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分一分》经典教案

《分一分》经典教案

时间:2023-01-02 09:53:2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分一分》经典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一分》经典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一分》经典教案

《分一分》经典教案1

  设计说明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还是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分数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因此,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明确几分之一,就要把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相结合。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1.创设实践操作活动,实现自主探究。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了自主提升。

  2.为巩固新知,及时安排相关练习。

  要想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得如何,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及时的练习能对新知的巩固起到促进作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每个知识点教完之后,都安排了“做一做”这一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新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正方形纸 长方形纸 圆形纸 水彩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一分(一)(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

  淘气和笑笑去餐厅吃饭,点了2杯果汁和1个披萨,你认为怎样分公平?

  2.提出问题。

  要把2杯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杯呢?(1杯)

  把1个披萨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个?(半个)

  3.继续提出问题。

  半个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

  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学生动手创作)

  4.全班交流。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生个别汇报。

  师:每个人的表示方法都不同,但是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怎样表示才能让人一目了然又便于交流沟通呢?这时就需要有一种新的数,那就是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通过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分数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二分之一”。

  师: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每1份就是这个披萨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板书)

  指导学生读、写。(指出“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1份)

  2.出示教材67页情境图3。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图形?

  生个别汇报。

  师:请同学们分别涂出每个图形的,涂完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生个别汇报。(引导学生说清楚是怎样涂出每个图形的的。例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的部分就是它的)

  3.动手操作,展示图形的二分之一。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大家想不想试试动手折出二分之一,并用水彩笔表示出来。从准备好的纸中找出一张你喜欢的图形,开始吧!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折出的图形的二分之一?

  学生汇报:

  生1: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其中的1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

  生2: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其中的1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

  生3:把一张圆形纸对折,其中的1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

  (把这些图形纸贴在黑板上)

  师: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表示二分之一,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却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它们都被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所以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那么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

  4.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得到不同的分数。(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集体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分数的过程。例如: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份,得到了什么分数……)

《分一分》经典教案2

  一、知识点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统一”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必须注意的问题

  (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2)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3)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正确对待矛盾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1)对自己要一分二

  (2)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重难点解析

  1、矛盾的含义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作矛盾”。对这一含义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立”与“统一”作为矛盾的基本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第二,“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统一”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者的联系表现在“对立”与“统一”始终不可分割:第一,“统一”离不开“对立”。无论是“依存”还是“转化”,都以对立面的存在为条件,是与对立面的“依存”,是向对立面的“转化”。第二,“对立”离不开“统一”。只有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排斥”的倾向。“彻底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是谈不上“排斥”的。

  (2)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存在于“事物自身”。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两点:第一,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强加于客观事物的。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问题上的区别所在。第二,“事物自身”既指事物内部,又反映事物之间。存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叫事物的内部矛盾,或内因;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叫事物之间的矛盾,或外因。

  (3)哲学上讲的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是违背“同一律”的表现;而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者不是一回事,不能将二者混淆。

  (4)此外,不能将“统一”与“对立”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因此,“对立”与“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不能认为“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

  2、矛盾概念与联系概念的关系

  (1)矛盾概念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来它只是指某个特定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联系概念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地说它主要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矛盾概念的内涵强调的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而联系概念的内涵则是强调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多元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联系网络,它们是相互作用,带动着整体事物构成的整体共同发展。

  (2)联系与矛盾都是揭示事物间的关系。其中联系的实质就是矛盾的联系(因为联系是由各个具体的事物形成关系网络,而每一个事物又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以联系的实质就是矛盾的联系),因而联系与矛盾紧密相联,联系当中有矛盾,矛盾当中有联系。

  3、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2)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个方面: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所谓“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事有矛盾。

  所谓“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指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到死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事物在开始萌芽的时候有矛盾,在发展壮大的时候有矛盾,在将要消亡的时候也有矛盾。尽管有些矛盾一开始比较缓和,后来才逐渐激化起来,但这只是矛盾的差别性问题,而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又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时有矛盾。

  (3)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注意划清几个界限。

  ①不能把“普遍性”理解成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无条件地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②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

  ③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就不存在了。一般说来,处于动态中的、比较激化的矛盾,人们往往易于觉察,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的矛盾,需要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

  4、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条件

  (1)我们在观察和分析矛盾的时候,必须把对立面看作是生动的、可变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东西,而不能把它们当作凝固的、僵化的东西。

  (2)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根本原因在于对立的双方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所以,就有了转化的可能。若构不成矛盾的双方,“桥”就搭不起来,也就谈不上转化。

