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节气>《二十四节气之小寒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的由来

时间:2024-01-03 16:05:50 炜亮 节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的由来

  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叁个节气,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以国历来说,「小寒」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但是在二十四节气中,一年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春将在2月4日左右到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之小寒的由来,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的由来

  每年公历1月5日至1月7日之间,太阳位代到达黄经285度,为小寒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因小寒后几日才是冬季最冷的三九天气,又因小寒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故名“小”而“寒”。

  民间谚语“九九歌”最早见于南北朝,它少则五句,多则九句以上,可以算是谚语中的篇幅之最。“九九”始于冬至,自这天开始,逢“九”为一时段,前后共九个时段。“九九歌”以人们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相应的物候现象,描述不同时段的气候变化。民间说法,叫“提冬数九”。九九八十一天数完,冬天已经远去,阳光明媚的春季,也就在我们的身边了。把这么多的“九”连到一起,严格意义上,它已经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谚语谣。

  我国古代相对有影响的“九九歌”,出自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刘侗曾在北京燕游五年,访遍北京的山川园林、名胜古迹,以及民间最底层的种.种时尚习俗。后又花六年时间,将这些材料整理成书。按现在的话,刘侗是一位博学的大民俗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帝京景物略》记载的“九九歌”,流传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流传地点是北京及周边地区。

  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咽暖气;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

  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才要伸脚睡,蚊虫蛇蚤出。

  “冷在九,热在伏。”同样是冷,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冷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流传于各地“九九歌”,就或多或少表现出了这种南北气候的差异:

  一九二九,冰上行走;

  三九四九,掩门叫狗;

  五九六九,袖内拱手;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江淮地区)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河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望柳;

  七九开河,八、九雁来;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黄河中下游)

  从不同地区的“九九歌”看,最冷的天气,都在三九、四九之间。在北方,“三九四九冻死狗”,虽有些夸张,但相差也不会太远。但在江苏一些地区,“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满街游”,与北方有明显温度差异。同是中国,南北气温相差如此之大,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季节。

  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到来,正值三九天前后最寒冷时刻。每年的1月5日左右临来小寒节气,小寒节气寒风瑟瑟,动物越冬万物休止。我们也注意添加厚实的衣服。所以小寒节气到来,养生要注意哪些呢?

  1、起居要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

  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运动宜在日出后

  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

  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滑雪、跳绳、踢毽子等。可选择《遵生八笺》里的“十二月坐功”:每晚11时至凌晨3时,正坐,一只手抱住脚,另一只手抱腿朝头上方用力抬,直到抬不上去为止,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九次。

  3、饮食应减甘增苦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节日习俗

  南京: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锻炼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广东:吃糯米饭

  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天津: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旧时天津地区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它是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6厘米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那时候条件有限,所以人们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弥补冬日蔬菜的K乏。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要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小寒的由来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大寒。

  <<<返回目录

  小寒注意事项

  1、睡觉勿蒙头

  蒙头睡觉的害处在于被子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使被子内新鲜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积越多,易使人产生缺氧症状。重者,会因缺氧使人做噩梦,精神恐惧,突然惊醒,久而久之,还可引起神经衰弱等后遗症。

  2、外出要戴帽

  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单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3、注意预防湿邪

  湿邪一般不单独出现,它总爱与其他邪气共同出现,尤其是和寒邪一起,加上今年雨雪天气偏多,湿邪非常容易渗透进入人体,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例如风湿以及心血管疾病等,而且湿邪致病的一个特点是迁延难愈,会给身体带来严重危害。

  小寒锻炼身体做哪些运动

  小寒十二月节坐功

  具体方法:每夜十一点至三点时,正坐,一只手抱住脚,另一只手抱腿朝头上方用力抬,直到抬不上去为止,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荣卫气蕴,食即呕,胃脘痛,腹胀哕,疟钦发中满,食减,善噫,善嚏,身体皆重,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疽,五泄,注下五色,大小便不通,面黄,口干,怠惰,嗜卧。心下痞,苦善饥,善味不嗜食诸症

