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结婚习俗
山东结婚习俗1
山东一带的婚嫁,大体上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议婚、订婚、送日子、铺房、迎娶、拜堂合卺。
在这几个步骤中,迎娶最为热闹,也最为有特色。婚礼日早晨,吹鼓手最先来到主家大门口鼓吹一通,然后进洞房再吹。稍事休息后,迎亲的花轿就要起程。一般迎亲的花轿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给新娘准备的叫“花轿”。
去迎亲的时候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坐在里面,执事的大扇上也要写上“小登科”字样。一切就绪,三声炮响“三吹三打”后,新郎才能进入女家门内。新郎先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新娘梳妆打扮完毕,吹鼓手高奏喜乐。新娘由其兄弟用椅抬出闺房,送入轿中,意为脚不沾娘家的土。博山一带,新娘是“抱”上轿的。
结婚那天,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在后护卫,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阵象征性争夺后,才把新娘请上轿子。新娘上轿后,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谓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轿头便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同时抬起,姑娘便随着娶亲的队伍出嫁了。
泰安曲阜博山:奇特的夜婚习俗。
我们知道,在婚嫁礼俗中,婚礼一般是在白天举行的,但在泰安、曲阜、博山等地,举行婚礼的时间却是在子夜,这就是所谓的“夜婚”。
在泰安,青年男女结婚时,男家要在结婚这天上午去女家抬嫁妆,而且只能用人抬,不能用车拉。到了下午,男家将吹鼓手请到家中,开始吹吹打打,然后新郎由两名男青年陪同,并有4人或者6人打着灯笼,在吹鼓手吹奏的乐曲伴奏下,挨门挨户送谢帖(实际上是古代成人仪式的残留,用这种方式表明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娶妻生子了),拱揖。送完谢帖后,吹鼓手到新房吹奏喜庆乐曲,招引群众说笑热闹,谓之“闹房”。闹完房后,才去女家迎亲。迎亲时男家抬两乘轿前往,一乘轿内抬着新郎,另一乘轿内则抬着一只公鸡。而此时新娘则在娘家按风俗进行“上头”、“开脸”、“哭嫁”等一系列仪式,直到夫家迎娶者来到时“上轿”。
在博山,新娘是被“抢”上车或轿的:新郎带着一帮人赶到女家后,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在后面护卫,新郎则带人追赶。这种抢婚制,在历史上是从伙婚制和母权制向偶婚制和父权制过渡阶段产生的,在当时是要真夺真抢的,但历史发展到今天,已演变成一种象征性的抢夺。“抢夺”一番之后,便把新娘请上轿子,女家还有送嫁的跟着去送呢。轿子抬回男家,拜堂、进洞房、新娘坐帐如仪;男家设筵招待女家送嫁人等。散席后,女家送嫁人员告别,少不得对公婆说些新娘“不懂事,也没学出针线活,请多操心教育”之类的'客气话,然后连夜返回。婚礼至此宣告结束。
关于夜婚习俗的由来,向来众说不一。一种说法是附会出一些故事,无非是当地有一恶霸,肆意横行,胡作非为,凡有百姓娶妻嫁女,被他知道,必要强抢而去,享受“初夜权”,人们为了躲过他的毒手,便将白天娶亲改在夜间之类。此说基本不为专家认可。有专家认为,夜婚是掠夺婚的遗风。掠夺婚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抢婚。抢婚制通行于氏族部落时期,那时一个氏族的男子往往在另一个氏族中抢劫一个女子强迫成婚,这就需要动用武力,有时要付出流血牺牲甚至引起氏族部落间的战争。而去别的部落抢亲并不是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工作,因此需要纠合一定数量的族人一同去抢。由于女人是大家一起去抢来的,她被视为氏族的共同财富,在她未在这个氏族里举行结婚仪式之前,凡是参与了抢亲的人员都有恣意戏弄乃至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权利——而这就是闹房习俗的由来。更多的专家学者则根据古代学者论述推断:夜婚习俗初始于远古社会,当时尚处于伙婚(亦称杂婚,性关系不受任何限制,一切男子属于一切女子,一切女子属于一切男子,不分辈份,不论血统)制阶段,那时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男女交媾是一种羞涩行为,不应像低等动物那样随时随地进行,因而逐渐对交媾时辰有了选择。白天不方便,深夜又太困倦,因此选在黄昏时分。当伙婚制和母权制向偶婚制和父权制演进时,出现了男娶女嫁现象,婚嫁时辰自然而然沿袭先民男女交媾的习惯,定在黄昏时候。后来逐渐发展到以具体的时辰为“吉时”,所以时间并不十分确定,但大都不超过子夜时分。
山东结婚习俗2
枣庄地区的结婚习俗,五区一市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同一地区城里与农村还是不一样,实在是孔老夫子所造化...总的一句话,山东习俗想不到的麻烦,双方家里多沟通还是有好处的..
