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数学练习课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练习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练习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商议节练习课,进一步巩固带小括号试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对话平台
学中做
1.先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第一步求什么,再脱式计算。
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2.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3.完成练习三的第3题。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填一填。
①在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后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②(64-40)÷4要先算(),再算()。
③29+35÷5要先算(),在算()。
④算式8×7-5的差式(),要使算式等于16,应该列式为()。
(2)选一选。
①2+3×4与(2+3)×4的得数()。
A.相等B。不等
②9×(3+4)和6+11-7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
A.除法B。加法C.乘法D.减法
③算式:(6+3)×9的读法是()。
A.6与3的和乘9B.6加上3乘9C.6加上3的和乘9
(3)列式计算。
①52减去40的商再除以3,商是多少?
②甲数是35,乙数是28,把它们的和平均分成9份,每份多少?
2.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三的第4题。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2)完成练习三的第7题。
三方向与路线
数学练习课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xx×1013×3021×3043×20xx×4051×7063×30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31× 3123×3322×24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31× 1312×1222×11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数学练习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辨析乘法运算定律。
2、能初步运用乘法分配律优化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通过辨析,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
变乘法分配律及其变式的认识与掌握。
预设过程
一、辨析作业错例
能对前一天《作业本》中的第2题进行辨析。
(25+125)×4=25×125+25×4
(25+125)×4=25×125+125×4
(25+125)×4=25×125+125
25×4+125×4=4×(25+125)
25×4+125×4=25×4+125)
1、指出每组算式正误,并说明理由。
2、复习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板: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二、扩展乘法分配律
选择一个正确的算式。
35×(2×5)=()
a、35×2+35×5 b、(35×2)×5
67×77+77×33=()
a、77×(67+33) b、67×(77+33)
(40-2)×25=()
a、40×25+2×25b、40×25-2×25
104×25=()
a、100×25+4×25b、100×4×25
125×3+125×4+125=()
a、125×(3+4)
b、125×(3+4+1)
1、请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及已知算式,选择正确的`算式。
2、着重(40-2)×25、104×25和125×3+125×4+125的分析。
三、练习
1、p38-5
2、p38-7
3、p38-6
4、p38-9
5、p37-4与p38-8
1、说说哪些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哪些没有用到,为什么?
2、先判断每组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再选择每组中的一题计算一下,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一题。
3、用乘法分配律计算p38-6,指名板演,并讲评。
4、独立完成p37-4与p38-8,说说哪种方法更好。
四、总结
今天,你用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和×一个数=积+积
数学练习课教案4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有关习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向运动问题中求路程和时间的方法,通过对比练习,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行程应用题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个车站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5千米。5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
(要求:先画出示意图,再根据下面问题列式解答)
(1)相遇时,甲车行了多少千米?
(2)相遇时,乙离B地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4)相遇后,乙车再行几小时到达A站?
2、先画示意图,再列式解答。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3、比较以上两小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出:
(客速+货速)×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客速+货速)=相遇时间
三、指导练习。
1、求路程。
(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向相反方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开出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先画示意图,再解答)
(40+32)×4=288(千米)
问:与复习题2第1小题比较,一个是相对开出,一个是相背开出,为什么列的算式是一样的?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为,开出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问:与复习题2第1小题比较,都是求甲乙两地路程,为什么要加上12?
(3)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300-(40+30)×4=12(千米)
:以上各题有的相向而行,有的背向而行,有的相遇有的不相遇,但求路程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都要用: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求相遇时间。
(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2千米,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千米?
(300-12)÷(40+32)=4(小时)
问:为什么要先减去12?
(2)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先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12千米后,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货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客车相遇?
(300-12)÷(40+32)=4(小时)
问:为什么要先减去12?与前一题比较,题目不同,为什么列的算式相同?
:以上各题有的同时出发,有的`不同时,有的相遇,有的不相遇,但求时间的方法是一样的,都要先求出共同走的路程,再用共同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和。
四、巩固练习。
1、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走来,甲每分走50米,乙每分走60米,经过8分后两人还相距70米,两地相距多少米?
2、将上题改编成一道求时间的应用题,再列式计算。
3、课本练习十四10、11、12、13、15题。
数学练习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三、观察与思考: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数学练习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组合学生解答练习七中的习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1、第2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第4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
(1)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
(2)再过一年(即小孩7岁时),老人的年龄是小孩的几倍?小孩8岁时呢?
(3)有什么规律吗?
3、第5题
解决问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多,存的周数就越少”的规律。
4、第7题
数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打得快”,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打的字数多。学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解答:
看1分谁打字多。
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看6分谁打字多。
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5、第8题
数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可以:
(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购货发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7、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
看1分谁打字多。
126÷3=42(个),90÷2=45,45〉4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看6分谁打字多。
126×2=252,90×3=270,270〉252(个),所以笑笑打得快。
数学练习课教案7
教学内容:p.33、34
教学目标:
通过梳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边和角的特点;能正确给三角形分类;做一些相关的判断等练习。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整个单元的内容:通过看书,了解本单元主要分几个内容:
1、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指出:我们在判断的时候一般只要想其中最短的两边之和与最长的第三边比。想一想,这又是为什么?
2、画三角形的高,要注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画,用虚线,标出直角标记和“高”
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填空: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锐角。
三角形按边考虑,有两种特殊情况: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板书:等腰直角三角形
指出: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同时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考虑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45度、45度和90度)分别举老师的教师用和学生用的该块三角板,比一比,使学生明白: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管大小,它的三个角的度数是固定不变的。
还有一种三角形也很特殊,它的三个角的度数也是不变的,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等边三角形。
分析:等边三角形从字面上看,它只说了边没说角,你能知道它的角各是多少度吗?那要不要说成“等边锐角三角形”?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等腰的可能是直角、锐角、钝角,所以要说清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只能是锐角三角形,所以就没必要再强调了。)
4、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指出:利用这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三:
1、先判断下面各是什么三角形,再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可提问学生:是不是三个角都要量?为什么?)
