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公开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开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公开课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故事情节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
2、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和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视频、故事图片。
2、勾线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房子,那你见过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2、师:你们有没有见过会动的房子?
小松鼠就盖了一座会动的房子,会动的房子还带小松鼠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来;自。屈;老师;教。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播放故事视频、出示图片,幼儿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故事视频,幼儿欣赏。
师: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幼儿个别回答。
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师:刚开始,小松鼠住在哪里?它为什么要重新在地面上建造一座房子?
师:小松鼠在大树底下发现了一块大石头,长什么样子?
师:小松鼠的房子去了哪些地方?那里有些什么?小松鼠的心情怎样?它说了些什么?
师:小松鼠把房子造在哪啦?现在我们知道小松鼠房子为什么会动了。
引导幼儿讨论:假如你是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3、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师:故事中小松鼠的房子到这么多地方,那是先到那的呢?
第二次听故事后整理图片。
三、游戏:
会动的房子教师布置场景和幼儿听着故事玩游戏,帮助幼儿更好的体验故事情节。
四、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1、讨论:如果你是小乌龟,你还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去?在那里它们还会听到什么好听的声音呢?小松鼠的心情又会怎样?它会说些什么?
2、个别幼儿讲述。
五、结束活动:把你的'想法画到画纸上,然后讲给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会动的房子》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房子怎么会动?怎会到山脚、到大海、到草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带给孩子许多悬念的情节线索能有效引发孩子们大胆联想,能使孩子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经过一番的讨论商量后,今天我为大家展示了此活动,在执教中由于多种因素,有得有失,下面就本次活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会动的房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667字。
公开课教学反思2
本单元为新课改的第三单元,以旅游为话题,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与过去教学大纲不同之处在于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了,过去我们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基础,新课标却建立在这么素养综合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中,我突出以课文内容和课文欣赏为主线,兼顾结构,适当拓展。遵循文化意识,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旅游文化效益。有了足够的input,才能有的放矢地output.在课本话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读前,读中和读后均设计话题讨论。
设计理念,经反复修改和思考最终如下:
(一)精心设计,学生为本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设计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一言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想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最后一部分的主题任务,组建学习小组设计旅游计划,给于讨论核心内容,让学生多向交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学会理解合作尊重。本来设计为小组讨论,一人代表发言,后来为避免少数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又稍改展现形式,一人提问,三人回答,这样学习动机被激活,低层次学生积累也逐步增多。为学生能更好完成任务,我加入学生,和三个学生一起做了范例,给与学生所用语言,而后证明,其他小组均能很好完成此主题任务任务。
(二)深入思考,有效备课
确定文章中自己的讲解点和讲解方式,因此在略读和详读后,我专门设计了LISTEN AND LEARN这一环节,读后再听,加深印象,对个别字词填空,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修辞手法所在的地方,巩固了读,并为今后的写奠定了优质的基础,反映出课堂中效果很好,学生对此环节很感兴趣,开阔其眼界,加深对英语语言本身的感悟。在听的过程中,又能准确掌握听力材料中的升调和降调,迅速获取文章中的旅行方式,时间,地点,人物等重要信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
(三)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新课改的教材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能力,如执行能力,观察能力,话语能力和互动能力,还有群体控制能力,课前备课毕竟是主观性的',实施时灵活性更重要。课堂计划很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的标准,取得显着教学效果,课前备课固然重要,更重要,更艰巨的就是加强学习,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质,调整教育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学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备好课,上好课,达到新课程目标。
我认为,要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需要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的结合,简单的听读,是低层次的,而高层次的参与式要学生推理判断,归纳,概括和总结,创新等,新课改的课堂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课堂活跃,机械被动,而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都有明显发展。
公开课教学反思3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绘画表现自编故事的'形式特点,通过创作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画自编故事,使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真、善、美。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了解绘画故事的表现特点,感受真、善、美。
