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新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创新的教案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生字:烤、灌、焰、烘、填。
2、新词:烤鹅、灌进来、火焰、填满、暖烘烘。
3、理解重点句:
(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构思剧本的方法。
3、展开合理想象,学会演绎童话,评价同学演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演绎童话,进一步地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受压迫的穷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合理想象是课文的重点。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课文的难点。
重点采用当导演、演绎童话、自己想办法感情朗读来深化理解。难点则采用四人学习小组来讨论、与CAI课件进行人机交流来突破。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分段,归纳段意,抓重点编写剧本。
2、当导演,去演绎童话。
3、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评演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想办法朗读课文。
5、写一个片断作文,实际运用展开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CAI课件,演绎童话的道具。
2、搜集有关如何当导演、如何扮演角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拟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抓住课文的脉络层次,构思出演绎的剧本。
3、自由演绎,演绎中领会并掌握破折号的用法。
目标完成过程:
一、整体感知,构思剧本。
1、板课题,明目标。
同学们,看到这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为什么要大家学这一个故事呢?请四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然后结合课文的'“导读”、“预习”、“思考与练习”完成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听歌曲,做填空。
(1)拟定出学习目标后,教师接着配乐朗读,把学生带进童话所描绘的氛围中。
(2)播放儿歌《TY》,“最伟大导演少不了,找人选,去扮演……”激发学生当导演、去扮演的兴趣。
(3)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讨论如何当导演。老师最后点拨,总结出当导演的方法:1、想剧本;2、找人选;3、去扮演;4、评演技。(CAI课件的封面出现当导演的方法)
(4)我们该怎么想剧本呢?请各学习小组讨论,抓住课文的脉络层次,剧本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段,归纳段意。
(5)完成CAI课件弹出的子页1的剧本构思的提纲填空练习。如下表:
剧本提纲:(悲惨)的生活时间:下着雪的大年夜
(1-4)自然段形态:光着头、赤着脚,又冷又饿
不敢回家: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会打,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美妙)的幻象寒冷:希望温暖,出现暖烘烘的火炉。
(5-11)自然段饥饿:希望食物,出现喷香的烤鹅。
孤单:希望过节,出现美丽的圣诞树。
无人疼爱:希望见到奶奶,出现慈祥的奶奶把她搂在怀里。
向往幸福:希望留住奶奶,出现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唯一)的结局
(12-13)自然段在大年夜冻死在街上墙角里。
二、读中想象,试演童话。
1、激趣,找人选。(指着CAI课件子页1)“剧本有了,没有适当的人选可不行。(CAI课件翻到封面)当导演的第二步是什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完成CAI课件子页2的“找人选”的练习。在练习中体会课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童话里的特殊背景。读中想象出小女孩的外貌特征及她的悲惨命运。
2、想象,去扮演。“有了人选,导演们开始行动吧!”每一学习小组派一人当导演,其他都在“导演”指导下,CAI课件的子页3的几个视频文件配合下去扮演。
三、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读词语,并抄一抄。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老师检查学习小组试演的情况。
2、按照学法领会深刻词句,体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
3、自由想办法感情朗读课文。
目标完成过程:
一、评演技,明目标。
1、过渡:“上一节课,大家都试演了童话,现在老师来检查检查一下。”
2、(请一、两组表演。)他们演得怎么样?失败乃成功之母,他们为什么演得不够感人?因势利导,总结出演不好的症结所在:文章中词句没有细细品读。
3、板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按学法领会深刻词句,体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
二、议学法,自己评。
1、指导学习课文第一段。
我们理解课文是按一定的方法去理解的。看,方法可多了。
(1)小女孩的细节描写你怎么理解?(介绍并出示读课文找重点词理解的方法。)
(2)小女孩不愿回家的原因,你怎么理解?(介绍并出示画图找对比理解的方法。)
(3)小女孩的头发描写你怎么理解?(介绍并出示表演中体会理解的方法。)
2、这三个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请学习小组自己好好品一品第一段。
让学生合作学习,寻找合适的方法体会一下第一段的关键处怎么演,为什么这样写,应如何读。
3、总结学法。
大家可聪明了,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第一段的。(根据学生的回忆整理出学法:1、演一演;2、找一找;3、品一品;4、读一读。)
4、按学法自学二、三段,先演一演,再找一找,完成以下CAI课件的子页4的练习:
一、填空。
第几次擦燃火柴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一大火炉渴望得到温暖
二烤鹅渴望得到食物
三圣诞树渴望得到欢乐
四奶奶渴望得到疼爱
五和奶奶一起飞走渴望得到幸福
二、较带点词语有什么不同。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三、理解句子: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飞到什么地方?这说明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飞到新年的幸福中去。(有几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指什么?第二个呢?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我们该怎么朗读理解了的句子?
