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摩擦力》的教案

《摩擦力》的教案

时间:2022-11-01 10:44:05 晓峰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摩擦力》的教案(精选2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摩擦力》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的教案(精选20篇)

  《摩擦力》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学会猜想与假设,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

  (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木块、细线、毛巾、玻璃、长木板钩码、三只圆柱形铅笔、肥皂水。

  教学过程

  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小实验:让学生用手压在桌面上拖动,感受一下拖动时桌面作用在手上的阻力(摩擦力)。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越大),手拖动就越困难(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然后在桌面上铺上毛巾(毛巾要固定在桌面上)手再压在毛巾上拖动,就比手在平滑的桌面上拖动更难一些(说明手所受的摩擦力较大)。

  师:手压在桌面上拖动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手在桌面上滑动时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师:这摩擦力起到什么作用?

  生甲:阻碍手运动的作用。

  师: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有什么感受?说明了什么?

  生乙: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拖动越困难,说明所受摩擦阻力越大。

  师:在桌面上铺上毛巾,手再压在毛巾上拖动,有什么感受?说明了什么?

  生丙:手压在毛巾上拖动比手压在光滑的桌面上拖动更困难,说明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大。

  师:什么叫滑动摩擦力?

  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师:注意,运动是相对的,所以应加以“相对”两个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摩擦力。

  板书: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师:对滑动摩擦力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乙: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

  师:你们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摩擦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其产生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

  2.猜想或假论。

  师: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生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生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生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生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推力、拉力有关。

  生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材料有关。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你们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正确,怎么办?

  生:实验验证。

  师: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只能对前面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3.设计实验。

  师: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材料,接触画大小有关,对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们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

  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就无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变量控制”方法。如在研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则应控制压力等因素的变化。

  板书:2.滑动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

  研究方法一—“变量控制”方法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2"加油站”内容。

  生:阅读。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师:下面分组讨论,制定出实验计划,并进行全班交流。

  生:讨论后得出:根据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我们制定以下实验计划:

  (1)把玻璃固定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玻璃—亡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人课本P93表格中。

  (2)在桌面亡铺一条毛巾,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毛巾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课本P93表格中。

  (3)取走毛巾和玻璃,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人课本P93表格中。

  (4)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它们在桌面上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人课本P93表格中。

  师:其他小组认为以上的实验计划合理吗?有没有异议?

  生:按课本上图5—30(a)、(b)、(c)、(d)。在改变粗糙程度时,实际上也改变了相互摩擦的材料,摩擦力的改变是否是因为相互摩擦的材料的改变而引起的?

  师:你能发现这个问题很了不起,你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希望你继续努力。这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改变(因为粗糙程度的改变更为显著),而我们探讨的'问题仅仅是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没有关系,所以这个实验还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生: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时,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注重理解,将来肯定很有前途的,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在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这个拉力的大小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有关此知识点要在第六章才学,现在先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储存起来吧。记录实验数据时,就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作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操作时,还请大家注意:如何做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呢?

  ①是沿直线水平拉动木块;

  ②是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好,如果没有问题了,下面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4.分析论证。

  师:请各小组互相交流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的体会。

  生:交流。

  师:请3个小组将实验数据公布在黑板上,比比看哪个小组数据准确。

  师:在(如课本P92图5—30)实验步骤(a)、(b)、(c)中,接触面之间的压力保持不变,你发现摩擦力变了吗?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在实验步骤(a)、(b)、(c),接触面之间压力保持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时,摩擦力大小发生改变。我的结论是:当接触面之间压力保持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结论吗?没有。好,大家做实验都很认真,得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掌声祝贺。

  师:在(如课本P92图5—30)实验步骤(c)、(d)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压力发生变化,摩擦力变了吗?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在实验步骤(c)、(d)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接触面间的压力改变,摩擦力也发生了改变。我的结论是: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时,接触面间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结论吗?没有。好,大家都得出了正确结论,同样,掌声祝贺。

  以上是关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定性探究,有兴趣的同学町在课外继续探究,摩擦力是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摩擦?这些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足球场亡,摩擦力可以帮助守门员抓稳足球,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木块有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机器转动时,零件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也是有害的。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说明大家平时生活

  中很注意观察,这是一个好习惯,希望今后保持。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举例说明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是: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如北方冬天下雪路滑摩擦力小,常在路面上撒些灰渣,增大摩擦力。

  生乙:自行车刹车也是利用摩擦力,刹车时,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生丙:皮带传动也是利用摩擦力,它也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演奏二胡时,弓弦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发声,用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弓弦与琴弦间的摩擦力。

  生丁:鞋底、汽车的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时,都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

  板书:3.增大有害摩擦方法: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增大压力

  师:以上大家讲得都很好,一部机器工作时,有些部件要转动,有些部件要滑动,这时都要产生摩擦,这种摩擦不但使机器发热,白白消耗动力,而且使机器磨损,性能变坏,这些情况下的摩擦要设法减小它。下面再来考虑: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呢?

