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会看病》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会看病》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会看病》教案1
学情分析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出现的留守儿童现象,正面引导学生的亲情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学完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儿子写的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深深的爱。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 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准读通。
2、借助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学生自主学习。
(三) 回报交流成果。
1、读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词语:根据学生提出的不懂词语,同学互相帮助理解,教师给于指导。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
(一)出示自学提示。
1、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母亲情感有什么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学会看病》教案2
儿子长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点儿打蔫儿,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我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可能是病了。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儿什么药?”他问。
我当过许多年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里给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本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您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他挣开我的手,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枝笔,把您说的看病的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骄傲地宣布。然后又补充说:“您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1)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1)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2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2)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学会看病》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学会看病》。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这一篇阅读课,在老师的帮助下,最主要的是靠大家自己来学习阅读,有信心学好吗?(有)
1、词语。真有自信!昨天预习课文了吗,读了几遍读通课文的?相信你一定能读这些词。
打蔫儿拖沓
①指名读,正音
②这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人在生病时往往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步子沉重……)
③这两个词正是描写出了儿子病时的模样。
喋喋不休忐忑不安
①谁来读好第二组词语?
②联系语境理解“喋喋不休”
怔住噢艰涩坠入倚靠
2、积累
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
毫无疑义聊胜于无
按图索骥:索:寻找,骥:好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聊胜于无:聊即为少的的意思,就是说有点总比完全没有强.
①读词,正音。
②想想词语的意思,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带着你的理解,把这些词再念一遍
3、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书,交流)
4、初读课文之后,母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很爱孩子,为他以后的生活打下了预防针,让他以后独立生活。(觉得这是一位——)关爱孩子的母亲。
●我觉得是位伟大的母亲。因为她的孩子这么小就教育孩子怎么独立生活,独立看病,我觉得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的母亲,还有别的吗?大胆地说。)
●她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独立生活独立面对困难,所以她教育的好。(请坐)
三、潜心会文,体味情深
1、自主阅读。你们都觉得都是这是一位关爱孩子的母亲。那具体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呢?就让我们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走进这位母亲的内心深处,边读边体会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的句子,从中去寻找依据,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去细细地体味一番。
2、交流
同学们都读出来了,我们来交流,谁先来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你读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后悔:
课件出示: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1)生说,师板书:后悔
(2)从刚才那位同学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非常的后悔,再看看这里的第一句话,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母亲开始后悔。那为什么要写后面三句话呢?
(3)潜心体会
a、自由读读这一处。
b、引读
请同学们跟我合作,接过高老师的话,我们一句一句来读。
★我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谁能用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雪上加霜?(他生病了,他妈妈是医生,没有给他看病,而且叫他一个人去看病。)
这就叫“雪上加霜”。谁来读出母亲的这种后悔?
★我后悔,觉得自己是狠心的母亲,因为我想到——(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觉得自己是狠心的母亲,因为我还想到——(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通过写后悔什么,把后悔写具体了,把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更加细腻了,这可比写5个,10个后悔强多了,让我们再来深深地体会母亲的悔意吧。(师读第一句生接着读。)
c、指名读,评价
读着这段话,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就把你的这种体会融入你的朗读中,再来读读这段话。生读,师引导评价。
坚决
(1)但一开始,母亲是怎么认为的呢?请读读母子间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2)请男同学跟我合作,读读母子间的对话。
(3)同学们,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是步步追问。让儿子独自上医院的想法是那么坚决。……省略号,当时你想什么?你觉得我刚才的逼问残忍吗?我是个狠心的妈妈吗?
心软
(1)母亲真的那么狠心吗?
●儿子一离开家门母亲就后悔了。
●母亲喋喋不休的嘱咐儿子。
●当儿子沙哑着声音说“妈妈,您不要说了。”时,妈妈立刻心软了。
课件出示: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1)听到儿子沙哑着嗓子说:“妈妈,您不要说了。” “我的心立刻变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作为母亲,是多么不愿意……?谁说?”师问道。
●“作为母亲,是多么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受到伤害啊!”
●“作为母亲,是多么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让儿子单独面对疾病啊!”
,《学会看病》教案
“是呀,所以妈妈的心立刻软了!齐读——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2)“我发现,这么短短的句子中用到三个‘孩子’,罗嗦吗?”
●“不,我觉得三个‘孩子’反而刻画出了妈妈的.不舍得!”
●“我从这三个‘孩子’深深体会到了妈妈对儿子的爱!”
师:说的有理,妈妈不是个心狠的妈妈,相反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再读句子!
