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夏日海滩的美丽景色及深入理解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夏日海滩的美丽景色及深入理解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生活,体会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播放《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唱的是哪里?(生答海滩)你去过大海吗?见过海滩吗?请你和同学们讲一讲你见过的海滩。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夏日的海滩》看一看,领略一下夏日海滩的美丽风光。
(板书课题)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感受快乐。
1、(课件播放音乐,师朗读课文)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下面请你自由朗读诗文,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提出来。
3、到这里你有哪些感受与大家说一说。(学生谈感受。)(海滩很美,孩子们很快乐)
4、这么美丽的海滩,这么快乐的孩子。如果是我们那该有多好哇!下面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把你的.感受溶入到课文中吧!(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体会快乐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体会课文三个小节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美及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1)出示第一小节的课件,谁愿意把它朗读出来?在他读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你的话把他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夏日海滩美丽的景色)。看到这么美丽的海滩,你的心情怎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2)过渡;孩子们,多么美丽的海滩,在这么美的海滩上如果是你,你会做些什么呢?
(3)我们看这些孩子们都做了些什么?(出示第二小节的课件),女生读。
(4)学生汇报:(掘一条长长的小河,堆一道坚固的城墙,再拾来五彩的贝壳,造成美丽的房子、凉亭、假山。)
(5)课件出示“掘一条长长的小河,堆一道坚固的城墙,再拾来五彩的贝———壳,造成美丽的房子、凉亭、假山。你能把画横线的词换成别的词吗?并说一—说哪个词用得好?”(让学生体会这四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
(6)做了这么多游戏,拾了那么多贝壳,如果是你你会拾到什么样的贝壳呢?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拾来的贝壳是什么样的?
(7)如果是你造的房子、凉亭、假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描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假如你就是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你体会到了什么?
(9)(出示第三小节诗文),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好玩的游戏,此时你能有怎样的心情呢?下面就把你的心情溶入到第三小节中,用你的声音把它表达出来吧!在你读的过程中哪个词重读了呢?(学生会答多么)两个“多么”抒发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把这种心情带到这一小节。用你的朗读再次把它表达出来!
4、孩子们为什么感到快乐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5、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沉浸快乐。
1、出示本诗配乐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2、朗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海滩,想不想做一回诗中的小朋友感受美丽的海滩,体会暑假的快乐呢?下面就请你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互相评价。
五、表达训练,拓展思维——延伸快乐
同学们,小作者把自己在海滩上玩耍过程中的快乐表达出来了,那么你还在哪些活动中感到了快乐呢,快来说一说。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将你在活动中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写一首小诗感情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3
教学目的: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学会向娃丽学习。
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进程:
1、课前部署
一、要求门生熟读课文,行使自己的法子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二、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用三步教学法学习课文。
a、初读课文,独立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用较快的速率读课文。
二、门生独立思考并复述课文。
三、门生相互讲课文故事。
四、由门生举荐1人完成课文复述,其他人补充。老师收拾。
b、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小声、快速读课文。
二、浏览思索,商讨如下题目。
(一)1封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和mm娃丽各是怎么样对待的`?他们的态度有甚么差别?
(二)mm娃丽为何可以或许拿到跟哥哥如出一辙的钥匙呢?可见爸爸对mm的态度有何变化?
(三)对于哥什提亚和娃丽,你以为谁更值得学习?
三、师生对话,商讨上述题目,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别人之所急。
c、三读课文,立异学习
运动要求:门生可以或许是非分明,晓得该怎样向娃丽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有情感地读“娃丽送信”的段落,领会她送信的艰苦。
二、与门生商讨两个话题:
(一)用自己的话赞颂娃丽。
(二)你身旁有像娃丽如许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今日之后,你将怎么样向娃丽学习呢?