  生甲: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是:

  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压力大小。

  师:在理论上,以上方法是对的,不过,用这样的办法还往往不能把有害的摩擦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你们还知道哪些更好的方法吗?

  小实验:先让学生用手掌压紧桌面拖动,感受桌面作用在手上的摩擦力;然后在手和桌面之间垫上二三支圆柱形铅笔,再压紧拖动,体会这时作用在手掌上的摩擦力是不是比滑动时小得多。

  师:做以上小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有害摩擦的例子?

  生甲:各种车轴的轮子做成圆的,就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的。

  生乙:旱冰鞋下的小轮,也是用滚动代替平底鞋的滑动,从而大大减小了与地面间摩擦。

  师:你还知道哪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

  生甲:在机器零件间涂上润滑油,使摩擦面不接触,大大减小摩擦。

  生乙:汽垫船向下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生丙:磁悬浮列车是靠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在列车和轨道间出现一层薄空气,使摩擦力大大减小,车速可达500km/h。

  ……

  师:以上大家都说得很好,说明大家平时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国内外大事。

  板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用滚动代替滑动

  2.使接触面脱离直接接触:涂润滑油、充气垫等

  师: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你的生活会出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变化?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我就寸步难行。

  生乙: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我就无法用手拿任何东西。

  生丙: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运动的汽车将永远停不下来。

  四、归纳与学习过程评忙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决定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师:请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与学习实践活动

  1.课本P95作业1、2、3。

  2.实践活动:课本P96,活动1、活动2。

  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2、滑动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

  《摩擦力》的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教师主持,学生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还要小结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方向

  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

  ②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用:小车、长木板、毛巾、弹簧秤、木块、金属块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习提问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漫漫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漫漫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

  生:讨论举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学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右。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

  师:(副板板)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控制变量法(讨论回答)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它学生观察进行评估、补充)

  师:针对情况进行引导(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找到了测量摩擦力的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的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进行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太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②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下体验

  生: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讨论回答)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该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习。(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的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必须相同。)

  (说明:次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巡回指导)实验结束提问实验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一个辩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正反双方,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到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让学生讨论小结)

  本节课(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板书设计】

  三、摩擦力

  1、定义:

  摩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擦压力的大小

  力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压减力

  4、增大摩擦增大压力减小摩擦使接触面光滑

  力的方法使接触面粗糙力的方法变滚动为滑动

  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

  《摩擦力》的教案 篇3

  一、课标要求

  1、通过事例或者实验来了解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手在桌子上的三个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并归纳摩擦力的概念。

  3、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

  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会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能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把课本和互动逐页相互交叉,只提起课本的边缘,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 学生动手做实验,发现提起一本书,另一本也随之被提起。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实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

  任务二:归纳摩擦力的定义

  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碍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学生会提到:阻碍手的'运动、阻碍手将要运动、产生在接触面上等。都要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总结用物理语言得出摩擦力定义。从而达成教学目标2。)

  任务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学生会很快答出:方向和作用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学生猜想不全面,引导学生再做手放到桌面上的实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或拉,感受摩擦力用什么不同力?用大小相同的力将手平放在桌面上或准备好的棉布上推、拉,感受摩擦力什么不同力?学生就很容易猜想了。)

  4、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3。)

  任务四: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

  指导学生看课本61页科学世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通过改变摩擦力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热爱科学到科学的意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4。)

  (三)达标训练:

  导学案:1、2、4、5

  (通过1、4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2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通过5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行车应用了那些摩擦知识?

  (检测对摩擦力的认识、及目标3、4的达成)

  五、教学反思:

  在关于摩擦力,主要是认识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而没有要求学生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没有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若说到产生条件就会牵扯到动摩擦、静摩擦,它们的产生条件是有区别的,讨论起来就非常的难。

  《摩擦力》的教案 篇4


  整体设计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

  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

  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

  出摩擦力的概念.

  图3-3-1

  问题导入

  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推进新课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叙述摩擦力的概念.

  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入研究摩擦力.

  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

  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

  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一、静摩擦力

  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实验探究】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实验如图3-3-2:

  图3-3-2

  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

  结论: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才的最大值.

