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敕勒歌》二年级教案

《敕勒歌》二年级教案

时间:2023-02-23 14:13:1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敕勒歌》二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敕勒歌》二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敕勒歌》二年级教案

《敕勒歌》二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二年级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二年级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二年级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年级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二年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评价: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教师评价: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二年级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敕勒歌》二年级教案2

  巩固已学生字词:

  前瞻、簇立、迥然、穹庐、长鬃披散、摩挲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歌曲《天堂》,一曲《天堂》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爱、赞美,的确如此,那辽阔旷野、茫茫草原、洁白的浮云、嘹亮的牧歌,无不充满着诱人的魅力。此时,进行草原的图片展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品简介: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背景材料介绍: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敕勒族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住随时可移动的“穹庐”。

  听录音朗诵,指导学生朗读。主要是从音调、音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上进行指导,并注意诗中个别字的读音,找几名学生进行试读,另找几名学生进行评价,师生反复揣摩进行朗读。

  整体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内容

  第一句:介绍地理位置

  第二句:景色景物描写

  第三句:草原景色描写

  重点字词:

  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默写全诗

  3、完成学案

《敕勒歌》二年级教案3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 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 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 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 检查识字情况。

  4 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 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 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 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 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 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 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敕勒歌》二年级教案4

  课文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教师利用课件练习,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qióng()庐见()牛羊

  天似()笼()盖

  3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4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五、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述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阴山下

  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2

  一、文本解读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三、教学重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想象并体会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体会敕勒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歌”入题,介绍诗歌朝代及民族特点

  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在什么情况下唱歌?

  2、板书课题,讲解,齐读课题。

  敕勒,指敕勒人;敕勒歌,就是敕勒人所唱的歌。

  3、介绍敕勒族,了解其民族、地域特点,板书课题。

  敕勒人,生活在1500年前的中国北方,历史上称为北朝。敕勒人饲养牛羊,逐草而居——哪里有水草,他们就把牛羊赶到哪里,就把自己的家安在哪里,一个个圆顶大帐篷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语言歌唱自己的家乡,歌唱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二、播放音乐范读视频,欣赏诗歌

  他们唱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讲解:野的读音,古音读ya ,现在统一读ye

  三、学生练习朗读,初步识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识字指导。

  出示生字词认读(6个生字——似、庐、笼、盖、苍、茫)

  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诗歌,评价字音是否准确。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同桌互助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推荐读,读正确,读流利。

  3、师生配合读,读出节奏和民歌的韵味。

  4、看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练习朗读。

  五、学习诗歌,理解感受诗歌意境

  1、紧扣“歌”的特点,借助图片,学习第一句

  “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人居住的大草原,在我国北方,今天的内蒙古、阴山一带。

  播放图片,理解地域特点。

  2、看了图片,你觉得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3、在敕勒人眼里,天是什么样的?地又是什么样的?

  理解“穹庐”,图片出示蒙古包,指导理解。(敕勒人用自己熟悉和最亲近的帐篷的圆顶来比喻辽阔的天空,形象可爱。)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指读: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一句?

  师生合作读:我来用敕勒人的话来说,你们来读诗歌。

  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3、小结:这一句,交代了敕勒人生活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的辽阔,和他们对自己家园的喜爱。(板书:喜爱)

  4、借助插图,发挥想象,学习第二句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的插图,说说你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大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天蓝蓝的,草原没有边际)

  理解“苍苍”“茫茫”。板书:天苍苍野茫茫

  看图想象,指导朗读。

  一切都是那么辽阔,那么安静。忽然,一阵风吹过,草儿低下了身子,弯下了腰。这时候,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象,引读,理解,感受草原的壮美、富饶。

  5、小结:这一句,辽阔安静的画面一下子鲜活起来,辽阔的天空,壮丽的草原,风中的牛羊,让我们感受到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的赞美。板书:赞美

  6、欣赏画面,听歌曲《天堂》

  深情的歌唱,让我们仿佛走进了辽阔的草原,看到了巍巍的群山,鲜嫩的水草,肥美的牛羊。

  六、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七、推荐诗歌,拓展积累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推荐北朝民歌的另外两首名作。这两首民歌和敕勒歌一样,语言明白如话,风格豪爽,塑造了两个不同的英雄形象,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企喻歌》(其一)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需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坡。

  《木兰辞》(节选)

  开我东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理解。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集体讨论。

  4、练习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

  八、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热爱赞美

  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丰富认知

  1、设置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风景呢?由此引出草原风光(配图欣赏)。

  2、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3、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敕勒歌》(板书)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再次自由朗读《敕勒歌》,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根据总结出来的问题逐一解决:

  1、“敕勒”是什么意思?

  2、“川”是什么意思?

  3、阴山在哪里?

  (读完这一句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4、穹庐是什么意思?

  (天似穹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天比作穹庐。解释穹庐的意思,想象天似穹庐的景象。思考为什么把天比作穹庐,体会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

  5、苍苍和茫茫是什么意思?书写“苍”、“茫”两个字。

  (苍是湛蓝的颜色,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这是一幅静态风景图。与下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态景色对比。请学生上台表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同时思考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

  6、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江南》、《春晓》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4、利用多种形式朗读传承经典。

  五、课后作业

  1、课后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将你体会到的《敕勒歌》中的场景用水彩笔画出来。

【《敕勒歌》二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敕勒歌教案12-18

《敕勒歌》教案03-14

《敕勒歌》原文及赏析09-07

敕勒歌原文及赏析08-21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8-17

敕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2-03

海伦.凯勒教案11-07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1-0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