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语文教学反思>《初二语文教学反思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9 11:40:28 语文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1

  《地球万岁》这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这首诗以昂扬的笔调讴歌了地球对人类无私的奉献,鞭挞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同时希望人类能永远拥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期盼世界和平与自由,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情感。

  根据教材内容,我把学习目标定为:

  1、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通过重点句段的品读,唤起对地球的珍爱、保护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热爱和平、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主题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时,我抓住文中重点诗句: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人类,人类却做过多少令自己惭愧的事情。引导学生读课文,说一说地球把什么都给了人类?人类又做了哪些令自己惭愧的事情?通过地球的无私、博大、亲切和人类的无情、残忍、自私的对比,唤起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当学生在心底产生了珍爱地球的意识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朗读第六小节,并说一说作者希望我们怎样珍惜人类生存的家园,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学生充分感悟课文之后,我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读的有感情。

  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具体如下:

  1、时间把握不够准确,致使有的'教学环节不得不删掉。这也是造成对学生的训练没有达到预想效果的主要原因。

  2、引导还不够到位,致使学生思维不够敏捷。问题提出后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反应,课堂显得沉闷,学生不够活跃。我想这也是造成这节课没有达到预想效果的一个原因。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又一次总结了经验,受到了教训,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2

  我国著名遗传学专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既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也让我们体会到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能让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对于科普文章,我没有在写作思路的`分析上花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提高分析、理解、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高科技知识的文章,学生较为感兴趣,但如果老师过多的介入,反而会适得其反,因而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阅读本文,你了解了什么知识?问题较浅而且范围很广,同学们畅所欲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全由自己的水平而定,回答问题的同学争先恐后,热情高涨,在这个过程中,结合他们在生物课上学的关于细胞学的知识,便很快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在拓展延伸的部分里我还设计了一个辩论题:正方——克隆技术能为人类造福,反方——克隆技术不能为人类造福。以课本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加上他们课外所了解的事例、数据、故事等作为论据,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正反双方你不让我,我不服你,争得面红耳赤,场面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一环节里,课文的一个难点: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不用老师做过多的分析,一切都迎刃而解了,非常的轻松。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3

  期中考是初中阶段相对重要的一个考试,目前绝大部分的学校都已经考完和讲评完。

  期中考试后到现在已经一周的时间了,我把所教班42名学生的分数又看了一遍,仔细想想学生的分数不高的原因,觉得自己有许多地方做得实在是有欠缺。我却被一种莫名的压力袭击。因为成绩和我想象的还存在一段距离。我一直在思索如何将锻炼学生思维和提高考试成绩很好地统一起来。

  初中汉语教学应该是在小学汉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汉语文学习习惯,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未必都如愿。就我自己来说,注重了课文的阅读、讲解、互动,注重了理解和师生间的共同探讨,课堂的活跃、教学的严谨我也努力做到了,学生的成绩却回馈给我了不太理想的结果。静思之后,我认为自己一直以来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每一课的知识缺少了必要的巩固和检测,特别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这其中有高估学生自觉性的因素存在,被大多数会背诵词语意思,特殊句子,听写生字词语的学生给迷惑了双眼。一些常用词语的书写、课文默写很不扎实。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自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对常用字词的字音、字形、字义的.强调,巩固,即安排适当的时间强化训练。放月假回来后,我计划一周进行一次字词检测,个个过关,加强识记。

  第二,要更加有效地利用早读时间。早读任务要更加精心安排,重要的是督促、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并提升效率,做好早读评比工作。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早读质量。总之,利用早读时间指导、督促学生扎实掌握重点、常用词语。(包括课文二中的重点词语)。

  第三,认真讲解课文、练习册中的训练题,对所学课文知识的巩固要很好地到位。与此同时,强调并教授一些答题技巧。尽量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统一的教学目标。

  第四,继续加强培优辅潜工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其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经典美文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渗透情感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汉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实行分层次教学,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比如让成绩好些的学生背生字词意思、特殊句子时,其他学生能读熟就可以了,检查生字词语时,要求差生写对一半就算优秀,这样他下次会背会写的更好!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有成就感,逐步提高学习汉语文的兴趣

