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教案

时间:2022-12-13 16:36:2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教育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教案

幼儿教育教案1

  设计思路: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猫钓鱼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猫、猫妈妈的钓鱼经历,使幼儿了解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意义,而不能三心二意,用绘画的形式把故事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通过画连环画,使幼儿体验合作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合作必须要目标一致,各有分工,同时各环节间必须互相关注、呼应、衔接,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猫钓鱼》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情绪变化。

  3.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连环画的制作活动。

  活动准备:

  1. 有制作连环画的经验。

  2. 幼儿有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

  3. 《小猫钓鱼》故事磁带、录音机、相关的图片。

  4. 白纸、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猫钓鱼》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猫钓鱼》。

  根据录音推进,教师逐渐出示《小猫钓鱼》图片,让幼儿更好掌握故事情节和角色特征。

  1、 教师提问:《小猫钓鱼》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谁呢?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情节先后顺序启发幼儿回答)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发展,你认为制作一本《小猫钓鱼》的连环画需要几幅图呢?每一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猫妈妈和猫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让别人分清它们?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教师:制作一本连环画,还需要有些什么?(封面、封底、页码)你想和谁一起制作连环画?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猫钓鱼》,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最后装订好。

  三、帮助幼儿分工合作画连环画

  1、教师:前次我们画《三只蝴蝶》时,花了好长时间,为了更省时间,今天我们采取分工合作的办法。

  2、讨论分工独立画,小组合作装订成册

  (反思:这个环节,让幼儿尝试分工合作做连环画,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自由结合的基础上教师介入调整,以便画出完整的故事,避免内容重复单一。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分工合作比较混乱,教师及时介入才较好完成任务,下次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尝试选个能力强的孩子负责协调组织。每个孩子完成绘画时间不同,先完成的孩子我让他们画封面。)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 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总结评价。

幼儿教育教案2

  设计意图

  房子是幼儿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房子多样的造型吸引着幼儿的眼球。在搭建玩具、讨论房子话题中幼儿积累了房子外形、功能等初步经验,也常常幻想自己会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房子。《有趣的房子》就是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实兴趣、认知体验与创意表现进行整合,引发幼儿对房子“造型”与“功能”的遐想,并大胆表现。

  为了解决重难点“如何设计出独特造型和功能的房子”,通过有趣房子的图片欣赏,帮助幼儿建构“特别”的概念,并以问题驱动引发幼儿设计解决生活麻烦的房子,既关注幼儿经验的提升,又将创意与幼儿生活对接。

  活动目标

  1.感受房子造型的独特创意和趣味,大胆想象,尝试用炫彩棒设计有趣的房子。

  2.体验借助局部镂空表现房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剪刀、白色炫彩棒、画纸、ppt。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感受房子的与众不同。

  1.街道上、马路旁有各种各样的车子,说说有哪些房子?

  2.老师发现了一些特别的房子,有哪些?(大象房、汽车房……)

  3.你最喜欢哪一款房子?为什么?它可能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4. 教师小结:瞧,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动物、乐器及交通工具都可以创意成房子,造型很独特。

  二、交流讨论,感知用炫彩棒创意车子的方法。

  (一)交流房子创意

  1.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款有趣的房子呢?它有什么特别的造型和功能呢

  2.出示拥挤的`人群,稀少的绿地的ppt,提问:你们的房子能不能增加一些功能来解决生活中的麻烦呢?

  (二)感知炫彩棒作画的方法

  1.介绍作画工具

  2.梳理步骤和要求

  三、大胆创作,体验创意作画的乐趣。

  1.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孩子描述设计的是什么房子,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四、展示作品,分享大家的创意。

  1.请小朋友上前交流分享。

  2.进一步感受独特创意的房子。

  五、延伸活动。

  将纸盒、积木等材料投放于区域,请幼儿继续展开立体的房子创作。

幼儿教育教案3

  情况分析:

  xx小朋友性格比较孤僻、任性,和小朋友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很少参加集体的体育活动,动作发展很不协调,对活动项目和有点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是早产儿,眼睛有点斜视,脚上有根骨头没有发育好,走路很不稳。所以孩子的日常事务都由奶奶包办,活动受到父母的诸多限制、不允许做这、不允许做那,怕有危险、出意外,因此形成了她过度依赖、不愿与人交往的个性。

