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放射性管理制度

放射性管理制度

时间:2023-01-01 09:08:36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放射性管理制度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射性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射性管理制度

放射性管理制度1

  第一条、 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 保护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放射性物质开发与合理利用, 加强和规范放射性物质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及有关规定, 结合我校的实际 情况,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与放射性物质相关用语的含义:

  (一) 放射性污染,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 人体、 场所、 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二) 核设施, 是指核动力厂(核电厂、 核热电厂、 核供汽供热厂等) 和其他反应堆(研究堆、 实验堆、 临界装置等);核燃料生产、 加工、 贮存和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等。

  (三) 核技术利用, 是指密封放射源、 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医疗、 工业、 农业、地质调查、 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四) 放射性同位素, 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五) 放射源, 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 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六) 射线装置, 是指线机、 加速器、 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七) 伴生放射性矿, 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如稀土矿和磷酸盐矿等)。

  (八) 放射性废物, 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 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 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第三条、 放射性物质管理贯彻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方针: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严格管理、 安全第一。”

  第四条、 学校实行放射性物质使用审批制度, 校属单位在教学、 科研、 生产中使用放射性物质, 必须事先经学校审批, 并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程序是:

  1、 使用单位立项、 申请, 提供立项申请书和可行性报告;

  2、 学校审批, 主管校领导审核, 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决定, 校长签字批准;

  3、 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

  4、 政府环保、 卫生、 公安部门批准, 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条、 学校对涉及放射的工作实行资质许可证制度, 放射性实验室设置要取得政府环保、 卫生、 公安部门核发的许可证, 从业工作人员要经专业培训取得上岗证。

  第六条、 学校组建放射性物质管理组织, 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管理放射性物质。

  教务处为学校放射性物质主管部门, 教务处实践教学科为办事机构;

  公安处为学校放射性物质协同管理、 监督、 保卫部门;

  校内各拥有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为放射性物质直接管理部门。

  第七条、 学校放射性物质管理实行责任制度

  (一) 放射性物质管理组织责任

  1、 学校放射性物质主管部门教务处的责任

  (1) 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 制定校内放射性物质管理制度, 并组织落实;

  (3) 组织放射性物质清查、 统计、 填报相关的报表;

  (4) 管理放射性物质的采购;

  (5) 监督相关单位对放射性物质的验收、 计量、 使用、 保管;

  (6) 负责放射性警示标记的设置与管理;

  (7) 主管放射性废料的处置;

  (8) 就放射性物质管理相关问题协调学校与环保、 卫生、 公安部门的关系。

  2、 学校放射性物质协同管理、 监督、 保卫部门公安处的责任

  (1) 负责放射性物质存放地点的安全设施标准确定, 建设督办;

  (2) 学校放射性物质统计资料在公安部门的报送;

  (3) 学校放射性物质使用安全监督;

  (4) 负责放射性物质存放地点的安全保卫;

  (5) 就放射性物质管理相关问题协调学校与公安部门的关系。

  3、 学校放射性物质直接管理部门(各院、 部、 分析中心等) 责任

  (1) 确定放射性物质管理的领导人员、 使用人员、 保管人员;

  (2) 负责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的建设;

  (3) 负责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安全设施的建设;

  (4) 负责放射性物质使用人员和放射性物质保管人员的培训、 行为管理;

  (5) 负责放射性物质使用的安全管理;

  (6) 负责放射性物质使用产生废物的分类整理、 储存、 保管、 处理;

  (7) 计量、 统计、 报告放射性物质使用和库存情况。

  (二) 放射性物质管理人员责任

  1、 放射性物质库房管理人员责任

  (1) 对入库管理的.放射性物资进行计量验收;

  (2) 建立放射性物资库存保管账, 及时登记出入库数量;

  (3) 月末对库存放射性物资进行清点对账, 按规定报送有关数据;

  (4) 建立库房记事簿, 随时记录有关事宜;

  (5) 管理库房门窗、 门柜钥匙;

  (6) 做好库房防火、 防盗、 防射线泄漏的安全工作, 随时查堵、 报告安全隐患。

  2、 放射性物质使用人员责任

  (1) 建立放射性物质使用登记簿, 随时登记有关事宜;

  (2) 要准确计量、 记录放射性物质使用情况;

  (3) 按操作规程使用放射性装置和放射性物质;

  (4) 按规定检查检修放射性装置;