三、老师小结,收场学习运动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认识10各生字,会写12各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第读文。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读书指导
1. 解题。让学生看题,从问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树有关。《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
2. 自读课文。让学生御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书。通过独立读书,基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给放了。
3. 理解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在学习时,课时先学第四---七自然段。最后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简单讲解倒叙方式。
二、 情感深化
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 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用此的准确,生动。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2.识字写字
布置学生字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然后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
3.指导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
4.迁移练习
结合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布衣元帅指谁?为什么是“布衣”元帅?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井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2)小黑板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下列带点宇,把意思旁注在书上。
功高盖世战功赫赫喃喃自语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 朴实无华)
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描写、刻画。(写照)
(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án 告辞cí 身着zhuó蓝布旧衣。
②解释带点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检查落实第②题带点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1)读课文10分钟。
(2)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重难点: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一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4)朗读课文。读出新娘想法变化的感情层次:激动一几乎惊叫一喃哺自语。
自由读体会一指名选读,评价引导一齐读o
(5)课文是写徐帅的,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侧面反映徐帅朴实无华o)
3.指导阅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这则故事的标题和前面学的两则有什么不同?(引用徐帅的话作标题。)划出课文原句,读第1节。
(1)理解句子。
①“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的意思。(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③“告诫”的近义词有哪些? (教育、教训、警告、劝告……)这些近义词能不能替换“告诫”?为什么?(引导体会用词的优劣。可以替代,但不及“告诫”既有警告,又有劝导的意思,表达徐帅对于女的严格要求更准确。)
④“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惊叹号?(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加惊叹号,强调其严肃性,语重心长。)
试读这句话。
(3)在换房问题上徐帅又一次告诫子女。分角色朗读饭桌上的对话。(指导点拨徐帅的口气应是认真、严肃的。)
(4)明明是一次谈话,为什么用“审问”这个词?(体会引号作用:严肃查问的特定说法,反映徐帅严格要求子女。)
4.质疑。
5.作业,选择一题。
(1)用“……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句式写两句话。
(2)给第3N仙、故事的直接对话补上人物的神情、动作(提示语位置应有变化),表达徐帅对子女的严格和厚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课文中心。
2.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完成作业。
重难点:
领悟课文中心。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回顾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品质。
读了三则小故事,你觉得徐帅是怎样一个人?(鼓励联系课文,多角度演说。如不图享受,事事想到国家,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等。)
2.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中心。
(1)默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2)读第1句。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
说说“功高盖世”和“朴实无华”的意思。对比着写强调什么?(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来面貌。)
(3)第2句话写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质写照这句话’(他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时时、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这一节与三个小故事反映徐帅的品质有什么联系?(是全文的总起。概括了徐帅的品质:一生朴实无华,做人民的公仆。)
(5)读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习题6。交流,议论为什么排除选项(1)(2)。[选项(1)不是本课内容的中心;选项(2)只概括了第1则小故事反映的品质,不全面。]
(6)再审题。联系第1自然段,说明为什么称徐帅是“布衣元帅”?“布衣”这个词和中心有什么联系?(含蓄点出中心。)
(7)小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解主要内容。设想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要赞扬什么。除这个方法外,有时还可以注意文章有没有点出中心的句子。注意审查题目。
3.选择一个故事,详细复述。
(1)提示要求。详细复述可以理解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因此要保留情节。准备的时候记住情节要点,按要点讲,不要背课文,可以根据需要对句序、句式作调整。讲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语言连贯、流畅。
(2)准备一指名引路(评价)一四人小组交流。
4.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3、4两题。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学琴的过程,感受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做事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课前准备:
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设计意图: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设计意图: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7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 (出示松鼠图片或播放相关录像)孩子们,这是什么?你喜欢它吗?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呢?(激起孩子们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人与松鼠的文章,他们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揭示课题。)
二、默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新词。
2.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能相互帮助解决的.教师不再细讲,不理解的随文学习。
3.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学习逮松鼠这一部分(1~3段)。
(1)引导学生朗读第3段。
(2)勾画出描写松鼠的语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勾画出描写父亲逮松鼠的词句,请学生演示相关动作,谈谈自己的感受。
(4)出示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一句,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5)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心里异常高兴?讨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小松鼠的机敏和父亲的吃力。
2. 学习放松鼠这一部分(4~7段)。
(1)默读第4、第5、第6段,标出描写小松鼠神情、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组织讨论,理解重点句子:但我突然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采用转换角色的思考方法,大胆猜测小松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句,体会父亲复杂的心情。
(4)小小辩论会: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在辩论中理解重点句子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感受父亲战胜自我的高尚情操。
(5)请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 学习惦记松鼠这一部分(第8、第9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得意忘形、饱含深情的意思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女儿饱含深情的问话,在朗读中感受女儿纯洁美好的心灵。
(3)读课文最后一个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4)你想对文中的父女俩说些什么呢?
