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时间:2023-01-15 16:29:3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认识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参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马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

  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请你估计一下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

  (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整理如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 宽所含的厘米数 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 1 6

  5 3 15

  5 2 10

  3 3 9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

  师:还有谁发现了?你来说说看!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刚才我们得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来怎样表示呢?

  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生:s=a×b (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老师,刚才那个表格上的第四个摆的不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师:是吗?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那个同学摆的好象有点特殊。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可是长方形啊,怎么会出现正方形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正方形的面 积也可以这样算吗?(讨论)

  师:你来说说看。 同学们,你们对正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想的?正方形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我们应该怎样证明它呢?

  生2:我是这样想的:刚才我在排的时候横过来排3个,竖下来也排3个,这样就成为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师指着原来的表格)它的面积有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

  生3: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师:你说说看)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等于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 s=a×a )

  3、小结

  师: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而且还有意外的收获,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那么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几个条件?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三)运用与扩展

  1、练习

  师:你能运用这个面积公式求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师;在算这个照片的面积时,我们要先做什么?

  生:测量。有两个小朋友帮测量,一个测的结果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

  生汇报:15×10=150平方厘米

  师:可是老板为什么给我180平方厘米的透明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钱呢?

  师:既然大家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应用。

  1、例1 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步行街长300米,宽36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300×36=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有10800平方米。

  2、计算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动手试一试。

  3、填表: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图形

  长

  宽

  面积

  长方形

  9分米

  4分米

  20米

  10厘米

  正方形

  边长8米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 )

  a、12厘米 b、12平方厘米 c、16厘米

  (2)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求这块玻璃面积的算式是( )

  a、8×4 b、8×8 c、8+8

  5、判断。

  (1)、课桌桌面的面积是20平方米。( )

  (2)、“长×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

  (3)、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

  6、小明家刚刚买了新房子请你帮忙计算一下房屋的总面积。(单位:米)

  7、一个房间长10米,宽4米。在地面上铺正方形的地砖,如果地砖边长是20厘米,需要地砖多少块?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51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本节练习。

  二、练习

  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课堂练习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

  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

  三、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4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概念的形成做好准备。

  2.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3.让学生通过“描一描、量一量”等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理解计算图形周长的基本方法:求各条边的长度之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第85~88页)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16张。

  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还知道了多边形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多边形的各边长度加在一起。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1.教学例4。

  师:你能算出下面图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出示:教材第85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把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列式为6+4+6+4=20(厘米)。

  生2:因为长方形有2条长和2条宽,所以可以分别计算2条长的和为6×2=12(厘米),2条宽的和为4×2=8(厘米),最后再相加,即6×2+4×2=20(厘米)。

  生3:先算一个长与一个宽的和,再乘2,即(6+4)×2=20(厘米)。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即可,不强求算法的统一。

  师: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加,即5+5+5+5=20(厘米)。

  生2:也可以像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那样列式(5+5)×2=20(厘米)。

  生3:依据正方形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的特征,也就是4个5厘米,所以可以写成是4×5=20(厘米)。

  对于以上方法都给予肯定,表扬解答正确的学生。

  师: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呢?跟小组的同学先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总结归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1)根据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把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依次相加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把围成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2)结合图形的特征:长方形的特征有对边长度相等,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教学例5。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拼图游戏,用手中的16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看你能拼出多少种不同的图形,完成下面的表格。跟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吧!

  长

  宽

  周长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拼图结果:

  (1)长16分米,宽1分米,周长34分米。

  (2)长8分米,宽2分米,周长20分米。

  (3)边长4分米,周长16分米。

  师:还有别的拼法吗?周长最短是多少?

  生:只有这三种拼法,周长最短的是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是16分米。

  对于完成情况好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不强求算法的统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可以根据周长的含义,把每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也可以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计算。

  生2: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A类

  学校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50米,张明沿足球场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长方形的周长;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1.长方形的长是16分米,宽是6分米,如果长增加15分米,周长增加多少分米?

  2.小丽有一条红丝带,用这条红丝带正好围成了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条红丝带围成一个正方形,会围成一个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呢?

  (考查知识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00+50)×2×2=600(米)

  B类

  1. 15+15=30(分米)

  2. (6+8)×2

  =14×2

  =28(厘米) 28÷4=7(厘米)

  答:围成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85页“做一做”

  1. (5+3)×2=16(米)

  2. 20×4=80(分米)

  教材第86页“做一做”

  摆两层,每层摆两个。长5×2=10(厘米) 宽5×2=10(厘米)

  胶带10×4=40(厘米)

  教材第87页“练习十九”

  1. 略

  2. (28+15)×2=86(米)

  3. 36÷4=9(厘米)

  4. 按3×6排列贴的花边最少。

  5. 最上面的一条路最近;中间的路和最下面一条路一样远。

  6. 21×4=84(厘米) 30-21=9(厘米) (21+9)×2=60(厘米)