担心(疼痛)
(1)还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说,师板书
课件出示: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2)为什么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她在担忧着什么?(儿子路上会不会有事?会不会走错了地方?会不会打碎体温表?拿错了药怎么办?……)
(3)这些都似棒槌在敲打着母亲的心,她更加担心了。
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从字形上来猜测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心在一上一下,很紧张,很不安定。)
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的。我们中国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那谁能读出母亲的忐忑不安。谁来试试看,自己可以在下面试试。生读。(让时间过得慢一点好吗?)——再读(效果非常不错)。
a、理解词语。还从那些词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安。
艰涩:形容时间过得缓慢。
沙漏:课件出示图片
你见过“沙漏”吗?来跟大家介绍一下。生说(沙漏是计算时间的一个东西,放些细沙……)师补充(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不知道的同学可以看图,中间相连的小口一打开,上瓶内的沙子便接连不断地坠入下瓶,下瓶内的沙子越积越多。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母亲对儿子的担心越来越多。)
(4)时间过得很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就越(过得慢)。作者在这里用了像沙漏这样的比喻就把母亲当时的忐忑不安写得更加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写出了这两小时里母亲的难熬,母亲的度日如年。这时候想象一下母亲可能做什么呢?
●都两个小时了,怎么还没回来,我要不要去看看他。(母亲想亲自赶去了)
●赶去。
●再来一次。
●有没有出事。
(5)心疼得再一次读。
b、朗读这一句
带着这份沉重,怀着这份不安,读好这一句。
谴责:
你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母亲的什么心情?
课件出示: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引读这一句。
四、谈写结合,再悟情深
1、质疑
同学们,这位母亲坚决要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可是从儿子出门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后悔不安,甚而深深地谴责自己。此时,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那为什么还要让他自己去呢?)
2、谈感想
引导:我想这也是所有同学心中的疑惑。请你想一想为什么?
生说,师引导。
●母亲爱得深远。总有一天,儿子要长在,独自面对生活。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是有意锻炼他,及早培养他面对生活的能力。看似狠心,实则是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
●母亲爱得深切。母亲在儿子出门后,先是后悔,继而不安,接着是深深的谴责,这是因为母亲担忧着自己的儿子,表现出她对儿子浓浓的爱。
联系生活谈感想。你的父母有没有放手让你去做一些事?(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
3、写话
同学们,此时此刻,文中的儿子懂得母亲的感受吗?想象儿子的心理活动,出示: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写几句话,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
1、妈妈决定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2、妈妈改变主意了,要领我上医院();
3、我学会了看病,走在回家的路上,();
(1)生选择写
(2)穿插交流
引导评价语:
是的,母爱不是溺爱,能为孩子将来着想,才是真正的母爱!
是呀,这是一种母爱,但这是一种特殊的母爱,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母爱,这才是真正的母爱!所以,千万不要埋怨父母有时的冷漠,那源于母亲对你浓浓的爱意。
4、听了儿子的话,作者的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所以她又认为——
课件出示: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
为什么说,也在磨练自己呢?(因为他在磨练孩子的同时也在磨练自己,应该相信孩子。)
他在鼓励儿子独立的过程中,自己也经历着心理的锤炼。
五、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儿子看病回来了,可是作者却久久不能平静;她在心中默默地对儿子说。
课件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齐读。
2、你能读懂这段话吗?
3、朗诵诗歌(由最后一段改编)
母亲仅仅让儿子学会看病吗?一起说(生说)。他不仅给儿子看病的路线图,而且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因为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地母亲。让我们再次聆听母亲的心声,这也是天下所有母亲共同的心声!(师深情朗诵。)课件出示:
孩子,
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
你要离我远去,
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
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
它也许不那么准确,
但聊胜于无。
5、总结拓展。
(1)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你能根据文中的内容也写一段文字表现妈妈的爱吗?(音乐中学生写)交流。
(2)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战胜困难,成长起来。同学们,你是母亲的唯一,更是母亲的希望,是母亲一切心血和汗水的结晶……让我们把这首诗送给我们的妈妈吧。
诵诗自励
配乐诵读《妈妈您放心》这首诗
妈妈您是个好心的人,妈妈您是个受罪的人。
为了儿女您累坏了身!为了儿女您操碎了心!
这辈子您付出的太多,我们成了让您受累的人!