四、课外延伸,主动探究
搜集关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参考:关爱动物那只松鼠逮惦热爱自然放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8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
一、导入课文
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散读、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
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去:委而去之 放弃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掌握几个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四、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1、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论点
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四、朗读训练
五、作业
1. 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9
一、教材解读:
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真情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因此,文章中急切的盼水之情,浓浓的母亲之爱值得反复涵咏。缺水,品味水之珍贵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作为生活在水网地区的农村孩子,学习本文,理解课文中的关于“我们”对于水的渴望之情,体验缺水时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是一个难点,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板书:水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尽管有时候水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需要水的,特别是缺水一些的地方,水就成为了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了。
作者生活在缺水的地方,小时候对于水有着怎样特别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懂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检查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
勺子 膝盖 水窖 储藏 钥匙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是从那些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段?请你用双竖线把它划分出来。
3、交流:
课文是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来写的。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写的:
(1)挑一担水要走十公里路,排一个小时队;
(2)人们盼望下雨,可以尽情洗一个澡;
(3)用一勺水淋浴却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语的快乐。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珍贵”是什么意思?作者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2)交流,出示句子:
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读一读句子,体会水的珍贵。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
五、课堂小结:
水,对于我们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太多了。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我国其实缺水的地方很多啊。如课文中所说的,在哪些地方,水实在是很珍贵的东西。
读完了课文,你会有更深读了解的。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精读二、三两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作者在雨水中洗澡和夏天淋浴时的欢快的心境的'描写,认真加以体会,感受缺水之苦。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读
课文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从几个方面来写水的珍贵的的?
在如此缺水的情况下,我们最盼望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读一读,加深感受。
2、交流:
(1)“期盼”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近义词吗?(“期待”、“期望”)
(2)为什么要期盼下雨的日子呢?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只有……才……”说明什么?
(3)从那里看出我们洗澡的痛快呢?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先是……然后……”这不用可以吗?。
(小孩自然是最按捺不住的,然后有所拘束的大人也忍不住了,经不起这痛快的洗澡的诱惑了。)
3、有感情朗读,体会孩子洗澡时的痛快,感受水的珍贵。
三、精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段(3-6)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边上。
2、交流:
(1)出示: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 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朗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水之珍贵,轻易不可享用。)
(2)我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母亲给我们的“淋浴”的,仔细阅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注意母亲的动作,体会我的感受。
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水之珍贵,夏天骄阳似火,我们“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母亲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我们舒服的大喊大叫。)
从这超乎寻常的痛快中,分明让我们每感受到洗一次澡有多不容易,水有多珍贵。
(3)母亲说“你们真是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四、练习
1、给课文中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应该是“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0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方面: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孔子,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并以此受到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孔子的相关资料,并认真的读一读,记一记,也可以先讲给他人听。
2、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师大屏幕出示孔子的图片:这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2、板书“孔子”
师:这就是在我国历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课前大家都搜集了相关的资料,相信大家都认真阅读了,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结合在课前了解关于孔子的资料来谈。)
师: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
师板书课题《孔子学琴》
二、 初读课文
1、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
1、同桌之间试着讲一讲孔子学琴的故事。
2、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新词,而且也知道了孔子是一个做事认真、精益求精的人。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继续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的学习品质。
二、精读品悟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从哪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做事认真、精益求精的人?在相关的语句下划上线,并想一想为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
2、预设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1)"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那年"还特意向鲁国的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
(2)从"毕恭毕敬”、 "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
(可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对话)
(3)从"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
(4)从"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可以看出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
(这部分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孔子的弹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5)从孔子“激动地站起来,由琴音感受到曲子的作者”体会到经过孔子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了。
理解“炉火纯青”的意思。
(备注:理解孔子学琴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时,可提示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大多数学生肯定有学琴的经历,想一想自己学琴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与孔子的品质进行比较,这样孔子的精神更突出。)
三、质疑
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疑问?孔子怎么可能通过弹奏曲子就能知道作曲者是谁呢?
