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时间:2022-02-23 10:14:1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的产生

  (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呈现古人记数和不同地区的记数符号,以及今天的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有趣。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填一填。

  ①与百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千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

  ②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③10个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百万是(),10个千万是()。

  (2)提问:通过上面的填空,你发现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顺序表:呈现数位顺序并提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2)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3)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扩建”数位顺序表,再通过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亿位左边是()位,千万位左边是()位,26705000000

  中“6”在()位。

  (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判断。

  (1)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0是自然数。()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3、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的?

  3248 143248 1263248 41263248

  4、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四、作业练习

  练习二第1、2、6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归纳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2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四年级数学上教案。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时

  一、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四)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2、3页的内容,比比看谁能最先完成任务。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3.学生自学。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4.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5.课堂练习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6.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六)课后回忆:略

  二、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教案《四年级数学上教案》。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新闻。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2.出示自学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3.出示自学指导:看书上第6页的内容,分组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

  4.师生共同学习

  (1)读新闻:据统计,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5.课堂练习

  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6.巩固练习

  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六)课后回忆:略

  三、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3页第4、6、12、14、15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四)教学关键

  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 (√);

  8500003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

  (3)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68500000 (×)

  一百万七千 写作:1007000 (√)

  四万零九十 写作:4090 (×)

  (4)17860000米=(1786)万米 (√)

  17865000米≈(1786)万米 (×)

  2.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 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 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

  (六)课后回忆:略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3

  ◆教材分析

  介绍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曾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使用算盘数数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定数位,怎样记数,强调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课前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1、引入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第2页)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课件第3页)。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课件第4页)?

  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同住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

  (1)师:算盘的个位在哪啊(课件第6页)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左往右依次定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位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样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础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个上珠和5个下珠(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数(课件7、8页)

  1、定位2、个位上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拨几表几个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以空挡表示。拨出563,说说563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拨珠的指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学生在算盘上拨二、三位数(课件第9页),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与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1)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框)

  (2)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上珠)

  (3)猜猜我是谁,它是一条线,横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档)

  2、用算盘分别拨1、2、3、4、5、6、7、8、9。

  3、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4、在算盘上拨出805、500、190、999。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快乐导入

  师:如果老师请XX同学和XX同学同时参加一个计算大赛,你认为谁会取胜?如果我给XX同学一件秘密武器(计算器),这时候谁能取胜呢?看来,有了计算工具,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又快又准确。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快乐自学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就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数位,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板书:算筹)

  师: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与远古计数相比,她的优点是有数位。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出示资料,并且讨论:你在这段资料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

  不仅我国劳动人民有如此多的发明,其他国家的人为了使计算更加的便捷,也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计算器:

  师:现在,计算工具不仅要满足计算的需要,更要追求轻便,快捷。计算器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计算工具。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

  师:大家都准备了计算器,同学们互相观察,相互交流:

  (1)你的计算器有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小组相互说一说你们的计算器有什么不同。

  2、请生说一说各个按键的功能。

  3、尝试计算386+179=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

  1、自己试试看

  825-138= 26×39= 312÷8=

  2、找规律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平均分

  4、男女生大比拼

  第一组:17+83=62-12=1000×5=

  第二组:7865+3497=835×23= 1305÷45=

  要求:(1)全体男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第一组题。

  (2)全体女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5、作业

  帮助妈妈算一算今天的家庭消费情况。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用计算器计算

  一、认识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认识计算器吗生活中你都在哪儿见过计算器?它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介绍你手中的计算器(数字键、运算符号键)

  2、认识功能键(M+ MR MC MRC)初步认识了解其功能(板书)

  3、尝试练习128+284= 371÷7= 532-178= 45×77= 5、同学们会使用计算器了吗?请考考自己,这里有二道题。

  ①56÷7=

  ②2345-39×21=

  第二题出现了两个结果,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那个是正确答案?为什么?(运用估算来确定正确答案)问:你是怎么计算的?(直接得出准确结果的是科学型计算器,反之是普通计算器)做了这几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4、学会使用功能键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那个中间结果了。怎么做呢?先按“39×21”,然后就按下“M+”,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19”,按“M+”的目的是将“819”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输入“2345-”,再按“MR”就把819调出来了。我们再来试着做一道20655÷(27×45)

  二、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别说出来,想在心里。我最喜欢数字“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是几。玩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呢?(自己要把数据看准确,而且操作要精确。)说得真好,就是要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三、探索方法,发现规律那现在我们都会用了?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好不好?(板书:22222222×55555555= )你说这么多结果,哪个才是对的`呢那正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现在碰到了什么麻烦?现在我们能不能把正确结果找出来呢?老师这有一个祖传秘方咱们来交流一下?2×5用计算器算了么?算完以后,发现什么规律了?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生:这么大的数据在计算器上却不是正确的,然而用人的智慧却可以算出准确的答案,可以说人比计算器更聪明。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先从容易的情况入手,发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原来的问题。

