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4-05-10 17:46:05 秀雯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生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b.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c.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d.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a.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b.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c.分角色读。

  第二课时

  自读课文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教师归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分角色朗读全文

  复习生字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演一演

  1.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2.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拓展学习

  1.课后通过课外读物或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今天,这些小蝌蚪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只有拿到礼物的小朋友才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呢。点击课件,生读一个,师点一下课件。(逐个点击PPT1-5)

  大家都收到礼物了,(点击PPT6)我们就是小蝌蚪的好朋友了。所以,小蝌蚪也愿意把他自己的伤心事说给你听了。我们去听听吧。(点击PPT7)

  (寻人启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很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了,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2、朋友有困难,我们要帮助,你们愿意帮小蝌蚪的忙吗?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吧!(点击PPT8)

  3、你们帮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啊?(青蛙)过渡句:小朋友们,小蝌蚪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助?(鲤鱼阿姨和乌龟)

  二、品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小蝌蚪是怎么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小蝌蚪游啊游,看到了鲤鱼阿姨。(点击PPT9)

  1、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会想些什么呢?(点击PPT10)

  2、小蝌蚪又是怎么问的呢?(点击PPT10)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谁来当一回小蝌蚪,来问一问鲤鱼阿姨吧!生读

  3、此时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理解“迎”字(点击PPT11)拿生字卡片拼读注音后鼻音,说部首,组词读迎。

  读一读,读出小蝌蚪有礼貌、急切的心情。

  4、鲤鱼妈妈会怎么回答呢?(点击PPT12)鲤鱼妈妈( )地说。有感情地朗读鲤鱼妈妈的话。

  5、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老师当鲤鱼妈妈,谁愿意来做小蝌蚪,向我打听妈妈的消息。师生合作读,同桌读,男女读。(点击PPT12)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可高兴了。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的,这时候的小蝌蚪发现自己和原来不一样了,你们发现了吗?生说。(点击PPT13)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他们继续游哇游……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这时他们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

  2、请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要求:A、用直线划出小蝌蚪的话。B、用波浪线划出乌龟的话。C、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3、交流。

  (1)小蝌蚪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点击PPT15)识字教学“追”,注意翘舌音,部首,组词,开火车读。

  (2)读小蝌蚪的话。小蝌蚪,你为什么要这样叫啊?(点击PPT16)

  (3)读出乌龟的话。(点击PPT17)

  (4)小蝌蚪从乌龟的话中又知道了妈妈有哪些特征?(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5)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妈妈?(因为鲤鱼阿姨说过他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所以小蝌蚪才会把乌龟误认为是他们的妈妈。)

  (6)练习对话,请小组上台演一演。(旁白、小蝌蚪、乌龟)

  (7)这时候的小蝌蚪样子又有了什么变化呢?(点击PPT18)

  (8)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难过又开心,难过的是乌龟不是他们的妈妈,开心的是从乌龟的口中又知道了妈妈的一些特征。于是,小蝌蚪告别了乌龟,他们继续游哇游,游到荷花旁边时,他们看到了什么?(点击PPT19)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青蛙身上有他们妈妈的特征吗?

  1、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2、当看到荷叶上的青蛙时,小蝌蚪是怎么样做的?

  3、对,这次小蝌蚪终于找对妈妈了,你听,青蛙妈妈说:“好孩子______________。”(点击PPT19)

  4、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了?

  我们来做做练习: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已经______。

  (点击课件)

  三、总结

  1、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你能说一说吗?(逐个点击PPT22)你能填一填吗?(点击PPT23)小蝌蚪先长出( ),过了几天,又长出( ),再过几天,( )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巴( ),变成了( )。(点击PPT23)

  2、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它们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庄稼的保护神!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青蛙,不去捉青蛙)

  四、写字指导

  1、组词读:“什”“么”“变”。(点击PPT24)

  2、说写什么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写,点评,再写一个。

  4、同样的方法指导写“变”字。(点击PPT25)

  五、课外拓展

  (点击PPT26)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了解一种小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2、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向家长了解有关青蛙的其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本课的开始,老师利用小蝌蚪送礼物的方法,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习过的生字,新颖,有趣,学生喜欢。

  二、读出感情。课文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鲤鱼当成了妈妈时,鲤鱼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会很温柔,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有的孩子认为鲤鱼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就认为自己就是鲤鱼。

  三、教学松弛有度。课文描写小蝌蚪遇到鲤鱼和乌龟的段落从写法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老师将重点放在前面一个段落的指导上,通过总结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下一段,尝试让学生自己学懂。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3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