三、去扮演,自由读。
领会了深刻的词句后,让学习小组各自在CAI课件的配合下,小组再从头到尾表演一次,然后自由
想办法感情朗读全文。
四、做总结,学写法。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指导学生按目标来总结,让学生说出课文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
学生补充完整板书,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想象合理性。
五、做作业,再巩固。
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的练习。
创新的教案2
[设计思路]
《圆圆的世界》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小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吹泡泡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游戏,我就以孩子们喜欢的泡泡导入课题,让幼儿在游戏感知的情景下展开活动,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针对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物体激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思维想象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活动分为圆圆的朋友和圆圆变变变两个环节,又把圆圆变变变环节分为一个圆形和多个圆形进行,活动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开展,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启发联想法、操作感知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创新思维,做到寓教于乐。幼儿喜欢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大胆想象进行创新,所以圆形变变变活动就为幼儿创新提供了一个小平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引导幼儿用添画的形式对圆形进行装饰、完善。用粘贴的形式把圆形构图。
[活动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用圆形变成各种物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泡泡水、各种颜色的圆形、画有圆形的纸、彩笔、白纸、糨糊、圆形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放音乐《兔子舞》,教师带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们累了吧,蹲下来休息一下。”小朋友和老师蹲下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们请出来。”出示泡泡水,幼儿每人一份。
(1)先让孩子们自由吹泡泡,吹出的泡泡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2)按老师的要求吹泡泡:吹一个、两个连在一起、三个连在一起………
玩一会儿之后,老师:小朋友玩得高兴不高兴?是不是有点累了,现在轻轻地找个凳子坐下歇一会儿吧!(幼儿入座)
2、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吹出的泡泡漂亮吗?(漂亮)小朋友喜不喜欢它们?(喜欢)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圆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想)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圆形宝宝,让幼儿说一下它的.名称。(圆形宝宝)
3、小朋友你想不想跟圆形宝宝交朋友呀?(想)那老师问一下圆形宝宝想不想跟小朋友成为好朋友。老师跟圆形宝宝说悄悄话。
刚才圆形宝宝告诉老师,它非常愿意跟你们交朋友,但是它有一个小条件,就是我们必须找出和它长的一个样子的东西,这样,它才和我们做好朋友。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太阳、气球、各种球、呼啦圈、铁环、蛋糕、月饼、饼干、轮胎、葡萄……)对说得好的孩子给予鼓励。(好朋友握握手,好朋友亲一个……)
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有点累了,要去休息一会了。小朋友再见!(把圆形宝宝放到小垫子里)
4、(1)教师:刚才圆形宝宝和我们小朋友成了好朋友,它很高兴,但是圆形宝宝告诉老师,它还是很寂寞,因为它的家里没有和它一个样子的朋友。它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帮它变出些好朋友来。那小朋友想不想帮它的忙?(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做神奇的魔术师,帮圆形宝宝变出好玩的东西呀!让我们瞧瞧哪个小朋友的法术最厉害,变的东西最棒。(让小朋友到桌子旁添画)(轻音乐)
(2)展评幼儿作品。(选择几名幼儿的作品,请他自己讲述,教师总结。)
(3)小朋友们都真棒,那我们把变的作品送到圆形宝宝家里好不好?(好。把作品送到垫子里)
5、刚才圆形宝宝可高兴了,它非常感谢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一个圆形变的东西,小朋友想不想做更厉害的魔术师呀?(想)那我们用更多的圆形来变魔术好不好?(好)
让我们开始更厉害的魔术表演吧!(为幼儿提供白纸、圆形彩纸片、糨糊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粘贴)(轻音乐)
6、展评幼儿作品。(选择几名幼儿的作品,请他自己讲述)
小朋友们好厉害!大家都是很棒的魔术师。刚才圆形宝宝说,很想交几个老师朋友,只有小朋友把你的作品送给哪个老师,她就和圆形宝宝也成了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帮这个忙呀?(想)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的作品送给你喜欢的一位老师吧。
三、结束部分:(音乐《找朋友》)
宝贝们,刚才我们用圆形变出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那你们想不想跟圆形做游戏呀?(想)那我们从这一大堆玩具里找出和圆形宝宝一个样子的玩具,带它去院子里玩吧??(老师带孩子们离开活动室。)
创新的教案3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三年级起点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适用单元:第一单元(第2课 认识计算机)
一、原教案
教学内容
可爱的鼠标
教学目标
1.认识鼠标,知道鼠标的左右两键。
2.学会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操作。能通过“关闭”按钮关闭一个窗口。
3.激发学生用鼠标探索计算机奥妙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性。
教学重点
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
教学难点
鼠标的双击操作
教具准备
检查学生计算机中鼠标的设置是否正常。桌面上的图标排列方法不能设为“自动排列”。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认识鼠标
鼠标的实物体可以用谈话式引入,也可以通过教师自制的动画进行引入,加深学生的印象。结合已经准备的图片,让学生对鼠标形状认识有所扩大,提升想“驾驭”它的兴趣,从而介绍它的左右两个助手“左键和右键”。接着让学生“试一试”,小结第一种鼠标操作方法:指向。(板书)在尝试时,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鼠标握法。
二、学习鼠标操作方法
1.单击、拖动
用鼠标“排座位”。
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先行演示,并小结两种操作方法的名称。在演示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接着可让学生学习教材上的注意点后自己练一练。练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同桌互相排列对方的桌面图标后再恢复等。
2.双击
用鼠标查生日。
教师可先用问题引出“日期/时间”,如今某人想知道他的`生日是星期几,安排一下生日那天做有意义的事。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学打开窗口。教师要给学生示范双击的速度。在打开后可让学生示范更改日期、找出是星期几的方法。并让学生关闭窗口。然后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找找自己的生日是星期几,写在书本上。
要让学生多练习几次双击打开窗口,单击关闭按钮关闭窗口。
三、练习
1.分别用“指向”、“单击”、“双击”这三种方法操作音量图标,看看有什么变化?
2.用鼠标的右键单击(右击)音量图标,看看有教学过程:什么变化?