  (3)但是,要把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所谓条件,广义地说,是指制约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

《分一分》经典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举小棒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感受学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生一张长方形纸,每两生一捆12根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游戏:看谁好眼力?(老师快速伸出手指,学生说出是几?3个、2个、5个)

  2、情境:听问题,用手指出示答案。

  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此时,学生会出现复杂的表情、多样的手势。)

  3、点名:(1)你为什么不伸手指?(2)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学数学。这节课创设这样一个有趣的举手指情境,通过师举生说、师说生举,不但可以一下子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在不经意间把学生引入思考和创造状态:半个苹果怎样用手势表示呢?学生经过瞬间的皱紧眉头的思考之后,会出现多样的有趣的表示半个苹果的手势。这为下一步用什么样的一个数来表示一半作好了铺垫。

  二、思考交流

  1、思考:能否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一半呢?(提示:比如说画图来表示,或者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还可以创造一个数来表示。)

  2、动笔试一试。

  设计意图:当学生都明白用手指表示一半不太容易的时候,提问你能否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一半呢?这一问,能充分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会发现以前学的数不够用了,怎么办呢?此时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分数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认识分数

  1、从学生的板演中,抓住 , 让这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个数(怎么读、表示什么。学生能介绍多少是多少,剩下的老师介绍。)

  (如果没有学生板演到 ,老师就说自己也找到了一个数,直接板演。)

  2、体会的意义

  (1)过渡: 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的一半。比如一张纸的一半。

  (2)请同学们折出自己手里那张纸的 。

  (3)课件演示,学生对照。

  3、学生折一折:你能折出你手里那张纸的1/4吗?

  4、交流不同的折法。

  5、说一说:其中的2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其中的3份、4份呢?

  6、认识 、 老师也来折一折: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其余的2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几面有几个 ?

  7、归纳

  (1)都是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分数交朋友。(板书课题:跟分数交朋友)介绍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2)谁来说一说 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的部分。

  (注意一图两用,每个图说出涂色部分和空白部份的分数。)

  2、判断。

  3、按分数涂色。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数学。分数的认识在小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第二阶段是五年级上册,再认识分数。所以,在本节课中,不用也没有必要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明确的表述。淡化定义,强化心象,便成了这种是概念又非概念的数学课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所以一定要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折一折(纸)、涂一涂(颜色)、举一举(小棒)等丰富的活动,来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动手中来构建分数,来建立起对分数的数感,来感悟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意义。

  五、游戏拓展

  游戏:听口令,举小棒

  规则:(1)每同桌共12根小棒,听到口令后商量。

  (2)老师说:举,其中一人就举起小棒。

  依次要求学生举起12根小棒的

  设计意图:不直接讲述分子和分母的意义,而是通过这一活动形式,来让学生自然地感悟分子、分母的内涵。同时,通过这一活动形式,来对刚刚认识的分数进行一个拓展,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

《分一分》经典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分钟有60秒,在游戏中感受一分钟长短的相对性。

  2、初步发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1、白板课件;

  2、三色五角星人手一个、大型操作板;

  3、每组一份夹弹珠材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道一分钟有60秒,在游戏中感受一分钟长短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法、操作法、讨论法。

  一、发现一分钟。

  1、出示时钟并进行交流。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聊聊关于这个(出示时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2、讨论时间的重要性。

  师:那你觉得时间重要吗?为什么?

  3、初次讨论一分钟的长短。

  师:那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一分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二、感受一分钟。

  (一)第一次投票

  师:这样吧,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选择,这里有两个字,一个长一个短,刚好两个字相反,请你按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

  (二)玩游戏:木头人。

  1、提出游戏建议。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完后这个游戏你们再来选一选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2、提出游戏要求。

  师:今天的游戏稍微有一点难度,邀请你们想一个有难度的动作。

  3、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

  4、请幼儿再次进行投票。

  5、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在玩木头人游戏的时候一分钟里不能讲话不能动,所以你们觉得一分钟的时间很长。

  (三)挑战夹弹珠。

  1、提出挑战。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一分钟很长,所以这次老师要请你们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夹弹珠挑战。

  2、讲述游戏规则并挑战。

  3、再次请幼儿进行投票。

  4、根据投票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师:为什么这个一分钟的时间一会儿长一会儿短呢?

  (四)出示对比图进行讨论。

  1、师:既然你们都说了做不同的事情对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请你们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他们对时间的感受是怎样的。

  2、师小结:孩子们一分钟就是一分钟,一分钟是六十秒,只不过我们做的事情不一样,在我们的感受中一分钟就有时长有时短。

  三、珍惜一分钟。

  1、引导幼儿观看视频。

  师:小朋友们刚才说了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那你们想知道世界上一分钟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吗?

