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了解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并仔细读读对事物的每种描写。
2、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联想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3、引导学生体会灯塔面对恶势力毫不畏惧,监守服务岗位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渎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1、思考交流: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重点理解:(1)暗礁为什么认为灯塔可恶,想把它毁灭掉?
(2)面对狂风暴雨、雷鸣闪电和咆哮的浪涛,灯塔为什么毫无畏惧?
(3)你又联想到了哪些事物?
2朗读指导,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学这则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四、创新发明。
1、分小组说说准备发明什么灯。它的.外形怎样?有什么功能?
2、想象发明的灯,把它画下来,配一段文字说明。
3、小组派代表拿图片上台投影汇报,介绍。
4、评议。
五、举办图片、资料展览。
1、收集图片、资料。
2、归类编排。
3、为展览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4、办展览。
六、课堂总结。
1、指名谈谈收获。
2、小节。
(1)动手方面。
(2)发言方面。
(3)创新方面。
(4)兴趣方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投影佳作,欣赏。
1、投影佳作,齐读。
2、评评好在什么地方。
二、投影病文,指导修改。
1、投影病文,自由朗读。
2、谈谈病文的不足之处及如何修改。
3、逐一进行修改。
4、自由读读改后的作品。
5、前后对比、评价。
三、完成“笔下生花”部分。
1、投影。
2、指名读。
3、根据选择的题目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4、将交流的结果进行汇报,老师指导。
四、活动过程。
1、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2、针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或全班点评指导。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读促悟,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剖析重点词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伟人和身边普通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明白遇事保持冷静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四次接水时都被鹰撞翻了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冷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成吉思汗和鹰》,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哪一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成吉思汗和鹰》的`故事。板书课题。
3、现在快速读课文,思考:成吉思汗是个怎样的人?鹰又是怎样的鹰?成吉思汗和鹰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4、说一说对成吉思汗、鹰及他们之间关系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这只鹰是成吉思汗最喜爱的鹰,也是一只训练有素的鹰,它是成吉思汗的宠物,也是他的朋友,可为什么成吉思汗要把它给杀了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杀掉鹰?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研读文本。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1、请默读课文,快速找到第一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用标出重点词体会成吉思汗和鹰之间的密切关系。
2、用学习“第一次打翻水”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第二次、第三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想一想此时此刻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鹰心里在想什么?
3、学生演讲稿、这个部分要怎么读?成吉思汗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他又接满了第四杯水,鹰是怎样做的?成吉思汗是怎样做的?这段话该怎样读?要读出变化的语气来。
4、鹰是他自己驯养的,为什么射死它呢?难道是成吉思汗不喜欢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读课文10——18自然段。
5、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内容,指导读书,体会人物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从这部分内容中找出第一次接水和打翻水的段落。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成吉思汗可能会怎么想呢?
6、教师小结。
三、升华认识,明白道理
1、渴极了的成吉思汗虽然气急败坏,但他仍然要继续寻找水源,当他爬到了岩石顶,一下子全明白了,他看见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面对错误,成吉思汗有什么想法?有哪些行动?对你有什么启发?
3、想一想:成吉思汗回到驻地,从猎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只鹰,他会怎么做?会对自己的将士说什么呢?写一写。
4、小结: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发生,他“懊悔不已”,但是没有一味的“苦恼”,而是积极面对:不找借口,积极弥补过失,并善于从错误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四、课堂延伸,设置作业
从下面的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
1、学习《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有什么认识、感想和体会,认真组织语言写一篇读书心得。
2、搜集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错误,采取的不同态度的材料,扩大阅读量,经验。
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和鹰
成吉思汗 →怒→杀 鹰
被营救
后悔
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认识错误、吸取教训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清朝末年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感受当时人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初步代领悟作者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语言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在读中想象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
2、学习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清朝末年老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话说风: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留意过什么季节什么样的风,自己对春风的感受。
揭示课题:风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确,通顺,注意断句
2、再读课文,圈画词语,自然段。
3、再读课文,交流解疑
4、再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理解
1、看风景:
老北京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风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读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练读,班内精读。读出自己对春的感受。
想象风中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描写风的语句最细腻,最形象逼真。把这句修辞方法找出来。
2、想风情:
A、老北京的风带给人们的是什么的感受,市民们是怎样在这种春风中度日子的,找出文中关于描写穷苦人民的句子读一读。
B、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认为市民对风的感受是什么,读出这种感受,看谁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C、老北京的.春风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你都想到了什么?联系我们家乡的春风说一说,在这方面自己有何感怀?如今的北京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悟风语: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写作方法。
全班内交流你觉得作者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形象贴切,你学习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教学过程:
一、感情诵读
分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词语积累
说说在本课中你收获了哪些词语。
用自己最喜欢的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三、生字解析:
说说本课你认为哪个生字字形最复杂,哪个生字字义最难理解,哪个字最容易记住,哪个字让你产生了联想……
四、积累内化:
在句子中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体会词语的妙处。
五、实践活动:
课外延伸:收集介绍自然风光的文章,有机会读《正红旗下》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5个;理解并积累本课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品味感悟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错误 。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如何面对错误。
教学方法:
指导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计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史学名著《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
3、是的,谁都会犯错,那天我就出错了?怎么办?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
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4.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汇报读书情况。
3、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吗?(注意归纳)
三、个性阅读2—13自然段,解疑品赏。
1、读书贵在有疑。刚才有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A打的动作
B打的声音:咻咻
C打的过程
D作者的伤痕
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父亲打我究竟有多狠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2、就这样,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4、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关注的内容有:
A不该打:
(1、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2、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像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对呀,多难为情的事啊,让同学们当成笑柄了。
(3、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4、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1、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在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2、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过分。
(3、爸爸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你不仅找到了有说服力的句子,而且还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是呀,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我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这不是找打吗?
(4、①师: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5、过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得打我呢?
6、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地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写父母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7、自由熟读2—13自然段。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
2、查阅林海音的资料(尤其是成绩)。
板书设计:
迟到
林海音
动作:拖 抄 抡
声音:咻咻
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
伤痕:鼓起的红肿的鞭痕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内容导入
回忆挨打的内容。
二、精读14—19自然段。
1、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得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 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3、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作者能发生如此这番的变化,父亲给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再想想,除了父亲,还有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三、情感升华 拓展延伸。
1、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
2、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课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错误,现在,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的已经不仅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关于名人面对错误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迟到
林海音
动作:拖 抄 抡
声音:咻咻
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
伤痕:鼓起的红肿的鞭痕
花夹袄
铜板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的:
1.认读“鹦”“鹉”“惶”“怔”4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体会作者劝告人们真心爱护鸟儿的情感
重点难点: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的知音
教具收集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
2.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板书课题
4.质疑:到底谁是谁的知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
2.分角色读课文中的对话,弄清分别是谁说的话。
三.自学交流,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2.交流讨论: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
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较朗读:
1)面对养鸟老人的问题:我这鸟叫的怎样?围观的观众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养鸟老人和围观者听到少年背古诗前后不同的表现。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少年才是画眉的知音。
3.读句子,体会文中标点的用法。
1)我这鸟儿叫的怎么样?
2)我怎么听着着鸟唱的不是美歌呀!
比较明确,第一句的问号表示疑问,需要回答,第二句的问号表示反问,不需回答,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3)第二组
真实美鸟唱美歌呀!
唱的是忧愁的歌,痛苦的歌!
两句的惊叹都表示语气强烈,但第一句是赞扬的语气,而第二句是申诉的语气
4.感情朗读
朗读1`2自然段时,要读出清晨公园的热闹,画眉的惹人喜爱。
分角色读时,读出画眉对笼外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读出围观者从哄笑到没做声的情感变化。
四.拓展
1.教师
2.拓展想象:老人最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
设计理念:
以“火攻”为切入口,以说“计策”为主手段,引领学生关注琢磨课文语言,于语言的体会中感受人物的智慧,故事的魅力,表达的方式,从中激发学生阅读历史类故事的趣味.
教学目标:
1、通过就词解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通过概括文意、概说计策,学会简练复述文本的方法.
3、通过重点语句的体会,感受三国人物的鲜活形象,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4、通过深层质疑,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包括课前)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2.谈三国故事(重在学情的了解,便于学习的调整)
3.引《赤壁之战》
解赤壁: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赤壁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石壁西侧镌刻着的“赤壁”二字,相传为东吴大将周瑜所书,力盖千钧.
说题意:
(要求说得清楚简要)
二、初读感知
1.放声读文,了解大意.
2.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重在不懂的字词;不太常见的词句.)
反馈:
1.字词:顺学字词
划词,读词,有没有不懂的?
调兵遣将(遣的字形?谁?驻)丢盔弃甲(谁?逃)
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
不计其数
无心应战
率领抵挡计策缆绳
(在于培养学生灵活理解词语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字典、参考的等现成的答案.)