  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参考设计:

  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

  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

  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

  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课件展示)图片示例:

  图3-3-3

  课堂训练(课件展示)

  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

  答案:C

  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水平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如果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

  图3-3-4

  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

  答案:mg mg

  二、滑动摩擦力

  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习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

  (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原理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

  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能力)

  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课件展示: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钢—钢 0.25 钢—冰 0.02

  木—木 0.30 木头—冰 0.03

  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

  皮革—铸铁 0.28

  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

  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

  F=f=μN=μMg=0.02×180×9.8 N=35.3 N.

  答案:35.3 N

  课堂训练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

  (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3)此后若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

  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

  (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

  (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

  (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

  答案:(1)5 N (2)10 N (3)10 N (4)10 N

  知识拓展

  增大有益摩擦:

  1.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表面都有花纹.

  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

  减小有害摩擦: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

  2.减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课堂小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符号及单位

  产生原因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大小 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 f=μN

  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习”2、3.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3 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

  (1)变力:0<F静≤Fmax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

  (1)大小:F=μFN

  (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活动与探究

  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

  习题详解

  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

  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

  (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

  (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

  3.答案:35 N 30 N 0.3 20 N

  设计点评

  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确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等方法来突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思考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基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模式进行.

  《摩擦力》的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6节"摩擦力",在学生认识"力""弹力"和"重力"的基础上,再认识摩擦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列举常见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并说明其意义",因此教材呈现很多实例,试图从摩擦力的产生和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大小及摩擦力的利和弊等方面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摩擦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有关的例子,但认识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如"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并不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所以本课在教学、实验中要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借此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并建构滑动摩擦力概念。

  2.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滑动摩擦力的现象,进一步认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3.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熟悉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学生通过"假如摩擦力消失了,世界将会变得怎么样"的问题的思考和想象,理解摩擦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摩擦力概念的建构;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摩擦力概念建构及实验过程中对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体验感悟,走进"摩擦"

  学习任务1:做一做,想一想。将手掌紧压在桌面上,并慢慢拖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你的手掌有什么感觉?用手推一下放在桌面上的木块,使它运动起来,观察木块离开手后运动状态有什么变化,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方式,在亲身体验基础上讨论、交流、体验摩擦力的存在,感悟摩擦力会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及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等,使对摩擦力这个概念的建构有真实的感悟作基础。

  学习任务2:看一看,想一想。观察PPT中"在河岸上跑步和在河中跑步"的画面,谈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及有何感受。观察教材第114页图3-74,航天器的碎片经过大气层的情境,并尝试解释这一现象。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让学生认识气体、液体的摩擦,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摩擦,并且体会科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3:摩擦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你能利用手中的铅笔、橡皮擦、书本等物体来制造摩擦力吗?

  设计意图:学生对摩擦的初体验之后,再通过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摩擦力,使其对摩擦力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说明生活中摩擦是普遍存在的。

  【环节二】动手实验,探究"摩擦"

  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一会儿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手掌在桌面上拖动,也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那么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习任务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

  建立假设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建立假设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器材准备:木块、钩码、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

  检验假设1:

  (1)控制变量:保持_____不变,______改变。

  (2)使小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此时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假设2:

  (1)控制变量:保持_____不变,_____改变。

  (2)使小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此时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实验结束后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活动建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经历这个探究过程,体会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并通过实验观察、数据记录、数据分析,针对探究的问题,自己总结结论。在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尝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环节三】大胆想象,如果没有"摩擦"

  学习任务5: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提出活动建议"讨论假如没有摩擦力的现象".对没有摩擦的情景的描述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认识摩擦力的`客观存在性和摩擦力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如何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其着力点应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即创设一个学习者中心的课堂。在学习者中心的课堂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设计适当的任务,教师要向学生呈现"刚刚能处理的难题",即足够的挑战性以维持参与,但是不要太难,导致学生气馁。因此,本案例中尝试"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同时达到"还学于生"的良好效果。

  1.动手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体验、感悟、理解

  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加深对知识的感受与体验,从而牢固地记忆知识、理解原理、感悟道理,提高学习和迁移能力。任务1、2、3都是基于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感受、拓展、再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摩擦力概念,不断地把更多的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并在学习目标和学习实践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2.实验探究任务,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是借助仪器的间接的观察。由于实验是为了对假设进行检验,比直接观察更具结构性,所以实验活动是最能反映科学方法的活动,也是认知上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任务4就是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涉及两个变量,即压力和粗糙程度,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有结构的探究,根据一定思路进行实验设计,对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通过实验探究任务,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3.开拓思维任务,激发学生智慧火花

