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小象的动作词语体会小象的聪明可爱,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2.借助边读边想象、夸一夸、演一演、比一比不同形式的读读出小象的聪明可爱,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3.在体会小象能够想办法让铜匠明白壶在漏水,帮助主人干活儿时,让学生感悟到人与动物是朋友,激发学生对动物产生喜爱之情,意识到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
抓住小象的动作,体会小象很聪明、可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帮助”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象很聪明、可爱,对动物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师:我们先来和字词朋友打个招呼。请你看准字形,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课件出示,学生开火车认读字词
二、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都见过或养过宠物吧?你见过或养过什么宠物?
2.有一个人也养了一只宠物,是什么呢?请你猜猜看。出示谜语。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替人把活干。
3.这个人不仅养的是象,而且是一只小象。师生板演:小象
4.想看看嘛?
出示图片
5.你觉得这只小象怎么样?师生板演:可爱的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小象的生活看看它是怎样可爱的,继续学习课文15课。齐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想想小象的'哪些地方可爱?
四、体会聪明、可爱,指导朗读
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小象的可爱?
1.聪聪是一只经过驯养的可爱的小象。它会帮助主人做家务活儿,可能干啦!
抓住:经过驯养的可爱的做家务活儿能干体会
读出小象的可爱。
指名读,评议,夸一夸读
2.有一天,主人让聪聪把一只漏水的铜壶送到铜匠铺去修理。过了一会儿,聪聪用长鼻子挂着修过的壶回来了。
抓住:一会儿体会小象办事认真的可爱板书:修铜壶
指名读,评议,齐读
3.小象在路上了一些水,把铜壶满,扑踏扑踏地向铜匠铺走去。
抓住小象的动作吸、灌,体会小象的聪明。板书:吸灌
指名读,评议,比读
4.聪聪来到铜匠面前,用长长的鼻子高高地举起铜壶。铜匠看见铜壶还在漏水,一下子明白了。他用手拍拍聪聪的头,说:“你真聪明!”于是取下铜壶重新把它修好了。
抓住小象用长长的鼻子高高地举起的动作进行演示,以及铜匠的反应和看画面体会小象的聪明、可爱。板书:举聪明
指名读,分角色读
5.小象聪聪用长长的鼻子挂着修好的铜壶,高高兴兴地往回走。它把铜壶举得高高的,好像在告诉路上的行人:“你们瞧,我多有办法!”
抓住小象把铜壶举得高高的,借助图片及路人的表扬体会小象因为有办法完成任务而高兴的可爱。
指名读,分组读。
五、情感升华,朗读全文
1.你喜欢这头小象吗?
填空:我喜欢这头小象,是因为()。
因为(),我喜欢这头小象。
2.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表现出小象的聪明可爱?
()帮助()()。
小节:通过修铜壶这件事,抓住小象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小象的聪明可爱,你也可以抓住你喜欢的宠物的动作写出它的聪明可爱。
3.小象还可以帮助主人做什么?
生说,师作补充。
小象可以为主任做那么多事,说明它和主人是一对()。
4.除了小象和人是朋友外,其他动物也和人是朋友。图片补充
动物和人是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做?
5.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课文。配乐朗读
六、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5可爱的小象
吸
聪明
灌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积累7个词语,正确书写6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3﹑在阅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关于恐龙消失的原因的句子。
4、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积累7个词语,正确书写6个汉字。
2、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恐龙消失的原因的短句或词语。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恐龙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2、学习生字:恐。
给“恐”找朋友(恐龙、恐怕、恐吓、惊恐、恐惧……)
3、关于恐龙,你了解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板书课题:39、神秘的恐龙。
5、区别“密、蜜”;理解“神秘”。
二、初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3、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评价
(说说自己对恐龙有了哪些了解?)
(二)研读课文第一节
1、齐读课文第一节。
思考:为什么说恐龙是神秘的呢?
2、根据交流,出示有关句子。
3、学习生字:约、史、历;理解“庞然大物”。
(1)给“约”找朋友:约会、相约…
(2)“历史”:读准“史”的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开火车读“历史”这个词语。
(3)“庞”:理解什么叫“庞然大物”?想想还有什么也可以称为“庞然大物”?