  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4

  活动目标

  1、尝试有感情地进行故事对话,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

  2、理解故事内容,懂得看待问题要全面。

  活动准备

  黑板、磁铁、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师:孩子们,你们要是找不到妈妈着急吗?(幼:……)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请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设计意图]以提问形式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引导幼儿认真听故事。

  二、展示图片,师结合图片帮助孩子理清故事情节发展,幼儿仔细倾听,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设计意图]幼儿通过倾听故事进入故事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通过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锻炼语言能力,丰富语言积累,体会故事中语言的魅力。

  1、出示背景图,师指背景图有感情地讲故事第一段,引导孩子进入故事情境。

  2、学习第二至六段,用图卡结合的方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帮助孩子了解故事情节发展,学习故事中的对话,体会小蝌蚪急切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这几段中,对话的结构是重复的,但内容是丰富有变化的。我不变的内容用重复的`图片,变化的内容用不同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变化一目了然,降低幼儿记忆的难度。

  3、图卡结合,讲述故事最后一段,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喜悦心情,并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三、尝试让幼儿讲述故事对话,引导幼儿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设计意图]大班孩子有感情共鸣意识。通过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小蝌蚪的心情,引发幼儿感情共鸣意识的自然流露,从而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

  四、引导幼儿理解事物要全面的道理。

  [设计意图]大班孩子看问题,理解事物还是不够全面,而且他们对这种意识也不强。通过对小蝌蚪几次认错妈妈过程的学习,启发孩子思考,看待问题学会完整全面,是对孩子能力又一次的提升,让孩子不知不觉增强这种意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5

  设计意图

  通过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活动目的:

  1.熟悉理解作品,能用连贯的.语言,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调语气和表情。

  2.能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在语言、动作、情节表演上有所增添变动,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3.能根据故事情节,学会利用各种材料自己设计制作表演道具、布置表演场景。

  4.懂得与同伴协商、配合、合作进行表演游戏,能分类、整理收拾表演游戏材料。

  活动准备:

  青蛙、蝌蚪、鸭、鱼等角色的服饰或头饰;事先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复述故事。

  指导要点:

  1.出示打乱的图片,老师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提问:“小蝌蚪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它们还遇到了谁?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为什么?”“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找到她了吗?”“小蝌蚪后来怎么样?”(帮助幼儿依次回忆角色的出场顺序,并进一步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头饰分成大组以图片提示表演。

  要求:

  (1)记住自己角色的对话,在别人表演的时候能够认真倾听。

  (2)鼓励较胆小的幼儿大方地表现。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情、动作进行对话练习。“小蝌蚪的声音是怎样的?”“大鱼呢?”“乌龟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青蛙妈妈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你们在表演的时候,带上表情和动作好吗?”

  4.幼儿带上头饰分大组表演,要求幼儿跟住自己的同伴,能大方有表情地练习对话。

  5.幼儿交换角色继续表演。

  6.延伸。

  “在表演的时候,这些小动物还可以怎么打扮更像呢?”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准备这些表演的道具。

  活动反思:

  在班级区域之一的“童话地带”里早就投放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图书,并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行欣赏、阅读。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对故事中几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蝌蚪们几次找错妈妈捧腹不已,并由能力强的小朋友带头进行动作模仿,不久也有几个孩子加入了模仿的行列,但是他们的表演多是无目的性、即兴性质的。为了让孩子的表演活动更有逻辑性和现实意义,我依据孩子的“兴趣点”预设表演的主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6

  活动目标:

  1. 会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

  2.宝宝回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知道请别人帮忙时可以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添画小蝌蚪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青蛙、虾、乌龟、螃蟹,小蝌蚪找妈妈添画的纸、黑色墨汁,黑色彩笔等。

  活动重点(或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学会帮助别人,并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1、现在是春天了,动物们都要出来活动了,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

  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找妈妈。

  二、展示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展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谈谈想想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龙虾公公是怎么回答它们的?

  2、图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谁?

  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呢?

  3、图三,之后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它们是不是找到妈妈了呢?

  原来是大乌龟,大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

  4、图四,最后,小蝌蚪们找没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

  三、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龙虾公公、大螃蟹、大乌龟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5、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四、让我们一起动手画画小蝌蚪

  1、在老师画好的图片上,添画一些小蝌蚪,使画面更完整。

  2、评价幼儿作品,鼓励添画添的好的宝宝。

  3、最后,青蛙妈妈来了,带着蝌蚪宝宝们一起去田里捉害虫去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7

  设计意图:

  在看了小班孩子的美术活动《小蝌蚪》之后,我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能够很好的握笔去画小蝌蚪的尾巴,我萌发了上2研的课的想法。在设计好活动思路之后,结合我的教学设计,上网搜索了精美的荷塘图片,自己录制了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用手指压印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小蝌蚪的歌曲。

  2.幼儿学具: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手指印泥、餐巾纸、画有青蛙的a4纸张(上面画有小蝌蚪的尾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ppt第一个画面:荷塘的图片:“今天有个小动物来我们班了,你们看——”

  2.教师操作小青蛙手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宝宝不见了,请小5班的宝宝们和我一起去找我的小蝌蚪宝宝好不好?”

