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

时间:2023-10-18 12:20:14 春鹏 重阳节 我要投稿

重阳节的习俗(通用2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习俗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阳节的习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节的习俗(通用23篇)

  重阳节的习俗 1

  重阳节习俗

  登高远眺

  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视,特别受老人重视,是因为人们认为登高意寓“登顶长寿“。除此之外,人们还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长寿。重阳节登高在唐代就开始盛行了。

  赏菊花

  菊花产自中国,最早记载始于公元前5世纪。菊花在阴历九月盛开,它有一个美称“长寿之花”。因此每年重阳节也是观赏菊花的好时候。

  饮菊花酒

  菊花酒的酿造十分独特。古时,人们在九月九日采摘新鲜的菊花和菊花叶,把它们和谷粒一起酿制成酒。等到来年的同一时间再打开品尝。据说,菊花酒具有清神明目,减肥降血压,治疗胃病的功效。因此,可以饮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

  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重阳节会在帽子上插上茱萸,主要是为了避邪求吉。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名“菊花糕”或“花糕”。重阳糕的历史可追溯到周朝。相传,最初人们是为了庆祝秋收而制作重阳糕的。到现在,逐渐发展为在重阳佳节人们常吃的一种糕点了。常见于江浙沪地区。

  做重阳节贺卡和海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您远离父母,不能在重阳节陪伴他们登高赏花。

  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其实是我国重要的祭祖节日,与清明、中元节一样,都是拜祖、祭奠先人的节日。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节日,祭祖传统一直流传至今,代表着对先人的孝敬。

  重阳节选在阴历九月初九,寓意久久的意思,很多人把它赋予了长寿的意思,这一天也就被称为“老人节”,代表了小辈对老一辈的祝福和孝敬。孝道为首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所以重阳节里要孝敬长辈。

  感恩。由上面讲到的祭祖和敬老孝敬可以推测到重阳节还有一层感恩的意思。感恩是人的基本准则,只要心怀感恩,生活才会变得美好。

  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最大的一个数字,两个九九想重叠,寓意重九,这也是九九重阳节日期的来历。

  重阳节的习俗 2

  重阳节,又称敬老节、重九、茱萸节、菊花节,是我国传统的风俗节令之一,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的重阳习俗有不少:吃重阳糕、爬山登高、赏菊吃蟹、佩茱萸、饮菊花酒等。

  吃重阳糕

  重阳节最主要的时令食品,就是这重阳糕。苏州人用米粉蒸糕,大多是枣泥、豆沙馅,或加以栗子,亦有用肉者。以前店铺或考究的人家还在糕上插上红、黄、绿三色小旗,小孩尤其喜欢,后来代以三色制糕。“糕”,也隐含着“高”意思。始创于道光年间的`苏州黄天源糕团店,制作的糕点,颇受上海人的青睐。

  爬山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最突出的风俗,故又名登高节,也是源远流长。苏州文人雅士都喜欢重阳节登高,明代苏州著名书画大师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等都要去虎丘山登高饮酒。现代苏州作家周瘦鹃、范烟桥、程小青等人每年重阳节几乎都相约去灵岩山登高怀古。朱德元帅的老师、爱国人士李根源除了去小王山,有时还特地去穹窿山登高。

  赏菊插茱萸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须插茱萸、饮菊花酒以避邪消灾。茱萸是一味中药,味香浓,有驱虫逐风邪之作用,能治寒热,消积食。

  菊花开在农历九月,又称“九花”。苏州种植菊花历史悠久。现在古城各园林菊花如锦,市民广场、街心小游园等处菊花鲜艳,花鸟市场供应菊花,居民自己养菊花者越来越多。

  吃蟹

  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重阳时节捕捉的阳澄湖和太湖大闸蟹最为上品,长得十分矫健,脂满膏肥,名扬天下。

  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质食物。蟹肉较为细腻,肌肉纤维中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对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大有益处。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维生素A、E和B族维生素较高,特别是蟹黄中富含维生素A,有益于视力及皮肤健康。

  重阳节的习俗 3

  重阳节吃什么

  美食一: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花糕的推荐做法:

  原料:

  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红绿果脯100克、红糖50克、食用油25克和干桂花少许。

  做法1、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备用。将赤豆、白糖、食用油制成干豆沙,备用。或可直接去店里买一包豆沙;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均匀,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浆备用;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拌透备用。

  2、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一半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铺在上面,再把剩下的一半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然后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