四、小结
对学生进行成果评价。
反思:
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引入课课堂,学生的兴趣往往来的比较快,我们可以设计通过老鼠的引入到鼠标的引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对鼠标由来的进行阐述,从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学习鼠标的操作内容中,应该有层次地进行教学,从一开始的认识鼠标结构;然后试着握一下鼠标,感觉一下鼠标,从而掌握鼠标的正确握法;其次再进行鼠标的操作方法讲解(指向、单击、右击、拖动、双击)。这五个操作可以经一个任务驱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将学习内容溶入到任务中,让学生更具有趣味性。
这个任务可以这样设计:
“和我握握手”,“你能选我做你的好朋友吗”,“神秘和右键”,“给我排排座位吧”,“让我帮你查查你的生日吧”。连贯的练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不知不觉掌握了鼠标的操作方法。
在练习的设计中,课本上的两个练习似乎过于简单,也缺乏趣味性,显得很枯燥。我们不妨设计两个游戏。
单击选礼物游戏。
双击单击拖动摘枣子。
在课后评价中,我们要正确地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板书设计:
可爱的鼠标
创新的教案4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数学高度的笼统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而现代化的电教媒体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其直观性、交互性、智能性得到了充沛的体现,能够传送大量的信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电教媒体巧妙组合运用,适时创设动态情境,有利于同学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知识大多以笼统的图形、符号为表示形式,同学往往对此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刺激同学的多种感官,创设问题情境,使同学发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去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发现。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竞赛”的动画片,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竞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竞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竞赛结果跟我的猜想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同学的感官,激发了同学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提供感性资料,感知、发现规律
“循环小数”是同学学习数学时比较难掌握和表述的一个概念,教学中可以运用媒体组合,为同学提供生动的感知资料,让同学去感知、去猜测、去主动发现规律,从而逐步理解掌握新知。
首先,教师用录音机播放一段火车前进时车轮滚滚发出的声音,并提问:“火车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规律?”当同学说出总是重复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后,教师板书“重复”两个字。接着,运用投影抽拉片,依次出现两个五角星和一个圆的图形。当逐个出现到第十个图形时,让同学们猜一猜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再猜一猜第十八个是什么图形,当同学猜出第十九个图形是“五角星”时,抽拉片上出现了省略号。这时,教师巧妙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同学考虑,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组两个五角星和一个圆这样的图形,从而发现抽拉片上图形的.规律:依次不时地重复出现。然后,让同学们想一想自然界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日出日落、四季轮回、每个星期的周而复始,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样的数呢?媒体的巧妙组合,使同学处在看、听、猜、想这一系列过程中,虽然还没有学习循环小数,但对该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却已能感知和领会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循环小数”,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展示动态过程,培养笼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现代化媒体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同学由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发散思维过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圆柱体,让同学想象和考虑“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接着,画面上缓缓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使同学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认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让同学考虑并再看一下刚才的演示,进而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至此,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散,他们认为假如不沿着圆柱体的高展开侧面,那得到的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并争着动手操作、验证。
四、再现生活情境,开发发明潜能
小同学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溢了好奇。然而,由于保守教学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同学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后,创设了丰富的生活情境,更好地促进了同学自主创新性学习。
如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我请人把一个路口1分钟内各种车辆来来往往行驶的情况拍摄成了一段录像。放第一遍录像时,要同学说出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大家感到录像放得过快来不和数,讨论出用做标志的方法来统计;放第二遍录像时,虽采用了此方法,但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又想出了分工的方法;放第三遍录像时,同学分工合作,每人统计一种车辆,这样各种车辆的数量也就能准确地统计出来了。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同学不时实践,发明潜能得到不时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亲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自身发现并掌握了统计的方法。
实践证明,巧妙组合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动、富有情趣的情境,能更好地刺激同学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点燃同学思维和创新的火花,对于引导同学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有着特殊的意义。
创新的教案5
一、教学重点
1.探究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掌握文中写景手法;
2.通过诵读来欣赏文章的美。
二、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听写字词。
篁huáng 洌liè 坻chí 屿yǔ 嵁kān 参差cī
佁yǐ 俶chù 翕xī 悄qiǎo怆chuàng 邃suì
2 文章第2段写游鱼与写潭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目标展示】
1.探究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掌握文中写景手法;
2.通过诵读来欣赏文章的美。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新知研习】
上节课我们从全文写景与抒情的角度入手解读,这节课我们从其他的角度入手,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1.试从标题的四个字入手,说说题文之间有什么联系?
参考:①紧扣“石”的语句有:明写的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其岸势犬牙差互”等,暗写的如“闻水声,如鸣佩环”(只有水冲击到石上才会有如此悦耳动听的声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石的形状各异导致“青树翠蔓”形状不同)等。
②紧扣“潭”的语句有“下见小潭”“潭中鱼可百许头”“潭西南而望”“坐潭上”等。
③紧扣“小”的语句,明写的有“下见小潭”,暗写的有“潭中鱼可百许头”(在今天,能有这么多的非放养的鱼的小潭实在难寻,环境污染太严重了,而过去,河中,潭中到处可见游鱼,只有一百来条鱼的潭能说大吗?)
④紧扣“记”的语句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同游者”等。
2.请问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你如何解读课文?
参考:
①“动与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游鱼之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树蔓之动,“闻水声,如鸣佩环”以声写动,“斗折蛇行”与“犬牙差互”则化静为动,“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潭中鱼之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写环境之静(凄凉)。
②“音形色”,“闻水声”,“如鸣佩环”写声音悦耳,“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之形状各异,同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也暗写出树蔓因石之形状各异而本身的形状各异,“斗折蛇行”用比喻写溪身曲曲折折的形状,“犬牙差互”用比喻写岸势相互交错的形状。竹之青色,树之青色,蔓之翠色,日光之金黄色,鱼的颜色,都可以想象。
③景与情:开头因“如鸣佩环”之景而“心乐之”,略写平常不乐,见此景,听此声而忘却忧伤而乐,后来写游鱼“似与游人相乐”则是作者进一步忘情山水而乐,不过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在小潭的时间一长,小潭幽静之景又触发了作者心底的悲凉之情。这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一种翻版,可以说成是“寄情山水以销愁,触景生情愁更愁”。
3.全文193字,却写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不能不让我们赞叹作者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请你品品文章的语言美在何处?
