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夏日李公见访原文及赏析
《夏日李公见访》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的是贫居状况和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是杜甫写景中的佳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日李公见访原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夏日李公见访原文及赏析1
原文: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译文
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间暑气轻微,于是公子前来与我交游。
贫寒的居室像农家房舍,僻静地靠近在城南楼。
我的邻居十分淳朴,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们求助。
隔着墙壁呼唤西邻:“请问你家有没有酒?”
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于是开席,俯身畅饮不休。
清风从左右吹进屋里,客人惊讶不已以为到了初秋。
抱歉的是檐下鸟儿太多争斗不止,院中林叶太密蝉鸣太稠。
这繁杂的吵噪声一定使您苦恼,唉,谁说我的茅屋寂爽清幽?
幸而池中的莲花晚来清丽,希望凭着这点景致足以把您挽留。
唯恐坛中酒尽您还不能尽兴,请允许我起身另为您寻求。
注释
李公:李炎,时为太子家令。
远林:即远郊的林子。薄:稀少,稀薄,指远林暑气稀薄,可以避暑。
过:拜访,探问。
村坞(wù):村庄。村外筑土形成的小土堡叫做“坞”。
僻近:靠近。
浊醪(láo):浊酒。
喧(xuān):声音杂乱。
稠:众多。
此物:指蝉。聒(guō):吵闹。
水花:莲花。
淹留:长期逗留。
樽(zūn):酒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景中的佳作。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更为惊奇的是此诗部分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此诗描写的是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
“远林”与下文“僻近”相互呼应,说明此处离闹市甚远,幽远深静。并点明李公来游的原因是为了贪凉。此处虽是贫居,但“淳朴”,有“浊醪”,有美景,有乐音,杜甫极力邀请客人留下饮酒,有挽留之意。“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这里写的比较有意思,作者居住此地,知此处有酒,实有“故弄玄虚”之感。下句“”酒从墙头过,展席畅饮美酒,与上句结合,也展现了杜甫少有的'浪漫之意。前句很有意思。一来显得是贫居,墙低,故酒可以打墙头递过来;二来也显得邻家的淳朴,为了顾全主人家的面子,不让贵客知道酒是借来的,所以不打从大门而打从墙头偷偷地送过来。杜甫之憎富人,爱穷人,是有他的生活体验作基础的。
杜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特点,而“”而真正让我们惊得恰恰是“惊”字,秋好像人一样知道了客人的意愿,刮起了习习清风,可谓顿挫到了极致。下两句用对偶句描写了林间鸟儿斗架、蝉鸣,为下句铺垫。“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这两句是说:我不禁“苦恼”的埋怨道这些东西吵闹,谁说我的草庐幽静呢?杜甫此时的苦恼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恼”,而是假意的苦恼,这中“苦恼”正是作者得意之处。最后四句是说:因为村野僻远,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拿来款待客人,只好将此问美好的景色充作留客之物。西家的酒,也许没有了,不能不更想个办法,总之委屈不了你。从这里也显示了杜甫的淳朴、豪爽。
夏日李公见访原文及赏析2
[唐]杜甫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帝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预恐尊中尽,更起为君谋。
注释:
【鹤注】诗云村坞城南,则是在长安城南作矣。别本作李家令,考《宗室世系表》,唯蔡王房有炎为太子家令,又让皇帝房平亦为太子家令。然平去让皇五世,不与公同时,疑是李炎。当属天宝末年作。
远林暑气薄①,公子过我游②。贫居类村坞②,僻近城南楼④。傍舍颇淳朴⑤,所须亦易求。隔屋唤西家⑥,借问有酒不⑦?墙头过浊醪⑧,展席俯长流⑨。
