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时间:2023-02-20 19:31:0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12篇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1

  教学目标

  认识变化的电路,准确找出变化前后两电路的变化

  重点、难点

  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动态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课前导入知识:

  在并联电路中,新增加一个支路对干路中的电流的影响?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电阻中的误差和非误差

  (1)非误差:如果用灯泡代替电阻,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测出来的电阻值是逐渐减小的。显然,这不是实验的误差。这是因为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减小,灯泡的温度也随之降低,温度越低,钨丝的电阻越小。因此,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不能减少误差,测量的数值会偏小,不是钨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误差:标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流表测的是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虽然电压表阻值很大,流过的电流很小,但电流表的示数总比流过的被测电阻的电流大,根据R=U/I可知测出的数据偏小。

  例题 南京市某中学九年级课外兴趣组的同学,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的一组U和I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灯两端U(V)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18 0.22 0.26 0.30 0.32 0.34

  灯泡发光情况 微亮→逐渐变亮

  (1)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

  (2)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

  知识点二:动态电路分析

  (1)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滑片的移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定性分析变化的一般思路是:○1知道电源电压不变;○2根据滑动编组器的变化确定总电阻的变化;○3再由总电阻的变化确定电流的变化;○4根据电流的变化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5根据不变的总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2)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滑片的运动只能引起干路和其所在支路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除短路外,对其他支路没有影响。

  (3)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也会造成电路中的电阻变化,从而引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分析思路与(1)相同,关键是确定电阻的变化。

  【注意】 确认电路变化前后连接方式和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准确判断电压表测量的对象是分析电流电压变化的关键。

  知识点三: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1)串联电路的分压定律

  两个电阻R1和R2组成的串联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满足:U1:U2=R1:R2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压定律。该关系式告诉我们,两个电阻串联时,电阻大的分得电压多。

  (2)关于并联电路的分流定律

  两电阻R1和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与各自电阻的关系满足:I1:I2=R2:R1

  这个关系式称为分流定律,该关系式告诉我们,两个电阻并联后,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四:应用欧姆定律综合计算

  (1)必备知识

  ○1欧姆定律公式及变形公式

  ○2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3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2)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1欧姆定律使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某一部分电路,并且是纯电阻电路。

  ○2定律中“通过”的电流I,“两端”的电压U及“导体”的电阻R,是针对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具有对应性。

  ○3欧姆定律中三个物理量间有同时性,即在同一部分电路上,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动,都将引起电路的变化,因而公式R=U/I中三个量是同一时间值。

  ○4公式中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即电流安培,电压伏特,电阻欧姆。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电路,电压U不变,当闭合开关S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

  (C)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

  (D)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2、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发现灯不亮,为检查电路故障,他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结果是UAD=3V,UAB=3V,UBC=0,UCD=0。此电路故障可能是

  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L灯丝断了

  C、电灯L短路 D、电阻R短路

  3、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0,电压表V2的示数为6V。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双选) :

  A、电阻R1短路B、电阻R1开C、电阻R2短路D、电阻R2开路

  4、如图4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不亮,L2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单选):

  A、开关S接触不良 B、电灯L1灯丝断了 C、电灯L1短路 D、电灯L2短路

  5、把一根长1米、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强度是1安培,若将此电阻丝对折起来后再接到这电源的两极上,通过电阻丝的总电流强度是( )

  (A)4安培(B)2安培(C)0.25安培(D)0.5安培

  6、如图所示,R1=4欧姆,R2=R3=8欧姆,电源电压为6伏特,电流表1、电流表2、电流表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I1、I2、I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I1>I2>I3;(B)I1<I2<I3;

  (C)I1=I2=I3(D)I1=I2>I3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R2=4∶1。当K1断开,K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I1。当K1、K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I1与I2之比为〔 〕

  (A)4∶1(B)1∶4(C)3∶4(D)4∶5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伏特,定值电阻R为5欧姆,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4欧姆,那么当滑动片由滑动变阻器的a端滑向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

  (A)由0逐渐增大到9伏(B)由0逐渐增大到5伏

  (C)由0逐渐增大到4伏(D)由4伏逐渐减小到0

  9、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忽略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

  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

  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

  D.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短、粗细不可能完全相同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时,

  灯泡_串联;当开关S,S1、S2均闭合时,灯泡_并联,此时电流表测的是 中的电流.