  学期总目标:

  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她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她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阶段培养目标及措施:

  第一阶段目标与措施:

  1、多与孩子交流、谈心,帮助她排除焦虑的情绪。

  2、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第二阶段目标与措施:

  1、关心与信任,帮助孩子战胜胆怯心理。

  2、发挥孩子的专长与爱好,使她获得成功体验。

  第一阶段:(x月x日)

  开学一来园,xx的表现就是哭:上课哭、吃饭哭,午睡哭,一空或游戏一停,她就“妈妈,我要妈妈”地哭叫。全班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只有她还在不停地哭。不管我采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让她停止。今天上课时,她硬要坐在教室靠门口的座位上,说是要向外看妈妈、等妈妈,为了不影响全体小朋友的来园情绪,我只好暂时顺从她。

  为了让xx尽快地消除这种焦虑情绪,平时我就注意耐心亲切地多与她交谈、陪她滑滑梯、做做游戏、家访、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进步就马上表扬并与她的`父母反馈在园情况、利用“五角星、小红花”等小奖品鼓励她、请班级中活泼胆大的孩子和她交朋友等,来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这样过了三星期左右,她已经不哭了,对老师比较喜欢,还能主动和我说说家里有“天线宝宝”的碟片、最喜欢看“东方少儿频道”等等,在家中也能主动讲讲幼儿园的事情。

  x月x日

  午睡是幼儿园生活的一大重要环节,很多幼儿在家中没有午睡习惯,xx也不例外,她往往担心“一觉醒来妈妈会不会来,如果睡着了妈妈来领,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办?”等。所以,差不多每天午睡时,她都坐在椅子上呆呆的发愣。

  要跨过这一门槛,变不习惯为习惯,要花一番大功夫。于是,我一面以“宝宝午睡后照样可回家”的事实打消她的顾虑,一面与家长取得联系,交待下一步的措施,要求不要让孩子停学,我就慢慢让她学会午睡。为了照顾全体幼儿不被吵醒,让她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我采用了“哄睡五步法”:

  第一步:让她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做好睡前小便的准备工作,然后坐在午睡位置旁边的小椅子上,要求不离开椅子,嘴里不发出声音。

  第二步:脱掉鞋子,踩在床上。不能离开椅子,口头提醒“如果累了,可以躺一会儿”。

  第三步:脱掉鞋子,允许坐在被子里,但不能有声音。

  第四步:要求孩子必须躺下。一开始,她不习惯,躺半小时又坐起来,老师一提醒,又躺下去。这样坐坐、躺躺、趴趴,过了午睡时间。

  第五步:老师搬凳子坐在她身边备课,她的头一抬,马上把她的头轻轻按下去。这时候,孩子已经比较老练,不容易哭了。老师的要求要严,不再“心软”。一抬就按,一抬就提醒,慢慢地,她能睡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了。睡不着或睡醒后也能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将近一个月了,xx终于能安安稳稳的午睡了。

  第一阶段小结: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焦虑真实的原因是因为儿童习惯于母亲那张亲爱而又熟悉的面孔,而当陌生人出现后,他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就变成惊骇了”。对于像xx这样焦虑情绪特别严重的孩子,就需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并付出更多的爱心。要让孩子熟悉环境,觉得老师、小朋友可亲可爱,幼儿园真好玩,然后寻找教育的锲机,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让她融入幼儿园大家庭,适应幼儿园生活。

  第二阶段:(x月x日)

  早操时,我们班的小朋友随着音乐快乐地做着早操,大象走、小鸟飞、青蛙跳。这时,只见xx小朋友抿着嘴,两腿一颠一颠的,两只小胳膊夹在腰间,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怎么跳也跳不起来,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两次、三次,都没有跳起来,最后她干脆蹲下不做了。

  这使我联想到平时xx走路不稳、动作发展明显不如其他幼儿的状况。如果总是失败,孩子就会失去兴趣和自信心,怎么办呢?早操结束了,我在地上划了一条横线,让xx在横线间半跳半迈地就过去了。我微笑地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小朋友都拍起了手,第一次的成功使xx的信心大增。她用那不协调的动作,反复练习着跳,还时常举起双手,非常兴奋。