市中区女方的陪嫁普遍只价值1万元,不像滕州的陪嫁农村最低都要价值3万以上了,这点还是不同的,女方需要购买五湖四海,好像就是什么水壶、痰盂、牙刷、牙缸、毛巾、床上用品、镜子、梳子等等一些小东西...家具家电是女方购买,但也就在那一万元左右,其他还要看女方的家庭情况了,俺老丈人是公安局的,不属于穷人,但也只给了一万元的嫁妆,说老实话,有点郁闷,我结婚花了近10万,还不算房子...结婚当天男方需要亲自去女方家里接(需要带着一床百子图的'杯子、鞭炮、写着青龙见喜的对联[用于车队返程逢桥十字路口烧青龙见喜放炮]、红盖头、烟几盒[散发礼让长辈],50、100元红包若干,路上放炮年轻人几个,到女方那里可以有赏钱的),车队到达女方家门后,下车需要在路口燃放鞭炮,意思是通知接亲来了,女方在男方鞭炮声响起时,燃放鞭炮,代表欢迎。然后男方敲门喊爸妈开门(注:这里直接改口了,没有改口费,但岳父岳母各给了俺800元磕头礼),然后敲门受女方朋友的为难,这里就需要红包打赏了,50、100元红包根据个人经济实力(俺这里省了,嘻嘻,俺说的普通话,结果屋内喧闹没有听清是俺,就放俺进去了),市中区是需要在女方闺房内找鞋给穿鞋的,由于俺偏胖,老婆怕俺到时候闹情绪,所有没让俺找,直接单膝跪地穿鞋,给了小舅子200元开门钱,提示一下:这里跪地穿鞋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在后边使坏,使劲地推让你。穿鞋以后到约定的发嫁时间(发嫁时间越早越好),就由女方的几个弟弟,轮流背着女方上车,但不许脚着地,也不许回头看,市中区有些地方用被子蒙上,此路程男方很轻松,嘻嘻,前头引路就是。
男方需要准备的就很多了,房子、装修、酒席、烟酒、大总管(总管必须是家庭儿女双全的老人,不可以是戴孝、丧偶之人,晦气)、司仪(年轻人为好,调节气氛,主持婚姻拜堂)、放鞭炮青年数人、帮新郎背新娘数人、烟酒总管数人、酒席招待数人、唱礼金两人、酒桌上陪女傧相N人(陪桌等同于傧相人数)、陪压嫁妆数人等等...
山东结婚习俗3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十多岁的村民,一是对农村婚姻习俗了解很多;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变化,有代表性。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获得了一些相关资料,经过一些整理以求对课题组的研究有益。调查于20xx年xx月在山东费县农村进行。
一、调查问卷结果
1、被调查人状况:男,已婚,40~50岁,中学文化,家庭年收入2万元,育有一男一女,未外出打工,初婚22岁以上。
2、该被调查者认为本村结婚年龄平均在22岁以上,他认为合适的婚龄大约是:男25岁,女23岁。
3、该被调查者认为彩礼数额大约为5000~10000元,并认为彩礼有无并无所谓,彩礼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的情况比较多。虽然有女方不要彩礼的情况,但是不多,他认为原因不是由于男方家里经济困难、破除传统习俗的束缚、只要爱情,不图钱等原因,而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给彩礼的男女双方意味着双方订婚,但可以反悔。
4、该被调查者认为订婚仪式很重要,婚姻程序中最重要的是登记。该村出现不登记就举行婚礼的情况但不多。该被调查者认为既没有登记也没举行婚礼,但已经订婚而同居的情况就是夫妻关系。并且没有登记只举行婚礼而同居的形象认为就是夫妻关系。仅举行婚礼没有登记而结婚的人发生纠纷要求解除关系,一般由村干部调解。
5、该村有早婚现象,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多,被调查者认为原因是随大流。
6、该被调查者认为该村有悔婚的情况,但是不多。悔婚由男方或女方提出的情况都差不多。主要原因有男方个人问题、女方个人问题、男方家庭经济困难。订婚后又悔婚时,一般由村干部出面调解。订婚后一方提出悔婚的,提出悔婚的一方放弃彩礼。
7、该被调查者认为解决订婚、彩礼、事实婚姻等纠纷的方法是双方个人协商解决。
8、该村有为数不多的男方入赘女方家的现象,他认为是正常现象。
9、近几年该村没有转亲换亲的现象。
二、访谈调查结果
