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1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
2、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能互相听取意见、共同协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重点: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
对自然环境下生态系统的认识。
教学准备:
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都观察过我们校园里的荷花池吧?里面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池塘生态系统。
出示群落图片,老师向学生介绍,提醒学生关注下面问题:
(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
2、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
(1)小组讨论:
?首先考虑我们的生态瓶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得好一些,我们还要为它们考虑些什么?
(2)记录设计方案。
3、做一个生态瓶。
(1)准备相应的制作材料。
(2)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2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初步认识昆虫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蝴蝶等昆虫。
学具准备:
1.每人捉一些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
2.每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让大家捉虫子,都带来了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是否完成了捉虫子的任务;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学生带来一部分虫子,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2.再看看桌子上摆的是什么?猜猜看,这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虫子)
3.这堂课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
二、探讨创设情景
(一)提出问题
1.你桌面上有哪些虫子?
(让学生说出各自带的虫子的名称,增加对虫子的熟悉程度,在学生头脑中再现一次捉虫子的情景以及回想这些虫子的生活习性的情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想像力,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2.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依次出示各种小虫。
(通过放大的虫子逼真有趣,既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引导探究
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桌面上的虫子,他们具有什么特点?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的特点最多。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大量虫子的观察,找出每一只虫子的特点,这样一来,既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找出虫子的特点,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探究。
(这一过程在于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时间放长一些给学生以观察的“自由”,讨论的'“自由”,相互交流的“自由”。在观察完自己组的虫子之后,可以到其他组去观察虫子,进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机会,让学生更具体地感知虫子的外部特征。)
3.汇报观察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归纳形成科学认知
1.指导学生建立昆虫的概念。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这些虫子分类,你打算怎样分?
[相信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2.显示学生的分类结果。(有的按翅膀分、有的按足分,把同类的虫子依次分别集中在一起。)
3.观察昆虫。
(1)提出问题:若按足分类,几对足的昆虫最多?(三对)那现在我们就单独研究三对足的虫子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
(2)讨论上面的问题,汇报。在学生基本上说出昆虫形态的相同点后讲解:三对足的虫子在外形上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是同一类动物,叫做昆虫。(板书课题:昆虫。)自然界中的昆虫很多,有100万多种。
(3)讨论:请你根据我们研究的这些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推想所有的昆虫有什么特征?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引导学生按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推想。由于有了上面的观察基础,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它们都属于昆虫,由此可以推想:所有的昆虫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凡是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动物都不是昆虫。)
4.指导学生辨认昆虫。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中的9种小动物。(借助电脑的“光、音、色、像、大、动”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主动参与的状态下进行教学。)
提出问题:图中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为什么?(要求学生按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表述。为了简单,可以只根据三对足这个最重要的共同特征进行判断。)
四、实践应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读报道,电脑显示,介绍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对昆虫有更多的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2.对昆虫的开发和利用。(养蜜蜂产蜜等)
3.课后延伸:你们还想知道昆虫的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或从网上阅读或向家长请教等方式找到答案。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3
活动目标
1.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活动过程:
1.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示了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x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情况。教学中教师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
(1)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
(2)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分析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
(4)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2.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学生独立环境与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用教师介绍资料、个人思考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在个人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利用课件或教材插图向学生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大阶段。主要包括:
(1)科学发展的进程。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适当补充过多,只要学生能明确几大阶段即可。
(2)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些内容。但注意不要材料的使用:原始的天然材料——加工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合成材料。生产工具的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的使用——电器和电脑的使用。生产方式的改变:集体狩猎——个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生产——电气化生产。
(3)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的生活——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的生活现代化。
(4)环境污染的现象:基本没有污染——开荒种地破坏植被(x代)——工业烟尘污染空气(黑色时代)——各种污染现象同时出现。
教师在介绍以上资料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用学生可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对以上现象有所了解即可,教学中不要求学生记、背生疏的术语。
个人思考和记录整理:
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把以上内容梳理成自己的概念体系,以便整理在记录表内。记录表内的用语,不要强求规范统一,只要学生能用理解后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应给予肯定。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的记录进行补充以求完整,因此不要占很长时间组织重复内容的发言。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内容整理得清楚、准确的记录展示给全班,
以供分析讨论时使用。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此教学环节中,建议教师设计如下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的分析思维活动得以完整、连贯:
①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人的生产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与生产工具有什么关系?与人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关系?