①理解: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陆地上的`庞然大物是----(生答:象)海里的庞然大物是----(生答:蓝鲸)
师引读句子:大象是庞然大物,蓝鲸是庞然大物,恐龙也是庞然大物。
②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一亿七千万年之久。(理解:一亿七千万年)
媒体出示:1700、17000、170000、1700000、17000000、170000000真的是好长好长呀!
(4)而人类的历史只有3、400万年,所以说比我们人类的历史长多了。
6、齐读句子: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一亿七千万年之久。比我们人类的历史长多了。
4、指名读句子,教师适时正音,并注意停顿。
过渡。师:由于恐龙一齐神秘地消失了,我们只能从有关的资料中,想像恐龙当日的辉煌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于是科学家作了种种推测。(初步理解“推测”)
5、朗读第一节。
三、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抽读词语。
2、抄写句子。
复习抄写句子的四步法。
(1)默读句子:看清词句,看清标点。
(2)注意抄写格式。
(3)认真抄写句子。
(4)校对,订正。
3、小结。
当时,恐龙可谓是地球上的霸主。可是,突然有一天这些庞然大物一起消失了,不能不引起大家的猜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昌、驳、宗、庭、槐、狂”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的语气。
3、了解徐童用巧妙的方法,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知道要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来帮助别人改正错误。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的语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人物,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个姓徐的儿童,课文里称他“徐童”(板书:徐童)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出示课文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2、学习生字:昌(下面的“日”比上面的“日”略宽、扁)、驳(马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
3、理解“辩驳”。(说出理由和依据来否定别人的`观点)
4、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郭林宗老先生觉得树种在院子里不吉利,要砍掉它。徐童接着老先生的字谜,也编了个字谜,帮助他认识错误,挽救了大树。板书:郭林宗徐童
3、学习生字:郭(三拼音)、宗(平舌音)。
说明:学生读课文前,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读边思的好习惯。通过读文,让学生熟悉文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在概括课文内容时,学生可能会表达得比较繁琐,教室可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二小节
1、徐童要保护的是怎样一棵树?自读第二节,把写树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
2、学习生字:邀、庭(后鼻音,指导笔顺)、槐(指导笔顺)、狂。
交流,出示句子:这树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就像一把巨大的伞,夏日遮掉骄阳,冬天挡住狂风。
3、自由读,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大槐树的喜爱)
4、师:这么好的一棵树,老先生却要除掉它。出示:这不是太可惜了吗?(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
学习第三、四小节
过渡:大槐树能遮阳挡风,老先生为什么要砍掉它?徐童又是怎样保树的呢?
1、学生自由读第三、第四小节,思考。
2、哪一小节写了老先生砍树的理由?出示第三节。抓住“摇头晃脑”指导朗读。板书:困不吉利
3、听了老先生的话,徐童觉得怎么样?他又是怎么说的?出示第四节。指导朗读徐童的话。板书:囚更不吉利
4、质疑:徐童觉得老先生的话可笑,为什么还要一本正经地说呢?
5、交流。(如果徐童当面嘲笑老先生,老先生一定不能接受,“一本正经”地顺着老先生的意思,反而能保住树。)
板书:
不砍树
分角色读3、4小节。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注:斜体字为多媒体课件内容)。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出示诗题:村晚
(1)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色的景象。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初读,感知诗意。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音形义
bē 被()○1池塘
陂陂(○2池塘的岸
坡()○3山坡
xián 衔()请
衔街()查
衍()字
衡()典
漪
牧
横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三、细读,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第一行诗:
○1指名读。
○2这一行诗里的“池塘”和“陂”你是怎么理解的?(池塘:池子的堤岸。塘:堤岸。陂:
池塘。)
○3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一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学生指着投影幕回答:图的下部
画了池塘和两岸,池水满盈盈的,两岸长满青青的草等。)
○4点示:由于“池塘”和“陂”意思相同,所以这一行诗的意思也可说成“草满陂,水满池
。”两个“满”表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蓬勃。(板书:草、水满)
○5谁能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第二行诗:
○1指名读。
○2这一行里的“衔”是什么意思?点击“衔”进行链接,屏幕上出示:衔:用嘴含,叼。
○3“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同桌同学讨论讨论。
动画演示:太阳渐渐落下,夕阳夹在两山之间。
交流议答:课文中的“衔”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好像被山含住
了。)
图上哪一部分和“山衔落日”相对应?(学生指着投影幕回答:图的.上面部分画面和“山
衔落日”意思相对应)
“寒漪”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点击进行链接,屏幕显示:寒漪:“漪”指细小的波纹。“寒漪”是指傍晚夕阳下的暗绿色波纹。
“浸”是把东西泡在液体里,课文中作者是说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呢?
