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杨柳原文、赏析

杨柳原文、赏析

时间:2022-06-24 12:29:53 赏析 我要投稿

杨柳原文、赏析

杨柳原文、赏析1

  原文:

  杨柳枝·秋夜香闺思寂寥

  五代:顾夐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译文: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秋夜,深闺弥漫着无聊和空寂,她的思绪犹如远处的更漏声声,嘀嗒地响着,时断时续。夜风吹动筛帐的罗纹如水,帐上的绣鸳鸯似在窃窃私语,烛光轻摇着它孤独的影子,熏炉的香烟正悄悄地散去。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心中在把心上的人回忆,他正漫游天涯浪荡无迹,无处得知他的音信,无处去把他寻觅。只听得帘外雨潇潇,如不尽的相思泪,落在芭蕉叶上滴滴。

  注释: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tiáo)迢。鸳帷(wéi)罗幌(huǎng)麝(shè)烟销,烛光摇。

  寂寥:寂寞空虚。漏迢迢:更漏之声悠长。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鸳帷:绣着鸳鸯的帷帐。罗幌:丝罗床帐。麝烟:焚麝香发出的烟。烟,一作“香”。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xiāo)潇,滴芭蕉。

  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潇潇:风雨声,一作“萧萧”。

  赏析:

  这是又一阕抒写独处孤居、思念情人的怨苦情绪的小令。

  上片从时间的延续上来写孤独感、思念苦。“漏迢迢”是明写在寂寥的秋夜坐守香闺,只觉夜长迢迢,愁苦绵绵。后两句是暗喻的写法。“鸳帷”应是成双作对共枕同寐之处,可是现今单身只影坐守空房,徒让“麝烟销”。这麝香之烟练绕,本应熏欢情合抱的枕衾的,眼下徒然销尽散去在时间的流逝里;红烛之光原当在情侣携手共入鸳帐时熄灭了的,可是目前挑灯夜候,烛泪低垂,孤影摇晃。处处都暗写孤独,暗写长夜难度。下片从空间上写“无寻处”,那个“玉郎”不知到哪儿去寻花问柳了。空间的阻隔愈大,孤独的寂寥感也就愈深,时间的延续度也愈长,何况现今是“无寻处”,茫茫不知所去。词的结句非常含蓄有致。“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从听觉角度来体现孤独的思念苦,来表现心境。雨打芭蕉,正是滴滴在心头,声声见苦情。同时,满耳雨打芭蕉声,正见出一种寂寥感。此时别无他声是令人更觉寂寥,而雨打芭蕉之声更比无声使人哀苦了。愈静愈孤寂,愈觉思念苦,雨点声声愈增静寂感,心境愈显豁地写出。此词意在言外,以物以景传情,显得委婉缠绵。比起《诉衷情》质朴中略见辛辣味的表现,这个女性似较前一个柔软温顺,尽管她们的痴情是一般的深。

  此词的成功之处在于艺术表现的颇具匠心。这首词突破了花间词醉心描摹外形身态的.陋习,着意渲染主人公耳闻目见的景物,来突出“她”的心理感受。在这里,作者不在是一个轻薄无聊的旁观者,而是设身处地的在为主人公抒发哀怨,读来也便使人觉得有身临其境之感,无疑,这就很自然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除此而外,这首词在结构安排上也颇有引人注目之处。全词按上下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着力刻画,成功地为闺怨主题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上片的秋夜、更漏、麝香烛光,都刻画了时间的漫长难捱;而下片所写的“玉郎”出外游荡不知去向,又把女主人公的愁思置于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与“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组合,往往会有很浅的感染力。

杨柳原文、赏析2

  原文:

  杨柳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佚名

  三条陌上拂金羁,万里桥边映酒旗。

  此日令人肠欲断,不堪将入笛中吹。

  译文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注释

  阿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并写了题序说:“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白居易于公元842年(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公元846年(会昌六年)卒;卢贞公元844年(会昌四年)七月为河南尹(治所在洛阳)。白诗写成到传至京都,须一段时间,然后有诏旨下达洛阳,卢贞始作和诗。据此推知,白氏此诗约作于公元843—845年(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移植永丰柳诏下达后,他还写了一首《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的.诗。

