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教案

时间:2023-02-10 09:56:2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蝌蚪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蝌蚪教案

小蝌蚪教案1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二、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相机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2.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再次完整看课件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5、让孩子通过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6、活动延伸:

  《小蝌蚪找妈妈》反思春天到了,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柳树发芽了,山茶花开了。吃完饭我带领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后操场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找春天。

  踏着春天的气息我进行了语言教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感触颇深,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依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但是我也发现这个活动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直接以图片的形式导入故事,孩子们也似乎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一点新鲜感也没有,每次都是老一套看着图猜猜说说。那么我认为在活动之前可以先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些有关青蛙的图片,或者有可能的话收集到小蝌蚪,把这些收集到得东西放在版面或者教室的桌子上供幼儿观看了解。这样为更好的.进行今天的活动作下了伏笔。

  其次,我认为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让幼儿参与的比较少,都是我一个人在说缺乏良好的互动。一些旁白可以由我来讲,当讲到一些动物角色的时候,可以大胆的试着让幼儿来参与完成,孩子们对于一些动物的特性其实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只要加入到里面我想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

  最后,虽然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知道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帮助,但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不是特别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帮忙。如果再进行一个延伸的话,我想孩子们会对这个故事理解的更加透彻,那么在平时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们是否也会学着互相帮助呢?

小蝌蚪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大家一起动手养蝌蚪,爱护蝌蚪。了解蝌蚪怎样变成青蛙。

  2.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能够和动物做朋友。

  二,活动准备

  鱼缸一个,自制捕鱼网,水桶,蝌蚪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昨夜下这么大的雨,好些小生命蹦到走廊上,来我们学校做客啦。这是什么呀,原来是小青蛙呀。他们在找妈妈呀。我们一起来做妈妈,玩个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老师带领幼儿到小池塘边捞若干蝌蚪回学园,把它们养在鱼缸里。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由老师分配,设置自然角,每位幼儿轮流照看小蝌蚪。

  (二)蝌蚪宝宝变变变

  1.每天早晨让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变化。

  从卵——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没有了的过程。

  2.教师小结青蛙的成长过程

  (三)让我们的青蛙宝宝去找妈妈

  1.老师讲解青蛙的功能,他是我们的好朋友,帮助我们吃田里的害虫。

  2.幼儿享受放生的喜悦,教师和幼儿一起把青蛙放生到水里,大家和青蛙说再见。

  3.教师表扬尽心尽责照顾蝌蚪的幼儿。

小蝌蚪教案3

  设计意图:

  在看了小班孩子的美术活动《小蝌蚪》之后,我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能够很好的握笔去画小蝌蚪的尾巴,我萌发了上2研的课的想法。在设计好活动思路之后,结合我的教学设计,上网搜索了精美的荷塘图片,自己录制了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用手指压印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小蝌蚪的歌曲。

  2.幼儿学具: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手指印泥、餐巾纸、画有青蛙的a4纸张(上面画有小蝌蚪的尾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ppt第一个画面:荷塘的图片:“今天有个小动物来我们班了,你们看——”

  2.教师操作小青蛙手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宝宝不见了,请小5班的宝宝们和我一起去找我的小蝌蚪宝宝好不好?”

  3.播放ppt课件第二个画面,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感受故事情境。

  4.播放小蝌蚪变出来的动画,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数有几只小蝌蚪,在发展幼儿的点数能力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5.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小蝌蚪是怎么变出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

  幼儿:“画出来的。”

  教师:“让何老师来教你们。”播放小蝌蚪指纹印画步骤的微课程。

  二、幼儿创作

  1.教师:“青蛙妈妈找到了自己的蝌蚪宝宝,太高兴了,青蛙妈妈要请小5班的宝宝们再帮他们找蝌蚪宝宝,请你们去帮助青蛙妈妈吧。”

  2.幼儿自选学具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小蝌蚪的歌曲)

  有的孩子开始还不敢去动手,看到别的孩子动手了,也尝试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完成了。

  三、评价作品

  用数码相机拍摄两个幼儿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帮助青蛙妈妈找到小蝌蚪宝宝的成功喜悦感,让孩子们给自己鼓掌。