4.作者看到潭水游鱼觉得它们“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的环境却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该怎样理解作者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
明确:作者写小石潭境地的清幽美妙和日光下彻时游鱼的活泼生动,流露出作者一时开朗明净的心情,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但内心的.孤寂是无法真正排遣掉的,后来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触发了作者贬居中羁旅孤寂的心境。
【归纳总结】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巩固拓展】
假如小石潭要开发旅游资源,在潭边要修建一座亭子,请你给亭子命名,并撰写一副对联。
【预习指导】
预习《记承天寺夜游》,解决朗读和字词的音、形、义。
收集描写月亮的诗词名句。
四、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小——“下见小潭” 抓住特征,描写细致
石——石底、石岸
潭——潭水、鱼、溪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记——“记之”“同游者”
创新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任意弯曲毛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毛线画丰富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毛线若干
2、透明胶带、橡皮泥、泡沫板、乳胶 及各种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毛线,提问:这是什么?毛线有什么用?
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
1、毛线可以织毛衣、毛裤、毛毯,有了毛衣可以让我们抵御寒冷的天气,可是今天老师要用毛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教师将毛线弯曲成"o"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
3、毛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好看又好玩的毛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毛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弯曲毛线,将造型好的毛线摆在泡沫板上。教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毛线变成了什么?
四、做一做,启发思考探索
1、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毛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毛线悄悄地告诉我,它还有很多一些朋友(老师指指桌上的,你们能把它与这些朋友一起摆一副美丽的画吗?
2、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用毛线与其他材料要组合成什么。
3、幼儿尝试操作。
五、评一评,保持探索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用毛线和它的朋友们创造出了各种美丽的毛线画,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美丽的毛线画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毛线图案、图画呢。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欣赏。
创新的教案7
导入新课
文学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诗歌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许多民族和国家还没有文字的时候,我国已有璀璨的诗歌艺术。
(多媒体展示:《诗经》简介及《氓》一诗赏析)
提问:《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这首诗是一个弃妇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负心丈夫的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表现了女主人公刚强的性格和反抗的精神。
提问:在那种时代,妇女轻易地被丈夫抛弃,是极个别的现象吗?说明了什么?
提示:诗中女主人公被丈夫氓抛弃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些古代诗歌?
提示:如唐朝诗人的杰出代表杜甫,杜甫在继承了前人文学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把唐诗推向又一个高潮,被称为“诗史”、“诗圣”。
提问:杜甫的诗里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思想,为什么?
提示:因为杜甫生活的时期恰逢安史之乱,亲身感受并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用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
探究:从我国先秦时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提示:立足于实践基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其中,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多媒体展示)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而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孝”。古人认为,“孝,德之本也”、“而德孝为先”。……如《二十四孝图》就搜集了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我们来看其中一个。
(多媒体展示“埋儿奉母”及探究)
问题1:对于郭巨的这种孝,你的看法如何?
提示:这是一种愚孝。
问题2: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与之相比有何不同?怎样体现了文化的.创新?
提示:传统“孝”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我们倡导的“孝”,不但继承了“孝”文化的精华,而且还注入了时代精神,把“孝”文化发扬光大。
(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教师针对课本第54页的探究,请学生举例。
(多媒体展示:快乐驿站)
进一步引出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就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进行文化创新的典范。
(多媒体展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教师进行讲解。
探究:
1、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演奏的形式对演出效果有何影响?
2、结合这个例子,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做到文化创新?
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多媒体展示)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①海纳百川的胸怀
②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既竞争又合作
③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
请看书第55页探究:这三个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提示:
观点一,完全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观点二,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和新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观点三,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多媒体展示上述内容)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错误倾向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小结
综合提高:你能用一个公式表示文化创新的途径吗?(以下可选用: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外来文化、精华、十、二)。
创新的教案8
一、情趣导入
师:今天的课堂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看屏幕)这只小青蛙可不简单呦,在一个美丽的雨天,它说:“我要写诗啦!”小青蛙会写出什么样的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读准字音。
2、和同桌练习读一读,看谁读得流利。
3、指名读课文,评价。
4、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三、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感受雨天的美。
(1)(出示课件)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哪句话写的呀!指生读(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什么?(雨点儿下的很小)从哪儿感受到的?(淅沥沥)
小雨点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水里的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2)如果你是小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
(3)如果你是小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小青蛙的身上,它会是什么感觉?(它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5)所以它高兴地说————齐读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二至四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听到小青蛙要写诗,谁来帮忙啦?
(2)自由读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小蝌蚪当逗号
水泡泡当句号
一串水珠当省略号
(3)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小蝌蚪脑袋圆圆的,还有一条尾巴,很像逗号。
师出示小蝌蚪图片,引领孩子观察。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孩子们惊奇地观察发现: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
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多有趣啊!快出声读一读。指生读。
③师出示一串水珠的图片,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不行的,我觉得一串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4)指导分角色朗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哇!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课文。比赛读。
3、学习第五小节——美读诗文,培养审美情趣。
(1)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完成了,快出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只有一个“呱”字。)
(2)师:“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意思?(想象)
(3)教师引读小青蛙的诗:
①就像你们所说的,小青蛙用它的诗赞美五彩缤纷的春天,它大声地朗诵:呱呱……
②小青蛙用它的诗感谢帮助它的朋友,它大声地朗诵:呱呱……
③小青蛙用它的诗抒发内心的喜悦,它大声地朗诵:呱呱……
4、结尾朗读
(1)再次看图,雨天的景色多美呀!小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小青蛙才能做出这么美的诗,我们再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全文。
(2)老师希望有一天能够读到你们写的诗,好不好?