  11、如图11所示,当开关由闭合到断开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A1_________;A2 _________;V __________。

  12、如图1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的总电阻将______;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将________。

  13、如图1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时, A表的示数将______;V表的示数将______。

  三、连图题

  14、按照图14甲、乙电路图,将对应右图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

  四、实验题

  15、用伏安法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现给你一块电压表、一块电流表、一个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一只、导线若干。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右边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标出电表的“+”、“--”接线柱)。

  (3)在实验中电流表用0~0.6A量程、电压表用0~15V量程。根据你画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下面图16中所给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导线不要交叉)。

  (4)在这次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示位置如图17所示,那么未知电阻Rx中的电流是______A,Rx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V,Rx的阻值是___________Ω。

  五、计算题

  16、如图18所示电路,R1=7Ω,R2=3Ω,当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1V,当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4V。求R3的阻值。

  17.如图114所示电路,已知R1=2欧姆,R2=4欧姆,U1=2伏特,求(1)通过R1的电流强度I1;(2)R2两端的电压U2。

  18.在图115的电路里,安培表的示数是0.3安培,如果小灯泡L的电阻是10欧姆,整个电路里的电阻是30欧姆。求:

  (1)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3)伏特表的示数。

  19.如图106所示,已知电阻R1=6欧姆,通过R2的电流强度I2=0.5安培,通过R1和R2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3求R2的阻值和总电压U。

  20.如图104所示,电源电压为8伏特,电阻R1=4R2,安培表的示数为0.2安培;求电阻R1和R2的电阻值各为多少欧姆?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2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本节课从电压的高低、电阻的大小对用电安全的影响入手,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电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又提高在帮助他人时讲安全、讲规则、讲科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欧姆定律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理解影响电流的因素,电压和电阻对安全用电的.影响;防雷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第六节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

  一、欧姆定律

  1.当R一定时,U越大,I越大

  2.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

  二、安全用电

  1.高压危险

  2.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三、雷电与防雷

  教学过程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知识,现在同学们想想,为什么高压线要架在高大的钢架上?为什么电吹风不允许在浴室使用?下雨天为什么不可以站在大树下呢?可能有同学有答案,我们先不研究答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这节课,之后大家便能解答了。

  首先回答我的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生: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师:很好,那么公式怎样表达呢?

  生:I=U/R。

  师:没错(板书:欧姆定律I=U/R),我们已经知道,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电阻有关,具体是怎样决定呢?我们现在分析一下:既然电流由电压、电阻决定,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电阻不变,当电压变小的时候,电流会怎样变化?

  生:变小。

  师:那电压增大呢?

  生:跟着变大。

  师:也就是说,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二者成正比关系。平常见到的变压器上标有“高压危险,禁止攀登”的字样,就是因为变压器的电压很高。如果人体不慎接触到高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大,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不要去攀爬变压器、高压线支架等,以免造成危险,因为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的电压,凡高于36V的电压对人都有生命危险,因此必须小心用电。

  刚才是用固定电阻来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决定关系,再看看当电压固定时,电阻对电流又有什么决定关系,电阻变大时,电流会怎样?

  生:会变小。

  师:那么电阻变小呢?

  生:电流会变大。

  师:那应该怎样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小,电流反而越大。

  师:原来干燥的木棒,不容易导电,可是当用水把它淋湿后,木棒就容易导电了,是因为湿了的木棒电阻变小了,使得通过的电流变大。同样道理,对于人体来说,潮湿的皮肤比干燥的时候电阻要小,此时若有电压存在电流会很大,很危险。如果用湿手插拔插销、开关电灯等,极易使水流入插销和开关内,使人体和电源相连,造成危险,所以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那同学们现在能回答:为什么在浴室不能使用电吹风了吗?

  生甲:因为在浴室中人体是湿的不安全。

  生乙:浴室中水分多,电吹风易进水漏电。

  师:方向对了。通常在浴室中使用电吹风是为了使浴后的头发快干,洗完澡后皮肤的电阻变小,若发生触电事故,极其危险,另外,由于室内水气较大,易被电吹风吸入筒内使机件短路而发生危险。故此,不应在浴室内使用电吹风。

  通过用控制变量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决定作用,那么平时就要注意用电安全了,那为什么下雨天不可以站在大树下呢?跟洗澡有关系吗?

  生:没有。

  师:那跟什么有关呢?

  生:雷电。

  师:哦,原来是跟雷电有关系,那雷电是怎样产生的呢?可能不是每个同学都知道,现在跟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雷电的知识。云层能积聚大量正电荷,而地球是导体,本身积聚负电荷,从而使得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很高的电势差,几百万伏到几亿伏,因而产生的电流就十分强大,达到几万安至十几万安,形成高热和强光,会造成巨大破坏,能使人立即死亡。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们努力寻求方法,发明了避雷针。(投影课本彩图)在一些高大的建筑物的顶端,装上针状的金属物,用导线把它与大地连接,就形成避雷针了,当发生雷电的时候,避雷针把雷电引到大地,使建筑物避免雷击。每一年我国都会因为雷电而遭受损失,雷电的危害很大,大家阅读有关的资料就知道了。另外,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大家可以通过资料来了解一下。