杨柳原文、赏析3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

  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

  译文

  昔日的吴王宫里,柳色总比别处深,一簇簇鹅黄的细丝,如阳光洒下万缕黄金。

  不服那钱塘的苏小小,她为什么哟,偏偏要去松树下,与情郎缔结同心。

  注释

  吴王宫:此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造的馆娃宫,今江苏苏州西南灵岩山上有灵岩寺,即其故址。色偏深:指柳树多而色浓郁。

  万缕金:指柳枝上初发嫩芽,似万缕金黄。

  “不愤”二句:意谓真是不服气为什么钱塘的苏小小要在松树之下与心上人结同心。不愤,不平,不服气。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才倾士类,容华绝世,其家院多柳。古乐府《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骆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赏析

  这首词是借柳咏情。一、二句写柳色,一簇簇,一条条,如缕如金,形象娩媚。三、四句是借题发挥,写柳色与松色一样,而苏小小偏偏要在松下与郎定情,却不在柳下,对此,一般有情之物都将怪怨苏小小厚此薄彼。而词中的柳却“不愤”,可见柳之宽厚温柔,能对苏小小之情的体谅。从咏柳中,也称道了人的情操。

  此词提到馆娃宫和苏小小,周啸天教授认为是说苏州之柳胜于钱塘,似乎与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唱着反调。前两句是说吴王宫柳非常繁富。后两句是说,要是钱塘的柳色更好,苏小小就不会约郎到松柏之下去“结同心”了。周啸天把“不愤”解为不服,认为词人是根据古乐府《苏小小歌》,对白词进行了反讽,词意是说苏州宫柳胜于杭州。

  不过,这首词的意味还不止于此。它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杨柳枝柔,本来是可以绾作同心结的,但苏小小却和她的情人为何不来柳下。刘禹锡《杨柳枝》“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原来柳下结同心,乃有与情人分别的寓意。而松柏岁寒后凋,是坚贞不渝的象征,自然情人们愿来其下结同心而作山盟海誓了。如果作者有将宫柳暗喻宫人之意的话,那么“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就不但不是贬抑,反倒是是羡慕乃至嫉妒了。

  牛峤

  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杨柳原文、赏析4

  原文: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

  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露,一面新妆待晓钟。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译文

  宜春院外杨柳轻拂低垂,伴着那春风扭摆着腰肢。

  那御河之上的红栏桥畔,多少情人在此伤心别离。

  注释

  ⑴杨柳枝:词牌名,七言绝句之一体,四句三平韵。

  ⑵宜春苑:古代苑囿名。秦时在宜春之东,汉称宜春下苑。即后所称曲江池者,唐代为教坊乐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条:指细长柔软的`柳枝。

  ⑶舞腰:比况之词,状杨柳细软若舞腰。

  ⑷玉人:美人。肠绝:一作“肠断”。

  ⑸赤栏桥:长安城郊桥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会之处。

  赏析:

  温庭筠的几首《杨柳枝》词描写的是京城长安的杨柳,联系作者的生平,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中年进京应考时游览宜春苑时所作。每当春天之时,微风吹拂,犹如十三女儿的舞腰一般妩媚动人。温庭筠写下了八首《杨柳枝》,这首即是其中之一。

杨柳原文、赏析5

  原文: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译文

  在杨柳依依的季节,我骑着骏马远行,春天北来的大雁都是去年去的方过冬的,只身在外,已经换了季节,有谁为我打点行装,替我换上春天的衣裳呢?