  3.播放ppt课件第二个画面,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感受故事情境。

  4.播放小蝌蚪变出来的动画,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数有几只小蝌蚪,在发展幼儿的点数能力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5.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小蝌蚪是怎么变出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

  幼儿:“画出来的。”

  教师:“让何老师来教你们。”播放小蝌蚪指纹印画步骤的微课程。

  二、幼儿创作

  1.教师:“青蛙妈妈找到了自己的蝌蚪宝宝,太高兴了,青蛙妈妈要请小5班的宝宝们再帮他们找蝌蚪宝宝,请你们去帮助青蛙妈妈吧。”

  2.幼儿自选学具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小蝌蚪的歌曲)

  有的孩子开始还不敢去动手,看到别的孩子动手了,也尝试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完成了。

  三、评价作品

  用数码相机拍摄两个幼儿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帮助青蛙妈妈找到小蝌蚪宝宝的成功喜悦感,让孩子们给自己鼓掌。

  四、播放歌曲做《小蝌蚪》律动

  播放《小蝌蚪》歌曲,教师戴青蛙头饰带孩子们一起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律动,感受小蝌蚪慢慢长大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8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练习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进一步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配班老师在场地不同方位扮演故事的其它角色。

  2、音乐带、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的头饰和胸饰。

  3、布置活动场地、各活动区域运动器材。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带上小蝌蚪胸饰和幼儿一起扮演小蝌蚪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在音乐旁白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2、集体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出示背景图(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快乐地在水中游水):伙伴们,他们是谁呀?我们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鸭妈妈带着它的宝宝多开心呀!那我们的妈妈呢?她是谁呀?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师带领幼儿游到鸭妈妈身边,并有礼貌地和鸭妈妈打招呼问话。

  (2)小蝌蚪游到鱼妈妈身边

  小蝌蚪告别鸭妈妈去找妈妈,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平衡区里进行练习。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道路:高低不平的荷叶、平衡木铺成的弯弯曲曲的独木桥。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荷叶,有独木桥,我们一起绕过荷叶,游过独木桥。重点指导小蝌蚪们以小碎步的动作游过独木桥。

  在平衡区中练习两次后小蝌蚪们发现了鱼妈妈,游到鱼妈妈身边。和鱼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告别鱼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出了两条后腿,师:咦,我长出后腿来了,让我看看你们长出后腿了吗?呀,都长出来啦,来,一起伸伸后腿。

  (3)小蝌蚪游到乌龟妈妈身边

  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钻爬区中进行练习。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路:呼拉圈和小椅子扎成的桥洞、两个连接的大纸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两个桥洞,我们怎么过去呀?(钻过去)。可是桥洞有小又暗,我们要一个接一个地钻,不要挤在一起哦!教师重点指导钻呼拉圈的幼儿要低下头慢慢钻,别把头碰在桥洞上。

  当小蝌蚪们练习完钻爬区后发现了乌龟妈妈,一起爬到乌龟妈妈身边,和乌龟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们告别乌龟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长出两条前腿,师幼一起做上肢运动。

  小蝌蚪又去找妈妈,发现了更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三个层次的路:竹梯和轮胎铺成的小沟、脚步器两条、垫子两个。

  教师提出要求:这里的路很难走,我们要安全地爬过小沟,睬过小石子。教师重点指导爬竹梯和爬脚印的幼儿,提醒幼儿手脚协调,注意安全。

  (4)小蝌蚪游到青蛙妈妈身边

  小蝌蚪爬过小沟,继续找妈妈,又发现尾巴掉了,是:现在我们变成什么了呀?(小青蛙),师生共同学蛙跳和哇叫。在寻找过程中又出现了很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两个层次的跳跃区:一排小椅子和桌子连成的路、有坡度和高度的木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的路更难走了,我们要勇敢地跳过小山坡,大家有没有信心走过去呀?