  活动:学生阅读印发的资料。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路、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为后面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面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要学生加强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过教材在这方面已降低难度,只要求探究“同一个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不再要求探究“固定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通过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思路和方法

  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者的分析】

  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但对于U、I、R三者关系知之甚少,规律性知识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

  【重点与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具与学具】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多媒体展示平台,自制课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欧姆定律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公式变换:U=IR 或 R=U/I

  3、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短路:R=0,I很大;断路:R很大,I=0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引入新课

  ●.展示演唱会舞台灯光和声音变化的视频片段,问:舞台灯光强弱和声音强弱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引导回答: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问:电流与电压、电阻可能有什么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猜想并归纳总结学生的各种猜想:I=UR,I=U、R,I=U R,I=U-R等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出各种猜想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出各种猜想。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到抽象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猜想,提出学习的主动性。

  二、进行新课

  1.引导讨论

  ●.问:既然电流与电压、电阻都有关系,那电流的变化究竟是电压还是电阻变化引起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物理实验探究中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另两个变量有关时,可以先探制其中一个变量不变,再探究另一个变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即控制变量法。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在电压不变时,电流变化是由电阻引起的;在电阻不变时,电流变化是由电压引起的。

  ●.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2、设计实验

  ●.实验课题:在电阻一定时,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如何保证电阻一定?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引导回答:定值电阻可保证电阻一定,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问:根据你们的猜想,想想需要的什么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教材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要多给予鼓励,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作简单分析和评价。最后把较好的作品投影给全班同学,简要分析优点。

  ●.阅读教材18-19页实验探究内容,

  ●.学生讨论,积极回答。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评估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设计实验对学生是有较大难度的,所以通过学生间积极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3、进行实验(课件)

  ●.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完成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教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过程,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明确实验任务,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过程复习实物的正确连接方法,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分析评估

  ●.展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并要求学生简要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出什么结论。对于实验数据出入较大的组别,鼓励其思考出错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引导回答实验结论: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I=U/R

  ●.共同分析展示的学生的实验数据,比较自己实验数据的优缺点,归纳出实验的初步结论,并用图象法表示。

  ●.提出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能力,学会用图象分析数据。

  5、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简述欧姆个人生平和他的一些趣事。

  ●.公式变换:U=IR 或 R=U/I,展示教材相应例题,提醒注意解题格式以及计算过程要统一国际单位。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阅读教材19页欧姆生平内容。

  ●.阅读教材,留意解题思路和格式,积极回答。

  ●.帮助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为其应用做好准备。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奋发向上的斗志。

  ●.学以致用,巩固反馈。

  三、额定电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什么是额定电压?

  引导回答:额定电压就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阅读教材,积极思考作答。

  额定电压不是本章重点,只作常识性了解即可。

  四、短路

  问: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是什么?什么是短路?演示短路实验。

  从欧姆定律出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短路。

  引导回答:短路就是电路中电阻很小,电流很大。

  积极思考并回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复习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短路是故障的一种,它的危害,为下来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五、评价小结

  1.学生小结学到的知识。

  2.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3.设计实验探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 课堂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积极回答,思考并完成相关练习。

  检测学习效果,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4

第五节<span style="background:#B2EC0A;"> </span>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懂得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同学们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干电池组、 2.5V和6.3V小灯泡(带座)各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投影仪。学生3人一组:电源(电池组或学生电源)5 Ω,10 Ω,15 Ω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今天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接下来的这组实验。

  演示:小灯泡和电池、开关组成串联电路。

  演示一:一节干电池和2.5 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二:两节干电池和2.5 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三:两节干电池和6.3 V的小灯泡串联发光。

  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次演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通过观察实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告诉大家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一个灯泡,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时亮,说明灯(电阻)不变,电压大时,电流也大。同样的两节电池,2.5 V的灯比6.3 V的灯亮。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的电流小,电阻小的电流大。那我们能不能知道电流、电阻、电压之间数量上的关系呢?

  二、新课学习

  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也许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其中的两个相除或相乘会等于第三个。请你猜一猜,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可能电流乘以电阻能等于电压。

  同一个电灯泡,电压大时,电流就大,也可能电压除以电流等于电阻。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我们要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必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首先要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般的结论,最后进行评估和交流。

  大家还记得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吗?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会使用吗?