  四、利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一张购买文具的收据,请填出相应的金额。

  五、课堂总结学完这堂课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6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维,揭示规律,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数学素养。计算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计算工具,已经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学生有意去关注过、认真去研究过计算器里,到底蕴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整理材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组合作实际操作计算器。

  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

  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个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习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计算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1.判断。

  (1)47560≈47万();

  (2)2036000000≈20亿()

  (3)990000000≈10亿()

  2.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在之前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学习,学生能及一反三学习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但亿以内数的数位较多,要让学生知道先分级再读数,减少错误率。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1、请读出6020:

  2、读出60200000:

  3、读出60206020

  4、读数位较多的数时,要先做什么?怎样做?

  5、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出:60206020

  6、回忆亿以内数的读法。(请一名学生回答,全班一起读)

  活动2:【讲授】新授课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地球上有7000000000人。你能读出来吗?可让知道的学生试一试。

  生活中有比亿更大的数吗?举例说说。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让学生了解:

  20xx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 0000 0000美元。

  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扩展成了三级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

  (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

  (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

  3.全班反馈: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

  (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到这。)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

  (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

  活动3:【练习】练习

  (1)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读作:六百一十亿?(√)

  236 0509 0008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xx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

  (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3000 3 0070 0400

  (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

  (3)选择正确答案

  下面各数一个0都不读的是( E ),只读一个0的是( B ),要读两个0的是( C ),要读三个0的是( A、F ),要读四个0的是( D )。

  A.20 0202 0200 B.20 0020 0000 C.20 20xx 0220

  D.20 0202 0202 E.20 0000 0000 F.22 0220 0202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情境描述: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活动。这里有四项活动,它们分别是“强凳子、拍皮球、夹弹子、考考你”(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我选了一些他们普遍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选择。我把这些活动写在黑板上),这些活动你喜欢吗?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师: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同学们喜欢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那谁能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总结:

  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至2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感悟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计算器、算盘等。

  教师:课件、计算器、计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计算比赛(出示口算题)。仔细观察,你准备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让自己算得又对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预设: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学习使用计算器

  (1)师:同学们都带计算器了吗?请拿出来仔细观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显示屏、按键、电脑芯片、电源)

  (2)看书,试按。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a、请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上台用课件演示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b、生尝试计算825-138

  c、师介绍储存、提取键使用方法

  d、生尝试计算876-738÷9=

  e、开始计算比赛。(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上面各题。)

  (4)你认为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什么?你觉得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怎样?

  【设计意图: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方便、准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这么先进方便的计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计算工具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化的。

  1、介绍远古时代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1)课件出示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2)师: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悟体会计数的原始历程,初步了解计数的变革是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

  2、模拟算筹的使用方法

  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片),用算筹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师: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怎样使用的?)

  师: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表示1到9的。

  纵式就是竖着摆、横式就是横着摆。(手势)

  师:(微课植入方式)古人摆放1、2、3、4、5的方法。

  师:古人摆6只用了两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师: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这是一个好主意。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这一根表示1。

  师: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请你试着摆一摆。(屏幕出示)

  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

  出示用纵横相间的方式来表示多位数。

  这些数你认识吗?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现也经历了空格、小正方形、圆形的过程。)

  师:想知道古人怎样用算筹计算的吗?(课件演示)

  师: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出示动画小视频)

  看完后,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怎么评价祖冲之?

  (预设:计算时算筹摆了一大片容易混乱。如果能把活动的小棒固定起来就好了。我们要学习祖冲之计算认真,不怕苦累,执着追求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数让学生体会位值制的含义,体验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筹计数法的繁琐;通过读算筹摆出的数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感受到算筹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从而推动了计算工具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利弊两个方面,扬弃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通过观看小视频体验用算筹计算的弊端以及数学家严谨执着的数学精神。】

  3、小组合作,研究认识算盘.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你见过它吗?在哪里见过?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过算盘,课前又收集了相关知识,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知道算盘的名称,课件配合演示:框、梁、档、上珠、下珠;学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学生会在算盘上拨简单的数;学生会收集关于算盘的辉煌历史以及现在使用情况……)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在算盘拨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学在课件上演示,其他同学在算盘上试拨,师适时引导在算盘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学会用算盘计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让学生体会算盘拨珠即答的优点。)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盘的资料时,读到了很多有关算盘的历史资料,知道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师:在我国,人们至今仍然非常喜爱它,把它制成这样来装扮生活。(出示配音图片展示各种算盘)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盘这一灿烂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对计算工具的探索

  师:不仅仅是我国人民在发明计算工具,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积极的探索各种计算工具,请看(课件出示世界机械计算器发展史: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