  各种脾经病症即本法所列主治病症。采用本锻炼,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耳内意守功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自然呼吸,两眼轻轻闭起来,意念想患有炎症的耳内有一只红蜡烛,正在燃烧,意守20分钟后,将两掌相互摩擦至热,用两掌搓耳朵36下,然后沿外耳轮用食指按摩,再将耳孔堵住、拨开为1次,共做6次。

  适应病症:慢性中耳炎。

  牙齿按摩功

  具体方法:两手用肥皂及流动水洗净,用左手食指伸人口腔内按摩左侧上下牙,各按摩36次,然后再用右手食指伸人口腔内,按摩左侧上下牙龈36次,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开始按摩时可用食指肚蘸少量精盐杂牙龈上轻轻按摩,按摩后用清水漱口、按摩后牙龈不出血,即可不用精盐。经常按摩可使牙龈丰满,牙齿坚固。

  适应病症:牙周炎、老年人健齿。

  抱膝导引功

  具体方法:坐在硬板床上,两腿八字式分开,两膝微外撇,两手放在两膝上,两眼轻,自然呼吸36次,左膝回曲,两手抱住左膝盖,右腿伸直、右脚外展,右足外侧贴着床面,用鼻子做深长匀细之吸气,吸到最大限度再慢慢吐出。作7次深吸。再用两手抱住右膝,左退伸直、左脚外展、左足外侧贴住床面。用鼻子做深长匀细之吸气,再慢慢吐出,作7次,然后两腿恢复原来坐式、自然呼吸3—5分钟收功。

  适应病症:迎风流泪、耳聋、下肢麻木。

  盘腿握脚功

  具体方法:端坐于床上,两膝弯曲外展,两脚足心相对,两手握住两脚,向臂部靠拢,两手搬两膝向上,两脚掌不得离开,然后放松使两膝自然下落,回复原位,如此向上搬动两膝24次。两手抓住两脚,上身做顺时针方向旋转24圈,再做逆时针方向旋转24圈。

  适应病症;痔疮、膝冷痛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养生

  古时人们将小寒分为三个阶段,每5天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第二阶段鹊始巢。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第三阶段雉始鸲[qú]。鸲为鸣叫,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节气养生重点

  一、起居重“三防”。防寒要护头、防燥要内服+外用、防外感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

  二、饮食重在温补。多食用豆谷干果、肉类及温热的食物。

  三、人体有五个中心穴位,经常按摩,强身健体,抗衰老。

  小寒养生:起居重“三防”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1、防寒——要护头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2、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

  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

  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如果在清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精油,还能除菌、添香。

  3、防外感——常伸腰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此外,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可增强御寒能力。

  小寒养生:饮食重温补

  冬季为进补之佳令!三九进补,可食用以下三类食物。

  4、豆谷干果

  五谷是冬季食补的基础,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热量以抵御严寒。冬季尤其适合多食用红色及黑色的谷物,如红豆、黑豆、黑米等。

  此外,时令干果也是滋补佳品,如栗子、红枣等,可单食,也可入菜煮汤时加入,或将各类豆谷、干果混合煮粥。

  5、肉类

  肉类是冬季最适合的食物,尤其以煲汤最佳,既可以起到滋补的作用,又避免油腻肥甘增添脾胃负担。如牛、羊肉汤;鸡汤;鸭汤。

  6、温热食物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温、热的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小寒养生:常按摩五心

  人体有五个中心穴位,经常按摩,可以强身健体,抗衰老。

  7、头中心:即百会穴,在头的正中间。

  方法:可经常用掌心按摩,因为这是诸阳之汇,是人体的高处。

  8、胸中心:即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现代科学发现,人老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打这里,可以延年益寿,驱散心中的抑郁之气,还能排泄毒气。

  方法:可两手交叉,握空心拳,不要太实,捶打此穴。

  9、腹中心:即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

  方法:可每天早晚,用掌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六十下,让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

  10、手心:即劳宫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劳宫穴在心包经上,经常按压,可强壮心脏的作用。

  方法:可以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11、脚心:即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

  最好是劳宫穴(手心)与涌泉穴(脚心)互相交叉按摩。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互相交叉按摩可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能治失眠。

  方法:可在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进睡眠。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的由来】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的由来03-28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介绍03-29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节气03-09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节气03-28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养生01-03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由来04-12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03-10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由来与含义04-08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的由来与含义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