  师幼一起在不同层次的跳跃区中练习跳跃动作,重点帮助几个胆小的幼儿,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树立信心,勇敢跳过去。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小青蛙们找到青蛙妈妈,和妈妈亲热地拥抱。妈妈给宝宝擦汗、脱衣服。

  师:宝宝,你们都长大了,本领真大,这么远的路走过来了,说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呀?幼儿自由讲述。

  3、自由探索练习

  师:我的宝宝现在都长大了,现在妈妈带你们去学本领好吗?我们到每个地方去锻炼一下,要注意安全。

  在场地上原有的活动区域中增添材料:平衡区中增设梅花桩、彩色半球;钻爬区中增设拱形桥、垫子、轮胎;跳跃区中小椅子的排列增加难度。每个区域中增加不同的辅助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练习。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活动过程,及时调节各个活动区域的运动材料:平衡区中提醒幼儿把沙包放在头上顶、一排直的梅花桩排列成弯曲的小路;钻爬区中的拱形桥既可以钻又可以往上攀爬、竹梯下面增加轮胎的数量、垫子既可以爬又可以滚和翻跟斗;跳跃区中不断变换小椅子的排列顺序,增强运动密度和强度。

  幼儿在场地上自由探索和练习,挑战自我。教师鼓励和帮助胆小幼儿勇于探索。

  4、放松活动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现在跟妈妈一起到庄稼地里捉害虫好吗?

  小青蛙和妈妈一起,高兴地听着音乐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一边学蛙跳出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9

  活动目标:

  1.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多次倾听教师演唱,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游戏,能随音乐节奏大胆演唱并尝试进行歌表演。

  3.在歌唱活动中,感受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难点:能随音乐节奏大胆演唱。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帮助寻找青蛙妈妈的兴趣。

  指导语:池塘边有只小蝌蚪在找妈妈,我就是那一只刚出生的小蝌蚪,我谁都不认识。我看到谁都叫嗯嗯,嗯嗯你好,嗯嗯你好,你们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决定唱着歌找妈妈去。

  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游戏,幼儿逐遍倾听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次。

  指导语:你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去那边找找吧!

  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次。

  指导语:你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的妈妈到底在哪里呢?

  提问:我歌曲里唱在哪里找妈妈吖?(池塘边)那我再去池塘里找找我的妈妈。

  教师范唱歌曲第三次。

  指导语: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妈妈吗?

  教师范唱歌曲第四次。

  指导语:嗯嗯你好,你一定是我的妈妈。

  提问:要找妈妈的时候我是怎么唱的?(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吖?),你们能帮我一起唱这一句吗?看我的妈妈能不能听见。

  单独练习一次。

  教师范唱歌曲第五次。(指导语:妈妈还没有听到我的声音,一定是我的声音太小了。

  提问: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唱歌找妈妈吗?

  小结:你们的歌声真好听!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玩“选荷叶”游戏,幼儿学唱歌曲。

  四、1.出示PPT池塘,幼儿学唱歌曲第一次。

  指导语:我的`妈妈到底住在什么地方?(池塘),那我要去池塘找妈妈了(出示池塘ppt),我的妈妈可能躲在荷叶里面,我们要一起唱歌这个荷叶才会打开哦!

  提问:我要找一个会唱歌的小朋友帮我选选看我的妈妈到底藏在哪片荷叶后面?听一听你们的歌声。

  选取一名幼儿上来选荷叶,教师小结并说明“选荷叶”游戏规则。

  2.幼儿学唱歌曲第二次。

  指导语:接下来我又要来请会唱歌的小朋友来选荷叶了哦!

  3.幼儿学唱歌曲第三次。

  指导语:这一次我来听一听哪一位小朋友声音特别好听,能用歌声吸引更多动物听到来帮助我。我要来这边听一听哦!(教师走到另外一遍,激发幼儿歌唱兴趣)

  4.幼儿学唱歌曲第四次。

  指导语:虽然两次都没找到妈妈,但是我不会放弃的,这一次你们和我一起、努力,用好听的声音加上好看的动作、表情一起来帮助我找妈妈好吗?

  通过逐遍学唱,教师引导幼儿演唱时关注歌词、速度、情绪及动作表情。

  四、创设“池塘”情境,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并进行歌表演。

  1.引导幼儿反思,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检查意识。

  2.散点表演歌曲一次。

  指导语:现在我们一起变成小蝌蚪到池塘游游泳!可以边唱边游吗?