  第六,做好补差工作,缩小两极分化,从测试情况看,汉语文学习已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由于知识点的深化,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多种内外在因素,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一定要通过我、家长、包括学生本人的不懈努力,力争减少差生,使他们在汉语文学习上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我真正的去爱他们关注他们,及时做好补差辅导工作,尽可能缩小两极分化,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汉语文教学质量。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言简意深,情感的表达愤激而不浅露;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作为学生,要想真切地理解和感悟这首诗的内容,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本教学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在了解古诗背景的前提下,着重分析诗句含义并对名句作进一步的阐述。

  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展示,发现学生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抓住学生发言过程中的质疑点进行追问,把问题进一步深化解决。

  诗歌中的颔联和颈联是突破的重、难点:颔联:“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的时间之长,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短短十四个字,就表达出如此复杂的感情,正是用典的魅力。怀念旧日朋友,独自徒劳的吟诵古人的`诗文;昔人已逝,不能听到了,回到故乡,人非物非,恍若隔了上百年。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千帆”“万木”比喻在他贬谪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借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暗示社会的发展的的必然:新的事物必然代替旧的事物,社会必将向前发展。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尽显作者豁达开朗的胸襟。同时表达了沉舟也要重整风帆,赶上长风;病树也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5

  (一)课堂教学善于调动学生,“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

  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化知识。听了周景军老师的课,我就想:幽默的语言,搞笑的手势,学生的思想就在融洽轻松地氛围中活跃起来了,思维活跃了,学习兴趣也随之而来。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善于调动学生,花费心思,搞活课堂,可以应用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一境界。

  (二)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

  学生有要学习的心理欲望,但往往不得法,方法不对,就谈不上高效,就谈不上自主,要会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行为无非是读、思、问、议、评。读:学生会读书;思:会思考,边读书边思考;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议:讨论时会说出自己的见解;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哪些是错,能加以区别。这几个环节做实了,也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2,“乐写,善写,会分析,将条理”的记笔记的习惯。我们的学生都有积累本,平时的课堂练习就要要求学生高质量的.写,这样考试时就会写得优秀。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来学语文的习惯。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和发现,应让学生放飞思绪,自由表达,不要把学生的思维框死于文本中,要把语文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做人。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全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把把语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联系起来,树立教学就是育人,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以思想,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展示、发展、培养自己的机会。把文本和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组织教学活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环节。教是为了不教,真正的放手,让学生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气和激情,使学生更加自信、快乐地完善自己!这将是我极力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6

  一、以读为线组织教学。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用充满诗意的导语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优美的意境,简明地作了文学常识介绍后便进入了课文的学习。首先,我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弄清字音,自行朗读课文。再由老师带感情朗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由学生仿读,边读边体会,读中导,读中悟,在两遍三遍的朗读中,学生大多对文章有了较深的印象,至少大多数同学都能流畅自如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因为我特别欣赏洪镇涛老师创导的“品读”教学法。所谓“品”即发现,欣赏,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品”要以“读”为基础,而“品”过之后要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先读后品,品品读读,反复诵读,涵泳文意,才是学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特别是如《三峡》般美若仙境的文章。

  二、教学过程中力求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

  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记得在第一次给学生上文言文课时,我就让学生讨论过为什么学习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三、玩味佳句,抓住文眼 。

  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便抓住机会,诱发联想,想起一些与此地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夏季水流湍急,学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还想到了许多写水的诗句。这既是一种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有的学生欣赏“清荣峻茂”的图景,于是课堂上对这四个字进行展开扩写,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四种图景描摹出来。还有的学生喜欢秋季的凄清,面对两岸高峻的山岭,聆听悲哀婉转的猿的叫声,体会空谷传响的幽深,触景生情。这种直接面对文本的倾听和思考,拉近了学生与古代时空的距离,仿佛听到了作者旷远的呼唤,仿佛看到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叹仰。如果说《三峡》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么学《三峡》的人也与自然景观成为一体了。在此基础上,练习把文章改成一篇现代散文应该是信手拈来了,完成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全过程。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7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能否实现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学的难点所在。“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转折点。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完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一文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现述如下:

  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求能力。

  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简单的,有深奥的,幼稚的,有成熟的。如Clone这个英文单词怎么读?什么叫无性繁殖?能不能克隆人?克隆人将会是什么样的?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克隆技术有没有坏