听到您的叹息声,我的心就往下沉。
妈妈你放心,儿子是个听话的人;
妈妈你放心,儿子是个争气的人;
妈妈你放心,儿会按照你的嘱咐去做人;
妈妈你放心,儿子会用一生的心血报答您的恩。
(3)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出示作者照片)另外还可以去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相信大家对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20.学会看病
下定决心勇气回来
心软谴责
后悔担心
《学会看病》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方法与能力】(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深深的母爱。(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情感与思想】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母亲对对儿子的爱。
【拓展与延伸】联想自己的生活,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写一篇作文。
【重、难点突破】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母亲对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学会看病
1、读前思考:文中的什么人学会了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提示: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2、读后思考:儿子愿意自己去看病吗?
要体会到一个“逼”字,并且要引起下面的问题。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妈妈为什么要逼孩子自己去看病呢?(即妈妈这么做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呢?)
提示: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好,现在我们就进入文章体会一下这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那你能够从文中找到具体描写妈妈深爱儿子的描写吗?
提示:抓住妈妈是如何逼孩子去看病,在等待孩子归来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来体会。也即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从细节上来体会妈妈对儿子深深的爱。
要求:先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的句子,然后再说说自己是如何体会到的。
3、通过这件事你体悟到了什么?(这也正是作者的体会,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提示:你知道回答这个问题吗?(这也正是作者的体会,所以应该从文中找,或者是从事件的本身去体会,但最好先找一找作者有没有在文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想,如果有的话,则可以从这些抒发感想的句子中去体会。)最后引导出从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去体会。
4从本课中你学到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提示:用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作业:
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之一:
学会看病
发现孩子生病喋喋不休地指教坚持让他自己去看病
等待儿子最狠心、艰涩忐忑不安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儿子归来倚在门上,勇气回到心里
“我的感悟”:磨炼他,磨炼自己;口授一张路线图
板书设计之二:
“逼”儿子学会看病:冷漠、喋喋不休地指教
(儿子)学会看病等待儿子:最狠心、艰涩忐忑不安磨炼他,磨炼自己;
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口授一张路线图
儿子归来:倚在门上,勇气回到心里。
《学会看病》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
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
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 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
(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⑴ 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⑵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⑴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⑵ 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
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学会看病》教案5
我在执教《学会看病》(人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一文,理解忐忑不安时,是这样做的:
师: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呢?
生:忐忑不安是指心神不宁,心中不安的意思。
师:你通过查词典理解了这个词语。
生:忐忑不安是说心一上一下的,不安定。
师:你很会思考,能从忐忑二字的字形上加以分析理解。让我们来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
生:因为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一个人去看病还没有回来。她很担心。
生:我还从这份担心中感到了母亲对于儿子的爱。因为她爱儿子,所以才担心他。
师:说得多好啊!如果你是这位母亲,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儿子啊,你到底在哪里呢?怎么还不回来呢?
师:一位母亲正在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的孩子。
生:我会站在窗前,一边看着窗外,一边想:儿子啊,你快回来吧!以后我再也不让你一个人去看病了。
生:我真是一个冷漠的母亲,你都病成这样了,我还让你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师:母亲为自己的言行深深地自责。
生:我会把大门敞开,守在门口,焦急地转来转去
生:我的心会疼痛地缩成一团。
生:我会觉得这个时候过起来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师:同学们想象非常丰富,描述非常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到:作者是多么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母亲忐忑不安的心吧。
【反思】
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以我忐忑不安地为起始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积累写一个小片段,学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想不到,我通过对忐忑不安这个词的层层引导,竟然使学生对词语及文章的感情体会那么深。因此,我对词语教学的感受就是:理解词语,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能否念出词典的解释,还要引导学生将释词扎下根去,具体化地理解体会,然后表达出来,这样的语言训练才更落实。
一、将释词扎下根去,能让学生将词语与形象体悟建立密切的联系
在这里,我没有满足于学生从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上对忐忑不安的机械的理解,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探求忐忑不安的原因,依据学生自己积累的表象勾画出母亲忐忑不安的形象。于是,一个个忐忑不安的母亲在师生的.相互启发下变得越来越丰满。学生不仅在词语的工具性方面得到了理解,人文精神方面也得到了启迪。
二、将释词扎下根去,能让学生将词语与生活感悟建立密切联系
课后布置的作业,直接深入到学生的生活积累之中。只有将词语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的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才不会出现用词混乱的现象。学生通过写自己生活中的忐忑不安,让这个词在自己的精神领域埋下了种,扎下了根,势必会成长为学生心灵之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而由此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是那些简单的、机械的死记硬背所无法比拟的。
《学会看病》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词素分析法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毫无疑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2、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词素分析法理解教学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的事。
3、默读课文,按做出决定→犹豫不绝→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把课文分成五段。
4、默读课文,勾画母亲语言、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经历了( )→( )→( )→( )→( )的变化过程,文中的母亲是一个( )的'母亲。
5、讨论: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方式?