  2、交流视频内容。

  3、师小结: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刚才你们看的视频正好也是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你是不是了解到了血多知识?如果你们没有自己观看这个短片,一分钟时间就从你们身边悄悄溜走了,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了白板课件结合flash动画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过程,活动中设计的`两个小游戏让幼儿能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一分钟的相对性,知道人们在做不同的事情是对时间的感受都是不同。活动中孩子们享受着每一次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投票,也积极参与对投票结果的讨论,让我们的整个活动都处于活泼欢快的气氛中。但这次的活动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可以让幼儿的投票环节变得更井然有序而不是一大帮人哄在一起;flash动画也应该制作的更精准一些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感受。

《分一分》经典教案5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9个字,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一分钟时间讲一个小故事,时间为一分钟。

  2、这个故事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讲这个小故事用了多长时间?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题。

  4、设疑:

  我们都知道,一分钟是60秒,可我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变成了二十分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过渡: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查工具书或者是问问老师和同学看看它们都怎么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出示生字,认读正音。

  2、课文中这些生字都组成了哪些词语,在书中找出来。学生说,老师随机出示词卡。指名读词语、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

  3、再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

  4、指名分段读-评议-齐读。

  (重点放在正音上。)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我知道了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导写6个字

  1、正在上学的孩子怎么敢迟到呢?早上元元听到闹钟响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2、元元可真贪睡啊,谁来当小元元,读一读元元贪睡的样子?评价、老师范读,齐读。

  3、元元这个贪睡的小懒虫又睡着了,让我们趁他睡着的时候来写几个字吧!找找看,这段话里,我们要会写的字是哪几个?指名说。

  (哈、欠、闹、钟、元。)

  ⑴ 观察这五个字,在写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指名说,老师示范写,重点指导“闹、钟、欠”的写法。

  ⑵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⑶ 写完后,同桌互评。

  ⑷ 事情真的正如元元所想的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黑板上出示“找找说说”。)老师真粗心,不小心把这些生字和偏旁弄混淆了,谁来帮帮老师,看看他们原来谁和谁是好朋友?指名说。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元元仅仅多睡了一分钟,他以为自己不会迟到,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回答。

  2、元元就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了20分钟呢?指名说,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例:

  生1:元元走到十字路口,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

  师:他是怎么说的?

  生1:他叹了一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他为什么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呢?

  生1:因为早一分钟他就能过马路了。

  师:这一分钟给元元带来的是一路焦急的等待,让我们带着焦急的心情把这一段读一读。

  师:仅仅是过马路的时候红灯亮了就让元元迟到了20分钟吗?

  生2:他向停着的公共汽车走去,车开了,他没赶上车。

  师:这时他又说了什么?

  生2: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他为什么又叹气了呢?

  生2:因为他晚了一小会儿,又没赶上车。

  师:他是怎么叹气的呢?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做一做。

  师:是啊,这一分钟给他带来的.是不停的叹气,让我们带着遗憾的心情读读这一段吧!

  3、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最后他决定自己走到学校去。你看,这一分钟带来的是步行的辛苦。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你能想像元元是怎么走进教室的吗?指名说。

  (元元低着头红着脸。)

  4、是啊,元元多尴尬啊!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元元此时的心情,找出来读一读。

  (元元非常后悔。)

  三、课外拓展

  1、大家再想想,元元经历了这一分钟事件之后,第二天闹钟响后,元元又会怎样做呢?(不会再迟到了)让我们再回到课文,和元元一起记住这迟到的教训,把课文齐读一遍。

  2、生字我们在上节课都会认了,要求会写的字我们还有两个没有写,现在我们来写一写。老师示范写“包”和“叹”。老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

  四、作业

  在经历了这次迟到事件后,相信元元以后再也不会迟到了。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和名人说过的珍惜时间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读一读。

《分一分》经典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2、在交流与比较中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

  3、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参观过小学、反应与小学生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说说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1、 幼儿交流讨论,说说小学校舍与幼儿园校舍有哪些不一样。

  “上次我们去小学参观了,谁来说一说,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

  2、说一说,小学的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小学的厕所在教室里吗?”

  “我们幼儿园老师有办公室吗?”

  3、引导幼儿说说,小学教室和幼儿园教室还有那些不一样。

  二、看图片,再次回忆小学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不同。

  1、讨论交流,小学上课和幼儿园上课有哪些不一样。

  “小学的桌椅和我们幼儿园摆放的一样吗?”

