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管理制度>《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时间:2023-03-09 13:34:47 路燕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通用22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通用22篇)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

  一、超声质量控制的范围

  1、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仪器设备性能及调节水平。

  3、操作检查及检查报告。

  4、病例追踪随访。

  5、质控会议。

  二、质量控制具体内容

  1、人员管理与素质

  (1)、成立以科主任及高年资医师为主体,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管理科室日常诊疗工作管理及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每月一次组织科内治疗自查。

  (2)、加强业务学习及继续教育力度,利用本地区及医院资源,提高本科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上岗资格证考试通过率。(3)、加强服务意识及人文教育,增强行风作风建设,减低因工作态度问题所引起的投诉及纠纷。

  2、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

  (1)、严格按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检查操作,熟悉各仪器性能指标,熟记各项检查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重大仪器故障及医疗事故发生。

  (2)、加强与保养维修厂家的联系,定时告知仪器使用情况,了解日常保养及使用知识,学会排除机器简单故障,对重大机器故障要及时上报医院相关科室及维修部门。

  (3)、仪器使用后清洁探头,并及时关机,关闭电源,避免长时开机,每天下班后关闭仪器总电源,防范事故发生。

  3、操作检查及检查报告

  (1)、严格按操作规程对不同脏器进行扫查,质控小组成员要不定时观察科室人员检查时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检查手法,并加以解释说明。

  (2)、对发现有特殊及疑难病例时,要请教上级医师及高年资医师,初步达成科内讨论统一意见后作出较合理的超声诊断。

  (3)、质控小组每月定期抽查定量检查报告,规范报告内容,制定相对统一标准,对于出现明显医疗差错的要及时作好登记。(4)、对医院质控部门反馈情况要及时调查处理,并作登记,依照医院相关规定及科室制度作处罚处理。

  4、病例追踪随访

  (1)、质控小组指定相关人员专门负责起病例追踪随访登记,设立专门病例追踪随访登记本。

  (2)、科室人员对于平时工作中所出现的疑难或特殊病例,要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追踪随访登记,详细记录联系人电话及相关信息及当时检查的'声像表现,并记录图像。

  (3)、质控小组定期检查督促病例追踪随访情况,对已经明确的相关病例做好归纳总结,并定期公布,以供科室人员学习积累。

  5、质控小组会议

  (1)、质控小组每月至少一次举行质控小组会议,总结前期各项质量控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质控会议中要按质控条例的各项内容进行总结,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3)、质控会议对工作当中发现的事故差错进行讨论,做出相关处罚意见,并进行记录。

  (4)、对医院质控检查作科室讨论,得出反馈意见,上报相关部门;并针对自查和医院检查反馈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2

  1.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医疗规范、常规。

  2.制订全院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指标体系、控制标准和评价方法。

  3.拟订各专业的质量管理标准、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计划及考核方案。

  4.对各专业的工作进行调研和科学论证,并推广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

  5.对全院各科室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并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

  6.对全院各科室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进行组织交流,接受咨询,指导其不断完善。

  7.经常不断地对各项医疗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确保基本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3

  为对施工阶段工程质量实施有效的控制,以达到施工图设计文件,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规范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由工程部负责实施。

  一、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对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以下监督检查工作:

  1.对监理单位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1)、检查监理单位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控制人员。

  (2)、检查监理单位监理准备工作质量。

  (3)、检查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手段,落实质量检测仪器、设备。

  (4)、监督检查监理单位监理程序、监理办法是否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并实施到位。

  2.监督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控制工作

  (1)、落实施工单位的质量计划(2)、落实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3)、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文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有可靠的技术保障措施。

  (4)、审查进入施工现场的分包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及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控制分包单位的施工质量。

  (5)、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械、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等状态,保证其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6)、审核有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等的技术鉴定证书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7)、对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各种质量证明文件,如: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及试验报告、产品技术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及产品质量进行检查确认并做好记录。

  二、对工序的质量控制

  1、监理单位审核由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等)、工序交接检查(自检)、隐蔽检查等记录。隐蔽工程经监理人员检查、验收、签认,并经工程部认可后方可隐蔽。

  2、对于重要及特殊结构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工程部应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与控制,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过程的质量。

  3、对于施工难度大的工程结构或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部位,在监理人员进行跟踪检查的同时,工程部应对其进行平行检查。

  4、对于监理单位提交的《事故报告》、《质量缺陷处理结果及检验报告》进行检查,并报公司总工程师签认,严重的应报公司总经理签认。

  三、总工程师将不定期地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进行抽查。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4

  (一)原料加工质量控制

  1.保证原料清洁卫生,在粗加工中必须认真仔细地对原料进行挑、拣、刮、削等处理,然后冲洗干净。

  2.保持原料的营养成分;加工中应尽量保持原料的新鲜程度,减少营养成份损失,尽量缩短鲜活原料的存放时间,蔬菜在加工中应先洗后切。

  3.按照菜谱的要求加工:

  (1)原料粗加工应根据各种菜式烹饪要求妥善合理使用原料,妥善安排,既保证菜肴质量,又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同时,要按照各种菜肴的烹制要求使用刀法,注意保持原料的.形状完整;

  (2)原料细加工应根据菜式的要求进行切配,强调整齐均匀,大小、厚薄、粗细、长短都完全一致。

  (二)烹饪质量控制

  1.制定和使用标准菜谱

  (1)厨房对每款菜式都应订详细的投料及烹饪说明书,具体规定菜肴烹饪所需的主料、配料、调味品及其用量、烹饪方法、拼摆要求、制作时间等;

  (2)在制作中严格要求厨师按标准制作,保证菜肴成品色、香、味、形等方面的一致性,即一菜一卡。

  2.烹饪质量检查

  厨师长必须对每道工序认真检查,抓好工序检查、成品检查和全员检查三个环节餐厅及时了解宾客对食品菜肴质量的意见反馈厨房,对菜肴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填写《意见反馈单》由厨师长及时整改。

