩固练习。
第一题:看谁算的仔细。
第二题: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收获了这么多?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完成书47页第2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题意,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
2.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3+0=
0+7=
8-0=
6×0=
0×9=
0×3=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数加零、减零、乘零的计算方法,那么0除以一个数又会得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题。0÷5=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明确:因为0和5相乘得0,所以0÷5=0。
(4)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5)想一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什么呢?
小结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板书。
2.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情境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例6第(1)个问题。
①你会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8÷2=
②组织学生试算,思考。在试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解决的?
③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指名板演。
④全班反馈。师: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商是几?(0)写在什么数位上?(十位上)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不可以)
⑤强调:商十位上的0不可以不写,因为0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如果不写,商就是14,结果不正确。
⑥讲解简便写法并板书。十位上的0÷2=0,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不必写清计算过程。
(3)例6第(2)小题组织学生试算,并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
强调: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要商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两种书写方法。
3.师:怎样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呢?
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n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3题。读完题后,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例6:(1)208÷2=104(2)216÷2=108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我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n的规律,掌握了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对于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比较容易理解,但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错在哪里?怎样避免这些错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在计算时每一步都要认真计算。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2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身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生长,你们爱自身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的家。
二、认识自身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身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身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身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关爱下生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身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身小时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长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身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身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生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身谈谈与家长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身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第二课、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学校特色角等,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果,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发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神往。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学校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学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学校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身参与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身参与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与活动时的照片,竞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身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学校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学校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学校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学校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学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77页例2。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会分析解答此种应用题,并且进一步巩固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⒉ 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 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分析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孕伏
准备题:商店有红气球8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有多少个?(学生读题后互相分析,独立解答。)
解题思路:根据“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知道以红气球的个数为标准,花气球的个数有3个红气球那么多,所以求花气球多少个用乘法计算8×3=24(个)。
二、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⒈ 教师描述情景
10月1日是国庆节,商店用三种颜色的气球装点购物大厅,有黄色、红色、花色的。其中黄色的气球有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
⒉ 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编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⑴商店有黄气球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多少个?(例2)
⑵商店有黄气球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三种气球一共多少个?(此题以后再研究)
……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学习例2。
(3) 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4) 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5) 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
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
方法1:根据“商店有黄气球17个”和“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红气球有17—9=8(个),再根据“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就可以求出花气球有8×3=24(个)。
方法2:要想求花气球多少个,根据“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就必须知道红气球有多少个,红气球的个数未知,根据”商店有黄气球17个”和“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红气球的个数:17—9=8(个),再求花气球的个数:8×3=24(个)。
⑷教师小结:教师边口述题意,边用媒体依次显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重点说明这道题的分析解答方法,并揭示课题。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方法,会用乘法、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熟练正确地口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学生阅读教材41页至59页,回顾本单元学的内容。
2.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并归纳,板书如下: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笔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解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1题。
(1)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学生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2)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在书上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并选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最后师小结。
三、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2题解决问题。
读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知道哪些条件呢?先讨论再回答。
如何列式?计算结果呢?
独立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交流。
最后全班汇报交流,交流时说出自己的笔算过程。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第4、5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4.练习十三第6题。
(1)指导学生收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四、归纳总结
说一说学完这单元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15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2)(教材第10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跳棋比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红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和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6.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7.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
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刚才同学们为小红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欢,老师代表小红谢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红该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她一次吗?(生答)(课件出示)
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生答)
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小红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园里看看吧!(课件出示)
请看屏幕,公园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鸟园,数学乐园)
再仔细看看从猴山到百鸟园可以怎样走?从百鸟园到数学乐园呢?我要从猴山先到百鸟园再到数学乐园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1)先自己标一标。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课堂作业】
教材第10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4、6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2×3=6(种)
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反思:
搭配这个知识学生比较熟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如何培养学生有顺序的搭配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力争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重难点突破:一是教学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学生连线法。在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和感悟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遗漏。体会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学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教案10-27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1-10
三年级数学教案01-14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01-14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02-27
关于三年级数学教案09-29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8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01-17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1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