  “小学每个教室都有两块黑板,分别是干什么的呢?”

  2、观看小学一年级的课表,了解小学课程。

  “小学的课程和我们一样吗?”“都有哪些课程呢?”

  根据幼儿的疑问左适当回答。

  3、学一学小学上课时师生的礼貌用语。

  三、解答幼儿疑问,说说愿望。

  1、大家的疑问。

  “上小学后,我们的座位怎么办?”

  “为什么上课要先举手再发言?”

  “什么是作业?什么时候做作业?”

  “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呢?”

  2、幼儿的愿望。

  “就快要上小学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如“要毕业了”、“做个小学生”、“学校什么样”、“小学生的生活”等,让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了;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小学生要会自己管理自己、照顾自己,要遵守纪律,用心学习等等,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我组织孩子参观了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音乐室等场景,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兴奋心理。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教学活动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分一分》经典教案7

  教学目标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8个字,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教学准备:

  闹钟一只

  生字词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揭示课题

  1.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闹钟显示朗诵时间为1分钟。)

  2.这首诗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用了多长时间朗诵完这首小诗?

  板书课题:一分钟

  3.设疑:我们都知道,一分钟等于60秒,可今天,我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等于了20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结合书33页,“找找说说”来认记生字)

  3.再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将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

  4.指名分段读-评议-齐读。

  三、读第一自然段,指导书写“元、哈、欠、迟”等4个生字

  1.课件出示这一段内容,指名读。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闹钟响-元元打哈欠-再睡一分钟-不会迟到。

  3.我的发现,在这一段中,有哪些字是我们这课要书写的生字。

  4.元元又睡了,让我们把这其中的4个生字各写一写吧!

  指导书写4个生字、重点指导““欠”、的写法。

  过渡:事情真的正如元元所想的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

  四、自学课文2~3自然段

  1.自由读:教师个别指导。

  2.汇报:自己读后知道些什么?

  板书:迟到20分钟

  3.观察书上32页的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清。

  4.投影显示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1)理解“后悔”的意思。

  (2)元元因为什么而后悔。

  (3)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4)朗读下面三句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A: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B: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就好了。”

  C: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五、拓展课文,实践体悟(完成目标)

  1.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也许也是起床耽误了一分钟,还可能是什么情况耽误了?)

  2.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3.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学生自由编、演。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齐读课文。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调查: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提示:思维要发散一些,不要仅限于同学,还可以是其他职业的人,甚至可以是动物,交通工具……)

  (3)通过调查这些数据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建议?

《分一分》经典教案8

  教学目标

  在体验中感知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一分钟是短暂易逝的,要珍惜时间,体验到专注操作获得的成就感,专注操作、勇于探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钟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PPT;盘子若干;游戏材料——穿珠珠、夹弹珠、剪方形、涂小花;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是谁?

  幼:“时钟。”

  师:“你们认识时钟吗?”

  出示PPT时钟,提问:“那时钟上的三根针分别叫什么?我来指,你们一起来说一说!”(时针、分针、秒针)

  师:“哪根针走一圈表示一分钟?”幼:“最细的那根是秒针。”

  师:“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呢?”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一)播放PPT,使秒针走一圈

  师:“那接下来,老师就让秒针来走一圈,我们一起用心听一听,听完之后你们再来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师:“听完一分钟你觉得是长还是短呢?有没有不同的感受?你还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一分钟有点长,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短,没关系,我们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小结:原来一分钟有60秒。

  (二)一分钟能做哪些事

  播放PPT,观察一分钟能做的事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一分钟能做的事情。”

  1.阿姨一分钟能包10个饺子

  2.哥哥一分钟能投22个球

  3.姐姐一分钟能写30个字

  4.奶奶一分钟能踢48个毽子

  5.叔叔一分钟能跑200米

  师:“原来呀,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对不对?那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你们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三)我们一分钟能做什么?

  1.介绍操作材料、记录表及游戏规则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游戏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

  ①介绍操作材料:穿图形、夹弹珠、剪方形、涂小花四种材料

  师:“今天,陆老师不仅要请你们玩游戏,还有一个小任务。你们看,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记录表上写的`什么呢?”

  ②介绍记录表:

  师:“最后,我还想问一下小朋友,我们玩游戏的时间是多久?”