  如果学生能使用已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这表明学生已经发生了知识的迁移。在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通过任务5进行逆向思维。这将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理解程度的反馈和把握,并以此调控教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摩擦力》的教案 篇6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

  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教法建议

  一、讲解摩擦力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

  介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力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

  (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

  (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主要强调: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二、有关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法建议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物体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跟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但和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注意正压力的解释.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摩擦力》的教案 篇7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

  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3、学科:物理

  4、课时:2课时

  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难。

  四、教学方法

  就学生状况来说,本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喜欢老师用点拨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思考和讨论;所以对于本节课中的难点理解突破应该不是大问题。但是由实验现象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不强,所以要注意引导。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要调动学生相互交流。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观看花样滑冰表演

  同学们看到运动员用力一滑,能够滑得很远,但让运动员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远吗,同学们想一下这是由于什么得缘故?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滚动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2)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并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比较一下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有什么区别,自己做的在哪个方面没有注意到。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怎么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我们以前有没有用到?试着回答一到两个实验。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学生都很熟悉,而且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试着说说将有哪些情景发生。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5.课后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六、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地位。这与传统的教学不同,这节是按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将学习的重点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过程。

  2、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摩擦力》的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

  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

  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顺势抛出一个问题,以回忆学生的生活经历,发现摩擦的普遍存在。)

  2 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费力呢?

  3 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把矩形框子放在条形木板上,用测力计轻轻向右边拉,矩形框就变形为平行四边形,上面的木块倾向右边,而下面的木块还在原来的位置并没有滑动。这就说明有一种阻力在阻碍下面的木块向右滑动,这就是木板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向右拉动让它在木板上匀速滑动起来,这个矩形框就受到木板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它是阻碍矩形框向右运动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矩形框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拿起一个物体,它没有掉下来,就是受到了我手对它向上的.摩擦力。(搓搓双手)运动与摩擦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

  4 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实物演示:让这两块木块这样相对滑动,在两块木块间就有摩擦力产生,这个摩擦力是阻碍两块木块发生相对滑动的。上面的短木块向右滑动,就会受到下面的长木块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下面的长木块向左滑动,就会受到上面的短木块对它向右的摩擦力。

  (板书接触面摩擦产生)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具有理性思想的内容,如果不把教材内容放到生活与实践中去,那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无土之木”、“无源之水”。根据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我这样处理教材:在学生对摩擦力“一知半解”的基础上,通过亲自体验和运用感官观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这样将学生的已知与新知建立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感受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此法印象深刻而又简捷方便,便于教师对概念的阐述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明白摩擦力是一种阻力。领悟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接触,二是运动。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针对学生最感困惑的地方,利用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看见摩擦力所产生的阻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通过这几个小活动,将摩擦力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动产生的现象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

  (二)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演示并讲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间接测量的。用测力计拉着文具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文具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文具袋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桌面对文具袋的摩擦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拉力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尽量让文具袋不快不慢按一样的速度前进,要用手把测力计稍抬起,以免运动时测力计底板与桌面产生摩擦而增大了文具袋的摩擦力。)

  播放测量摩擦力大小的录像。

  (板书大 小)

  2 演示:在同一斜面上放上同一块木块(一面光滑,另一面粗糙),第一次实验木块下滑而第二次实验却没有下滑。为什么呢?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在矩形框下面的木块上加上一个重物后匀速直线拉动它,比较和没加重物拉动时的变形有什么不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3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怎样用它们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这里有两个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分别来研究。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呢?

  4 出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记录表。小组轻声讨论实验方法,并把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分别填在表中。

  学生演示并汇报实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学生分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滑板上拖动相同重物时,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板书光滑 粗糙)

  5 刚才我们只拉着一个空文具袋,这个摩擦力已经记录下来了,现在再装上文具,看看摩擦力有什么变化?

  出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学习方法同上)

  (板书轻 重)

  6 播放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动画。

  我们已经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了。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用手指轻轻一推透明胶圈,移动距离很小,换种运动方式变滑动为滚动,移动距离增大。

  (设计意图: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喜欢鲜明的形象活动,他们爱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更爱自己做实验。通过录像和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设计结构性的材料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为最终解决问题服务。在活动前制定周密的计划,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科学记录也是我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用数据、事实来说明问题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比实验使得他们对于实验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培养和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 利用摩擦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出示自行车刹车装置、拔河、滑雪、拉琴等12幅图片,你能从这些事例中说出人们是在减小摩擦,还是利用摩擦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例子呢?

