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精选17篇)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1
重点是: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匹配相应数量的数字。难点是:游戏《吃糖果》――包括自己在内的点数。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充满了趣味性、游戏性。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从准备的教具来看:糖果是小班孩子们最喜爱的'零食,其实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如:各种豆类、果实、石头、树叶(通过游戏拟人化)等。
从幼儿的操作来看:注重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仔细的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鼓励、指导。第一个导入环节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会这个手指游戏,但一遍基本没学会,个别胆小的不敢做,于是我进行了两次,第二次,所有的孩子都做了。第二个环节的游戏一是让幼儿学习点数5以内的数,并按物取数。孩子们掌握得较好。游戏二是点数,说出总数,我发现有一小部分幼儿数完后就马上忘记总数了,经过多次操作及每次老师都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幼儿也较快的掌握了。第三个游戏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幼儿要点数包括自己在内的点数,在活动中因这个班的孩子平时没玩过类似的游戏,有部分幼儿不会主动找朋友抱在一起,而是站着等,还有2个幼儿表示不愿意再玩。于是我预计玩4次的游戏,在玩了2次之后就结束了。并建议本班的老师继续带幼儿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进一步巩固这个环节。最后一个游戏是按数取物,因对这个班的孩子不太熟悉,就没有按孩子的能力分数字卡,但孩子们都掌握得比较好。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2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数学活动作为探索性活动的形式之一,有益于对幼儿进行思维的训练,而操作材料又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如何在数学活动中优化操作材料,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表现出来,使幼儿能随机地感知数学、走进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在材料提供时,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观察,发现现阶段孩子的兴趣需要,考虑现阶段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使材料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孩子准备的材料尽量具有实用性和生活性原则。
1、利用特性,提供实用性的活动材料
一般来说数学活动老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比较丰富,但也不能太泛,要尽可能地一物多用,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发现操作目标,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在这次的《三只小猪来做客》活动中,王老师提供的材料是一辆火车,既简单,又明了,不仅具有故事情节,车厢上的点数可以数,而且还可以将相应的水果贴到上面,很实用。
2、根据经验,提供生活化的活动材料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的,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
这次活动中王老师以小猪来做客的情节开展活动,提供小猪卡片和大火车,让幼儿为小猪贴水果上车……这些富有娱乐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有兴趣地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尤其是最后的换糖环节,糖果是比较可得,又是孩子很喜欢的,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孩子人人都能参与,既巩固了孩子的知识,又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举多得。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3
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儿童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我们小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数的活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研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绕有兴趣的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游戏是小班幼儿数学教育独具特色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一、情境性的数学教学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中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1、将《快乐家园》教材游戏化。例如,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的活动,教师创设了《小熊请客》这一游戏情境,在活动中,“主人”小熊请小朋友帮助他,给每位“客人”(请来的小动物)送去它爱吃的.水果。当幼儿看到教师出示的小熊请来的客人——各种动物(玩具)及其食物,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知道了每种动物爱吃哪种水果,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摆放方法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活动过程培养了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幼儿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2、《快乐家园》活动在游戏中的拓展。例如《看谁吃的多》这一活动中后,在“娃娃家”游戏时,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分发碗、勺等活动,理解“一一对应”等数学概念,发展幼儿分类和比较等数学能力。在提供物品时,教师可以先提供一样多的物品,再提供不一样多的物品,逐渐提高要求。
二、操作性数学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幼儿动手实践,体验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在进行《小猫钓鱼》的活动时,幼儿亲自将小鱼粘到小猫的鱼竿上,不仅进一步理解了一一对应,而且能用并置的方法比较出小猫和鱼的多少,开始小猫和鱼一样多,幼儿又粘上一只小猫后,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发现出小猫多,小鱼少;又粘上一条鱼后,发现小猫和小鱼又变得一样多了。
还有就是我们幼儿园发明的数学书,孩子们在翻翻(翻开书)、看看(看清书中的标记)、做做(按标记进行操作)中,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并理解了数学知识。
其实,我所说的这两种游戏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我觉得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数学游戏,就能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玩得开心,玩有所得。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4
小班化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能给教师更多的和学生共同相处的时间,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一个均等的提高的`机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小班化教学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体会:
1、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以一个朋友的角度来谈论问题。孩子需要信任。只要你有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和他们做朋友,找他们多交流、谈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辅导,并利用班中的榜样以及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来激励他们。 课堂上多提醒他们多倾听,表现较好时及时给予奖励,增强他们信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他也是一名可爱的孩子,从这些顽皮好动的孩子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懂。无论一个学生怎么样,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用心呵护他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她都将会给你一个惊喜。
2、家长需要沟通。平时和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并让家长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我总相信,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是巨大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如火车之双轨,孩子就如铁轨上奔跑的火车,只要双轨配合得好,再重的火车,也能承载得起。从小雨和小雨家长的转变过程中,我体会到:金诚所致,金石为开。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只有充分信任学生,信任家长,一些灰色的教育现实也会变四得美丽起来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5