  四、播放歌曲做《小蝌蚪》律动

  播放《小蝌蚪》歌曲,教师戴青蛙头饰带孩子们一起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律动,感受小蝌蚪慢慢长大的过程。

小蝌蚪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4、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爱护益虫。

  二、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图册、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出一个谜语,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猜到?好不好啊?)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A、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B、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C、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D、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或出示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引导幼儿说一说小蝌蚪和每个遇到的动物之间的对话~~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5、小蝌蚪们长大了,每天都跟着妈妈抓田地里的害虫,帮助农民伯伯保护了庄家,是益虫,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小青蛙,保护为我们做贡献的益虫,和澳门做朋友,好吗?

  6、活动延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那我们来模仿小蝌蚪,一起来表演一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好吗?)

  让孩子们在表演区进行角色游戏。

小蝌蚪教案5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如何用创新、精巧的设计,在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显得生机勃勃、兴趣盎然呢?我抓住了以下两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4)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写、贴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 自由读全文,标上小节。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应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姐的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以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h.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二)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六幅画,分别为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乌龟和鲤鱼。让学生先来贴这些动物各自的位置,贴好后再讲清理由,为什么要这样贴。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中词句作为贴画正确与否的依据,重点理解迎和追,以此促进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

  4.写——形式多样,写中练笔

  语文教学不仅是日耳之事,也要动手。“不动笔墨不看书”是公认的读书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写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1)基础练习。在学生分别找到描写蝌蚪和青蛙外部特征的句子以后,及时填写:

  a.小蝌蚪(),()身子,甩着()。

  b.青蛙妈妈四条(),宽(),鼓着一对(),披着(),露着(),捉()。

  这两处练习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尤其是b处的练习不是读了课文就能信手拈来的,需要从乌龟和鲤鱼的话中概括得出,其次从这两处练习中可以对蝌蚪和青蛙的外部特征进行比较,从而为接着要学蝌蚪料的生长变化过程作铺垫过渡作用。

  (2)深化练习。对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教师在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读的训练同时,又不失时机进行写的训练。如:

  a.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是因为(),说明()。

  b.乌龟告诉小蝌蚪叫它的妈妈(),如果小蝌蚪光听乌龟的话,那(),应该()。

  这样设计旨在以学生读顺、读懂课文为前提,培养础解课文的能力。

小蝌蚪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对新的绘画方式产生好奇和兴趣,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2、尝试用用点、拉的方法表现小蝌蚪的基本特征。

  3、学习用手指朝不同方向大胆地画小蝌蚪。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手指点拉的方法画出疏密、方向不同的蝌蚪。

  难点:大拇指轻轻蘸上颜料点在纸上,不要左右移动,轻轻抬起手。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过小蝌蚪

  物质准备:每组两盘黑色水粉颜料、抹布、纸、歌曲《小蝌蚪》、蝌蚪图片ppt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蝌蚪,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1、说说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朝我们游来了?小蝌蚪长什么样子?请你伸出手来画一画小蝌蚪吧?小蝌蚪是什么颜色?它的头长什么样子?尾巴又是什么样子?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

  2、播放《小蝌蚪》的音乐,学一学小蝌蚪游来游去的样子?

  提示要点: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带幼儿到吃糖观察小蝌蚪,条件不允许看图片也可以。

  (二)教师示范手指画的方法和步骤,幼儿观察和学习

  1、画蝌蚪的儿歌:小小食指真能干,点点颜料纸上画,一点一拉,一点一拉小蝌蚪游来了。

  (1)小朋友,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现在老师要变小蝌蚪了,小朋友可要看清楚了!。"随即伸出大拇指,问幼儿:"它是谁呀?"(食指),"还有一个是黑颜料。"出示颜料盘。"这个颜料盘里面的颜料是什么颜色的?"(黑色)。"现在我开始变蝌蚪啦,看好了我是怎么变蝌蚪的。""拇指拇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蝌蚪蝌蚪变、变……小小食指真能干,点点颜料纸上画,一点一拉,一点一拉小蝌蚪游来了。”

  (2)老师:"噢,原来老师变蝌蚪还要念好听的儿歌呀!"宝宝也来学一学好听的儿歌吧!"引导幼儿伸出大拇指念二遍。

  2、引导幼儿画不同方向的小蝌蚪

  小蝌蚪喜欢到处游来游去。怎么画朝不同方向的小蝌呢?