  自古以来,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而我这一春幽梦,追逐着飘荡在空中的蜘蛛必。刚刚寄走家书,只说自己离家太久。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古北口:长城的重要关口,地势险峻,在今北京密云县境,为北京与东北往来的'必经之路。

  北来征雁:大雁每年春分节令前后从的方北归,以其前一年秋分时节由北的飞.故云北归雁为“旧的飞”

  春衣:春季穿的衣服,相对冬衣而言。

  终古:往昔,自古以来。闲情:悠闲、清闲之情。落照:落日之光。杜牧《洛阳长句》:“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幽梦:隐约的梦境游必:飘动着的蛛必。晏殊《蝶恋花》:“满眼游必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刚道:只说。

  赏析:

  纳兰曾多次过古北口,如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扈驾赴汤泉;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至五月,扈驾巡视盛京、乌喇等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七月,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月至八月,出古北口避暑等。本篇究竟作于何时,很难确知。不过从词中“谁与换春衣”来看,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春末。这首词仍是表达了厌于扈从生涯,思念家园、思念闺中人的情怀。大约与本篇写作同时,还有诗《密云》、及词《采桑子·居庸关》等作。

杨柳原文、赏析6

  [元]揭傒斯《杨柳青谣》

  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西烧烛河东光。日日相迎苇檐下,朝朝相送苇篱傍。河边病叟长回首,送儿北去还南走。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

  注释:

  1、河边二句:意谓病叟盼子归来,他的儿子整年南北奔走。

  2、临清:今属山东。

  3、惟有二句:这两句很沉痛,意谓艰难萧条之中,只有坟墓前的树木还相对而立。

  赏析:

  古时文人写乐府、歌谣体诗歌,往往要写民生疾苦,区别在于是浮泛还是敦实。据记载,揭傒斯是敢于尖锐地指责时政的朝官,因此这类诗还是他真情实感的'表露。

杨柳原文、赏析7

  原文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之词,是一种咏物的小令。词如一幅春柳图,春柳如画,画柳传神,画中寄情,令人遐想。此词与作者另一首咏柳词《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相比,柳所在地不同,内容亦有异,但艺术风格则相同:婉约、含蓄、绚丽。

  此词咏西湖之柳。暗寄对古代名妓生活的欣赏之情。头二句描写苏小小门前的柳树丽姿。“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苏小小家门前柳树很多,柳枝千条万条垂挂在西湖边,细长金色的柳丝轻抚着平桥。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毵毵,形容柳条细长。金线,指初吐芽的柳丝。将春柳与钱塘名妓联系在一起,使词中的春柳具有西湖之柳特色。春柳与美人相映,春柳自然更美。后二句写日暮时苏小小门内的柳树。“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黄莺不语,指日暮之时。陆游《晚行湖上》:“高林日暮无莺语,深巷人归有犬随。”即其例。傍晚时候,春风吹来,苏小小家朱红大门已紧紧地关上,只有春风伴随着柳枝。末句“舞腰”实为双关,既指如腰之柳,同时亦暗指细腰美人,读者自可联想到其人。黄莺休息,朱门紧闭,只有春风无声地吹动柳枝,环境十分安静。作者对古代名妓艳情的`欣赏,自在其中。这种情调是属于作者所属阶级的趣味的。

  这首《杨柳枝》在艺术上很有可取之处。咏物与写人和谐地结合,组成景与人统一的意境。“深闭朱门伴舞腰”,在写柳之可爱以后,结合写了古代的女性,既丰富了咏物的内容,又创造了不同的意境。作者只客观地咏物写人,而读者从中自可领略所咏之物的形象,感受作者所寄托的情感。这两首词的咏物和表达情意,作者用了暗示、联想等手法来实现的。二、四句均在咏柳,描写柳,但并未点出柳字,而分别用了借代、比喻等修辞方法暗写柳。深闭朱门,东风伴柳,使人产生联想。这种手法既是造成这首词婉约含蓄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增加了读者想象的余地。作者在这首词中选用词语注意色泽的巧妙搭配,如朱门、金线、黄莺,包含了红黄二色。这些词语色彩绚丽,搭配自然,也是温词的特色之一。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杨柳原文、赏析8

  杨柳枝

  温庭筠〔唐代〕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

  注释

  御柳:宫禁中柳。九重:九层;九道。亦泛指多层。古制,天子之居有门九重,故称九重宫,特指皇宫。《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一面新妆:清一色的新妆。谓柳树清新若美人之新妆也。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可互参。