教学难点第一课时:选材、构思设计。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各种材质和表现形式完成的范作数幅,相应的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可绘画的笔,作业纸、彩色纸、胶棒、剪刀、等
课件内容
1.丰子恺漫画欣赏
2.小故事片段配画,有单幅的、多幅的。
3.欣赏漫画《父与子》。
4.自编一个小故事。
5.用不同绘画形式创作故事画。
教学评价
1.能否运用简练语言编写故事。
2.能否展开联想,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创新。
3.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课时1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活动一:游戏“连一连”
教师提供数张图片和几句话(或几段文字),请学生根据文字找到相应的图画将它们连起来,并找出先后顺序将故事讲完整。
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图文并茂》。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连一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内容——图文并茂。
公开课教学反思4
这次的公开课是比较仓促的一次,20xx年的时候开过这节的公开课(工作第二年),时隔八年再次开这节课。这次选课题的时候对这节课还是有一定的想法,比较有兴趣,想再次挑战一下,但是最近事情比多,前期花的时间不够多,还是有很多需要修正和改进的地方。
初衷:化学方程式是在学生学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以往的第一课时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这次想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符号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因此对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梳理整合。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回顾然后能够自己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那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我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都让学生去书写,我想学生通过梳理化学式的意义就能更加有方向性地去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试上:这节课试上了两个班,第一次是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我自己先上了一次,但是由于录播教室紧张,我只能临时改成班级试上。因为有涉及到小组活动,所以我得在班上进行分组活动,再加上发反馈器等,时间不够,内容只进行一半。在这次的试上中,我从H、H2O和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符号意义的学习,我先在化学式意义环节进行小组活动,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写化学式的意义,再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进行交流,并选出讨论后认为最好的一份。展示环节发现学生对化学式的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掌握得比较扎实了,但是写得比较零散,没有按照宏观微观有针对性地写,同时量的意义基本都没想到。化学式环节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引出化学方程式并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时候已经很仓促,最后的反馈没有分析完就已经没有时间了。第一次的试上我就是单纯地认为时间问题,所以在第二次的试上中,我几乎没有改进,结果并没有因为时间充足一点而有更好的成效。但是第二次试上,师傅和组内的另一个老师有来听课,所以上完课后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修改。
改动:
1、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所以不需要在化学式环节进行小组活动,花费太多时间。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直接以挑人功能进行复习。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把时间放在这边来进行小组活动。
2、符号的选择,从O、CO2、C+O2=CO2,它们直接有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符号经历的历程。同时宏观微观的符号意义只需体现具体物质的.符号意义即可,无需再总结符号总的意义。
3、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例子中用水通电分解的例子比氢气燃烧更合适,这是学生已知的反应,并且化学方程式更有代表作,还需要状态的标注,能完整体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公开课:
1、在化学符号的意义环节,因为从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意义环节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进行书写,把会说话的符号信息呈现出来,因此在化学方程式环节学生大的方向就有了。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书写和两分钟的时间讨论,每组选出代表作,最先完成的选出五份,并依写的质量给小组加分。这节课在这里就有很多学生的生成,宏观意义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微观意义是一个难点,每组学生的表述不大一样,所以在分析每组作品的时候就不断与学生进行对话,真正让学生从化学方程式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微观意义,“碳原子和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进行区分和修正,最后赋分。而量的意义只有一组学生想到,因此给予较高的奖励分数。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中完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识是学生主动获取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2、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环节,水通电分解的方程式配平看起来很简单,在这里设置了模型拼图的小组活动,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体现在化学方程式就是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难点,本节课通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关系梳理,帮助学生厘清符号之间的联系,建立符号与宏观和微观的联系。
公开课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
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公开课教学反思6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有好多学生都谈到这样的学习非常轻松,并且可以涉猎到更感兴趣、更广泛的知识