  提示要点:教师示范时,幼儿可以在空中作画,为过渡到正式绘画做好准备。

  (三)幼儿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画出朝不同方向的游动的小蝌蚪。

  2、指导幼儿用一点一拉的方法表现小蝌蚪。

  3、提醒幼儿注意卫生,画完后及时用抹布将手擦干净。

  (四)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评价作品。

  五、活动建议

  1、利用资源:作画是可以播放一些背景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创作。

  2、家园合作:家长带领幼儿去户外寻找小蝌蚪,并给幼儿讲解小蝌蚪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知识。

  3、变式设计:可以用棉签、油画棒等多种工具画小蝌蚪。

  4、关注学习品质:新颖的绘画形式会让幼儿觉得很神奇,原来自己的小手一点一拉黑黝黝的小蝌蚪就出现在画面上。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用儿歌、示范等来渲染这种神奇,让幼儿产生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

小蝌蚪教案7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15个,其中会写“养、成、呢、怎、压、淡、甩” 7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体会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喜爱,知道青蛙是益虫。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喜爱,知道青蛙是益虫。

  【教学准备】DVD教学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养、成、呢、怎、压、谈、甩”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初步感知。

  1.多媒体出示。板书课题,齐读课文题目。

  2.观看课件,提问:“你能告诉大家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不认识的生字,生词下画上记号。

  2、把难认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及遍。

  3、交流一下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成”是翘舌音,不能读成“ céng”

  “呢”的生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怎”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韵母是前鼻音。

  4、同桌互读这些易读错的字,听听谁读得最准确。

  5、用DVD光盘,播放朗读,帮助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领读巩固读音。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2.学生互相交流。

  “呢”的右下是“匕”不是“七”。

  “甩”的第一画是竖撇,不是竖,它与“用”形近易误。“压”的右下有一点。

  3、老师重点指导以下及个生字,提示要点。 养:上面比“美”少一横,属羊部。

小蝌蚪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宝宝学画小蝌蚪的基本技能。

  2、让宝宝在回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我们应该帮助它们。

  二、活动准备:

  1、宝宝认识过许多小动物,包括小蝌蚪找妈妈故事里的所有动物。

  2、宝宝已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3、小蝌蚪找妈妈添画的纸、油画棒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宝宝,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小青蛙、小蝌蚪等)。

  2、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找妈妈。(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画小蝌蚪)

  小蝌蚪找妈妈,妈妈与我不一样,

  妈妈妈妈你在哪?宝宝一起帮助它。

  啊,青芫褪悄懵杪琛?

  3、宝宝操作画,教师放录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鼓励

  4、画得又像又好的宝宝。

  5、评价作品与儿歌一起讲述,奖励画面好的宝宝。

小蝌蚪教案9

  教学要求

  1.认读“蝌、蚪、秃”等6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明白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在生活中要做个守信用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理解“守信用”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蝌蚪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小蝌蚪的认识。

  2.师导言: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我们怎样做到守信用呢?一起读一读《岩石上的小蝌蚪》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蝌蚪秃凹塘扭绿油油光秃秃一扭一扭小玻璃瓶

  越来越烫摇摇摆摆清清的泉水绿色的水草可怜的小蝌蚪

  (2)指名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

  三、随题读文,讨论交流。

  1.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

  2.在学习小组内围绕以下问题交流:

  (1)岩石上的小蝌蚪是哪儿来的?(因为小哥哥的玻璃瓶碎了,所以把他们先放在这儿。)(板书:来历:破碎的玻璃瓶)

  (2)小哥哥答应了小蝌蚪什么事?(会来接他们,并把他们放到漂亮的杯子里。)

  (3)小花狗要带走小蝌蚪,小蝌蚪是怎么说的?(小蝌蚪说要等小哥哥)(板书:拒绝小花狗)

  (3)小花鸭要带走小蝌蚪,小蝌蚪开始有没有答应?(小蝌蚪没有答应)(板书:拒绝小花鸭)