  3.加强培训和基本功训练

  在日常工作中厨师长要加强现场督导,严格要求厨师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标准菜谱进行加工烹调;同时,还应经常性地进行技术培训和基本功的训练、考核。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5

  一、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监督部门开展工作。

  二、建立放射防护管理机构,设置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并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放射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措施和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四、对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及时办理预防性审批和验收手续。

  五、放射工作人员按时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并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体检工作;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

  六、放射工作场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他入口处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七、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配备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八、当发生辐射事故时,立即保护好现场,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环保部门报告;防护负责人,主管人员,防护人员应迅速提出全面处理事故控制和救治方案,认真配合做好事故的调查、并协助组织实施;将可能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送至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院或者有条件救治辐射损伤病人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或者请求医院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采取救治措施。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6

  1、目的

  为加强对分承包方的控制,并符合程序文件,提高本厂产品的实物质量,对承包方配套的产品应视同本厂产品加以控制,以保证本厂向用户的质量承诺。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向工厂提供原材料、外购(协〉件的合格分承包方。

  2、管理要求

  2.1被本厂列为a、b两类的原材料、外购(协)件应对分承包方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调查,对批量采购试用半年后未发现问题,随本广产品出厂后,最终在用户处也无不良反映的,经厂评审小组讨论后,可列入合格分承包方名单,实行定点采购。

  2.2分承包方应严格按合同条款按质、按量、按期提供合格的外购(协〉件,对质量信息不积极整改或质量不稳定,经常出现问题或事故的分承包方,可由厂评定小组决定取消其定点资格。

  2.3工厂在与分承包方签订供货合同时应明确物资进广检验项目、执行的标准、检验的方法等,并签订质量赔偿协议。

  2.4质检科将日常分承包方的实物质量状况信息及时反馈给分承包方,督促其整改提高,必要时随时派人对分承包方的质保能力进行复审。

  2.5质检部将对分承包方提供的产品质量状况建立档案,将其作为评定合格分承包方的依据之一。

  2.6本厂根据定点变化情况,每年公布一次合格分承包方名单,供应部将严格按采购控制程序进行采购、外协。

  3、责任赔偿

  3.l在进货检验时发现属于分承包方的`质量问题由分承包方负责包修、包换、包退,并承担因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甲方从乙方贷款中扣去该批不合格物资总额的5%作为质量赔偿金。

  3.2甲方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属于乙方产品的质量问题,应由乙方负责包修、包换、包退,并承担因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3.3甲方的产品在用户处安装或投运过程中发生属于乙方产品的质量问题,而造成三包赔偿时,乙方应及时参与售后服务过程,并承担全部服务费用,同时,对由此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由甲方酌情对乙方提出赔偿要求。

  3.4甲方委托乙方运输的产品,因运输过程中的,由于乙方搬运或防护不当等原因而造成甲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乙方应承担经济损失,赔偿要求由乙方酌情提出。

  3.5当在处理质量问题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可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所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7

  一、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监督部门开展工作。

  二、建立放射防护管理机构,设置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并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放射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措施和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四、对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及时办理预防性审批和验收手续。

  五、放射工作人员按时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并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体检工作;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

  六、放射工作场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他入口处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七、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配备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八、当发生辐射事故时,立即保护好现场,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环保部门报告;防护负责人,主管人员,防护人员应迅速提出全面处理事故控制和救治方案,认真配合做好事故的调查、并协助组织实施;将可能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送至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院或者有条件救治辐射损伤病人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或者请求医院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采取救治措施。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8

  一、检测工作管理类

  1、检测工作(程序)管理制度;

  2、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3、试验样品管理制度;

  4、委托试验及报告签发制度;

  5、检测工作保密制度;

  6、受理投诉、质量异议与仲裁管理制度;

  7、检测试验工作安全管理制度;

  二、仪器设备与试剂管理

  8、仪器设备购置及验收制度;

  9、仪器设备保管维护与使用维修制度;

  10、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及标志管理制度;

  11、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12、仪器设备报废处理制度;

  13、化学试剂管理制度;

  三、人员管理

  14、技术人员聘用及档案管理制度;

  15、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16、试验检测人员培训制度;

  四、试验环境条件管理

  17、标准养护室管理制度;

  18、试验环境条件管理制度;

  五、质量控制措施

  19、质量管理文件制定、颁发、修改与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制度;

  20、试验室内部质量监督控制措施;

  21、检测不合格项目台帐制度与检测不合格结果报告制度;

  22试验环境条件控制与保障制度;

  23、各项试验操作规程;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9

  1.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按时总结汇报。

  2.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体制策划,制定医院医疗质量方针和医疗质量目标,组织制定医疗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并保持现时有效性。

  3.负责组织对医院相关领域开展的.新工作审查和检测结果的验证评估工作。

  4.深入科室,了解科室标准化医疗工作情况,保证各项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5.开展医疗质量管理的培训教育工作,加强员工医疗质量管理意识,提高职工医疗质量管理技能。

  6.经常性地检查督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加强预防性的管理,并控制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使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7.参与医院的重大事故、医疗差错的调查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的措施和完善意见。

  8.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0

  一、化验室的样品采集,分析工具使用,数据分析,都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法的要求和步骤进行。

  二、化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认真贯彻和领会。

  三、化验室的'检验项目必须有专人操作,一直到结果报出。

  四、常规项目检测,所有分析人员必须会操作分析。

  五、大型分析仪器,必须专人管理、操作和维护。

  六、所有仪器和分析器具,分析前和分析后要保持一致。并认真填写好使用记录。

  七、当天的水样要当天作出分析结果,并于当日数据齐全后及时汇总上报调度室,若当天做不完的水样,必须妥善存放。

  八、化验室要定期对使用的量器做计量鉴定,要对所承担的项目的检测方法和质控方法进行检定。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打造精品,确保全国性材料物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集团招投标中心、建筑设计院或园林集团、材料设备公司负责全国性材料物资样板的确认工作。