  (5) 维护放射性使用场所的环境, 防止放射性污染等环境事故;

  (6) 按规定收集、 包装、 储存放射性废物。

  第八条、 放射性物质的使用管理

  (一) 放射性物质使用必须经批准, 取得政府机关核发的资质证书;

  (二) 放射性物质使用设施建设选址必须合理、 建设质量必须达到标准, 符合环境保护、卫生、 安全(公共安全、 安全保卫) 的有关规定;

  放射性物质使用设施要设置防辐射警示标识;

  (三) 放射性物质使用必须具备安全措施和保护器具:

  (四) 放射性物质使用必须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并切实可行, 得到贯彻执行;

  (五) 放射性物质使用人员上岗必须经专业培训、 经体检合格、 取得有关部门的资质证书;

  (六) 建立放射性物质使用记录, 详细记载使用人员、 使用时间、 使用范围、 用量、 操 作运转情况、 产生废弃物的种类与数量等。

  第九条、 放射性物质的库存管理

  (一) 学校统一设置符合环境保护、 卫生、 安全(公共安全、 安全保卫) 的有关规定的放射性物质保管库房, 配备专用铁柜, 供各单位存放放射性物质, 暂时不用的放射源, 为了安全起见, 可送放射性物质库房保管, 用时再取回;

  (二) 放射性物质库房设置防辐射警示标识;

  (三) 放射性物质库房要建立库存保管账, 定期清点库存量, 核对帐目和实物, 使之相符;

  (四) 放射性物质库房要建立出入库制度, 严格计量管理, 严密程序和手续;

  (五) 放射性物质库房物品摆放要合理, 消除不安全因素, 放射性物质库房不得存放易燃、 易爆、 腐蚀性物品;

  (六) 放射性物质库房要建立安全保卫制度, 采取有效的防火、 防盗、 防射线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

  (七) 放射性物质库房要设置安全防范备品, 确保需求;

  (八) 进出库房人员要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条、 放射性废物管理

  (一) 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单位应采取各种必要措施, 尽量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或减小体积。

  (二) 放射性废物和废放射源在本单位暂存期间, 应严格管理, 有效控制, 保证人员安全和环境不受污染。

  (三) 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单位不得自行在环境中处置放射性废物和废放射源, 要集中收处。

  (四) 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单位, 应按规定对本单位的废物进行收集、 包装和送贮。

  (五) 放射性废物的收集规则:

  1、 放射性废物应按要求分类收集, 并装入带有分类标记的专用口袋内(容器内);

  2、 严禁将放射性废物混装到一般垃圾中, 也不得将一般垃圾混入放射性废物中;

  3、 废放射源应单独收集存放, 不得混在一般放射性废物中;

  4、 含放射性核素的有机闪烁液, 应用不锈钢或玻璃钢罐贮存;

  5、 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单位, 应设专门场所存放放射性废物, 并设置电离辐射标志。

  (六) 放射性废物的包装规则:

  1.装放射性废物的专用塑料口袋应密封, 不破漏;

  2,含有尖刺及棱角的放射性废物, 应先装入硬纸盒或其它包装材料中, 然后再放到塑料袋内;

  3,每袋废物的表面剂量率应不超过 0.1msv/ h(l0mrem/ h), 每袋积不超过 30l, 重量不超过 20 k g。

  (七) 放射性废物的送贮(处) 规则:

  1、 废物应干燥, 游离液体率不大于 1%;

  2、 废物性能应稳定, 无挥发性、 易燃、 易爆等不稳定性物质, 无强氧化剂、 腐蚀剂等物质;

  3、 试验植株应脱水、 干化或灰化;

  4、 动物尸体应固化于水泥中, 或反腐、 干化、 灰化;

  5 、 废放射源应放在包装容器中, 损坏的密封源应重新包装, 并附上有关的卡片;

  6、 包装体外表面的污染控制水平分别为: α< 0.04q/ cm2;β<0.4 q/ cm2;

  (八) 向环境排放放射性废气、 废液, 必须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 对不得向环 境排放的放射性废液进行处理或者贮存。

  向环境排放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的放射性废液, 必须采用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排放方式。

  禁止利用渗井、 渗坑、 天然裂隙、 溶洞或者国家禁止的其他方式排放放射性废液。

  第十二条、 法律责任 放射性物质管理、 使用、 保管单位及人员,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依法追究责任:

  (一) 向环境排放不得排放的放射性废气、 废液;

  (二) 不按照规定的方式排放放射性废液, 利用渗井、 渗坑、 天然裂隙、 溶洞或者国家禁止的其他方式排放放射性废液;

  (三) 不按照规定处理或者贮存不得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废液;

  (四) 将放射性固体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和处置:

  (五) 未经许可, 擅自贮存和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

  (六) 不按照许可的有关规定贮存和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

  (七) 不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或者应急措施;

  (八) 不按照规定报告放射源丢失、 被盗情况或者放射性污染事故。

  第十三条、 本办法从修订之日起试行。

放射性管理制度2

  1.目的和范围

  为控制辐射源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并以安全方式将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降至最低,使员工意识到发现天然放射物的存在时应对人员和环境进行保护,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辖范围内涉及海上放射性作业的管理。

  2.术语和定义

  2.1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发生转换,并随之引起其自身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的现象。

  3.职责

  3.1健康安全环保部

  负责制定《放射性物质处理安全管理》,并监督检查各所属单位的执行情况。

  3.3 各所属单位

  3.3.1负责对选择的作业单位的放射性物质处理安全管理进行审批和管理。

  3.3.2负责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3.3作业单位

  依据《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5号)制定放射性生产测试作业的方案,包括放射性物质的运输、使用和保管、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4.管理要求

  4.1放射性物质的作业要求

  4.1.1严格按作业规程执行。

  4.1.2进行测试作业的区域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4.1.3操作、安装放射源以及这些放射源出入设备时,除放射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围观,不得在设备附近停留。

  4.1.4放射性物质的领、用、存、取都应有严格的登记交接记录。

  4.1.5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设施。

  4.2作业前准备

  4.2.1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向健康安全环保部门提交放射源作业方案,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放射源作业方案及其健康安全环保措施交底。

  4.2.2作业前,作业方负责人还应组织对放射源的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作业监督报告,经其许可后方可作业。

  4.2.3 基层单位负责人对使用放射源进行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组织落实各种防范措施,指挥现场放射源作业。

  4.2.4 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提交“放射性物品进场申请单”,经基层单位负责人认可后,随放射源带到作业现场,现场安全负责人保存该申请单。

  4.2.5 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向现场负责人提交放射源作业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放射源作业方案及其健康安全环境控制措施交底。作业负责人应组织对放射源的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检查,并将情况向现场负责人报告,经其许可后方可进行作业。

  4.2.6 作业前,现场负责人应将作业时间、作业区域以及防护措施等情况通知现场总监,现场负责人确认并通知现场所有人员后方可进行作业。

  4.2.7 作业前,现场负责人还要将msds相关资料提供给现场人员。使其了解msds相关内容后,方可进行作业。

  4.3 运输与存放

  4.3.1 作业方应严格遵守《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5号)中关于运输与存放的`要求。

  4.3.2 作业方陆地运输放射源时应有当地交通部门的运输许可证,往平台上运输放射源时,应申报并办理相应手续,指派专人押运,装运箱和源罐上应注有标志,如:危险物质、吊点、运输要求等。吊装时,绳套应牢固,操作应平稳,做到慢起、慢放。

  4.3.3 作业现场不准长期存放放射源,如生产需要临时存放,则应经现场作业负责人同意。

  4.3.4 放射源在作业现场存放应有专用的存放装置,放射源存放应远离生活区,且不能与爆炸性物质和具有腐蚀的物质同室存放,装置上应有危险性标识。

  4.4 废弃处理

  对失效的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源外壳应送到国家指定的废弃机构和地点进行处理。

  4.5 应急处理

  4.5.1 凡放射性物质丢失或发生事故后,作业监督应立即组织保护现场,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控制事故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5.2 发生放射源事故或丢失后,作业监督与作业负责人应立即向基层单位负责人汇报,并必须逐级向上汇报。

  4.6使用后管理

  作业负责人提出退场申请,填写“放射性物品退场审核单”并经作业监督和现场总监签字确认后随放射源带回陆地。审核单到达陆地后经基层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并留存。

  5.相关文件和资料

  5.1《危险化学品处理安全管理》(hse-w-318)

  5.2《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5号)

  5.3《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98-20xx)

  6.相关记录

放射性管理制度3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目的

  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管理,保障人身安全健康,特制定本办法。

  1.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炼铁厂范围内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防护管理。