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材料,依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四,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赤壁赋》这篇文章我一共上了五个课时,“战线”会拖这么长我也没想到。第一节课我主要对苏轼这个人进行的介绍,分别通过“三苏”、“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宋四家”等来介绍苏轼。我将苏轼的生平遭遇到的坎坷说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问我后来怎么样。可惜我课前查阅的资料不够丰富,无法继续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是上《赤壁赋》,我又补充了他写的一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让学生整理在本子上,齐读了一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慷慨激昂而且富有感情,我心里想:要是早读的.时候他们也能像现在这样就好了。时间过得飞快,到了正式想上《赤壁赋》的时候,却已经下课了。
因为文体是赋的关系,所以此篇文言文更注重的是诵读和背诵,体会赋的美感,而不太过强调翻译与字字对应。况且如此优美的赋,一经过现代文翻译,美感就丧失了。但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我以为字字落实总没有错,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却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昏昏欲睡。
这篇文言的思辨性很强,所以我几乎是上完一段给学生总结一下本段的思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记忆和理解。许多同学在刚接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读完一遍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结果在我讲完全篇之后,许多同学都说在学过的《劝学》、《师说》、《赤壁赋》中最喜欢这一篇,这倒让我很是惊讶,让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
2、阅读大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当然,教会学生方法,改变学生的习惯比任何都值)
公开课教学反思7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旋律在耳边再次响起,我又读到了《燕子》这篇文章。初读《燕子》,那时我还是小学生,燕子在我心中始终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此时,再读《燕子》,已是小学生的老师了,而燕子还仍然那么活泼可爱。
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读懂作者描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朗读、圈画等读书形式,明白了作者从“羽毛、翅膀、尾巴”等方面描写了燕子的特点。这样的描写方式正好适合辅导学生进行动物的外形描写,并让学生阅读《补充习题》第五题关于动物外形的'片段描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小练笔,写得比较好。
有小燕子的地方,肯定是春光烂漫。美丽的春景,让人着迷,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得就是美丽的春色,燕子还真是春天的使者。燕子不仅带来了春天,还给春天带来了生趣,有燕子真好!难怪郑振铎先生对小燕子情有独钟!
公开课教学反思8
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学习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老师在课前也搜集到了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提供大量图片和音乐,拉近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中,一幅幅展现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课文的学习中,用摇篮说句话时学生的思维有些窄,说不出来,想想也确实不好说,即使出示了填空“学校是()的摇篮。少年宫是()的摇篮。”仍然开拓不了学生的思维。急!另外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环境的变化,使得一小部分的学生注意力有了些许的分散,游离于课堂外了,觉得遗憾。
《音乐之都维也纳》公开课教学思考:
在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这课时,我个人觉得比较注重营造音乐之都的氛围,通过图片的`展示、作曲家的介绍、金色大厅的渲染让学生走进音乐的圣殿。同时,同时还设计了一些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对书中的语言进行提炼和运用。可上好后感觉节奏较快,很多该深入领悟的地方还不够扎实。就拿第一节的教学来讲。我重点讲解了“首都”和“音乐之都”中“都”的意思。但对于“阿尔卑斯山”“盆地”“多瑙河”等地名却未做介绍。讲解了“麓”是山脚的意思,但未放在“北麓”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来理解。后来想想,一张地图就可以解决以上所有问题。其实整个小节可以穿起来讲解,一气呵成。既让学生对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的方位有所了解,又能烘托气氛,把学生带进音乐之都的场景。
《音乐之都维也纳》反思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维也纳,了解维也纳,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欣赏精美的图片,可以省略许多语言的渲染。比如: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那个用玫瑰花组成的“高音谱号”、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金色大厅的“金碧辉煌”等,学生一看图片就明白了;另外,文中出现了一些大音乐家,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就适时地配上他们的经典作品,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舒伯特的《小夜曲》等,学生还进行了一次音乐之旅。
公开课教学反思9
我这节公开课的题目是《立体几何VS空间向量》选题背景是必修2学过立体几何而选修21又学到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学生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总想用旧方法却解体忽视新方法的应用,没有掌握两种方法的特征及适用体型导致做题不顺利。针对此种情况,我特意选了这节内容来讲。
整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这一原则,把学生分成两组。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强的这一特点,采取竞赛方式通过具体例题来归纳。分析概括两种方法的异同及适用体型。最终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掌握。在能力和意识上有所收获。
那么这节课我最满意的有以下几个地方
(1) 学生的`参与
这节课的主讲不是我,是学生我要做的是设置问题和激发兴趣。至于整个分析过程和解决过程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这节课二班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参与面大,在课堂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平等的交流。
(2) 学生的创新
这一点是我这节课的意外收获。在求一点坐标时,我用的是投影而该班周英杰同学却利用的是共线,方法简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该班的徐汉宇同学在两道中都提出了不同的做法。有其独特的见解。可见学生真的是思考了,我也从中获益不少。真的是给学生以展示的舞台。他回报你以惊喜。
(3) 学生的置疑
林森同学能直截了当的指出黑板上的错误而且是一个我没发现的错误这一点是我没想到的.这说明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善于观察也说明了我们的课堂比较民主,学生敢于置疑.这种大胆质疑的精神值得表扬.
