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沙漠之舟》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沙漠之舟》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沙漠之舟》教案 1
设计意图:
在欣赏沙漠风光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了在沙漠里缓缓行走的骆驼,我告诉他们,骆驼是“沙漠之舟”。对于骆驼的这一名称,孩子们感到很奇怪,不停地问为什么,由此可见,孩子们对骆驼是很感兴趣的。我们何不开展认识骆驼的活动,这样既解答了孩子们的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还可以让孩子们对沙漠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沙漠之舟—骆驼,了解它是沙漠中的交通工具。
2、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习准备:
一盆沙,沙漠图片,骆驼图片。
活动前让幼儿收集有关骆驼的各种资料。
学习过程:
1、出示沙漠图片,请幼儿说说沙漠里的地面上全是什么?(沙)
2、请幼儿尝试踩一下沙,看看会怎样?再用玩具车在沙里推动,看看会怎样?提问:人和车在沙漠里行走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在沙漠里运载东西应该用什么交通工具?(骆驼)
3、出示骆驼图片,观察骆驼身体各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说说骆驼的独特之处。
4、教师对幼儿的`讲解进行补充,并讲解骆驼的独特生理特怔。
5、提问“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让幼儿进行讨论。
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们就鼓励幼儿去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主动去获取知识。短短的一节课中,我们发现通过收集资料的过程,孩子们已经懂得了很多骆驼的知识,基本上不用老师作太多讲解。可见,这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能更大的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沙漠之舟》教案 2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本课教学采用“问题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懂课文,获得知识。凡是学生能读懂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读。每一次读,教师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着重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有限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学会11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句子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 、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作为什么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3 、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关系,学习“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1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 、理解“沙漠之舟”称号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沙漠有关的,教师板书课题《沙漠之舟》。
2 、看到课题你能知道什么?
(本文和沙漠有关,舟是小船的意思,这课写是是沙漠中的船……)
3 、从课题看,你有什么疑问?
(沙漠之舟指的是谁?)
[点评:本文题目是《沙漠之舟》,从字面上是沙漠中的船。沙漠中怎么会有船呢?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快速略读课文,找出准确答案。
[点评:带着简单的问题进行略读,体会略读的方法和特殊的作用。]
2 、生交流问题的答案:
(“沙漠之舟”指的是骆驼。)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由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入课文。)
1 、师:刚才,同学作通过略读课文,明白了“沙漠之舟”指的是骆驼,那么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课文第2 、3 、4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2 、3 、4自然段,边读边用符号画出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或写下自己的认识、疑惑。
[点评:提高学生默读的质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能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2)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
(首先交流的内容是互听读,检查、互助扫除生字障碍;然后是交流不理解的词;最后交流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点评: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体会,提高学习效果。]
(3)请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概括把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说出来。
(课文2 、3 、4自然段篇幅都较少,学生有了一定的概括基础,加上刚才的小组交流,这个问题会很容易答上来。)
(4)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方式及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把骆驼比作了什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相机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运用。)
2 、师:别的动物能不能代替骆驼呢?沙漠中环境到底怎样?是什么原因使骆驼能适应沙漠中的生活呢?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按条找出。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利用挂图、卡片或查字典来理解描写骆驼特点的词。例如:“胼胝”、“驼峰”、“脂肪”等,)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观看关于骆驼的纪录片,或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观。)
(2)教师模仿《动物世界》栏目主持人进行配乐朗诵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会沙漠自然环境的特点。
[点评: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小组讨论,骆驼和沙漠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旨在帮助学生明确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天地”。)
四、体会写法,迁移运用:
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虽然没有去过沙漠,没有亲眼见到过骆驼,但对于“沙漠之舟”的知识却有了形象的认识。那么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呢?让我们再从写作的角度来研究一下课文。
方法:
(1)找出第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2)思考本段首句与其它各句间的关系;
(3)明确这种写作方式就是“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种写法的认识,可以结合本册教材第四单元《手上的皮肤》一课的第四自然段再进行一次练习。)