  2 相关文件和术语

  2.1 相关文件

  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放射污染防治法

  2.1.2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防护条例(国务院05年449号令)

  2.1.3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06年31号令)

  2.1.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防护管理办法

  2.2 术语

  2.2.1 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核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如料位仪、液位计、核子秤、测厚仪等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如*光探伤仪、医用射线装置等)。

  2.2.2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生产活动造成物料、产品、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射线。

  3 职责

  3.1 炼铁厂成立放射防护领导小组,小组由炼铁厂主管领导及安环科、技术科、设备科、综合办(保卫)、使用车间、维护车间主管领导组成,负责全厂放射安全和防护以及放射环境管理领导工作。

  3.2 安环科是炼铁厂放射源使用、报废安全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

  a)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对炼铁厂放射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b) 按照公司规定对炼铁厂放射源定期检查、检测评价,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并进行考核;

  c) 负责组织、协助对放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并将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登记并上报。

  d) 负责组织开展放射工作人员射线个人剂量监测,定期组织该类人员体检;

  f) 负责组织放射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按规定程序上报。

  g) 负责向公司安环部报告办理废旧放射源的相关手续和新增放射源的相关手续,做好放射源登记工作。

  h) 负责申请配备放射防护用品。

  i) 负责制订放射性同位素岗位安全防护规程并进行检查和考核。

  3.3 综合办负责放射源的安全保卫工作,具体负责:

  a) 负责建立放射源保卫制度,并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同时要建立放射源登记台帐。

  b) 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对丢失和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

  c) 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

  3.4 设备科

  a) 负责对含放射源设备使用的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处理,保证放射源装置及其防护设施正常运转,并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b) 负责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维护检修的安全管理。做好放射源登记管理工作。

  c) 炼铁厂需新添置放射源和报废放射源设备或更换放射性设备时负责向公司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批准后组织实施。

  d) 参与涉及炼铁厂的工程项目中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及其防护设施项目的竣工验收。

  e) 负责制订放射性同位素操作、维护及防护规程并检查督促实施和考核。

  3.5 放射源设备所在(使用)单位,应将其视同其他设备一样,负有安全监管、保管、看护的责任,不得丢失,不能允许无关人员损坏和移动。

  3.6 放射源设备维护(保修)单位或个人,负责对现场在用的放射源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确保现场安全防护装置完好,并做好记录;对放射源负有保管责任;建立放射源台帐并上报主管科室;负责放射源更换、移送工作,并做好协助检测工作;负责现场设置放射防护警示标志;负责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体验工作,督促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穿戴防护用品以及防护用品申报工作;负责督促放射工作人员遵守放射工作有关规程和制度,并检查和考核。

  4 工作程序及管理要求

  4.1 技术设备科参与铁厂新、改、扩建工程放射源设备和场所的验收,代表炼铁厂提出安全使用和现场防护措施的整改要求。

  4.2 设备科要加强对放射源装置维修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每月至少深入现场检查一次,禁止现场乱放放射源污染环境和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情况发生。

  4.3 设备科要搞好放射源及其防护设施日常运转管理工作,放射性装置维修的安全管理工作。设备科每年要做好下一年度放射防护和维护费用的资金预算计划。

  4.4 综合办(保卫)必须制订放射源保卫制度,设专人管理,每周开展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

  4.5 安环科要制订放射源及其防护装置安全防护工作制度和岗位安全规程。每月对放射源及其防护装置、维修单位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存在的隐患要督促整改。

  4.6 安环科要按照国家有关从事放射工作的防护要求为放射防护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4.7 安环科要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管理、组织或协助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合格后才能从事放射工作(持证上岗),培训周期为两年一次。

  4.8 安环科协助、配合安环部开展射线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4.9 根据公司制度规定,安环科配合安环部安排放射工作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存档,对体检有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向厂领导和公司有关部门报告。

  4.10 安环科要对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根据公司有关制度进行监督管理。

  4.11 放射源使用维护车间要加强日常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每周至少对现场和班组日常维护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作好记录;要督促放射工作人员维护时穿戴好防护用品;发现放射源丢失、被盗,应立即向铁厂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4.12 放射源维护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和规程,每班加强检查、巡查、并做好记录。搞好交接班,经常检测放射源所在区域,发现射线超标和泄漏要立即向炼铁厂领导和部门报告,采取防护措施。