  作业:观察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并记录下来,写一篇观察报告。

  2 总结: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我们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有时又会给我们造成困难和危险。我们可以针对摩擦力的特性采取有效的办法消除它所带来的危害。

  揭示听话玩具小人谜底。

  (设计意图:《科学》的宗旨: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育,从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终。其核心策略是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利用课件针对生活中的实例判断说理摩擦力的运用情况,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科学来自生活,教学要走出课堂,向生活空间拓展,让学生带着解决新问题的激情走出课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体现科学的价值。)

  五、板书

  接触面摩擦

  产生↙ ↗轻重

  摩擦力的秘密→ 大 小

  ↘ 光滑 粗糙

  《摩擦力》的教案 篇9

  目标:

  1、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感受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会改变物体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体验感受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准备:

  课件3个,幼儿两次实验的材料

  过程:

  一、引题:

  出示图片,分别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们的鞋底特写。

  师:比较一下两双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样?(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纹、又大又重;冰刀鞋--立体的、又滑又?)

  如果换一下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师: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介绍材料和实验方法。(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幼儿四人一组进行实验

  4、交流: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又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会由这么不同的结果呢?

  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跟念)。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的防滑垫,为什么要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六、延伸:出示一瓶子,老师说遇到了困难,受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摩擦力》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

  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

  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

  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

  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⑷、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

  ⑸、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教师板书)

  (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

  1、测量摩擦力

  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

  ⑵、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

  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

  ⑶、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⑴、(出示几种有代表性物体)这些物体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一样吗?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

  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猜测。

  ⑶、提问:摩擦力有大有小,那么摩擦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假设。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假设: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滑动或滚动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⑷、教师小结:看来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我们今天先选择“表面粗糙和光滑哪个摩擦力大?”“物体的轻重不同,哪个摩擦力大?”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三)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1、组织学生猜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怎样的关系呢?说说你的`理由?

  2、师: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时,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要不同?学生交流,教师填写在活动记录纸上。

  3、同学们的猜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老师今天给你们提供了一个测力计、塑料盒子(里面有两个50g的钩码)、一张砂纸。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吗?请你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实验计划表)

  4、实验提示。

  ⑴、砂纸两面的区别

  ⑵、正确使用测力计

  5、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6、组织交流实验计划表,教师适时询问: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怎么改变?实验中不能改变什么条件,怎么保持它们不变?我们的实验做几次比较好?

  7、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1),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交流反馈,得出结论: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四)研究“物体轻重不同,摩擦力哪一个大?”(整个过程放手由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

  1、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2、请同学们先猜测(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3、请学生谈谈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改变的条件,怎么改变?)

  4、请各小组独立完成实验并填写记录单2

  5、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2,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反馈实验结果: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五)实践活动

  1、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实验的研究,你发现了物体在运动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2.摩擦力既然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和物体的重量有关,那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呢?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汽车在雪地行驶时加防滑练,工人在自行车的转轴上刷油……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减小摩擦力?

  学生交流。

  4.做个小小设计家

  张大爷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这两天准备装修卫生间了,装修公司的老板催他把地砖买回来。请你帮他出出主意,买什么样的地砖好呢?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粗糙和光滑

  物体重量不同

  接触面积不同

  滚动和滑动

  课后小记:

  这节课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到备课活动中。包括课件的制作、教学的设计、精心准备的有结构性的材料等。本课力求突出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和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关注探究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全面有效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摩擦力》的教案 篇11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鼓励孩子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亲历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本活动就是较典型的让孩子探究力学现象的实验课。摩擦现象孩子都看到过,也都感受过,但孩子不一定能觉察到。本活动从现象入手,从宏观出发,引导孩子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产生需要的条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摩擦和摩擦力的`现象,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体验探索发现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感知摩擦和摩擦力的现象。

  活动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准备:塑料管、PPT、实验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拔河比赛

  导入活动

  意图:通过拔河比赛,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1、师出示一根塑料管请两位力量悬殊的幼儿进行两次对比拔河比赛(一次塑料管一端涂洗洁精,一次不涂)

  2、师:两次比赛,第一次,大个子失败了,第二次却胜利了,是什么帮了大个子的忙?

  3、小结:原来是手和棍子之间的力在变化,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其中的奥秘。好吗?