[点评: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发现这种构段方式的特点,再给出定义,减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而且体会到这种写法如何运用。]
2 、请同学们结合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课后的资料适当修改后插入第一自然段中。
(了解本段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写作特点之后,放手让学生修改课后的资料,只要修改合理,就要肯定。)
3 、同学们不但在文中学到了关于“沙漠之舟”的很多知识,而且也学到了许多作者好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一篇小练笔。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以下几点:
1 、能创设和谐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机会,沿着学生的学习欲望点进行教学。
2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把探究权给了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自己感触深刻的地方做学习批注,画出好词佳句,按顺序阅读,怎样默读,怎样略读,有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实践。
3 、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教师从新课导入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沙漠之舟》教案 3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一台,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色身上有厚厚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
骆驼的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子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骆驼氛围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里。
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师: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①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②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助骆驼走出沙漠。
《沙漠之舟》教案 4
教学内容:沙漠之舟
教学目标:
1、利用故事及影像资料熟悉骆驼的生活与劳作活动,了解骆驼与人类发展间的密切关系,感受骆驼坚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2、知道沙漠之舟——骆驼的造型特点,欣赏骆驼的艺术作品的美感。
3、能用欢快的歌声和形象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赞美骆驼的歌曲旋律、歌词意境美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用歌声赞美骆驼,从中感受骆驼坚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能用欢快的歌声和形象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1、表现自然界中骆驼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歌曲光盘等。
2、表现骆驼或沙漠的歌曲、乐曲、诗歌、美术作品等。
3、收集生活中、文化上与骆驼有关的资料,丰富本课的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课
1、你们去过沙漠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着人类的一位朋友,不畏艰险,为人类走出了一条文明之路,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3、在茫茫大沙漠中,不仅干旱缺水,而且天气多变,白天好热好热,晚上一下子又变得好冷好冷,别的.动物都害怕这种环境,只有我们骆驼不怕酷热严寒,不怕饥饿干渴,所以人类又称我们为“沙漠之舟”。
二、交流有关骆驼的资料
1、出示骆驼工艺品:为什么叫沙漠之舟?为什么能在沙漠中存活?驼铃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骆驼工艺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课前查阅和课堂交流,进一步认识骆驼,感受它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并通过驼铃的作用引出歌曲小小驼铃响叮当)
2、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这首儿歌:
头像绵羊颈似鹅,
不是牛马不是骡,
戈壁滩上万里行,
能耐渴来能耐饿。
三、学唱歌曲
1、初次欣赏,感受歌曲中所表现的小骆驼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了解歌曲有几段?每段的结束部分在哪?分析歌曲结尾。
2、学生范唱(课前辅导两名唱歌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小助手)
(1)听歌曲采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2)分析每种演唱形式在歌曲中的位置,并板书。
(设计意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范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分析并板书齐唱、合唱、轮唱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歌曲的形式特点和结构特征,为下一步处理歌曲二声部奠定基础。)
3、再赏歌曲。用节奏法读词,找出歌曲中的难点。
4、用教唱法和听唱法学会歌曲第一声部。
5、学习二声部合唱
(1)练习二声部节奏
(2)用碰钟、串铃敲击第二声部节奏配合演唱
(3)放下打击乐器加上第二声部唱词演唱。
(4)分小组配合练唱二声部。
(设计意图:直接唱二声部的词对于成人都是比较困难的,容易跑调,先用打击乐器敲击第二声部
节奏代替唱词,等熟练掌握节奏后再加唱词的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6、学习轮唱部分
(1)小助手范唱(2)分析节奏谱(3)分组练习、集体演唱
7、集体完整练唱歌曲
四、了解唐三彩。欣赏《唐三彩骆驼乐人》
1、展示图片:《唐三彩骆驼乐人》
a、说一说这件作品的名字
b、说一说大家眼中的唐三彩
2、作品简介:唐三彩是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唐时多以红、绿、黄为主,所以称唐三彩。“三彩”是统称,并不限于三种颜色,另外还有白、黑、蓝、紫等。《骆驼乐人》又名《骆驼载乐俑》,1956年陕西西安墓葬出土。骆驼昂首朝天,张口嘶鸣,立在长方形踏板上,身施淡黄色,颈部和前胯带有几条赭色斑纹。背上铺有圆形垫子,边饰蓝彩,垫上置支架,架上搭一平台。罩长方形毛毯,毯边呈浅兰色,中间刻画菱形纹,施赭、绿、蓝、白色。七个男乐手持萧、笛、箜篌、琵琶、排萧、笙乐器,面向外盘腿坐在平台四周,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演奏,中间站一丰盈的长袖舞女,边歌边舞。
3、结合以上欣赏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骆驼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朋友。认识骆驼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联系“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了解历史上骆驼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所发挥过的重要作用。
附:《离不开沙漠的骆驼》