  4.13 现场设备检修时检修人员进入到放射源危险区域前,现场检修单位或负责人要通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后要到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关掉放射源光门或采取其他防护隔离措施,避免发生人员受射线伤害。

  4.14 禁止在现场拆卸放射源源体,以免污染环境和伤害现场人员。放射工作人员更换放射源源体时,换下的放射源不能随意丢在现场,要有专人看管并及时送交公司放射源专用存放库。如果移送时,有放射源光门关不严或源体射线超标等情况出现,放射工作人员要用专用材料(铅板)包扎或采取其他有效防护措施才能送交。

  4.15 外来单位检修放射源体必须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检修,禁止外来单位在炼铁厂区域拆卸放射源体。

  4.16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放射源现场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4.17 放射工作人员检查确定要更换放射源及其防护装置前要先向炼铁厂有关科室报告,待上级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才能实施。

  4.18 放射工作人员要配合放射事故的调查和放射源丢失的调查。

  4.19 现场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泄漏,炼铁厂领导和有关科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防止事故扩大。

  5 检查与考核

  5.1 铁厂技术科、设备科、安环科、厂办(保卫)、使用维护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放射防护检查。

  5.2 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和违反本规定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轻重,每项次对责任单位或个人扣款100-1000元。

  5.3 对违反本规定和有关制度造成放射污染事故的,对责任单位和个人,包括单位领导按公司《责任事故管理标准》进行处理,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责任人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6 记录

  6.1 放射源登记表

  6.2 放射源检测记录台帐

  6.3 放射工作人员登记表

  6.4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台帐

放射性管理制度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放射性药品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口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领域内进行放射性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运输、使用、检验、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性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能源部主管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二章 放射性新药的研制、临床研究和审批

  第五条放射性新药是指我国首次生产的放射性药品。药品研制单位的放射性新药年度研制计划,应当报送能源部备案,并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经卫生行政部门汇总后,报卫生部备案。

  第六条放射性新药的研制内容,包括工艺路线、质量标准、临床前药理及临床研究。研制单位在制订新药工艺路线的同时,必须研究该药的理化性能)纯度(包括核素纯度)及检验方法、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放射性比活度、剂量、剂型、稳定性等。

  研制单位对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必须进行可测限度、范围、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的研究。

  放射性新药的分类,按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七条研制单位研制的放射性新药,在进行临床试验或者验证前,应当向卫生部门提出申请,按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报送资料及样品,经卫生部审批同意后,在卫生部指定的医院进行临床研究。

  第八条研制单位在放射性新药临床研究结束后,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经卫生部审核批准,发给新药证书。卫生部在审核批准时,应当征求能源部的意见。

  第九条放射性新药投入生产,需由生产单位或者取得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研制单位,凭新药证书(副本)向卫生部提出生产该药的申请,井提供样品,由卫生部审核发给批准文号。

  第三章 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经营和进出曰

  第十条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向能源部报送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并抄报卫生部。

  第十一条国家根据需要,对放射性药品实行合理布局,定点生产。申请开办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应征得能源部的同意后,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筹建手续。

  第十二条开办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具备《药品管理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符合国家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并履行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手续,经能源部审查同意,卫生部审核批准后,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放射性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无许可证的生产、经营企业,一律不准生产、销售放射性药品。

  第十三条《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放射性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期满前6个月,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分别向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重新提出申请,按第十二条审批程序批准后,换发新证。

  第十四条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已有国家标准的放射性药品,必须经卫生部征求能源部意见后审核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凡是改变卫生部已批准的生产工艺路线和药品标准的,生产单位必须按原报批程序经卫生部批准后方能生产。

  第十五条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配备与生产、经营放射性药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安全、防护和废气、废物、废水处理等设施,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建立质量检验机构,严格实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产品出厂前,须经质量检验。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产品方可出厂,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

  经卫生部审核批准的含有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药品,可以边检验边出厂,但发现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时,该药品的生产企业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立即通知使用单位停止使用,同时报告卫生部和能源部。

  第十七条放射性药品的生产、供销业务由能源部统一管理。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医疗单位凭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放射性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单位凭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环保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发给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申请办理订货。

  第十八条放射性药品的进口业务,由对外经济贸易部指定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对外贸易的规定办理。