  赏析

  此篇咏皇宫中柳,以宫女媲美。作品笔法非常独特,首句交代御柳的整体形象。次句则转入对后宫窗户、帘帐的.描写,重点偏向宫女风情的展示。三、四句既可指晨柳清丽之美,也可喻指宫女早起妆饰。这样的写法一石二鸟,产生了双层意蕴表达的效果,饶有含蓄蕴藉之美。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首起句,直人本题。以“御柳”二字,点明所咏对象。这是咏皇宫柳。再以“如丝”二字,表现柳条柔细轻盈,纷披下垂,如同丝线一样。虽然只两个字,就写出了柳的具体、真实、可感的形象。据史传记,南朝齐吴郡人张绪,美风姿,吐纳风流。而齐武帝就曾以“条甚长,状如丝缕”之宫柳,与张绪风流媲美,日:“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南史·张绪传》)所以,“如丝”的杨柳:最能显出其事物本身的魅力和感染力。 “如丝”与“御柳”紧紧相接,盖蕴含宫柳如文采之人那般可爱,温词化用典故,往往不着痕迹。“映九重”三字,勾勒御柳拂映皇宫的典型景象,格外显豁。这宫柳,与普通柳所不同之处,即在于以柔细清丽之姿影,与富丽堂皇的“九重”宫殿相映。这“九重”的意象,又给人以巍峨的联想。那么,杨柳越长得高,就要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丝丝飘垂,如绿色帘幕、绿色瀑布,更能传“御柳如丝”之神采。

  次句是承,以“凤凰窗映绣芙蓉”,宫中富丽艳美之物,衬托御柳的风姿,补充说明首句。此一句,极美的意象!雕饰凤凰的花窗与镶绣芙蓉花的绣帘,染着“九重”宫室的奢华,并透出鲜艳的色彩;它们与绿柳相映,愈显出柳丝的俏丽美好。所以,前辈谓:“凤凰窗”与“绣芙蓉”,“皆因柳而生色。”(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

  第三句又起新意。转向对景阳楼畔柳的描写。景阳楼,是宫内钟楼。据《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载,齐武帝置钟于景阳楼上,宫女闻钟,早起梳妆。所以,“景阳楼”三字,引出美丽的宫女来。千条路,即路千条。是说景阳楼畔路边柳色葱茏,柳丝千条万条,迎风婀娜,情意依依。这里,千条杨柳,与景阳宫美女,已暗自相映。

  末句以“一面新妆”,呼应“千条路”作结。这“新妆”二字,即将杨柳化身为美人,如:“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咏柳》),那清风细柳丝丝荡碧的形象,好像美丽的宫女新妆一样,婷婷袅袅,清丽可人。“一面”,表数量,用于成片的景物,好比“有故城一面”、“有一面大草原”等用法。此以“一面”二字,形容柳树排列成行,路边有一面新柳,远远看去,恍如清一色的新妆美人!写景颇!。这“待晓风”三字,即描摹细柳沐浴在晨风中。用一“待”字,写柳含情伫立,若有所待。这一下,更把柳与轻盈多情的美女形象,紧密联在一起。五代词人孙光宪有《杨柳枝》:“着行排立向春风”之句,也写绿柳成行,迎风而立。但是比起温词“一面新妆待晓风”来,便逊色多了。其关键在于孙词还是由物及物,给人的还是物的感觉;而温词更以物拟人,写活了柳的风姿,引人联想。

  这样的词,虽着墨不多,却“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胡应麟《诗薮》)短短四句,起承转合,节奏舒畅,甚有唐人绝句韵度。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杨柳原文、赏析9

  原文:

  杨柳枝·桃源仙子不须夸

  唐代:司空图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译文: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注释:

  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何似浣纱溪畔(pàn)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桃源:桃花源。一片花: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桃源洞外有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云云。

  浣纱溪:又名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即西施浣纱处。

  赏析:

  这首《杨柳枝》词是诗评家司空图的.作品。司空图诗宗王维山林隐逸之风,其词亦然,清新自然,雅洁可爱。

  江南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胜似传说中的桃源仙境。词人用淡雅的笔墨,传达出人间春色的无限情韵。

杨柳原文、赏析10

  [不详]佚名《南歌子(杨柳连堤绿)》

  ?杨柳连堤绿,樱桃向日红。舜吟迎紫陌秋风,满院残花夹竹,焕焕脱帘栊。荷叶排青沼,云峰挨碧空。举杯摇扇画堂中,时听笙歌消暑,思无穷。

  注释:

  1、此词调名原缺,据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为《南歌子》。

  2、樱桃向日红:谓樱桃向阳的一面已经泛红。樱,原作“缨”,据王重民校改。

  3、舜吟:指唱着太平的歌曲。舜,尧天舜世,谓太平。

  4、紫陌,锦绣般的原野。

  5、秋风,西风,此指习习的.凉风。

  6、焕焕:缓锾,轻慢的样子。

  7、帘栊:即帘子。栊,原作“咙”,据刘盼遂、孙贯文校改。

  8、青沼:清澈的池塘。

  9、挨:挨着、接着。谓插入云端的山峰接着蓝天。刘盼遂校为“蔟”,攒聚的意思。

  10、画堂:用彩色绘饰着梁柱藻井的房屋,作品中多指内室。韦庄《浣溪沙》:“画堂帘幕月明风。”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消夏闲情的词作。盛夏季节,杨柳连堤,樱桃丰熟,莲叶碧翠,山秀池清。诗人手摇薄扇,耳听笙歌,消暑取乐。真是无限风光,无边情致。全词色彩调配十分鲜艳:绿杨柳、红樱桃、紫陌、青沼、碧空、翠嶂、构成一幅绚丽多姿,风光旖旎的水彩画,读来宛若身处画中。

  说明:

  敦煌曲子词多创作于晚唐五代间,但因作者及创作时间难以准确考证,故暂归类于五代十国时期。

杨柳原文、赏析11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注释:

  亚夫:指西汉名将周亚夫。

  营畔柳:《史记》中有“周亚夫军细柳”的经典描写。

  隋主:指隋炀帝杨广。

  堤:隋炀帝下扬州的时候在京杭运河两边种植杨柳壮丽景致。

  攀折赠君:古人在送别亲友时有折柳寄情的习俗。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以咏柳为题目,引用了“周亚夫军细柳”、“隋炀帝下扬州”的历史典故。充分表现了作者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

  汪遵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杨柳原文、赏析12

  折杨柳歌辞五首 南北朝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折杨柳歌辞》译文

  (一)

  一个青年男子,上马后并不去取马背上的马鞭子,

  而是去折杨树和柳树上的枝条。

  接着,他盘膝坐在马背上,悠闲地吹起了长笛,

  “你怎么不走呀,客官?”路过的人、都想上前去问这个青年男子(挡住了别人的去路、他不急、别人急)。

  (二)

  我现在因为浓重的愁苦而不快乐,我愿意成为郎君的马鞭(看来、古人整天把马鞭带在身上,女子借此表达了想与郎君形影不离的真实愿望)。

  走出和进入院落(院子)时,我愿意牢牢地抓着郎君的胳膊(生拍你变心、跟别的女人跑了),悠闲时、我能盘膝坐在郎君身边。

  (三)

  我在两泉旁的小泽处、放牧我心爱的马儿,

  竟然忘记了给马套上马笼头。

  我背着马鞍、跟随着马走,

  “怎么不见你骑马呢?”女情人问道。

  (四)

  遥看孟津河一带,茂密的杨树和柳树都随风摇曳着。

  我是胡家的`儿郎,不理解汉族男人写的诗歌。

  (五)

  (赛马时)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快马;但快马要显出它的真本领,又必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一群快马哔哔啵啵地快速奔跑着、才能分出高低。

  《折杨柳歌辞》注释

  捉鞭:拿起马鞭。捉:抓、拿。

  蹀座:偏义复词,取“座”义。蹀:行;座,同“坐”。

  长笛:指当时流行北方的羌笛。

  擐:系,拴。

  羁:马笼头。

  逐:跟随。

  孟津河:指孟津处的黄河。孟津:在河南孟县南。

  郁:树木茂密状。

  婆娑:盘旋舞动,此指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

  虏家儿:胡儿,古代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之贬称。

  跸跋:快马飞奔时马蹄击地声。

  黄尘:指快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

  别雄雌:分高低、决胜负。

  《折杨柳歌辞》赏析

  《折杨柳歌辞》,《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共五首,内容相贯,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折杨柳是古代送别的习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为留念。