  开始实验,要求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步骤;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写出完整的探究报告,并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报告,并逐一讲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步骤,分析论证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

  探究报告

  题目:探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

  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想

  根据我们的猜测,现在已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变,干电池的电压值也是已知的,每节1.5 V 。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值,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电阻、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改变干电池组电池的节数进行多次测量,就能得出电阻、电压、电流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

  (三)实验数据表格

  (四)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步骤二:先保持电池组的电池节数不变,分别将5 Ω、 10 Ω、 1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第一、二、三次数据表中。

  步骤三:保持定值电阻不变,改变电池组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 2节、 3节),合上开关,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四、五、六次测量数据表中。

  分析和论证:

  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

  1.第一、二、三次测量中电压基本不变,电流随着接入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每次电流值和电阻值的乘积都近似等于电压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

  2.第四、五、六次测量中,电阻的阻值不变,随着电池组节数的改变,电压表指示数值几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电池组的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数也几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电压增大的倍数相同。每次电压除以电流的值都近似等于电阻的值。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结论,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电流 I ,电阻 R ,电压 U 的关系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评估: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

  实验过程中不太完美的是:操作过程中读完数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打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变阻器和电池组电池时,也没有打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

  疑问:

  测量过程中,电压表每次测量的值和电池组电压值几乎相同,是否可以不用电压表测量,直接由电源电压读出来?

  交流几组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的实验方案中可取与不可取的地方。在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我们先限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来讨论余下两个量的关系;然后再限制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这就叫“控制变量”法。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即使遇到更多的物理量,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样处理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

  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探讨、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约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约等于电流。

  三、小结

  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通过实验探究了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5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传授,使学生通过对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了解,受到其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感染和熏陶。

  [重点 难点 关键]

  重点是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难点是欧姆定律的实验及其设计;关键是做好本节的实验。

  [教具]

  演示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及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教学方法]

  以实验引导、分析比较、讲授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实,这个关系早在十九世纪初时已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总结出来了,成为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即后来人们所称的

  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为了学习、研究欧姆定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借助于比欧姆时代先进得多的现成仪器,踏着平坦的道路重复一次欧姆及前人的研究工作,又来学当一次科学家,行吗?(话音刚落,学生们都高兴地同声叫:行!)好!今天我们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关系的方法与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一样,即先使其中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一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就可总结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与分析(板书)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2、实验器材: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个,演示电压表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3、实验步骤:

  ①设计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出示小黑板,如图1所示,但先用两张纸分别横向盖住电路图、实物图和表格)

  操作:按照表一做三资助实验,每次都使电阻R两端电压按1伏、2伏、3伏递增。

  记录:观察电流表示数并记在表一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板书)

  ③保持电压U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关系。(实验并板书)

  条件:在图(b)中,保持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3伏不变。

  操作:按照表二做三次实验,依次分别接入5欧、10欧、15欧电阻。

  记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二电流栏内。

  分析:同学们对三次实验数据作分析比较后,可得到“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就减小几倍”的感性认识。

  结论:当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板书)

  (二)、欧姆定律(板书)

  ①文字表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欧姆定律。(板书并讲解)

  ②公式:I=U/R(板书)

  ③单位:U—伏、R—欧、I—安(板书)

  ④说明:欧姆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电流计算。

  ⑤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只能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所具有的'量,也就是说不能用甲导体的电压、电阻去求乙导体的电流。

  (三)、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板书)

  讲解:上述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知道了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算出第三个量。应特别注意,I=U/R和R=U/I属于形同实异。也就是说,R=U/I式中的R不能理解为:电流一定时,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或电压一定时,电阻R与电流I成反比。因为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决定的,所以R=U/I,只能用来计算电阻的大小,而不能用作电阻的定义式。

  三、课堂小结:

  欧姆定律是今后学习电学中常用的定律,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应掌握以下几点:①要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②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实验与设计;③要了解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④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单位及公式的变形。

  四、巩固练习:

  l、按照表一记录的电压值和电阻值计算电流值。

  2、某一电阻接在60伏的电路中,其上通过的电流为2A,问:该电阻为大?若电压增大到120伏时,其电阻为多大?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6

  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欧姆定律及利用欧姆定律对电路问题进行计算。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

  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

  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

  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

  那么,欧姆定律的公式写为:

  对欧姆定律作几点说明:

  (l)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

  (2)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 I=0.45安

  求:U=?

  3.家庭电路中的某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0.2安,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少欧?