  感受摩擦力

  寻找摩擦力

  意图: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条件,从生活中寻找摩擦力。

  1、师生实验感受摩擦现象

  手移动的时候,和桌面接触,感到比较费力的现象就叫摩擦现象,桌面阻碍手掌向前移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产生

  接触——运动

  3、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

  4、小结: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也经常陪伴在我们身边。

  设疑探究

  实验验证

  意图: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件展示两种生活现象)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现象1:当你推箱子时,为什么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有关;

  2:为什么下雪天汽车的车轮裹上铁链?——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幼儿实验验证。

  4、交流探究结果:你们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5、小结: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物体越重,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意图:通过课件展示,拓展幼儿敢于摩擦力的相关经验

  拓展经验

  活动延伸

  1、摩擦力无处不在,它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可爱的一面。(课件演示)

  2、介绍两个关于摩擦力的小实验“你拉得动吗?”、“筷子提米”。(备选)

  《摩擦力》的教案 篇12

  教学设计:《研究摩擦力》

  一、课标要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

  (2) 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能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

  (2) 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3)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

  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2. 新课

  (1)静摩擦力

  思考与提问:你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静摩擦力的规律有哪些?

  以下根据学生道出的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重点放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堂上小练: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况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并准确把该静摩擦力在图上标出(a) (b)(c)木块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为0,保持静止F=1N ,保持静止 F=3N ,保持静止引导学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结合图讨论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归纳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实验与探究一:研究静摩擦力的规律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

  带着问题完成实验,并把有关数据填入课本P42表3-2-1中

  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

  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

  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a.互相接触且挤压

  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

  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

  (2)滑动摩擦力

  引入:a. 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

  b. 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实验与探究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数据处理:

  摩擦力f / N

  压力N / N

  分析与结论:从实验得知,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成正比:f = μN ,其中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它与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堂上练习:

  ①P40例题(由学生根据刚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

  ②用一水平外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由于物体和墙之间有静摩擦力,此时物体保持静止,静摩擦力为f。如果外力大小增至2F,此时静摩擦力多大?若物体沿竖直墙壁自由下落,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情况如何?

  (3)拓展与探究

  开展《摩擦力的再认识》系列探究性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抛题。

  参考课题:

  ①研究鞋底花纹的防滑性能

  ②研究摩擦力的利与弊

  ③自行车中的摩擦力

  ④防抱死刹车装置—ABS的初探

  ⑤探究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有效方法

  ⑥研究几种材料的动摩擦因数

  ⑦摩擦现象本质的初探

  ⑧各种摩擦力方向的演示

  本系列探究性活动按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班分为8个小组,研究不同的课题,要求两周内完成,成果可以论文形式或课题报告形式展示,并要求制作成ppt文件进行演示,安排两个课时,进行交流答辩,互相学习。

  六、教学反思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实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不必拘泥于教材,以学生生活的'实例取代教材中的例子,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区别于初中的教学,让学生上升一个层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归纳出物理规律。在初中,学生已接触过有关摩擦力的物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的信心。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科学探究学习模式的全面开展,目前仍存在一定难度。本届高一学生除少部分是来自东山区外,大部分的学生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习仍是采用就教材,因此过往传统教学的模式对他们影响很大,要他们完全转变这种学习模式,需要的是时间,教师新模式的教学思想和循序渐进的引导。从本节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探究,不难看到,学生人数过多,从课堂管理的角度看,

  《摩擦力》的教案 篇13

  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木板、重物、毛巾、轴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如何?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教师: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们用比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开始运动起来,这时推力的大小超过了摩擦力.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必须继续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用力,桌子会停下来,这时的推力用来平衡摩擦力.

  二、摩擦力

  1.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

  教师:当我们推桌子时,桌子没有动,这时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触,当桌子要运动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导致桌子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是没有动起来.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来.其原因是桌子受摩擦力.可见,桌子和地面接触,桌子在地面上已经发生相对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

  综上所述,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

  (1)摩擦力大小的测量

  教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应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我们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2)学生实验(课本图912)

  教师: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3)学生实验

  教师:在木块上放一个铅笔盒,这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再测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4)学生实验

  教师:将毛巾铺在木板上,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测量木块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5)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三、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人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很难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学生举例,教师讲评)

  四、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可见,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

  五、总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六、作业

  1.复习课文.

  2.章后习题7、8.

  《摩擦力》的教案 篇14

  【设计理念】

  1.在摩擦力的定义中,“相对运动”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通过两次海绵实验(木板不动,水平推动海棉;海棉不动,水平抽动木板)解决了这个问题。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如果让学生无目的猜想,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速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运动的方向等,由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本身就是有争议的谜团,它与以上因素的关系要解释清楚并不容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还无法接受,但要是不让学生猜想,直接探究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又太牵强。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和增大摩擦力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解决办法归纳分类,自己形成假说,顺理成章地找出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

  3.在实验验证摩擦力与压力、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为了节约时间,保证实验质量,明确实验目的,采取分领课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小游戏──拨河比赛。

  师:一人抓一头,用力握住不锈钢管(一端事先抹上洗洁净)。(采访失利方)说说你失败的原因?