  3.幼儿自选角色进行歌表演。

  表演游戏规则:待会我们一起来扮演小动物边唱歌边加上动作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金鱼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小蝌蚪问他他要说什么?(不是,你们的妈妈在那边)

  3.教师小结。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墨画的工具,学习使用毛笔画水墨画。

  2.尝试用大小毛笔,使用浓、淡墨表现蝌蚪和荷叶。

  3.体验画水墨画带来的不同感受。

  活动准备:

  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欣赏ppt,水墨画所需工具,范画

  活动过程:

  1、迁移幼儿经验,导入活动,播放ppt图片。

  教师:还记得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里的小蝌蚪吗?它们的是什么样子的?池塘里还有什么?(荷叶和荷花)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探索水墨画的画法。

  (1)欣赏观察水墨画,了解水墨画的特征。

  教师:荷叶、荷花和蝌蚪是什么样的?哪里用浓墨?哪里用淡墨?哪里用淡彩?

  荷叶的中心有一个小圈,旁边还有细细的叶脉;荷花的花瓣是尖尖的;蝌蚪是圆圆的脑袋后面拖着细细的尾巴。

  (2)认识了解工具:粗细不同的笔、浓墨、淡墨和淡彩。

  (3)探索画蝌蚪荷叶的.方法。

  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画呢?大笔画什么?小笔画什么?用什么方法画?

  教师引导幼儿大笔淡墨画荷叶和茎;小笔淡彩用按的方法画荷花;小笔浓墨画叶脉、茎上的刺和蝌蚪。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提出要求。

  教师:先画荷叶,再画荷花,最后画蝌蚪。注意浓墨淡墨的区别,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6、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2)小蝌蚪一边追,一边着急地叫着妈妈,谁来叫一叫?它叫得那么急,乌龟是怎么说的?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2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由大班和中班幼儿组成,幼儿们来班前不懂任何汉语话,也没有任何语言环境,在这种情景下仅有在班里能与汉语言接触,所以我在班里让幼儿们多听,多说。

  活动目标

  1、经过多种形式的看图讲述,激发幼儿大胆说汉语的兴趣。

  2、经过多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经过看图讲述,引导幼儿理解并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大胆说汉语的兴趣,记住,理解故事资料,发展口语表的'能力。

  难点:记住故事资料。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图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教学光盘,DVD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蝌蚪吗?他的妈妈是谁?今日呀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看看是怎样回事。

  (二)基本环节

  教师出示图片一,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上头的资料,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其它图片让幼儿大胆的说。

  教师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讲一遍,放光盘再听一遍。

  教师根据故事资料向幼儿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于鼓励。

  教师请全体幼儿跟读故事。

  教师指图,请全体幼儿饰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师担任,一边看图,一边讲述,第二次替换主角。

  (一)结束环节

  请幼儿先自由结合看图讲述,然后交换主角再讲述。

  (二)延伸环节

  请幼儿自由结合,边表演边讲述。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资料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基本上理解了故事资料,并很进取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光让举手的幼儿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幼儿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没有画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3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趣味性”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中班下学期,孩子已形成了初步数概念,但很多孩子还不能正确判断大小、排列方式等不同,但数量相同的各种物体的数量,面对孩子当前的状况,结合幼儿认知特点及发展需要,我设计本次活动,教学活动目的就是利用游戏化手段,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探索中,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发展观察及点数能力,体验数数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发展观察及点数能力,体验数数的快乐,并能说出几种动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鸭子、乌龟、螃蟹、鱼、蜗牛、青蛙等大小图片若干、音乐、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引导幼儿准确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

  1、出示课件,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准确观察点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1)出示7条鱼,引导幼儿正确点数。

  “小蝌蚪遇到了谁?数数有多少?”

  (2)出示9只乌龟,引导幼儿正确点数。

  (3)出示10只鸭子,引导幼儿进行封闭式点数。

  2、利用小蝌蚪经过4次队形变化但数量不变的情景,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量的守恒。

  “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变了几次队形?”

  “小蝌蚪的数量有变化吗?”

  教师小结:尽管小蝌蚪变了4次队形,但蝌蚪的数量没有变,都是6只。

  二、猜一猜,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特征的认识。

  1、利用课件,通过局部猜鸭子、乌龟、螃蟹等几种动物特征。

  2、拓展思维:除了刚才说的动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并说出其特征?

  三、做一做,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1、介绍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验证,引导幼儿发现“秘密”。

  活动延伸:

  和孩子一起随音乐跳舞!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4

  活动目标:

  1.会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

  2.宝宝回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知道请别人帮忙时可以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添画小蝌蚪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青蛙、虾、乌龟、螃蟹,小蝌蚪找妈妈添画的纸、黑色墨汁,黑色彩笔等。

  活动重点(或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学会帮助别人,并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1、现在是春天了,动物们都要出来活动了,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找妈妈。

  二、展示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展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谈谈想想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龙虾公公是怎么回答它们的?

  2.图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谁?