我不满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 题量的安排
5道题虽然代表不同的类型. 但从效果上看显得很匆忙.每道题思考和总结的时间不是很长,我觉得要是改成4道题.时间就会充裕效果就会更好些.
(2) 课件的制作
立体几何着重强调的是空间想象力,如果能从多个角度观察图形学生会有不同发现.比如徐汉宇同学的不同做法.需要对图形旋转.如果让他上黑板做图时间又不够.我想不妨让他画好图后用投影仪投到大屏幕上,效果会更好.
(3) 总结时间短
这节课的主题是两种方法的比较和不同方法的适用题型,后来的小结时间不够.这和我设置的容量大.有直接关系.没有突出主题.我想不如直接删掉一道题.空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谈谈心得体会.自己找找解题规律应该会更好.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我的心路历程.每次上公开课都能发现新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使我变得成熟,完善,我很珍惜每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它使我理智的看待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与时俱进.
公开课教学反思10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方法,引导幼儿区分单双数。
2、发展幼儿的观察里,思维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作业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入,认识单双数
师: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小星
星,它们也要找朋友,请大家帮帮它们吧!
(出示PPT)
1、 说出相应的数字
师:在找朋友前,想请小朋友先分别说出它们没队前相应
的数字。
2、 圈星星找朋友,认识单双数
师:非常棒!下面就请你们给它们在队伍里面两个两个的
圈上找好朋友,好吗?第一队只有一个,它有好朋友吗?(没有)
师:对,那第二队谁来帮帮忙?
(总共请两位幼儿起来说说怎么找朋友)
师:咦?你们发现了什么?
(PPT演示)
小结:两个两个数,最后有个找不到朋友的数就叫做单数。
两个两个数,都找到了朋友的数就叫做双数。
师:那10以内有哪几个单数呢?
幼:1、3、5、7、9
师:有哪几个双数呢?
幼:2、4、6、8、10
师:非常棒!你们再告诉我一边好吗?
二、 闯关游戏巩固对单双数的认识
1、 第一关:找身体上的单双数
师:嗯,你们真厉害!那王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
是真的认识单双数了,你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师:好,现在请你们找找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你们说的对不对呢?
(观看PPT)
2、 第二关:双数抱朋友,单数抱自己
师:哇!你们太厉害,我要换一个难一点的游戏。这一关
叫做单数抱自己,双数抱朋友。
(先找个幼儿上来和老师师范,在将全班幼儿分为三组上来,根据PPT出现的数字玩游戏)
3、 第二关:找一找,涂一涂
师:哇,都对了哦!这么难的挑战你们都成功了,你们这么棒,我也送给你们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师:礼物就藏在这张魔术纸,小朋友把所有的双数图上颜
色,礼物就会出现了,行动吧!
师:小朋友们都做对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吧。
三、 活动延伸:
小朋友,单数、双数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你们知道有什么吗?我们来看看。
活动反思
在教学“10以内的单双数”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单双数的学习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提高,这样才会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案例做到了以下五点:
1、紧扣活动目标,有效设置了活动环节。
2、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境,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准确把握教学语言,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互动。
4、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
5、面向全体幼儿,实现了集体教学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公开课教学反思11
本学期的青年教师多媒体公开课已经结束了,此次参加的青年教师一共有十九位。在此次活动中,大家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认真准备,精心制作课件,使得此次活动得以圆满成功。
此次活动中,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接到任务以后,我便投入到了积极的准备工作当中。首先是根据所安排的时间结合教学进度确定公开课的题目。这样我就定下了《探索规律》这一节。
通篇阅读教材发现,这一节分两个课时讲完,我计划讲第一课时。通过认真分析这一课时,我发现这一课时的主题是日历中的一些规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理谈随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导入课程,经过认真琢磨,我以一张残缺的日历作为引入。这样,学生面对情境顿时兴趣大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上,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完全
可以完成刚才设置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无形中就用到了日历中的一些规律,这个时候,马上让学生去找日历中规律,提问题时问题要大,这样学生能海阔天空的想象,找到的规律也就更全面,学生回答后,总结日历中的规律,这个时候,可以安排一些练习让学生做,可以巩固刚才找到的规律。这样做给整节课做了一个铺垫。紧接着给出课本中的问题,一共有四个,学生一一回答。学生通过回答课本中的.问题,发现3*3的方框中的9个数字之和是中间数字的9倍,并且任意框出3*3的9个数字都有这个规律。学生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运用代数的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此时,趁热打铁,改变图形的形状,如十字形,X形,等等,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把问题推向让学生设计图案,使得这节课达到一个高潮。
此次公开课讲得基本成功,有不少青年教师以及同学科的教师听了这节课,他们分别提了不少宝贵意见,使我从中学会了不少东西,对于这节课来说,有如下优点:
1、多媒体手段运用得非常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2、引入切合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3、思路连贯,体现出了准备得非常充分,教学秩序井井有条。