  第三条建筑设计院或园林集团、材料设备公司负责《全国性材料物资使用手册及材料标准表》的编制工作。

  第四条材料设备公司和管理中心负责《全国性材料物资现场验收标准》的编制工作。

  第五条材料设备公司和地区公司负责全国性材料物资的验收工作。

  第六条集团管理中心和监察室负责全国性材料物资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样板管理

  第七条归档原始样板

  1、定义:指招标现场由材料设备公司、招投标中心、建筑设计院或园林集团负责人共同签字封存的和按要求补充的实物样板。

  2、要求:归档原始样板必须种类齐全、手续完备,品质符合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合同要求。

  3、数量:仅封1套于材料设备公司。

  4、归档原始样板应设专人管理,并建立台账。

  第八条验收原始样板

  1、定义:指与归档原始样板一致,由供货单位、材料设备公司、建筑设计院或园林集团共同盖章确认,作为现场验收依据的样板。

  2、形式:可分为实物样板、实物样板小样、图片资料(详见附件:《全国性材料物资验收原始样板形式一览表》)。

  3、数量:地区公司每个项目各1套(由工程部签收),总工室1套,材料设备公司驻地配送质检部各1套,建筑设计院1套,供货单位1套。由材料设备公司负责发放。

  4、验收原始样板使用部门应设立样板间,由专人管理,并建立台帐。

  5、若使用过程中有破损或丢失的及时以书面形式交材料设备公司,材料设备公司组织样板(手续齐全)补发工作。

  第三章验收管理

  第九条验收人员

  1、材料设备公司全国统一配送的材料物资:由地区公司工程部项目经理、材料设备公司配送质检部质检人员共同验收。

  2、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地区公司直接采购的材料物资:由工程部组织施工单位、供货单位共同验收。

  第十条验收标准

  1、验收原始样板;

  2、《全国性材料物资使用手册及材料标准表》、《全国性材料物资现场验收标准》;

  3、合同、图纸等资料;

  4、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十一条材料物资验收

  1、资料验收:检查供货单位有效质量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书等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2、外观验收:外包装、产品标识、产品等级等;

  3、对板验收;

  4、尺寸验收;

  5、抽样检查:按验收标准规定数量比例抽检。抽检现场,由材料设备公司配送质检部质检人员填写材料物资现场验收记录,工程部项目经理现场签字确认,材料设备公司建立现场验收记录台帐。

  6、对于特殊构造的材料物资按验收标准要求做破坏性检查;

  7、送检:对国家或行业规范要求需现场见证送检的材料物资,应由施工单位和工程部共同到现场按规范要求抽样送检。

  8、验收合格后,办理材料物资使用许可证。

  第十二条验收不合格的.材料物资不得接收。

  第十三条在材料物资验收过程中,如对质量存在争议的,由地区公司工程部组织材料设备公司、供货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共同抽样;由地区公司工程部、材料设备公司共同送检;检测费用由地区公司先行垫付,检测合格的费用由提出检测方承担,检测不合格的费用由供货单位承担,并予以退货处理。

  第十四条材料物资在使用过程中被发现质量问题的,材料设备公司在接到情况反馈后的3天内提出处理、解决方案,并反馈地区公司,同时抄送集团管理中心和监察室。

  第十五条工厂检查:材料设备公司根据需要定期安排人员到供货单位进行质量检查。

  第四章考核管理

  第十六条集团管理中心、监察室对现场验收后的材料物资进行检查,发现未按制度要求验收或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物资,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给予问责处理。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与本制度不一致之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八条本制度由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2

  一、质量控制点(关键工序)是按产品制造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和环节,凡符合下列要求的需考虑设立控制点:

  a.产品性能、安全、寿命有直接影响的;

  b.出现不良品较多的工序;

  c.用户反映、定期检查等多次出现不稳定的项目。

  二、控制点的确定由质保部会同生产部和有关车间,根据工艺文件或内容标准的质量特性,共同认定经厂务经理批准。

  三、工序质量由车间负责按人、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要素展开的内容严格管理,在质保部的.组织下,工序质量的检验必须做到三自三检,即自检、自记、自分、首检、中检、终检。并进行不良品的分析。

  四、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必须按文件的内容,保证进行正确操作,自检和自控,并按要求做好原始记录工作,及时分析,及时解决,及时上报反馈。

  五、工序质量控制点上的设备、工装、检具应键全日常点检制度,并按设备定期检查。

  六、工序质量控制点应配备相应的设备操作规程。

  七、车间质检员对控制点活动资料应及时分析,每月汇总一次,向领导汇报。

  八、公司根据企业有关制度,对工序质量管理好,产品质量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有关人员给予奖励,对管理不好造成质量下降的将给予处罚。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3

  1、主题及适用范围

  为了加强工序质量管理,有效控制生产现场影响质量特性的诸项因素,以得到稳定的制造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稳定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2、工序质量控制程序

  2.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设立质控点:

  2.1.1按《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中属关键(a级〉特性的工序。

  2.1.2加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关键的工序或工序的关键部位。

  2.1.3经常出现不良品或质量长期不稳定状态工序。

  2.1.4用户比较集中反映不良环节。

  2.2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由技术科根据质控点设置原则确定。车间不得擅自取消或更改质控点。车间增减质控点必须向技术科申报,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2.3工序质量控制的程序(见工序质量控制程序图〉。

  3、工序原量控制对各部门要求及考查办法

  3.l对技术科的要求

  3.1.1按建立质控点的原则确定质控点,编制下达《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同时,组织质检科、供应部、生产车间等部门进行工序分析。根据《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制订《工序质量分析表》、《作业指导书》、《工装周期检验卡》等,并根据车间生产过程中实际情况和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及时调整质控点,完善质保文件。

  3.1.2进行工序能力分析,把影响工序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和相关管理标准编入《工序质量分析表》。