点击进行链接,屏幕画面的下方出现“一塘池水”,水面呈暗绿色,水面隐隐约约出现“
山衔落日”的倒影(板书:山衔落日浸寒漪)。
谁说一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谁再连起来说说一、二两行诗句的意思。点击进行链接,齐读
第一、二两行诗句和意思。
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板书:牧童归去横牛背信口吹)
2、“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娃)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里去)
看图:“横牛背”你是怎么理解的?(横骑在牛背上)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两行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展示动画:牧童从远及近慢慢走来,并配上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作为背景音乐。
指名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点击进行链接,齐读三、四行诗句和意思。
四、熟读,背诵课文。
1、朗读指导:
(1)提示朗读注意点:
○1这首诗的韵脚字是“陂、漪、吹”,要读得清晰,读出重音;
○2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2)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练习读。
(4)指名读。
(5)集体齐读。
2、指导背诵:
(1)教师引读:草满池塘一—
山衔落日一—
牧童一—
短笛一—
(2)分组练习背诵:一组背,另一组听,然后再交换。
(3)指名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一起背诵。
五、巩固,完成作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句,增长见识。
2、积累成语和《三字经》中的几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指路。
重点
学习字词句。
难点
口语交际。
教学模式
教具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方法
情景再现、背、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指名读题。
(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同座位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2、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3、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4、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5、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6、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7、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8、打开书,写不来。(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9、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1)自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平舌音:洒、藏;
翘舌音:水、车;
后鼻音:冷、藏、公、共、防。
(3)齐读。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一、教学法第二题
1、教学第1小题
2、指名读题。
3、学生自读成语。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呢?
4、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5、有感情朗读。自背,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2小题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
3、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认读三个生字。
3、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左后右)
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展示:一部分写得好的学生的字,评议。
再展示:一部分写得不规范的学生的字,生评议。
第三课时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个什么样的人?3、
(1)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2)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
(如有学生会,让他们自己讲更多。)
5、
(1)生相互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2)伯、听、池:左窄右宽。
(3)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4)生描红色,仿写其他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教学步骤三、指导练习说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各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请代表上台表演。同学们,对刚才同学的表演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4、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实践一下,弄清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到底怎么走。
5、现在都有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认一认,体验体验,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提示学生注意用礼貌用语和说话人的态度表情,必要时师可作示范)
板书设计练习3
学用字、词、句
读读背背
写好铅笔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抄写1句句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沙滩上城堡和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4、激发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出示沙滩图,练习说话。
1、这是一片怎样的沙滩?你想在那儿干什么?
2、小结、过渡:这片沙滩确实太迷人了,因此有一群孩子在放学后也来到了这儿,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出示孩子垒城堡图及课文第3节。
1、看图,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干什么?(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出示词语:垒城堡,学习生字“垒”、“堡”,查字典理解“垒”的意思。
5、交流
6、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垒了一座怎样的城堡?
7、想象说话:(指名说、同桌互说)在沙滩上,孩子们垒起了一座( )的城堡,城堡外面( ),城堡里面( )。
8、这群聪明的孩子不但垒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而且还编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呢。出示课题。
9、过渡:想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吗?请听课文录音。
二、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孩子们编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救公主
3、自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要去救公主?