二、练习提纲
1、抄写、背诵母亲心理活动的重点句子5个。
2、以特殊的母爱为题,依照课文的写法,写写母爱特殊的一面。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理文章大意及行文思路
1、生字正音:
怔、涩、坠、沓、倚。
2、理解词语重在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⑴ 联系生活实际:打蔫、忐忑不安。
⑵ 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
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毫无疑义
⑶ 查工具书:残忍、艰涩。
3、学会抓段与段的联系分段。
二、精读探究母亲感情变化过程,体会母亲对儿子特殊的深爱
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回升
(深爱儿子,磨练儿子生活自理能力。)
三、探讨写法特点
选材视觉独特,运用各种心理描写,反映母爱深远,磨练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为人生奠基。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学会看病》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词素分析法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毫无疑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2、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词素分析法理解教学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的事。
3、默读课文,按“做出决定→犹豫不绝→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把课文分成五段。
4、默读课文,勾画母亲语言、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经历了( )→( )→( )→( )→( )的变化过程,文中的母亲是一个( )的母亲。
5、讨论: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方式?
二、练习提纲
1、抄写、背诵“母亲”心理活动的重点句子5个。
2、以“特殊的母爱”为题,依照课文的写法,写写母爱特殊的一面。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理文章大意及行文思路
1、生字正音:
怔、涩、坠、沓、倚。
2、理解词语重在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⑴ 联系生活实际:打蔫、忐忑不安。
⑵ 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
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毫无疑义
⑶ 查工具书:残忍、艰涩。
3、学会抓段与段的联系分段。
二、精读探究母亲感情变化过程,体会母亲对儿子特殊的深爱
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回升
(深爱儿子,磨练儿子生活自理能力。)
三、探讨写法特点
选材视觉独特,运用各种心理描写,反映母爱深远,磨练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为人生奠基。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学会看病》教案8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
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
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 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
(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⑴ 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⑵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⑴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⑵ 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七、作业
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作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学会看病》教案9
[ 教学要求 ]
1 、认识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
2 、自主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母亲语言和心里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培养独立阅读的习惯。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 重点难点 ]
自主阅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励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任务,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词及重点句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老师今天带来一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好吗?
(出示多媒体)
2 、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3 、可是有一位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却逼着孩子自己去看病,她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自学要求
(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 2 )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 3 )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大家讨论。
2 、学生自主学习
3 、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件)
( 1 )读课文中的词语
( 2 )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
( 3 )理解词语
( 4 )全文共有 27 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
1 、出示自学要求(出示课件)
( 1 )自读课文,用不同符号画出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 )联系上下文谈感受,体会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 3 )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2 、学生自主学习
3 、集体交流汇报
( 1 )母亲做出了决定(出示句子)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 2 )母亲犹豫了。(出示句子)
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母亲的犹豫原因。
( 3 )母亲后悔了。
有感情朗读句子,体会母亲后悔时的心理
( 4 )母亲担心。(出示句子)
在读句子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担心
( 5 )母亲自责。
反复诵读,在母亲的自责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 6 )母亲又鼓起勇气。
找出母亲鼓起勇气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 7 )火车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
4 、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
做出决定 — 犹豫 — 后悔 — 担心 — 自责 — 鼓起勇气
5 、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到相应的段落中找答案。
6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四)总结升华,感恩母爱
1 、在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母爱各不相同,有细腻的,有温柔的,有平凡的,有伟大的。而这篇课文通过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让人感到一种看似“冷酷”的爱,这是一种特殊的母爱。
因为这位母亲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要让孩子学会生活。此时我们不得不赞叹母爱的深沉与广博。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谢母亲的爱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学会看病》 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描写了一个母亲为磨练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鼓励儿子一个人去看病。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母亲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体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情深。
走进文字。就这点来说,今天的教学,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学生走进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让学生找到母亲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如“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但也从学生的回答中反映了学生的理解毕竟是粗浅的,只局限于文字的表面,如“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就有学生不能读出母亲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责是因为爱子之切。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的技巧了,恰恰也反映出了我在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还欠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在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太过于牵引。因此我要抓紧时间学习,如果我们再不抓紧时间学习,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就要成为时代的弃儿。
《学会看病》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默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母亲感情变化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母爱,激发锻炼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难点:认识到母亲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
一、谈话导入
1、师:你们爱父母吗?父母爱你们吗?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二十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中给孩子找药看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究竟是怎样想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学会看病》
2、生齐读课题
二、字词反馈、借词借文
1、师: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来,看看同学们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
生读
师:从字面理解“按图索骥”这个词的意思。
生说词意
师:这个词放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说理解
(儿子按照母亲给他的路线去看病)
板书:儿子 母亲
师: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刚才我们根据一个词知道了文章的内容。
师:再看一组词“残忍、狠心、冷漠”这样的词喜欢吗?但一位母亲却如此地评价自己,为什么呢?在研究这位母亲之前,接下来我们做一件事。
出示自读提示:1、默读课文,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2、用横线画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感受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感受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谛
师:找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的同学请举手。你找到了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
课文第21段出示: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我就开始后悔。……以后再按图索骥。
师:母亲当时的心理怎样?指名回答
理解句子中“雪上加霜”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指什么?