一位商人一次到沙漠深处的城市去做生意,途中遇上风暴,被一骆驼救起。为了报答骆驼的救命之恩,商人做完生意后将骆驼带出了沙漠。骆驼走出沙漠时,不断回头张望。商人对骆驼说:“从此你就结束了在沙漠中的艰苦生活,再不用负着重载,在烈日下踏着流沙奔走了。”骆驼问:“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商人说:“反正是好地方。”骆驼来到商人的家里,被关在一所有花园的小院里,每天商人给它送来饲料和清水,吃饱了,就卧在树阴里休息。过了不久,骆驼越来越瘦弱。商人问骆驼是怎么回事。骆驼回答说:“我不习惯这种生活。”商人问:“为什么?”骆驼回答:因为我爱沙漠。”“这好办。”商人把骆驼牵到海滨,这有长长的沙滩,骆驼吃饱了可以在沙滩上散步,可以看无边的大海。可是过了不久,骆驼却病倒了。“你不是爱沙漠吗?”商人说,“你到了海滩,怎么反而病了?”“我爱的是沙漠里那种在烈日下奔走的生活。”骆驼慢吞吞地说,“要知道我是骆驼,只有劳动才能使我愉快,也只有劳动我才不生病。”“这可难了。”商人说,“你现在一身病,是再也回不到沙漠中去了。”当天夜里,骆驼悄悄离开海滨,朝它的故乡走去。它拖着瘦弱的身子,一连走了五天五夜,终于又回到了大沙漠。它的身子虽然瘦弱不堪,但照旧在烈日下奔走,不以为苦,因为它是骆驼。
《沙漠之舟》教案 5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开课时先板书舟字,然后提问学生舟什么意思?船是在哪里航行的?紧接着出示沙漠的图片,板书:沙漠,问学生沙漠里有船吗?板书:之,指着板书问学生: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当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沙漠之舟指的是骆驼时,教师可以接着说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的过渡到学习课文这一环节。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有了兴趣,读课文时的热情就会高涨,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全班一起解决。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通过两个问题: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方便下面的学习。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边看图边问学生:骆驼生活在哪里?你看到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的?(学生可能回答:沙漠一望无际,气候干燥,很少下雨,缺水,气温变化大,时常刮大风,卷起黄沙,沙漠地带植物稀少,动物也不多。)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说学情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为: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难点为: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五、说教法:
本课教学采用问题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懂课文,获得知识。凡是学生能读懂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读。每一次读,教师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着重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有限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说教学设计: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围绕问题:为什么把骆驼称作沙漠之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及合理修改选择资料,补充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练笔。
《沙漠之舟》教案 6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三合号小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朗读课文,了解骆驼的有关知识。知道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读课文,继续练习做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文章层次结构,感知动物特点作用与功能的统一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骆驼的有关知识,知道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
2.难点:感知动物特点作用与功能的统一关系。教具准备: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课件出示小朋友在道路左侧行走的图片,让学生看图挑毛病,指出要在马路右侧通行。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八单元的第二课,大家一起来告诉老师课题是什么?(沙漠之舟)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
在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成了两个主要部分,谁能告诉我每部分分别是哪几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骆驼的什么?(分别指名说一说)
三.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看骆驼的特点、作用、功能分别是什么。首先看课文第一部分,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它讲的`是骆驼几个主要器官的特点和作用,老师首先就要考考大家对骆驼的这几个器官是不是有了初步的了解。(课间出示骆驼的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脖子,鼻子,胼胝,脚掌,驼峰)
在初步了解了它的器官后,我们来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骆驼各个器官特点和作用的词句在文中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写在第一段旁边,互相交流,看谁画的准,概括的简要。(巡视指导)
(反馈时)课间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找的概括的填一填
在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联词语,谁能说出几组吗?(课件出示关联词:因为??所以??等)老师给出了大家几组关联词,想让大家把刚刚找到的骆驼不同器官的特点和作用连成一句话来说一说(举例说明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互相挑一挑毛病,改一改)
2.骆驼有这么多的特点和作用,那它到底能利用这些特点和作用做些什么,又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呢?答案就在课文的第二部分。现在老师要找一名同学来读读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找一找,这段向我们介绍了骆驼的什么功能?(认路带路)
接下来的两段就交给大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学习,找出这两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骆驼的什么功能。(讨论后指名回答)那么,骆驼到底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呢?在这部分中有句全文的中心句其实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谁找到了这句中心句?在这句中,把骆驼与航船相比,船这种交通工具,它可以做些什么?(指名说一说,借以引出骆驼的三大功能)那么看课件,谁来帮老师总结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骆驼之所以被称为“沙漠之舟”,是因为它可以()()(),是沙漠里(),人们把他看做()。
3.小结:咱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沙漠之舟,在第二部分中具体介绍了它的几点功能,指出了它为什么会被称为“沙漠之舟”,那么第一部分在这里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可不可以把它去掉只写第二部分呢?(指名说一说,了解课文两部分的统一关系)
四.拓展延伸,把握资料
接下来,老师有几段关于骆驼的资料,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插