  3、将糕取出,切成方形或菱形状,撒上干桂花;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可。

  美食二:螃蟹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重阳节有吃蟹的习俗。

  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

  说重阳蟹最美有两层含义:

  一是重阳节前后,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

  二是重阳节是个孝心节,天渐凉了,给年迈的父母准备一套保暖衣,送上几只鲜美的大闸蟹,冲上一杯暖暖的姜茶,让老人家暖暖和和过秋冬。

  清蒸螃蟹的推荐做法:

  原料:

  螃蟹1000克、黄酒15克、姜末30克、蒜末30克、酱油20克、白糖、味精各少许、麻油15克、香醋50克。

  做法1、将螃蟹用清水流净,放在盛器里;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

  2、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蟹肉成熟时,取出。上桌时随带油调味和醋。

  美食三: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西京杂记》记述,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南朝梁关均所撰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九月九日……,饮菊花酒”,这足以说明重阳饮菊花之普及。

  在当时人们将菊花酒视为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的推荐做法:

  原料:

  甘菊花2000克,生地黄1000克,当归500克,枸杞500克,大米3000克,酒曲适量。

  做法1、将甘菊花、当归、生地黄、枸杞入锅中,加水煎汁,用纱布过滤待用。

  2、将大米煮半熟沥干,和药汁混匀蒸熟,再拌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保温发酵,直到味甜即成。瓦坛四周用棉花或稻草围起来,需要保温发酵。

  美食四: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

  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

  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羊肉面的推荐做法:

  原料:

  面粉、盐、鸡蛋、羊骨头、葱姜。

  做法1、羊骨头泡在水里,高压锅添水,把羊骨头放进去,加葱段和姜片。冒气后压10分钟。骨头捞出来,汤留着下面条。把骨头上的肉剔一部分下来,切成小块。

  2、取两碗面粉,加点盐,再打一个鸡蛋。活一块面,放在一旁醒十五分钟。用压面机把面团擀成长片。压成宽面。炖骨头的羊汤里加一个西红柿,再加点酱油。面条下到煮开的锅里,搅散煮熟。

  重阳节吃什么

  山药鸡蓉粥

  健脾益胃增强免疫力

  原料:山药1根,鸡胸肉1块,枸杞少许,大米、高汤各适量。

  做法:

  1、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儿备用。鸡胸肉剁成肉茸。

  2、大米洗净,加适量高汤,煮粥。

  3、待大米粥八成熟时,加入鸡肉茸、山药块儿、枸杞同煮,并加入适量盐调味。

  4、时常搅拌,至熟烂即可食用。

  茄汁花菜

  营养丰富易消化

  原料:西红柿2个、菜花半颗、番茄酱若干,蒜片、香葱若干。

  做法:

  1、西红柿切小丁,菜花分成小朵,用水洗净,盐水泡30分钟。

  2、菜花放进加有盐和几滴油的热水里焯一下,放入菜花后,水开即可,放入凉水中冷却。

  3、锅里放油,加入番茄酱,蒜片,炒到油酱混合后,加入西红柿丁,翻炒均匀后,加入菜花。加少许水,少许糖、小炖3—5分钟,加入淀粉水勾芡,加盐出锅。

  海带冬瓜排骨汤

  帮爸妈补补钙

  原料:小排500g,冬瓜400g,海带30g,盐、葱段、姜适量。

  做法:

  1、排骨切好,洗干净,然后放入烧开的清水中。

  2、水开后,捞出浮末,捞干净后,烧个三分钟捞出。

  3、捞出后,用凉水冲洗几遍。

  4、锅中放入冷水,倒入冲凉的排骨,记得不要烧开下排骨。加葱段,姜片。

  5、盖上盖子烧开后,加盐,料酒。然后开小火,烧个40分钟到1个小时。

  6、处理冬瓜和海带,冬瓜洗净切片,然后在切好的冬瓜上撒点盐,保证冬瓜下锅不散。海带买回来,先泡起来。

  7、40分钟到1个小时后,加冬瓜和海带,用水先把撒在冬瓜的盐洗掉,海带也要洗干净,切块。

  8、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小火烧个20分钟,等冬瓜颜色变白后,撒点葱末。

  胡萝卜土豆炖牛腩

  帮爸妈补补身体

  原料:牛腩1000克,土豆1个,胡萝卜1根,小茴香10克,花椒15克,八角2个,桂皮1根,香叶3片,草果1颗,大葱3节,姜片3片,老抽45ml,盐15克。

  做法:

  1、牛腩洗净,切成2cm见方的小块,土豆和胡萝卜分别切成滚刀块备用。将除葱姜以外的香料放入炖煮包中。

  2、汤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放入牛腩,大火加热,水开后,用勺子将表面的浮沫撇净。

  3、放入大葱,姜片和装好调料的炖煮包,加盖用小火炖约1个半小时左右。

  4、最后加入土豆和胡萝卜,倒入老抽搅匀,调入盐继续煮10分钟即可。

  重阳节的习俗 4

  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金秋十月,迎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为了让老朋友们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节日,新金都社区居委会和老年协会组织近200名老年朋友参观了美丽的“安吉竹博园”。

  一路上,老朋友们唱着老革命歌曲,笑声不断。当我们来到竹博园时,我们惊讶地看到这么多奇怪的竹子。世界真的很大,充满了奇迹。没想到竹子的种类这么多,有些上了年纪的.朋友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竹子。

  后来大家都很有兴趣买大包小包的土特产,真的是满满的回报。通过这次活动,增进了老年居民之间的友谊。同时,我也非常感谢社区为老年人组织了这次快乐而有意义的活动。

  重阳节的习俗 5

  四川重阳节习俗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中国重阳节各地习俗

  重阳节各地习俗: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重阳节各地习俗: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重阳节各地习俗: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重阳节各地习俗: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重阳节各地习俗: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重阳节各地习俗: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重阳节各地习俗:安徽省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重阳节各地习俗:湖北省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重阳节各地习俗:福建省

  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重阳节各地习俗: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重阳节各地习俗:广西省

  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重阳节吃重阳糕来历

  吃重阳糕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制作较为随意、简易。

  讲究些的做成宝塔状、九层,上面再做两只小羊,以合“重九”、“重阳(羊)”之俗。有的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并点上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

  唐武则天曾在重阳时,令宫女广采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赐赏众臣,以笼络人心。明清时,重阳糕的制法更趋精细,种类也繁多,并且有了成人和儿童食品之分。据载:“京师重阳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小儿辈又以酸枣捣糕、火炙脆枣、糖拌果干、线穿山楂,绕街卖之。”

  重阳节的习俗 6

  重阳赏菊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魏紫姚黄,清芳幽香,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色彩。相传晋代诗人陶渊明是一位菊迷。他在隐居时经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常对菊自语:“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到宋代,赏菊成为一时盛举。届期,无论皇室贵戚还是文人士子、小民百姓,都要赏玩菊花。文人士子们还举办社交宴乐性的菊花会,赏菊吟诗。不过,其中规模最大,气象最盛的当数宫廷赏菊:“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清代,有的'地方重阳前后要举行菊花大会。此时,人们来来往往倾城出动观看菊花,热闹空前。

  重阳节的习俗 7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习俗 8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重阳节的时候要喝菊花酒,还要佩戴茱萸。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重阳节登高习俗的由来。

  从前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随一个道士在外地游学。一天,道士突然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会有灾祸。你快些回去让家里每人都缝制一个香囊,再装上一种叫茱萸的植物,然后佩戴在胳膊上。这一天,你还要带着全家躲避到高处去,喝点菊花酒。”桓景听了,赶紧回到家乡,并全部按道士的话去做了。到了重九这天,桓景家中的鸡狗牛羊果然全部暴死,而桓景和他的家人,则因听了道士的话,避免了这场灾难。从此以后,每到重九这一天,人们便借登高、喝菊花酒来免除灾祸。久而久之,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现在重阳节的`活动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边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作为老年人的节日受到大家的关心,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重阳节的习俗 9

  广西壮族于农历九月初九举行“祝寿节”,凡是有寿满60岁老人的家庭,其子孙都要专门准备一个寿米缸。节日中,要给米缸中添满新米,平时里面总有些米。不断米,表示岁寿延续。

  云南哈尼族:农历每年十一月十五举行老人节。清晨,小伙子上山砍青松枝布置会场,妇女在家准备节日佳肴。请老人们边吃边欣赏歌舞,最后,有老人们轮流讲评自家的子女及晚辈一年来对自己的.孝敬情况。

  朝鲜族:1984年,吉林延边朝鲜自治州,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老人节,节日里各地都举行祝寿大会。

  重阳节的习俗 10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8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的习俗 11

  1、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东汉时,方士费的长房,对他的弟子恒景说:农历九月九日这天,你们家可有大灾难了!想要免祸,需用红色的.囊袋盛茱萸,挂在手臂上,登高山饮用菊花酒。

  恒景听闻之后,在农历九月初九这天,率领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难。哪知道,等他们全家回来时,发现家里的鸡犬都死光了。

  从此,人们每年到了农历九月初九这天,都会选择登高辟邪。从古延续到今天,遂成重阳节。

  2、在重阳节这天,大多数人都知道要登高。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登高”为何受到重视,一是可以登高(稿)避灾的意思,二呢,“高”有高寿的意思,登高就可以长寿。

  再有,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小伙伴们,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在重阳节这天,试试这些习俗哦,也是一件挺不错的趣事!