  这件事给我启发很大,一条线竟有如此的效果。尽管她的动作还不如其她孩子,但在她自身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二天入园时,她的妈妈对我说:“xx昨天回家很高兴,叫我在地上画线让她跳,而且跳得满头大汗。”听了妈妈的话,我想,无论她跳的结果怎样,至少她现在爱跳了,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x月x日

  今天的音乐课“买菜”,我没有弹琴,而是让孩子们听磁带学唱歌曲。听着欢快的音乐,我突然发现x歪着x头,眼睛盯着录音机,一动不动,听的特别认真。别看她平时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还是挺喜欢音乐的。孩子发现我在对着她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下来,大家一起编起了动作,xx站在靠边的地方,边看边做,脸上不时地露出笑容。由于动作比较简单,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里面的动作。最后,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xx也怯怯地举起了小手,我马上请她来表演,为了让她胆子大一点,还特地邀请了其他两位小朋友。虽说xx的动作很不规范,但是毕竟完整地表演下来了,在小朋友的掌声中,xx得到了五角星。

  第二阶段小结:

  虽然这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是解决这些问题时,我遵循了幼儿园新纲要中提到的“健康教育的大原则”:“即让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因人施教”。“一条线”看似简单,但恰恰给xx搭构了一个小台阶,让她知道如何跳出第一步,并且及时给予她充分的肯定,使她在迈出第一步时就体验到了成功,因此也就有了信心和进一步练习的勇气;在上台集体表演中,让她担当一些适当的角色,让她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孩子直接接触,彼此互相影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

  学期小结

  一个学期过去了,由于我们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她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她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小便洗手等等”,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她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她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在家长、老师的共同引导下,xx逐渐建立了自信,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克服困难,还会主动亲近老师和小朋友,并积极地参与集体的活动。家长也为此感到开心,同时也更新了教育观念。

幼儿教育教案4

  1、理解概念:幼儿教育学2、明确幼儿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教学重点:

  幼儿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目的教学难点:

  学生学好本学科的方法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分配:

  1课时教学过程:

  一、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

  【案例呈现】

  案例1:

  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

  案例2:

  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蔬菜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研讨】

  案例1中,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

  案例2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

  【归纳总结】

  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而幼儿教育学则是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总结。

  【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二、讲解幼儿教育学的意义和学习的方法。

  【问题引入】

  作为一个幼师,是否学会弹唱画跳就够了?你认为除了这个技能要求还应具备什么能力?如何获得教育的能力?

  【知识要点】

  (二)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学1、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它具有自身的独特规律,而集中反映这些规律的理论体系——幼儿教育学是我们工作的理论向导。

  2、幼儿教师应具备应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和素养是不可少的。

  3、幼儿教育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在将来的'工作中理论指导实践,少走弯路。

  (三)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1、阅读与思考2、联系幼儿教育实际和相关的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第一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

  1、理解概念:教育、幼儿教育2、了解幼儿教育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3、了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极其教育思想4、以知识竞赛形式学会自学并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极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讲解法、归纳法、练习法课时分配:

  1课时(课外实践2课时)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新课,揭示教育及幼儿教育的含义。

  【问题导入】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对教育这个词,也并不陌生,那我们如何理解教育的含义?什么是幼儿教育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谈谈什么是"教育"和"幼儿教育"?

  【知识要点】

  (一)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

  1、广义的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它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3、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奠基的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4、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教机构的教育。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一方面是对社会的意义,这两方面的意义不可分割。对于个体而言,幼儿教育为幼儿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可以提高社会新生一代的整体素质,为培养社会的有用人才打下基础。

  具体来看,幼儿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A。可以保障幼儿的生存、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B。可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教育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手指圈画圆圆的糖葫芦,并把中间空余部分涂满颜料。

  2.大胆用手指蘸取颜料,并会用抹布擦干净手。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过程:

  一、认识并说说糖葫芦的形状。

  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糖葫芦吗?什么形状的?

  师小结:糖葫芦上有许多的圆形宝宝它们整整齐齐的排在一起,在它的下面还有一根长长的小棍子把它们紧紧的连在一起不分开。

  二、学画糖葫芦

  1.设置情境

  师:早上呀,倪老师接到了贪吃的小猪的电话,它说他也很想吃糖葫芦,想请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帮他做又大又红又圆的糖葫芦,你们愿意吗?