这次活动总体来说效果还算错,孩子们完全被多种多样的教具所吸引,玩的不亦乐乎,再玩的同时,也比较好地掌握了课上所学到的本领。这让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多样的教具在小班的教育活动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再有,要善于动脑,除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外,也要创造出新颖的,有趣的教学形式,同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呢。像在这次活动中,地面上贴的图形框框就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在到图形宝宝家里做客的游戏的环节中,孩子们在图形框框里跳来跳去,高兴极了。
正是幼儿对这种新的模式的喜爱,为这次活动增加了亮点,也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了各种图形。再有,我觉的活动中比较成功的一点还有在喂小动物和数量对应的环节,这两个环节均能将幼儿的点数水平以看的.见的,实实在在的形式呈现在眼前,对幼儿的不同水平及时了解了,也就能够进行个体差异的教育了。
不足之处,数量对应环节,幼儿要先数出袋子上圆点的个数,再将相同个数的礼物装到袋子中。指导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要求幼儿要按一定的顺序去点数圆点,而且要从左往右数,不能胡乱的去数。再有,活动的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幼儿注意力的分散,还要合理地把握活动的时间,保证幼儿学习的效率。
认真备课,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能够有所突破和创新会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6
数学活动《铺小路》是小班下学期《快乐家园》教材中的一个有关一维排序的活动。活动以帮小兔子铺小路的故事情节引出,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制定目标时,我考虑到本班幼儿已初步具备了按特定规律排序的经验,因此,本次活动我将引导幼儿自定规律进行排序作为落脚点,以巩固和提升幼儿的排序经验。
在环境创设和材料准备方面:将原有的教材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将教材中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家以及铺了一半的小路创设成故事情境;另一方面将剩下的小黑兔部分裁下来并将粘贴式改为插入式,便于幼儿随时调整自己的操作,操作材料——小蘑菇,则根据幼儿的能力分为两种、三种、四种颜色,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兔们的家”观察小白兔和小灰兔家的小路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然后按照规律帮助小白兔和小黑兔把小路铺完整。这一环节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幼儿原有的排序经验得以巩固,为下一环节的自由排序做好铺垫。在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幼儿操作在前,老师总结提升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任意选择两种、三种或四种颜色为小黑兔设计小路进行间隔铺路,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给予最适宜的指导。如:有的幼儿对自己设定的规律犹豫不定,当幼儿对自定了规律有些模糊时,教师可以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夸张的表现一下幼儿自定的规律,以对他想法加以肯定和强化,使幼儿能有信心按着自定的规律接着排序。然后,在交流分享环节,让孩子们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进行现场展示,使让孩子欣赏他人的作品、倾听他人表达的同时,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
本次活动也存在不足:
1、在幼儿操作环节,应先让幼儿充分观察、感知操作材料,即蘑菇的不同颜色,然后让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颜色的蘑菇帮小兔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呢,这样幼儿在操作时目的就更明确
2、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有递进性,对幼儿的思维要有一定挑战,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灵活的调整教学策略,将设计的每个环节做实,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7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小班的数学在认识图形方面主要学习和巩固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游戏化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认识图形的活动。我在数学活动的组织中,加强了数学活动的游戏化,通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图形娃娃的可爱形象与小朋友玩游戏,同时还设计相应的故事情境作为活动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数学活动的组织中,我除了注意活动的游戏化,还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探索尝试的'学习机会,提供适合幼儿操作学习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学习,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领悟知识。在“修路”这一环节中,我给幼儿充分的实践与尝试机会。首先,活动一开始通过观察图片以及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例如:“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石头?”幼儿逐一说说自己的石头形状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次,通过操作寻找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石头帮助小兔填坑修路,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认识。最后,老师给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将个别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两等分)的几何图形鼓励幼儿尝试拼合图形,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三角形说:“小朋友,看一看,两个三角形变变变,合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一个图形?”边说边把两个等腰三角形拼合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拼出了一个大的正方形,有的孩子拼出了一个长方形。整个活动教师通过指令,启发孩子们寻找、辨别图形并进行操作,孩子们在这种拼拼摆摆的活动形式进行尝试,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重重点,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尤其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拼图形”环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更能激发了幼儿拼图形的兴趣。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虽然,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常规,特别是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
此外,在“找生活中的图形”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每天吃早点时,都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包子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是方的吗?......”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我们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老师的个别指导,也可以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有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提高与认识。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日常活动中有意规范教师的数学引导语言,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8
小班化教育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内容、方式、技术、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偏高,这也促使了我们进行小班化教学的进程。作为一名数学课改教师,如何将新课改理念与小班化教学结合起来,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了小班化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班化教育中的主动参与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如“元、角、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可以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会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迫不急待地想进入"超市"。在那里,学生们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