  现在,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在这一天推行敬老、爱老的活动。其实不管重阳节如何定义,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很有必要了解重阳节所蕴含的文化背景。

  重阳节的习俗 12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的《西京杂记》中记载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初步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及祭祀酒业神等。在之后的流传演变中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重阳节的习俗 13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习俗 14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的习俗 15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自古就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赏菊、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1988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xx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的习俗 16

  重阳节有什么美食

  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主要吃食之一,我国南北方此食俗均十分盛胜。北方以面粉制糕为多,南方以糯米粉制糕为多。

  重阳馍

  用白面蒸成圆塔形的模,模上插茱英、艾草叶等花草。这天家家户户要登高野游,这种白面蒸制的重阳摸既耐饥,又便于携带。重阳模多为我国西北地区重阳节的吃食。

  糍粑重阳糕

  糍粑糕多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阳节吃食。这天家家户户用糯米制糍粑,亲友间互相请吃撇把,喝米酒,有“共庆丰收”之意。民谣云:“九月九,喝辣酒,吃核把,庆丰收。”因此,西南地区又称重阳节为糍粑节。

  菊花酒

  重阳节家家户户均争饮菊花酒。菊花酒在每年九月菊花盛开之时酿制,但当年酿制不能当年饮用,需待一至二年后,酿成菊花露汁。

  菊花汤

  重阳节还有饮菊花汤的食俗,谓能祛疾。将新鲜菊花采摘洗净,放入陶器或瓷器的炊具内(不可用铁器),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入文火慢慢熬制。饮用时略加冰糖或蜂蜜,对人体有益。这天,小孩因不善饮菊花酒,故大多饮菊花汤。旧时,许多家长还用菊花汤的汤汁和花渣替小孩洗澡,认为菊花水沐浴可除肤疾。

  菊花菜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我们除了能欣赏秋菊的“秀色”,及其不随流俗的高风亮节以外,还可一饱口福,品尝“秀色”的特殊风味以及利用其保健强身的价值,“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令。”所谓制颓令,便是预防早衰、防治老年病的意思。

  重阳节民俗活动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食用美味的重阳糕,其实就是花糕。至于具体的制作方法,其实都不太一样,大家都会根据自家人的口味喜好,然后自由发挥。不管口味如何,重阳糕都要做成宝塔的形状,上面还要做上两只小羊。有些人家比较讲究,还会在重阳糕上面插红旗,点蜡烛灯等等。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4、晒秋

  所谓晒秋,就是在一些山区的村民们,由于平地很少,地形复杂,所以人们只好将家里面的农作物,挂在屋前屋后的窗台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民俗活动。很多画家或者是摄影师,也会在节日期间特意前往山区,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到好的素材。

  5、祭祖

  在节日期间,全国各个地区都会举行内容丰富多样的祭祖活动,可能会前往坟地烧纸钱、打扫墓地,还有可能会在家里准备一些供品,以及上香祭拜等等。虽然活动的形式不一样,但是传达的心意都是一样的。表达了对逝去先人的怀念,也体现了华夏文化深厚的凝聚力。

  6、放纸鸢

  重阳节的时候,天气状况不错,所以人们会去户外的地方放风筝。风筝会有各式各样的形状,寓意着美好幸福,也代表着展翅腾飞。这项活动会全家人一起进行,所以也有助于增强家人间的情感,家庭氛围会变得愈发和谐。

  7、吃蟹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重阳节有吃蟹的习俗。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重阳时节捕捉的蟹最为上品,长得十分矫健,脂满膏肥,名扬天下。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敬祖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孝道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

  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谓五常,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国近代的衰败,今人将古代的一切思想视为封建思想,称不适用于今世。于是不讲孝道,导致很多老人无人赡养,并引起诸多社会及国家问题。

  感恩

  将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最大化地推而广之,所得到的最广泛、最普适的价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亲开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够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