  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评析】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案,教案不仅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完整,而且注意了教书育人。欧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很好内容,教案正体现了这一点,是值得各位老师仿效的。教案的另一个优点是注意利用和巩固前一节课,同时又为下一节课打基础。教案中的三个补充题也很好,比较联系实际。教案中的举例示范很规范,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对学生来说就更应如此了。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学会正确选择电压表量程,并用试触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4)理解小电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电路图,并且比较各个电路图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本实验用哪个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产生探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欲望,积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感受用物理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二、设计思路

  用伏安法测电阻属于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综合使用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问题后,由学生设计实验,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应该用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好处是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并设计出实验表格;第二部分准备需要哪些器材,了解实连接图如何连接,并根据实物图说出实验中的注意点,为下面的实验做好准备;第三部分开展实验,先进行定值电阻阻值的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第四部分,仿一仿,开展实验测量小电灯的`电阻的测量,讨论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从而分析出小电灯不需要求平均值。两个实验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设计电路和表格。

  2、难点:分析出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两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小灯泡(2、5V)。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忆一忆”)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学中的一条什么重要规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如何写?(学生回答略)

  (“想一想”)

  师:怎样利用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引出本节。 板书:(第四节 欧姆定律的应用 测电阻)

  (二)进行新课

  (“动一动”)

  1、设计实验

  (1)测量电阻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说看,你准备如何测量电阻的阻值?板书:(一)测未知电阻Rx

  答:用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它的电流。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实验原理

  答: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出它的电阻。 板书:R=u/I

  (3)问:根据同学所说的方法,你们能否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板书:实验电路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张电路图实物投影,师生共同评价。

  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电路图,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哪幅电路图更好一些,好在哪里。(提醒:实验中总是有误差的,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前面学的一个重要的器材,如何改进?) 投影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考一考”)

  师:滑动变阻器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投影:①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多次测量取平均植,减小误差。②保护电路

  (“探一探”)

  2、实验准备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板书:实验器材

  电源(干电池2节)、电流表、待测电阻R 、滑动变阻器、开关、电压表、导线若干 (投影)

  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2)设计表格 板书:设计表格

  提醒:要测哪些物理量?计算什么?表格需要几列几行?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实物投影并作出评价,强调表格的规范,并让学生完善自己设计的表格。

  问: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放哪里?

  引导学生在表格后加一列平均值,为了计算方便,可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为整

  数值(投影完整的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电压

  U/ V 电流

  I/ A 电阻

  R/ Ω 电阻平均值

  R/ Ω

  (3)连接实物图(根据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

  师:请一位同学到屏幕上将电路图连成实物图,其他同学在下面观察是否正确,若有错误的地方,请同学们纠正。

  (4)实验注意点 板书:实验注意点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实验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要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2)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实验前将阻值调到最大处(3)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 (投影)

  (5)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板书:实验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

  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观察电流的示数为0、1A,0、2A,0、25A时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投影

  (“做一做”)

  3、实验探究(伏安法测电阻)

  教师巡视,指出学生在操作中有问题的地方

  (“比一比”)

  哪个小组的实验规范 准确 迅速

  4、分析与讨论

  实物投影学生的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议一议”)

  分析:1、为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了,通过它的电流也变了,电阻几乎没变?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仿一仿”)

  小电灯也有电阻,将待测电阻R换成小电灯,仿照刚才的实验测小电灯的电阻。

  注意:加在小电灯两端的电压不要超过小电灯上所标注的电压

  实验时,观察小电灯的亮度并用手摸一摸它的温度

  板书:(二)测小电灯的电阻

  汇报测小电灯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2、为什么小灯泡阻值变化比较大?

  这似乎与刚才的实验结论优点矛盾,谁来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电灯的灯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电灯越亮,灯丝的温度就越高,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的材料受温度影响较大,有的几乎部首影响)

  问:对于小电灯的灯丝,他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求出小电灯阻值的平均值是否有意义?表格中还有必要写平均值吗?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三)课堂小结

  (“谈一谈”)

  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和小电灯的电阻,并且根据所测出的实验数据机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五)说明: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板书设计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测未知电阻Rx

  1、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

  2、电路图

  3、实验器材

  4、设计表格

  5、实验注意点

  6、实验步骤

  (二)测小电灯的电阻

  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欧姆定律的探究学习,学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并加强了电路实验的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难度:实验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夜晚灯光璀璨,霓虹灯闪烁的情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场景中灯光的变化,学生根据知识经验能得出变化的灯光是由电流的变化引起的。

  教师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轻易改变的?以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到底存在这怎样的关系?进而引出课题——《欧姆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探究实验: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

  提出问题:电压能使电路产生电流,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电压、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的大小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学员根据之前所学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特点,可能会猜想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首先设计实验电路,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

  ①电流与电阻和电压均有关系,如何确定电流的变化是由电压还是电阻引起的?(控制变量法)

  ②如何保持电阻不变,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电阻不变,更换电池数量或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

  ③如何保持电压不变,而改变导体电阻?(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④为了更好的找到规律,应该如何测量实验数据?(测量多组实验数据)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有关电压和电阻的知识,交流谈论问题答案,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得出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分成两个课题分别探究。

  课题一: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课题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据此画出电路图,进行展示,并确定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电路图完成实物的连接,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多组实验数据。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出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值等。