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尽情游戏,主动参与其中,遇到问题不会去逃避,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这样的小班教学与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学相比: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
这一点平时在大班教学时,也经常用到,但在小班试用会更得心应手。小班人数少,教师可以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围坐讨论时,坐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学生有不同意见,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积极采纳,并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等等。时间一久,学生就觉得自己处于平等的氛围中而无须做作,而且能够自发地尝试自我实现。同时,小班的数学老师要上好课,也要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时,要先考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注重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教会学生交流、讨论。在上课时,把要求解决的问题放到小组里去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营造一种既有"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副",又有"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副"的学习形式。教学时老师的言行举动都要以小组为前提,这样,小组中的个体活动自然得到小组全体成员的关注,组内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集体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组内部的合作。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使数学教学更具人文色彩。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9
小班化教育是实现教育优质化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我作为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的一名参与教师将在小班化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交流,以共同进步。如何在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
一、要合理分层,组成学习小组
1、分组原则
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及学习情感等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全部学生分成A,B,C层次,
A层代表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
B层代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不稳定;
C层代表学习成绩优,学习兴趣浓,克服困难的毅力强。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搭配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几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基本上A,B,C层次各2人,要求各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便展开公平竞争。
2、明确职能
小组内分工合作,通常C层次同学担任组长,管理小组,代替教师的部分功能,检查学习情况,帮助指导A,B层次学生学习,帮助老师掌握本组学习情况,分配需要分步协作完成的学习任务。
二、小班化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活动。我们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学目标的设计
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
2、教学方法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学方法的设计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给每名学生“参与”的机会及有“说”的机会。如几何证明题教学,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学习小组的辩论自己说思路,学生自己能够清楚地把思路讲下来,说明他已经弄懂了,其他的同学也更能接受,容易理解。这样不仅理清了证明的思路,也加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班化分层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重点巡视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能保证优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机会得到了不同的展示与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尊重差异,在平等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强度的问题,而小班化教学给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小班化教学人数减少了,教师更能够全面地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自主、合作学习为根本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养成团结协作精神。一般模式是:
①独立思考,合作探索;
②组内交流,统一成果;
③相互补充,相互启迪;
④讨论辨析,加深理解;
⑤ 总结回顾,构建认知。
每个活动环节中教师都积极地做学生的合作者,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给他们以点拨和引导:
①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的时候。
②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间的认知冲突。
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出一道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先在组内自己思考如何来解答题目,并与组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结果,让学生登台讲解解题的思路。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充分体现出小班教学能够实现生生互动这一优势。
四、小班化中分层作业的设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首先对于基础性的知识无论何时都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环节,而要很好地把握住基础知识,课本上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全体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把基础夯实了,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拓展延伸。
五、反馈,作业面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了解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如果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想进行面批面改是很困难的,而小班教学,人数减少了,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差对学生进行面批了。首先,作业面批教师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边批改边辅导,并要求他们及时进行改正。其次,作业面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老师很亲切,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无形的桥梁。
小班化教学模式是素质化教育的一种变革,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塑造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特点和专长的综合素质人才,但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和探索,不断地转变教育理念,将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数学教学策略,让小班化教学成为助力优质教育的引擎。数学小班化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任重而道远,还需数学教师倾心多努力,才能开花结果。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10
上完区公开课已有几天了,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的得与失,谈谈体会最深的两个方面。
一、异地教学,如何把握现场反应能力,调动课堂学习气氛?
异地教学,最怕的是师生之间配合不默契,冷场。如何才能组织好学生课堂教学?