4、根据回答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气愤、焦急的语气:(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5、我们想了什么办法去救公主呢?出示有关内容引读:师:在我们编织的童话中,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我们也成了我们又在商量着一个伙伴说我说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挖呀,挖呀,终于我把手,就。读后学习生字“窟”、“塌”。
6、救出了公主,我们的心情怎样?出示下面句子,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轮读)噢,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我们欢呼胜利,欢呼炸死了魔王,欢呼救出了公主。
7、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8、组内练习。
9、指名小组交流、简评。
三、总结课文,想象说话
齐读全文。
想象说话:(内容可在两题中自选一题,形式可自编或与同桌合作编。)
1、城堡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是怎样把公主从城堡里救出来的?编故事《沙滩上的童话——勇救公主》。
2、你在那金色的沙滩上垒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
指名讲故事,评议。
四、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引导积累带有土字旁的字。(垒、塌、堡、墙、壁、地、堤)
3、指导抄写句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7
《一粒种子》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词语。
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钻出地面的所见所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手作教具(种子的头饰、蚯蚓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1、同学们唱的《春天在哪里》真好听,我想:种子也一定很想听一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粒种子》。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师板书,生书空。
2、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词语宝宝,一起看大屏幕。
(1)点名读
(2)开火车读
(3)引导学生区别渴、喝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二、精读理解、感悟主旨
1、出示问题及学习要求
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的世界的?
要求:
(1)认真读问题。
(2)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最后可以和同桌交流教师点名回答。
2、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种子挺了几次才破土而出?
指导学生读“挺一挺”的句子。出示句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它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要读好这句话,就要抓住关键词语来读好,就能把句子读好。不信,你试试。
师: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读好红色的词语。它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它高声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过渡语:同学们读句子很厉害,老师有一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请看要求。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要求:
1、组长分配任务。
2、组员有序完成任务,记录员作好记录。
3、全组完成表格。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学习正确书写“候、困、历、贫’四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家境贫寒”“唉声叹气”“不慌不忙”“枝繁叶茂”等词。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合适的语气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板桥小时候的聪明机智,领悟题眼“巧劝”。
3、在引导读悟课文内容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言语能力,同时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进行词句的实践训练。
4、学习郑板桥善于观察、分析以及用巧妙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难题的这种精神,从中受到启发,感受中国汉字的巧妙,激发对母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用合适的语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郑板桥劝舅父的“巧妙”。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
感受郑板桥利用舅父迷信的弱点巧妙解决问题的聪明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点拨
学法: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老师对话实现目标达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第29课《郑板桥巧劝舅父》,学习了课文生字词,明白了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来检查你们队生字的掌握情况。
① 出示词语:家境贫寒 唉声叹气 不慌不忙 枝繁叶茂 郁郁葱葱 风风雨雨
指名读,并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些词是写谁的,并简单分类,为学生理解此文内容打好基础,便于积累运用。)
②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郑板桥小时候的一个什么故事?
③今天,我们就一同从故事中去了解郑板桥是如何巧劝舅父的,它到底巧在哪里呢?
二、学习1——3段。
生自读课文,想想郑板桥为什么要劝舅父?找出相关段落品读。(1、2、3段)
生汇报交流,引导理解,指导朗读。
1、从第1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什么?
重点理解“家境贫寒”、“唉声叹气”
2、这时舅父是怎样想的呢?
是什么原因让我这样穷的呢?生自由说
3、舅父想了想,终于找到了贫穷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
生说出舅父的想法——树在院中是“困”;指导学生读出舅父找到原因后的欣喜心情。
4、欣喜不已的舅父想到砍树就可以脱贫致富,真是非常激动,那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请画出描写树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5、多媒体出示句子:这棵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郑板桥非常喜爱它。
①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树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棵树吗?
③带着对这棵树的喜爱,读好句子。
6、这样一棵美丽的古树,郑板桥非常喜爱,可舅父却因为迷信要砍掉它,这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三、品读郑板桥劝舅父的段落。
1、郑板桥想劝说舅父,保住大树,你能为他想想办法吗?
让学生调动生活体验,想出办法,好与郑板桥的办法对比,突出郑板桥办法的巧妙。
2、郑板桥他想的是什么办法呢?请读第4自然段,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3、生汇报交流,师引导理解。
郑板桥劝舅父的神态怎样?(不慌不忙)理解这个词语,想想他为什么会不慌不忙?