还存在如下的不足:
1、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以致拖堂5分钟之多,在时间安排上以后要多加注意。
2、探索规律设计图形处由于时间紧张,学生活动不充分,教师展示过于多,应把这些活动全部交给学生去做。
3、语言表达方面以及教态还有待于提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与同学科教师的讨论,我听取了各方面的建议,决定从以个几个方面进改正:
1、加强业务素质方面的进一步训练,使自己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2、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由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
3、多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换自己的教学看法,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我要强调的一点是,此次公开课的准备过程,得到了本组教师的鼎力支持,这里对他们表示感谢,也希望我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公开课教学反思12
公开课后,初中部全体英语老师都参加了这节课的评课,几位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获得了不少的经验以及教学方法,而且还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1.课前的复习问答占用了一部分时间,起初设计时,主要是为了对以前的有关谈论未来的对话知识进行一下复习,让他们利用学习过的内容,设置对话情景。效果不如人意,而且并不符合目前新课标的有效课堂这一要求,今后在课前的活动设置上,我会更加注意这一点,做到真正的有效课堂。
2.导入部分,所占用时间过长,学生均已掌握良好,这时应该对于该节课进行深入挖掘以及对学生的听说有再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缺乏主动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今后,应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设置问题应难易适中,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并且农村学习的英语较差,应该在早自习和课堂上多练语音及口语
3.师生互动活动开展的还不错,但生生互动方面有所欠缺,今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和学生对话。设置场景,让学生融入情景,从而真正的学以致用。
4.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这一部分,某位同事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要求我们今后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合理,并且整节课结束后,一定要完成设置的教学目标,这才真正使学生学有目标。
5.在语法讲解的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讲清楚本节课出现的情态动词的用法,以至于出现情态动词加单三的混用。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注意的.,作业的反馈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在公开课结束后,我认真的学习了新课改革的内容,对于公开课有了新的认
识,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教师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们除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更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在我们学校虽然用的是全套的电子白板,但是我自我分析在其运用上还是不够熟练,怕麻烦也不常用,没有很好利用教具。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一堂好的公开课包含些许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乐意向这些不确定性开放。每一个具有创新教学理念的教师都知道,这些不确定性很可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们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今后应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大胆的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狠抓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深化“教学设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丝不苟地完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课后反馈或自我点评等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工作,为公开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节公开课,以及课后的及时评价,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永远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备好课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高效率的。
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的学习我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及早的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从而达到高效课堂,使学生目标明确的进行每堂课的英语学习,提高每一位同学的英语成绩。
公开课教学反思13
一、将要学习的技能转化为幼儿的需求
夏天的太阳让孩子们感到非常热,“送它什么凉快的光芒呢?”教师话语一出,孩子们便急切地为太阳想各种凉快的事物做光芒。虽然画不同图形的太阳光芒可能不是孩子当时的需要,但是,教师能寻找教育契机,把幼儿应学习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其主动的需求,自然地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为幼儿搭建适合的台阶,综合运用已有经验,让幼儿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太阳光芒。
二、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的教育