1、该村男青年到外地打工或经商的不多,一般都是在本地婚恋,女方是当地人;女青年到外地打工或经商的也不多,男友或丈夫都是本地人。被调查者认为由于受本地的传统的影响,男孩子要回家赡养自己的父母,到年龄后都要回家结婚不再外出打工;女孩子受到的约束少一些,但在家长的要求下大多都回家结婚、生活,女孩嫁到外地被认为不能赡养父母,是不孝的。男女青年最终都要回家结婚生活,因此他们暂时外出打工或经商不会对本地的婚姻状况有太多影响。本村现在男女青年比例基本平衡,男青年稍多。因此有些找不到老婆的男青年要打光棍活到其他地方买老婆。
2、据被访问者讲,近三十年来彩礼的的数额有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几十元到现在的上千元甚至万元。嫁妆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十年前主要是橱柜、写字台、桌子椅子等,今天的嫁妆多种多样,主要有大组合、小组合、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太阳能热水器,甚至还有电脑。
3、被访问者认为本村男女青年主要通过媒人介绍认识后交往一段时间结婚,基于自由恋爱而结婚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主要原因有:自由恋爱双方比较盲目,家长对双方的情况了解后不同意。男女青年多在外打工或在本地打工,自由的时间少,很难能有时间自由恋爱,多是在父母要求下通过它人介绍恋爱结婚,通常时间较短。
4、通过每人介绍结婚的现象很普遍也很正常。但与过去包办婚姻有本质的不同。媒人只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至于到底能不能结婚还是有双方决定。现在已经没有包办婚姻的情况了。媒人介绍婚姻主要是给另一方介绍另一方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
5、被访问者认为本村青年多是按照当地习俗结婚,年轻人举行婚礼要按照双方父母的要求办,一般不能自行其是。有些有地位的人在外地结婚就不会要求必须遵循本地的传统,按照当地习俗结婚一方面是一种良好的秩序或善良风俗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长辈的尊重。
6、三十多年来婚姻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结婚前男女双方互动多了,婚礼上有了更多的程序,比原来更铺张浪费了。积极的快速发展也深刻的影响着本地的婚姻,彩礼数额发生了变化,嫁妆更丰富了,婚礼红包的数额也增加了,酒席花样也是越来越铺张了。
7、男方入赘女方家的主要原因是女方家没有男孩,男方入赘可以帮助女方赡养老人。
三、资料分析
1、从调查结果看,农村对结婚年龄的.观念相对于法定婚龄(男22岁,女20岁)要高一些。彩礼的数额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彩礼仅作为一种结婚前的程序,在农村成为必有的形式,只是意味着订婚,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可以反悔。对于夫妻关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已订婚或者举行婚礼就被认为成了过门的媳妇,是夫妻关系的开始。在农村,男方入赘女方已被普遍接受。转亲换亲现象已经消失。在解决纠纷上一般是由村干部和当事人一同协商解决,打官司是例外。
2、根据调查显示,本地区民风淳朴,有尊老爱幼、赡养老人的良好传统,在外打工或经商的男女青年一般都回乡成亲,在家长和长辈的要求下也大都按照本地习俗举行婚礼。也正是由于打工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媒人介绍婚姻成为了主流,但与包办婚姻有本质的区别,婚姻最终的决定权属于男女双方。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改变了当地的结婚习俗,一般都是轿车接送,家俱一应俱全,大到洗衣机电冰箱,小到锅碗瓢盆。结婚程序上也比以前正式了许多。男方入赘的主要原因是女方家里没有男孩。
【山东结婚习俗】相关文章:
山东结婚习俗有哪些06-18
山东结婚习俗3篇06-20
传统结婚习俗01-26
清朝结婚习俗简介08-18
结婚的礼仪和习俗11-19
结婚习俗作文(精选5篇)03-02
西方教堂结婚婚礼习俗12-01
土家族结婚习俗介绍04-19
结婚过门的习俗讲究有哪些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