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1
本节讲述“分子热运动”.在讲分子运动之前先提出“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让学生好奇,接下来通过演示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硫酸铜和清水扩散实验,说明扩散现象和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还通过实物演示知道除气体、液体有扩散现象,固体也有扩散现象.然后,通过对“想想议议”的讨论得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再通过铅柱演示实验,证实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那么学生对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有一个较形象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具的水分子组成.
[生]我们肉眼看不到,分子体积很小.
[师]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师]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
[生]闻到香味.
[师]为什么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
[生]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教学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扩散现象
[生甲]我们组是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中水变红.
[生乙]我们组是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看录像.
[录像]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师]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举出几个例子.
[生甲]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
[生乙]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生丙]……
[师]从这些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看投影.
[投影]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深.
[生]从投影看出固体也有扩散现象.
[师]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生]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师]请看投影,通过议论回答问题.
[投影]
想想议议
[生甲]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生乙]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师]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请看录像.
[录像]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师]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生]分子之间有引力.
[师]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演示]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生]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请看投影.
[投影]
课本图15.1-6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2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准备: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但是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分子体积很小。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用高倍的显微镜来观察,这确实是个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想一想,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我们很快就可以闻到香味。为什么人能够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是不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学习
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扩散现象
播放视频:扩散现象
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试着举出几个例子。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从这些可以看出我们周围的很多物质都有扩散现象。
继续播放视频:扩散现象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继续播放视频:扩散现象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想想议议
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可能有引力。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3
●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 教学难点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 教学方法
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
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
●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引入
1. 教学内容
用课件第十章“固体、液体、气”的课件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
2. 教学策略
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回忆,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课题
3. 教师活动
播放课件并提问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并说明所代表的内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说明:在第十章中已经采用拟人的方法学习了解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分子的运动规律
4. 学生活动
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 ; 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
(二) 课题探究
一、 提出问题 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
教学策略
利用小组“讨论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知道研究这类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分子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汇总学生讨论情况
学生活动
回忆思考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二、 研究方法 类比法
教学策略
选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容易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探究分子的运动规律。
教师活动
确定研究方法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
学生活动
观察交流 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草鱼.
三、 形成假说
1. 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草鱼运动的越快(水温不能超过鱼的承受极限温度)
2. 分子的运动快慢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教学策略
通过观察探究得到鱼的运动规律,类推得出分子运动规律的假说,学生非常容易而且自然通过课件 2形象地展示水的温度对草鱼的运动快慢的影响,加深实验印象,同时可以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分子的运动。
教师活动
1.展示实物:两杯盛有等量水和草鱼的水杯,但两杯水中的小草鱼运动快慢不同。
2.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出结论。
3.播放课件:鱼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引导学生类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播放课件:分子的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学生活动
1 .观察并猜想交流:什么原因引起鱼的运动快慢不同?
2 .实验探究,两组学生通过用手试摸、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得出鱼的运动规律。
3 .观察课件并类推出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 .观察课件并形成分子运动与温度关系的假说。
四、 利用假说推断如果上述假说成立,那么会出现: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
教学策略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如果上面的假说成立,等量的品红放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
回忆化学知识:品红使水变色对问题进行猜想。
五、 实验检验 遇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说的推断是否正确。
教学策略
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合作能力。通过生活中相关的实例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使结论由特殊到一般,具有普遍性;
教师活动
给学生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变量。
利用实验现象和课件(扩散现象的微观分析以及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分析总结出结论。
提问:还有什么现象或实验能够证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分析观察到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讨论回答生活中大量温度影响扩散现象发生快慢的实例。
六、 得出结论
教学策略
通过假说推断的正确性来证明假说的正确,这是物理教学常用的方法。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得出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正确关系,给出结论和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热运动 , 并解释为什么称为“热运动”
学生活动
分析,理解
(三) 评估与反思
1. 在研究分子运动规律的过程中,经历的思维探究程序:提出问题─类比─形成假说─进行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2. 用到的研究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教学策略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进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小结。
播放课件
进行简单总结,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说明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研究光的色散时曾用到这样的思维探究过程。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后自行小结。
总结研究方法时具体说明在什么环节或问题中是如何运用的。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问题:分子的运动规律?
类比:草鱼的运动规律:水温越高,草鱼运动越快
假说:分子运动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推断: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
实验:冷水+品红
热水+品红 扩散现象
结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