(教师可联系孔子的资料和课文第一段孔子的背景来谈)
四、拓展延伸
1、师: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他身上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
自由回答
五、表演故事
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 讲完之后,可以在小组内试着演一演。
学生发言
六、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1
教学目标:
掌握孟子的文学常识及其政治主张,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
理清论证思路,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体会论证过程中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复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叫做“仁”?
2、孔子处于春秋末期,春秋之后就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二字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点?你认为战国的国君最关心的是什么?
3、身处战国的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对一心只想通过战争征服他国的战国君王们,智慧又擅长辩论的孟子会用什么办法来推行儒家“行仁政,爱百姓”的政治主张呢?他是怎么把齐桓公、晋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国君主 “骗”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与其叫《天时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
二、初读课文、翻译疏通
1、自读课文,读出孟子向君王游说说理时的自信。
2、集体朗读,读出说理的气势,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方法。
3、同学互译,圈划不理解的字词句,互助解答
4、指名翻译,重点强调。
城、郭、是、池、环、兵、委、去、域、亲戚、至、顺
畔、夫
三、把握中心
1、你认为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君王如何攻击别的国家吗?)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孟子的真正想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方法、法则”的意思。结合孟子的政治主张,你认为孟子这里谈到的“人和”之“道”具体指什么?
施仁政、民贵君轻——爱百姓
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道”
3、本文的论证中心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达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作的意图是规劝当时的统治者施行仁政。
4、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会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议论过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再读文章。
四、论证过程
1、在战乱不止,各国之间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如果说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会不会采纳呢?善辩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办法?
通过军事引起君王的兴趣,再通过层层说理慢慢将君王引入自己设下的“仁政”的“圈套”。
2、孟子是如何从军事角度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举出事实论据,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论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孟子在这里使用双重否定句想要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正反论证,加强说服力。 双重否定句增强语气。
4、你认为为什么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内因决定外因。
有了“人和”,其他问题能够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
5、孟子讲完军事之后,将“人和”最重要的'道理类比到了治国的领域之中,在第四小节作者主要采用了讲道理的方法,属于道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道理论证;增强语势,更有说服力
6、那么孟子认为怎样才能“人和”呢?孟子又是如何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
正反论证。
7、至此你认为孟子的道理说清楚了吗?请理出孟子的论证过程。
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句话是主张打仗的还是不主张打仗的,为什么?
看似教君王怎么打仗,其实文字背后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会随随便便打仗的,君子爱好和平,只有万不得已才打仗,如果君王热衷于打仗,那你就不是君子——可见孟子的“狡猾”
五、复习总结
1、请同学们回顾以下,孟子是怎样从吸引君王的兴趣开始一步一步引导君王,最终把君王引向孟子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的?
君王听说孟子要谈论打仗的办法,一定认真聆听,经过孟子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以及从军事类比到治国方略,便会被孟子严密的论证牵着鼻子走,打心底里认为要打胜仗,治理好国家确实需要“人和”。这时,落入孟子事先布置好的圈套的君王自然而然就要追问“人和”的方法到底是什么了。孟子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2、通过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些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
3、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以乐衬苦的反衬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图片导入。
2、 板书课题。
二、 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1、 默读课文,看课文中水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 出示:水是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3、 找出文章中描写水珍贵的句子。可以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吃来自天空的水。
(2)指名读,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水珍贵。
(3)一场雨带给孩子们欢乐,让他们有了这样久逢甘露的心情,你认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带着这份痛快、喜悦读这段。
(4)你在雨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会这样,他们的做法让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哪里的人民对水的——。
(5)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6)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象征着、幸福和痛快。
(7)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水的珍贵。
(8)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一滴也没有被浪费掉。
(9)指名读这段话,通过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10) 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久旱逢霖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那个词语?带着这种感情读这段。
(11) 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
4、文章中通过一场雨和一勺水洗澡,体现出水带给他们的快乐,并没有用大量的文笔写水带给他们的苦?为什么呢?