  第一首是写“行客”告别亲友远行之际,“上马”理当挥鞭启程,可他却“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杨柳。柳者,留也,在古代习俗中是作为惜别的象征。这一细节,正表现出其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此时更传来了悠悠长笛之声,岂不更令人怅惘,别情难抑!诗前三句纯用叙事代抒情,不明言离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长笛”象征离情的事物意象作垫衬,逼出最后一句“愁杀”两字。

  第二首中,“愁不乐”点出与“郎”经常离别,故女子大发奇想,希望成为心上人的马鞭,终日伴随情郎身边。诗蕴藉有致,颇带南方吴声西曲的柔情;但又颇有不同,“愿作郎马鞭”的痴想就明显带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诗以刚健之笔抒温婉之情,于爽健之中寓缠绵之情致。

  第三首是写放马的情形。马不戴羁,人扛马鞍,人随马走,然后提出疑问“何见得马骑”,怎么不见你骑马呢。远离故乡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对未来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第四首诗写征人遥望漫漫征程,对此行怀有隐忧。此诗应当注意两点:(一)作者当是北方少数民族,或为鲜卑,或为其他,虽已难深究,但其显然习惯于北方大漠生涯,来到中原沃土为时未久。故“遥望”之际,对“杨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觉新鲜。“郁婆娑”三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见垂柳成行、依依摇曳之美景。此种景物描写,在北歌中极为罕见。(二)此诗当原用北族语言,经过汉译。“虏家儿”者,即出诸汉人译笔,北方民族断不会用此贬词自称。至于诗中透露出其时南北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视。

  第五首诗是写一场激烈的马赛前的情景。赛马场上,人强马壮,跃跃欲试。作者不禁感叹: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两个“须”字,突出了人马互相依赖的重要关系。“跸跋黄尘”,动人心魄,展示出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这是作者的揣想之辞,故云“然后”才能决一雌雄。诗有议论,有描写,场景阔大,给人一种阳刚的美感。

  《折杨柳歌辞》评论

  第一首诗歌,写的是男青年在等待自己的女情人。

  第二首诗歌,紧扣第一首、写男子终于等来了女情人。这首诗歌是女情人对男子的忠贞表白。

  第三首诗歌,写男子因为太思慕女情人、而老是忘记这、忘记那。可见,他的女情人一定很标志。

  第四首诗歌,作者也略微表达了对汉族人民的不满,“不理解汉族男人写的诗歌、怎么去弄懂汉族文化?”

  第五首诗歌,是以女情人的视角来写的,意思是说:好男人需要好马、好马依赖好男人才出名。

杨柳原文、赏析13

  原文: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译文

  离恨啊常常萦绕在分手的杨柳前,梦魂啊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中曾得到她的赏识,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归路返家。

  美人啊常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当年醉后舞墨题诗红墙之上,美女仿效前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无限情思全都凝聚在传情的.琵琶。

  注释

  乌夜啼: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章台:本为战国时秦国宫名。汉代在此台下有章台街,张敞曾走马过此街。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

  玉鞭斜: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马回家。

  啼:啼哭。

  醉墨笼纱(lóng shā):此用“碧纱笼”故事。唐代王播少孤贫,寄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为诸僧所不礼。后播贵,重游旧地,见昔日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用碧纱盖其上。

  春思入琵琶(pí pá):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弹奏。用晏几道“琵琶弦上说相思”诗意。

  赏析:

  刘迎,金代词人,词风婉约。此词从内容来看并不稀奇,写作者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追忆,并写两人分别后,歌姬的款款深情以及终于有情人重又相聚不禁百感交集的过程。但读后使人对金词又产生新的认识,词中不见金国那种词豪爽之气,而却似宋朝的婉约词。