五、布置作业。
写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并读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青蛙写诗
创新的教案9
设计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的信息库,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个意义上讲,应该是理解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过程。基于此认识,在教授《看云识天气》时,我设计了“我是某某”,让学生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的演读。学生要进行自我介绍,势必认真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课文中的信息,在探究的基础上,明确各种各样的云和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自我介绍,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因此,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在品味语言时,请大家用“美在……,因为……”句式,就文章的语言美作评论,力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达成教学目标。因此,以较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探究式教学模式由以下步骤组成为:创设情境—初读感知—演读深究—品读感悟—寻读拓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层次美、语言美
2、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谚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多媒体屏幕上出现千姿百态的云。(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
师: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学生小声议论各种云)
屏幕上出现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时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师: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读感知:
默读: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很快找到了)
2、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一一明确)
三、演读深究:
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教师巡视,气氛热烈)
3、小组合作交流,后课堂交流,同一组同学点评。(形成一个高潮)
学生: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这就是我——积雨云在作怪。我是由积云变化而来,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成了我。我有时恶作剧,还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大家认识我了吗?
学生:“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说的就是我——霞。我很美丽,常在清晨或傍晚出现,你知道吗?当太阳照到天空,云层变成了红色,我就又穿上美丽的红衣裳……
师: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品读感悟:
1、读第一段,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美)
2、进一步品味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布局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
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对词、句、段落进行了品味)
五、寻读,课外延伸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3、学生课外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
创新的教案10
【内容分析】
《奇妙的易拉罐》是大班下学期的《创新智慧游戏课程》中的活动内容。生活中的许多饮料人们都是用易拉罐装盛的,人们用了以后会不经意的把它扔掉。对于大人来说用后是没用的废料,对于幼儿来说,易拉罐就会变的奇妙无比。孩子们会把人们人掉的易拉罐捡起来看一看、玩一玩,时时吸引着孩子们。它会激发孩子们不断探索的兴趣。本活动内容的选择来源于生活,深受幼儿的喜欢,运用易拉罐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不断去想像、思维、探索、操作,不断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
【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想像力非常发达,动手的欲望强烈,对很多事物有着好奇心,乐于动脑探索事物。所以,本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设计思路】
下面是我们的具体思路和设计意图:
1、“易拉罐”导入——激发幼儿产生兴趣。
2、故事插入——感知易拉罐的奇妙。
3、互动交流——发展想像。
4、创意玩“易拉罐”——发散幼儿思维。
活动的开始用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想像,故事的引入——了解发现,互动交流——展开想像,自由玩耍——动手操作——寻找秘密。活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使幼儿的.各种能力不断提高,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展开各项活动,使幼儿兴趣浓厚,想像力、思维力、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
【活动目标】
1、运用实物与故事,了解易拉罐的用途及主要功能。
2、培养幼儿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及发挥幼儿的思维和想像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秘密,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易拉罐若干,挂图,皮筋,小棒等,展台,小老鼠卡片。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易拉罐的多种功能。
难点是培养幼儿多动脑、多想像,编讲不同结局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易拉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易拉罐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奇妙的东西,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在猜之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也许你就知道它的名字了。
教师做示范,幼儿猜出后,出示易拉罐,引导幼儿说出在哪里见过易拉罐?易拉罐有什么用?
小结:易拉罐的用处很多,能盛各种饮料和酒,他给人们外出带来很多方便。
(二)故事引入,感知了解易拉罐。
师:那它给小动物会带来什么呢?今天有一个小动物想来告诉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实物展台展示小老鼠。
师:小老鼠想告诉大家有关它和易拉罐的故事,请小朋友看图:分别观察图一、二、三、四,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小老鼠得到了易拉罐的哪些帮助?
2、故事还没有结束,小老鼠继续往前走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易拉罐能怎样帮助它?
(发挥幼儿想像、思维,引发幼儿动脑解决问题)
幼儿:小老鼠继续往前走,来到了车站,坐上了共公汽车,在车上听到了小娃娃要撒尿,她忙把易拉罐给了娃娃做了尿罐。
幼儿:小老鼠继续往前走,看见路边的花儿干了,就把易拉罐当成喷壶浇花,花儿高兴地向它点头。
幼儿:小老鼠走着走着,听到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的叫妈妈,小老鼠就把易拉罐当成乐器给小鸟弹奏好听的曲子,小鸟安静的睡着了等。
(三)交流易拉罐,展开幼儿想象。
师:易拉罐的用处可真多,它不但给人们带来方便,还给动物带来很多帮助,易拉罐的用途还很多,请小朋友想一想,易拉罐还有哪些用途?幼儿分组交流、想象后回答。
幼儿:易拉罐还能做成电话玩。
幼儿:易拉罐还能做成小鼓玩。
幼儿:易拉罐还能做成杯子、椅子……等。
(四)创意玩易拉罐,发散幼儿的思维。
幼儿随意拿已备好的易拉罐和辅助材料,自由玩耍,引导幼儿从中发现秘密。最后与幼儿交流,你是怎样玩易拉罐的?你把易拉罐当做什么来玩的?你玩出了什么花样?