  处?……以往,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查《英汉词典》、认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结果学生们查英汉词典,找出了克隆的读音,读出了克隆的含义,读出了无性繁殖的定义,也找到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四方面表现。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二、实物图片使用,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

  我们农村中学,条件相当差,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实物展台,没有教学用的课文朗读磁带,没有挂图,也没有电脑课件。为了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为了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我上网查阅到了“克隆羊多利”的资料,并到中心学校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算有了一个小小的“道具”。运用这个图片,很好的导入了新课,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个直观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有用的。图片的使用,生动直观形象。

  二、网络的利用,为教学者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

  克隆是一项新技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认真研读是弄不明白的。为了更好的弄懂弄通克隆知识,我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并打印出来。有《克隆时代》、《人类进行克隆的历史》、《中国克隆动物研究大事记》等。通过这些材料,我初步掌握了克隆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克隆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现状。这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使教学更有了基础。要求学生会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也应该会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个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者和倡导者。试想,教师都不会研究性学习,你如何能指导好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呢?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材料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探讨,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了学生们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克隆技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对克隆技术的发展,有着热切的关心,对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兴趣。课文中列出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几方面应用。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是有着双方面的作用。用书上的话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就象核能技术的应用一样,用来建造核电站发电,就是造福人类;用来制造杀人武器的原子弹,就是造祸人类。如果克隆技术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可能就为害人类。有的说,克隆器官,为残疾人服务,这是造福人类。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我设计了讨论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学习内容,探讨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讨论过程,基本上还可以。有的说,大熊猫是濒危动物,繁殖很不容易,运用克隆技术,可以保护国宝。有的说,如果有人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病毒,人类可就遭殃了。不足的是,学生的讨论还不够充分,思想还有些紧张,放不开。使讨论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走很长很艰难的路。还要与应试教育进行抗争。单凭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从考试上进行真正的改革。不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只是一纸空文,一种口号,一种悲哀,一种形式。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8

  学生对于太阳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见所未见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结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适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言简洁、优美的特点,围绕着“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于是,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我就设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如在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然后用课件演示了“秋日果园硕果累累,落叶飘飘”的景象。在邀请说话的情境中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欢乐。又如在教学冬天“红红的太阳”时,我在充分让学生感受冬天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情景后,借助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

  七八岁的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让他们在想象中创造,在想象中积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给谁?为什么要这么画?接着播放音乐“种太阳”。学生边听边画太阳,最后展示作品,发表想法和意见。此时,配乐画面,表达交流,把美术、音乐和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9

  《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已经教过很多次了,这次重新再教,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在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时,我用幻灯片出示了与课文语句相符的彩色图片,学生非常感兴趣,都被那优美的桃源之景深深吸引了,就连那平常上课爱开小差的学生都大声地朗读起来。我趁机让学生练习朗读,谁读得好,谁就有机会开启下一页的美景,结果学生非常踊跃。而在教学之前,我还担心这一教学设计是否幼稚,会不会让学生只注意图片,而忽略了对课文的学习。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启发我深思究竟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想想学生希望以什么样的形式学习,教师如何设计才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我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生命课堂教学改革,其目的和宗旨也是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朔造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而我认为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一直在提,但一直未解决的课题就是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在各班开展小组学习以来,应该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由于教师加强了对小组的评价,各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发现有些时候小组的发言成了默认的那么几个学生的事,甚至成了组长的任务了,一些学困生在历经失败后,又是兴趣缺缺了。至此,小组学习已经陷入了流产的危机,该如何及时采取措施弥补、挽救?

  这一课的`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不要只盯着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能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学生的需求,然后着重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去教学,才是学生所能接受的,所喜爱的。教师的教学不是只要我的教学完美了就可以了,而是应该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为标准。只要从这一目的出发,采用什么教学方式都是可行的。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只依赖于小组学习,还应该采用形式丰富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丰富起来。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时时体会到语言的美,生活的美,要善于用美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乐于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二年级3班和1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初二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部编版初二年级教材难度明显增加,两个单元都是文言文,加大了学生的背诵量,其次学生的文言文是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文言文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文言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语文课应该注重品词析句,品出语文味。语文课本身包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语文课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的品味,有时候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得不对一些文句优美描写精彩的片断,对其中的重点词句忽略,让学生笼统读过几遍就过。但是大多数时间在课文方面都是让学生对重点语句品析,来了解作者思想,认知文本走进文本。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我反思得出以下方法:

  一、反复朗读能让学生感悟理解文本。语文课重在品词析句,这是语文课语文味的来源。语文教学需要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尤其是对一些成语,需启动分析思维、聚合思维,并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进行理解。需要强调的是,这理解决非斧砍刀劈式的肢解,更非喧宾夺主式的灌输,而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心灵与文本的交融。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理应成为阅读的基本功。

  二、将品词析句与朗读相结合。游离于品词析句之外的朗读,犹如丧失灵魂的躯壳。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方显其完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在解析后借助朗读进行表达。对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可直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诠释、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有品有读,语言文字才能得以咀嚼,消化,积淀,学生才能学会阅读,才能进行大阅读,他们心灵中的文学园地才有可能生机盎然,硕果累累,才能品尝到语文课的味道!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上我对自己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继续听课学习,勤于请教师傅,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在本册教材中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使教材更加完善,学生的认知更加强化。

  其次要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我的教学行为,使我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不过我觉得已有的知识、两年的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课堂上要不断的创新,不然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所以我想是到了要及时充电、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片新天地。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教学助手的功能,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用教学助手辅助教学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这学期我所带班级,虽然经过努力取得一些进步,教学水平及经验上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仍须努力学习,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我经常教导学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也要坚信但,只要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会让自己所带班的语文成绩的进步更上一层楼。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11

  上课前,为了便于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辅导学生自学,我把学生的座位做了一下调整:两排中间空出一排,这样老师可以观察到所有学生的自学情况。

  一上课我采用谈话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一位生物学专家要到我们学校来做一个关于克隆的报告,你希望了解哪些与克隆有关的知识?”

  生:我希望了解什么是克隆。

  生:我希望了解怎么进行克隆。

  生:我希望了解克隆有什么意义。

  我接着问:“你希望这位专家在做报告的时候注意些什么?”

  生:我希望他能讲得通俗易懂。

  生:我希望他能举一些例子。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导入。第一个问题,概括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介绍什么;第二个问题,就是本文的写法上──怎么介绍。这两个问题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这样的导入把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让学生理解的问题,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明白了,也为下一步自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我让学生跳读课文,抓住文章的小标题,看看课文到底介绍了哪些与克隆有关的内容,是不是通俗易懂,并举了一些例子。

  学生以前可能自己读过这篇文章,对于这两处问题可能没有思考过,有了刚才的导入,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点。

  由于课文较长,让学生全部自学,时间不允许,自学效果也不会好,还会把交流、探究的时间挤掉。

  因此我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学一部分,并用多媒体打出自学要求: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用横线画出你从这一段中学到的知识;

  准备向其他小组的同学讲授你学到的知识(讲授之前可以讨论),并想办法把知识讲清楚,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够听明白。讲授时尽量不看课本,可以举例子、借助板书、图表等等。

  3、在课本空白处用一句话写下自己的感悟。(教师做示范)

  4、自学过程中遇有疑难问题,可以查阅工具书,可以举左手向老师请教。不到讨论的时候不要问同学,以免干扰别人的学习。

  学生对要求没有疑问,完全看懂之后开始自学。

  之所以要把自学要求打出来,是因为,学生一开始自学掌握不了自学的方法和步骤,

  在自学过程中可以随时对照。

  学生自学的过程,老师看起来轻松,其实是最忙碌的时候。一要观察自学的进度,了解自学的情况;二要对自学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纠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思维偏差;三要给主动提出疑问的学生解答疑问。这一步骤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学生边读边画边写。自由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习自己想学习的知识,思考自己愿意思考的问题。

  当学生自学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小组交流,交流自己学到的知识,写下的感悟。由于小组成员之间自学的是同样的内容,他们自然有许多共同的话题。组内交流结束开始班内交流。

  提出要求:

  各小组的同学按刚才提出的要求,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写下的感悟,一同学介绍完之后,本小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还要做好圈点、勾画和记录,学习别人的长处,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疑问,请求解答。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发言为主,老师只起到了一个主持人的作用。适当的时候,也提出一二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如“同样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克隆鼠没有多大影响,而克隆羊却震动了世界?”这是跨部分的问题,学生自己发现不了,教师提出来,可把思维引向深入。

