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1
教材分析:重力的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由“重力的由来,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学生必须经历感知描绘和测量等过程,最终形成对重力的整体认识,同时,这又对第一节认识力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细线 小石块
教学方法 实验法 图像法 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察实验导入新课(展示ppt课件)
思考图片现象产生的原因:
1.学生实验一:
用手拉住用绳子系住的.铁块,使铁块在空中 做匀速圆周运动。手有什么感受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
小石头在绳子的拉力的作用下不远离开,手感觉到绳子的拉力的作用
2.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吗?
学生举例
3.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重力(展示ppt课件)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地球表面及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三、重力的大小
1.依照生活经验思考重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展示ppt4)
思考: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探究重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展示ppt5——展示ppt7)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弹簧测力计
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3、学生分组实验二
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质量 m/kg 0.05 0.1 0.15 0.2 0.25 0.3
重力 G/N 0.5 1 1.5 2 2.5 3
4、学生作图象讨论分析总结:
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物重跟质量的比约等于_______。
四.重力的计算(展示ppt课件)
1.计算公式及意义的理解: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3.例题选讲(展示ppt9)
4.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例题1.一块质量为0.5千克的冰,它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若它遇热熔化成水,水受到的重力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例题2. 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 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 N/kg)
分析:已知:m=3 t=3 000 kg g=10 N/kg 求:G
解:汽车的重力
G = mg=3×103 kg×10 N/kg=3×104N
答:质量为3 t的汽车重力是3×104 N。
五、重力的方向(展示ppt课件)
观察图片并思考:重力的方向是如何描述的?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方竖直向下向的应用:(展示ppt11)
铅垂线水平仪等
3、思考想想议议问题:(展示ppt12)
我们平时说的“下”,到底指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指向地心
六、重心(展示ppt课件)
1、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图片略)
2、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注意: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就在物体上。
练习:画出下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展示ppt课件)
七、重力的由来 (展示ppt课件)
1.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注意:重力和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不是一回事。即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八、课堂小结(展示ppt课件)
重力的定义,大小,方向,作用点,由来。
九、巩固练习
教材后练习题
十、板书设计:
㈠、重力定义及物理符号: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㈡、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
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不是地球的吸引力。
2、地球表面及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㈢、重力的大小
1、计算公式及意义的理解: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㈣、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方竖直向下向的应用:
铅垂线水平仪等
㈤、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㈥、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十一、教学反思 :
在学习了力和力的测量基本概念后,来学习重力这种常见的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学生对重力的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接受重力的概念不难。 重力也是力的一种,要从力的三要素来理解这个力,教材上面的这部分内容不多,我就另外举例,尤其还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丰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重力了解更深刻。
或 G=mg
展开更多
收起↑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
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
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组内讨论)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锤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想想议议”。
(四)、重心。
出示课件,学生阅读思考并进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指点纠正。
四、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梳理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59页1、2、4。
2、目标检测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具有的力叫重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
难点:
重力方向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1、通过观察水往低处流、物体从空中落下、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落回地面等现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引出重力的概念,培养学养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培养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
3、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预习导入:
通过阅读“重力的由来”回答:
①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________
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②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_________.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________的作用。
通过阅读“重力的大小”回答:
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______成正比。
②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________,二者关系可用______来
表示。重力用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质量用______,单位是_____.
通过阅读“重力的方向”回答:
①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的,是指地球的_______。
②重力方向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阅读“重心”回答:
①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_______.
②方形薄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_______,球的重心在_____,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
学习导入:
(4)重心
提出问题:什么叫物体的重心?
学生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点
规则:几何中心。不规则:可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来找重心。
课堂达标:
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所含的物质多少成正比
B.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因此物体的质量与它的物重相同
C.质量相同的木块与铁块相比,铁块所受重力比木块所受重力大
D.重力为1N的所有物体,其质量为9.8kg
2、人站在一个竖直上下的电梯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梯匀速上升时,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
B.电梯匀速下降时,支持力小于人的重力
C.电梯匀速上升或下降时,支持力都等于人的重力
D.电梯没有开动时,人的重力才可能等于支持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4
—、活动:
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提出猜想
1.设计实验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5.交流与评价
二、判断重力的方向
三、重力势能
四、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讨论图8-12至图8-14提出的问题,找出其共同原因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引出重力的.概念。
根据图8-15介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
提问: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一步修正。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
g=9.8N/kg
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所受重力是多大?