  (4)小哥哥来了之后去做什么了?(板书:去小河边捉蝌蚪)想象一下:岩石公公怎么对小哥哥说的?小哥哥有什么反应?(岩石公公对小哥哥说:“两只小蝌蚪一直在等你,因为你不守信用,两只小蝌蚪已经失去了生命。”小哥哥会非常羞愧和后悔。)(板书:小哥哥:不守信用)

  三、师生共议,拓展提升。

  1.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

  2.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个守信用的人。

  (1)小蝌蚪和小哥哥谁守信用?为什么?(板书:小蝌蚪守信)

  (2)如果不守信用,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3)你认为应该守信用吗?为什么?

  3.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判断,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做个守信用的人。

  事例1:小明答应小红第二天带一本《黑猫警长》连环画给她看,可他第二天什么也没带。

  事例2:小明上街前答应妈妈上街不要这要那,到了商店里,小明非要妈妈买变形金刚不可,妈妈不同意,他就赖在地上不走。

  事例3:小玲答应爸爸晚上只看动画片节目,看完后就去画画。晚上,玲玲看完了动画片,就自己主动关了电视,到自己的房间画画去了。

  4.让学生谈谈自己应该在生活中怎样做个守信用的人。

  四、续编故事,发展思维。

  1.学生独立续编故事。

  2.在学习小组内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

  3.全班交流,评一评。

  五、板书设计:

  小花狗

  小蝌蚪(拒绝)小花鸭守信用

  岩石上的小蝌蚪

  小哥哥(小河边捉蝌蚪):不守信用

  六、教学反思:

  《岩石上的小蝌蚪》是让学生理解守信用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答应别人的事应该做到。体验守信用给别人带来的愉快。教学中,我运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能清楚的分辨人物行为的对与错,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守信用”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说一说,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但是,课堂教学组织得不太好,学生交流得尽管很热烈,还是显得有些乱。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小蝌(kē kè)蚪(dǒu tǒu)水塘(táng tǎng)

  光秃秃(tū dū)一扭(liǔ niǔ)

  附答案:

  kē dǒu táng tū niǔ

  2.把词语补充完整。

  ()的小山坡()的水塘

  ()的小哥哥()的杯子

  ()地走了()的水塘

  ()的泉水()的水草

  附答案:

  绿油油浅浅圆脸蛋漂亮摇摇摆摆浅浅清清绿色

  备课资料

  岩石,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矿物有三态:固态(如化石)、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态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蝌蚪,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小蝌蚪教案10

  活动目的: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活动准备:

  黑色颜料、毛巾、图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魔术变变变》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老师要教你们变魔术你们想学吗?(讲师将玩具藏在身后再变)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猜会是谁呢?请看,你们认识它吗?原来它的名字叫小蝌蚪。我们一起和小蝌蚪打声招呼吧。小蝌蚪有圆圆大大的头和细细长长的尾巴,(边出事蝌蚪的头和身体)你们看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哦是弯弯的,原来小蝌蚪在游动的时候尾巴是弯弯的(波浪线)那小朋友们猜猜,小蝌蚪休息不游动的时候尾巴是怎么样的呢?教师边给幼儿看图片,边在黑板上贴出蝌蚪休息时候的图片,尾巴是直直的(直线)。

  三、教师范画。

  1、教师出示绘画底图,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引起幼儿的绘画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图上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小石头,和漂亮的水草可是可爱的小蝌蚪不见了,那怎么办呢?

  2.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找到小蝌蚪

  四、教师示范讲解手指画--小蝌蚪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师:小朋友都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找小蝌蚪,许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手指就能马上找到可爱的蝌蚪宝宝。你们看!