  上片写作者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对于往昔冶游生活的回忆。“离恨”两句,写怀念人物却不直接点明对象,“杨柳”、“梨花”以两个形象优美的事物来比喻被怀念的歌姬,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美感。柳丝飘飘柔媚非常,使人联想到歌姬那婷婷的腰。而“梨花”也曾被白居易形容为“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玉环流泪的美容。杨柳,梨花使歌姬妖娆柔美,如花如柳的形象如立眼前。“青衫”二句,追忆往日情怀。“青衫”,唐时九品小官的服饰,这里借指作者本人。“章台”本为战国秦之宫殿,唐时许尧佐有《章台柳传》流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玉马佳人,风流倜傥的形象使人艳羡。

  下片走旧地重游,两人重聚。“翠镜啼痕”两句,写歌姬不忘旧情,终日以泪挂面,啼袖笼纱描写歌姬的病情。这几句词既香艳又有书卷气,可称是“好色不淫”“艳而不靡”。最后两句“相逢”,写两人重聚,百感交集,为表深情,女子把满腔情思注入琵琶,以此来表达“说不尽的无限事”。

  全词选词之上下了功夫,词语塑造的意象和美艳丽,如杨柳梨花,啼痕印袖、醉墨笼纱等句使词焕发特异的艳美色泽。另外,词句对仗工整,语势流露,使人产生舒徐柳扬、顿挫流转的美感。因而贺裳《皱水轩词筌》言:“才人之见殆无分于南北也(金在宋之北)。”

杨柳原文、赏析14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宋朝 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译文

  杨柳在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柳丝,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弄轻柔:摆弄着柔软的柳丝。

  海棠三句:指春分时节。海棠常经雨开花,梨花开时似雪,故云。

  难重省:难以回忆。

  省(xǐng):明白、记忆。

  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

  丁香:常绿乔木,春开紫或白花,可作香料。

  豆蔻:草本植物,春日开花。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赏析

  这首词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杨痛苦和不尽杨深思。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轻柔”字写杨柳在春风中轻摇杨柔美,分外有出垂柳初萌时杨细软轻盈、盎然春意。以“烟缕”来形容轻柔杨杨柳,大概是由于四月杨时候,垂柳杨顶端远远望去,宛如一抹浅绿杨烟云。杨柳如烟这个比喻并不新鲜,但“烟缕织成愁”,则出语新奇,耐人寻味。如烟杨垂柳和心中杨愁思并没有直接杨关系,却用一个“织”字将二者绾合,仿佛杨柳能通晓人性。“愁”字杨出现.为整首词披上淡淡哀愁杨羽衣。然而这忧伤从何而来,词人并未解释。只是在写完垂柳之后,他将笔触转向春日杨另两种花朵:海棠与梨花。

  “海棠未雨,梨花梦雪,一半春休。”“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句杨意思是说,海棠杨花瓣还未像雨有般坠,。梨花杨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在韶华易逝杨感喟中,词人不禁触目生愁。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杨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杨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杨值得怀念杨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杨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是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杨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杨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杨意思是说,尽管一切杨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杨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杨境界。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王雱为王荆公的儿子,他身体虚弱缠绵病榻,于是与妻子分居,让妻子单独住在楼上。王荆公做主把他的妻子重新嫁给了别人,王雱因怀念妻子而为她写了这首词。

杨柳原文、赏析15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释

  ①古北口:长城的重要关口,地势险峻,在今北京密云县境,为北京与东北往来的必经之路。

  ②落照:落日之光。杜牧《洛阳长句》:“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③游丝:飘动着的蛛丝。晏殊《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赏析

  纳兰曾多次过古北口,如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扈驾赴汤泉;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至五月,扈驾巡视盛京、乌喇等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七月,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月至八月,出古北口避暑等。本篇究竟作于何时,很难确知。不过从词中“谁与换春衣”来看,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春末。这首词仍是表达了厌于扈从生涯,思念家园、思念闺中人的`情怀。大约与本篇写作同时,还有诗《密云》、及词《采桑子·居庸关》等作。

【杨柳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杨柳原文赏析02-14

折杨柳原文及赏析09-05

杨柳原文、赏析优秀02-14

杨柳枝原文及赏析08-23

杨柳原文、赏析15篇06-25

杨柳原文、赏析(15篇)06-26

杨柳枝词原文及赏析02-20

杨柳原文赏析15篇03-20

杨柳原文赏析(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