  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呢?

  3.图三,之后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它们是不是找到妈妈了呢?

  原来是大乌龟,大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

  4.图四,最后,小蝌蚪们找没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

  三、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龙虾公公、大螃蟹、大乌龟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5、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四、让我们一起动手画画小蝌蚪

  1、在老师画好的图片上,添画一些小蝌蚪,使画面更完整。

  2、评价幼儿作品,鼓励添画添的好的宝宝。

  3、最后,青蛙妈妈来了,带着蝌蚪宝宝们一起去田里捉害虫去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5

  设计思路:

  在经历一支笔画画的成功经验以后,幼儿对色彩有了别样的体验——原来很少的颜色也能画出很美的图画。为《小蝌蚪找妈妈》画插图又是一次新的尝试。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尝试在一张以绿色为主的画面上,用幼儿不常用的白色作局部涂色,使画面上绿色的植物、黑色的小蝌蚪和局部涂成白色的动物妈妈相映成趣,形成一种十分淡雅的色调。

  我们按照故事的线索,以讨论小蝌蚪和其他故事角色的位置为重点开展,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均衡与变化,幼儿在小组中共同协商分工,每人选择一段故事情节,进行合作编画。

  活动目标:

  1、尝试变化小蝌蚪与其他的故事角色之间大小和位置,关注画面的合理安排。

  2、在共同为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画插图的基础上,体会小组合作完成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齐白石作品《小蝌蚪》

  2、故事人物:小蝌蚪、金鱼、乌龟、白鹅、青蛙,水生植物水草、荷叶等。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引发对小蝌蚪动态特征的观察

  1.猜谜:大脑袋,长尾巴,儿时无腿水中游。后腿伸,前腿到,跳来跳去找妈妈。

  2.欣赏齐白石的画《蝌蚪》,来了一群小蝌蚪,它们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尾巴扭一扭蝌蚪就能向前游。

  二、操作尝试——感知布局的合理性

  1.小蝌蚪要去找妈妈,遇到过谁?

  2.这么多小蝌蚪是怎么围在它们身边找妈妈的`?(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来摆放蝌蚪的位置)。小蝌蚪遇到的动物谁大谁小?

  3.小蝌蚪们还可以游在什么它们的什么位置?(幼儿个体操作)

  原来当许多小蝌蚪碰到动物时,有的可以远远地问,有的可以围在一起靠近问,有的可以分散有的可以集中在一起,还可以排成不同的队形。有的是比较大的动物有的是比较小的动物,不过动物们都比小蝌蚪要大很多哟。

  三、分工创作——选择不同场景创作

  1、小蝌蚪找妈妈的路上还遇到过谁?请你们把这个故事画下来。

  要求:

  (1)一组朋友完成一个故事,每人分工完成故事中的一个画面即分别选择一个动物。

  (2)想一想小蝌蚪要站在小动物的什么位置来问话?(按自己的想象确定动物的位置,并和小蝌蚪相呼应)。

  2、按画面需要适当添加水生植物。

  1.用线描勾画水生植物,用白色炫彩棒局部涂色和涂抹水纹。

  四、共同分享——讲述故事内容

  1.展示一组自制图画书,找一找小蝌蚪问小动物时的位置排列都一样吗?

  2.找一找谁和你画的一样的,看看你们的小蝌蚪和小动物排列位置也一样吗。(幼儿分散观察比较)

  延伸:

  1.为大书做封面。

  2.扮演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6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股市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和动画片,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图片:鸭、鱼、龟、鹅、青蛙。彩色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妈时先遇到了谁?后遇到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2、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呢?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还能画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得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

  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

  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7

  活动目标:

  1、学习合理布局画面,独立制作图书。

  2、使幼儿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观看过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

  2、幼儿自己画好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图书,人手一本,与故事内容相应的文字幼儿人手一套,教师示范本一本

  3、水彩笔、剪刀、胶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本提问式导入主题

  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这里面都画了哪些动物?哪个故事里的有这些动物?老师把它订成一本想做成图书,可是这些画上还缺少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图书的制作的要点及具体要求

  1、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下粘贴在每页的合适位置

  2、在每一页图书的画面适当的位置添画上小蝌蚪,使小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能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四、分享作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图书、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

  五、活动延伸

  继续饲养小蝌蚪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8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中小蝌蚪的变化及周围背景的变化,想象故事的情节,并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的内容,并用想象填补画面空白,讲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3、感受探究生长过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图片

  2、幼儿用书:《小蝌蚪找妈妈》

  3、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听!什么声音?是谁在哭?

  2、出示小蝌蚪图片

  师:它是谁?它长得什么样?