入到课文当中,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资料。(指名读一读,大家听一听,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与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类似,在插入时是否需要作出修改。课件出示插入资料的两步,让学生根据这两步试着把第二段资料插入课文当中)
五.布置作业:按照步骤插入第三段资料。
六.板书设计:
统一
沙漠之舟(骆驼)一.(1)器官特点作用二.(2-4)功能认路带路预防风沙=驮东西航船
《沙漠之舟》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积累本课词语,并用“由于”、“因此”等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骆驼的外型和特殊生理构造,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誊写自身喜欢的词语。
3、培养同学爱动物的情感,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像、电脑、图片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六、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骆驼的?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骆驼的?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激发情趣。
1、齐读课题,问:“沙漠之舟”指什么?
2、出示骆驼图片,谈谈你对骆驼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指名读课文,考虑: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骆驼是“沙漠之舟”的?
2、同学讨论、回答。
三个方面:(1)骆驼的外型特点。
(2)骆驼具有特殊生理构造,能适应沙漠生活。
(3)骆驼长途跋涉在沙漠中,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成为交通工具,不愧为“沙漠之舟”。
3、分别请同学朗读这三局部内容。
(三)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认读。
来源、仓库、任务、恶劣、暑假、算术、蠢笨
程度、酷爱、兼职、浩瀚、粗糙、长途、跋涉
2、默字词并订正。
3、反义词:
《沙漠之舟》教案 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二、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四、精读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 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教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三、精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四、总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
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
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沙漠之舟》教案 9
本课教材分析: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一自然段):讲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在介绍骆驼适应环境的独特身体特点的过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广阔无垠、干旱炎热、缺少水草、风大沙烫、沙地松软的特点。第二层次(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绍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三个自然段从骆驼能给人们带路、指引方向,预报大风和能驮东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这三方面介绍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这三方面人们才会把它看作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课文的两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骆驼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能在沙漠环境中畅通无阻,所以才能给人引路,预报大风,驮运物品,才能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沙漠之舟”。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所以课前要求学生通过书本、影视、网络、问家长等手段,查找有关骆驼及沙漠的资料,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这样,在课堂上就容易与课文产生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
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所以本课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船)船在哪里航行?(江、河、湖、海)
沙漠里有船吗?(没有)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释文中生字新词。
3、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
滚热的沙子 松软的沙子 陷进沙子里 宽广无边的沙漠
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 大风卷着沙粒飞滚 移来整座沙丘
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
请你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用上这些词语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出示课件,感受沙漠,学生可以边看边说。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
(1)学生自学。
①分组学习,在书中找出相关词句,画出来。
②边读边讨论:骆驼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③填表
特殊生理构造 适合沙漠生活 成为交通工具
身高、脖子长 望到很远的地方
嗅觉灵敏 找水源、避旋风
鼻子能张能闭 沙尘难以侵入 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腿上有胼胝 不会烫伤
脚掌宽厚、脚趾分开 不会陷入沙子里
背上有驼峰 储存养料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3)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讨论: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
(6)小结: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2、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本领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
(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思考: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宽广无边”茫茫一片;大海波涛起伏,沙漠里“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风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风“很可怕”,经常“卷着沙粒飞滚”。)
骆驼和船相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是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4)指导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进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议。
2、“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沙漠之舟”的?