  2.教师示范讲解手指画的方法。

  ①教师示范:用右手大拇指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建议:教师先用大拇指示范,再用小拇指示范)

  ②讲解尾巴的.画法。

  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也可直接用黑色水彩笔进行添画。

  ③引导幼儿区分两只小蝌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小、尾巴的不同)

  ④教师介绍手指画,及绘画时应注意的事项:蘸有颜料的手要用毛巾擦干净,不能擦在衣服裤子上。

  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

  幼:手指

  师: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五、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毛巾纸擦一下手指。

  六、幼儿进行手指画,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十个手指都可以进行点画)

  七、评价和欣赏作品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绘画活动《小蝌蚪》,我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他们能通过我的示范讲解,认识了曲线和圆形,并学会了用曲线和圆形进行绘画,从而表现出对小蝌蚪的热爱。由于我的示范讲解到位,孩子们很快就能接受我想要传授的知识。而在孩子们的创造表现中,孩子们更是大胆地作画。他们能根据老师的引导,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想法,比如,他们在画中添加了水草、海水等,实现了大胆进行绘画的活动目标。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地给予纠正。总的来说,整个绘画活动下来,孩子们的表现还是挺令我满意的。不过,在活动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到之处,就是在活动中,我给幼儿说的机会有点少,没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去说,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这是我比较欠缺的。如果给我从新上过这个活动的话,我会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表达的一个环节,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想象到的都表达出来,我觉得那样会更好一些。

小蝌蚪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 小蝌蚪 鸭 鱼 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 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 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 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铺垫。在课件的运用上,能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更加深了孩子对亲情的.感受。在这次借班上课中,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有过手指点画的基本经验,我在活动中调整目标,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推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互动,师生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游动的不同方向,能关注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虽然我跟他们只见过两次,但在活动中他们始终能有愉悦的体验,获得成就感。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准备结束绘画时,许多孩子还意犹未尽的要求还要画,让我感觉到活动虽然结束,但是教育还在延续。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部分幼儿已经具有左右概念,本来在画纸上的小鱼是作为一种指向作用的。绘画时的一些规范要求我也是让孩子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示范中掌握,如:保持画面整洁,用小池塘的方法暗示幼儿,让他们自觉的去维护池塘的干净。也非常感谢曙光幼儿园有这么好的先进设备展示作品,利用大屏幕展示作品更便于幼儿观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感受自己的作品收到重视。在讲评活动中也便于全体孩子共同观察、共同评价。在讲评中我尊重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我还是给机会让他们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和他评两种方式,学会去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在最后结束环节中,因为是借班上课,有部分孩子未能来参加,我让孩子们当小老师去教其他小朋友,再一次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体现孩子之间的生生互动,同时,也满足幼儿想再一次作画的欲望。

  在这次活动中,我在作画前要求应该更明确一些,让孩子知道先多点几只蝌蚪的脑袋,再添画尾巴。这样既能保持手的干净,又让孩子知道要有顺序的进行绘画。在最后评价过程中还是有些单一,我应该在评价中给孩子一个评价的定义,比如这个孩子的画干净,蝌蚪游动方向等。这个班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好,我可以让她们根据自己的画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小蝌蚪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故事、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图片,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遇到妈妈时说了些什么?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5、让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6、活动延伸:引到孩子们把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用绘画的形式做环画册,供幼儿相互交流、欣赏。

  四、活动反思:

  由于课件出现的问题导致课堂出现了停歇,整节课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最后也没有总结。

小蝌蚪教案13

  设计意图: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中心。”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则故事,在较长的故事篇幅中,最主要让幼儿了解的就是青蛙妈妈的外貌特点,因此,我根据故事中的情景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小蝌蚪找妈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让欣赏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2、学习安静的倾听故事,了解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以及蝌蚪变青蛙的初浅知识。

  活动准备:

  1、幻灯片

  2、图片:两只大眼睛;图片:嘴巴宽又大;图片:四条腿;图片:白肚子;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扮演小蝌蚪,游进活动室。

  (播放背景音乐)你们是谁呀?那我是谁呀?咦,我们的妈妈呢?姐姐带你们去池塘里找找妈妈吧。

  二、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幻灯片(鸭妈妈的形象)

  (1)我们看谁来了?我们问问看鸭妈妈看见过我们妈妈吗?(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鸭妈妈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3)出示图片: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

  2、幻灯片(大金鱼的形象)

  (1) 游呀游,找呀找,这是谁呀?大金鱼长得怎么样?(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金鱼,大金鱼,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金鱼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 大金鱼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有四条腿)

