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2-12-10 10:37:1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门】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参与、尝试,让幼儿了解煎饼是怎样制成的全过程。

  2、让幼儿了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和现代高科技文化

  3、教育幼儿珍惜粮食。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了解煎饼是怎样制成的

  调和好适中的面糊

  活动准备:

  1、面粉、花生油、黄豆粉、煎饼匙、煎饼凹子,每人一个小盘子,机器煎饼和人工煎饼

  2、机器加工厂

  3、煎饼的来历

  活动过程:

  一、讨论:观察机器煎饼和人工煎饼

  1、教师拿出机器煎饼和人工煎饼,让幼儿回答哪种是人工煎饼机?哪种是机器煎饼

  2、引导幼儿说出机器煎饼和人工煎饼的味道,比较它们的味道和外形特征。

  二、幼儿调制面糊幼儿自由选择面粉和配粉

  1、幼儿自由选择纯面粉和混合面粉(提示幼儿在面粉中加入花生油,可以防止沾煎饼凹子,加点豆粉可以使煎饼更香更酥。)

  2、幼儿尝试和面糊让幼儿尝试自己和面糊,把水和面按一定比例,和出来的面糊不能太稀太稠,要适中。

  3、要把和好的面糊放置一会儿,这样面糊才有弹性

  三、观看烙煎饼

  1、老师请一位阿姨来烙煎饼把面粉和凹子放置好,让幼儿观看面糊怎么放,火候要烧到什么样,什么时候煎饼就烙好了。(注意:在观看时,幼儿不要靠凹子太近,以免烙伤。)

  2、摊煎饼把烙好的.煎饼放置在凹子上,放上馅,再放几个煎饼在上面,摊煎饼就做好了。

  四、机器加工煎饼

  让幼儿到工厂观看机器煎饼让幼儿看机器加工煎饼,比较两种煎饼的制作方法、形状、颜色、味道的异同。

  五、品尝煎饼

  以自助餐的形式,幼儿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煎饼说出煎饼的形状、制作的各种方法。幼儿每人一个盘子,把煎饼放在盘中,让幼儿品尝,评出色、香、味。

  六、幼儿自己收拾餐具

  活动延伸:

  1、开展角色游戏"卖煎饼"

  2、让幼儿讲讲从长辈那里了解到煎饼的来历

  活动反思:

  一、教学内容来自学生的问题。

  本活动的主题"煎饭"是学生生活当中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对其很熟悉。熟悉的东西身上存在的知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然而教师能够从学生的问题当中发现教学内容,进而确定教学主题。因为活动内容是学生感兴起的问题,急需知道其相关的知识,所以学生有兴趣参与本活动,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者,教师关注学生的问题,学生也能感受得到,提问题的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会有成就感,这个学生同样会受到其他学生的羡慕,学生的这个问题行为同样也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模仿,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不经意间就被教师给引发起来。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在做中学到东西。

  学生通过选择面粉和配面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知道了一定的科学知识。通过观看烙煎饼和摊煎饼,体会到父母及劳动人民的不易。

  三、走出校园,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开阔了思维。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可以让幼儿看到更多的东西,听到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通过走进机器煎饼加工厂,见到了机器煎饼的生产过程,在这过程当中还可会产生一些稀奇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更开阔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主题:

  影子和我

  活动目的:

  1、结合读本和幼儿自身经验,帮助幼儿丰富、深化有关影子的认识,特别是人物的活动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理解“也”字如何运用,学习运用句型—谁在做什么,谁也在做什么?

  3、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讨论图画、

  4、结合读本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光和影子的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人物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5、帮助幼儿熟悉书中的'文字内容、

  活动准备:

  大书《影子和我》、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影子)、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教师提出本次阅读的主题—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很有趣的书、

  2、教师出示大书:小朋友猜猜这本书在说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

  3、教师翻开大书的第一页,提问:

  1)你看到了图上有什么?

  2)为什么要有蜡烛?

  4、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书上的人会和影子做什么游戏?请幼儿看书的第二页、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游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出示书的第三页,将人物遮住,教师提问:我看到了图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书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样的动作?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做做吧、请幼儿站起来模仿影子的动作、教师掀开遮住的纸张,并请几个模仿得比较象的幼儿站到前面做动作,和大书中的人物比较一下、教师提问:为什么

  6、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页,教师提问:请小朋友说说这个影子象什么?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吗?让幼儿比比动作,教师掀开纸张:原来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齿、

  7、教师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页,请幼儿说说:墙上的影子会和小朋友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引用原句进行小结、

  8、出示第六页,教师提问:图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

  9、教师:我们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想象故事的情节、

  10、出示第八页,教师提问:小朋友发现这页和前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什么不见了?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影子不见了、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1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完整的看一遍吧,教师指读大书上的文字,将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教师:原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和影子做各种好玩的游戏,比如:手、脚、嘴等、是不是这个小姑娘做什么?影子也会同样跟着做什么?