(一是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二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二、扩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尝试把下面的资料做适当修改,插入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1)了解写作特点。
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
(2)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研究、讨论,知道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修改所给的资料,插入课文第一段。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及时肯定优点,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点拨。)
三、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比较“趾、脂、胝”的音形义,提醒学生注意“嗅”字的写法:不要丢了“大”上的点。
2、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教师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懂课文,获得知识。凡是学生能读懂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读,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每一次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教师起好点拨作用。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有限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了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沙漠之舟》补充材料: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第一个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狼、猞猁、豹等)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为了获取美妙的食物,野骆驼有时也悄悄来到沙漠中的绿洲,那里水草肥沃,食物丰富,但是这要冒着生命危验,因为那里也正是恶狼出没的地方。动物学家曾记录了一场野骆驼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搏斗:
七月份的一天,一头公驼离开了戈壁区来到水草地,被恶狼发现,狼向公驼扑去。机警的公驼顺来路向戈壁深处逃去,恶狼死追不放。追过30公里以后,野骆驼已无影无踪了。恶狼还不甘心,顺着蹄印寻找,追到40公里时才大失所望,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这时,烈日当头,热风烧灼,气温高达50℃,戈壁滩连一滴水也没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公驼凭着善跑的本领,摆脱了天敌的追击,终于返回安全的戈壁腹地。
骆驼祖祖辈辈和沙漠打交道,练就一身适于在沙漠中生活的本领。
一只骆驼能驮200公斤的货物,每天走40公里,能够在沙漠中连续走三天。空身时,每小时可跑15公里,连续18小时不停。所以,人们用“沙漠之舟”称赞它。
在沙漠里行进,有时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天昏地暗。这时候,骆驼不慌不忙地卧倒,闭上眼睛,浓密的长睫毛,就像一层厚帘子,挡住风沙,保护了眼睛。等大风沙过去了,再站起来,抖掉身上的沙子,不声不响地继续前进。
夏天,骄阳似火,在沙漠里行进就像走在热锅上一样,寸步难行。然而,骆驼却一点也不在乎。因为它的脚底长着一层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制的靴子,一点也不怕烫。
茫茫沙海,水源奇缺,草木难生。然而,骆驼在这样的环境里,却能十天半月不吃也不喝。它身上一层厚厚的毛能抵挡太阳光的直射。它很少出汗,也几乎不撒尿。另外,它的胃分为三室,前两室附有众多的“水囊”,有贮水防旱的功能。
《沙漠之舟》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小骆驼长途跋涉的经历树立学生敢于面对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3、在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愉快的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
自由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感受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准确地把握小骆驼的心理变化,更好的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脚印谱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它们是我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有着“沙漠之舟”称号的动物——“骆驼”,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骆驼》这首歌曲。(板书课题)
师: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去搜集关于骆驼的小资料,现在大家一
起来看看,小骆驼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骆驼的图片)
(1)骆驼有单峰驼与双峰驼之分;
(2)骆驼的睫毛很长,可以防风沙;
(3)骆驼的驼峰里储存了能量,可以让骆驼在沙漠里长途跋涉。师: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在沙漠中开展我们的'沙漠之旅,在开展沙漠之旅之前,老师想用歌声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沙漠中的故事。
(教师试唱)
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生答骆驼),那小骆驼想要干什么呢?(生:要过大沙漠)。
二、沙漠中的脚印
师:同学们,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同学们仔细看这些脚印里都有些什么,(生:音符)是不是所有的音符都能发出声音呢?(休止符)休止符有很多种,同学们知道这是哪种休止符吗?