在绘画太阳的光芒时,围着太阳一圈画光芒成为幼儿的技巧难点。如何支持他们围着太阳画 出好看的图形呢?这时,教师采用了设问质疑法,当幼儿发现教师不好画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 解决的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讨论,思考出新方法——转动画纸绘画。
三、经验迁移策略,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
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夏天的热,探讨过了能使人凉快的物品,有些物品幼儿已经画过。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经验迁移策略,发挥语言、情境、暗示及启发联想等方法、技巧,引发幼儿对生活中凉快物品的回忆,有效的激发他们绘画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适应了幼儿的发展要求。
四、情趣性策略,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以青蛙、喜羊羊送光芒的故事引出,示范绘画太阳光芒,拓宽幼儿的思路,让幼儿知道只要生活中能让人凉快的东西都可以送给太阳当光芒。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赋予情境动态的特征,青蛙送水滴光芒后,又来了喜羊羊送冰激凌光芒,接着,又请幼儿来送光芒,使情境在动态的变化中充满了趣味性,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才会更持久。
在绘画时,教师以情境性的语言来示范绘画,如教师在示范画水滴光芒时说“尖尖头,圆肚皮,碰起来,滴,水滴光芒出来了”。还有在画完了光芒后,带幼儿一起问太阳喜不喜欢这样的光芒,然后边画笑脸边说“弯弯眼,嘻嘻笑,小小嘴儿往上翘”,使绘画过程赋有情趣,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
公开课教学反思14
今天下午将要学习《广玉兰》一课,课前我布置了预习。正好学校里有几株广玉兰,花开得正盛,于是我布置了观察的任务。当然,为了防止学生过激的行为,我规定了只能观察,不能采摘的要求。对于观察我还作了具体的指导,具体到了花、枝、叶。上课了,当学到“广玉兰的叶背是铁锈色的绒毛”一句时。吴光泽突然举手,说:“老师,广玉兰的叶背不是铁锈色的绒毛,你瞧。”他举起了捡来的叶子,把背面展示给大家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全班都笑起来了。原来,他用小刀把叶背的绒毛全刮去了,只留下了青绿色的叶背和清晰的叶脉。
显然,这是一个恶作剧。我在短暂地停顿了几秒钟后,马上走到他的面前,举起了他的这枚叶子,笑着说:“你能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吗?”他很得意又有些胆怯地说“我——用刀刮了。”我微笑着说道:“是啊,同学们,大家拿出你们找来的叶子,看一看,与课文的描写一样吗?用手摸一摸,再用鼻子嗅一嗅,再把课文中描写叶子的这句话读好。”接着我对吴光泽说:“如果老师请你给这段描写叶子的文字再加上几句,你能做到吗?大家能做到吗?”这就成了我们班这节课后的作业。
结果出现了这样一些描写:
1、我用手轻轻摸着这些绒毛,真细腻啊,好像是叶子给自己穿着的保暖衣。
2、我用刀刮去了这些铁锈色的绒毛,发现叶背是嫩绿嫩绿的.,浅浅的绿色,大概这才是叶子的肉吧。
3、叶子的表面像包着一层蜡,光亮光亮的,叶背上却是铁锈色的绒毛,一位同学把绒毛刮去了,连叶子的血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想叶子会很疼吧,那可是他的外衣啊。
公开课教学反思15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
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猜谜引疑,导入新课。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猜谜语引出了太阳,又出示太阳图片,让学生说说太阳,认识它的作用。告诉学生书上的小主人画了四个太阳,让孩子们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这样,在课的开始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问了:“怎么会有四个太阳呢?”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他们产生了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结合文本,激发想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后劲。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试图在活动化的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想象、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让学生生活在彩虹般绚烂的想像王国里。
如在教学“彩色的太阳”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树上,柳枝绿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树上,桃花红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黄了。”这一设计使学生从书本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任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当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后,课件演示“春景”图片,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四字词组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小画家想象之美。这样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象的升华。
三、书写生字,总结全文。
请学生齐读生字字音,找出两个偏旁相同的字──“园、因”,请学生观察教师范写过程,发现“大口框”的书写特点和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再观察多媒体课件“因”字的书写过程,验证自己的发现,然后描红、书写,最后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所写内容,并加以评价。评价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最后先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本课的心得,可说学全文体会,可说识字心得,也可说想像中的感受,老师适时补充,最后老师总结:“只要多观察,多动脑,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能开出美丽的想像之花。”
【公开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公开课教学反思04-07
地理公开课教学反思07-05
公开课教学反思【精】05-29
公开课后的教学反思04-26
体育公开课教学反思04-27
【热门】公开课教学反思04-19
公开课教学反思【推荐】04-20
公开课教学反思【热】04-20
历史公开课教学反思03-30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