  7. 长:4×3=12(厘米) 周长:(12+4)×2=32(厘米)

  8. (6+3)×2=18(米) 6+3×2=12(米)

  9. 一样长。

  10*.24+12-12÷4×2=30(厘米)

  1.让学生经历理解周长的概念的过程,并在其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知知识,并为求周长做铺垫。

  2.让学生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5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导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

  (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学生1:计算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可以直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56×42=2352(cm2)。

  学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学过。

  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看成长方形的长和宽,由此,方巾的面积通过9×9=81(dm2)来计算得到。

  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四、巩固运用

  (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

  (3)让有能力的同学做第44页的思考题。

  五、课堂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二、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四、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 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 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 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长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边

  角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8

  教学内容:

  93页4、7 及94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1. 做93页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应先求什么,再怎么办?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 做 94页第7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

  如果把每4平方米植1棵树改为每平方米植4棵树该怎样做?

  引导学生加以区别。

  3. 补充 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一定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3、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长方形的各边长。

  4、用总长为24米的一段篱笆在一堵墙边圈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快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

  课后反思:

  通过综合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9

  (一)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材内容

  全单元教材主要由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简单的换算、解决问题等内容构成。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教材的设计思路由侧重于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到通过测量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面积和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

  (4)让学生在经历操作、估测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单元教学提示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上。

  1.在动手操作中认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突出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主题展开。

  (三)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面积和面积单位

  本节教材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两个内容,共由3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六构成,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单元主题图:向学生展示了朝夕相处的教室,让学生看到教室里有很多的面。通过主题图的学习,为生的学习活动了良好的示范,有利于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面积的重要性。

  例1:了观察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主要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这种大小在数学上就称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例2:仍然是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过方法在例1的基础有了变化,通过比较的两面墙中贴瓷砖的大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树叶的大小等,让学生产生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

  例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本小节主要包括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应用面积公式求面积,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比较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节教材突出了探索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例1:是用任意个1cm2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在拼的过程中去发现用的正方形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

  例2:是测量出给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后,再用1cm2的正方形纸片去覆盖长方形,并发现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长、宽厘米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两次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例3:先计算电视荧屏的面积,再计算遮电视机的方巾的面积,通过教师一句启发性的提问“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例4:有两项任务:一是估测,二是比较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简单的换算

  面积单位的换算是面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内容限定在“简单的换算”之内。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一是涉及的面积单位换算在两个相邻单位之间进行;二是较大单位的数是较小单位的数的100倍、10000倍;三是单位换算只在两个相邻的单名数之间进行,不出现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探索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共设计了3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

  例1:以求大正方形的面积的形式探索1dm2与1cm2之间的进率。

  例2:hm2和km2三年级小朋友没有这些相关知识经验的感受,那么探索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hm2与m2、km2与m2之间的进率关系就更难了。因此,教材对这几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作了淡化处理。用“同样地”三字告诉学生,像上面那么去推导也一定能得出1hm2=10000m2,1km2=100hm2。

  例3:是面积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简单的单位换算涉及的内容不多,所以只设计了课堂活动,没有设计习。

  解决问题

  例1:表面上是“估计图中大约有多少只企鹅”,实际是通过估计面积来估计企鹅的只数。这个问题不是要学生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估计过程,获得一些基本的估计方法。

  例2:主要是体现解决问题,教学的重心应放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上。“给教室的地面铺方砖,需要多少钱?”选用不同价格的砖,需要的钱也就不一样。

  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基地

  活动内容比较多,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数学方面的,也包括生物、气象等多方面的,一方面让学生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整个活动可以分为活动准备、开展活动、活动3个部分。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学具:

  教学光盘、音乐、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板书纸片、报告表格(四人一张)、钉子板牛皮筋、三角板一幅、16个小正方形。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直尺、三角板一副、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啊除了汤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还多了()位老师也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学生:欢迎,拍手××)谢谢同学们,刚刚拍手的时候,这两只手在位置上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面对面的关系),面对面的关系,我们就叫它是相对关系。那么在平面图中有没有相对关系的边呢?现在,我们先来看这两个你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呀?请指出它们哪两条边有相对关系(出示投影,学生指图形)

  图略

  我们就把这些具有相对关系的边叫做对边。

  问: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吗?(学生:不是比如:平行四边形、菱形。)对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比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黑板出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学生举例:电视机的屏幕是长方形;开关盖子面是正方形等)

  下面我们就从我们的教室开始寻找。(师出示课件例图:)学生可结合自己教室说)(学生举例:黑板的`面是长方形,数学书的面是长方形,手帕的面是正方形,地砖的面是正方形……)(学生举例。说的时候强调某一物体的某一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教师同时黑板贴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中间还藏着很多秘密。到底是哪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后一半课题:的特征)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发现特征。

  1.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你发现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个别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

  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举例:可以用尺量一量、把图形对折折一折、用三角尺直角比一比等方法来验证。)