  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么区别?(问题回答方向:影子永远是黑色的,只有轮廓,没有细节)、

  12、教师: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幼儿自己拿一本小书,跟着教师进行故事的指读,并注意引导幼儿:一个一个字进行指读、

  13、教师:现在我们也要和影子做游戏了、

  1)、到操场上去找影子,并能告诉老师你在什么地方找到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游戏

  3)、幼儿组合影子游各种造型,请一个幼儿用粉笔将地上的影子画下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若干。

  2、蜜蜂胸卡(红、黄、蓝、绿、橙),《小蜜蜂》视频资料,圆形吸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蜜蜂采蜜”引入活动主题。

  (幼儿根据胸卡的颜色分别到不同的地方“采花蜜”)

  二、幼儿操作探索活动

  1、将各组的蜂蜜放在一起观察并讨论:

  (1)哪组小蜜蜂采的蜂蜜最多,为什么?

  (2)出示记录表,幼儿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投票。

  (3)想一想用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比较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探索思考,感受容积的守恒

  (1)教师提供相同大小的杯子,每组请出一名幼儿将自己组的蜂蜜倒入杯中,看看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

  (2)讨论:各组的蜂蜜倒入大小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各组的蜂蜜一样多吗?为什么大家刚才说各组小蜜蜂采的蜂蜜不一样多呢?(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大小有关)。

  3、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容积的守恒。

  (1)每位幼儿在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中选一个瓶子,观察各自瓶子的不同。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并在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蜂蜜”。 比较讨论:杯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3)请幼儿将杯子中的蜂蜜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4)小结:我们杯子中的蜂蜜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蜜蜂瓶子中的蜂蜜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活动:小蜜蜂,嗡嗡嗡。

  活动延伸:

  请小蜜蜂们把采来的蜂蜜拿去与其它小动物共同分享。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涉及到了面积守恒,还牵涉到了容积守恒,但都是通过教师操作的方式来完成的,对幼儿来说,她并没有切身体验,只是得到了一个概念。而且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一次包含两个有关于守恒的概念,内容有点多。

幼儿园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练习用纸球击目标。

  2.发展凝神注视的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用报纸、皱纸做成的纸球若干只。

  2.在日常活动中用纸板箱做好“怪兽”。

  3.猴子胸饰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1.为什么孙悟空能很快认出妖魔鬼怪?因为他看东西的时候,盯着看,仔细地看。我们来学孙悟空那样“火眼金睛”看东西好吗?

  2.引导幼儿定睛看物,模仿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二、我是小孙悟空。

  1.幼儿扮演小猴子,教师扮演孙悟空。孩子们,我得到一个消息,猴山上来了许多怪兽,我们该怎么办?

  2.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张大眼睛看,看得清,投得准”,边做投掷动作。

  3.幼儿两人一组,互相分散自由地进行抛接、投掷练习。

  三、火眼金睛打怪兽。

  1.在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火眼金睛”的游戏。每个幼儿手拿纸球,跑步投向自己队的“怪兽”,比一比哪队投得多又准。

  2.庆祝胜利。

  活动反思:

  “主题背景下的游戏活动”这是我们这次研训的主题,因此在构思教案的时候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这次的大班体育教学活动《火眼金睛》是在前面两位老师的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跟进教学。在活动之前我预想了整个教学活动中会发生的一些情况,但是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是我没预想到的。

  《火眼金睛》在第二研的时候唐老师已经将教案完善的很好了,因此我在这次的教学中并没有太多的改动,只是在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中作了修改。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将原本的“快乐小兵,热身运动”修改为“勇敢小兵,快乐出行”让幼儿以快乐出行为背景,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同事也凸显了主题背景,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原本设想的效果。在研讨的过程中也找到了原因,首先场地过小,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观察就已经到达目的地了,其次,教师的临场反应能力不够,当发现这一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想办法,可以带着幼儿多走一圈,这样孩子就有足够的时间观察。而在“勇敢小兵,快乐出行”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气势不够浓厚,导致孩子的小兵其实也比较弱。在第二个“练习投掷”的'环节中我将练习的距离由近到远逐步增加难度,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层次的递进,使幼儿在技能上有了提升,在心里上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实施的过程中基本能达到预设的目标,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预想之外的情况,由于第一次练习的时候距离比较近,而近距离的话抛球比投球更容易进,因此幼儿在近距离投掷时以抛球的形式投进去的比较多,而加大难度之后幼儿投球的命中率就明显低了很多,于是我在这里又再次强调了投掷的方法,幼儿再次练习的时候明显效果好了很多。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原本设想的是让幼儿跟着蓝精灵的音乐庆祝胜利,但是在活动中孩子们打妖怪打的太尽兴了,最后城堡倒地之后都冲上去打妖怪了。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致非常浓,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了。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发现我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还比较弱,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找到了自己的薄弱之处,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

  小百科:眼,由眼球及其辅助结构组成。眼球是视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它具有折光成象和感光换能两种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5

  活动目的:

  1、知道并理解作品,能复述故事中部分相同结构的语句,丰富相应的词汇。

  2、结合已有经验掌握粗与细、大与小、厚与薄、长与短这几组相对概念。

  3、体会小老虎经创造性重组变修路的惊喜。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一本

  2、丰富幼儿有关城市方面的知识。

  重点:知道并理解作品,能复述故事中部分相同结构的语句,丰富相应的'词汇。

  难点:结合已有经验掌握粗与细、大与小、厚与薄、长与短这几组相对概念。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初步感知连环画《山里来了小老虎》。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引导幼儿完整地感知、理解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至"来到了修马路的建筑工地。"引发幼儿的倾听兴趣。

  教师讲述"小老虎王王在工地上看来看去。"至"压路机说:#39;现在不行,等我下班吧!"提问:小老虎王王在工地上看来看去。它看见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教师讲述"天亮了,"至"哇!这下小老虎王王变成了什么?引发幼儿新的倾听兴趣。

  教师讲述"清洁工阿姨"至"小老虎回答司机说"不是"提问:都有谁看见了小老虎变成的奇怪东西。他们注意到了什么?问了什么?小老虎又是怎样回答的?它究竟变成了什么?

  三、教师再次讲述故事,重点引导幼儿复述故事的第二和第四部分。注意引导幼儿发现粗与细、大与小、厚与薄、长与短几对相对概念,同时,在图片及教师动作的提示下,引导幼儿逐步独立复述相同结构的语句。

  四、引导幼儿分析小老虎的性格特征。

  五、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体会创造组合的惊喜。

幼儿园大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闽南古厝海沧古民居建筑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情景式的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有关房屋的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初步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3、利用绘画或手工的'表现形式,学会用画、剪、粘、建构等美术技能表现古房屋的造型、线条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海沧古民居的欣赏图片、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水彩笔等。

  2、教师制作古民居范例。

  3、闽南童谣《一只鸟仔》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闽南童谣《一只鸟仔》音乐,幼儿跟着音乐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景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用课件展示海沧古民居图片欣赏,让幼儿了解古民居的建筑特点。

  2、互动游戏,让幼儿说说古民居的特点。

  (1)“你们看,海沧新安的古房子漂亮吗?”

  (2)“这些古房子与我们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古房子的门、窗、屋顶、墙面有什么特点?”(图案精美的红砖墙、飞檐翘角的燕尾脊和山墙,精湛的木雕、石雕、砖雕工艺。)

  师概述:闽南红砖民居,多以红砖为墙,花岗石为基座,另外有木石的透雕、漏雕、圆雕、浮雕图饰和非常精美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那红墙燕尾有很鲜明的个性。在这些建筑的各个细节中不仅有精湛的手工艺术,还有各种美好寓意的装饰图案。

  三、设计构思,创意绘制

  1、如果让你当一回“古建筑设计师”,你要怎样设计呢?采用什么方法来制作呢?(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想法、做法)

  2、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用废旧的彩纸用剪刀切割成建筑房子所需形状,用胶水粘贴固定,最后用颜料或彩笔给建好的房子做墙面装饰。或采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古房子,表现其古民居的建筑特点。

  四、互相展示绘制完成的作品,引导评价

  1、小朋友们绘制的古房子,跟我们看到的海沧新安古民居是不是一样的?

  2、你认为,这些古房子制作得怎么样?画得又怎样?它们还需要修改吗?

幼儿园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初步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增强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的判断能力。

  活动重点

  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

  2.种子排队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种子。(2分钟)

  (一)出示状元豆、黄豆、红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熊博士带来了一些豆子,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些豆子叫什么名字?它们的大小,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二)鼓励幼儿自由观察,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状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黄豆是黄色的`,比较大;红豆是红色的,最小。

  二、种子排队。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不同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8分钟)

  1.出示操作图一,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10颗不同的豆子。请小朋友在每条线上摆上10颗相应的豆子(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排队的时候要从红星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在操作时要保持安静,排完后放在桌上。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为什么都是10颗种子,排出的长度不一样呢?

  4.:三种豆子中,红豆最小,排的队伍最短;状元豆最大,排的队伍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不同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15分钟)

  1.出示操作图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绍操作图。

  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不同的种子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小朋友们在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的每条线上摆出相应的豆子,从红线的地方开始,一个接着一个摆,使三种豆子排成的队伍一样长。数一数: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多?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少?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在操作时要动脑筋、保持安静,把双面胶纸撕下时放在篮子里。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红豆、黄豆、蚕豆排成的队伍一样长吗?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4.:排成一样长的队伍,豆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多。豆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3分钟)

  (一)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设疑:

  (1)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2)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二)师幼共同验证。

  四、游戏《走钢丝》。(2分钟)

  (一)介绍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熊博士要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名称叫走钢丝。钢丝很细,大家要从线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

  (二)师幼示范游戏一遍。

  (三)幼儿两两进行走钢丝的游戏,来判断脚的大小。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各种种子、胶水、画纸等,引导幼儿进行种子装饰画。