  进出口放射性药品,应当报卫生部审批同意后,方得办理进出口手续。

  进口的放射性药品品种,必须符合我国的药品标准或者其他药用要求。

  第十九条进口放射性药品,必须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者卫生部授权的药品检验所抽样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对于经卫生部审核批准的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药品,在保证安全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边进口检验,边投入使用的办法。进口检验单位发现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当立即通知使用单位停止使用,并报告卫生部和能源部。

  第四章 放射性药品的包装和运输

  第二十条放射性药品的包装必须安全实用,符合放射性药品质量要求,具有与放射性剂量相适应的防护装置,包装必须分内包装和外包装两部分,外包装必须贴有商标、标签、说明书和放射性药品标志,内包装必须贴有标签。

  标签必须注明药品品名、放射性比活度、装量。

  说明书除注明前款内容外,还须注明生产单位、批准文号、批号、主要成份、出厂日期、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有效期和注意事项等。

  第二十一条放射性药品的运输,按国家运输、邮政等部门制订的有关规定执行。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随身携带放射性药品乘坐公共交通运输工具。

  第五章 放射性药品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医疗单位设置核医学科、室(内位素室),必须配备与其医疗任务相适应的并经核医学技术培训的技术人员。非核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从事放射性药品使用工作。

  第二十三条医疗单位使用放射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放射性同位素卫生防护管理的有关规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安、环保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医疗单位核医疗技术人员的水平、设备条件,核发相应等级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无许可证的医疗单位不得临床使用放射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前6个月,医疗单位应当向原发证的行政部门重新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换发新证。

  第二十四条持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单位,在研究配制放射性制剂并进行临床验证前,应当根据放射性药品的特点,提出该制剂的药理、毒性等资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卫生部备案。该制剂只限本单位内使用。

  第二十五条持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单位,必须负责对使用的放射性药品进行临床质量检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等项工作,并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汇总后报卫生部。

  第二十六条放射性药品使用后的废物(包括患者排出物),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置。

  第六章 放射性药品标准和检验

  第二十七条放射性药品的国家标准,由卫生部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报卫生部审批颁发。

  第二十八条放射性药品的检验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者卫生部授权的药品检验所承担。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放射性管理制度5

  为加强医疗放射性药品管理,保证经营药品的.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医疗放射性药品实行使用科室管理。

  二、医疗放射性药品购入、请领和使用严格实行双人签字规定。

  三、根据医疗放射性药品的特性,使用科室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四、未按照规定要求办理的,严肃处理责任人。

放射性管理制度6

  一、采矿公司所属单位在计划、购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之前,除了给环保中心报批外,同时报医疗管理中心审批。购置申请未批准前,不得购置。

  二、在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竣工验收同意后,可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办理购置手续。

  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参加健康检查,接受放射防护专业知识和相关法规知识培训,获得《放射人员健康证》,方可从事放射性同位素专业,在岗位工作中必须佩带剂量牌,并接收有医疗机构资质单位的职业健康监督。

  四、发生放射源事故实行部门负责,分级管理和报告。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事故。医疗管理部门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公安部门调查。

  五、放射工作单位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地址、场所、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或者卫生许可规定的项目,在三十日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变更手续制度。对车间班组负责人更换,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交接班手续。

  六、从事放射工作单位的'负责人,根据本单位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场所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危险场所设警示牌标志。

  七、禁止将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或者射线装置转让、调拨、出租给无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八、放射工作单位建立健全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一)设立放射防护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

  (二)建立放射工作管理档案,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监测和检查。

  (三)组织本单位放射工作人接受放射防护法规、专业技术的知识培训。

  (四)制定并落实放射事故预防措施与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故,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

  (五)从事放射防护管理和现场接触放射线专业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保健津贴。

  九、凡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有下列情况给予处罚:

  (一)发生先购置放射源后审批许可证,并已使用的单位。

  (二)未经培训未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而从事放射工作的。

  (三)未经上岗前健康检查而上岗的。

  (四)上岗后未进行按规定健康检查,没有建立个人剂量档案的。

  (五)对放射工作许可登记证过期或超过许可登记范围使用、运输、储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造成放射事故的。

  (六)对发生放射事故隐瞒不报或者弄虚作假的。

  (七)发生放射源物质泄露事故、失窃造成严重后果的。凡有以上情况将按照《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对法人代表和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

放射性管理制度7

  1、必须在所取得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购买和使用放射性药物。

  2、放射性药物操作人员应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定货须慎重考虑,妥善安排,经科主任批准决定。