  (师:现在四人一组合作,互相讨论,你们可以利用自己桌上的工具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正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讨论的同时把老师发的表格填一下。

  )师同时出示表格。

  边角实验方法

  长方形

  正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看好一组要展示的。

  (3)班内交流、总结。

  师: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哪一组最勇敢先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你们一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到投影前展示表格。不要回座位。)

  边角实验方法

  长方形对边相等都是直角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都是直角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师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对边,那你们知道什么又叫邻边呢?(学生:相邻的边。)师:对。用手比划一下。

  问:你们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贴出板书:边)(学生:有4条边,对边相等)师贴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

  问:你们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学生:用尺量。)还有呢?(学生:对边相折发现对边相等。)让学生折给大家看一看。量给大家看一看。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师点击课件,演示长方形折、量的过程。)

  说明: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学生复述一遍。(板书:长、宽。)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边宽有4条边,对边相等

  问:那你们发现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学生:有4条边,每条边都相等。)师贴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1

  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计算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空: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单位

  单位

  单位

  说一说:计算长度用

  单位,计算面积用

  单位,计算体积用

  单位。

  1米=()分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分米=()厘米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10=1000平方厘米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3)小结: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练习:

  5立方米=()立方分米

  1.5立方米=()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填写比较表

  单位名称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

  米

  厘米

  分米

  =10

  面积

  =100

  体积

  =1000

  体积

  =1000

  2、例4: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50×30×40=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钢板的体积:2.5×1.6×0.02=0.08(立方米) 0.08立方米=80立方分米

  钢板的质量(比重×体积=质量):

  7.8×80=624(千克)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80立方分米,质量是624千克。

  求物体的质量公式为:比重×体积=质量

  注意前后单位是否统一。

  三、巩固练习:

  1、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20厘米=2分米

  2×2×2=8(立方分米)8.9×8=71.2(千克)

  2、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3、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1.5米,厚2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四、作业: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2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

  学具:

  ①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

  ②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

  ③三角尺、直尺、剪刀。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

  玩中学1.活动一。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完成“填一填”。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2)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85页例题4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3分钟)

  1、(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你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吗?

  2、你能分别指出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

  3、看来同学们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二、思(10分钟)

  (一)探究长方形周长

  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2、可以怎样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

  3、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长方形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完了请你在学习单上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正方形的周长

  1、我们需要测量正方形几条边的长度?

  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正方形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测量完了请你在学习单上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三、议(6分钟)

  算完后同桌间交流计算周长的方法。

  四、展(8分钟)

  (一)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生汇报交流大致以下三种

  生1:6+4+6+4=20(厘米)

  师:你能说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生1: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

  生2:6×2+4×2=20厘米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请你说一说。

  生2: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

  生3:(6+4)×2=20(厘米)

  师:6+4算的是什么?为什么又乘2?

  生3:6+4表示长加宽的和,表示周长的一半。要求长方形的周长所以要乘2。

  让生多说说并理解6+4表示先算一条长加一条宽表示周长的一半。(结合他所说用PPT动态演示)

  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5+5+5+5=20(厘米),把正方形四条边全部加起来得到它的周长。

  (2)5×4=20(厘米),每条边都相等,有4条这样的边。

  五、评(3分钟)

  师:刚刚同学们总结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这几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师:现在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同桌间互相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允许学生方法的'多样性)

  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刚刚同学们总结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这几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允许学生方法的多样性)

  师:现在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同桌间互相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生共同小结: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各种方法中不管怎样列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的和,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第二种最简单更好计算)

  小结并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六、练(10分钟)

  1、完成数学书85页做一做。

  2、课本第88页第9题。

  七、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第87页练习十七,第1题~第3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 77页——81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练习十九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是让学生学会自行动手操作、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长方形卡片、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图,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些长方形的面积1 我们是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得到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合适吗?

  (二)、探究新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老师手中有张卡片,,你能估计一下这张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学生交流估计答案)

  你能想办法知道这张卡片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同桌合作试一试,我们比比看哪些小组合作的最好。 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师黑板展示:怎么摆?一行摆5个,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摆了3行,宽是几厘米,面积是几平方厘米,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汇报.可能说: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这个长方形面积可以用长×宽来计算,那么其它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吗?我们该怎么办?是不是要验证呢。下面我们进行一项活动,4人一小组,用你手中的小正方形任取几个,拼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看看它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厘米,汇报给小组长,并填好小组合作记录表。 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师:黑板展示。

  2 小结:长方形面积=长×宽

  练习:计算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出示一组卡片分别是长9厘米、宽6厘米;长8厘米、宽6厘米;长7厘米、宽6厘米(实际上是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指着最后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特别在哪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练习:老师有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计算图形的面积。

  (三)、巩固新知:

  一张长方形的办公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分米?

  (四)、拓展新知:

  李小林从一张长10米,宽6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三、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2)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

  ②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相关文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03-0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09-3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案08-28

小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2-1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案02-2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3-0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04-0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7篇03-0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4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