5、文章中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的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以乐衬托苦,更加衬托出水的珍贵。这种写法叫做反衬。
三、指导生字。
(1)出示“勺”
(2)观察生字,指出生字注意的部分。
(3)老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互评。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水
最珍贵
苦 乐
反衬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4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天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谈谈你的感受。(幽静、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2、文章抓住了天山什么特点来写的?(“静”美)
3、图片欣赏,了解新疆,了解天山(老师想请一个小导游来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从图片让我们整体感受一下天山独特的韵味,谁愿意试一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定有同学迫不及待想去了,那我们就出发吧。来到新疆,可正是七月,到处都是戈壁滩,炎暑逼人。那我们就一起骑马上天山避暑吧。
(一)进入天山
进入天山,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景物:雪峰、溪流
特点: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男女分别读雪峰和溪流的句子)
写法: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小结:由上至下,写了天山的雪峰高、大、白的特点和溪流急、清、活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寂静的特点。
(二)再往里走
不要背着迷人的寂静的雪山溪流牵绊了我们的脚步,我们继续前进,再往里走,相信里面还有更加美的景色在等着我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了原始森林什么特点?突出了天山的什么特点?(视觉)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密、绿、)(听觉)马蹄溅起的水声;远处的几声鸟鸣(幽)
小结:以动衬静,写了天山原始森林密、绿、幽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密林的幽静。
(三)再往里走
1、山脚像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就到了春天了。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什么到了这里就像是春天了?你喜欢这片花海吗?(齐读第四自然段)像….像….像….写出了野花多、高、艳的特点。谁能模仿这个句子写一段话?“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所以作者不禁要赞美“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改成陈述句: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反问句,加强语气,更能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结:连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野花高、艳、多的特点。
2、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穿过着花的海洋,我们到了这奇丽的千里牧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千里牧场的?突出了它什么特点?(由外至内,辽阔、风平浪静)小结:由外至内,写了这像织锦一样的花海和这无边的牧场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骑着马我们轻轻的走,静静的感受天山的“静”美,静静的徜徉在这美妙的人间天堂,这就是天山之夏。思考这句话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次天山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1、看到了天山的美景
2、学习了写作方法描写顺序(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3、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
五、拓展训练
练笔:选择一处你熟悉的地方,试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小习作。推荐:文章节选碧野的《七月的天山》,课后有时间请同学读一读整篇文章。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
人间天堂
移步换景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
“静”美 再往里走
野花 (高、艳、多)
牧场(辽阔、风平浪静)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5
教材分析
〔解题〕
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是“小乌龟”,而谓语是“笑了”,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用拟人手法写的童话,那么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呢?这是题目留给我们的悬念。这篇童话讲了发生在小乌龟身上的两件事,所以学习时要抓住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事件过程中人物的表现,这样才能很好地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结构分析〕
课文由三个自然段构成,下面就来看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小乌龟因为爬得慢没帮上小猴的忙,大家不理睬他了。
第二自然段:写小乌龟救起了落入水中的小公鸡,小公鸡感谢他。
第三自然段:写大家解除了对小乌龟的误解,小乌龟笑了。
这篇课文先叙事,通过两件事的对比,结尾扣题。
〔语意理解〕
“一天,小猴家失火了,小山羊、小公鸡急急忙忙跑去救火。”
这句交代了时间、事件起因(失火)和大家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急急忙忙”一词修饰“跑”,把小动物们救火时的情况写得很真切,充分表现了他们热心助人的精神。
“小乌龟也赶忙往小猴家爬。可是,当小乌龟爬到小猴家门口时,火早已被扑灭了。小乌龟难过地说:‘唉!我爬得太慢了!’”