  幼:“一分钟。”

  ③介绍游戏规则:听时钟口令进行游戏,时间为一分钟。

  2.幼儿第一次操作

  ①将16名幼儿分成4组,分别操作穿珠珠、夹弹珠、剪方形、涂小花四种材料,教师不带任何提示性语言,让幼儿轻松自由地操作,时间为一分钟。

  ②交流结果: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黑板上按照操作材料提前分成四列),依次分享幼儿的成果。

  师:“刚刚我们用了一分钟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看,从你们记录的结果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幼:发现涂小花的和剪饼干的比较少,为什么呢?因为涂小花和剪饼干比较难,夹弹珠和穿珠珠比较简单。

  ③师幼小结:虽然时间相同都是一分钟,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简单,所以做的数量不一样。

《分一分》经典教案9

  教材分析: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教学设计努力体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读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导语:听,清脆的上课铃声已响起,假如你快乐的话,就请你冲大家笑一笑,抓紧时间吧,给大家一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依次表演笑一笑。

  过渡:停,一分钟时间已到。请同学们就刚才的表演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生1:表演笑一笑,我快乐,大家也快乐。

  生2:看到同学甜甜的一笑,我也禁不住笑了。

  生3:我也很想表演,但是没时间了,我觉得一分钟时间太短了。

  生4:表演使我明白了,如果不抓紧每一分钟时间,许多美好的事情就会从我们的身边悄然流逝,想要做的事就不可能实现。

  教师小结:一分钟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分钟,将会给我们留下遗憾,使我们后悔莫及。那怎样珍惜一分钟的宝贵时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上课伊始,让学生在一分钟内表演笑一笑,既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又顺其自然地把时间观念渗透其中,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一分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看图读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意。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尝试着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让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4.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情景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5.再看看插图,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引导学生看图感知,读文想象图画,形成初步的感受。这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情境化,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降低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等。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如:(1)熟字加偏旁认字:钟、闹、哈等。(2)熟字换偏旁认字:快决,海侮。(3)小组交流认字方法。(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词。(如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调动学生的热情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达到识用结合)。

  4.指导学生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2)自由自读。(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同桌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先自读感悟,体会元元着急的心情,再朗读,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再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20分钟,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再讨论,让大家真正领悟一分、一秒的重要。

  (4)汇报讨论结果。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4.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3)学生练写。

  (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注重双基训练,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效性。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明确读的要求,老师的范读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桌的交流能促进学生读得更认真、更有实效。)

  四、品读析句,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过渡: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的有关句子里帮元元找一找原因。

  1.指导学生懒洋洋地、满不在乎地读句子: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从中体会元元认为多睡这么短短一分钟是不会碍什么大事的。

  2.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元元为什么要叹气?指导学生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3.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同桌讨论:元元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4.小组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实现认知互补,相互促进,进一步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五、总结升华,懂得一分钟的宝贵

  1.元元非常后悔。他后悔什么?(后悔不该贪睡一分钟。)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演一演。

  让学生根据读书感悟,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3.朗读课文,想想第二天元元会怎么做?以第二天的元元为题续编故事。

  (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于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深化理解,学会欣赏。)

  六、实践活动,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生1:我一分钟可以朗读近200字的短文。

  生2:我一分钟抄写生字16个。

  生3:我一分钟跳绳102次,做仰卧起坐41个。

  2.汇报课前调查情况: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生1: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

  生2:我的姑姑在市电信局工作,她一分钟能背432个电话号码,还可以接通十几个长途电话。

  生3:我爸爸用电脑一分钟可以算230多个数据。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

  (让学生交流亲身经历和搜集资料,明白每一分钟的宝贵,强化时间观念,懂得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反思:

  通过《一分钟》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阅读对话理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分一分》经典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信息资料】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看图: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看出了什么。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看图感知,形成初步的感受,创设了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来。)

  2、游戏:

  请小朋友们来做一个游戏,睁开眼睛往前看,不眨眼,比一比谁坚持的时间长,(一分钟后)让同学谈感受。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板书课题。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增强了趣味性,学生对一分钟有了一定的体会后,必然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自读

  1、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拼音再次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自读情况。

  (学生的自由读书要鼓励自主性,同桌的'交流会促进学生读得更认真,更有实效。)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小组内互相说说哪些字自己已经认识,怎么认识的,再学习其他不认识的字。

  2、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相检测。

  3、交流识字方法。选择喜欢的一个字,上台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组词,说话。

  4、多种方式读生字词。

  (充分利用学生的识字经验进行交流,让学生相互促进,多种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热情,争取达到识用结合。)

  四、朗读

  1、分自然段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汇报读。指名读全文。

  (让学生读书有一定的自主性,在读书方式上不要过多的限制,还要给足够的时间,提高朗读的效果。)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

  欠、元、包、钟。

  让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交流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4、学生练写。

  (引导学生评价,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过程中,有自己的认识,练写时也会更加注意,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导入新课。

  二、精读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引导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进行练读,注意体会元元的心情。再进行汇报展示。

  2、全文通读,小组内互相读,并进行评价。

  3、挑战读。想和谁比比,看谁读得好,就勇敢地向他(她)挑战吧!