【活动延伸】
课后制作易拉罐玩具和用玩具编讲故事。
【活动反思】
优点:
1、本活动内容、题材来源于生活,有效地利用废旧物品展开幼儿的想象、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发现物品的奇妙。
2、活动中注重全体幼儿,通过观察、故事、游戏等方式,围绕废旧物品进行活动,使幼儿积极、主动,动手、动脑,从而使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为幼儿提供易拉罐和辅助材料,使幼儿在良好的气氛中大胆想象、创新、不断探索,充分体现了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机会。
不足:
因材料的限制,导致幼儿想象的缺陷,使创编不同故事结局的内容不丰富。在今后的类此教学中应注意材料的准备,充分引导幼儿的想象和探索,不断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的教案11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复习课《圆》之创新路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复习课《圆》之创新路复习课《圆》之创新路
案例:
本课复习内容包括:圆的单元复习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圆的认识里,包括圆心、半径、直径、按要求画圆;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及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时我没有按照教条常规先让学生总结知识点然后集体汇报补充,最后做相关练习。为了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我这样设计复习旧知环节:
习题回顾、整理提升
1、请画出两个圆。(放手让学生画)能找到对称轴吗?你会画一个同心圆吗?
2、谁能说说刚才你在画图的过程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或者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定圆心、定半径、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
3、请画出内圆的'半径和直径。得出:d=2r 半径有无数条 直径也是无数条,直径所在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4、请你计算出外圆的周长。得出:C= d=C/ 怎样求周长?
5、剪掉小圆,得到什么图形?(圆环)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
得出:S= 圆环:S=-r 或S=(R-r)
6、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什么?也就是求周长、面积需要知道什么?
(小组交流)(集体展示)
案例分析:
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与巩固作用,而复习课要上得有效,就要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之一目标。数学能力最为重要的能力即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设计时在回顾与整理环节我以导学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动手操作强化有关圆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边思考边实践,并在第一步画出两个圆中,学生设计出了相交、相离、内切、外切等多种样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体会到了对称图形的美。随后学生通过练习进行扎实训练,及时反馈提高了学习效率,整堂课教学效果非常好!
创新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著名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经写下了这样的感受——“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2.自由交流: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童年是纯真的,充满童真稚趣的,自由的,快乐的……周围世界对儿童的关爱、包容也给童年带来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童年的生命,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乃至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在萧红的记忆里,难以忘却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呼兰河传》节选的——《祖父的园子》。(板书: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导:“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的总体目标要求。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来再现“祖父的园子”。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读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事先一定预习并朗读过课文了。课文一共20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并进行朗读。
5.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交流读好第1自然段。①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顿号之间的停顿。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③学生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中我和祖父的对话。
①指名学生朗读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是作者和祖父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萧红和祖父年龄的不同。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萧红和祖父的对话。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评价,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这一自然段是课文中最长的一部分。朗读时不仅要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a.(课件突出显示: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我发现刚才同学在读这个地方的时候,在两句话中间的句号处停顿了一下,这是因为什么?(一句话结束了,句号处应该停顿;花儿写完了,下一句又换做写鸟了,应该停顿。也就是说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标点和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
学生练习朗读。
b.(课件突出显示: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我发现刚同学读这个地方时,中间的句号处是连着读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几句话写的都是一种景物,朗读时,要注意连在一起。)
③学生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根据标点和内容的异同,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
(4)交流发现。
①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在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学生思考。)
②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a.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子。
b.祖父的园子里还有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c.祖父的园子里还有蜜蜂、蜻蜓、蚂蚱。
d.祖父的园子里还有祖父和萧红。
③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初读课文和互相交流,就把祖父园子里的世界再现到了我们的眼前。是啊,祖父的园子里有花儿、鸟儿、虫儿,还有蔬菜、庄稼、树木、人等等。
④谈话过渡:那么,这园子里的世界是怎样再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用朗读来细细再现园子描绘的世界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更感人的发现。
二、朗读“样样都有”,感受“花园”的世界
(一)感受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
1.指名学生把第1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谁能把这一段中最能概括本段内容的一句话朗读给我们听。
①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②课文的开头萧红就告诉我们,这个大花园里有这些可爱的小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读昆虫名称时,教师一边读,一边掰着手指。)
③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掰着手指,一副可爱的样子)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④作者萧红在这句话里说的是“样样都有”。我觉得,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有这些种类的小昆虫,一定还有更多。谁来告诉大家还有什么?(除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些小昆虫之外,还会有蟋蟀、蚯蚓、飞蛾、毛虫、蚂蚁、甲虫……)
⑤指名大声朗读第一句话,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学生练读。)
⑥交流过渡:作者萧红在这部分课文中除了介绍昆虫种类“样样都有”,还描写了什么也“样样都有”? (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
(2)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颜色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感受颜色的不同?(“白蝴蝶”读得色彩轻浅一些;“黄蝴蝶”黄比白读得稍微重一点儿;“大红蝴蝶”突出朗读“大红”,表现它的艳丽浓重;对比前面,“满身带着金粉”中的“金粉”最突出;“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突出“金”和“绿”。)
④学生练习朗读。
⑤教师小结: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真是,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
⑥交流过渡: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的种类“样样都有”,昆虫的颜色“样样都有”,除了这些“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
(3)指导学生读好作者对昆虫声音和样子的描写。
①谁能把这一段中作者对昆虫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描写朗读给大家听。
②学生朗读。(课件突出显示: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③评议学生朗读,指导朗读:怎样在你的声音中让人感觉到昆虫的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样样都有”的特点?
a.模仿昆虫飞行时“嗡嗡”的声音,重读“嗡嗡”,读好象声词,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飞行时的声音特点。
b.有点夸张,粗声粗气地读“胖乎乎、圆滚滚”,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样子特点。
c.“飞”读得较快,“一动不动”读得较慢,在读中突出表现昆虫的动作特点。
④学生练习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读好“嗡嗡”“胖乎乎”“圆滚滚”“飞”“一动不动”等,在读中表现出蜜蜂飞行的样子,感受到小蜜蜂的可爱。)
⑤引导交流:这段只描写了蜜蜂飞行的样子,没有具体写蝴蝶飞行的样子,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作者没写的内容补充出来,要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出蝴蝶的特点。
a.学生各抒己见。
b.教师评议并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这些小昆虫飞行的样子、飞行的声音各有各的特点,真是“样样都有”。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5.教师评议:通过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这些小昆虫的颜色啊,样子啊,种类啊,声音啊,样样都有。也让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就是昆虫的世界!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对这座大花园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自豪!