  3.1.3根据车间质控点反馈表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现场具体指导,每月对质控点质量保证文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3.1.4对质控点长期不稳定因素应采取措施解决。

  3.1.5考查由技术科抽查。

  3.1.6认真参加工序分析活动,制订检验规程,编制“检验指导书”

  3.1.7检验员要熟悉本耳职只范围内的工序质量控制点及某控制方法,严格按检验指导书规定进行检验,协助操作者及时发现影响质量特性的不稳定因素,并协助解决。

  3.1.8技术科应督促检验员按检验指导书和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做好检验记录并及时向技术科反馈信息,

  3.1.9考核自查,技术科抽查,纳入质量考核。

  3.1.10对不稳因素加强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2对生产科的要求

  3.2.1质控点计量器具抽、送检率达100%,合格率达98%以上,当抽查低于这

  一指标时,及时调整检定周期。

  3.2.2加强对质控点计量器具的巡回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非正常使用计量器具情况,并督促纠正。

  3.2.3督促车间做好三级保养、设备三检和预防性维修。保证质控点的设备完好率达100%。

  3.2.4考查由生产科抽查。

  3.3对车间的要求

  3.3.1车间要积极配合各职能科室不断完善工序质量保证文件,并由车间技术主任负责车间质控点管理工作,负责日常检查、督促、指导操作者。严格执行《工艺守则》、《作业指导书》等有关质量保证文件并做好记录,填好反馈表。

  3.3.2车间设一名质控点负责人,负责做好质控点的检查验证和进行提高工序能力的分析。根据质量保证文件的要求,对质控点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归档。每月将检查分析情况汇总上报技术科。

  3.3.3操作者必须严格按工艺守则或作业指导书操作。正确使用图表,认真填写各种记录,准确记录有关数据,不得弄虚作假。因故中断应在图表上说明停歇日期、原因等以便备查。

  3.3.4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生产过程正常。如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应采取措施解决。车间如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应立即将信息反馈技术科,

  3.3.5考查由车间自查,技术科抽查。

  4、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撤消

  由于工序质量提高,已经能按工艺文件正常操作和管理,或由于质量要求改变,不需要特别控制的质控点可撤消,但必须由车间填写质控点撤消审核表报技术科,经技术科验审后在审核表上签字,办理撤消手续。车间不得自行取消或更改。

  5质控点的标志和记录的管理

  5.1质控点的标志牌

  5.1.1技术科负责制作、发放、更改和撤消标志牌。

  5.1.2各质控点所在班班长负责妥善保管标志牌。

  5.2质控点的记录

  5.2.1质控点活动记录各相关部门应认真填写,并报技术科。

  5.2.2技到这科负责记录的收集、汇总、考核和管理。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4

  为贯彻公司质量方针,执行国家建筑工程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依据国家建筑工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施工验收规范,对工程质量实施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确保公司质量目标管理的最优实现,对质量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项目部承包工程建筑工程,必须按基建程序开展工作。图纸会审、定位放线、开工报告须及时备齐并书面报公司质量科。公司及时派员参加定位轴线的核验,核验符合设计要求并盖章后方可破土动工。

  二、工程开工后,公司质检员须到施工现场巡回查验成效;引导纠偏、监督项目经理执行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核验建材、成品及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产品质量标准,发现有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三、项目经理对质检员提出的整改要求,不得推诿、扯皮,对整改要求有不同看法时,项目经理部要说明情况,以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为准。

  四、公司质检员到工地巡查和公司组织的生产检查,采用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项目部自检面必须100%,发现与质量目标管理有偏离时,要求立刻全面纠偏,直到达标为止,并做好记录。

  五、项目部承建的工程,无论是基础、主体、单位工程验收,还是工程初检、竣工验收,都必须在公司质量科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方可正式通知有关单位来验收。

  六、为交流质量情况,研讨施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工程质量管理的新经验、新技术,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公司质量科、质量科每月召开一次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参加,如遇节假日、星期天顺延)。

  七、质检人员要公正、科学,学法、守法、依法质检,如有失职、渎职行为,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情节严重的,要负经济及法律责任。

  八、公司质量科每月对施工现场实施一次综合性检查,公司分管领导、各有关科室、项目经理、有关施工队长或工长参加,检查后,通报检查结果,找出差距,落实整改措施。会后各项目部必须及时指导纠正,验证纠证和预防措施,直到达标为止。

  九、基础验收、中间验收、单位工程交工验收,项目部须提前二至五天通知公司质量科及技术科,以便协同项目部做好验收前的自查及有关准备工作。

  十、一般工程的基础验收、中间验收等由公司质量科及质量科派员参加,目标管理工程以及关键部位的工程验收须报公司,由副总经理参加。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5

  教学质量是提高学员素质的核心,是职工培训工作的生命线,是企业安全生产与发展的立足之本。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促进学校(中心)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包括学员培养目标监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监控、课程设置监控、教学过程监控、学生信息反馈监控等方面。为了适应新时期职工安全培训发展的客观需要,努力提高学员培养质量,以教学质量监控内容为中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学员培养目标监控

  学员培养目标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而标准的制定要突出职工安全培训的特点。职工安全培训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本企业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我们在这一总的目标下,具体规定各期(班)学员的培养目标,立足突出安全培训特点,为企业安全、和谐、转型发展培养高技能合格人才。

  二、加强调查研究,编制实用的、科学的教学基本文件

  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文件,是实现学员培养目标的重要的实施方案。这些文件要切实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对学员“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设置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遵循教学大纲、选择具有各工种安全培训特色的优秀教材尤为重要。

  1、每两年组织一次全方位的调查,广泛地搜集资料。组织教师到企业基层单位了解其对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为教学基本文件的修订提供依据。

  2、对结业生学员跟踪调查。搜集用人单位对结业学员的评价以及结业学员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评价。为教学基本文件的修订提供详尽的资料。