  生:太滑了。

  师:(采访胜利者)你这边滑不滑?

  生:不滑。

  师:除了自己的力量,还有什么力帮了你的'忙?

  生:摩擦力。(若说不出,就转问“大家认为呢?”)

  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板书:12.3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定义(方向、作用点)。

  师: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生:大小、方向、作用点。

  板书: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海棉实验:木板不动,水平推动海棉)

  推动过程中,海棉在水平方向上,除了受推力,还受什么力?摩擦力对运动起什么作用?摩擦力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再演示海棉实验。海棉不动,水平抽动木板。)

  海棉还受到摩擦力吗?何以见得?它对运动起什么作用?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可见不管谁运动,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

  生:(讨论后填空)

  师:能不能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它对运动的作用,给它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后说出答案)

  师:(出示定义;学生齐声朗读)

  2.摩擦力的大小。

  师:你见过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讨论后举例)

  师:既然大家这么熟悉摩擦力,帮我解决几个问题吧!

  问题1:小明新买了一瓶果酱,可是瓶盖儿怎么也打不开,你有几种办法把它拧开?

  问题2。小华做航模时需要把木块的一条棱锉掉,操作要领是什么?

  问题3:攀岩活动中怎样做才能顺利到达顶峰,而不滑下来?

  问题4:妈妈买了几条泥漱,小红捉的时候发现很滑,怎么做才能把泥漱抓起来?

  板书: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讨论、实验,写解决办法,贴到黑板上展示。)

  师:这些增大摩擦力的办法,哪几种实质是一样的?实质是什么?

  《摩擦力》的教案 篇15

  活动意图:

  5—6岁的孩子已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并感兴趣,摸一摸、玩一玩是他们最渴望做的事情,学前后期的幼儿对周围生活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的态度,科学积极倡导让幼儿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就是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操作、想象创造等,了解摩擦力特征,激发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

  换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

  出示课件二, 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 如果…… 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

  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摩擦力》的教案 篇16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

  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

  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

  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

  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

  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

  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

  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

  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

  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

  13、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15、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

  17、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18、例1、例2、例3、例4、例5

  1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大木箱停放在水平地面上,你用一个水平力推,没推动,什么原因呢?大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0、静摩擦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是什么?

  21、如果你用10N的力推箱子没有推动,此时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大?如果你用100N还没有推动,此时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又是多大?那如果你用500N还是没有推动,静摩擦力是多大?

  22、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计算?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3、用一由0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物体时,当该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始终静止;当推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从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那么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如何呢?试作出(摩擦力-推力)图象。

  24、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试分析:

  ①人用F力向右推箱子没有推动

  ②三角斜面上静止的木块

  ③放在汽车里的箱子随汽车由静止启动过程中与汽车没有相对滑动。

  ④人行走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如何?

  ⑤自行车前后轮与地面的摩擦是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前后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如何?

  25、例6、例7

  26、静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滑动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27、实例:①汽车启动时,放在车里的箱子相对于汽车向后滑,这里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箱子对汽车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

  ②缓慢(以接近0的速度匀速)拉动物体B,AB相对静止,弹簧伸长。这段过程中B对A的静摩力是动力还是阻力?A对B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

  三、经典例题

  例1:砖横放和竖放在地面移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哪一个大?

  例2:那物体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

  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如何呢?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滑动摩擦力。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

  C. 受弹力的.物体一定受滑动摩擦力

  D. 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受到弹力。

  例4、判断下列各情况下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

  (2)汽车启动时,车上货物向后滑动,分析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汽车刹车时, 车上货物向前滑动,试分析货物受到的没动摩擦力的方向。

  (4)接触面均不光滑。

  (5)已知:传送带静止时,将物体轻轻放上,物体将由静止开始下滑,若传送带反向转动时,会不会减缓物体下落速度甚至物体不下落呢?

  (6)看图,斜面光滑,传送带不光滑。若带子不动时,物体从高处下来后会冲出带子,若带子反向转动呢?

