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测天气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测天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测天气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
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一)明确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1)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2)如何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6.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7.同学交流如何看云识天气。
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
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四)总结、扩展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拟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
观测天气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制定观测计划。
(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汇报。
(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
(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制作简易观测仪。
(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气压、阴晴等,我们来制作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仪。制作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
(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
(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
3、建立小小气象站。
(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略
观测天气教案3
【设计思路】
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并能利用周围事物的现象对风向作出判断,进一步巩固风向的概念。第二步,通过吹纸风车体验到风是有力量的,风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第三步,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风力表,明白生活中人们对风力的大小作了等级规定。然后,根据书上图中的现象作出风力大小的判断,最后,到操场上对今天的风力大小作出判断,从而初步形成风力大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课前准备】
器材准备:风向标 风车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测定风的方向
(1)、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
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
(2)、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
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学生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的风向)
(3)、讨论:旗帜、烟飘去的`5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下吧。
2、风有力量
(1)、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简介一下气象站也有用风杯的转动来测定风力大小的方法。
(2)、现在,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纸风车。
学生按书本方法制作风车。
对风车吹气,仔细观察,钮扣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你吹的气有关系吗?
学生吹风车后思考、讨论并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全班听。
3、风力的大小
(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
学生回忆后发言。
(2)、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
学生思考回答。
仔细看书中的风力等级表。
大家来判断一下书中的四幅图里的风是几级?
学生观察后回答。
(3)、我们去操场上观察一下,今天是几级风?
学生到操场观察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4、课外延伸
课外记录天气预报,并对天气情况作观察比较。
学生记录、观察、比较。
观测天气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活动
1、天气对人的影响
(1)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
(4)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谈话:天气对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了天气的变化,看老师这的小例子。
(2)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3月28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5)讲述: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雨”,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6)拓展: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7)提问:怎样保护天气?
板书设计:
5天气与生活
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影响
人类活动对天气也有影响
教学反思:
略
观测天气教案5
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天气的科学小品文。在讲课之前,先让老师来讲个故事: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多媒体显示:小鸡叫不停不久雨淋淋
小燕钻天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
蚂蚁搬家山戴帽必定大雨到
蚂蚁搬家蛤螟叫燕儿低飞大雨到
突出显出:同时,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看云来预测天气。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1.整体感知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2.找出课文中心句。
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
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1.观察云的形态来判定天气
2.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三: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讨论:这一课的结构形式怎样?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中心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三、云是天气的“招牌”,那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可以看云来预测天气了。好,同学们拿出昨天预习时,要求大家所制作的“云与天气关系”的表格。
晴天云彩简表
四、拓展迁移
同学们通过表格了解了“云与天气关系”。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场小组竞赛,老师出示各种云图,然后请每一小组一位同学当一当这个“天气情况发报员”,你来给大伙说说天空云的特点,以此又推断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竞赛图例:
竞赛细则:让每组组长选择,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担当“天气预报员”,例:今天天空中的云如果是微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鳞波,天晴,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五、分析文章语言特色
师:本课给我们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色彩,可是我们读起文章却显得条理清晰,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一篇课文语言方面特点。
1.比较阅读:
阅读下段文字并与本文进行比较,看看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卷云的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成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成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等。卷云由冰晶组成。卷层云的云体均匀成层,透明或成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积云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由空气对流、水汽凝结而成的云。
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是本篇说明文的'主要特色。本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
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布置作业: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教后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想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因此在安排这一节课的每个环节时,我事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通过这个活动,使整堂课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而这堂课的另一个环节是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本篇课文借助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同时通过仿句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到提高。
观测天气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重点:
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
难点:
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份研究论文或天气观测研究报告;收集各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经过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好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天气消息发布会。
(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谈想法。
(3)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4)师: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
(5)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每个小组能接受评价和改进意见,继续坚持观测天气,养成关心天气变化的良好生活习惯。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2)学生汇报。
(3)(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意思吗?
(4)学生汇报。
(5)现在同学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你能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吗?