  2.教师空手示范画圆形。

  伸出吃饭的那个小手,小火车往上爬,再往上,然后拐个弯再慢慢地往下,再拐个弯向上爬呀爬,和刚才的'火车头碰在一起。圆形就画好啦!

  3.教师示范用颜料画糖葫芦。

  (2)教师示范,幼儿空手练习。

  (3)注意要画很多圆

  4.请个别幼儿尝试,激发其他幼儿动手的欲望。

  三、幼儿操作练习画糖葫芦。

  活动反思:

  我借用孩子们熟悉的开火车的形式,引导小宝贝们画出一个个圆,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小火车的头和尾都衔接的很棒,但是线条画的不是很圆整,有些糖葫芦甚至有些“方方” 的,在画圆的技能方面还是需要小宝贝们好好练习。由于这次的颜料调的有些稀,在绘画的时候小手上的难免会有滴下来的颜料掉落在纸上,所以画面不是很整洁。另外在三个圆的排列方面很难控制住两两之间的距离,这也是受小班幼儿年龄的限制。

幼儿教育教案6

  [设计的思路]

  在幼儿的生活视角中,科学现象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各种颜色有着比较多的接触和感知,他们吃的、用的、穿的、玩的都是色彩鲜艳的物品。因此,他们对各种鲜艳的颜色并不感到陌生,但对各种颜色的变化,还是不够清楚。在美术活动中,幼儿能够利用现成的油画棒进行绘画,并且认识各种油画棒的颜色。可是幼儿不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当颜色缺少时,幼儿只会进行单一的涂色,不会利用现有的颜色去调配新的颜色,解决涂色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选择了这节《颜色变变变》的活动。在活动中,我设置疑问,让幼儿思考解决的办法,并通过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知道颜色可以变化,能解决美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让幼儿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体验、享受各种颜色变化所带来的惊喜。培养幼儿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知道颜色可以变化,解决美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2. 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享受各种颜色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3.培养幼儿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料、透明小玻璃瓶、一次性针管、棉签、记录表、未涂色的图片、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设置疑问,引起兴趣。

  教师请幼儿观看桌子上准备的材料,并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种颜色,它们是什么颜色呀?(红色、黄色、蓝色)

  2.老师还准备了几样东西,(出示橘子、叶子、葡萄),请你们说说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橘子——橙色、叶子——绿色、葡萄——紫色)

  3.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画这几样东西,可是现在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怎么办呢?(请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二、激发猜想、作好记录

  1.小朋友真能干!谢谢你们帮老师想出了好办法!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大的记录表,请小朋友看看记录表上有什么?(动脑筋娃娃、小手宝宝)

  2.请你动脑筋猜一猜红色和黄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把你猜出的颜色用同色的油画棒记在动脑筋娃娃的后面,红黄颜色的下面。(教师先示范一次)

  3.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把黄色和蓝色、红色和蓝色变出的颜色记在表格中。

  4.幼儿自己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在对应位置作记录。(让幼儿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

  5.请作不同记录的幼儿分别讲述自己记录的情况。

  三、参与探索、操作记录

  1.教师示范操作:取出一根一次性针管吸入一格红色,注入透明的小玻璃瓶中;再取出一根一次性针管吸入一格黄色,也注入这个透明的小玻璃瓶中;盖好瓶盖,轻轻地摇一摇。啊,好神气呀!红黄颜色手拉手变成橙色了。快快拿起一根棉签,沾一点橙色,在记录表上作个标记吧!(提醒幼儿要记在小手宝宝的后面,红黄颜色的下面)

  2.幼儿分别把红黄颜色、黄蓝颜色、蓝红颜色混合,进行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a.提醒幼儿一次只吸入一格颜色,往瓶中注入时要小心,不要挤在外面,注意桌面卫生。

  b.引导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了,然后再把混合后的颜色涂在表格里。

  四、展示记录,交流结果

  1.听音乐稳定幼儿情绪。

  2.请个别幼儿讲述探索的过程与记录结果。

  3.针对不同记录结果,教师进行集体演示,巩固幼儿的认识。

  4.儿歌小结:红黄颜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橘子;黄蓝颜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红蓝颜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葡萄。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用变出的颜色给橘子、叶子、葡萄等卡片涂色。