“雪”指孩子生病了。
“霜”指母亲不仅没有带孩子上医院看病,反而,让孩子一个人去医院。
师:当妈的可真够狠心的!我们来看看当时母亲是怎样一步一步逼儿子独自上医院的。
学习5-17自然段。师生分读(师读母亲的对话,生读儿子的对话。)
师:面对母亲的步步紧逼,儿子当时在想什么?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师小结:看着生病的孩子出门,母亲感到深深地后悔,让我们再来体会母亲地悔意吧?指导朗读。
师:还找到了描写母亲心理的什么句子?
预设:第22段句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缩成一团。
师:句子有个词写出母亲的心情?(忐忑不安)
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结合“坠”字感受母亲内心的沉重、紧张及母亲的心痛和当心。
对句子中2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中,想象母亲可能做什么呢?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师:事实上,母亲后悔过、当心过,自责过,甚至心疼痛地缩成一团,这样的母亲真的正如她自己的评价一样,残忍、狠心、冷漠吗,不爱孩子吗?
引导孩子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师小结:是的,文中所用的语言和心理的句子蕴含着母亲不一样的爱吗?同学们,母亲仅仅让孩子学会看病吗?(学会独立面对生活)
板书:学会看病 学会生活 磨炼 独立
师:好,我们还母亲一个公道!读最后2个段。你有什么感受?
师: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学会不断地磨炼自己?磨炼指谁?
(我, 母亲)
师:母亲为什么说要磨炼自己呢?
(磨炼自己不要心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师: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实际,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
师:是啊,所有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母亲能给我们的只能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的路线图是什么意思?
生默读最后自然段,说说路线图的意思。
(面对困难种种应对的办法,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
四、拓展训练
师: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感谢她的不一样的爱,有人说母爱是冬日的一片阳光,给我们温暖。你觉得母爱还是什么?
出示:母爱是冬日的一片阳光,给我们温暖。母爱是_____________给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放学回家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对妈妈说:“我爱你”。
《学会看病》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一探究竟吧!
二、明确目标,通览全文
1、(1)自由读“学习提示”。
(2)了解学习任务。“学习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
(3)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指名回答(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不在家里找药给儿子治病,而是叫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事情。)
2、检查预习:出示词语 打蔫儿 拖沓
(1)指名读,正音
(2)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人在生病时往往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步子沉重……)
(3)这两个词正是描写出了儿子病时的模样。
喋喋不休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1)谁来读好第二组词语?
(2)联系语境理解“喋喋不休”,幻灯片出示第18段
按图索骥 聊胜于无
(1)读词,正音
(2)联系字义理解词语
指名读;全体齐读一遍;出示本课所有词语,齐读两遍。
三、读文品悟,理解母亲
1、母亲在孩子生病发烧时是怎么做的呢?(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引导学生思考:“让”可以换成什么词?为什么?