幼儿园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河之歌》,用不同的音色表现小河快乐与难过的心情,并会随音乐表演。

  2、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清澈的和被污染的苏州河的图片。

  2、歌曲《小河之歌》(P、79)、粉笔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小河的变化

  1、说一说:上海有一条河在城市里经过,它的名字叫什么。

  2、观察各种苏州河的图片,分辨清澈的河水与肮脏的河水。说说它们的不同,怎样才能使苏州河水变清。

  二、学唱歌曲《小河之歌》

  1、欣赏歌曲《小河之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好像河水在轻轻地流动。

  2、听辨歌词,分辨小河什么时候快乐、难过,快乐和难过时河里的鱼虾会怎样。

  3、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用嘹亮欢快和低沉忧郁的不同音色,分别表现小河的快乐与难过。

  三、表演歌曲《小河之歌》

  1、再次欣赏歌曲。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小鱼游来了、小鱼生病了。

  2、幼儿互相欣赏,请个别幼儿演示怎样扭动身体、摆动手臂表现小鱼的`游动。

  3、教师演示向左或向右自转,表现小鱼的游动。幼儿跟着学一学。

  4、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继续模仿小鱼游泳。(4小节学小鱼向前游动,4小节自转。)

  四、音乐游戏

  在场地上划两条宽宽的平行线作小河,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幼儿扮演柳树,一部分幼儿扮演小鱼小虾。

  规则:小鱼来到柳树前面,可在下一次音乐开始时扮。

  活动反思:

  《小河的歌》这首诗歌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条小河的心声。抒发了小河长年累月,无论白天黑夜、寒来暑往,默默忍受着寂寞、干渴,却不停地快乐流淌,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胸臆。在教学中具有以下特点:

  1、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汇报小河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学生可以用句子,也可以用一段话;谈感受时,可以说你为什么喜欢小河,也可以说你想向小河说什么话。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回答,老师都给予肯定,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感受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不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如在学生识字、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要求:(1)默读,想一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2)画一画,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词句;(3)读一读;(4)说一说,和小组同学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弄懂了问题,理解了课文内容,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了语感。

  3、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重视学法的指导。习惯好,终身受益。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标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老师不急于送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点拨,使学生在需要处、矛盾处、困惑处获得阅读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对边折后再用撕的方法撕蜡光纸的技能。

  2、用小长条粘贴鞭炮,学习安排合理的粘贴位置。

  3、发展手指肌肉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纸工操作纸

  浆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们听到过鞭炮声吗?那你们见过鞭炮吗?鞭炮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说说)

  小结:鞭炮通常是一串串的,一个接着一个相连在一起,像小朋友站队一样,一个一个排的非常整齐,只要一点火在最下面的那颗鞭炮,它们就会一个跟一个地发出响声。

  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材料,一起来做一串鞭炮好吗?

  二、基本部分

  1、讲解操作方法

  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是怎样来做成一串鞭炮的,先把这红色纸上的'一个一个的鞭炮小心的撕下来,来部撕好了后,再用你的手指粘一点浆糊,涂在鞭炮的背后,叫这颗沾好了浆糊的鞭炮去排队吧,它应该排在哪里呢?应该一个跟着一个往下面排,这样一个一个的鞭炮排好了队,长长的一串鞭炮就做好了,你们也很想来试试了吗?

  2、发放材料

  请小朋友把纸一份一份地传下去,就可以开始撕了,撕完了老师就会给你拿浆糊。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提醒幼儿在恰当的位置放置鞭炮,并且让画面整洁。

  三、结束部分

  点评作品,表扬画面整洁的小朋友,并针对出现问题作出纠正。

幼儿园大班教案10

  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的改变,一家四老围着一小转,把孩子的困难扫清,导致孩子们遇到危险、困难不知如何对待、解决。

  一、活动名称:聪明的公鸡

  二、活动目标:

  1、看图编讲故事,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3、幼儿感受临危不惧,想办法保护自己。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活动准备:有关故事《聪明的公鸡》的四张图片

  四、活动流程:

  1、幼儿猜想故事2、幼儿看书上故事3、小朋友说一说公鸡对狐狸说的话4、幼儿编讲故事5、丰富词汇6、活动延伸五、活动过程:

  (一)猜想故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关于狐狸和公鸡的故事,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启发幼儿猜想故事。(二)书上的故事:

  ——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带来的故事,会是什么内容呢?

  分别出示图片1、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有谁?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请幼儿说一说狐狸捉到公鸡了会怎样?

  ——教师出示图片4,请幼儿说一说结果怎样了?激发小朋友猜想,第三张图片中狐狸和公鸡发生了什么事情,狐狸就逃跑了?

  ——教师出示图片3,幼儿描述图片情境,并为故事创想适合的名字。

  (三)公鸡对狐狸说的话:

  ——进行集体交流,教师针对图片3,让幼儿说一说公鸡在狐狸耳边说了什么话,使狐狸不但没吃公鸡,还跑走了?