  例5、一物体正在水平桌面上沿正东方向做直线运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的质量为m=10kg,g=10m/s2,此时物体正受一个沿正西方向的水平拉力F=2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例6、一物体如图所示,F由零逐渐增大直到物体刚要开始滑动,则整个过程中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

  A. 逐渐增大,当刚要开始滑动时达到最大。

  B. 大小不变

  C. 方向一直水平向左

  D. 方向先向左后向右。

  例7、判断静摩擦力方向

  1、人紧握瓶子水平移动

  2、 3、 4、

  例8、G=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120N,μ=0.25,若分别用70N、150N及180N力推,求f。

  四、巩固练习

  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2、下列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N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有三个相同物体叠放在地面上,如图,物体之间及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光滑。ABC静止。( )

  A. C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B. A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 B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 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

  6、一根质量为m,长为a的均匀木棒,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F力推动,当其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求f。

  7、物体静止,F力作用处光滑,求静摩擦力。当力F变为3F时,再求静摩擦力。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无必然联系,A错C对;摩擦力有两种: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大小正比于压力,D错;滑动摩擦力正比于压力不是重力,B错。

  2、【答案】BD

  【解析】静摩擦力是指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并不是指物体是静止的,A错;如果受的是静摩擦力,则可能压力增加但摩擦力不变,比如手握油瓶,握得再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还是mg,B对C错;D正确。

  3、【答案】ABC

  4、【答案】 AC

  【解析】没越多,为了不掉下来,必须增加最大静摩擦力,A对;由受力分析知:竖直方向只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瓶始终静止,说明静摩擦力始终与重力平衡,大于始终等于mg,不变,B错C对D错。

  5、【答案】AC

  【解析】分别对A进行受力分析有:

  6、【答案】μmg

  【解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7、【答案】mg

  《摩擦力》的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播放动画:摩擦3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请同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有益的?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播放动画:摩擦1,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学生预测。

  (2)教师点拨: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看《信息快递》,注意匀速拉动实验过程中,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来拿需要的材料。

  (3)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4)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5)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

  播放动画:摩擦2

  教师总结,并板书。

  3.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

  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三、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摩擦力》的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在活动小认识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

  培养小朋友对摩擦力的兴趣,发展动手能力。

  难点: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积木、瓶子、笔、拔河绳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活动让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让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脚搓地面,然后说说感觉?(有一种力阻碍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让小朋友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扫帚与地面问、板擦与黑板间、布与玻璃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2.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辆同样的小汽车在相向斜画的积木上往下滑,其中两个斜面上分别铺有一块毛巾,一块手帕,让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辆汽车走得最快,哪辆汽车走得最慢,说说为什么?(铺有毛巾的'斜面上的汽车走的最慢,因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铺有手帕的汽车走得最快,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1)拧紧的瓶盖打不开怎么办?引导小朋友回忆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觉.尝试用肥皂水把瓶子打开,因肥皂水可减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自行车链子转动不灵活怎么办?(给幼儿提供石蜡、柴油让小朋友尝试,用减少摩擦力来解决问题?)

  (3)你手中的钢笔怎样才不易被别人拔出?爬杆时怎样爬的快?(让小朋友亲自体验活动,从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紧(或夹紧、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办?(穿上带花纹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马路上行走,怎样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煤灰和黄沙,加大摩擦力)

  活动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区便于小朋友继续操作活动:

  评量:

  下面的问题是问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为什么用力系鞋带?滑冰鞋上为什么装有铁轮子?

  活动结束:

  有些科学概念在活动中的出现,不是让小朋友掌握,而是便于老师理解指导,因小朋友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应在实验活动和游戏活动小渗透科学知识,目的在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懂得粗浅的道理。

  《摩擦力》的教案 篇19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将手举在空中并尝试前推,再请学生将手压在桌面上并尝试前推,引导学生发现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受到了某种阻碍。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受到了阻碍说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力叫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进而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力时手和桌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得到手紧贴着桌面移动,手和桌面之间产生了摩擦的结论。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提出“滑动摩擦力”并明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显微镜下物块与桌面接触面的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显微镜下的接触面与肉眼观察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总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所以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滑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组讨论:请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一: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发现手越用力压桌子,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测可能与接触面压力有关。

  猜想与假设二:滑动摩擦力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设计实验:带领学生回顾测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明确实验器具,而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提示:教师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并且因为是通过二力平衡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动物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匀速。

  实施实验: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确实与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况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观察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情况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并想一想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四、板书设计

  《摩擦力》的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摩擦力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摩擦力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平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巩固练习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摩擦与我们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写出专题报告,进行交流。

  【参考方案】

  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归纳摩擦的种类,摩擦的应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写出专题报告,例如"体育中的摩擦"、"静摩擦的应用"等等,还可以设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将会怎样"等问题,自己确定题目,写出专题文章。

  【备注】

  1、写出专题报告。

  2、写出发现的新问题。

【《摩擦力》的教案】相关文章:

《摩擦力》教案02-17

摩擦力大班教案11-11

《摩擦力》教案15篇03-10

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教案及反思04-18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美术教案羊毛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