  (3) 出示图片:四条腿。

  3、幻灯片(大乌龟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大乌龟长了四条腿,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乌龟,大乌龟,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乌龟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大乌龟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肚皮是白的)

  (3)出示图片:白肚子

  4、幻灯片(大白鹅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白白的大白鹅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白鹅,大白鹅,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白鹅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

  (2)大白鹅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

  (3)指出:绿衣裳。

  5、幻灯片(青蛙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我们看看青蛙长的怎么样?(她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绿衣裳。)

  (2)我们问问看,它是不是我们的妈妈?(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

  三、完整欣赏故事至唱起歌来呱呱呱……

  1、噢,我们的妈妈终于找到啦!现在请小蝌蚪们回到池塘边的椅子上休息一下,听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边听边想,我们的妈妈到底长得什么样?

  2、咦!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妈妈怎么跟我们一点也不像呢?我们来问问看,(妈妈,妈妈,我们怎么一点也不像你呢?)(播放青蛙的话:好孩子,你们会慢慢的长大,会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你们的小尾巴呢也会不见的,还会穿上绿衣裳)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小蝌蚪的转变:在池塘里,小蝌蚪们一天天长大,慢慢的伸出后退,伸出前腿,穿上绿衣服,呱呱呱的叫。

  2、呱呱呱跳出活动室,去草地上玩。,小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教案14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 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2)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结合学习课文。

  1. 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1)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3)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4)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1)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2)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3)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4)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 条后脚。

  找→鲤鱼

  (5)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6)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7)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1)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2)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3)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4)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5)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1)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2)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3)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4)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5)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1)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2)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小蝌蚪教案15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幼儿对美的初步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幼儿学会用手指点画蝌蚪。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1、选择在春天进行完春游活动以后上本课时。

  2、鱼缸若干,里面装上小蝌蚪和少量水草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正中间并用毛巾盖住。

  3、调好的黑色颜料(一组一份)、彩色笔(一人一份)、纸张(一人一份)。

  4、录音机,欢乐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播放欢乐好听的音乐,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做出舞蹈动作回位置坐好。

  2、教师提问引入:“小朋友,你们刚去春游回来,一路上都看见了那些好看的、好玩的美丽景色啊?说给老师听一听!”引出小蝌蚪。

  3、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来我们教室里玩,请小朋友们接掉毛巾,看一看,是谁来了?”“小蝌蚪。”“小蝌蚪想和小朋友门一起玩,它们现在要请小朋友仔细的看看,它们长的是什么样子?请能干的娃娃用好听的语言表达出来。”等幼儿说完,教师小结:“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大尾巴。”同时启发幼儿蝌蚪的头圆圆的像幼儿的小手指头。

  4、教师“小蝌蚪参观完我门的教室要回家了,我们把它们画下来,以后想它们了就拿出来看好吗?”教师示范讲解蝌蚪的画法:

  伸出右手食指,蘸上颜料点在纸上,当小蝌蚪的脑袋。每两个小黑点之间要留足够的空隙。

  用毛巾擦掉小手上的颜料。

  拿出黑色的彩色笔,给小蝌蚪添画上尾巴。

  引导幼儿给小蝌蚪画上漂亮的家――各种各样的水草。

  5、 教师发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评价,幼儿互相参观。

  播放歌曲《小蝌蚪》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游戏,学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样子。

  教学反思:

  绘画是一门艺术,是通过视知觉来进行的。知觉本身包含着思维,所以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绘画是一种特殊的理性活动,是一种把感性形象和具有一般共性的概念融合在一个统一的认识性陈述中的理性活动。所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尤其是对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教师要加以肯定和引导。

  活动中,孩子们对点画小蝌蚪充满了兴趣,因为在自然角里有小蝌蚪,平时他们都有过观察,对小蝌蚪在水中的姿态都有所了解,在操作的时候都能掌握基本的操作。

【小蝌蚪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教案09-11

小班小蝌蚪教案04-15

小班教案:小蝌蚪07-16

中班小蝌蚪教案03-19

小蝌蚪小班教案03-18

《小蝌蚪的妈妈》教案11-26

小蝌蚪小班教案10-2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8-26

小班音乐小蝌蚪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