  ——分组讨论"公鸡说了什么?"——启发幼儿变换角度想主意(吓唬或骗狐狸)——教师巡视并提示幼儿:一定要说出让"狐狸跑走"的话,不然狐狸就会把公鸡吃掉。

  ——每组推选一个幼儿说出不同的`讨论结果。

  (四)幼儿编讲故事:

  ——请个别幼儿完整编讲故事。

  ——教师点评,并给与鼓励。

  (五)丰富词汇:狡猾、聪明、害怕、得意

  (六)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公鸡和狐狸头饰,角色扮演,幼儿表演故事《聪明的公鸡》。

  、教师反思:

  根据《纲要》大班语言目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幼儿专心阅读,能想象,理解画面内容,并能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和故事情节,因此,将活动目标定为:

  1、看图编讲故事,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后都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积极猜想公鸡在狐狸耳边说的话,并用狡猾、聪明、害怕、得意等词汇,生动完整地讲述图片故事。

  本次教学活动中,应采用正、反两方面提问,为幼儿提供显性和隐性线索,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使幼儿敢于求异、乐于求异,最大化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11

  经验

  1、追逐目标和集体协调地躲闪。

  2、遵守游戏规则,养成规则意识。

  3、萌发幼儿对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

  材料

  活动场地

  玩法

  6到10人一组,将幼儿分成2—3组进行游戏。

  参加者选一人做龙头,一人做捉龙尾者。其余人一个接一个地拉任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就是龙尾。

  龙头与捉龙尾者对话

  捉者:我要吃龙头龙头:龙头有角

  捉者:我要吃龙中龙头:中间有刺

  捉者:我要吃龙尾龙头:一拖拖你下水

  对话一完,捉龙尾者便两边移动跑,寻找捉住龙尾的机会。龙头千方百计地挡住捉龙尾者,龙身龙尾一串人跟着龙头移动跑,以防被捉住。注意龙身不要脱节。如果做龙尾的被捉住了,便自动退下,另一名在最后的.自然成为龙尾。

  规则

  1、必须对话结束才可以捉龙尾。

  2、龙神不能脱节,脱节幼儿自动退下。

  建议

  1、游戏前可引导幼儿学习对话。

  3、游戏熟练后,可创新玩法,即龙头看到龙尾跑不动了,就原地蹲下,后面的龙身和龙尾一起蹲下。捉龙属者看到龙尾蹲下了,就不能再捉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12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师幼校对。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最后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了解生活中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让更多幼儿说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这一环节时,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1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

  2、尝试用"像……一样"的句式夸夸自己的爸爸。

  3、感受布朗父子间浓浓的情意,萌发爱自己爸爸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了解爸爸的职业、爱好。

  2、材料准备:

  (1)幼儿收集爸爸带自己出去玩拍下的照片,教师将这些照片做成相册"大手牵小手,心会跟爱一起走"。

  (2)完整的绘本《我爸爸》,以及从中节选9页编成的分段式绘本。

  3、邀请幼儿的爸爸来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谈谈自己爸爸的职业和爱好

  师:每个人都有爸爸。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什么爱好?

  (幼儿自由介绍,教师加以提炼:威武勇敢的警察爸爸,享受美味的美食家爸爸,厨艺高超的厨师爸爸,喜欢爬山的爱运动爸爸,善于传授知识并且爱学习的教授爸爸,等等。)师:你们的爸爸从事着不同的职业,都在努力工作,他们爱学习,爱运动,每个爸爸都与众不同。你们的爸爸真了不起!

  二、分段欣赏绘本《我爸爸》

  (一)欣赏绘本第一部分,认识布朗的爸爸。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外国小朋友的爸爸,他是布朗的爸爸。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师(出示布朗爸爸的图画):你们看到的布朗爸爸是什么样子的?猜想一下,他会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师:你们觉得他是一个爱穿黄格子睡衣的爸爸。在布朗的眼里,他爸爸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欣赏绘本第二部分,理解绘本内容,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

  1、理解绘本内容,感受布朗爸爸真的很棒。

  (1)出示布朗爸爸走钢丝的画面。

  师:这是谁?你怎么知道是布朗的爸爸?他在干什么?

  师(小结):这是个勇敢的爸爸,他会像杂技演员一样走钢丝。

  (2)出示布朗爸爸参加跑步比赛的画面。

  师:这是在干什么?谁得了第一?你怎么看出是布朗爸爸得了第一?

  师(小结):他第一个跑到了终点,获得了第一名。布朗的爸爸是个飞毛腿,跑得像刘翔一样快。

  (3)出示布朗爸爸扮马的画面。

  师:这是谁?你怎么看出是布朗的`爸爸?