7.交流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除了昆虫“样样都有”,还有什么“样样都有”?(学生各抒己见。)
(二)感受园子里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
1.谈话引导:萧红在文章的开头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在这个大花园里除了这些小昆虫,还有什么呢?
2.小组同学自由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1)感受祖父院子里的树。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a.(课件突出显示: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指导学生读出作者萧红内心的遗憾的同时,感受羊的自由,感受樱桃树和李子树的自由。
b.(课件突出显示: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朗读时读好“呼叫”“冒烟”“发光”“闪烁”等词语,表现出榆树旺盛的生命力。
④学生自由朗读。
(2)感受祖父园子里的太阳和太阳光下的其他事物。
①指名学生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学生自由朗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原来祖父的园子里啊,有天上的,有地上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长在地上的,藏在地下的,朗读着,朗读着,祖父的花园就这样再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座大花园,这里样样都有!
(三)教师小结:祖父的园子的确是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景画!难怪萧红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朗读再现了祖父的园子里花园般的世界。
三、朗读五件事,感受童年的乐趣。
(一)整体感知五件事。
1.谈话引导:萧红从小生活、玩耍在祖父的园子里,这园子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风景画,园子里的一切深深印刻在萧红的脑海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让萧红难以忘怀的还有什么呢?请读读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朗读给大家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15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在朗读中的发现,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朗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栽花、拔草、种小白菜。)
②(朗读)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铲地。)
③(朗读)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
④(朗读)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浇菜。)
(4)教师小结:你们真棒,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让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几件事情都写在文字里了,让我们把萧红隐藏在文章里的这些信息提取出来,一起朗读。
①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②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③祖父种菜,我就种菜;
④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⑤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二)变换语气朗读五件事。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小组交流读好五件事应该注意的问题,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2)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3)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一板一眼: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4)祖父铲地(语气特快),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5)祖父浇菜(语气特快),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4.师生合作进行朗读训练。
师: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
生: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师:祖父(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大(重音强调“大”)草帽,
生:我(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戴(重音强调“戴”)一顶小(压低声音强调“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重音强调“拔”)草,
生:我就拔(重音强调“拔”)草。
师: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慢条斯理: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
生: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一板一眼: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调皮的语气)。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语速适当加快。)。
师:祖父铲地(语气特快),
生: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师:祖父浇菜(语气特快),
生:我也过来浇(语气也特快),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调皮的语气),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欢快的语气)
5.交流小结:同学们,在朗读中你感受到了萧红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自由、快乐、幸福……)
(三)重点朗读“铲地”这件事。
1.谈话引导:童时的萧红就这么调皮,这么任性,又是这么可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 “铲地”这件事,细细地朗品味。
祖父铲地……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课件突出显示: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通过调整、变幻语速和语气,表现出“我”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
(2)(课件突出显示: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我看祖父还在笑……)读好祖父的笑和祖父的语言,把笑声含在语言中,表现出祖父是一个豁达、民主、慈祥的老人,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
(3)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温和的语气。)
我说:“谷子。”(心不在焉的语气。)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疑惑的语气。)
我说:“是的。”(一本正经的语气。)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严肃的语气。)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郑重的语气。)
3.教师小结:难怪童年的萧红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活泼任性。原来是因为她有一位这么慈祥的'祖父。无论萧红多么调皮,祖父不变的是永远的慈祥,饱含对萧红的宠爱。
(四)朗读“浇菜”这件事。
1.谈话引导:儿时的萧红在祖父面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让我们再细细朗读体味浇菜这件事,继续感受在祖父面前的萧红的顽皮、开心、快乐!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朗读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1)小小的萧红当时是怎样大声喊的?谁来朗读给大家听。(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引导。)
①“下——雨——啰——!下——雨——啰——!”(语气适当放慢,读出萧红陶醉的样子。)
②“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低后高,读出欢快的语气。)
③“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慢后快,表示心情的变化。)
④“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快后慢,表示心情的变化。)
(2)教师小结:在这祖父的园子里,萧红想怎么喊就怎么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她是快乐的!她是自由自在的!