②人的生活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
③以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讨论后可板书:科学进步——技术进步——社会进步——人的生活品质大提高。分析认识生产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本环节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本内容教师应尽力启发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中希望学生能提出:空气的污染:生产中的烟尘、交通工具的尾气。水体的污染:生产、生活中的废水(有毒、有害)。土壤的污染:农药、化肥的施用。环境的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臭氧层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能源短缺等。
此教学内容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将以前所接触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几大方面的问题,不再列举具体事实。以上所列的内容学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都应有所接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教材内容。
总结:学生经前几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墓本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
教师町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升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系统。
学生应形成的概念系统为:科学的发展科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带来厂环境问题。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此教学环节町分为课上调查和课后凋查两步进行。课上调查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和查。为后面专题研究做一定的准备。调查后要及时组织学生整理记录,并分析校园及周边环境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课上调查的内容、过程、方法的确定和设计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为学生课后调查做一个示范,因此,教学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示范以指导学生的课后调查活动。
课后的调查应提示学生:
(1)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考察、调查
(2)做好调查记录或资料卡片的制作。查阅资料等。
(3)外出调查时一定要由家长陪伴,并注意安全。
(4)调查后整理调查记录或资料,准备下一课学习前的汇报。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4
一、引入
师: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呢?
揭示课题:寻找时间的痕迹
二、探究过程
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师: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短。观察书本上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
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
(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评比得出表现组。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
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性质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3)、交流汇报。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磁铁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让学生在观看国产飞机图片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激情;
3.让学生学会纸飞机的一些儿常用折法;
教学内容:
1.引题:有人说,理想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由黑暗走向光明,走向成功。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注:可以让学生思考1分钟,然后让大家举手发言,亦可点名发言。总之,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理想都很好,希望你们以后多多努力。刚才某某同学说想当一名飞行员,请问谁能描述一下飞机的样子?你能说出几种比较的飞机的名字吗?
2.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儿的飞机的`图片,并对中国的飞机予以重点介绍。
3.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学习折纸飞机》:在生活中,我们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见过飞机,但是大家可能没有亲手没过飞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纸飞机的折法,满足大家的愿望。(由教师示范几种折叠纸飞机的方法,让大家观摩)
4.让学生6人一组,运用创造性思维,集思广益地去学习和创新纸飞机的折法。(可以点名让每个小组到讲台上展示成果,由大家进行评选。然后,让大家相互赠送纸飞机,并写上祝福语)
5.可以向学生简单讲述一下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但不要求学生掌握。(纸飞机的飞行原理与实际真飞机的飞行原理是一样的。即飞机在飞行时,机翼上下的空气运动速度不一样,机翼上快,机翼下慢,根据伯努利流体力学方程(流体速度越快,其压力越小),机翼上下就有压力差,其差就是上升力,将飞机上举而飞行了)
6.结束: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今天我学习了纸飞机的不同折法,并欣赏了一些儿飞机的图片。希望大家课后积极思考,创新几种纸飞机的折法,老师可是会奖励一朵小红花的哦!好了,下课!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7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8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掌握蔷薇花丛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谁能说说蔷薇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些什么?
二、探究过程
1、讨论:它们谁吃谁?
(1)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2)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树叶蚯蚓鸟
(3)分析这条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出蔷薇花丛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写在活动手册上。
2、水田里的食物网。
(1)看看水田里有哪些生物,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阅读竹林村的同学们写的观察报告。
(3)对照报告,看看他们记录的食物链。
(4)有没有他们没观察记录到的食物链?请补充记录在图中。
(5)回过头整体看一看水田里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
(6)认识食物网。像这种错综复杂成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3、扩展与思考。
(1)出示一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群落,画出一个食物网。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通用9
【教学目标】
根据相关内容的调整和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以下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道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能运用各种观察器官进行观察;
●利用放大镜、望远镜、听诊器等工具观察,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辨识和配制饮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观察;
●知道观察的作用;
●知道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观察是不断发现和深入思考的源泉,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体验到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功能——技术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意识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养成对周围物体进行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装有苹果、梨子、荔枝的黑色塑料袋,望远镜,放大镜,听诊器,显微镜,红糖水,白糖水,配方奶,红糖,白糖,奶粉,小勺,性筷子,性塑料杯等。
【教学实录】
活动一:认识眼睛的观察作用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露出好奇的目光)想。
师:(播放图片)请静静地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生观察图片)
师:谁先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
(生描述观察到的景物,师引导学生补充)
师:(点一位没有发言的同学)他们说到的你都观察到了吗?
生:有些没有发现。
师:为什么没有发现呢?
生:我观察没他们仔细。
师:老师相信你以后也能和他们一样仔细观察的。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观察了图片上这些景物,其实眼睛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用眼睛有目的的、仔细地看,可以观察到很多事物。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01-01
科学活动方案12-27
科学活动方案03-07
科学领域活动方案04-27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04-25
科学教育的活动方案11-23
科学活动方案4篇02-11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02-16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