  重阳节的习俗 17

  登高

  每逢九月初九,全家要登高望远,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原意是为了避灾,人们要离开平时的生活环境,尽量到高处去,躲避凶气的降临,以此保佑平安。相传古时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日佩戴茱萸登山,回来后发现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远走的家人无恙。流传下来,上至帝后、下至民间,都会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

  插茱萸

  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望兄弟登高日,遍插茱萸少一人”,记的就是全家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活动。

  赏菊

  重阳节,草木黄落,群芳凋谢,此时只有菊花,傲然盛开,独领风骚。所以菊花不单是植物四君子之一,更是重阳节的主角。除了赏花,重阳节还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唐代诗人孟浩然写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友人把盏赏菊、共话重阳。而在陶渊明的心中,菊花是一种隐逸出世的`人格形象,在《饮酒》诗里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下的菊花,是他远离功名利禄,回归田园生活的淳朴初心。

  吃花糕

  重阳节的饮食之风,除了饮菊花酒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吃花糕。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糕的习俗。糕与高同音,“吃糕”代表“登高”,有步步高升之意。花糕也叫重阳糕,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五颜六色,香甜可口

  重阳节的习俗 18

  登高

  登高是一项古老的活动,起源于狩猎。远古时代,人类以狩猎为生,他们钻森林、爬高山,以猎取野物。此外,重阳节以后就是霜降了,人们争先恐后在霜降之前上山采药、挖野菜。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登高的习俗。

  插茱萸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插茱萸是为了辟邪。唐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已经很盛行了。王维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虽然为怀人之作,但从中可以看出,唐代重阳节已经很盛行插茱萸之俗了。

  茱萸是一位中药,又名“越椒”或“艾子”,有驱虫祛湿、逐风邪之效,能消积食、治寒热。

  赏菊

  重阳佳节,秋高气爽,也是菊花盛开之时,除了登高以外,也适合饮宴赏菊。晋代,陶渊明爱菊成痴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奉为“九月花神”。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菊花诗中的名句。

  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唐代人过重阳节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此外,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李清照的《醉花阴.九日》、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均有重阳节赏菊风俗的描写。

  祭海神——妈祖

  九月初九是海神妈祖升天之日,沿海和台湾地区都要祭拜妈祖。妈祖,名林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987)。生前是福建莆田湄洲岛的巫女,死后被奉为海神,有“天妃”、“天后”等封号。湄洲岛的妈祖庙成为海神祖庙,是祭祀海神的中心。

  吃重阳糕

  重阳节饮食以吃糕为最,此习俗源于魏晋时代,初称面饼,唐代叫菊花糕,宋代叫重阳糕,明清则称花糕。重阳糕是用面粉蒸制作,以枣、栗子、肉为作料。

  饮菊花酒

  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能用来做成重阳节的饮品。民谚曰:“九日重阳,携酒登高。”这里的酒就是菊花酒。据说古时候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门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起用来酿酒,于次年的重阳节才可以开坛饮用。菊花可以明目、治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气之效。

  据传说赏菊以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此外,重阳节的一些娱乐活动有围猎、射柳、放风筝和举重阳旗等。

  重阳节的习俗 19

  很快就要到九月初九重阳节了。在这个传统的日子里有哪些饮食习惯呢?重阳节吃什么?重阳节吃什么好?潮州人怎样过重阳节呢?下面就带你看看潮州人的'菊花宴。

  古往今来,潮汕人家,世代相沿,“九九”重阳有赏菊、餐菊、饮菊、插菊等风俗 。古医籍《神农本草经》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之妙效。故古人赞美菊花为“延寿客”,其功可知矣。

  菊花鸡汤将菊花撕瓣清洗干净,晾干,然后将生鸡肉刀切成薄片;用暖锅盛着预先清炖的鸡肉(骨)汤,原汁原叶,并调料用植物油、特等鱼露、少许味精等,当加热汤沸之时,投下鸡肉片滚烫熟后酌量投入—撮菊花瓣于汤中,拌匀即成,入口鸡肉嫩滑爽口,菊瓣美味清香。这道名馔也即时尚的清代京城“菊花火锅”,清香可口,惹人馋涎。

  菊花肉丝将菊花清洗干净,晾干、撕成丝,选用瘦猪肉切成肉丝,用豆粉或薯粉加入精盐和水份充分拌匀。然后以铁锅置于旺火上,投入花生油旺火炒至肉丝松散发白时,再加点特级鱼露、味精,再投入菊花丝略炒代拌合均匀即成,黄白菊丝,鲜美艳丽,美味清香,嫩滑爽口,令人喜爱。