  克隆羊的过程,由于专业术语较多,初中生不容易看懂,于是我制作了一个动画课件形象直观地揭示出这一过程。

  讨论结束我没有对课文的知识和写法进行总结,而是对这堂课的自学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我们在45分钟的时间里能学到这么多有关克隆方面的知识,首先感谢本文的作者,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更应该感谢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交流的同学,是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奉献给了大家。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热情地讨论。刚才我们是分段自学,然后在组内与班内交流的,我觉得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克隆知识还不够全面和牢固,因此,我建议同学用简练的语言,把课文的知识要点整理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我们在45分钟的时间里能学到这么多有关克隆方面的知识,首先感谢本文的作者,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更应该感谢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交流的同学,是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奉献给了大家。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热情地讨论。

  并布置一个缩写练习:

  刚才我们是分段自学,然后在组内与班内交流的,我觉得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克隆知识还不够全面,因此,我建议同学用简练的语言,把课文的知识要点整理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这一练习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整合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

  这节课是我参加章丘市课堂教学全员创优,在本市实验中学上的。这堂课从多方面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这种方式的学习,可能还是习惯于接受性的学习,乍上这样一节课,不太习惯,不很适应,不过,我觉得我们不能因此牵就学生而墨守成规,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上,不去探索,不去追求,而是应该积极探索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12

  一、精讲少练,降低难度,把时间还给学生

  九年级,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期间,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中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然后照单全收,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反复叮嘱学生去做,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学生水平不同,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冲刺、押题试卷,我们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们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所以我常常在这三个问题上自省:为什么中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细、越来越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中考语文试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必须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激情、兴趣,巩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与此同时还要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有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比如,笔者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并布置了大量的练习题,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都剥夺在练习、讲评上,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在语文的复习中再花费时间,所以学生自主消化知识的时间丧失了,结果一个月消耗战下来,虽然老师用心良苦,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但教学手段却错了,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在于“启”,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安排时间,催生主体欲望,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这才是成功的九年级语文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但是到了九年级后,由于要进行专题性的复习,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常闷着不说,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另外大部分学生,常常有重理轻文、重英轻文的思想。课下用在语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老师向课堂要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乐学语文,并把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

  1.必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教师居高临下地兜售知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其实大部分教师优于学生的无非是在经验上,真正进入知识的操作阶段,在思维的拓展度、灵敏度、准确率等方面很多老师都不及学生。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的合作者,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唱对台戏,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无所谓“师道尊严”。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笔者想,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教师具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2.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去学。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因此,要用灵活的教法去激励自主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地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提高。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和服务员。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13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二、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三、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四、自觉主动,事半功倍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培养这种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②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③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即参与学,又参与教。

  ④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要在上课前,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所谓的知识点,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这一过程十分关键,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又是一个个个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二要在上课后,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留置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三是要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四要在解决所有疑难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有必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五、合作探究,拓展升华

  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

  六、课堂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千差万别。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

  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14

  这学期我担任八(2)班语文教学。因为本班学生基础差,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考试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注意课堂的艺术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

  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亲自检查学生背书情况,并做到凡是要求学生背的,我都先背。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存在的问题实在还有很多。教学方法陈旧,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上课力求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都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教学水平再上一层楼。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15

  在本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有些紧,学生读的还是不充分,还有对课文的写话练习和写作方法的教学没有完全展开,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遗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语文是一门艺术,我想大概是一门取舍的艺术吧,每节课多角度地突出主题的建构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时间还是舍内容,才是更应该权衡的'这一点也正是这节课我感觉最难把握的,既想把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完整地展示出来,又想把教学课文的每个环节做到尽善尽美,让我着实感受到了寸时寸金的可贵.倒底在40分钟内如何取舍,我想这将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最后想说,教学本课后,心中存有许多留恋和些许遗憾。留恋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过的四十分钟,遗憾的是这"白鹅"还羽翼未丰,请大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同时让我们每天多些努力,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开开心心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实实在在用语文。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15篇12-29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15篇)12-29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集合15篇12-29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汇编15篇04-05

语文的教学反思11-08

初二物理教学反思06-19

初二物理的教学反思范文04-15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03-10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