老师注意巡视画高是否规范。
补充:这题是用给定的底画高,如果我给定的是顶点,你会画高吗?
老师画题,学生画高。说说怎么想的。
2、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只看露着的一个角,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注意最后一个角,要让学生说说理由,或者也可请学生画出不同的结果。
小结:有钝角的就是钝角三角形,有直角的就是直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才是锐角三角形。
3、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一拼:
(1)拼成图形的.内角和是180d;。
学生可同桌或四人合作,请不同拼法的同学站在讲台前展示。分别算一算。指出:只要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是180d;
(2)拼成图形的内角和是360d;继续合作,请不同拼法的同学站在讲台前展示。分别算一算。交流的时候可先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选一般的四边形。
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d;
4、下面是3块三角形玻璃打碎后分别留下的碎片,你知道它们原来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注意:第二个三角形可能会有学生说成锐角三角形,可引导学生认识,“等边三角形”更适合它。
5、你会用下面的9根小棒,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三种规格的小棒,分别摆一摆。老师加强巡视和指导。
摆完后问:如果用一红两绿的小棒来摆等腰三角形,行吗?为什么?
再看书上小棒的数据,说说哪种情况是不可以的。为什么?
6、彩霞小区有一个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的花园,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图中哪两条路一样长?为什么?
问题一,可让学生说说理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问题二。可让学生算一算,分别都得到了120米,那就是相等。
7、在小组里说说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在交流的时候注意补充和规范,如第三个三角形,最好能分别从角和边两方面考虑,说成是“等腰钝角三角形”。……
8、思考题:先画一画,再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
说说自己的发现,如:一个多边形可以分成多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减2。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是几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和。可以用180×(n-2)……
三、介绍“你知道吗?”,学生自己阅读,并算算金字塔每个侧面的底角大约是多少度?
关于金字塔有很多的秘密,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看看。
教学反思:(略)
数学练习课教案8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基本训练
1、口算
49×3 840÷70 61×7 320÷80
120÷40 18×6 570÷30 65×5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8505÷17 8355÷83 8160÷34
9045÷45 7816÷26 8232÷56
三、综合训练
1、对比练习
2856 ÷28 3840 ÷16
8484 5760
5788 8485
2、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5 12
26)5330 54)5508
52 54
130 108
130 108
0 0
3、计算并验算。
8640÷36 4935÷47 8945÷85
1185÷29 9600÷32 3854÷82
4、文字题
(1)一个数乘63得7560,这个数是多少?
(2)9548是77的多少倍?
(3)除数是24,商7余11,被除数是多少?
四、提高练习
+7004÷34=300 (- )×26=3640
五、课堂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p43
数学练习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练习??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13820000
计数单位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数学练习课教案10
教学内容:课本第35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不进位加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确地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23+1564+35100-7076-26
56-996-5362+2650+30
1.完成练习四第2、3题。
(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
(2)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答。
2、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贵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带几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学生估计,如果有学生通过口算说出要带68元,要引导他进行估计。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学生讨论,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解决问题练习
1.补充:
(1)少先队员种了36棵杨树,种的梧桐树比杨树多20棵,种了多少棵梧桐树?
(2)少先队员种了56棵梧桐树。种的杨树比梧桐树少36棵,种了多少棵杨树?
①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②请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2.出示:
(1)动物园有孔雀16只,黄莺比孔雀多3只?
(2)学校书法小组有38人,美术组比书法组少6人,________?
①请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说说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解答。
五、全课
在解答这类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谁多谁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六、作业练习四第1题。
教学后记:
数学练习课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15-16页练习三3-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巩固十几减8、7、6的计算,熟练掌握想加算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看谁都能算对。
[及时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以提高退位减法的计算速度。]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读懂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能根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从图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3、完成P16页的第9题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11-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 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关于十几减8、7、6的练习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个别同学在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还不够准确,还需加强口算训练。
数学练习课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练习课教案13
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7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
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3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四.课堂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数学练习课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决的意义,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三、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机
四、教学过程:
(一)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1.口算
6×1,6×4,1×2,5×4
6×2,6×5,4×2,3×1
6×3,6×6,2×3,3×4
(二)根据口决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三五十五,一三得三,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二五一十,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三)在○里填上+、_或×
4○4=8
3○3=9
6○6=36 4○4=16 3○3=6
6○6=12 4○4=0
3○1=2
4○2=81
(四)乘法口决比赛
1、看乘法式题卡片写得数
3×2,4×4,3×6,2×2,6×5,3×4,6×6,2×4,2×6,1×6
2、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
妈妈买来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几袋?
妈妈买来4袋桔子,5袋苹果,一共有几斤?
3、口头提出问题或条件再算出来
①6个少先队员做纸花,每人做4朵()?
②少先队员做了24朵纸花,送给幼儿园小朋友8朵,()?
(五)复习填括号练习
1、做62页第3题
2、做练习十三第2、5、7题
数学练习课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学具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二、读一读。
4×56×35×23×4
三、看图写算式
算式是()×()算式是()×()
读作()乘()读作()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四、指导完成书本7~11题
【数学练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课教案01-22
计算练习课教案02-22
《单元练习课》教案02-25
练习课教案15篇03-29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06-24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教案11-18
数学复习课教案01-17
数学课教案02-23
数学优质课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