  4、全班齐读。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于让学生在读中进行感受,加强理解,学会欣赏。读书形式要为学生深入读书服务。)

  三、讨论

  1、元元迟到的20分钟在哪里?

  2、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实现认知互补,达到相互促进。)

  四、练习

  1、出示课后找找说说和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读一读,弄清意思。

  2、同桌比一比,互相练习组字、组词。

  3、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组字练习,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拓展

  以我帮元元改毛病主题,引导学生想一想今后元元应该怎么做?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情感迁移,训练表达,也是正确的行为引导,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六、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叹、哈、迟、闹,认读字音。

  2、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结构,交流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师重点示范,指出关键笔画,如闹字的门要写得稍大一点,给里边的市留出足够的空间。

  4、学生练习,对照欣赏与检查。

  (写字训练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还要做出客观评价,以达到互助的效果。)

《分一分》经典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2.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了解一分钟的作用,体会时间的宝贵;

  3.能力目标:珍惜时间,懂得讲究方法,提高做事效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教学难点:

  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懂得讲究方法,提高做事效率。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调查、体验一分钟在生活中的价值

  2.教师采集一组体现时间就是生命、财富、胜利的录像片段。

  3.师生共同收集关于时间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一分钟

  1.猜谜语导入:什么是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谜底:时间)

  2.老师向学生播放了自拍录像《一分钟》:起床时间到了,主人公小明赖床一分钟而错过了公交班车,改为步行上学,导致晚到学校20分钟。

  3.交流:从谜语和自拍录像《一分钟》,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用谜语开场进入课堂,不仅引出了这节课内容的核心词——时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融入生活之中。以两次活动让学生自由说说对两个活动的不同感受,为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融入生活,体验一分钟

  (一)我的一分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活动进行一分钟体验,并汇报活动情况(组织学生参加了一分钟写字比赛、一分钟口算及一分钟跳绳比赛)。(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活动化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每一分钟的宝贵。

  (通过活动,即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一分钟”的概念,以自身的体验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生活广角: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一分钟又可以做什么呢?教师在屏幕上展示资料。并让学生谈感想。

  1.在屏幕上出示了社会其他行业的人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拓展学生的认识。如一分钟打字员能打字120个,绣花机能做5000帧,运动员能跑400米……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时间就是效率。

  2.观看消防员救火片断。

  3.接着教师又向学生播放了一组录像资料:一个粗心的母亲没有及时把吞食果冻的5岁小孩送往医院,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小孩失去了生命;重庆特大井喷事故,因未能即时上报,酿成243人死亡的惨剧……让学生理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

  4.交流:如果每天多给你一分钟,你会用它来干什么?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形出发,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通过一组来自社会的惊心动魄的画面集中展示,在课堂上产生一种震撼的`效果。学生通过直观的影像和激烈的讨论,情感的体验再一次地得到升华。同时,真正意识到时间不仅是效率,还是生命、财富和胜利)

  三、格言激励,升华情

  1.交流课前搜集的格言。

  2.交流格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选择自己喜欢的格言写在书签上。

  4.在音乐中互送书签。

  5.总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时间是最宝贵的,任何人都不能用金钱买到它,时间也最公平,给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就让我们时刻谨记:抓住一分一秒,当好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交流格言、互赠格言使学生经历搜集的过程,并从中懂得道理,获得乐趣,促进行为的养成,激励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四、拓展延伸,我是时间的主人

  教师出示:傍晚,小强既要完成妈妈交代的工作——烧饭、剥豆,又想看动画片。(屏幕上显示:淘米1分钟、电饭煲烧饭15分钟、看电视30分钟、剥豆25分钟)怎么安排才最理想呢?分小组讨论后交流,让每个学生对结果都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和补救,使得最后的安排既省时又高效。

  (设计意图: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本环节突出了“品德与社会”与数学的整合、重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样,孩子就走进自己的生活,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使其生活经验获得提升,懂得不能随意地浪费一分一秒。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五、齐唱儿歌《钟表店》,余味未尽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儿歌中结束本课的教学,实现了让学生带着期盼的心情来学习,也带着快乐离开课堂。当欢快的《钟表店》结束时,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种子已经悄悄种植于学生的心中了。)