  3、开展教研活动,拟定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每学年组织专兼职教师,以“理论够用,重在实践”为中心议题,确定研究课题。在开展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为教学基本文件的修订打下理论基础。

  4、建立教材评估反馈制度。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员培养目标的基础。为保证教材质量,在选用教材上,建立“评估反馈”制度。

  (1)广泛收集教材信息。通过相关出版社的出版动态及网络查询等多种渠道收集教材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为选用教材提供资料。

  (2)建立教材质量反馈制度。每年对所使用的教材质量进行一次调查。从教材内容的先进性、编排体系的合理性、适应性等方面征求教师、学员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整理、归纳,及时反馈,为选用教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建立教材质量评估制度。教材质量的评估是保证教材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慎重,要围绕学员培养目标选用具有各工种安全培训特色的优秀教材。每年要组织教师、学员及教学管理人员对所选用教材的适用性、科学性、文字水平及印刷质量等进行评估认定,确定所用教材名录。

  三、教学过程监控

  教学过程监控主要通过听课、教学检查、学员评教、教师评学、学风检查、考试等实现监控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听课制度。全体总动员,每位老师都要参入听课评课,把听课评价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拟采取以下方法:

  (1)学校(中心)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式的听课。对每个培训班听课时数不得少于2个学时;

  (2)学校(中心)教务管理人员对每个培训班听课时数不得少于4个学时;

  (3)相同相近课程的教师研讨性的互相听课;

  (4)示范性的听课。每年组织一次观摩教学:

  (5)对新教师会诊式的听课。对新聘任的、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专门组织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及学校(中心)领导指导性的听课。

  通过听课和评课,掌握教师教学基本状况,及时做好指导和交流,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建立教学检查制度。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均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教师是否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进度以及实验计划、实训计划、实习计划等组织上课、备课、作业布置、考试命题与阅卷、成绩分析等情况。

  3、建立学员评教和教师职业道德测评制度。每年结合教学质量检查进行一次学员评教工作,同时将教师职业道德测评工作一并进行,教师评价分数将纳入教师业务年度考评。

  4、建立教师评学制度。每年组织教师通过对学员考试(考查)成绩的汇总分析和辅导答疑等方式,及时了解、分析和总结学员学习状况。

  5、建立学风检查制度。由班主任对学员的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到课情况、课外学习等情况进行检查,并针对不良行为进行重点调查研究,分析成因,对学风较差的学员采取一对一的帮扶。使学员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6、探索考试内容和考试模式改革的新路子。通过考试检验学员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指导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以突出学员安全意识、技能素质培养为出发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考试模式进行研讨,不断试行新的考试方法。

  7、建立学员信息反馈制度。建立学员教学信息员工作机制。从不同单位、不同岗位聘请学员为教学信息员,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员对教学情况的各种反映,每期(班)培训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汇总学员反馈的信息,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学员信息转达给相关的老师,以指导和改进教学。

  四、建立教师教学情况档案,严格考核

  对教师教学过程监控的结果记入档案,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依据。对年终教学工作评估名次排在最后的老师进行告诫,并指定有经验的教师在下年度教学中进行跟踪指导,学校(中心)领导进行跟踪督导听课,经测评成绩仍排在最后的,停止上课。对连续两次教师职业道德不合格的教师调离教师工作岗位或解聘。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6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迅速处理问题,以确保提高产品质量,使之符合市场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质量控制目标

  (1)实现全年无重大质量事故。

  (2)实现一等品率达99%以上。

  (3)创建优质品牌形象,提供一流的质量服务。

  第2章 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标准

  第3条 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标准的范围。

  (1)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

  (2)半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

  (3)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

  第4条 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标准的制定

  (1)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管理部会同生产部、营销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并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客户需求、本身制造能力及原料供应商水准,分原料、半成品、产品填制《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标准制(修)定表》一式二份,报总经理批准后,由质量管理部留存一份,研发部留存一份,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2)质量检验标准。质量管理部会同生产部、营销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分原料、半成品、产品将检查项目规格、质量标准、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等填注于《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制(修)定表》内,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并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给有关部门。

  第5条 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的修订。

  (1)各项质量标准、检验规范的修订。因设备、技术、制造过程、市场需求以及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时,可予以修订。

  (2)质量管理部每年年底前至少重新校正一次,并参照以往质量实绩,会同有关部门检查各规格的标准及规范的合理性,并予以修订。

  (3)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的修订流程。质量管理部应填写《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制(修)定表》,说明修订原因,并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报总经理批示后,方可作凭此执行。

  第3章 原料质量管理

  第6条 原材料在采购进厂入库前,必须通知工艺技术科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常规检查。本着“随时进随时检”的原则,不得延误。

  第7条 技术、检验人员应依据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检验。检验过程要严格按照有关质量标准和规定,采取合理的方法严格进行。

  第8条 检验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得马虎、粗心,防止漏检和错检,更不能弄虚作假。

  第9条 检验人员对每次的检验结果,应严格按检验单上表格所示内容进行如实填写,并签署本人姓名,作为责任依据。

  第10条 只有经过检验达到质量标准,并由检验员签署“合格”的原材料,材料保管人员方能办理正式入库手续;否则,材料保管员将承担违规责任。

  第11条 检验时如遇到无法判定合格与否的情况,检验员应速向部门主管汇报或请求有关技术人员会同验收,判定合格与否,会同验收者也必须在检验记录单上签字。

  第12条 对于特殊重要物(如特别昂贵、特别稀有),应实行全检制度。

  第13条 对于随机抽样物,在发现有疑点时应反复多抽样,以防误差严重。

  第14条 对于需使用仪器等检测工具时,应经过校正,确认工具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15条 在进料检验时,若判定原料不合格,则填制《质量异常处理表》,报主管审批核准后,做出处理,必要时还需通知采购部门联络客户进行处理。

  第16条 检验人员依据情况,在必要时对所检材料向相关部门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