  2、提供宣纸,指导幼儿用红黄蓝颜料水进行印染,继续观察颜色的变化。

  3、提供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让幼儿重叠起来,观察透过玻璃纸看到的事物是什么样的。

  4、提供白色颜料,让幼儿分别在红黄蓝颜料水中加入白色,观察颜色的深浅变化。

  [活动反思]

  一、选材生活化。新《纲要》科学领域中内容与要求的第一条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各种颜色有着比较多的接触和感知,他们吃的、用的、穿的、玩的都是色彩鲜艳的物品。但对各种颜色的变化,还是不够清楚。因此,我选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变化明显的颜色来组织活动。单纯的讲解颜色的变化很难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在《颜色变变变》活动中,我设计了有关颜色的实验,通过让幼儿动手尝试发现颜色的`变化。

  二、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得到快乐。我认为幼儿的主动探究与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活动开始时,我首先抛给幼儿一个能引起幼儿探究兴趣的问题。“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画橘子、叶子、葡萄,可是现在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怎么办呢?” 以此引发幼儿对颜色发自内心的兴趣,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此时我不作暗示和表态.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充分猜想和假设,使幼儿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愿望,并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幼儿只有猜想,没有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是无法获得发展的。因此,我为幼儿创设相应的物质条件,如:红、黄、蓝三种颜料、透明小玻璃瓶、一次性针管、棉签、记录表、未涂色的图片、油画棒等。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通过记录来关注探究过程和事物的变化,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调配颜色,混合后细心观察,发现颜色的变化。培养了幼儿主动尝试的探索精神。

  经历探索之后,每个人都有把自己的发现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此时,我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了”。幼儿可以澄清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结果,还可以了解同伴的想法和做法,尝试学会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

  交流和分享的结果是获得相应的经验,体验探索的快乐。在探索交流之后,我针对不同记录结果,进行集体演示,巩固了幼儿的认识,进行简明的概括和整理,帮助他们提升经验,并用儿歌小结:红黄颜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橘子;黄蓝颜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红蓝颜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葡萄。这样,幼儿在经历了猜想—记录—探索实验—再记录—分享交流的整个过程,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教师由教育的领导者转变为教育的组织者、服务者、引导者,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在活动开始时,教师“牵着孩子的手走”,首先示范演示记录和操作的方法;然后教师“松开孩子的手”,让幼儿尝试探索,并及时指导记录;最后,教师“看着孩子自己走”,让幼儿自由探索,自己记录。同时让幼儿用自己调配的颜色给橘子、叶子、葡萄涂色,解决了美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这个活动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各位幼教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改革,不断进步。

幼儿教育教案7

  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幼儿教育教案8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萌发爱护小树苗的情感。

  理解并学唱歌曲,能唱出歌曲中焦急和迫切的情绪。

  学习唱准歌曲中的切分音。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朋友和小树苗”图片;“节拍”图片;《爱护小树苗》歌曲音频及伴奏;《爱护小树苗》图谱。

  纸面教具:《小树苗》。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小朋友和小树苗”,激发幼儿爱护植物的心理。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图片上有什么?(小朋友和小树苗)

  ——小朋友对小树苗做了什么呢?(浇水、摇晃树枝)

  ——哪张图片是我们应该做的`?哪张是不能做的?

  小结:小结:我们应该给小树浇水,而不能摇晃树枝。植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学会爱护植物,不能伤害它。

  2、引导幼儿说说如果看到有人伤害小树苗要怎么做。

  出示图片“节拍”,并播放歌曲音频念白版及清唱版《爱护小树苗》,重点表现切分音,帮助幼儿感知歌曲旋律。

  1、出示切分音图谱,教师示范打节拍,帮助幼儿感知切分音。

  ——大家先看老师打拍子,你们感受一下两种节拍有什么不同。

  小结:下面画横线的拍子我们打得快一些,而没有横线的拍子我们要打得慢一些(不必告知幼儿“切分音”这三个字,知道节拍快慢即可)。

  2、播放歌曲音频念白版及图谱《爱护小树苗》,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歌曲节奏。

  3、播放歌曲音频清唱版,请幼儿再次感受歌曲。

  播放歌曲音频、伴奏及图谱《爱护小树苗》,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并尝试唱准切分音。

