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社会幼小衔接《下课十分钟》教案公开课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幼小衔接《下课十分钟》教案公开课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幼小衔接《下课十分钟》教案公开课反思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大班社会幼小衔接《下课十分钟》教案公开课反思2
一、设计意图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围绕儿童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在教育建议中指出“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的有趣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下课十分钟”是《我要上小学——小课堂》里的一个集体活动,其主题经验是: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的设计围绕主题的核心经验来展开。
“下课十分钟”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学习内容,在这十分钟里可以做什么,让孩子分享、安排十分钟活动,在孩子了解这些活动后,了解什么是必须和选择做的,目的让孩子更清晰、有条理、有目的性地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乃至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为终身学习和提高生活品质打下基础。
在我们幼小衔接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有参观过小学的经验,也从成人口中听到过下课十分钟这个词,个别化活动中也观察过图片,有过相关的表征的记录。但幼儿的这些经验都是比较粗浅的、零碎的、个别的。需要通过一个集体活动来统整幼儿的零碎经验,需要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来提升粗浅经验,更需要在一个逼真的`情境中通过真实体验来感知和内化,体验下课十分钟的内涵,进而内化为合理、有序安排自己生活的一种能力。
在幼儿园课题《幼儿园学习活动益情趣融合的实践研究》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幼儿园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以“益、情、趣”三个要素融合的基本线索,通过理解综合主题课程内涵,尊重幼儿学习特点,采用适宜适切的方法、策略,使三个要素在学习过程中彼此影响,互为作用,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幼儿发展,提升学习品质。要努力对这种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思想进行认识与理解,转化为实现“益、情、趣”实践意义上的融合。
二、活动目标
1、模拟小学课堂,尝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2、了解下课十分钟必须做和可以选择做的事,体验并向往小学生活。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活动难点:下课十分钟必须做和可以选择做的事。
三、活动准备
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绿领巾、时钟等;幼儿前期经验的记录。
四、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经验
1、讨论:小学生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什么时候上课和下课的?
2、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3、观看时钟:10分钟是多长时间?在钟上怎么看?
小结:小学里会用音乐或者铃声提醒同学们上课和下课的时间,下课可以休息10分钟。也可以看看时钟,时钟的长针(分针)走两个数字就是十分钟。
(二)交流讨论
1、你觉得小学生下课十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2、你觉得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可选择做的?为什么?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分两栏记录在题板上。
(对一些有意见分歧的问题引发幼儿生生互动,作进一步的讨论)
小结:下课十分钟有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以及一些学习用品,这样才能保证上好下一节课。有些事情是可以选择做的,
如:看图书、下棋、聊天、散步等,为上好下一节课放松一下身体和心情。
(三)摸拟下课十分钟
1、学做小学生,戴上绿领巾。
2、模拟下课,休息十分钟。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4、按上课音乐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5、交流。
(1)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下课十分钟所做的事情。
(3)评论:哪些事情适合在课间十分钟做,哪些事情不适合?
小结:课间的十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先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小便喝水
这些事情,保证身体的健康,做一些必要的放松和休息,这样的十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五、活动反思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参观经验谈起,避免了说教。这样的讨论交流既是参观活动的延伸,又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录像短片有重点地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排。观看后、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交流讨论、再与小学生互动,并及时小结。这样的设计使幼儿主动地提出“为什么要有课问十分钟。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商讨解决的方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邀请小学生来“点评”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一年级的小学生能与幼儿平等沟通,孩子们也更乐于接受并模仿,因而活动效果较好。
大班社会幼小衔接《下课十分钟》教案公开课反思3
活动目标:
1、了解毕业典礼的意义,学习运用简单的符号、标志及绘画等形式制订班级毕业典礼计划。
2、能清楚、完整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愿望。
3、体验毕业离园时依依惜别的情感和对幼儿园老师的感激之情。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点:
了解毕业典礼的意义,学习运用简单的符号、标志及绘画等形式制订班级毕业典礼计划。
活动难点:
能清楚、完整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愿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看以往毕业典礼的录像资料,了解毕业典礼的基本流程。
2、物质准备:往年幼儿园毕业典礼的录像资料、PPT课件、毕业典
礼流程的图片若干、白纸、彩笔、背景音乐、黑板。
活动过程:
1、出示博士服图片,引出活动主题,激起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样的衣服吗?在什么时候可以穿呢?