1、了解该班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情况。
从原班任教老师那里了解该班学生平时学习和表现,哪些成绩好,哪些较差,课堂表现等等,如果有时间,上公开课的老师最好能听一节所上班的课,客观的了解学生,并与学生认识一下,混个眼熟,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很遗憾,本人虽然知道这个道理,由于各间学校的上课安排都比较一致,居然没有提前抽出时间到天河中学认识学生,听一节原班老师的课。但通过雷芳老师那里,弥补了一些不足,雷芳老师主动积极给我介绍班上学生情况,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帮助,使我顺利完成这节课。
2、设计好开场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老师开场白说的好,既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调节紧张的课堂气氛,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利于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我是这样设计开场白的,“很高兴有这么一次机会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听说我们初三(4)班是一个热爱数学的班级,同学们平时在课堂上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希望同学们像平时一样把你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表现出来,让在座的老师见识一下,好不好?”,同学们都热情地回答:“好”。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3、教学中注重提问与学生沟通交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所提问题要注意:简明扼要,有科学性,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提问时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对“一组数据5,7,7,x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xx”点评后,我追问:“如果一组数据5,6,7,x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求x,如何分类求x?分几类?”同学争先恐后的回答,我请一位同学回答,再次强调这个问题的.分类思路。本节课整体来说,学生的表现活跃,回答积极。
二、专题复习分类讨论的设计和构思
1、思路明确,设计反复。
我设计的思路主要有四个环节:
(1)由问题引入再次知道什么是分类讨论,为什么要分类?
(2)由例题讲解归纳如何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步骤);
(3)通过题组训练解决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分类讨论;
(4)课后检测巩固提高。但在(2)至(4)环节上是反复修改,前后有十几次: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
2、明确教学目标,题目的选择更有针对性和侧重性
如何选题进行专题复习?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思考了很多:选近年来各地有关分类谈论的题型进行练习讲解和练习;选一个侧重点讲解(例如:分类讨论在圆中运用、分类讨论在三角形中运用);只选广州中考题进行讲解和练习。处在矛盾很久中我突然顿悟,我设计的题目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如何才能到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什么?针对初三普通班的学生,面向升中考,将重点放在基础题,难度控制在120分内,这样很快确定教学目标和讲解的重难点及例题和练习选题方向,结合刘永东老师、游小蓉老师、雷芳老师和我校老师等很多老师给我的建议,于是将教案修订为大家公开课所见的样子,可以说前后之间面目全飞。
3、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归纳解决问题方法。
专题复习课不是简单做做题,应该引导学生归纳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在碰到问题时,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复习,既突出专题的重点,又尽量覆盖多知识点,且不能凌乱,这是复习中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很难把握。怎样将知识点不相干的题放在一起,使得学生通过复习后,思维不觉得混乱,又能对这些题目印象深刻,同时对分类讨论思想也能理解和掌握。我是通过题组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先做,我再进行提问和讲评,学生在问题驱动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和思考,通过听老师讲评,不断修正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分类讨论题目。
这次上区公开课,我自己又学习和锻炼了很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11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对动态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春天来了,幼儿园里的花儿也绽放了,美丽的花朵常常引来幼儿前来观赏,他们原本是去赏花的,可却被飞来飞去的小蜜蜂吸引住了,小蜜蜂成了他们探索最多的话题,他们彼此间交流自己的所见,“小蜜蜂飞到那朵红花上了”,“小蜜蜂发出了?嗡嗡嗡?声”,“小蜜蜂飞走了”……借助幼儿对小蜜蜂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意为幼儿设计了“花园王国”的数学活动。
主要目标为:
1、学会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能说出总数。
2、引导幼儿根据花篮上的数字,在花篮内装上相应数量的小花,尝试5以内的按数取物。
3、通过装花的游戏,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从选择内容到活动准备再到活动的组织过程,我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能做到积极参与。我在展示图片时不够规范,显得画面有点乱,应将数字与点卡贴在图片边上,不但美观也易于让幼儿理解。在最后的环节可加入小动物的叫声等各种丰富形式,让幼儿于游戏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说出花朵颜色和小蜜蜂的数量时,要求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可告诉幼儿抽象数字的表示方法,如1只小鸟用数字“1”表示,但不要求幼儿识字,只是让幼儿对数字进行初步感知。
3、在点数时,可启发幼儿用不同方式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如从左到右,按颜色点数等等,促进幼儿散发性思维的发展。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12