  我们来问问它为什么哭?(小蝌蚪:我找不到妈妈了。)

  3、师:它说发生什么事情了?它的妈妈是谁呢?

  我们一起陪它去找妈妈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知故事的情节。

  1、出示幼儿用书

  师:请你们自己来阅读这个故事吧,看着画面试着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幼儿自主阅读

  3、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大胆讲述

  师:小蝌蚪发生了什么事?谁来大家介绍它的故事?(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对应的画面)

  (1)鸭子

  师:它找到了谁?是它的妈妈吗?

  小蝌蚪会怎么问?鸭妈妈会怎么回答?

  (2)大鱼

  师:它们在说什么呢?

  (3)乌龟

  师:乌龟是告诉小蝌蚪什么事情?

  (4)大白鹅

  师:它是小蝌蚪的妈妈吗?它说了什么?

  (5)青蛙

  师: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心情怎么样?妈妈会说什么?

  4、完整阅读故事

  师:让我们看着大书,一起来阅读这个故事吧。

  三、引导幼儿讲述小蝌蚪生长的过程。

  1、师:小蝌蚪的妈妈怎么会是青蛙呢?小蝌蚪是怎么长大的?

  2、幼儿讲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师:原来小蝌蚪的生长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你还知道哪些在生长的时候会发生很大变化的动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9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3、能大胆想像故事情节,并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0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学会图文结合理解图书的内容,在阅读中体验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与快乐。

  2、通过阅读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3、懂得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大书本、插入图片小蝌蚪五张,活动前让幼儿饲养小蝌蚪,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起幼儿观察封面引出主题。

  1、遮盖书名和青蛙提问:封面上有谁?猜猜它们的妈妈是谁?长得跟它们一样吗?

  2、展示书名,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猜想故事内容。

  二、阅读大书。

  (先遮盖文字),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中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好听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理解故事内容。再尝试图文结合用完整的一段话来讲述每一页画的主要内容。

  1、图一:这是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卵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慢慢地变成了什么?(丰富词汇黑黑的'、圆圆的)鼓历幼儿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图二:有一天小们蝌蚪碰到了谁?它们想起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鸭妈妈与小鸭子体态动作感受它们的亲密与快乐。

  3、图三:小蝌蚪看见谁?它长得怎样?小蝌蚪怎么想怎么说的?大鱼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它们是怎么说。(丰富词汇又宽又大)

  4、同法出示图四、图五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它们的特征,大胆的想象它们的对话,并用连惯的语言描述。(丰富词汇一蹦一跳)5图六:小蝌蚪会找到妈妈吗?她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鼓励幼儿大胆预测故事的结局并与同伴轻声交流猜想。

  三、引导幼儿讨论。

  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教育幼儿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四、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1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2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事物的兴趣,获得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知道要保护小动物。

  通过具体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快乐,从而热爱学习。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据老师的演示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鱼缸、水、(纸做的)小鱼、小黄牛、小乌龟、荷叶、小蝌蚪、青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当你放学回家没见着妈妈时,你会怎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棒!

  2、出示装水的鱼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来游去。老师讲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3、接着出示一条小鱼。老师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条小鱼,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说,哦,并急得哭了。

  4、接着又出示小黄牛,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了小黄牛,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黄牛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在水里。小蝌蚪哭着说,噢。

  5、接着又出示小乌龟,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只小乌龟,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乌龟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是穿的绿衣裳,也没有尾巴。小蝌蚪说,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边演示边说:孩子,我在这儿呢!小蝌蚪听见有谁在叫他,一看,荷叶上坐着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虫,小蝌蚪急忙游过去,边叫着妈妈,边跳上荷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师:现在小蝌蚪已经找着他的妈妈了,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叫青蛙是妈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师演示,请孩子复述故事。

  四,延伸

  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动物,专吃害虫,我们要保护他,不要伤害他,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3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变为青蛙的成长过程,使幼儿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二)培养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培养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三)知道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小蝌蚪和青蛙。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的挂图。青蛙和蝌蚪的图片。

  2.提前让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蝌蚪、青蛙、鸭子、鱼、乌龟、大白鹅的头饰若干。

  4.磁性黑板,配套幼儿用书《语言》。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猜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大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

  “小时穿黑衣,长大着绿袍,生活在水里,岸上睡大觉”

  幼儿回答:“蝌蚪,青蛙”

  教师提问:“青蛙和蝌蚪一样吗?