小结:郑板桥利用舅父迷信的这个弱点,将计就计,灵机一动想出人在院中是个“囚”字的办法说服了舅父。
4、读出郑板桥的不慌不忙、神态自若。
5、这时你相对郑板桥说些什么?
四、学写四个生字
1、为分解鞋子教学难点,八个生字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自主观察,相互提醒注意事项。
2、重点提醒“候”字,巧妙引导记住中间那一竖。
3、“困”字,写好里面再关门。
4、你还能写出哪些带方框的字?你能用你的聪明才智猜猜这些字的意思吗?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平时生活中你有类似的故事么?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你们积累了哪些古诗,谁来背一首听听?
2、感谢你们的分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师板书课题,学习“楼”字。
3、请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4、简介鹳雀楼:鹳雀楼坐落在山西省永济市的黄河边上,因为楼上经常停歇着一种叫鹳雀的水鸟,所以就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鹳雀楼。请你们再来读读它的名字吧!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他来到这儿,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这首题为《登鹳雀楼》的诗。
二、初读古诗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你们能读好它吗?
1、自己读两遍,再读给同桌听一遍。
2、指名读,正音。
3、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
一般我们在读五言诗的时候,可以在每句第二个字的后面停顿一下。师范读,生练读。
二、品读古诗写景的诗是一幅画,这画面就藏在诗句里,还藏在我们每个人的想象里。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登上这美丽的`鹳雀楼。想想你看到了什么?
1、学习第一句诗。
⑴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依”就是挨着,靠着的意思。
⑵指导学生想象画面,练读诗句。
⑶出示课件,师配乐深情叙说再次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2、学习第二句诗。登上鹳雀楼向下望,你还看到了什么?
⑴学生汇报,师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读。
⑵出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再出示相关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⑶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滚滚的黄河水,想像它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这句诗读得更好!出示课件,指名读,齐读。
3、请大家想象画面,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过渡:看到如此壮观、美丽的景象,诗人不禁心潮澎湃,他在想些什么呢?读出下面的诗句。
4、学习第三、四句诗。
⑴理解“欲穷”的意思。
“欲”字右边的“欠”是一个人唉声叹气的样子,因为在他的心里有一个像山谷那样巨大的空缺。他总是感觉不满足,你知道诗人不满足的是什么吗?是的,他想要看得更高更远,看到尽头看到极点就是欲穷的意思。理解了诗意,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三句诗。
⑵要想看得更高更远怎么做呢?
再登上一层楼。真的只登上一层就够了吗?为什么呢?因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齐读第四句诗。
⑶试着背诵古诗。指名背,集体背。
5、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这首诗。用一边读诗,一边想象的方法,读懂了诗句,读出了画面,还明白了古诗背后的含义。并且很多同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背会了古诗,你们真是学诗的高手。
三、指导写字
1、学写“依”、“尽”两个生字。
写好生字有两个诀窍,一是认结构,二是找主笔。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找出主笔“捺”,比较有什么不同。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依”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捺笔不能写落地。“尽”字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捺笔要写的稳稳当当。
3、学生练写,师矫正坐姿。
4.师生、生生互相评价交流。
5、写好这两个生字,可以用认结构,找主笔的方法自己学写第二组生字。
五、课外作业
1、把《登鹳雀楼》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用上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积累诗人王之涣的另外一首古诗《凉州词》。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 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 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 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师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 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 说 话
陈旧 新奇
会 走 路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l.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 欲 捕 鸣 闭 口 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歌唱,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第二句诗。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忽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振——晨 蝉——弹 忽——物 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愉快、顽皮)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内容: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堂复习课教案。概括了二年级上册语文从语文园地一到语文园地八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基础 知识点主要有多音字,各种形式的词语,反义词,把字句改被字句,比喻句等。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上册语文是过度一年级语文并向中段语文转换的一个阶段。而这些基础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不仅让学生掌握好学习语文的一些入门,也是为学生将来学习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学生比较小,接触语文的时间还很短,所以在教学方面会从一些基础简单的开始,让学生既能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又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学期的重点知识多音字,各种形式的词语,反义词,把字句改被字句,比喻句等。
2.能举一反三,列出更多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理念:
1.让学生掌握本册的一些基础知识也是重点知识
2.让学生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
3.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合:小朋友们下午好。
生:欢迎来到“智慧大擂台”参加二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节目。
师:来到我们比赛现场的有(生:大家好,我们是本领最大的狮子队;大家好,我们是智慧之王老虎队;大家好,我们是力大神勇的大象队;大家好,我们是聪明可爱的熊猫队。)
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生:咦, 李老师,今天的知识竞赛有哪些环节?