《分一分》经典教案12

  课时计划

  课题7、一分钟

  教学目的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材分析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具

  1、制作闹钟形状的生字卡片。

  2、制作一个挂钟演示图。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①出示挂钟演示图,并将时间拨到6:30分,让学生说出时间。

  ②再将分针拨后一分钟,让学生说时间。(板书课题:一分钟)

  ③引导质疑。

  二、初读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②再读课文,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①设疑激趣:元元仅仅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却迟到了20分钟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看谁能找到原因。

  ②学生朗读课文。

  ③师生讨论上面的问题。

  ④浏览课文:元元说了几句话?都说了什么?

  ⑤指导朗读元元的话。

  A讨论:元元说话前做了什么?他为什么叹气?

  B叹着气说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读、范读、练读、指名读)

  ⑥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⑦指导朗读元元心里想的句子,读出贪睡的样子和无所谓的语气。

  ⑧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李老师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读、范读、练读、齐读)

  ⑨发散思维;元元非常后悔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四、认读生字:

  ①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引导认读。

  A自由认读生字。

  B小组内互相检查。

  C指名读生字词。

  ③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引导认读。

  A、教师读一个字,学生从字卡中找到这个字举起来,读两遍。

  B、小组内利用字卡互相指读。

  ④再次朗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几遍。

  五、拓展活动: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词,全班读两遍。

  小组内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做找朋友的游戏。问:我是闹钟的钟字,我的左边是金字旁,我的朋友在哪里?

  答:我是钱,左边也是金字旁,你的朋友在这里。

  猜迷。

  A、动作谜语:老师做打哈欠的样子,让学生从字卡中找到哈欠二字。

  B、字谜:门里像市场(闹)。每人用心干(悔)。走了一尺远(迟)。每次少两点(欠)。

  二、朗读感悟:

  ①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说说从课文中体会到什么。

  ②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展示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全班齐读。

  三、组字、组词练习:

  ①出示习题(课后找找说说)。

  ②指名读小泡泡里边的话,引发思考。

  ③师生共同做组字、组词练习。

  四、指导写字:

  ①整体观察,找出重点。

  八个要求写的字中有六个是既要认读又要书写的字:欠、钟、叹、哈、迟、闹。这八个字中,有独体字、上下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和半包围结构的字。不容易写好的字是迟、闹。

  ②重点指导。

  叹、哈:两个字都有口字旁。书写口字旁时要注意:写在左边偏上一点,要写小一些。

  闹:是半包围中上包下的字,里边的市字不能冲出门外。

  迟:里边的尺字捺变点;走之旁是三笔写成的,第三笔是平捺,要托住尺。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活动:

  展示自己搜集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说说自己对名言的体会。

  布置作业1、读生字、读课文、写生字。2、33页《找找说说》。

  板书设计我会认:钟、零、闹、哈、欠、迟、叹、决、诲

  我会写:欠(欠条)元(几元)包(书包)钟(钟面)叹(叹息)哈(哈欠)迟(迟到)闹(闹钟)

  课后小结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和认字游戏,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认识生字。

《分一分》经典教案13

  【教学内容】

  1、本课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2、“欠、元”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

  3、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会写“欠、元”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一分钟的重要性,懂得要珍惜时间。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它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带来了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我打算课前先让学生做实验调查,看看一分钟自己心跳多少下,看看一分钟能写多少个生字,初步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究竟有多长,一分钟能干多少事。再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元元当时的心情,揣摩元元的心理。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谈谈“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课后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加深印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试验结果

  指名说说课前作小试验的结果。

  二、一分钟记字游戏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闹钟丁零哈欠迟到决定后悔叹气2、学生看课件,给一分钟的时间快速记生字。

  3、指名学生介绍,一分钟自己记住了多少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重复作记字游戏,在游戏中认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3、集体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集体讨论:

  ⑴读完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⑵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

  ⑶元元开始是怎样想的?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⑴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⑵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⑶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⑷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⑸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⑹元元非常后悔。3、指导朗读,体会、感悟:

  ⑴读后说说,体会到什么?

  ⑵边读边体会。

  ⑶同桌练习朗读。

  ⑷读的好的同学教读。

  ⑸四人小组比赛读。

  4、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元元迟到了20分钟?

  五、拓展活动

  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记一记,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小组内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找朋友”的游戏。

  二、组字组词练习

  1、课件出示课后“找找说说”。

  2、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引发思考。

  3、学生自己组合新字。

  4、小组互相交流。

  5、集体交流,看那个小组组的多、全。

  三、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

  欠元包钟叹哈迟闹谁能把生字读下来?