  分析与论证: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电路中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随电阻增大而减小。

  多媒体展示:教师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欧姆对电路规律的探究历程,以及相关人物事例。引出欧姆定律的内容。

  教师讲解: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索要学习的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为,并明确各物理量单位,以及公式表达的物理意义:电路中的电流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且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环节三:巩固提高

  出示习题:手电筒的小灯泡上标有“2.5V0.3A”,表示加2.5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3A,灯泡正常发光。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时多少?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小结: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获得物理规律的同时,感受物理探究的乐趣,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2.布置作业:思考为什么电流表不能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而电压表可以连接在电源两极

  四、板书设计

  (略)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问题,了解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欧姆定律及利用欧姆定律对电路问题进行计算。

  三、教具。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出示小黑板)请你分析表1、表2中的数据,看看可以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将上一问中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

  (1)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间纠正概括中出现的错误,补充概括中的漏洞,得到较完整的结论。

  (2)教师复述结论,指出这一结论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用伏;用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用欧;用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用安。

  对欧姆定律作几点说明:

  ①此定律精辟地说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是三个不同的电学量,但它们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定律中两个“跟”字,反映了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正比”“反比”则准确的`说出了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教师在“跟”“正比”“反比”的字样下方用彩笔画上“ ”)。

  ②定律中所说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教师用彩笔在“导体中的”“这段导体两端的”、“这段导体的”字样下方画上“”)。

  需要在字母旁加脚标时,I、U、R的脚标应一致,如

  ③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渗透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

  向学生介绍欧姆的优秀品质,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点:

  其一:欧姆的研究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当时没有电流计、又没有电压稳定的电源。

  其二:欧姆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勇于正视困难并解决困难。他先后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扭秤,找到了电压稳定的电源,又经过长期的细致研究,终于取得了成果,他的这项研究工作,花费了十年的心血。

  其三:我们应学习欧姆的哪种优秀品质。

  ④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电学问题的方法,如过去要知道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只有采用安培计测量的方法,而如今,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在已知电压、电阻的情况下,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就利用欧姆定律来计算一些电路问题。

  (板书: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问题。)

  介绍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读题、审题。

  ②根据题意画出完整的电路图或某一段电路的示意图。

  ③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④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整,规范)。

  例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欧,接在220伏的电源上,如图1所示,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结合此题具体讲解解题步骤,并板演解题格式。

  已知:R=807欧 U=220伏,求:I=?

  答:通过白炽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2:如图2所示,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欧,通过的电流为0.45安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由学生读题,并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如何求解未知量,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已知:R=6.3欧 I=0.45安,求:U=?

  答: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大约2.8伏的电压。

  例3: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伏,用安培计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安,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学生个人作练习,由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解题,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在解例3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并说明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明确欧姆定律这一电学中极其重要的规律是怎样得到的,它精确地阐述了什么问题?欧姆定律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的计算问题。

  (四)巩固知识。

  讨论课本46页“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

  2、补充计算题:

  (1)某电流表的电阻为0.02欧,允许通过它的最大电流为3安,通过计算回答,能否把这个电流表直接接到电压为2伏的电源的两极上?

  (2)有一个电烙铁,工作时电阻丝里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阻是72欧,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

  (3)家庭电路中的某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0.2安,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少欧?

  3、阅读课本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思考阴影的成因。

  2.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

  3.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激光测距仪的工作原理。

  4.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色彩、颜色等知识。今天我们就要开始进入新的学习内容了,在学习新的知识以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看过皮影戏了吗?做个手影游戏了吗?

  生:看过,做过了!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示范一下手影游戏呢?越多越好,请下面同学猜猜你的影子是什么?

  生:举手…….(请学生讲解是什么?)

  师:这么多漂亮的手影啊!大家看了后有没有什么疑惑呢?下面就请大家来相互讨论交流一下,我们来看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生:学生讨论交流。例:为什么会形成影子?手影为什么随着手形的改变而改变呢?影子为什么是黑的呢?……(若学生不提问题)/大家都没问题吗?那么就由我来提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形成影子?

  2)手影为什么会随着手形的改变而改变?

  3)影子为什么是黑的?

  师:很好,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那么有没有同学来回答几个问题呢?

  生:试答……(可能部分同学能够回答出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进行新课

  师:我觉得对课本上的结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我们必须来验证一下。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做实验。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请大家思考一下,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呢?你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呢?

  生:……(有一定难度,讨论时间控制好)

  师:我们可以这样来做这个实验,

  1.提出假设

  2.制定实验方案

  3.收集证据

  4.得出结论。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如果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话,是否可以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

  生:可以

  师:用一个激光笔射到墙上,看到笔直的光线了吗?

  生:没有!

  师:那怎样才能显示出来呢?(给学生看图片)

  生:必须要有烟和雾!