  2.根据幼儿回答,分别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

  3.蝌蚪就是青蛙的孩子,但是有一群小蝌蚪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决定一起去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二)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边讲故事边依次出示挂图。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提问:“第一次遇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幼儿答:“鲤鱼妈妈,”

  提问:“后来又遇到了谁?最后怎么找到妈妈的?”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

  1.教师边示图边提问。

  2.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3.请幼儿按照挂图讲述故事。

  4.提问:“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大白鹅妈妈是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四)故事表演

  请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表演出来。

  延伸活动:

  继续观察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情节自发地随歌曲和乐曲自由创编简单的动作。

  2、尝试用多种道具、材料表现音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在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音乐剧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创编出角色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

  荷花道具(4个)、荷叶道具(4个)、绿丝带(2条)、螃蟹头饰(4个人)、金鱼头饰(5个)、小蝌蚪头饰(5个)、青蛙头饰(1个)、大树头饰(1个)、音乐MP3、大荷叶道具(2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阶段

  播放《哈喽歌》

  二.动作模仿阶段

  1、听音乐模仿小鱼游泳的动作。(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先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在熟悉后知识迁移幼儿自行创编蝌蚪游得动作。

  指导语: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池塘的小鱼是怎么游的吗?(模仿)

  上游游下游游左游游右游游

  游得快游得慢游得轻游得重

  师:小朋友在池里小蝌蚪是怎么游得呢?(创编)

  2、合作与变化

  听鼓声与同伴合作用肢体创编场景中蝌蚪、荷花、螃蟹角色的动作特点。

  指导语:

  师: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2个为一组变成小蝌蚪游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3个为一组变成荷花随风摆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4个为一组变成螃蟹在池塘里走来走去。

  3、熟悉完角色动作后引出故事绘本。《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分段演示完整故事。

  4、听故事音乐分段清楚每段音乐的'特点讨论音乐中适合角色扮演?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共同讨论,回忆我们故事中的角色。

  5、教师和幼儿分组讨论,分工在故事中幼儿自己想扮演什么角色按角色场景分类。

  幼儿:说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那段音乐出场。讨论场景中需要什么道具。

  6、幼儿自由选取道具,听音乐表演。设计一些简单的对白。

  7、讨论成熟后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表演音乐故事并展示,结束。

  活动总结

  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在音乐剧有了基本的认识,共同探讨了音乐剧《小蝌蚪找妈妈》有些什么角色。在角色的创设,音乐的节奏感知以及律动感知和同伴愉快地合作。让孩子们都获得了深刻的经验体验。提高了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大胆展现自己,丰富了自己故事阅读的形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5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共同协商,设计有连续情节的单幅插图,组成故事连环画。

  2、能画出主要角色的特征。

  3、积极的参与小组讨论,分工体验合作绘画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与同伴共同协商,设计有连续情节的单幅插图,组成连环画。

  难点:能画出主要角色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舒缓优美的音乐。

  2、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六幅,连环画书小蝌蚪找妈妈,动物图片,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和幼儿谈话,回忆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刚刚看的动画片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面都有谁”?小蝌蚪先后都把谁当成了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幼儿说出动物先后的顺序特征,教师同时出示该动物的图片,加深记忆。

  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按顺序贴上相应的动物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教师出示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请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连环画的兴趣。

  老师将这个故事画成了漂亮的连环画,一共画了几幅?(六幅)。

  这六幅画是根据什么来画的?(根据故事情节)。按顺序展示每一幅图片,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顺序。除了根据故事情节来画你还发现这本连环画上有什么?(页码和封面)。小朋友想不想画连环画呢?

  3、师幼共同讨论,引导幼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画出连环画。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一个人画肯定需要很长时间,那我们怎样才能画的又快又好?引导幼儿每人画一张插图,把故事串连起来。

  教师:“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谁画哪一幅?怎样设计封面?页码写在哪里?看一看哪一个小组分工最明确。”教师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巡回指导,向他们提一些启发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协作分工,照顾个体差异。并请一组幼儿说一说自己小组的安排。(谁想画第一幅,谁想画第二幅。)4、师幼讨论,共同制定绘画规则。

  和幼儿共同制定绘画规则,画时要大方,整洁,画面丰富,颜色均匀,并能根据故事情节来绘画。

  5、幼儿绘画,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幼儿伴随舒缓的音乐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着重强调幼儿按故事情节进行绘画。

  6、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作品。

  引导每个组幼儿讲述自己组编的故事,激励表扬幼儿的进步。

  活动延伸:

  小朋友,我们的连环画还缺少一张封面,老师将你们画的连环画放到区角里,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去合作画一张封面好吗?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1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8-2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2-04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24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15

小蝌蚪找妈妈活动教案03-07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2

【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2-2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热】02-23

【热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