  2、集体观察,找出重点。

  3、重点指导:叹、哈、闹、迟。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练习。

  5、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活动

  展示自己收集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

  【板书设计】

  红灯亮

  再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

  汽车走

  【教学后记】

  本课由于贴近儿童生活,因此学生学习时较感兴趣。通过实验,朗读课文,体会感悟,学生对珍惜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组字游戏,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在组内讨论热烈,找得很全面。有些同学搜集的名言警句很好,并能谈出自己的体会。写字教学采用重点指导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突出重点,帮助学生记忆较难的字和易出错的字。

《分一分》经典教案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课前准备:苹果、水果刀、学生练习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个人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用拍手的形式回答老师的问题。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1、出示实物(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2、如果老师手里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3、如果老师手里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可能会有学生说用“半个”)

  (1)师:拍手无法表示“半个”,你能用其他什么方式来表示半个苹果吗?请发挥你的想像,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

  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2)请全班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或写,再请4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方

  式画或写表示“一半”的符号。

  (3)根据学生画、写的情况,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直观认识,教学新课

  1、认识。

  (1)用计算机演示:平均分月饼,让学生观察分的过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也就是半个月饼,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老师同时贴半个月饼图。

  师:刚才老师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2块,其中的1块,能用我们学

  过的数来表示吗?

  生:不能(或能说出有表示)。

  师:这半块月饼用分数表示。

  (边说“一半可以用表示”边板书:)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数家族的一位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2)指导读写。

  (3)加深对的认识。

  ①师:(操作)把一个大苹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给妈妈吃,一份老师吃。老师吃的这一份也就是这个苹果。

  ②折一折:让学生拿出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并涂上颜色。突出平均分,正确判断。

  (4)巩固练习:数学书第56页:涂一涂。分别涂出它们(图形)的。

  (让学生体会:不仅可以表示半个月饼,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件衣服、半张纸等。)

  2、认识。

  (1)师:如果我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回答。

  (电脑演示或实物演示。)

  (2)每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一,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3)独立思考,尝试读写。

  (指名上台板书,全班读一读。)

  三、操作练习,加深认识,巩固提高。

  (1)拿出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平均分成4份,再涂上颜色表示这张纸的。

  (2)拿出2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各折出它的和。

  (3)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你能折出它的吗?

  (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平均折成三份,其中的每份就是这张纸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你对分数是怎样理解的?

  有何收获?有何感想?

  提示:(分数)怎样分呢?(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份之一)。

  教学意图:

  “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而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步接触的基础知识,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与平均分的经验分不开。其实,学生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本节课“分一分(一)”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因此,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喜爱的拍手游戏人手,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小朋友,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引人“一半可以用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先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平均分月饼。让学生通过观察平均分的过程。先认识分数,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练习的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并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折纸操作和判断题的练习,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份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一分》经典教案15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了解时间与生活的关系。

  3、能围绕一分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钟、汉字(长、短)、拼图玩具

  2、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发现一分钟

  1、讨论: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时钟有什么用?

  2、小结: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让我们遵守时间。

  二、感受一分钟

  1、讨论:那么一分钟我们能够干些什么?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

  2、幼儿第一次判断: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3、游戏《木头人》

  请幼儿摆一个难度较高的姿势,坚持一分钟。

  4、幼儿第二次判断:

  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5、游戏《拼图》

  请幼儿在一分钟内完成拼图,自己评价完成情况。

  6、幼儿第三次判断: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7、再次讨论: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呢?

  8、小结:一分钟是不会变的',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分钟还是一分钟,我们要专注于一分钟能够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钟

  1、幼儿观看ppt: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

  (一分钟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钟可以写45个字、一分钟可以喝一杯水、一分钟可以读120个字,一分钟可以做50个俯卧撑、一分钟可生产78俩汽车,一分钟可跑300米,一分钟可以数300张人民币,铅笔厂一分钟可以制造1600支铅笔,飞机一分钟可以飞行18千米。一分钟全世界诞生259个婴儿)

  2、幼儿交流: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3、小结:每一个一分钟我们都不要浪费,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分一分》经典教案】相关文章:

《分一分》教案02-24

数学《分一分》教案04-11

《一分钟》教案03-29

一分钟教案09-17

挑战一分钟教案08-22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一分》11-11

《挑战一分钟》大班教案11-11

《一分钟有多长》大班教案12-18

《一分钟》教案(通用16篇)10-18

一分钟有多长大班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