  师:很好,我准备了一个水壶来制造水雾,(实验)大家看到了什么呢?

  生:光在空气(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水中有是怎么样传播的呢?大家看到自己的桌上有一筒水,里面加了点化学物质,大家和我一起试试看,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是怎么样的?(学生实验)你们看到什么了呢?

  生:惊叹(现象十分明显)很清楚的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师:这两个实验只能说明光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情况,那么在固体中是不是也这样呢?我准备了一个果冻,我们一起来看看光在果冻中的传播情况。

  生:看不大清,勉强可以看到

  师:经过刚才的实验,你得出结论了吗?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很好。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事例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例如:穿过森林的光束;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是直的;电影院里可以看到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是直的;

  师:如果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而能沿曲线传播,光就能绕过物体跑到物体的后面去,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就没有影子了。

  师:所以说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呢?(课件演示)

  生: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黑影。

  师: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后,请大家想一想:一个人从路灯下往远处行走时,他的影子的长短是如何变化的?

  生:逐渐变长

  师:其实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就对光的传播有了一定的研究!请大家看一个实验!谁能告诉我这个是什么实验呢?我们该怎么做!(示范)

  生:小孔成像。

  师:请大家也来做一下这个实验!

  生:…….

  师:课件演示小孔成像!

  师:小孔成像是我国古代在光研究上成就的体现。大家看过《宝莲灯》了吗?

  生:看过了

  师:里面有个传说“天狗吃月亮”,是不是真的有天狗把月亮吃掉了呢?

  生:不是

  师: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月食现象

  师:其实月食和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那么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

  知道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后,大家就明白“天狗吃月”是一种迷信说法,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用更多的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去揭穿那些迷信和骗人的小把戏。

  科学家就利用日食、月食的成因揭开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密码。

  ㈢、生活?物理?社会

  大家阅读课本上的生活物理社会的有关知识并同时思考这两个问题:

  科学家是如何来确定夏商周的年代的?

  ㈣、光速

  大家看,打开电灯,房间墙壁立刻被照亮了,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吗?(…………)实际上很早以前科学家们就争论过这样的问题,那到底需要时间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做过这样的实验。

  学生阅读P101的《光速》

  应该说这个实验设计的是很巧妙的,遗憾的是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光传播的太快了。

  ㈤、光速

  知道了光速后,我们利用激光制成了激光测距仪。学生阅读激光测距仪,并思考:

  ①你知道激光测距仪的工作原理吗?

  ②激光测距技术一般应用在哪些方面?

  讨论:那能不能用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3m/s,相当于1s内绕地球赤道7圈半。

  我们还可以利用孙悟空与光比较,孙悟空一个跟斗飞行的距离是十万八千里,约5.4×104km,设翻一个跟斗用的时间是1s,则孙悟空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还是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到体的电阻。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步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认真完成实验,养成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应用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教学难点

  1.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了解灯丝(钨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定值电阻(5 Ω、 10 Ω各1个)、小灯泡+灯座、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及其数学表达式。

  2.教师提出问题: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你能测量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吗?说明测量原理,并画出测量电路图。

  二、新课学习

  1.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教师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如何改进测量电路图?

  2.学生思考、设计实验电路: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将如何人改变?

  3.学生猜想、假设实验结果: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你想不想知道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有多大呢?

  4.学生设计实验电路:

  5.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学生发现问题:在不同电压和电流的情况下,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不同。

  6.学生知识类比迁移,思考、交流讨论:为什么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小灯泡的电阻会改变?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12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表1

  U (伏)

  I (安)

  R =5欧

  1.5

  0.3

  0.6

  4.5

  表2

  R (欧)

  I (安)

  U =1.5伏

  5

  0.3

  10

  0.1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板书:〈第二节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 U 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 R 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 I 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I = U/R

  公式中 I、U、R 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 R 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 I∝U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 I∝U/R )。公式 I=U/R 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板书:<2.公式: I=U/R

  I -电流(安) U -电压(伏) R -电阻(欧)>

  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 I、U R 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 R = 807欧, U = 220伏。

  求: I

  解:根据欧姆定律

  I = U/R = 220伏/807欧 = 0.27安。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 U=IR 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解释 R=U/I 的物理意义:对同一段导体来说,由于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 U I 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不能认为 R=U/I 表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解后)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按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四)说明:通过例题,要领会培养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

  (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

  (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 I 1 、 I 2 和 I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I 1 = I 2 = I 。〉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U )与分电压( U 1 、 U 2 )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 U 1 、 U 2 和 U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 U 1 + U 2 。〉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实验:测 R 1 和 R 2 ( R 3 )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 R 1 和 R 2 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放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逄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 R 1 = 2欧、 R 2 = 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 R 1 (2欧)和 R 2 (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 R