  师:在布朗的眼里,爸爸怎么变成马了呢?(因为他吃得很多。)师:布朗是怎么夸自己爸爸的呢?(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我们一起学一学。

  (4)出示布朗爸爸扮大猩猩的画面。

  师:这又是谁?大猩猩在干吗?为什么在布朗的眼里,爸爸又变成大猩猩了?(因为大猩猩力大无比,像个举重运动员一样。)

  师:布朗会怎么夸爸爸呢?(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5)出示布朗爸爸扮鱼、猫头鹰、河马的画面。

  师:在布朗的眼里,爸爸还变成了鱼、猫头鹰、河马,为什么呢?布朗会怎么夸爸爸呢?(我爸爸像鱼一样游得快,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像河马一样快乐。)

  2、尝试用"像……一样"的句式夸一夸自己的爸爸。

  师:布朗夸自己的爸爸像马一样吃得多,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像鱼一样游得快,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像河马一样快乐。生活中,我们的爸爸也有很多本领,有很多的优点,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也来学一学布朗,用"像……一样"这句话来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幼儿和同伴自由讲述1~2分钟,教师倾听,然后组织幼儿交流。)

  (三)欣赏绘本第三部分,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理解爸爸对自己的爱。

  师(出示布朗爸爸扮鬼脸的画面):布朗爸爸在干什么?布朗爸爸为什么会扮鬼脸呢?(因为爸爸想逗布朗开心。)

  师: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的爸爸是怎么逗你开心,让你高兴的?(幼儿讲述。)

  三、完整欣赏绘本配乐欣赏绘本《我爸爸》。

  (幼儿边看幻灯片边听教师解说:小时候,爸爸温暖的手抱着我;慢慢地,我一天天长大,是爸爸的大手拉着我,让我学会了走路;当我能够满世界跑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去爬山,去看海,去游泳……那里,留下了我和爸爸的笑声,留下了我和爸爸的脚印,留下了我和爸爸的身影……爸爸为我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开心,为我学会的每一样本领高兴。爸爸带着我走进博物馆,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动物王国的秘密、宇宙的奥秘,带我走进知识的海洋。当我累了的时候,爸爸抱着我、背着我。爸爸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陪伴着我,看着我慢慢长大……)

  师:爸爸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你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爸爸说吗?

  师:今天回家时请你们大声地说出你想对爸爸说的话,别忘了说那句最重要的话:爸爸,我爱你!

幼儿园大班教案14

  第一次活动:初步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发展观察力和想像力。

  活动准备

  1.将图画书《小熊的阳光》提前几天投放于阅读区,供幼儿自选阅读。

  2.教师观察幼儿的阅读活动,了解幼儿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小熊的阳光》图画书幼儿每人一册。

  4.小纸条、白纸、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自主阅读。

  (1)幼儿独自阅读《小熊的阳光》,教师提示幼儿在看不懂或有疑问的画页夹上纸条,或记录下页码。

  (2)教师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把握幼儿阅读中的难点。

  2.通过讨论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

  (1)这本书讲的是谁的故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封面、扉页以及书中多次出现的形象,确定小熊是书中的主要角色。

  3.集体阅读、讨论图画书2~7页,引导幼儿了解小熊的生活。

  (1)小熊生活在什么地方?他最喜欢屋里哪个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中小熊的表情和动作,了解小熊对窗子的喜爱及通过窗子看到的各种景物。)

  (2)小熊喜爱阳光吗?小熊在阳光下做了哪些事情?他心里高兴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第14页,并提问:小熊冬眠前做了哪些准备?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4.集体阅读、讨论图画书16~26页,理解雪人对小熊的关爱。

  (1)小熊冬眠后发生了什么事?他对阳光有什么感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观察冬眠中小熊的表情,理解在阳光照射下小熊的慌乱不安。)

  (2)后来谁帮助了小熊?他是怎样帮助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熊冬眠醒来后,雪人到哪里去了?它为什么不留下来和小熊一起游戏?

  (4)小熊喜欢雪人吗?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完整阅读《小熊的阳光》,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教师逐页有语气地朗读画面上的文字。

  (2)幼儿观察画面,欣赏教师的朗读,感受文字与图画的关系。

  第二次活动:深度阅读

  活动目标

  1.发现画面细节表达的故事寓意,发展观察力、想像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2.理解小熊对雪人的感激之情,感受朋友相互关爱的温暖。

  3.了解小熊的生活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小熊的阳光》图画书幼儿每人一册,幻灯片及投影设备。

  2.丰富幼儿有关四季和熊的生活习性等知识。

  活动过程

  1.再次阅读图画书,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教师演示幻灯片,讲述故事内容,幼儿欣赏。

  2.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书中的细节,发现事物的变化。

  (1)这本图画书中有许多变化的东西或事情,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可举例启发幼儿,如小熊的衣服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幼儿自己阅读图画书,教师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在发现变化的画页上做好记号,如夹上小纸条等。

  3.幼儿交流、讨论发现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与小熊生活的关系。

  (1)请幼儿说出相关画面的页码,并描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每当幼儿说出一种变化,教师则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帮助幼儿掌握图画书的阅读线索,发现画面细节表达的寓意。

  (3)教师与幼儿一起梳理书中发生变化的事物,如有条件,可用图片或简笔画表示出来,如森林景色、小熊的服装与体态、门铃的拉绳、雪人、装饰画、花瓶中的花、钟表等。

  (4)这些事物的变化都与什么有关呢?