2.内容
自由概括;
围绕标题概括;
围绕标题完整概括.
(培养学生概括说话的能力.)
三、深究火攻
1.为什么火攻是个好主意?(以此带动全文的学习)
自由发表
黄盖的话:
读好黄盖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胸有成竹地
诚心诚意地
恭恭敬敬地
得意洋洋地?
读懂黄盖的话:黄盖的话道理何在?
为什么相持没好处?
只要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
联系前文
2.赤壁之战火攻打败曹操,还有一步很重要的是什么?
黄盖的'假降信
说东吴兵少……说后面为什么没用冒号?
黄盖会怎么说?
3.黄盖的计策:说了一遍?非常满意——妙计!
黄盖会怎么说?
说清要点.
自由准备:
做上记号:哪些地方必须说清楚的?
自由练说:
同桌互说:一说一听,提出意见.(分角色)
推荐示范
集体评议:清楚,简练
4.计策妙不妙?析原因,探性格.
读文中语句,验证体会.
为什么3万打败了80万?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黄盖的足智多谋
曹操的狂妄自大、骄傲心态
5.为什么不写清妙计?只用了四个字:说了一遍?
写法:不重复、留下悬念,激发兴趣.小说作者罗贯中
(以上各环节重在于文中相应语句的体会,朗读、感受,使学生具体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在说的过程中带动文本重点语段的学习,同时达成单元复述的重点训练.)
四、课外拓展
其实文中有好多问题的?
文中省略了很多情节.
课外阅读
故事交流
说故事
谈人物
背古诗
谚语、歇后语等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学,去领会任务性格。让学生们在读中学,在读中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领会人物形象。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让学生们有重新的认识,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水浒传》里边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重点词语。
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阅读情况汇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水浒传》里边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重点词语。
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阅读情况汇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学习第三部分(打虎部分)。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2)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3)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①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②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4)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的。)
(5)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三、学习第二部分(上冈)
1、指读提问: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有什么联系?
2、默读第二部分,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部分并不是重点,它有什么作用呢?
(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四、学习第四部分(下冈部分)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五、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原因是——勇敢无畏,武艺超群。
4、武松能打死老虎,却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已经将力气用完了。
六、再读课文,总结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1、豪放性格特点: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
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武松的性格。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内容简析】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由于不听妈妈的告诫而掉到了大花猫旁边。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往往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又说明,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感悟为主线。通过感情朗读体验角色人物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大胆的交流与讨论。
【教学目标】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2.了解作者概况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把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 )
后来( )
最后( )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重点学习的问题。
(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四、通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听读课文录音,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主识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注意哪些地方不要写错。
2.指导写好生字。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认真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
2.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①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②分角色朗读。
③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①默读14—18自然段,思考: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②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出示15自然段: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A.通过朗读,你有什么体会?
B.展开想象: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C.出示课本中的插图: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弱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D.指导朗读。
E.过渡:还从哪儿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A.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等词句。
B.指导朗读。
(3)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4)说话训练,体验角色。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你从这件事中都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5)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
《鲸》是一篇说明文,讲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写到了鲸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箐多数字来说明。教师可指导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 )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国捕获一头( )公斤重的鲸,有( )米长,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重。(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长,( )公斤重,一天能长( )公斤到( )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通过读、画、填让学生体会到鲸确实很大。
二、说一说
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讲清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学生对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据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这样学生兴致盎然,效果颇佳。
三、比一比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可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按预习题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
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听写词语:
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课文的叙述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和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三、教学准备:余光中《乡愁》、马思聪《思乡曲》《我的中国心》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板书:的圣诞包裹)孩子们,圣诞节快到了,如果让你选择,你想要一份什么样的圣诞礼物?
2.你们可真会选礼物,而有人却选择了一份奇怪的圣诞包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播放《思乡曲》)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奇怪的圣诞包裹》,(板:奇怪)去解开他神秘的面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交流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圣诞包裹是奇怪的?
2.小组合作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圣诞包裹之所以奇怪,是因为包裹中是一袋故乡的泥土和一些菊花种子。(板:泥土、菊花种子)
4.师:难怪家明和妹妹会哈哈大笑,圣诞节叔公什么都不要,就要泥土,还千里迢迢寄到美国去,泥土能值几个钱呀?孩子们,请问这泥土值钱吗?