  第17条 回馈进料检验情况,及时将原料供应商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登记于,《供应商资料卡》内,供采购部门掌握情况。

  第4章 制造前质量条件复查

  第18条 《制造通知单》的审核。

  质量管理部主管收到《制造通知单》后,应于1日内完成审核。

  (1)《制造通知单》的审核。

  ①订制品的特殊要求是否符合企业制造标准。

  ②种类。

  ③各项质量要求是否明确,是否符合本公司的质量规范;如有特殊质量要求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先确认质量然后再确定产量。

  ④包装方式是否符合本企业的包装规定,客户要求的特殊包装方式可否接受。

  ⑤是否使用特殊的原材料。

  (2)《制造通知单》审核后的处理。

  ①新开发产品《试制通知单》及特殊物理、化学性质或尺寸外观要求的通知单,应转交研发部白提示有关制造条件等并签认。若确认其质量要求超出生产能力时应述明原因,将《制造通知单》送回制造部办理退单,由营业部向客户进行说明。

  ②新开发产品若质量标准尚未制定,应将《制造通知单》交研发部拟订加工条件及暂定质量标准,由研发部记录于“制造规范”上作为生产部门生产及质量管理的依据。

  第19条 生产前制造及质量标准复核。

  (1)生产部门接到研发部送来的“制造规范”后,须由科长或组长先查核确认的事项。

  ①该产品是否订有“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作为质量标准判定的依据。

  ②是否订有“标准操作规范”及“加工方法”。

  (2)生产部门在确认无误后在“制造规范”上签认,作为生产的依据。

  第5章 制程质量管理

  第20条 生产部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严格监控质量,做到四不: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入库。要及时发现异常,迅速处理,防止扩大损失。

  第21条 为保障过程质量,生产车间和技术部门应加强工艺管理,要不断地提高工艺质量,强化工艺纪律;要做好工艺文件的控制、工艺更改的控制、特殊工序的控制、不合格品的控制以及工艺状态的验证工作,使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不合格品。

  第22条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关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总检。

  (1)自检。由各工段班组内部按照质量标准对自己的生产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控制把关。

  (2)互检。

  车间内部各工段班组之间,在下道工序接到上道工序的制品时,应检查上一工段的质量是否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3)总检。由工艺技术科进行总体把关。

  第23条 生产过程中申报检验的.规定。

  (1)操作人员对本工段生产完成后,必须经过质量检验人员实施首检确认合格后,方能转入下一工段继续生产。

  (2)在自检与互检中,在发现异常又无法确认是否合格时应及时报检。

  (3)每个工段生产完成转入下一工段时应报检。

  (4)已形成产成品需入仓库时应报检。

  第24条 异常情况发生的处理规定。

  (1)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当班生产主管进行处理;如因工艺备品质量或设备因素不能调整时,应向主管领导汇报,并立即停止生产作业,待找出异常原因并加以处理确认正常后,方可继续生产作业。

  (2)技术、质检人员在抽检中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至当班主管;如因工艺备品或设备异常问题得不到处理时,其有权责令停止生产作业,并向生产主管或相关领导汇报情况,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进行生产。

  (3)发现的异常原因与相关部门有关时(如原料问题属采购部门,设备故障原因属设备工段,工艺问题属工艺技术科),生产部门应及时通知或邀请各相关部门予以解决,不得延误。

  (4)若有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应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直至生产部经理予以处理。

  第25条 生产过程中关于不合格品的赔偿规定。

  (1)生产过程中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品,不得追究操作者责任。

  (2)属人为责任但操作者在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超出规定指标范围的操作者应承担所造成经济损失30%~50%的赔偿。

  (3)在互检中发现的上一工段产生的不合格品,应对上一工段操作人员给予加倍的赔偿处罚。

  (4)自检与互检均发生漏检和误检,被总检查出的,应对自检、互检人员同时给予赔偿处罚(见《质量事故管理规定》)。

  (5)产品出厂因质量不合格被用户退货时,应对上述三方人员(自检、互检、总检)同时给予赔偿处罚。

  第6章 产成品缴库管理

  第26条 质量控制主管对预定缴库的批号,应逐项依《制造流程卡》及有关资料审核确认后,进行缴库工作。

  第27条 质量控制专员应对于缴库前的产成品进行抽检。若有质量不合格的批号且超过管理范围时,应填立《异常处理单》,详述异常情况并附拟订处理方式,报经理批示后,交有关部门处理及改善。

  第28条 质量控制专员对复检不合格的批号,如经理无法裁决,应将《异常处理单》报总经理批示。

  第7章 产品质量服务管理

  第29条 质量服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上道工序责任部门和工段班组为下道工序服务。

  (2)各相关部门要全力为质量管理部提供服务;同时,质量管理部要及时将质量信息反馈到各部门,做好相互间的配合与协调。

  (3)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4)销售为客户服务,生产为销售服务。

  第30条 销售部门应建立客户服务制度,制定《客户服务计划》,定期进行客户巡访服务活动。

  第31条 对客户的巡访服务,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向客户征询对产品的批评、建议、希望、申述,并进行调查分析。

  (2)帮助客户解决使用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

  (3)及时向客户介绍并提供新产品和质量的改进信息。

  (4)通过以客户的了解,深入调查研究产品在各个市场区域的销售状况,掌握市场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与变化。

  (5)及时做好产品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合理地提出产品质量在改进的建议与意见。

  第32条 以客户投诉事件的处理。

  (1)销售部门在接到客户投诉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时,应立即查明相关资料(订单编号、产品规格型号、数量和金额、发货日期、客户要求、产品工艺技术方案和质量标准)并填制《客户投诉处理表》,报送主管签批处理意见。

  (2)销售部门将签批的《客户投诉处理表》传递并会同相关部门(工艺技术科、质量管理部、生产车间)进行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与责任认定,提出解决处理的方案,编制《质量事故分析报告》,报主管经理审核决策。