3.结合交流,深化课题。
(1)问题交流: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究竟是谁的园子?(不仅是祖父的园子,更是萧红的园子。)
(2)你为什么觉得这是萧红的园子?(因为在这园子里萧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喊就怎么喊。她在院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是任性的,是幸福的……)
(3)你又为什么觉得这园子是祖父的?(因为萧红在院子里的快乐、自由、任性的、幸福等都是祖父给予的,是祖父的理解、宽容,是祖父的慈爱,甚至是宠爱、溺爱,才使童年的萧红拥有了自由、快乐和幸福。所以,萧红要在题目上强调是“祖父的园子”。)
(五)朗读园子里感受到的快乐。
1.谈话引导:在祖父的园子里,不只是萧红自由的,你还发现了那些自由的事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相机引导: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自由的,正是这自由的世界,给萧红的内心带来无限的欢乐。于是在作者的笔下院子里的一切都自由的、快乐的成长着。
3.教师引读。
师: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
生: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师: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
生: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师:叫一两声,
生: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师:花开了,
生:就像睡醒了似的。
师:鸟飞了,
生: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生: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生: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师:若都不愿意,
生: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蝴蝶随意地飞,
生: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师: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
生:太阳也不知道。
4.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进行朗读。
师:我是倭瓜——
生: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我是黄瓜——
生:我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我。
师:我是玉米——
生: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我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我是蝴蝶——
生:我们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我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5.教师小结:原来,祖父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6.指导朗读:全体学生“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园子里的“自由”。
四、朗读全文,感受生命的家园。
1.祖父的园子里“样样都有”,那各种各样的昆虫令“我”自豪。
(指导学生轻轻地,陶醉似地朗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童年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尽情地享受着祖父给我的无尽的欢乐——
(指导学生骄傲地朗读)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3.祖父园子里的一切一切都和“我”一样,享受着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自由地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
4.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学们朗读的语速渐渐变慢了,同学们朗读的声音渐渐变弱了。小萧红就在你们的朗读声中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她正在做着园子里的梦呢。
(3)鼓励拓展阅读:你想了解萧红梦中更多的故事吗?你想通过萧红的梦境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吗?那就快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你会看到那里更多的世界,会发现更多属于自己心灵的园子,到那时你一定会说——“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请同学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说一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1)学生阅读全文。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2.作者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呼兰河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3.《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学生阅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院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会变出来一只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磨坊里那些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准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创新的教案13
与原教案相比,我认为修改后的小学课文《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从线性设计到框架设计
原教案设计基本上是一种线性设计,按4、5、6三个自然段依次学习,在教学内容、各环节的教学安排上有明确的规定,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它导致课堂教学的刻板化,不便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开发,组织形态较为封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修改后的教案,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有设计,无规定”的框架设计,教案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学习与思维活动的空间,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调整教学的顺序与结构,使教学更具开放性和弹性。
“框架设计”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学生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惊人之举”,此时,最能够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驾驭能力。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的教师往往能“将计就计”引发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生长点,“择其善而扬之”。
2、从一般认知教学到情知互促教学
我的'普通话标准、流畅,朗诵又是我的强项。原教案我在情感的铺设上还不够到位。在修改后的教案设计中,则明显地体现出我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设计的导语与过渡语富于情感性、激励性,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在充分的语言渲染中创设出更能激发学生情感和学习热情的情境。如:末尾的写话,以月夜下,一条铁轨笔直地伸向远方为画面,配以凄婉的世界名曲《神秘花园》,此时教师饱含深情的话语响起:“詹天佑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奉献了30多年,几乎没有一天离开过铁路,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享年仅59岁。临终前,他还在说着这样一句话:‘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浮沉,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同学们,这些如血脉一般遍布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轨凝聚着詹天佑毕生的心血,它们默默无语,却又执着地向我们表达着什么……此刻,凝视着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视着他深邃的眼眸,你觉得他似乎在对你说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在这种情感的宣扬中,学生的写出的话语便有了一定的深度与力度。与离开这种情境产生的效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历经情与知的多次交融,促使学生情与理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能在特定的氛围中有效地获得知识,从而使情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过程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3、从关注“教”的设计到关注学生“学”的原认知经验
修改后的教案,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这样询问学生:“请大家考虑一下,以你们的经验,怎样学习4、5、6这三个自然段效果最好?”这个设计,在原教案中是没有的。再如课末写话,原教案这样设计:“同学们,这些如血脉一般遍布在祖国大地上的铁轨凝聚着詹天佑毕生的心血,凝聚着他深沉的爱国之情。它们默默无语,却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同学们,请拿出你的笔,将它无言的沉默化为有声的语言。”经过对学生学情的认真思考,我认为他们在原知识基础上难以达到这样的深度,因此,修改为“此刻,凝视着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视着他深邃的眼眸,你觉得他似乎在对你说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詹天佑的距离,更贴近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实现教师的期待目标。
学习主题构建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出,在原教案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被重视,只注重了形式上带给人的唯美感受。但修改后的教案,吸收了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体现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这个环节的改进使我深刻意识到,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
通过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我能感受到的教学理念的变化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想,“与时俱进,努力求真”,我想,这正是教改赋予我们的真正意义。
创新的教案14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
3、根据课后习题1的图表,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3)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帛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帛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3自然段。
7、师生对读1—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纸棉絮和麻做成的蔡伦树皮和破布为原料西汉时代的纸轻薄便宜比较粗厚价钱有点贵一千九百多年前
(3)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它以树皮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五、拓展说话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2、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你知道下面纸的新鲜事吗?》《生活中处处有纸,你相信吗?》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创新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了解飞机的.发明历史,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
活动准备
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后提问:
(1)图上有什么?
(2)飞机的样子一样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飞机?(客机、直行飞机、战斗机、航天飞机等)
2、教师讲故事后让幼儿回答:
(1)是谁发明了飞机?
(2)飞机是模仿什么发明的?
3、:教育幼儿从小要认真学习,长大后当一名发明家,发明己心目中理想的飞机。
活动延伸
和幼儿折飞机飞上天的游戏。
【创新的教案】相关文章:
创新的教案02-25
创新的教案(精选16篇)04-24
创新的教案(通用22篇)03-11
创新语文教案09-25
中班创新智能教案我的小巧手06-08
创新语文教案15篇09-25
创新管理07-14
创新的作文06-13
创新的办法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