5.交流“泥土”的意义:
A.在旁人的眼里,这泥土或许不值钱,可文章却说:这泥土能用金钱来衡量吗?(出示句子)这句话什么意思?请你把它改为陈述句。
B.在谁的眼里泥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是无价的?是啊,在叔公眼里这泥土比什么都珍贵,请画出文中叔公珍爱泥土的句子读一读。
C.指读句子,体会感情。孩子们,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你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的是一颗怎样的心呢?(板书:浓浓的思乡情)
D.指导朗读:“虽然外面是火树银花……还有那浓郁芬芳的乡土情!”
E.是啊,故乡的土地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的泥土是游子行禳里的珍藏,无数的游子道出了共同的心声。请看――
F.出示幻灯,拓展阅读。
G.导读上句。正是对家乡故土爱得深沉,叔公在来信中说:――
6.继续交流。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叔公来信要家乡泥土的情愫了,而叔公要泥土干什么?(种中国菊花)美国的花种也很多,他为什么偏要种中国菊花呢?请找出文中写菊花的句子读一读,细细品味。
A.学生读画句子。“我得小心栽种……那傲霜枝的中国菊花呀!”
B.你喜欢菊花吗?为什么?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菊花的品格。再看看人们是怎么评价菊花的。(幻灯出示菊花资料)一起读读。
D.正是菊花有着"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所以受到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青睐。(出示咏菊句)
E.而叔公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菊花的品格吸引了他,更重要的是,中国菊花是的象征。
F.请再读读这句话,此时此刻,你又感受到了一颗怎样的心?
G.指导朗读上句。
H.配乐朗读叔公的信。是的,对一个思乡情深的海外华侨来说,泥土是他的.根,菊花是他的梦,让我们再一次深情朗读叔公的信,去感悟他那份浓浓的乡情,去触摸他那颗拳拳的爱国心吧。
三、联系阅读,深切感悟
还有人说,一件事一片情。课文还有哪些事情也体现了叔公的这份思乡情结?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体会。
A.教家明说北京话。
B.站在落马洲山头北望祖国。
3.这两件事是通过家明的回忆来叙述的,这种写作方法叫插叙。
4.教师讲述舅舅故事。
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叔公心头永远的痛,也是所有海外游子的抹不掉,挥不去,刻骨铭心的烙印。许多游子为此魂牵梦绕,创作了许多的诗词歌赋来表达心声。台湾的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的一首。
四、拓展阅读,体会感情
1.播放《乡愁》,欣赏阅读,体会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2.而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游子的心声,让我们在张明敏的歌声中根据叔公的信,想象第二年,叔公一家将会是怎样过圣诞的?叔公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3.学生练笔。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圣诞节又到了,叔公
板书设计:
泥土浓浓的故乡情
奇怪的圣诞包裹
菊花种子拳拳的爱国心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母亲对儿子说的谎话,感受母亲三次说谎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
4、通过母亲的三次谎言,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读读母亲对儿子说的谎话,感受母亲三次说谎的用意,体会母亲教育儿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教师谈话引入:关于母爱的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完成填空。课文写了母亲参加了儿子从小到大的三次(),并对儿子说了三次()的谎言。正是母亲的谎言,让儿子有了前进的`();正是母亲的谎言,让儿子看到了自己的();正是母亲的谎言,让儿子最终获得了()。
2、母亲的三次谎言分别是怎么说的?请用直线划出谎言的内容。
三、读文感悟,深入体会。
1、交流,出示句子。
2、都是在什么情形下说的?说之前母亲都是什么神态?
3、读课文,为什么说这些都是谎言?找出老师的话。
4、那她又无为什么要说谎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体会母亲为什么要说谎?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师:母亲第一次说谎后儿子怎样?
生: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可见他非常高兴。
师:母亲第二次说谎后儿子怎样?
生:儿子暗淡的眼神充满了亮光,沮丧的脸舒展开来。从此长大了许多。
师:那母亲第三次说谎后儿子又怎样?
生:儿子考上清华大学。
师:从儿子的反应中你们体会到了母亲三次说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生:第一次让儿子高兴。
生:第二次让儿子有自信心。
生:第三次让儿子看到希望。
师:分析得真好,让我们在一起来读读1——3节,体会一下在这三次谎言中藏着什么?生读第1—3小节。
生:我们知道了这三次谎言中深藏着母亲对儿子的爱
5、小结:母亲的谎言的确在儿子的身上起到了作用,真是用心良苦。儿子也能体会母亲的用心,真懂事啊。
四、研读课文,感受内涵
出示句子:听了这话,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1、妈妈为什么这时候当着儿子的面哭了?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最后妈妈的“悲喜交集”指的是什么?