2、组织幼儿回顾毕业典礼的精彩瞬间,了解毕业典礼的意义,激发幼儿筹备毕业典礼的愿望。
提问:这是在干什么?为什么要举行毕业典礼?你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
小结:原来毕业典礼上有这么多丰富多样的活动。
3、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毕业典礼的内容和形式,按兴趣分工设计毕业典礼计划。
(1)提问:你想在毕业典礼上设计哪些活动?
(2)根据幼儿的想法梳理活动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其分为四个板块:展示本领、感恩的心、友谊最珍贵、毕业啦。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对应的活动图片。
展示本领:例如:举办美术作品展,表演唱歌、舞蹈等节目,举办生活中会做的事情照片展。感恩的心:例如:向老师赠送自制的礼物,选小朋友代表向老师说句感谢的话。友谊最珍贵:例如:相互赠送小礼物,在离别纪念册上互留电话号码,和好朋友拥抱等。毕业啦:颁发毕业证、赠送集体照,园长、家长代表给小朋友送上祝福和期望等。
小结:毕业典礼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以及同伴的感谢和留恋。
4、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制订计划,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1)为每组准备一张大表,请幼儿把毕业典礼计划记录在表上,可用标志、符号、数字、图画来表示自己的想法。教师为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
(2)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本组的计划,其他幼儿共同讨论、完善计划,
在交流中引导幼儿完整表述毕业典礼的准备工作。
5、鼓励幼儿根据计划合理分工,积极为毕业典礼做准备。
活动延伸:
利用离园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将计划介绍给家长,邀请家长在毕业典礼日来参加班级活动。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联系实际生活,大胆动脑思考,合作制定毕业典礼计划。活动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梳理,反思如下: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在活动开始前,组织大班幼儿观看了以往毕业典礼的录像资料,为之后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幼儿对毕业典礼中各个环节的活动有了简单的了解。在之后的活动环节中,通过再次欣赏毕业典礼活动图片,调动幼儿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毕业典礼的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环节或是想设计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其分为四个板块:展示本领、感恩的心、友谊最珍贵、毕业啦。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对应的活动图片。将幼儿的思路进行整理,帮助幼儿梳理活动各环节流程。在这一环节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设计毕业典礼环节,幼儿分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有的负责提建议,有的负责绘制计划表。在这一环节,幼儿都能够相互配合,共同讨论,在彼此的相互交流中,共同完善毕业典礼计划。
在分享环节,除了请本组的代表上前介绍毕业典礼计划外,还请共同参与计划的其他小组员也上前来分享和补充,让幼儿能有更多地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以及修改措施:
幼儿在相互分享各自的毕业典礼计划时,思维在刚开始还是有局限性,更多的幼儿想到是只是展示各自的本领,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开拓他们的思维。在分享交流毕业典礼计划时,幼儿在台下的想法很多,但是有的不会表征,可以在计划之前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图形或者数字代替。对于情感上的表达还有所欠缺,可以再深入的挖掘情感,使幼儿体会毕业离园时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
【大班社会幼小衔接《下课十分钟》教案公开课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幼小衔接教案11-25
幼小衔接社会教案02-19
幼小衔接数学公开课教案11-30
大班幼小衔接教案11篇03-18
大班幼小衔接教案(11篇)03-18
幼小衔接数学公开课教案6篇01-02
幼小衔接大班数学教案11-30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案11-25
幼儿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