  ③将 R 1 和 R 3 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 R ′。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 R = R 1 + R 2 , R ′= R 1 + R 3 。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

  结合 R 1 、 R 2 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板书:〈设:串联电阻的阻值为 R 1 、 R 2 ,串联后的总电阻为 R

  由于 U = U 1 + U 2 ,

  因此 IR = I 1 R 1 + I 2 R 2 ,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I = I 1 = I 2

  所以 R = R 1 + R 2 。〉

  请学生叙述 R = R 1 + R 2 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 = R 1 + R 2 。〉

  口头练习:

  ①把20欧的电阻 R 1 和15欧的电阻 R 2 串联起来,串联后的总电阻 R 是多大?(答:35欧)

  ②两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千欧,已知其中一只电阻阻值是700欧,另一只电阻是多少欧?(答:300欧。)

  (3)练习

  例题1:

  出示课本中的例题1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学生读题并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课本图8-7)。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小结:注意审题,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确电路特点,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本题 R 1 、 R 2 串联,所以 I = I 1 = I 2 。因 U 1 、 U 2 不知,故不能求出 I 1 或 I 2 。但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知道,总电阻 R 可由 R 1 + R 2 求出,根据欧姆定律 I = U/R 可求出电流I。

  板书:〈例题1:

  已知: U = 6伏, R 1 = 5欧, R 2 = 15欧。

  求: I

  解: R 1 和 R 2 串联,

  R = R 1 + R 2 = 5欧+15欧 = 20欧。

  电路中电流: I = U/R = 6伏/20欧≈0.3安。

  答: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0.3安。〉

  例题2:

  出示课本中例题2的投影片,学生读题,画电路图(要求同例题1)。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①问:此题中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串联一个适当电阻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是2.5伏,如果将其直接连到6伏的电源上,小灯泡中电流过大,灯丝将被烧毁。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电阻 R 2 ,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 U = U 1 + U 2 。串联的电阻 R 2 可分去一部分电压。 R 2 阻值只要选取合适,就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伏,正常发光。

  ②串联的电阻 R 2 ,其阻值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分步板书(参见课本例题2的解)。

  本题另解:

  板书:〈 R 1 和 R 2 串联,由于: I 1 = I 2 ,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得: U 1 / R 1 = U 2 / R 2 ,

  整理为 U 1 / U 2 = R 1 / R 2 。〉

  3.小结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4.布置作业

  本节后的练习:1、2、3。

  (四)说明

  1.本节测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实验,由于学生已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一般掌握较好,故实验前有关要求的叙述可从简。但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

  2.从实验测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运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结果一致。在此应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在推导串联电阻总电阻公式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解答简单的串联电路计算问题时要着重在解题思路及良好的解题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

  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

  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

  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中的电流一样大;根据欧姆定律得 U=IR ,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

  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 I = I 1 + I 2 。〉

  (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

  3.进行新课

  (1)实验:

  明确如何测 R 1 =5欧和 R 2 =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 R 1 、 R 2 并联后的总电阻 R ,并将这个阻值与 R 1 、 R 2 进行比较。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设:支路电阻分别是 R 1 、 R 2 ; R 1 、 R 2 并联的总电阻是 R

  根据欧姆定律:I1 = U1/ R1, I2 = U2/ R2, I = U/ R,

  由于:I = I1 + I2,

  因此:U/R = U1/ R 1 + U2 / R 2 。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 U1 = U2,

  可得:1/R = 1/ R 1 + 1 / R 2 。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 R 1 = 5欧, R 2 =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横截面积。

  (3)练习

  例题1:请学生回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回答略)

  简介:当 n 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式: R = R'/n 。例题1中: R ′=10千欧, n = 2,所以: R = 10千欧/2 = 5千欧。

  例题2.在图8-1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36伏,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L2的电阻是60欧,求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出示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

  学生读题,讨论此题解法,教师板书:

  认请此题中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解答电路问题,首先要认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在电路图中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解题要写出已知、求、解和答。

  (过程略)

  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 U 1 / U 2 = R 1 / R 2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此题中,L 1 、L 2 中电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 I 1 / I 2 = R 2 / R 1 。〉

  4.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5.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9、10。

  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四)说明

  1.关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教学大纲上未做要求,建议对基础较差的班级不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

  2.在课时安排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增加一节复习题。总结第4-8章所学内容,并做适当的练习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12-28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9篇12-30

物理《欧姆定律》教学反思03-27

欧姆定律物理教学反思04-04

《欧姆定律》物理教学反思04-05

“欧姆定律”教案11-23

欧姆定律教案11-23

欧姆定律教案12-28

《欧姆定律》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