师:今天的知识竞赛主要是为了检查小朋友这一学期的知识收获情况,我们将从字,词,句几个方面去考考大家,最后将评出优胜队。
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闯关----射击大比拼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到“射击场”,这儿呀,有很多的气球,聪明的你能射中它们吗?提醒你们,仔细看一看气球上面的生字都有什么秘密?(生:多音字)
师:你认识上面哪个多音字,能说一说它的不同读音并分别组词吗?
师:哇,气球全都射中了,想不想看看射击场的魔法叔叔对你们有什么样的评价呢?(出示“我真棒”)老师给每队都加上一个气球。
师:小朋友闷,除了我们射击场给出的多音字以外,学习中你还积累了哪些多音字,能说一说吗?同样分别组词。(生答)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得很好,看来平时都很用功,不过呀,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多音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三闯关-----词语总动员
师;小朋友的射击水平都很不错,不知道小脑袋里的词语积累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到“词语总动员”。
师;(出示白茫茫),我请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谁能用这种词语形式再说几个词呢?(生答)
师;老师这儿有4种小动物,每种小动物后面都隐藏着一种词语形式,先请狮子队的队长来选。(生选)请狮子队的小朋友开火车依次说(继续选图说)
师;别看我们的脑袋小,里面装得词语可不少。老师呀给每个小朋友再加上一个气球。
四闯关-----我会变
师;小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西游记?(生:看过)你最喜欢里面的谁呢?(孙悟空)为什么?(因为它会变来变去)变来变去,我们这个环节就叫“我会变”。
师;(出示“我会变”)再(出示例句)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生读)你能让这个句子变变身,句意不变吗?(生答)
师;我们把这种句子变变身叫什么?(生;把字句改被字句)
师;这儿呢,同样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后面都有一个句子要变,我这次请熊猫队的队长来选(依次选,说)
师 ;(加气球)
五闯关----看看想想
师;(出示黑白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点什么?(生说)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得真好,这些黑白,多少都是什么?(生;反义词)(出示问题)生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反义词你呢?能写一写吗?
师;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水果来,在你们的'水果上写下你知道的反义词。
师;我请每队的同学来读一读你写得反义词。
师;(加气球)
师;同学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你最想得到什么?(生:温暖)
师;老师呀有个小建议,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装满知识的水果送给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收获知识,收获温暖。你们说好不好?
六结束
师;到这,我们的“智慧大擂台”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最后,我们来比赛场上的得分情况。看来呀,大家都不相上下,“智慧擂主”要送你们一句话(出示棒极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们的比赛有意思吗?感谢你们的积极参加,我们下期再见。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感情。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
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板书:齿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二、谈话。
(出示“黑便士” 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三、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四、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五、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六、练习
1、填空
一位先生 一位() 一台()一台()
一张( ) 一张() 一把()一把()
2、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读思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五、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教学后记: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这篇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多读。
在课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4
《窗外听课的孩子》课文原文
王洙是宋朝的学者。他小的时候家里十分穷,念不起书。为了生活,他五六岁就去给人家放鹅。
每当王洙看到同龄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时,每当听到学堂里传出的读书声时,他心里就非常难过。“我要读书,我要读书!”王洙一遍一遍地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