  4、及时了解到货日期,做好使用安排,争取充分利用不浪费。

  5、放射源到货后应立即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到货日期、核素种类及活度等。

  6、贮存使用放射源的场所,须配备防护措施,入口处设置醒目辐射标志及必要的报警装置。

  7、放射源容器须贴标签,标明核素种类、日期、比活度等,妥善保管。

  8、记录使用情况,包括用量、余量及使用日期等。

  9、每月清点放射源,核实登记,做到帐物相符。用完后应有注销、容器回收等记录。

  10、对贮源室定期进行剂量监测,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放射性管理制度8

  1、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事故管理规定》、《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并主动接受、配合卫生、公安部门的监督和防护监测机构开展监测工作。

  2、建立、健全放射源防护和安全管理档案,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并在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建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3、建立放射防护和安全管理组织,设立专(兼)职防护和安全管理人员,落实放射源管理责任制,确保放射安全防护管理人员能接受放射工作法规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并有效地开展工作;每二个月至少对放射源的管理及防护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有文字记录。

  4、严格按放射安全、防护要求设置放射源和防盗、防丢失、防辐射设施,在放射源工作场所设立放射警告、警示标志,并有专人管理。

  5、严格按放射性物质工作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工作,不超许可范围工作。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要及时办理'放射工作许可证'的申请、换证、复验审查、变更、注销等手续。

  6、新、改、扩建放射工作场所时,及时办理预防性审批、验收等手续。

  7、及时组织放射工作人员按时接受个人剂量检测、放射工作培训,并做好就业前、中、后的.健康体检的组织工作;放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8、未经卫生、公安部门批准,不得购买、转让、调拨、借用或自行处置放射源。

  9、如发生放射源、设备遗失或者发生放射事故时,及时向卫生监督和公安部门报告。

放射性管理制度9

  1 目的

  为了强化环境保护管理,防止发生辐射污染事故,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放射性仪表岗位职责、放射源安全保卫措施、放射源使用、保管制度、放射源安全防范措施、放射仪表设备检修制度、放射源监测计划

  及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

  2 适用范围

  适用炼铁厂各部门、作业区及外施工单位所有产品、活动和服务中产生的污染事故的预防管理。

  3管理内容和要求

  3.1 放射事故应急措施

  3.1.1 发生放射事故后,按公司下达的应急预案步骤处理。并采取妥善的措施,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和影响,接受监督部门处理 。

  3.1.2 处理放射事故时,应当首先考虑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迅速安置受辐射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发展事故的扩大蔓延,避免粮食、果蔬作物、禽类以及引用水源等受到污染。

  3.1.3 发生工作场所、地面、设备放射污染事故时,应首先确定污染的核素、范围、水平,并且尽快采取相应的去污措施。

  3.1.4 人员皮肤、伤口被污染时,应迅速去除污染并给予医学处理,对体内摄入放射性核素者应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理措施。

  3.1.5 发生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时,应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迅速查找、侦破,尽快追回丢失的放射性物质。

  3.1.6 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要及时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品和资料,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尽量减少事故影响,保护国家财产及公众的安全。

  3.1.7 放射事故中人员受照时,要通过个人计量计,模拟实验、生物和物理检测、事故现场样品分析等方法迅速估算人员的受照剂量。

  3.1.8 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当量超过0.05sv者,应给予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医学处理。

  3.2 放射源安全防范措施

  3.2.1 认真学习贯彻《放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性防护条理》的有关规定。

  3.2.2 建立以厂领导为首的严密管理机构,厂领导对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负责,确保辐射防护和环境所需设施及人员的安全。

  3.2.3 放射源出厂用8cm厚的铅做屏蔽外,为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近射源,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放射源周围加1.5米高的围栏。

  3.2.4 由工作认真负责,并经过厂方培训取得证书的人员,作为放射管理人员。

  3.2.5 建立和健全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3.3放射源使用、保管制度

  3.3.1根据生产需要购买相应的放射源。

  3.3.2 购买前,由设备采购部门办理《放射同位素工作许可证》和《放射同位素工作登记证》,并在能源环保部备案。

  3.3.3 要了解发生装置的技术指标,选择适应的工作地点。

  3.3.4 当放射源不使用时,必须选择安全可靠地点储存,要有屏蔽设施,要有防火、防盗、防泄漏等安全措施,并指定专人保管。

  3.3.5 在储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源时,必须严格登记手续,做到帐物相符。

  3.3.6 对于长期不用或废旧的放射源,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转让或掩埋。

  3.4 放射仪表设备检修制度

  3.4.1 放射源的安装必须在安装地点附近的一切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

  3.4.2 放射源的拆卸必须在安装地点附近的一切设备拆卸之前进行。

  3.4.3 处理放射源或放射源附近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特殊防护用品,个人计量及必要的检测仪器。

