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节气的由来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暑节气的由来
大暑节气的由来1
一、大暑节气的由来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我们知道,在高气压系统控制下,高压产生的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使天空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烈。
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的活跃期,它时常盘踞在我国东部地区,强盛的时候,可西进控制到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如四川东部、重庆等地。
同样,在夏季,我国大陆许多地区常常受大陆高压控制,同样是下沉增温,晴空少云,滚热的地面,烘烤着大气,使气温居高不下。可见高压系统是高温天气产生的基本条件,高压的维持意味着高温天气的持续。
一般来说,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
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在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苏、浙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如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 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 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大暑节气该如何养生?
1、防情绪中暑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等异常状态,这是“情绪中暑”引起的。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功能,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症状。
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高温作业或易中暑人群,为了以防万一,平时也可以适当吃点藿香正气水。
为防“情绪中暑”,一旦火气上来,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2、补水宜喝粥
在大暑节气养生,首要是补水。此时节喝药粥能补气清暑,健脾养胃。
李时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度暑粥”常选用粳米、绿豆、薏苡仁、赤小豆、南瓜等健脾养胃的谷物为主料,辅以百合、莲藕、黄瓜、冬瓜、西瓜、豆芽、冬菇、紫菜、番茄等寒凉清热蔬果,加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凉益气、滋阴补血的肉制品煮熬而成。
所谓“天生万物以养民”。大暑期间,还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淮山药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药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精力旺盛。
3、冬病多夏治
大暑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冬病夏治”使用最多的是敷贴疗法,它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盛的节气特点,采用穴位敷贴的方法,使用有特殊作用的中药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敷贴的药物最常见的是选用一些辛香、逐痰、温阳、驱寒的复方中药,结合透皮给药技术,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肺俞、膏育、大椎、百劳、定喘等穴位敷贴治疗。
大暑节气的由来2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大暑养生之道:先要养气
进入夏季以后,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万物都处于活跃时期,万物茂盛秀丽。人们应晚睡早起,使情志愉快,心中没有郁怒,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通开发,这就是适应夏季,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
易上火:需调养心神
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夏季心火易于旺盛,病人动辄上火发怒,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求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
温水澡:防着凉感冒
许多人在夏季的夜晚喜欢在街上纳凉至深夜,甚至整夜睡在星光之下,其实这是不好的习惯,夏季虽然炎热,但是夜里的雾露之气还是会伤害人体。很容易引起风寒感冒,主要体现在恶寒、头疼、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这个时候喝上一碗姜汤,你会发现感冒症状好了许多。酷热盛夏,每日洗一次温水澡,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措施。
祛暑湿:重饮食调节
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当令,心火易于亢盛,一般情况下,饮食上宜用清心泻火、清暑之物,如西瓜、绿豆、赤小豆、苦瓜之类,夏至以后,阴气渐重,人们不适合在夏季吃太过寒凉的食物、饮料而伤了脾胃,引起腹泻。因此,可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饮以祛暑化湿,调整脾胃功能。
练身体:做合理运动
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丧失过多,如果运动量过大,更会造成出汗过多,耗伤气阴,患者则出现头昏胸闷、心慌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夏季运动不要过分剧烈,而且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宜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等,有条件者可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
补睡眠:调节阴阳气
夏日睡眠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晚睡可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起可顺应阳气充盛,有利于情绪调畅,中午应适当休息,一则或避暑热炎炎之势,二则可弥补夜间睡眠之不足,消除疲劳。
治痱子:用草药洗浴
大暑以后,往往天暑地湿,暑湿之气交蒸,天气闷热,易患疖疮、痱子等。注意皮肤护理,同时适当采用一些天然的草药洗浴,则会令人度过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叶浴,将桑叶100克左右放入锅内煮10至15分钟,再倒入浴盆内即可,能消除皮肤痤。
大暑的气候特点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xx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而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所以在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
大暑节气的由来3
大暑(Great heat),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大暑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但在农历上的具体日期每年并不固定,此因农历是阴阳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见小暑”。《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的由来】相关文章:
大暑节气的由来5篇11-27
大暑节气的由来(5篇)11-27
大暑节气的由来3篇10-12
大暑节气由来古诗(精选13首)05-20
大暑节气的由来通用5篇11-27
24节气之大暑的由来07-30
24节气大暑时节的由来_大暑的三候有哪些03-22
寒露节气的由来03-14
立夏的由来节气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