2、生:妈妈觉得儿子长大了,坚强了,自己的委屈终于可以倒出来了,所以当儿子面哭了。
生:妈妈悲的是她为了儿子忍受了这么多年的委屈,喜的是她的委屈没有白忍,终于有了回报,她的爱得到了回报!
教师小结:对儿子的信任,对儿子充满期望,这就是欣赏。
五、交流体会,总结全文。
母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愿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去体会这一份浓浓的爱,愿我们用行动去好好回报这一份爱!
六、布置作业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学习目标
1、从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质疑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兄弟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四兄弟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四兄弟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四兄弟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因为老大看见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因为老二看见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因为老三看见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因为老四看见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四兄弟能指点骆驼主人找回骆驼。(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四兄弟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四兄弟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骆驼主人和四兄弟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一点不错”“谢天谢地”“真奇怪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骆驼主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四兄弟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诵读。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道家和儒家不同的思想追求。
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教学过程:
《江雪》《题秋江独钓图》
一、导入揭题
1、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描写渔父生活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
2、渔歌子是题目还是词牌名?对,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这里“子”读第三声,齐读课题。
3、这首词的作者是唐朝的张志和。{板书(唐)张志和},谁用简洁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意
1、一读:谁来读一读这首词?相机正音。
二读:字正腔圆,就是少了点味道,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美丽)指名读;(悠闲)指名读。齐读。
2、有点感觉了,不过,等你理解了这首词,那时候就能真正地读出味道来了!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词的意思吗?指名说。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
4、让我们把理解到的带入词中,再来读一读。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自然景物?用笔圈出来。{出示}
2、他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出示}
3、这都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在诗人的眼里,这是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桃花、流水?他又会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拿起你的笔,选择一两种景物写几句话。{出示}
4、交流: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桃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补充:春天的花有那么多,为什么作者独独写了桃花呢?李白呀曾写过这样的诗:{出示}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师: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那不是人间啊,那是?世外桃源。原来,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流水:春来江水绿如蓝。
斜风细雨: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在志南和尚的笔下,则成了杨柳风,杏花雨,多美妙啊!
5、西塞山前,白鹭翔飞,自由自在;桃花盛开,流水上涨;鳜鱼肥美,或风和日丽,或斜风细雨,浓妆淡抹总相宜。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板书:春意盎然)女孩子们,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走进山水,贴近词人。
1、在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里,有这样一叶扁舟,上面坐着——渔翁,这渔翁就是——张志和,就是号称烟波钓徒的诗人,他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可惜他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背影,此时,他的脸上又会有什么表情呢?男孩子们,让我们把这种悠闲读出来吧。
2、、在这里,归是指——回去,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
一边是世外桃源,悠闲自在,一边是——忙忙碌碌,争名夺利的世俗,他选择的是——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板书:悠闲自在,向往自由)
五、对比阅读,感受不同情感。
1、课前,我们背诵了《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__泛舟江湖。
3、小结:同是渔父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追求,也让我们在经典里感受、成长。
六、作业
1、习作:改写《渔歌子》。
2、“渔父”的形象早已在融化在唐诗宋词元曲里,已成为诗意化的形象;在外国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渔父的形象,那这个形象又有何意义呢?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书。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补充拓展资料(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帮助学生理解老舍为什么对母鸡会有前后如此大的变化并体会“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师:现在让我们在来听听母鸡的叫声,你又听懂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进行说话训练
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
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 。
(学生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操练)
组织交流
生: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孩子们有危险,快到妈妈这里来,妈妈保护你们。”
生: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宝贝儿快过来,妈妈发现这里有好吃的,快来吃呀!”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人们啊快醒醒了,有黄鼠狼来了,快来救救我的孩子啊!”
……
师:我们目睹了母鸡的坚强、无畏、无私和不辞辛苦。在这其间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母性的光辉和力量令我们不禁对母鸡肃然起敬。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齐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了母鸡平凡后的伟大读出了感情)
分析:“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讴歌到“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母亲”通过文本细读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习过程中,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
总评:
《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说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本,首先要让课本变成学生的读本。要会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从会读课本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读课本,读出兴趣来,读出学习问题来,读出学习成果来。
中国古代教育家韩愈认为,读书要“手批目视,口咏其言,心唯其义。”意思是说,翻阅读本,朗读其词,要用心思考和体会书中所讲的含义。读书要读出含义,领会含义,读出含义来,这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31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1-06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1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8
语文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2-27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2-09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10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