有一天,他发现离学堂不远有一条小河,这个发现使他高兴得一夜都没有睡好。于是,他每天把鹅赶到河里,然后跑到学堂窗外听老师讲课,放学时再把鹅赶回家。他在窗外听得津津有味,把老师讲的内容都记在了心里。
时间一长,老师发现了经常站在窗外的王洙。当他知道王洙的家庭情况后,对他不能上学读书十分同情。从此,老师不仅允许王洙站在门口听讲,还借给他书读。
王洙学习刻苦用功,仅用一年时间,就读完了《诗经》《论语》,并且能写诗作文了。
王洙勤奋好学,长大后当了官,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困苦的童年,于是,他出钱在家乡办了一所学校,专门让穷人家的孩子来读书。
《窗外听课的孩子》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课文记叙了宋朝学者王洙因家贫不能读书便在学堂窗外听课,经过努力最后终于成才的事。赞扬他刻苦好学的精神。文章语言朴实简练,自然流畅。文中的王洙当时的年龄与学生相仿,容易引起共鸣,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窗外听课的孩子》和其后“快乐读书屋十”中的三首古诗都是围绕勤奋学习这一单元主题安排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把这两部分内容融为一体、交织进行,使学生通过对古诗的诵读、感悟,加深对《窗外听课的孩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在细读、品读《窗外听课的孩子》的过程中提升对三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让两种不同文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字内容,在教学中交叉进行、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王洙勤奋好学的美好品质,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
2、大致领会三首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含义,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从而珍惜现在的大好读书时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4、认识“龄、津、庭”等6个生字和多音字“重”,会写“堂、传、遍”等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和“快乐读书屋中的三首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读背三首古诗,初知大意
1、检查预习,在读读背背中正音,指导朗读,初步领会诗文大意。
(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预习“快乐读书屋十”中的三首古诗。)
(1)指名背诵《惜时》,注意正音“为(wéi)学”。提出问题,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学习要赶早,教师板书“早”。感情朗读指导视学生读背的具体情况而进行。)
(2)请男同学一起来背《长歌行》,不熟练的可以借助大屏幕的帮助。对这首诗应该怎样来理解?
(3)全班齐背《劝学》。读了这首诗同学们知道了些什么?(读书不但要早,还要勤,教师板书“勤”。)
2、自主合作学习。
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同桌听,看谁背得好。
二、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同学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读书的环境条件都这么好,感到幸福吗?老师已经布置了大家预习《窗外听课的孩子》,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你们能读准确、读流利吗?赶快再读一读吧。(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2、指名读,其他学生认真听,注意正音。
3、同桌互读。
4、找6名同学分自然段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后评价读得是否准确、流利。
5、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教师板书“读不起书”。)
2、播放课件,文中的第1幅插图(制作成动画的,或者直接让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王洙怎么会这么高兴呢?(因为他想出读书的办法了。)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用心体会王洙当时上不起学读不了书的心情。可以用笔画一画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或句子。
(1)学生汇报自己的.读后体会。
(2)品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引领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反复朗读最能体现王洙当时心情的一句话。(“我要读书,我要读书!”)读出王洙心中的渴望,读出王洙心中的呐喊,读出王洙心中那坚定的读书信念。(教师板书“渴望读书”。)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充分地体会、领略这段文字的优美,用词的精妙。重点指导读“每当、非常、一遍又一遍”这几个词语。
3、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知道王洙没有放弃“我要读书”的强烈愿望,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又可以读书啦!配合第3自然段的学习,学习古诗《惜时》(打开屏幕或出示小黑板:“三春花事好,为学需及早。花开有时落,人生容易老”。)
(1)学生交流汇报小王洙的好办法。(教师板书“设法读书”。)
(2)请同学们轻声地把这段再读一读,画出最喜欢的词语。
4、请同学们读读课后“说”这道习题,然后再带着习题中的两个问题默读第4自然段。
(1)学生交流并汇报老师为什么能够允许王洙站在门口听讲,还借书给他读?假如当时你就在学堂里读书,你会给王洙什么帮助?