(6)学生讨论分类,汇报交流。
第一阶段: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8)师: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技术?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9)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汇报。
(10)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它与人们僧货质量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巩固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介绍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
天气消息发布会
教学反思:
略
观测天气教案7
一、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二、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云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天气现象也多样,但仍能让读者一读就懂,其原因有:一、安排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文章开门见山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依次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即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尾点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了总——分——总的结构。二、充分体现了科学小品平实准确的介绍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描绘的特点,把抽象的事理力求形象化,如把云和天气的关系写成“云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这个比喻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又如,运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把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的形态生动描绘出来,既突出了云的特点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多方引用谚语,突出了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使人兴味倍增。由此可见,本文是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投影出学习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认知方面)。
2、体会比喻的妙处,摘抄、背诵文中的佳词妙句、语段,积累丰富的词汇(技能方面)。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情感方面)。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
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提示:学会抓住重要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云是天气的“招牌”,亦即“脸色”,也就是说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可以识天气。明确2:文章首先从云的形态、变化说起,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识天气,接着介绍了可以通过云的形态、光彩现象来识别天气,最后指出看云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及存在的局限性。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条理井然地说明事理,并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的。(关键句、段:第二段说明可以根据云的形态识天气,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6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说明还可以根据云的光彩识天气。)
(三)研读品味、语感体验
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
1.朗读第一段。
2.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A;有的像鱼鳞,B;有的像羊群,C;有的像一张大棉絮,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自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是:①来来去去②轻轻地飘在空中③满满地盖住了天空④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A——B——C——D——
(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明确:文章开头即介绍了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特征,接着连用了八个比喻,紧扣“姿态万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说明云的姿态之多,接着又用“刚才”“霎间”来突出云“变化无常”的特点,最后一句既是本部分的`总结,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
(4)这一段突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说其表达效果;请模仿前四个比喻句,再写仿写出两个描绘云的比喻句。
明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云的形态特征及与天气的“招牌”关系,通俗易懂,既便于我们明白事理,又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时激发读者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话题一、体会第二段在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明确:第二段是3、4、5段的“纲”:段中分号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内容,分号后的文字引出4、5段的内容。
话题二、①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形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卷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②云有许多种类。将第一段文字与课文第三段进行比较阅读,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云指_____云,“像羊群”的云指_____云,并且推知,“像鱼鳞”的云是云,“像一张大棉絮”的云指_____云。
③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变化并归结出共同特征:卷层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气的预兆。
话题三、云的光彩现象及预示的天气情况:晕、华、虹、霞,预示着晴、雨天气。
(五)交流展示、读背积累
1.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云和天气关系的成语、谚语,进一步加深对看云可识天气这一事理的认识。
之后教师投影出有关谚语(课后可参照相关资料):棉花云,雨快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鱼鳞天,不雨也风颠。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收麦。
2.朗读、背诵并摘抄文中优美的比喻句及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积累丰富的词汇。
(六)讨论探究、链接生活
探讨: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老经验看云识天气?
(七)梳理小结、拓展延伸
1.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多、术语多,但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归功于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附板书:
形态轻、高、薄云——晴朗
看云低、厚、密云——阴雨风雪
识天气
光彩晕华虹霞——晴
观测天气教案8
【设计思路】
首先,由对天气的谈论,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逐渐引领学生进入对云的描述、观察。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全班的展示、汇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互相合作的学习习惯。第二步,经过了云的学习引出雨的现象。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说明方案,最后教师作一些适当的提醒、补充后,让学生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使学生经历一个由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体验做成功一个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运用已知的学习方法去观察云,判断天气状况。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讨论、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3、认真细致地进行雨量测量,对照实验数据得出准确的结论。
4、经历观测实验的探究过程,激发探究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观测云量判断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设计、实施测量雨量的方案。
【课前准备】
自制雨量筒 直尺
【教学过程】(可行的话,尽可能安排两节课,一是晴天,二是雨天)
1、导入
谈话导入:你认为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谈各自的看法。
2、我们看云去。
(1)、由谈论天气过渡到云。
请描述印象中的云是什么样的?(云的形状,云的多少等)。
学生用语言、画画等方法来描述云。
观看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天气状况下的云?
学生根据图中云的状况来判断这是什么天气下的云。
(2)、书上是用什么方法来测云量的?怎样根据云量来判断天气的?
学习测云量的方法。讨论:什么样的情况是多云?
想不想,用学到的方法去观测今天的云呢?再根据观测到的现象来判断一下今天是什么天气?
学生带纸笔去观测云,并记录结果。
(3)、我们一起把观测到的结果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讨论观测记录,统一小组意见得出今天的天气结论。
3、下雨了,我们去测雨量。
(1)、天气情况中有个雨天,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下了多少雨呢?
学生发表意见,展示自己的雨量筒。
量雨筒有什么要求呢?再次强调直筒平底的要求。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雨量筒。
(2)、有了雨量筒,我们怎样去测量呢?
对照书上的方法明确测量方法。
(3)、天没下雨,怎么办呢?
学生各抒己见想办法。
用自来水制造人工降雨量10分钟。
学生安放雨量筒,降雨后测雨量。
(4)、汇报结果,计算对照数据得出结论是大雨,是中雨,还是小雨。
4、课外延伸
我们学会了看云、量雨这个星期剩下的几天中,大家观测一下云和雨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观测天气教案9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根据诗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情感目标:在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诗歌表达的亲情。
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
1.根据诗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感受生活中的这些不易察觉但无处不在的感人亲情。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棵,板书文题。
二、读阅读提示,体会“亲情”表现在家庭的.方方面面。
三、练习朗读诗歌。
1.注意读音。
2.注意停顿。
四、朗读比赛。
五、扩展练习。
1.想象一下爸爸出差回来全家人团聚的场面
2.读《阅读》的相关篇目。
【观测天气教案】相关文章:
《天气》教案03-09
天气标志教案09-10
《多变的天气》教案01-25
中班天气教案03-26
《认识天气》教案01-18
天气主题活动教案09-07
雨雪天气教案12-08
天气预报教案02-09
动物和天气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