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闺怨》原文、注释、赏析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

时间:2022-03-17 12:28:15 赏析 我要投稿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1

  凭阑人·闺怨

  朝代:元代

  作者:王元鼎

  原文:

  垂柳依依惹幕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注释:

  《闺怨》是一首思妇闺怨曲。夕阳西下,皎月临窗,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良宵美辰。对于空守闺阁中的少妇,此时更显万般难奈,幽怨之情自然会从她的心底流出。全曲用“月圆”来反衬“人未圆”,增无限凄凉之意,将其无限的眷恋之情推向了极致。

  赏析:

  《闺怨》是一首思妇闺怨曲。夕阳西下,皎月临窗,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良宵美辰。对于空守闺阁中的少妇,此时更显万般难奈,幽怨之情自然会从她的心底流出。全曲用“月圆”来反衬“人未圆”,增无限凄凉之意,将其无限的眷恋之情推向了极致。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2

  [唐]王昌龄《闺怨》原文、注释、赏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1。

  忽见陌头杨柳色2,悔教夫婿觅封侯3。

  注释:

  1凝妆:盛妆。翠楼:华美的楼阁。

  2陌头:路旁。陌:本指田界,后亦泛指道路。杨柳色:杨柳青翠之色,此以杨柳色代指春色。

  3夫婿: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觅封侯:寻求高官厚禄。唐代开疆拓土,边事频繁,以盛唐为最,时人从军,多欲以战功封官,故觅封侯即指从军。

  赏析:

  这首闺怨诗的特色,是抓住少妇心理变化的微妙瞬间,窥一斑而见全豹,巧妙地传达出思妇怨情,与以往的闺怨诗绝不相同。“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是盛唐时代富有英雄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想。此诗中少妇,也希望丈夫能够建功封侯,夫贵妻荣。而春日凝妆远眺,春色无边,她忽然产生了悔意:真不该让他去从军。诗作从前二句的'不知愁,到三、四句的顿生悔意,变化突起,而诗人并未交待其中原因,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从结构上看,一、二句正是为三、四句的变化蓄势,从而在艺术上产生极大的冲击力,魅力无穷。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3

  原文:

  凭栏人·闺怨

  元代:王元鼎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杜鹃奴倩伊,问郎何日归?

  译文: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杜鹃奴倩伊,问郎何日归?

  注释: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pò)娟娟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素魄:月亮,洁白的月亮。娟娟:美好的'样子。

  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杜鹃奴倩伊,问郎何日归?

  啼得花残:辛弃疾《贺新郎》:“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因为杜鹃啼声,如曰“不如归去。”又“此鸟鸣则芳菲歇。”故曰“啼得花残”,“叫得春归。”

  赏析:

  两首均写怨妇的离别相思之情,意脉相连,步步深入。字斟句酌,含蓄蕴藉。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4

  原文:

  寒闺怨

  唐代: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译文: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寒夜月光洒向庭院深处的屋内,珍珠帘外梧桐树影斑驳。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孤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秋霜将落,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

  注释: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tóng)影。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此诗前两句用写景铺垫手法,描写主人公独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诗题“寒闺怨”。后两句用情景交融手法,描绘了一幅天寒岁暮、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征夫未归的孤冷画面,孤寂凉情直入人心,千般滋味涌上心头。第一句即点明时间:深夜,而寒月历来是秋冬两季的代名词。“洞房”两字可理解为新婚后的洞房,而“洞”又有深远的含义,也可理解为处于庭院深处的房间。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一个“静”字就让这本该是温暖融融的居所显得不同寻常的冷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

  第二句更是将冷意继续延伸,“真珠帘”即为珍珠帘,尽显其华贵之意,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显露出屋子主人身份的高贵,但即使是高贵的女子也摆脱不了空守闺房的.寂寞。帘外的一株梧桐树,静静地立在院子当中,月光摇落,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

  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第三句第一个字就点明此刻的季节,正是寒霜将落的深秋。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忽然,她感到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但暮秋深夜,秋霜还未降落,女主人公玉手先知,预先通过手冷感受到即将到来的霜露,这不免引人遐思。

