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总结>《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时间:2022-10-23 11:50:10 敏荣 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60分=1时1分=60秒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3、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加减法时: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被减数-差

  5、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 1吨

  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7、单位换算:小到大除,大到小乘。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是前”除以“是后”。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3)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搬答案。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1)先算0前面的数

  (2)添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一般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②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②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5、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

  (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

  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

  (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

  (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

  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

  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3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4

  四边形知识点

  【正方形】

  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

  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平行四边形】

  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2

  【梯形】

  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等腰梯形】

  概念: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特点: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两腰等长。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菱形】

  概念: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行是菱形。

  特点:①四条边都相等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③一条对角线分别平分一组对角

  周长:两条不同的边长相加×2

  【每个四边形都有哪些联系】

  1、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2、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正方形还是特殊的长方形。

  角的认识知识点

  1、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跟角的开口大小有关系: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分类,按照角的大小可以分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本学期不需要掌握,孩子知道即可,课上讲过)

  4、锐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也就是:锐角<90°(角的度数不要求掌握,了解即可)

  直角:度数是90°的角叫直角,也就是:直角=90°。

  钝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的角叫钝角,也就是:90°<钝角<180°

  5、做题时,如果让画出一个什么角,画完后一定要有一个表示角的小标志,即直角是一个直的小折线,钝角锐角都是小弧线是否标出顶点和边要看题目具体要求。

  6、做题时,如果具体到某个角上,一定要用∠1∠2∠3等表示,不能只填序号。

  7、在方格纸上画角时,选定方格纸的一个横竖线交叉点为角的顶点,另一边就沿着横线或竖线画,这样画清楚干净,而且直角更好画,不易丢分。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5

  一、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判断位置时现要弄清楚是以谁为标准。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1)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2)想乘算除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几数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

  (被除数前两位能被一位数整除时)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口算时的注意事项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5、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6、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

  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年、月、日

  1、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1

  2、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3、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

  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

  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3、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4、计算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练习题

  1、看图填一填。

  (1)儿童公园在城市广场的(东北)面,商场在城市广场的(西北)面。

  (2)朝阳小区在城市广场的(北)面,在工商银行的(东北)面。

  (3)实验小学在城市广场的(南)面,在电影院的(西南)面,在工商银行的(东南)面。

  【分析:在用方位词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时,要弄清楚主语是谁,谁作为“标准”存在。在理解题目时,对于像2、3小题这种由两句话组成的问题,在填写后半句时,更要确认好主语是谁。在做题时可以边读题,边标示出标准是谁,并画出方向箭头,再根据箭头得出方向。】

  2、黄昏,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东)面,左面是(南)面,右面是(北)面。

  【分析:在确定方位时,如果遇到和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不同的情况时,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在本题中要明白“黄昏,当你面对太阳时”,面朝的方向是西面,以此信息为起点,画出其它的方向。】

  3、有84朵花,每4朵花扎1束,可以扎多少束?平均每人送2束,这些鲜花大约可以送给多少人?

  84÷4=21(束)

  21÷2=10(人)……1(束)

  答:每4朵花扎1束,可以扎21束。平均每人送2束,这些鲜花大约可以送给10人。

  【分析: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大约”的含义,可以采用划一划、圈一圈等方式弄清题意。要注意到“每4朵扎一束”,“平均每人送2束”,这两种方法的不同。】

  4、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456÷(1+2)=152(人)

  答:儿童有152人。

  【分析:应用题最关键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理解倍数关系句又是解答倍数应用题的关键。画线段图可以帮助理清数量关系。】

  5、制作每只蝴蝶标本需10分钟。李老师:“我6天制作了12盒蝴蝶标本。”已知每盒蝴蝶标本有5只。

  (1)李老师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标本多少只?

  12×5÷6=10(只)

  答:李老师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标本10只。

  (2)李老师在这6天中制作标本花了多少时间?

  12×5×10=600(分)

  答:李老师在这6天中制作标本花了600分钟。

  【分析:一般出现的“多余信息”和“隐藏信息”都比较明显,比较容易辨别。但在这一练习中的信息都是相关的,只是在解决不同的问题时成了“多余信息”,因此会对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干扰。首先要弄清楚每一小问中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需要的信息来进行解题。】

  6、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55÷60=2(时)…35(分)

  19时30分+2时35分=22时5分

  答:比赛22时5分结束。

  【分析:在解答此类关于时间的问题时,要能熟练地运用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1小时=60分,1分=60秒。在得到结果后要注意检查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避免出现21时65分这样的错误。】

  7、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他一共睡了几个小时?

  晚上9时=21:00

  早上6时=6:00

  24:00-21:00=3(时)

  6:00-0:00=6(时)

  3+6=9(时)

  答:他一共睡了9个小时。

  【分析:解决此类与时间相关的问题时要联系实际,明白晚上12:00是两天的分界线。在解题时可以利用钟面,化抽象为具体,掌握最基础的计算方法。利用手中的钟面模型,自己动手拨一拨,找准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再数一数中间相隔几大格就是经过几小时。也可以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分段计算。画线段图如下:】

  8、56×14=784(元)

  答:一共卖了784元。

  【分析:要弄清楚数量关系。要解决“一共卖了多少钱”需要知道卖了多少套和每套的价格,这样就不会被多余信息误导。在计算时,要多想一想自己写的每一步算式在计算什么,有什么含义,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出错。】

  9、一根钢丝长72.6米,比另一根短0.8米,另一根钢丝长多少米?

  72.6+0.8=73.4(米)

  答:另一根钢丝长73.4米。

  【分析: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求另一个数,用减法计算。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6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2、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3、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平均分一些物体,有时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其中,被除数23,除数5,商4,余数3

  4、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

  如:23÷5=4……3,其中(余数3<除数4)

  5、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或被除数=商×除数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2-13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2-20

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12-20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08-07

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02-09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09-13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1-17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03-07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结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