  3.4.4 处理放射源时要动作迅速、准确,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完毕后立即撤离现场。

  3.4.5 开关放射源时,眼睛不要正对射源孔,手也不要伸到射源孔。

  3.5 放射源监测计划

  3.5.1 炼铁厂现有放射源9个,其中一期5个,二期4个。

  分布如下:

  一期:炉顶受料罐下部两台,炉顶称量罐下部一台,矿槽1#焦中斗下部一台,2#焦中斗下部一台。

  二期:炉顶受料罐下部一台,炉顶称量罐下部一台,矿槽1#焦中斗下部一台,2#焦中斗下部一台。

  3.5.2对放射性仪器的检修、检查和对环境的测试我厂委托天津市核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对现场设备检查及环境的检测,检测时间根据生产需要每次定修时进行一次监测,并且每月对放射源现场环境进行监测。并由天津市核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出据报告。

  3.6放射源安全保卫措施

  3.6.1 料位计、中子水分仪必须由设备管理科联系放射专业人员按使用要求安装调式,运行中发生故障时,应由设备管理科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修。

  3.6.2 放射源附近必须放置明显的危险标志,防止非工作人员逗留,且在安全距离内严禁吸烟、进食。

  3.6.3 放射源必须安装牢固的防护措施,以防止他人触摸和丢失。

  3.6.4 放射源监视器安装于矿槽和高炉中央变电站,变电站操作人员要经常查看放射源是否丢失,发现丢失立即上报厂调度室。

  3.6.5 当放射源监视器不能正常工作时,矿槽和中央值班人员要立即向厂调度室报告。

  3.6.6 仪表班点检人员要经常巡视放射仪表的运行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6.7 检查严禁敲击放射源罐,以防止射源脱落,造成污染,危害人身安全。

  3.6.8 厂安全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宣传教育职工切实做好放射源的安全保卫工作。

  3.7 放射性仪表岗位职责

  3.7.1 辐射仪表、仪器岗位的具体职责,首先对密封源辐射仪表、仪器的γ源和中子源要有防护措施,即屏蔽防护:对密封源辐射一起安装局部屏蔽,使源罐表面剂量符合国家标准。

  3.7.2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上岗前必须穿戴有关的防护用品。

  3.7.3安装、维修、调式密封源辐射仪表人员,要熟记掌握操作技术,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减少时间,从而减少受照计量。

  4产生的记录:

  4.1 《炼铁厂镅/铍-241或铯-137射源装置紧急情况记录单》lt/eojl-7.7-04-00-01-01

  4.2 《炼铁厂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登记表》 lt/eojl-7.7-04-00-01-02

放射性管理制度10

  1.根据国务院《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制订本管理制度。

  2.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主要包括裂变制品、推照制品、加速器制品、放射性同位素发生器及其配套药盒、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等。

  3.医院使用放射性药品必须取得《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期满前6个月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换证。

  4.放射产品必须从生产企业直接采购,不得经过任何中介单位和个人。

  5.放射性药品的使用科室为核医学科。核医学科必须具备与其医疗任务相适应的并经核医学技术培训的'技术人员。

  6.放射性药品的采购有使用科室至少提前1周提出《放射性药品领药计划单》,药剂科采购人员复核后交药剂科主任、分管院长审批,定点采购。

  7.放射性药品的应存放于指定的活性实验室内,并有安全防护措施。

  8.放射性药品的质量检查验收,不良反应收集由核医学科负责。

  9.放射性药品使用后废物(包括患者排出物)应分类处理,并按照国家环保和辐射防护的有关规定处置。

【放射性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放射性管理制度10篇01-01

管理制度04-15

安全管理制度4篇 各种安全管理制度06-09

书法管理制度03-15

车队管理制度03-15

学院管理制度03-18

效期管理制度03-19

医院管理制度03-01

护士管理制度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