通过演示课本图8-17实验,让学生明确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演示被举高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能对其它物体做功,而具有重力势能参与体验,参与讨论。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正确读数,记录数据。
猜想1: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3:……
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小组交流探究结果
已知:m=450g=0.45kg
求:G=?
解G=mg=0.45kg×9.8N/kg=4.41N
答:物体所受的重力是4.41N.
体验竖直方向是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重力的方向、大小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用具
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重垂线、制作的不倒翁、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看课件中的两幅图片,这是神七成功发射的图片,一幅是宇航员在太空出舱时的情景,另一幅是宇航员返回时出舱时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一)重力的来由
1、指导学生做课件中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橡皮为什么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能绕地球转动也不会跑掉,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再看课件,宇宙中的各个星体的运动都有一定的轨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这些力都是万有引力。
2、看课件,思考:图中的水、水滴、苹果、铅球的运动状态有何共同点?说明了什么?是谁给了它一个向下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上的物体是否都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呢?
3、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出现哪些合理的场景呢?请讨论。
(二)重力的方向
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个要素有关。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首先,我们来研究重力的方向。
1、方向:用手提起系有橡皮的线的顶部,当它静止时,线的方向就跟橡皮重力的方向一致,这个方向,我们就叫做竖直方向。悬挂物体自由下垂的线称之为重垂线。再看课件,图中物体的放置方式改变后,重力的方向变了吗?说明重力的方向是不是一定要与物体的表面垂直呢?看课件,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哪个是正确的?
2、重垂线的应用:我们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个性质,常用重垂线来做什么?看课件。
3、同学们都知道,地球是个椭圆形,看课件,那么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到地面,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三)重力的作用点
知道了重力的方向,下面我们来学习重力的作用点,请看书,了解重力的作用点在是哪里?
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呢?看课件。
2、如何找到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请大家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3、再看前面的不倒翁,不倒翁被扳倒后又会自动立起来,为什么呢?看课件。
(四)重力的大小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重力的方向、作用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请大家做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板书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
①物体的体积;
②物体的质量;
③物体的形状;
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
⑤物体的密度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说明:上面的几种猜想中,其中体积和密度对重力的影响都可归纳到质量当中。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只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可。其它的以后再去探讨。)
2、设计实验
要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呢?如何来做实验呢?
3、进行实验
4、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的表格、数据
5、展示:
6、结论
看课件,根据表中的数据与图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7、用公式表示为:出示课件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三、课堂小结
看课件。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6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题引入中,以众多的事例、图景创设学习情景,勇于激发学生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重力方向教学中,设置实验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科学的氛围中感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在课堂中构建了“变教为诱”,“以诱达思”的教学意场。使教与学和谐一致,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导探究。
力图避免“灌输”式教学,每个结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得出,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探究过程。在重力大小教学中,教师设置疑问,引导猜想,自然引出课本中的探究活动,留出思维空间,由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实验,安排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大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显著特点。
三、启发诱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
(1)鼓励学生动口说。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开始的,在本节课中对力的方向,通过观看、联想,以生活感受而动口说,使他们热情高涨的参与师生间的共同讨论,这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需要,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动手检查桌腿是否竖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3)采用个人及小组的竞争第一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本节课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占用了比较多的时间,以至于力的示意图这部分知识巩固不够充分,只能下一节课继续加深,同时G=mg公式还可拓展。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学生由于对科学探究的精神体会不多,进行科学猜想时,不够主动、大胆,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调控,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
2、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独立意识太强,不注重配合。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竞争,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
3、个别学生动手能力弱,不敢大胆开展实验。教师应采用有效激励方式,关注困难学生,给予及时辅导。这也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02-24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9篇02-24
物理重力教学反思03-10
八年级重力教案02-24
重力的教案07-29
《重力》教案09-18
物理重力教学反思8篇04-10
物理重力教学反思(8篇)04-10
物理重力教学反思通用8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