  第四句给出了答案,原来女主人公并没有就寝,而是坐在灯下裁剪衣服,要赶制寒衣要寄给远方的征夫。气温骤降,手里的剪刀立刻变得冰凉刺骨,她这才知道屋外就要下霜了。而下霜则更加说明屋外的寒冷,同时也反衬出闺房的冷寂和独守深闺的落寞。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

  全诗虽似简单,实则丰富,写得含蓄有致,情景交融,言简意丰,一“知”一“冷”,通过写闺中少妇寒夜为征夫赶制冬衣的情景,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5

  原文:

  闺怨·去年离别雁初归

  唐代:张纮(唐)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译文: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去年离别正是北雁南飞,今夜灯下衣已不见流萤踪迹。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远征的丈夫近来没有消息,棉衣做好了不知该寄向哪儿?

  注释: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赏析:

  这是一首很优美的`小诗。诗写一位少妇,独处空闺,深深地思念着远征边塞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绵邈。唐初边地战火不断,诗人有所感而作此诗。开头两句借雁和萤说明女主人公和丈夫分别已经有一年了。更让人担心的是“近来”没有消息。尽管如此,女主人公夜中还在赶忙缝制寒衣,思念、忧虑、关切之情和离别的痛苦都融在其中了。诗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6

  原文:

  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元代:乔吉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

  译文: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

  注释:

  不系雕鞍(ān)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

  玉容寂寞:形容憔悴。 帘控钩:帘幕上挂上银钩。

  赏析:

  这首《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写青楼女子晚景凄凉的景况。曲子写道:门前柳老,难系雕鞍,车马冷落;容颜憔悴,羞与花对。风雨黄昏后,倍添凄凉;楼中人虽在,已是明日黄花,再没有人识赏。夜长愁更长。这支小令充分表明:青楼中人,以色事人,卖笑为生,一旦年长色衰,便门前冷落,生计全无,晚年往往十分悲惨。此曲寄托了乔吉对青楼女子的深深同情。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7

  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

  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鹜。

  调瑟本要欢,心愁不成趣。

  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

  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注释:

  1 、选自《玉台新咏》卷六《答外诗》其一。

  2、牖(yǒ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3、响:一作“舞”。鹜(wù):追求。

  4、瑟:一作“琴”。

  赏析:

  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认为是能代表刘令娴水平的诗歌,作者成功地将丈夫远行于外,自己深深思念的感情巧妙地融入到鸟语花香之中,并用琴音鸟语来反衬浓浓的相思之情。本诗最大的特点,依旧是随处可见的用典,“调瑟本要欢”,出自扬雄的《甘泉赋》“若夔牙之调琴”;“心愁不成趣”,则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园日涉以成趣”;而“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出自《洛神赋》的“悼良会之永绝兮”。通过大量的`用典,显露出作者高深的文字功夫,这不同于普通文辞堆砌而是更加精练、精准的表情达意。刘令娴这首《春闺怨》诗,虽然也写儿女情长,她在春暖花开时节,也有丈夫不在身边的幽怨,可是她并不局限于自怨自艾,更不自弃—美好的春光、花间流连的蜂蝶、树叶中鸣叫的黄鹂,都让她的诗染上一层明快的色彩。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8

  原文: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全诗意谓:闺阁里的`少妇不知愁,浓妆之后兴高采烈登陆翠楼;忽见得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夫君长年征战为封侯。

  凝妆:犹豫不决严妆、盛妆。犹珠楼、玉楼,指女子居住的精美楼舍。

  陌头:阡陌之上,借指野外,非指街道。陌,田间小路。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

  赏析:

  诗句写一位少妇登楼为春色所感,巧妙地从她情绪的骤变,细腻地表现了春闺之怨。

  蘅塘退士评:“不知愁”曰:“偏先着此三字,返起下文。”即先着意写“不知愁”,然后跌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虽然仍不写愁,然而蕴涵的离愁别绪却倍增其中。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12-20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8篇)03-19

《闺怨》原文、注释、赏析精选8篇03-20

闺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5

寒闺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8

阳春曲·闺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8

《闺怨》原文及赏析11-20

闺怨原文及赏析07-17

闺怨原文及赏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