(首联点题。贫居以下,承远林。此叙所居景事,而兼述留饮之情。申涵光曰:“隔屋唤西家”,“墙头过浊醪”,画出村家情事宛然,语不嫌质。)①沈约诗:“远林响咆兽。”闵鸿《羽扇赋》:“暑气云消。”②应玚诗,“公子敬爱客。”③陶潜诗:“贫居乏人工。”庾信诗:“依稀映村坞。”④城南,即公所居城南韦社也。⑤王粲《七释》:“浑沌淳朴。”⑥《邴原传》,“以仆为西家愚夫耶?”⑦曹植诗:“借向谁家子。”《诗》:“有酒湑我。”陶潜诗:“当复如此不?”⑧稀康书:“浊醪一杯。”⑨赵曰:杜陵之樊乡,有樊川,而潏水则自樊川西北流,经下杜城,诗云“展席俯长流”,岂其居当此地耶。卢谌诗:“平陆引长流。”
清风左右至①,客意已惊秋②。巢多众鸟斗③,叶密鸣蝉稠④。苦遭此物聒⑤,孰谓吾庐幽⑥。水花晚色静⑦,庶足充淹留⑧。预恐樽中尽⑨,更起为君谋。
(“清风”以下,承暑气薄。此叙夏时景物,而并及劝饮之意。《杜臆》:此物聒,承蝉鸟,反言以见其幽。晚色静,又作转语,文有顿挫之致。此章两段,各十句。清风左右至,方喜凉气披襟,忽而鸟斗蝉鸣,又觉繁声聒耳。及看水花晚色,则喧不碍静,幽意仍存。即见前景物,写得曲折生动如斯。知善布置者,随处皆诗料也。)
①《诗》:“穆如清风。”江淹诗:“晨飙自远至,左右芙蓉披。”②江总诗:”丝传园客意。”江淹诗,“春意秋方惊。”③陶潜诗,“众鸟相与飞。”④孙绰诗:“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潘岳诗:“呜蝉厉寒音。”⑤汤僧济诗:“此物今空传。”郭璞《江赋》:“千类万声,自相喧聒。”⑥陶潜诗:“吾亦爱吾庐。”⑦何逊诗:“水花披未落。”《古今注》:“芙蓉,名荷华,一名水花。”《杜臆》:水花言静,犹《诗》言静女,形容有致。谢朓诗:“瑶池暖晚色。”⑧《楚辞》:“赛淹留而无成。”⑨陶诗:“樽中酒不燥。”黄彻《溪诗话》:杜诗有用一字,凡数十处不易者,如“展席俯长流”、“做睨俯峭壁”、“俯视但一气”、“俯视万家邑”、“牧藜俯沙渚”、“此邦俯要冲”、“四顾俯层巅”、“材归俯身尽”、“旄头俯涧瀍”、“层台俯风渚”、“城上俯江郊”、“开宴俯高柳”、“游日俯大江”、“汇槛俯鸳鸯”、“缘江路熟俯青郊”。其余一字屡用,若此类甚多。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景中的佳作。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更为惊奇的是此诗部分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此诗描写的是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
“远林”与下文“僻近”相互呼应,说明此处离闹市甚远,幽远深静。并点明李公来游的原因是为了贪凉。此处虽是贫居,但“淳朴”,有“浊醪”,有美景,有乐音,杜甫极力邀请客人留下饮酒,有挽留之意。“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这里写的比较有意思,作者居住此地,知此处有酒,实有“故弄玄虚”之感。下句“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酒从墙头过,展席畅饮美酒,与上句结合,也展现了杜甫少有的浪漫之意。前句很有意思。一来显得是贫居,墙低,故酒可以打墙头递过来;二来也显得邻家的淳朴,为了顾全主人家的面子,不让贵客知道酒是借来的,所以不打从大门而打从墙头偷偷地送过来。杜甫之憎富人,爱穷人,是有他的生活体验作基础的。
杜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特点,而“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而真正让我们惊得恰恰是“惊”字,秋好像人一样知道了客人的`意愿,刮起了习习清风,可谓顿挫到了极致。下两句用对偶句描写了林间鸟儿斗架、蝉鸣,为下句铺垫。“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这两句是说:我不禁“苦恼”的埋怨道这些东西吵闹,谁说我的草庐幽静呢?杜甫此时的苦恼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恼”,而是假意的苦恼,这中“苦恼”正是作者得意之处。最后四句是说:因为村野僻远,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拿来款待客人,只好将此问美好的景色充作留客之物。西家的酒,也许没有了,不能不更想个办法,总之委屈不了你。从这里也显示了杜甫的淳朴、豪爽。
【夏日李公见访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李端公原文及赏析08-21
李端公 / 送李端原文及赏析09-02
酬李穆见寄原文及赏析08-31
李端公 / 送李端原文翻译及赏析08-17
访隐者原文及赏析08-29
访秋原文及赏析08-19
访落原文及赏析07-21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原文及赏析08-28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原文及赏析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