(2)教师启发生想象并练习老师发现了经常站在窗外的王洙后,和王洙的对话。
5、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回答王洙在得到了老师的热情帮助后是怎样读书的。
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这一自然段,判断王洙读完《诗经》和《论语》所用的时间,比一般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少)
王洙能用这么短的时间读完那么多的书,还学会了写诗和作文,想象一下他是怎么读书的。(起早贪晚地读……)这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呢?指名背诵“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教师板书“刻苦读书”)
6、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使学生知道王洙就是这样的勤奋苦读,当官后出钱办学,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教师板书“助人读书”)
四、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和他们比起来,你们是幸福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现在的心情和想法。
其实,像小王洙这样从小读不起书的孩子,不仅在过去有,现在也有,我们的希望工程就是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
五、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1、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赶快与时间赛跑,与书拥抱,去爱书、读书吧!最后一起来背诵《劝学》和《长歌行》。
2、课余时间可以找一找积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闻鸡起舞等刻苦读书的小故事来读,读后同学之间交流。
《窗外听课的孩子》教学反思
《窗外听课的孩子》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述了宋朝著名学者王洙小时候因家境贫寒不能读书在学堂窗外听课,经过努力后最终成才的故事,赞扬了他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不忘根本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课文语言朴实、简练、自然流畅,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地体现了本单元“爱读书”这一主题,是教育学生勤奋学习,珍惜今天学习机会的好教材。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这篇课文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王洙对学习的渴望和他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3、教育学生学习王洙勤奋好学的好品质,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并通过两次大的先学后教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悟、一边读一边评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第一次先学后教,也就是初读课文阶段,我在学生几遍读文后向学生提出一个指向全文的问题“你觉得王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样使学生对人物的特点在总体上有了一个认识,即王洙是一个渴望读书、刻苦学习的孩子。有了对人物的整体认识,就为进一步理解和探究课文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次先学后教中我这样设计了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2——5自然段
1、用——画出来小王洙渴望读书的句子,再练习带着王洙的感觉读一读。
2、他想到一个什么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既可以让自己读书又可以放鹅呢?
3、用———————画出小王洙得到老师帮助后勤奋读书的句子?再练习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4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画的准,读得好)
然后在后教环节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来感悟课文。期中抓住“我要读书,我要读书!王洙一遍一遍地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这个重点句子指导朗读。当他看到别人读书时十分羡慕,十分难过。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穷苦的孩子渴望读书的强烈心声。从而指导学生带着这种强烈的渴望之情朗读这句话。然后提出“如果你就是王洙,当你失去了读书的机会而又特别想读书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怎么想?”当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种角色互换,使学生感受到王洙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孩子。这样的朗读指导做到了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
接下来汇报王洙找到了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读书又可以放鹅呢?抓住“他在窗外听的津津有味,把老师讲的内容都记在了心理。”和“王洙学习刻苦用功,仅用一年时间,就读完了《诗经》《论语》,并且能写诗作文了。”我引导学生通过品析句子中的“津津有味”和“仅”这两个重点词语后,再指导朗读,从而使王洙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学习形象逐渐在学生心目中高大起来。
在学生对王洙这一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我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王洙用行动感动了老师,他的成功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向学生提出问题,“想一想老师发现王洙正在窗外听课会对他说些什么,小王洙又会说些什么。” “假如当时你就在学堂里读书,你能给小王洙什么帮助?”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从多角度深入到课文的角色中,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课文的最后一段写王洙长大后造福家乡人民。我引导学生带着“你认为长大后的王洙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来学习这一段。通过这一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王洙不忘根本,造福人民的品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当堂训练我设计了1、课文讲了王洙从小到大的经历,为了说明每件事发生的时间,作者用了不少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你觉得用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2、从王洙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这两个方面来带领学生总结感悟全文,达到了预期效果。
总之,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只有让学生张开嘴,人人想读,人人想说,人人都有感受,人人都有收获,这才能称之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全课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促进了师生、自我、生本三者之间的精彩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他们,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和潜能。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我们师生共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共同享受的过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咳嗽俅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p>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2、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
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3、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 豪迈悲壮
4、诗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5、知识点拓展 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方案一、通过老师的表演来完成,用扇子作为辅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约姿态,与东北汉子的豪放
方案二、语言阐述。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接的说:“你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说说这首诗与本首诗在风格上的不同,本首诗(婉约),这首诗(豪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诗人,却写出了如此豪放的诗,这首诗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异类。 选用哪种方案,视实际情况而定
6、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联系李清照当时正处在北宋战乱的年代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发生战乱。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乌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理解全诗的主旨。从全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的歌颂,又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表达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铿锵的表白。
8、总结: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位富有才气、正直的才女。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08-29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画风》11-1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12-07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教案02-24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3-0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09-01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04-10
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2-27
语文小学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