  1、播放歌曲音频,师幼跟随音乐诵读歌词。

  ——我们一起用正确的节奏把歌词念出来。

  ——歌曲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说“别摇别摇快别摇”,说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这个时候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歌唱?(焦急的心情,有点紧张的情绪)

  2、播放歌曲伴奏,鼓励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3、组织幼儿以不同形式跟唱歌曲,如:集体唱、分组唱等。

  提供纸面教具《小树苗》,鼓励幼儿组队进行歌唱表演,用合适的表情、动作来演唱并表演歌曲内容。

  ——小朋友现在可以结伴(三人一组:小树苗、摇树的小朋友和劝阻的小朋友)来表演啦!我们看看谁表演得最棒!

幼儿教育教案9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培养朋友之间的友情。

  2、 巩固重点字词雷公、乌云、轰隆、围着、将

  活动准备:

  挂图、音带、头饰

  活动过程

  1、 设置悬念,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 讲故事,导入主题。

  3、 提问,故事中的小鸡、小狗、小猫、小兔,为什么成了好朋友?(碰了对方,他们会道歉,会说对不起。)

  4、 小朋友碰了别人会说什么?(引导说对不起)

  5、 小朋友有好朋友吗?说说你的好朋友,。

  6、 我今天学一下关于朋友的`儿歌。

  7、 出示挂图、读图将儿歌。

  8、 角色表演(戴着头饰)

  9、 小游戏跳圈圈,把字卡放在圈里。让幼儿往里跳,以游戏的方式,巩固重点字词。

  10、 互动找你的好朋友抱一抱,以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打架、不骂人。

  结束过程教师小结我们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睦相处。

幼儿教育教案10

  活动目标:

  1、运用圆形创作图画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学会欣赏创作画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的燃料、调色盘6个、图画纸、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小魔术引出颜色,把事先准备好的颜料拿出来调出不同的颜色,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教师提问:小朋友都喜欢跳舞吗今天老师带来的圆筒也会跳舞,还会跳出不同的舞步。

  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拿出来,在纸上抠出大小不同的圆形,边抠边教幼儿抠画的基

  二、学跳圆圈舞

  (1)把幼儿分成6组,每组一个调色盘,大小不同的圆筒

  (2)教师出题《学跳圆形舞步》以命题的方式,让幼儿围绕题目进行创作。

  讨论:小朋友都跳出了喜欢的圆形舞步,有哪个小朋友想说一说。

  三、自由创作

  1、让幼儿在另一张纸上自由创作,跳出自己喜欢的舞步

  2、创作结束后,请各别幼儿到前面来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总结:今天小朋友都跳出了总结喜欢的舞步,回家后告诉爸爸、妈妈你是怎么跳的,最喜欢的舞步是什么

幼儿教育教案11

  第 1课时

  内容:绪论

  目标:1、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知道什么是教育学和幼儿教育学

  3、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学及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

  重点:掌握教育学和幼儿教育学的概念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过程: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二、什么是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三、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学

  教育幼儿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进步。

  幼儿教师——以教育幼儿为职业的专门教育工作者,更应学好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将帮助你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使你初步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的`发展及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幼儿教育机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幼儿学习活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等,它将有助于你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

  四、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

  1、纵向深入——认真读书,勤于思考,钻研幼儿教育学理论。

  2、横向联合——联系幼儿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幼儿教育教案12

  活动目标:

  感知石油的颜色,气味。初步了解石油的用途。

  激发对家乡石油城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学大书《石油妈妈过生日》

  故事中提到的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汽油,柴油,蜡笔花布,肥皂,洗衣粉等

  用封口瓶装好的石油样品。

  活动过程:

  认识石油。

  (1)教师:我们家乡叫什么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家乡的宝贝,你们想不想看看呀。

  (2)出示石油样品。请幼儿看一看,问一问,摸一摸,说一说石油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在阳光下看,石油是五颜六色的,我们家乡大庆的石油是黑褐色的',摸上去有点黏。

  了解生活中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

  (1)教师:石油看上去好不好看,可是你们知道吗?石油的作用可大着呢,老师讲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结合教学大书欣赏故事《石油妈妈过生日》。