  4.体验小熊对雪人的感恩之情,感受朋友关爱的温暖。

  (1)演示图画书最后一页,引导幼儿观察小熊的动作、表情以及小熊家悬挂的各种雪人图片。

  (2)小熊为什么画了这么多的雪人?他画雪人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3)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4)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朋友相互帮助的快乐和温暖,加深对故事中小熊情感的体验。

  第三次活动:拓展阅读

  活动目标

  1.能用适宜的方式表达对图画书的理解。

  2.能用连贯、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3.体验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熊的阳光》图画书幼儿每人一册。

  2.白纸、海报纸等各类纸张,彩笔、颜料等美工用品。

  3.活动前丰富幼儿有关自制图书、画海报等有关知识。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对图画书《小熊的阳光》的感受。

  (1)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页?为什么?

  (2)你认为这本书最有意思、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3)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向其他人介绍《小熊的阳光》的方法。

  (1)你最想向别人介绍这本书的哪个地方?用什么办法介绍呢?

  (2)幼儿自由发言。启发和鼓励幼儿想出多种表达方法,如绘画、续编故事、自制图书等。

  3.幼儿操作活动。

  (1)根据幼儿讨论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幼儿自愿选择。

  (2)小组活动前,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步骤:我们小组要表现图画书的什么内容?用什么材料?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哪些困难需要老师帮助?

  (3)各小组幼儿讨论、协商,确定小组的活动计划以及分工。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引导幼儿之间相互协作,解决问题。

  4.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1)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介绍本小组的活动成果,其他幼儿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2)将各小组作品展示在楼道或放在全园小朋友、家长都能看到的地方。

  教学反思

  图画书《小熊的阳光》阅读活动,我们主要通过阅读区的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两种方式,引导幼儿对图画书内容及意义的理解层层深入,不断发展。三次集体阅读活动,重点不同,目标呈递进关系,且阅读方法与指导策略也不同。

  初次阅读的主要目标是引发幼儿对图画书的兴趣,初步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这一阶段,运用了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两种方式。特别注意引导幼儿将阅读重心放在对图画的观察上,通过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与心理活动。因为在图画书中,图画本身也在述说故事,它可以超越文字,独立地表达着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故事内容与意义。阅读图画书,首先是阅读画面,而不是给孩子讲述书上的文字。本次活动的最后,当孩子们通过阅读画面基本理解故事后,教师再完整地朗读故事,这样做,一方面帮助幼儿全面、完整地了解整个故事,另一方面,让幼儿欣赏、感受童话语言的艺术美。

  在深入理解阅读阶段,将阅读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寓意和蕴含在图画书中的情感与知识线索上。为了充分实现这一阅读目标,活动前,我们首先对《小熊的阳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梳理其中的阅读线索和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以事物的变化及原因为线索,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发现。教学活动的结果证明,由于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观察、想像和创造的空间,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次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四季与动物生活的知识,发展观察力、想像力与推理判断能力,而且使幼儿真正感受到了发现的乐趣、阅读的乐趣。

  第三阶段的拓展阅读活动,重在鼓励幼儿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图画书的理解,这样做,既可进一步提升幼儿对图画书的认识,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对图画书阅读理解的程度。这种反馈性的表达,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我们在充分了解幼儿兴趣、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拓展出多种活动主题和形式,如,运用绘画的方式续编故事,表达小熊对雪人的感激之情;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图画书中某一情节或自己喜爱的角色等。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鼓励其多样化的`表达,发现并鼓励幼儿独特的想法与做法。

  通过这个阅读活动,我们体会到,早期阅读教学活动,决不仅仅是给幼儿看一本书或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图画书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情感、观察、想像与创造力的发展,应该是早期阅读更高层次的追求。

  教学评析

  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图画书,必定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取决于教师对图画书文本的分析及采取的阅读指导策略。《小熊的阳光》的教学活动设计,在挖掘图画书的教育功能、通过阅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

  《小熊的阳光》在述说一个温馨的情感故事的同时,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丰富的教育元素巧妙地隐藏在画面中。画家的奇思妙想,使本书在文字讲述的故事之外,暗藏着一条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可以发现的阅读线索。教师通过文本分析,抓住了这些可供利用的教育元素,以“寻找书中的变化及原因”为线索,进一步拓展了本书的阅读空间,将幼儿带入一个充满创意的阅读意境中。由此,幼儿的观察、想像、思维等认知过程被充分激活,阅读兴趣再一次被激发。他们在体验“发现与探索”的快乐的同时,自然地获得了有关四季交替与动物生活的关系等知识。实际上,幼儿寻找“变化”的过程,就是他们与图画书进行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掌握阅读策略的过程。而这,正是早期阅读所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小熊的阳光》也是一本充满丰富情感的图画故事书。如何让幼儿体验角色的情感,理解故事的寓意,教师没有进行直接的道德说教或主题提炼,而是通过一句看似平常的提问“小熊为什么画了那么多雪人”,将幼儿引入小熊的情感世界中,体验他对雪人的感激与思念。图画书的最后一页,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本书的点睛之处,少量的文字、极丰富的画面信息,为幼儿提供了宽广的想像空间。而教师的提问,则成为催发幼儿情感与想像在画面中翱游的动力。随后,教师又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讲述与同伴之间发生的故事。在温馨的回忆中,孩子们体验着友爱、关心、感恩等多种情感。