  菊花虾仁用鲜虾仁刀切一口,剔去肠中内容物(勿剖开成片)用生葱、生姜切成丝适量,将黄白菊花洗净撕丝。用铁锅置于炉上旺火加油炒至虾仁肉质变红之时,以鱼露、味精及点食醋为调味料,此时速将菊花丝投入,略炒均匀即成,虾仁嫩滑,秋菊香美,海鲜美味,口感殊佳,食家无不赞美。

  菊花鲈鱼清秋鲜鲈肥美,肉白如银,嫩滑清香。先将鲈鱼刮去鳞、剖腹除去内脏、洗净血污、浸渍后沥去水分、置于盘中,用生葱红辣椒、生姜切丝,与酱油、味精调料,并用黄白色菊花撕瓣相间铺放于鲈鱼身上,隔水旺火蒸10-15分钟即熟,色泽鲜艳,菊鱼味香,入嘴更觉清香爽口。

  菊花粥大米100克,冼净,加水煮成粥,当白稀粥将粘稠之时,将清洗干净的黄白色菊花切碎约20克加入稀粥中,拌匀即成。美食菊花粥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清热、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之功效。

  重阳节的习俗 20

  古时重阳节,饮菊花酒之俗,汉代已经存在,《西京杂记》即载有此事。据说古代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在重阳时节,采下初开的菊花和青翠的枝叶,与黍米和在一起酿酒,酿成后一直保存到第二年重阳食用。《梦粱录》则说:“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年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九之厄。”俗说饮菊花酒可以令人长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益人们的身体健康。重阳佳节,在登高赏菊之余,饮上一杯甘甜、健身的'菊花酒,更增添了节日的情趣。

  重阳节的习俗 21

  重阳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北京重阳节习俗也常常用登高、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吟诗作赋等方式来庆祝,以祈求平安健康,而这些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重阳”也叫“重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作为节日,则是到了西汉时期。

  吃花糕

  “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吃花糕是老北京重阳节时必不可少的。

  花糕,又称菊花糕、重阳糕,吃花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之寓意。旧时老北京花糕种类繁多,一类是饽饽铺里卖的烤制好的酥饼糕点,如糟子糕、桃酥、碗糕、蛋糕、萨其马等;一类是四合院里主妇们、农村妇女用黄白米面蒸的金银蜂糕,糕上码有花生仁、杏仁、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五仁;还有的是用油脂和面的`蒸糕;将米粉染成五色的五色糕;还有的糕中夹铺着枣、糖、葡萄干、果脯,或在糕上撒些肉丝、鸡鸭肉丝,再贴上“吉祥”或“福寿禄禧”字样,并插上五彩花旗。花糕那时也像月饼一样用于馈赠亲友。

  不仅民间风行制作吃食花糕,在清代宫廷里,重阳节时也要举行“花糕宴”。周密写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都人是月饮新酒,汎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上也说:“九月蒸花糕,用面为糕,大如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

  要吃花糕哪里买:“北京清真小吃第一店”护国寺小吃店今年推出了“登高小吃礼盒”,包括切糕、芝麻糕、紫米糕、豆面糕等绵软小吃,取其谐音“高”,祝福老年人高寿,家人“步步高升”。护国寺小吃店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为节日推出了“寿桃提篮”,包括9根9.9米长的寿面、9个寿桃和9个寿饼,寓意长寿,合家团圆。

  重阳节的习俗 22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户人家里都有老人,都当做宝来对待。

  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八九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八九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应该感恩;父母悉心照顾我们,应该感恩。然而“感恩”不是对嘴喊出来的,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中,我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重阳节的习俗 23

  重阳节吃糕,如同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应时节令食品。历史上重阳糕经历了多次变革:汉朝时叫“蓬饵”;唐朝时叫“麻葛糕”和“米锦糕”;宋时叫“菊花糕”、“重阳糕”;清朝时则叫“花糕”。从民俗意义上看,“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万事皆高”之说。重阳时吃糕,象征步步登高,意义独特。据史籍载,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也被用于馈赠,颇具礼俗意义。《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有油糖果炉作者,有发面垒果蒸成者,有江米黄米捣成者,皆剪五色彩旗以为标识。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 ”。

【重阳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重阳节的习俗09-12

重阳节习俗03-08

重阳节的习俗03-26

重阳节习俗11-05

重阳节习俗02-09

习俗:重阳节11-21

重阳节的习俗09-11

重阳节的习俗作文03-29

什么是重阳节的习俗03-26

重阳节的习俗英语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