  师:就这样,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师:目前人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研发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出示健康环保电脑、小巧方便电脑笔图片)

  师: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的吗?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活动延伸:

  1、每个小组设计“新型计算器”的方案。

  2、调查了解更多与计算工具有关的知识制成数学小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0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材第5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读数的规则,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2.培养良好的读数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数级和数位。

  (课件出示题目,师生共同回答)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 )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上的数位有( )、( )、( )、( );万级上的数位有( )、( )、( )、( )。

  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万以内的数怎么读吗?我们来一起读出下面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同学集体读数)

  3612 2361 1236 6123

  师:上面各数中的“3”表示多少?“6”表示多少?“1”呢?“2”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亿以内的数又该怎么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5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读出前两个数。

  师:第一个数读作两千四百九十六,那么第二个数和第一个数在数位上有什么区别呢?(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回答)

  2496是个级上的数;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

  师:那么24960000该怎样读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24960000的读法)

  6表示6个万9表示90个万

  4表示400个万2表示20xx个万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2496和24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师指正)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3)试着读出剩下的两个数。

  师:那3080000、40500000呢?又该怎么读呢?(点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教师边指正边板书)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4)师生共同小结。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但是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2、教学教材第5页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

  (1)解决问题。

  师:现在谁可以尝试读出这三个数呢?(点名学生读数,全班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2)师生共同归纳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结合自己刚才读数的经验,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组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小结,教材板书)

  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小组交流:怎样才能快速地读出这些数。引导学生用画线分级的方法来读数,教师点名学生读数并集体订正)

  三十四和三十四万三千零四和三千零四万三百四十和三百四十万三千零四十和三千零四十万

  2.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点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五十六万九千二百三百七十万六千四千零八万零五百零一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3题。(组织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回答)

  可以先分级再读,也可以把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读。先分级再读比较方便。

  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五百二十万五千

  一百二十万零六百零五十万七千零七十

  四十七万零五十三百零七万零八百

  三千零六十万零九百一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谈谈怎么读含有两级的数吗?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2: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3:54621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①把数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教学反思

  1、不分级易出错。

  因为本单元学习的大都是万以上的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读数。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大数要先分级,再逐级往下读。可是在做练习时,少部分学生不分级就进行读数,这样就容易读错。

  2、读数时夹杂阿拉伯数字的现象。

  这个问题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一直存在着,每次都会重点强调,可往往就会有学生在书写时出状况。究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习惯性地写成了阿拉伯数字,有的是学生做题时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3、读数时漏读0的现象。

  对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万级末尾有0或个级高位有0的数,学生出错最多。他们容易犯迷糊,这个0要读还是不读。

  4、读数时丢掉计数单位。

  学生在口头读数时都会读,但在书写时往往容易丢掉计数单位,虽然教学时一再强调了,但在检查作业时还有此类现象的发生。

  5、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计算:(7698345+6983457+9834576+8345769+3457698+4576983+5769834)÷7。

  分析:7个加数的位数相同,且都是7,6,9,8,3,4,5按规律排列在不同数位上。百万位上各数相加的和是7+6+9+8+3+4+5=42,表示42个百万;十万位上各数相加的和也是42,表示42个十万……以此类推,其余各数位上各数相加的和也都是42,表示42个相应的计数单位,用这个和分别除以7,把得数相加就是此题最后的结果。

  解答:(7698345+6983457+9834576+8345769+3457698+4576983+5769834)÷7=(42个百万+42个十万+42个万+42个千+42个百+42个十+42个一)÷7=6个百万+6个十万+6个万+6个千+6个百+6个十+6个一=6666666。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先观察被除数的特征,再根据发现的规律解题。

  相关知识阅读

  十进制的读数原则

  1.要有前10个自然数及零的名称。

  名称如下: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要有一系列的十进制计数单位。

  这些单位的名称从低到高依次为: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并且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也就是说,每10个某一单位就组成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即通常所说的“满10进一”。

  3.要有数的命名方法。

  数的命名是由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计数单位组合而成。如:一个数含有四个十万、三个万、八个千、六个百、二个十、五个一,这个数就命名为四十三万八千六百二十五。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16—18页的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你们都在什么时候用到了哪些数,谁来说一说。

  生:列举略

  师: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本,把书翻开到16、17页,大家读读这些内容,开始。

  一、数的产生

  师:读完了吗?我请同学们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么计数的?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啊,还有很多很多的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亿以内的数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18页插图)。

  生:读数

  师: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人,这究竟是一个多大的数呢?

  生:读数

  师:你能那么快就读出来了?请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我是从个位起,没四位为一级,这样分我就很快分出了三级。

  师:其实我们在分级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找各个数的计算单位。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数当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计算单位?

  生:都用到了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师:刚才我听到了他说了一个十亿,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对吗?那亿和十亿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十个一亿是十亿。

  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屏幕)我们在亿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个亿,请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拨到第十颗珠子了,那现在拨到第十颗珠子该怎么办呢?