这句叙述的是小乌龟对待这件事的所作所为。“也赶忙”说明他也和其他动物一样急切地想去帮小猴救火。“可是”表示转折,也表达一种遗憾的心情。“难过”是小乌龟说话时的表情,表现了他没有帮上伙伴的忙的遗憾心情。“唉,我爬得太慢了”,这是小乌龟自己说的话,陈述了事实,也表达一种无奈和遗憾。动词“跑”与“爬”相对,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乌龟的速度,“早已”一词更突出了小乌龟的'慢,也更突出了小乌龟的“难过”。
“小公鸡生气地说:‘我看,你是不想帮朋友的忙!’”“小伙伴们都不理睬小乌龟了。”
这句话描述了大家对小乌龟的态度。“生气”描写了说话时的神态,表现了小公鸡不满的心情。“你是不想帮朋友的忙”,这是小公鸡对小乌龟的评价,很显然与小乌龟的初衷相违背,是误解了小乌龟,并且大家都不理睬他了。
“小乌龟只好每天孤零零地待在河岸上。”
这句形象地描述了被误解的小乌龟的表现。而对大家的指责、误解,小乌龟并没有解释,他也没有表白他对朋友的一片真心,可见小乌龟是不愿夸夸其谈的,没做的事他决不表功,所以“只好”“孤零零”的一个人独处。
“小公鸡不小心滑倒了,掉进了河里。”
两个动词“滑”、“掉”很形象地写出掉进河里的情况。“不小心”用得很贴切。
“小猴急得大喊:‘小公鸡掉进河里啦!’小山羊急得团团转。”
这句描述伙伴们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和行为,两个“急得”同样表明伙伴们互相帮助的精神,“团团转”很形象地描写出小山羊着急但又无计可施的样子。
“小乌龟看到了,‘扑通’一声跳进河里,拼命向小公鸡游去,把他驮上了岸。”
描述小乌龟救小鸡的过程,“跳”“游”“驮”三个动词描述了全过程,而一个“拼命”更显示出小乌龟的全力以赴,表现他救小鸡的急切心情。
“小公鸡感激地说:‘谢谢!谢谢!’”
被救的小公鸡的表现,“感激”与前文“生气”相对比,表现小公鸡已经明白了小乌龟不是不想帮朋友的忙的人。
“小乌龟说:‘不用谢。我在陆地上爬不快,可在水里就游得快啦!’”
这是小乌龟的第二次语言描写,与第一次的遗憾相比,这句不仅表明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表达了帮助朋友之后的喜悦心情。
“大家都觉得先前误解了小乌龟,一齐向他道歉。小乌龟高兴地笑了。”
大家终于理解了小乌龟,并且一齐向他道歉,可见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知错就改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行动是最好的证明。小乌龟没有语言的解释表白,但他的行动让伙伴们真正地了解了他。“小乌龟笑了”扣题,表现小乌龟被大家理解后的高兴心情。这句与前文“只好孤零零地待在河岸上”对比,也引起了读者的思考;面对误解应该怎么办?小乌龟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写作特点〕
1.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阐明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
2.生动形象的描写,恰到好处的照应,使人物形象鲜明,文章主题深刻。
教学建议
1.题目质疑,激发兴趣。
读题目之后,学生自主设置疑问,“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小乌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教师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初读感知,自悟解疑。
学生进入“快乐读书屋”后,带着刚才的疑问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解决自己设置的疑问。
3.分角色朗读,读中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这篇童话人物对话多,而且个性鲜明。在分角色朗读指导时,引导学生体会叹号所表达的语气。例如:小乌龟难过地说:“唉,我爬得太慢了!”引导学生用低且缓的声音读出小乌龟的自责。又如:小公鸡感激地说:“谢谢!谢谢!”用急切、感动的语气来表现小公鸡的感激之情。
4.文前提示解析:
(1)小乌龟被人误解了,这是为什么?
小猴家失火了,大家都急忙去帮忙,可是由于小乌龟在陆地上爬得慢,以至于到的时候,火早已被扑灭,而被大家误解为不愿帮朋友的忙。
建议:引导学生将事情叙述清楚,理解正确,语言明了。
(2)他该怎么办呢?
被误解的小乌龟并没有用语言解释,而是在小鸡落水后救了他,他的行动让小伙伴真正了解了他。让学生明白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建议:在教学第二段前,可进行提问,让学生想象回答。然后再进行第二段的阅读,说说小乌龟被误解后是怎么办的。
5.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说说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的别人误解你的事例。使学生明白只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真心帮助他人,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6.课件演示,检查文后要求会认的字。
7.提供选择,推荐作业。
(1)创编课本剧“小乌龟笑了”。
(2)查找有关乌龟的资料。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02-21
小学语文教案08-26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