预设:逼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孩子从未自己去过医院看病,妈妈当过许多年医生,都是在家给孩子看病。而这次妈妈去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孩子并不情愿去,妈妈去硬要孩子去。
2、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呢?默读课文1—18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3、这到底是为什么样的母亲呢?先不急着回答,先来读一读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十八自然段。分角色朗读:生1:母 生2:儿 生3:作者的话)
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长得比妈妈还高,却依赖妈妈)
母亲做出决定时也有百般不舍:“假如……你找不到我呢?”同学们注意到这句话没有?句子中有一个省略号,它有什么用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课件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在这看似狠心、残忍的逼问下,是母亲要锻炼儿子坚定的决心。是母亲的良苦用心。(板书:坚定)
5、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中,母亲又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心理历程呢?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着默读要求,再次走进课文。
(默读要求: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在感触特别深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2)出示、交流 ,要求用“从这段(句)话我读出了……”来回答。a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心软、犹豫)
b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后悔、自责)
c出示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忐忑不安、担心)
(1)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
时间缓缓地流动着 把“艰涩”换成“缓缓”可以吗?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你们见过“沙漏”吗?出示图片(中间相连的小口一打开,上瓶内的沙子便接连不断地坠入下瓶。下瓶内的沙子越积越多。可见,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母亲的心越来越沉重;不安……)
(2)为什么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她在担心什么?(儿子路上会不会有事?会不会走错了地方?会不会打碎体温表?拿错了药怎么办?……)这些都像棒槌在敲打着母亲的心,她更加不安了。
带着母亲的心疼、不安,齐读这一段。
d.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深深的谴责自己、自责)
6、在母亲饱受痛苦的煎熬中,儿子终于回来了。儿子学会看病了吗?(学会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儿子从医院回来后的话。要读出什么语气?(骄傲)
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
勇气回升:师:看着儿子平安地归来,听着儿子骄傲的话语——(板书)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③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说磨炼了儿子也磨炼了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四、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在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中,母亲的心饱受煎熬,为什么还要让儿子自己去看病呢?哪段话告诉我们母亲这样做的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2、理解“口授一张路线图”。
(1)“路线图”在文中指什么?(看病的程序)
(2)母亲仅仅是向儿子口授一张路线图吗?(路线图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时种种应对的办法。所以母亲不仅是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还培养了儿子的生存能力,教给儿子学会生活。这是父母的责任。)
(3)师:口授,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更胜于凡事办包。
3、出示一则生活中的小故事:讨论:你赞成明明的妈妈的做法,还是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说说理由。如果你是那位母亲的儿子,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总结:哪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可应该怎样去爱孩子呢?事事包办代替,结果导致孩子什么也不会做,无法独立,这是溺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负责,锻炼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学会生活。
《学会看病》教案12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
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教案一》,来自网!
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独自看病
母亲──────儿子────
尽责的“爱”“路线图
《学会看病》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探究质疑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特殊的母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自学自练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5、重点句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7、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8、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课文的生字词语。
2、一个小班展练描写母亲心理和语言的句子,体会感情。
3、一个小班展练课文的重点句子。
4、一个小班展练母亲的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当堂训练
1、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我看他有点打蔫(niān yān)儿。
当我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走廊里想起了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tā tà)。
时间艰涩(sè shè)地流动着。
2、照样子,写词语
喋喋不休 摇摇晃晃
喋喋不_ 来日_长 按_索骥 忐忑不_
3、用“假如”写一句话
4、读句子,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学会看病》教案14
课文
儿子长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点儿打蔫儿,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我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可能是病了。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儿什么药?”他问。
我当过许多年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里给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本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您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他挣开我的手,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枝笔,把您说的看病的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骄傲地宣布。然后又补充说:“您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
◆揭示课题。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教学反思
《学会看病》通过阅读课文,我与学生一起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画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又深情地朗读了这些句子。我的喉咙哽咽了,学生也被感动了。
《学会看病》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发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 有关资料
2、交流资料 导入新课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3、交流预习收获
谈一谈你课下收集的有关香港回归的 资料或展示以下图片 。 想一想这首诗都写了什么?你对哪一小节感受最深?就读给同伴听,说一说你的感受。
二、合作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划出让你感情澎湃的句子,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三、品读体验
1、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想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1) 仿照第二小节写几句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最后一分钟
是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自豪·喜悦)
A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花指什么?(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B第四小节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 感情?(美好的 祝愿)
C把你的 美好祝愿融入此小节中,感情朗读。
四、巩固延伸
1、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
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诵读诗歌,浓浓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请再一次回忆这些激情澎湃的诗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
所有的眼泪都是________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________。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________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________
去迎接那新鲜的
________的、芳香的
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________……
板书设计:
最后一分钟
激动 自豪 喜悦
教学反思: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学会看病》教案】相关文章:
《学会看病》教案09-16
学会看病教案03-03
《学会看病》教案15篇10-27
《学会看病》教案(15篇)03-03
《学会看病》教案15篇03-02
《学会看病》教案(通用20篇)12-26
学会倾听教案03-30
学会聆听教案04-01
学会赞美教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