  (3)销售部门将拟订的质量事故处理的方式与结果,向客户说明缘由并进行交涉;待到双方都对结果满意时,向主管报明情况,执行处理结果。

  (4)对质量责任者的处罚,分部门或个人按质量事故管理规定执行。

  (5)认为客户投诉不成立时,由销售部门负责做好与客户的交涉工作。

  第33条 产品质量意见的征询与处理。

  (1)每批产品在发货出厂前,应由销售部门会同质量管理部门编制《产品质量意见征询表》,并随同产品合格证一并发至客户手中。

  (2)销售部门在巡访时,将客户对产品使用意见情况、质量要求和改进建议填至《产品质量意见征询表》相关栏目中,并请客户签字确认。

  (3)销售部门定期调查分析市场上同类产品、替代品、新产品的质量情况,并做出对比分析,查找产品质量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质量意见。

  (4)销售部门定期收集、整理、分析《产品质量意见征询表》,及时反馈给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必要时还应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专题会议,针对客户所提意见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完善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

  第8章 质量事故处理

  第34条 因客观原因(如雨季、沙尘暴)造成的造成的质量问题,应由质量管理部与工艺技术部主管亲临现场协商处理,并将结果上报主管领导审核。

  第35条 对于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责任心不强、检验人员工作疏忽等主观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由销售部派人走访客户,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验证,依据给其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大小提出解决处理办法。

  第36条 对于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事业部要认真进行认真进行调查分析,进行产品质量追溯,认定质量责任,进行严肃处理。

  第37条 责任质量事故的分类。

  (1)一般事故(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

  (2)重大质量事故(经济损失在1~10万元)。

  (3)特大质量事故(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第38条 对各类质量事故的处理。

  (1)一般质量事故。未造成经济损失的,销售部派出调查人员的费用由责任部门或个人承担;造成经济损失的,由责任部门或个人承担70%~100%的损失。

  (2)重大质量事故。根据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情节严重程度,由责任部门或个人承担50%~80%的损失。

  (3)特大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责任部门或个人承担30%~100%的损失,并对主要责任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4)发生重在、特大质量事故的,车间主管是主要责任人,对责任领导分别处以XX~5000元的罚款,并加以行政降职或撤职处分。

  第39条 属于检验人员工作失误造成的质量事故,应根据事故性质和损失大小,给予责任人员罚款、停职、辞退等处理,并相应地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40条 因各部门管理不严造成的质量事故,应根据事故性质和损失大小,对主管领导进行罚款、降级、撤职等处理。

  第41条 各工段班组在自检过程中,对于发现质量问题隐瞒不报,致使事故扩大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应根据损失大小对直接责任人加倍进行处罚。

  第9章 附则

  第42条 本制度报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7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一、学校班子成员听课制度

  学校班子成员应全面了解本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上课质量,检查教学效果。为此规定:

  1、教学主任、科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2、校级领导和其他学校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3、每次听课要有听课记录,学期结束前将听课记录上交教学处。

  二、教师负责制度

  任课教师为一个班级教学负责教师,为此规定:

  1、任课教师应由取得教师资格的或相当职称的教师担任。

  2、任课教师的上课时数不少于上级规定的工作量。

  3、任课教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讲课质量、辅导、答疑等负完全责任。

  4、任课教师开学初负责分析学生科目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对学习、教学的意见,做好记录,及时调整教学工作。

  三、教案书写制度

  教案即教学方案,也就是课前计划。写教案能促进备课质量,提高授课效果,教师必须按要求写教案,教案的内容应包括:授课班级、授课题目、授课内容、授课目标、重点、难点、教具与教学过程、作业思考题、教学反思等。

  教案要求:

  1、教案由教师本人保管。

  2、科组长不定期进行教案检查。

  3、教学处每两周对教案进行检查。

  四、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度

  任教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教学处指定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作师傅,对口负责指导教学。

  教学处主要职责:

  1、制定培养计划,负责安排青年教师听老教师讲课,以提高业务水平及学习老教师教学经验。

  2、负责指导备课、撰写教案,修改教案,组织在教研组进行试讲等。

  3、青年教师在参加说课、上教研课时,教学处主任参加听课,以了解青年教师的讲课、上课的效果,课后应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提高。

  五、试卷分析制度

  试卷分析是反馈教学效果、了解试卷难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规定:

  1、教学处每学期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作统计分析。每次大型考试过后,召开质量分析会。

  2、期终考试试卷分析要求:

  (1)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

  (2)试题难易度分析。

  3、教学处仔细研究分析结果,对考试科目成绩偏低的任课教师进行谈话、沟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试卷分析报告一份存教研室、一份上交校长室。

  六、教学督导制度

  1、为提高教学质量,客观公正评价教学情况,聘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跟踪听课,帮助、督导教学工作并成立校内督导评估小组。

  2、听课后填写听课表,听课的意见和建议,课后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3、每学年由学校督导评估小组对各年级的教育教学进行一次督导评估。

  七、教学认真制度

  1、认真备课。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要求每位教师加强学习,增强文化底蕴,同时熟悉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做到超周备课。在教学中随时修改和调整教案,积累教学经验,写好反思与随笔。

  2、认真上课。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求每位教师按规定时间上课,学校校长、中层领导、组长推门听课。

  3、认真考试。考试既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种检验,又是教学的一种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必须认真对待。

  八、领导监控制度

  1、建立校长、教学主任、年级组长、各科组长组成的学校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监督保证各项监控措施落实到位。

  2、教学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执行机构,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的监控机构,每学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足全部课程。、按课表上课,不随意换课、调课、听课,课务变动必须由教学主任批准。

  3、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处每学期做好两次教学质量检查工作,整个检查工作要做到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各科试卷规范命题,规范管理,严格把关,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差错,以保证检查成绩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4、教学处对各科检测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定期召开家长、学生、教师参加的质量监控研究会,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全面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8