最近,我开展了一节数学《切蛋糕》,其目标是学习将圆和正方形进行二等分;能积极动手尝试,探索分蛋糕的多种方法。在此次活动开展之前,我思考过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并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开始环节,我以小朋友过生日请大家吃蛋糕为由,把孩子带进如何公平的分蛋糕的情景中。要把一个圆形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块给朋友吃,该怎么分呢?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看看谁能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块?通过语言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使幼儿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
在整个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活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个圆形彩纸,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圆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为正方形进行二等分,鼓励幼儿自己探索,大部分幼儿都是将一个正方形分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于是,我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其它分法吗?有的幼儿开始折叠,在尝试中发现了新的方法:将正方形分成两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在探索中,幼儿了解到了正方形二等分有两种方法。从中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探索带来的快乐!同时,我还引导幼儿联系生活,使幼儿知道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刚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课后,我还将一些其它图形投放到数学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二等分。
总之,要上好一节数学课,一定要尽量做到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能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幼儿的知识、能力都能在原有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13
《数数歌》是一首简单的绕口令,本活动在小班下学期进行教学,因为这一学期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受诙谐、幽默风格的基础,而且对“韵”和“节奏”也有了一定的直觉感受。
本活动通过传统的“行行韵”的方式,使每一句念起来都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儿歌的最后一句“数一数,1、2、3、4、5 虎、鹿、猪、兔、鼠”中的节奏有明显的变化,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本活动的目标是:1.了解儿歌的韵脚“u”,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感受儿歌的诙谐。2.通过手指游戏和动作匹配,感知、理解儿歌。3.培养准确发音的意识,提高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目标具体地指向促进幼儿的`学习品质发展。
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我用不同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这是谁?”(先出示动物)请幼儿一起说一说。“哪里看出来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以次类推说出老虎、小鹿、猪、兔子、老鼠。教师引导幼儿用一字概括:虎、鹿、猪、兔、鼠。在边提问边回答中帮助幼儿感知动物的具体形象。再次提问它们在什么地方?(出示“山上,树林,小路,草丛,山洞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山上、林中、路边、草里、洞里。然后把动物和地方放在一起请幼儿学着说:“山上一只虎……”我接着问幼儿山上还会有谁呢?……这样留给幼儿的思考空间就更大了,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进行了初步的创编。邵智博大声的说:“山上还有大灰狼。”我马上引导她用一只什么的形式来说,他的小脑筋转得很快,马上就说:“山上一只狼。”范子恒回答说:“草里有羊的。”“那谁会用一只什么来说?”还没说完小朋友们都一起大声说:“草里一只羊。”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记住这首儿歌,我用了夸张的动作来表示小动物,调动幼儿的情绪,幼儿都跟着我边做动作边念儿歌,这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同时,以动作的模仿来增加了幼儿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二环节:观看幻灯片,学习儿歌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数一数等不同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不仅做到了学科整合,还让幼儿感受到这首儿歌并不是老师枯燥无味地教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在玩中独立获取的,老师只是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着。他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不仅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还突出了重点。在这个环节中,孩子对虎鹿猪兔鼠顺序会混淆,应重点强调。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第三环节:巩固复习。这一环节主要以表演故事来巩固儿歌,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自己分角色进行表演,每念一句表演者就表演自己的角色,孩子在表演中不知不觉巩固了儿歌中的诗句,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尝试成功的喜悦,发展了幼儿初步尝试的精神,使幼儿产生了继续尝试的愿望,也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素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态鼓励幼儿去感受、表现,让幼儿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欣赏音乐,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14
众所周知,“回应”一般出现在教师提问后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或随机反应的反馈。有效的回应是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优质师幼互动的关键。它能够对幼儿的表达发挥提升作用、拓展作用、将内在感知外显化的作用以及缓解难题的作用。对于回应的这些作用,我反思自己的《小熊糖果店》教学,发现了好的地方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1、及时追问,小结提升。