  (3)教师:都有谁来给石油妈妈过生日?他们都说了什么?他们都带了什么礼物给石油妈妈?他们为什么都是石油妈妈的孩子呢?引导幼儿理解,要生产出这种物品,都需要石油做原料,所以他们都是石油妈妈的孩子。

  (4)教师出示蜡笔,花布,肥皂,洗衣粉等物品,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知道这些物品都与石油有关。

  角色游戏:石油妈妈过生日。

  把全班幼儿分成几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表演故事,可以多玩几遍,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表演其中的角色。

  我们都是小油娃。

  教师:石油的用处可真大,我们的家乡大庆盛产石油,我们大庆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小油娃,记住这个光荣的名字,并告诉爸爸妈妈和你们身边所有的人。

幼儿教育教案13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幼儿园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沟,我看见受到污染的河沟水,心理很难受,我就思索要设计一个活动来培养孩子们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河沟水是否受到污染;

  2、引导幼儿认知人们处理垃圾的一些坏习惯对河沟水的污染,以培养幼儿良好处理垃圾的习惯;

  3、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操,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不让河沟水受到污染 指导幼儿做环保标志图片

  活动准备

  清清河沟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看看图片上的河水是什么样的。

  同时让幼儿讨论:这幅图画得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河水很清,里面有小鱼在游、 还有小蝌蚪在里面游, 图片上的风景很美丽。

  二、 那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看看我们这里的河沟水是怎么样的呢?

  组织幼儿到户外河沟去观察河沟水的情况,让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河沟水是什么样的?河沟水又脏又臭、全是垃圾和废弃物、河沟里的水也快干了、河沟里没有了小鱼小虾!

  三、 幼儿回到教室:让大家一起讨论怎样保护河沟水?怎样做才不会让河沟水受到污染?

  1、不往河沟里倒垃圾,和废弃的物品,比如;用过的塑料袋,旧鞋子,旧衣服,不往河沟里倒粪便和腐蚀物。

  2、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去买东西时,能拒绝不用塑料袋;

  四、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提示人们要爱护河沟水

  1、组织幼儿利用废旧纸箱做垃圾箱,放在河沟边;

  2、让幼儿制作警示牌挂在河沟边;

  3、让幼儿绘画——请爱护环境的标志贴在河沟边的墙上。

  五、组织幼儿在河沟边去挂警示牌和张贴绘画。

  但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讲讲今天的活动,让他们也加入到爱护环境的行列。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很仔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分析了河沟水受到污染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各种不让河沟水受到污染的方法,也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幼儿教育教案14

  设计思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2.听,这是谁的声音(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关键提问: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美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幼儿教育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圈让幼儿感受游戏活动的快乐。

  2.学习单脚、双脚交替跳的技能,练习手膝着地的钻爬技能。

  活动准备

  1.音乐:快乐游戏

  2.圆圈每人一个圆圈。

  活动进程

  一、热身运动

  教师带量幼儿随音乐做各种有趣的.动作,进行游戏前的身体各关节活动准备。

  二、玩圈游戏

  1.跳圈

  (1)请幼儿自由探索圈的玩法:圈还能怎么玩?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有哪些玩法,适时引导幼儿)

  2.幼儿展示玩法。

  小结:可以滚圈、转圈、套圈、跳圈等。

  3.教师启发幼儿进行以下两种玩法:

  (1)跳圈:将圈放在地上,摆出不同的图案,幼儿练习单脚、双脚交替跳。

  (单脚跳动作要点:左腿微屈靠在右腿内侧,体稍前倾,右腿用力起跳,轻轻落地。)

  (2)带圈走跳:双膝伸直,脚套在圈里分开撑住圈向前走跳,不让圈掉下来。

  4.幼儿自由玩圈,教师巡回指导。

  5.投掷钻爬

  幼儿拿圈进行滚圈、钻圈比赛。

  动作要领:保持滚圈动作的直线方向性。

  三、放松游戏:熊和石头人

  训练幼儿快速反应能力。

  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自由结束。

【幼儿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教育教案01-01

对幼儿教育的总结06-21

幼儿教育经典活动方案04-09

幼儿教育活动方案04-19

幼儿教育培训总结02-24

幼儿教育教学计划07-18

幼儿教育工作计划01-03

幼儿教育的四大常识04-02

幼儿教育经典活动方案8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