  教研组长必须按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诸多方面协调发展,我校出台《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力求通过质量监控,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促进教师提高全面提升质量的自觉性,纠正违背现代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的教学行为,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和谐的发展,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首先组织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校长室(教导处为主要执行者)、学校(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内容为

  (一)学校教学管理层面:

  学校常规管理。 学校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工作,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科学有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并落实到位,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科日常教学过程。即通过对教师日常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监控,了解教师学科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加以解决。对教师备课的监控,对上课进行监控,建立校行政领导联系校(教研组)制度,对布置的作业和考试进行监控。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布置家庭作业,对学生作业要批改及时规范,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二)学生学业水平层面。

  学生的学业水平就是指在正常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按照课程标准和学校学科培养目标的要求某学段的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达到的综合水平。

  具体为: 学生学习成绩: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教材为主要载体,通过编制命题形成若干试题库,这些试题将密切配合教学进度,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测试后对其教与学的状况形成客观、清晰的认识。

  学生学习状态:主要指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等,良好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是教育教学应当追求的重要的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是落实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

  学生学习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都有密切的关联,改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优化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举措。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校环境、家庭环境。

  (三)教师教学思想与业务能力层面。

  教学思想制约教学行为,通过监控教师的`教学思想,有效促使教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合或保持一致性。 教师的业务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要不断提高教师应变、板书、写作、解题、口语等基本功,更要提高教师独立备课、钻研教材的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必须参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每学期每个教师做到四个一,即写好一节评课,备好一节最佳教案,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上好一节满意的公开课。各位教师要及时总结教研成果,每人每学年至少上交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分析。

  教师教学质量。一是依据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二是依据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对教师备、改、辅等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三是依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发展指数,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进行评估。

  监控的方式分为他控、互控、自控,涉及的人员包括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教师、家长、学生等方面。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导处负责)。二级监控,学校教研组负责,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三级监控,教师自我监控。

  学校在监控时,及时发现,激励、表扬辅导有成效的教师,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师要尽力给予激励,至少“评优评先”给予优先,真正从本质上把懒惰教师与勤奋教师区分开来,营造浓厚质量意识氛围。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19

  为对施工阶段工程质量实施有效的控制,以达到施工图设计文件,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规范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由工程部负责实施。

  一、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对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以下监督检查工作:

  1.对监理单位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1)、检查监理单位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控制人员。

  (2)、检查监理单位监理准备工作质量。

  (3)、检查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手段,落实质量检测仪器、设备。

  (4)、监督检查监理单位监理程序、监理办法是否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并实施到位。

  2.监督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控制工作

  (1)、落实施工单位的质量计划(2)、落实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3)、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文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有可靠的技术保障措施。

  (4)、审查进入施工现场的分包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及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控制分包单位的施工质量。

  (5)、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械、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等状态,保证其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6)、审核有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等的技术鉴定证书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7)、对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各种质量证明文件,如: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及试验报告、产品技术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及产品质量进行检查确认并做好记录。

  二、对工序的质量控制

  1、监理单位审核由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等)、工序交接检查(自检)、隐蔽检查等记录。隐蔽工程经监理人员检查、验收、签认,并经工程部认可后方可隐蔽。

  2、对于重要及特殊结构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工程部应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与控制,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过程的`质量。

  3、对于施工难度大的工程结构或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部位,在监理人员进行跟踪检查的同时,工程部应对其进行平行检查。

  4、对于监理单位提交的《事故报告》、《质量缺陷处理结果及检验报告》进行检查,并报公司总工程师签认,严重的应报公司总经理签认。

  三、总工程师将不定期地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进行抽查。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20

  一、化验室的样品采集,分析工具使用,数据分析,都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法的要求和步骤进行。

  二、化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认真贯彻和领会。

  三、化验室的检验项目必须有专人操作,一直到结果报出。

  四、常规项目检测,所有分析人员必须会操作分析。

  五、大型分析仪器,必须专人管理、操作和维护。

  六、所有仪器和分析器具,分析前和分析后要保持一致。并认真填写好使用记录。

  七、当天的水样要当天作出分析结果,并于当日数据齐全后及时汇总上报调度室,若当天做不完的水样,必须妥善存放。

  八、化验室要定期对使用的量器做计量鉴定,要对所承担的项目的检测方法和质控方法进行检定。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21

  1.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医疗规范、常规。

  2.制订全院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指标体系、控制标准和评价方法。

  3.拟订各专业的质量管理标准、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计划及考核方案。

  4.对各专业的工作进行调研和科学论证,并推广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

  5.对全院各科室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并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

  6.对全院各科室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进行组织交流,接受咨询,指导其不断完善。

  7.经常不断地对各项医疗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确保基本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篇22

  一、检测工作管理类

  1、检测工作(程序)管理制度;

  2、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3、试验样品管理制度;

  4、委托试验及报告签发制度;

  5、检测工作保密制度;

  6、受理投诉、质量异议与仲裁管理制度;

  7、检测试验工作安全管理制度;

  二、仪器设备与试剂管理

  8、仪器设备购置及验收制度;

  9、仪器设备保管维护与使用维修制度;

  10、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及标志管理制度;

  11、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12、仪器设备报废处理制度;

  13、化学试剂管理制度;

  三、人员管理

  14、技术人员聘用及档案管理制度;

  15、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16、试验检测人员培训制度;

  四、试验环境条件管理

  17、标准养护室管理制度;

  18、试验环境条件管理制度;

  五、质量控制措施

  19、质量管理文件制定、颁发、修改与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制度;

  20、试验室内部质量监督控制措施;

  21、检测不合格项目台帐制度与检测不合格结果报告制度;

  22、试验环境条件控制与保障制度;

  23、各项试验操作规程;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01-27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5篇)01-27

质量控制口号11-02

质量控制措施07-27

科室质量控制计划02-10

控制管理制度04-05

采购控制的管理制度04-12

消防控制管理制度01-13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