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

时间:2022-09-06 19:17:3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素周期律》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素周期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1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

  [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

  [学生讨论]略。(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

  横行

  纵列

  行与行之间

  [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

  横行

  纵列

  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

  [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教师引导]再请同学们阅读表5—5中有关原子半径的数据,证实自己的推测是否确切,完成表5—7。

  [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原子半径

  周期性变化

  [相关练习]课本137页二题3、

  在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NB、FC、MgD、Cl

  [教师引导]结构如此,元素的性质呢?化合价是元素相互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请同学根据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正、负价都有的,要求同学标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

  [学生活动]略

  [教师引导]再请同学阅读表5—5中有关主要化合价,完成表5—8。

  [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化合价

  不

  变

  周期性变化

  [相关练习]课本137页二题6、

  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3,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HXB、H2XC、XH3D、XH4

  [教师小结]从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既然结构决定性质,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呢?留待后续课解决。

  [布置作业]课本137页一题2、3、二题2、3、4、5、三题

  [板书设计]第三节元素周期律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

  横行

  不

  纵列

  变

  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

《元素周期律》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实质的解释,教材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作为重点内容,在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为代表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基础上,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介绍元素周期律。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知道元素的性质变化具有周期性以及引起其周期性变化的实质,实现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将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内容将结合起来,归纳总结有关的化学基本理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钠、铝、硅、氯、硫、氮等元素化合物相关性质,为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感性资料;第一节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学习了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已掌握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及化合价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对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产生思考,这些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三周期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递变关系;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3、初步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与元素性质三者的统一性。

  四、过程与方法:

  1、复习科学探究1的结论引入研究主题,确定本节课的探究任务,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提出假设: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的逐渐增强。

  2、验证假设Na、Mg、Al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三种金属对与水、酸反应的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初步体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

  3、初步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和环节,提高“对照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思想。

  4、验证假设Si、P、S、Cl非金属金属性逐渐增强,根据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条件优化,选取硫化钠与氯水反应实验,通过教材P16表格阅读信息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数据、分析问题、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归纳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体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培养知识整合的能力以及逻辑推断能力。

  5、利用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延伸到其他周期,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本质,揭示学习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意义。

《元素周期律》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上归纳得出的,因此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保持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

  (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此,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本章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中,教师对初中教材大纲的把握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导致了高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深浅不一。

  教学方法

  学法引导

  通过阅读,了解并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总结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再与理论推导的进行比较、统一。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教法

  本节课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可采用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通过实验启发讨论等方法。

  重、难点突破办法

  教学中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程度设计

  设疑激趣——多媒体演示——启思诱导——小组讨论——归纳——实验引探——讨论——归纳——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堂,整个课堂的目标完成的设计即是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不断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的知识,激发思考新问题,使学生有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可分五步进行:

  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组织学生按同一横行元素和同一纵行元素两个方向研究、讨论,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的适当时候,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和第一步思路一样,先讨论、归纳,再比较验证,最后分析总结。

  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F、Na—Cl的主要化合价。对照表5-5进行验证,完成表5—8,得出结论。

  研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先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推测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通过Al2O3、Al(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的课堂练习题,以进一步巩固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教案及反思04-18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美术教案羊毛教案06-08

语言类教案中班教案02-27

科学教案模板教案03-01

中班游戏教案水果蹲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