在第一部分让孩子熟悉糖果的味道时,我出示了各种水果糖的图片。当出示菠萝味的糖果图时,孩子能及时地说出糖的'味道,于是我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孩子回答说是看到了菠萝(图片),于是我及时地小结:原来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知道水果糖的味道,人们把水果的图片印在了包装袋上。
2、及时告知幼儿。
同时,也是在第一部分,当出示提子味的糖果图时,孩子大多是回答“葡萄味”,原因在于糖果那紫色的包装袋或是图片。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等待与猜测,我就直接告知幼儿是“提子味”,并简单地让孩子知道提子与葡萄长得很像(外形很像)。
3、调整问题不够迅速精炼到位。
在幼儿的操作结束之后,我们需要交流一下结果。所以我提问:“有没有送错的?”当发现孩子不是积极应答,有的只是在回答:“有。”可是并没有举起小手。于是我想:我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可能对孩子造成困扰了。于是我就再问:“有没有送错小动物的?”但是当请上来的孩子是在点数糖果数量的时候,我发觉孩子并没有理解我的提问。活动过后,反思得出结论:当时我的提问不够简单明了,而且总是在不断重复类似的语言内容,对孩子的理解造成了影响。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发觉我对于操作的要求讲述得并不清楚、并不明了,同时缺少了操作示范,而且在集体交流的时候,提问又是重复得很多遍,致使在交流的时候耗时较多,也没有让点数错的孩子进行改错,这就让这些孩子失去了一个改正、加深正确印象的机会。 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自己在对幼儿的互动反馈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些不足之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多学、多看、多总结。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让幼儿在闯关的游戏中,尝试想办法,营救自己的好朋友。培养幼儿勇敢、战胜困难的品质,体验助人为乐、成功的喜悦。
这节数学课很有趣,孩子都很投入。在游戏和探索中学习图形。环节组织有序。上完课的时候孩子都围着说:还要再上一次。在营救美羊羊第一关的时候,灰太狼要去红色房子里抓小羊,可有的幼儿还是藏到了红色的图形里,我看到幼儿找错,我就请其他幼儿帮忙,帮他们找回来。我应该想两种方案,当幼儿找错了,应该怎么办?没有找错,应该怎么实施。课件的`动画效果还要在丰富些。
还是存在不好的地方需要改正,由于课件的录音,在播放时出现了问题。所以中间连接不是很好。师傅和众多老师听完后给我的建议是:上课之前一定要把教具、音乐、图片都检查一下,以免出现问题,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我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提升我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16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自身入手,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难点是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主要让幼儿感知理解方位词,理解并运用方位词是认识空间关系的。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整个活动自始自终都以游戏贯穿,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第一个环节以自己为中心区别上、下,我以游戏“看谁躲得快”,及游戏“谁最快”,来激发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活动中孩子非常感兴趣,基本上都能区分自身为中心的上下,突破了活动的重点。
第二个环节是难点部分,以其他物体为中心区分上下。我以游戏“小动物捉迷藏”导入活动的难点学习,把小动物藏到教室的各个地方,并用语言说出“什么动物藏在什么(上、下)面。这个环节有些难度,个别能力弱的孩子表达不清楚上下,有些其实知道但表达不好,但基本上孩子在通过游戏还是能突破难点的学习的。
最后一个环节是孩子在重难点突破的基础上练习巩固,我让幼儿通过数学书里的.练习,让孩子巩固新学的知识,加强区分上下。
整个活动孩子通过寻找、操作等活动,让幼儿体会物体与自己的方位关系,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在相应的方位摆放些小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并表达“什么在什么的哪里”,这样孩子学习得很有兴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让孩子在生活在游戏中学习,体现了教学即生活的教育理念。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17
本节活动是让幼儿初步学习直观比较两项物品大小然后再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中辨别哪个大、哪个小,建立大和小的概念。看了目标之后我心里面有了大概的想法!自己设计了一个方案,准备各种大小不同的物体!想自己试上看看效果怎样。说实话开始我还对自己蛮有信心的,不上不知道,课后才发现自己设计的方案,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小班的小朋友辨别大小并不难,因为他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了。我却在本节活动中误导了孩子们,疏忽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比如:两样物体比较谁比谁大,谁比谁小。而不能说谁最大,谁最小这是我语言方面犯的`错误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没有按大到小排序!
第三:没有用同一个物体大小来做比较。认为,不同的物体都可以做比较。
第四:没有把物体一样大小准备好,幼儿虽能分辨物体的大小,也能把大小物体分家。
问题的是:比大物体小一点的,幼儿较难分辨了,所以最后把所有比小物体大一点的东西都放进了大篮子里,导致最后有点乱。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06-08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精选20篇)03-31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汇编15篇)06-10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14篇04-28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14篇)04-29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精选14篇04-30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通用20篇)04-10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合集14篇04-29
小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集合14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