(让同学们思考,最后得出答案:八分休止符)(板书:八分休止符)
师:是的,这个长得又圆又胖的家伙就叫做八分休止符,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遇到它该怎么办呢?(小嘴快闭上)那么同学们知道它的时值是多长吗?(停顿半拍)
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把这个带有八分休止符的旋律跟着老师唱一遍。
(1)教师带唱两遍;
(2)请同学单独视唱;
(3)让我们用手来模仿小骆驼走走这串脚印吧!(同学们在桌上模仿着走,感受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师:正是有了这些快乐的小休止符的陪伴,小骆驼走进沙漠的时候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你们听!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一部分)
师:是的,它的脚步多么轻盈,我们一起来唱唱,感受它的这份好心情吧!
(1)教师领唱第一部分,学生跟唱;
(2)学生单独视唱;
(3)分组演唱。
三、沙漠中的风沙
师:小骆驼在沙漠里行走,走着走着,它遇到了困难,同学们看看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课件出示沙尘暴的图片)这下,小骆驼的行走变得更加地艰难了,同学们看看这两句表现小骆驼行走艰难的句子。
(1)同学们尝试自己演唱;
(2)教师引导学生唱;
(3)让学生边唱边模仿骆驼行走的样子。
师:小骆驼非常累也很疲惫,但他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是的,因为前面有歌声,前面有青草。
(教师教唱)
四、沙漠中的绿洲
师:小骆驼一直在行走,终于它看到了希望,同学们看看,它到了哪里呢?(出示绿洲的图片)我们是不是要为小骆驼庆祝呢?
(1)跟着老师打着拍子唱旋律;
(2)教师教唱歌词;
(3)学生自由练习;
(4)男女生分别演唱。
师:小骆驼高兴的走向绿洲,它脖子上挂着的驼铃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同学们认真听这驼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1)教师示范唱;
(2)学生跟着老师唱,
(3)学生练习,唱出驼铃声由强到弱的感觉。
师:同学们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个故事其实是(生答一首歌曲)。是的,这就是一首关于小骆驼的歌曲。
五、歌曲演唱
1、听音乐小声哼唱;
2、分角色演唱;
3、完整演唱;
4、边模仿边演唱;
5、用乐器(碰铃)配乐演唱。
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小骆驼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通过今天的音乐课我们知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不怕艰险,勇往直前,同时我也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美好的明天一定属于你们!
《沙漠之舟》教案 11
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说学情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为: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难点为: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采用“问题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懂课文,获得知识。凡是学生能读懂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读。每一次读,教师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着重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有限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说教学设计: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围绕问题:为什么把骆驼称作“沙漠之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及合理修改选择资料,补充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练笔。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开课时先板书“舟”字,然后提问学生“舟”什么意思?船是在哪里航行的?紧接着出示沙漠的图片,板书:沙漠,问学生沙漠里有船吗?板书:之,指着板书问学生: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当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沙漠之舟指的是骆驼时,教师可以接着说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的过渡到学习课文这一环节。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有了兴趣,读课文时的热情就会高涨,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全班一起解决。
3、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通过两个问题: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方便下面的学习。
【《沙漠之舟》教案 】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教案及反思04-18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小班美术教案羊毛教案06-08
语言类教案中班教案02-27
科学教案模板教案03-01
中班游戏教案水果蹲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