  正是因为教师对本书教育元素的深入挖掘以及采用的适宜的阅读指导策略,图画书《小熊的阳光》变得更加丰满而充实,成为陶冶情感、启迪智慧的精神力量。

  (注:本文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不同类型幼儿读物的特点及阅读指导研究”课题成果)

  附童话文本

  小熊的阳光

  冰波

  小熊的屋子就在一棵大树的树洞里。树洞很大,除了门以外,在树干上还有一个窗子。整个屋子里,小熊最喜欢的就是那个窗子。

  白天,他可以趴在窗台上往外看。

  晚上,他还可以从窗子看到星星和月亮。

  最妙的是早上,小熊还睡在床上,太阳升起来了。这时候,总会有一束阳光从窗子照进来,刚好照在小熊的脸上,照得小熊鼻子有点痒。

  “阿嚏!”小熊打了一个喷嚏,就起床了。

  小熊想:从窗子照进来的阳光和外面的阳光是不一样的阳光。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阳光。

  有时,小熊坐在桌子旁吃饭,从窗子照进来的阳光正好照到他脸上,他就会摇摇头,故意说:“唉,阳光太强烈了,我得戴上墨镜。”就像在海边度假一样。

  有时,小熊还会戴上一顶太阳帽,或者撑一把伞。

  小熊从外面采来的榛子啦,栗子啦,摊在桌子上就能晒干。还有,自己种的玉米啦,花生啦,也可以摊在桌子上晒干。

  每天,家里的阳光就是这样伴着小熊度过的。

  秋天到了,小熊已经把自己吃得胖胖的了。准备冬眠的熊都是这样的。

  这一天的下午,小熊关上门,铺好床,舒舒服服地躺到床上,他要开始冬眠了。

  “呼噜呼噜……”小熊很快就睡着了。

  这一睡着,可要等到明年春天才会醒来了。

  但是,小熊睡觉之前忘了拉上窗帘。

  早上,阳光像平时一样,又从窗子照进来,照到小熊的脸上。眼睛里亮晃晃的,好不舒服。

  连做的梦也是亮晃晃的,他特别慌乱,特别不安。

  天越来越冷了,下起了冬天的第一场大雪。小动物们好开心,他们在外面堆雪人玩儿。

  动物们把这个雪人堆在了小熊的树洞旁边。这是一个很高大的雪人。

  雪人的脸还朝着小熊的窗子,好像在朝里面看。

  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来以后,再也没有照到小熊的脸上。原来,是高大的雪人把阳光挡住了。

  雪人天天挡着阳光,它慢慢变小了。

  到了最后,雪人不再高大了,它终于再也挡不住阳光了。

  因为,雪人差不多已经化完了。

  这一天早上,阳光又从窗子照进来,照到了小熊的脸上,照得他鼻子又痒了。

  “阿嚏!”小熊打了一个喷嚏,醒来了。

  “啊,我自己的阳光。”小熊高兴地说着,他起床了。

  春天已经来了。

  小熊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开始觉得眼睛亮晃晃的,后来就不觉得了呢?”

  小鸟告诉小熊:“有一个雪人用脑袋挡住了你的窗口,一直挡了一个冬天呢。”

  小熊虽然没见过这个雪人,但是从此以后,他好想念这个雪人。

幼儿园大班教案15

  活动目标:

  学习用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还剩”的含义。

  观察图案的`排列规律,依样接着画。

  活动准备:

  教具:三幅实物图,贴绒数字及符号。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仔细看看谁能把每幅图用一句话讲清楚?”先讲第一幅。(花上有4只蜜蜂。)“看看第二幅谁会讲?”“到底是来了还是走了,你怎么看出来的?”(飞走了两只蜜蜂。)“我们把第一幅与第二幅连起来说一说,再想想第三幅图应该怎样说?”(花心上还剩两只蜜蜂。)“大家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

  用算式记录,并表达图意。

  1、“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记录这件事?大家看他记的对不对?”

  2、“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里的每个数字和符号都表示图上什么意思。大家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看三幅图列减法算式。

  教后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每一幅图的图意,并且学习用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还剩”的含义。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12-21

幼儿园的大班教案04-03

幼儿园大班教案12-21

幼儿园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02-07

幼儿园大班《汽车》教案01-21

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案02-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熊》07-20

幼儿园大班教案《蝌蚪》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爆米花》07-19

幼儿园大班《蝴蝶》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