  生:拨到第十颗珠子的时候就把亿位上的这十颗珠子全拨回去,在十亿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那也就是说亿和十亿的关系是十个一亿是十亿。太棒了,再请个同学说一说。(板书)

  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算单位呢?请你告诉我。

  生:有百亿、千亿。

  师:那十亿和百亿,百亿和千亿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们拿出你们的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来体验一下?(板书)

  十亿和百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把中国的人口数读一读是不是就更方便了。请同学们读一读。

  师:很好,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思?那9呢?那上面的两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今天我们新认识了几个计算单位,现在我们就把这几个新朋友填在数位顺序表里面吧!把你们的书打开到18页。

  师:我们新学了哪几个计数单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什么?亿级是由哪几个数学组成的?还有没有更大的计数单位?我们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到今天为止,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那这些计算单位之间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咱们来说一说吧,从你开火车!

  生: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千万是一亿,10个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师: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这些计算单位之间进率都是10 。

  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师:生活当中,根据不同的需要还出现了其他的进位制,你知道还有哪些进位制吗?

  生:回答略

  师:那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三、练习

  判断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算单位。()

  3、0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4、10个一千万是十亿。()

  5、任何两个计算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

  6、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7、没有最大的整数。()

  8、一个十一位的自然数,它的最高位在十亿位上。()

  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④()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

  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十进制计数法

  10个一亿是十亿,

  10个十亿是一百亿,

  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介绍古人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介绍阿拉伯数字和自然数。顺势介绍生活中存在更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将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扩展到亿级,科学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对于这个内容的教学,当时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的内容,再经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来达到锻炼交流、阅读等能力的培养,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是这样操作,学生能简单的感受到数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知道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和记录物体的个数,了解到这些数字就是自然数。在介绍完自然数后,通过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大数的猜测,这样的过渡来进入“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这样处理就比较的自然,然后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来完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这节课的教学很成功,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课件和白板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适时得与课外知识合理的进行整合,使数学课堂更加的有趣,内容更加的丰富。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屏幕显示结果565。)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图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这个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怎样才能用计算器计算时不出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学反思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也使用过。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便利。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为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 【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4.阿拉伯数字的出现。

  5.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2.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提问:“九亿再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10个一亿是十亿。并让学生回答“十亿”应板书在什么位置。板书:“十亿”(写在刚才板书的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提问:“个、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提出: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

  提问:“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把板书出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计数单位。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说明像这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说明写数时,要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字?”(1、2、3、4、5、6、7、8、9、0)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说明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再说明数位的作用:有了数位以后,由于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不同,

  (3)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教师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4)使学生明确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5)引导学生对数位分级。先让学生说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级,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级,再进一步说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亿级。同时说明数位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分级可以很方便地读数。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亿级,制成表,并把它和计数单位表连接起来。

  (6)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看一看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都是四个数位;

  每一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亿级第一位是亿位。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质疑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2、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3、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4、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5、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三、具体内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还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2、例2、例3:读亿以内的数。

  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

  例2的编排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第1个学生是迁移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了出来,这实际上也体现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第2个学生则归并了“万”字,简便了读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法的认识。此外,例2给出的4个数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没有给出读法。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例3的数据的选择也突出了读数的重点和难点。

  3、例4:写数。

  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对照数位顺序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凸现了先分级、再写数的思路,其余3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总结出写数的方法。

  4、例5: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首先给出了20xx年6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法则,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位数相同的情况和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5、例6:大数的改写。

  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精灵的话,则凸显了把整万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

  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化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6、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一个省或一个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没必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7、数的产生。

  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出示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法。随后简要说明了数字产生的原由,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并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现了0~9的阿拉伯数字,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一方面对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准备。

  (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凸显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

  (三)亿以上数的认识

  1、例1: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提供了3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亿以内数的读法迁移到读亿以上的数之中。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读数和重点关注“0”的读法问题。

  2、例2: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呈现了1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尝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级写。

  “做一做”第2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

  3、例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

  4、例4: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所以这里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感受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0”的认识。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筹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盘和计算器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广泛。最后,呈现了3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经学过用算盘记数,所以这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见“算盘的数学文化”)

  对于“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呈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称,其余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来的例1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减、乘、除法式题,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例2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通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大数的认识”——数感的培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楚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学生根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

  学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研讨,汇报交流师:这是一个规律吗?想办法验证一下。经过验证这确实是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生:A+(B+C)=(A+B)+C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

  生:A+B=B+A

  师:学习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观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

  四、自主练习

  第1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3、4题。注意用简算。

  五、简要回顾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

  自主练习3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2-14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通用21篇)08-17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01-30

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3-15

数学单元复习教案12-19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1-03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2-02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9-05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比多少》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