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美食摄影技巧】餐厅里自然光与人造光的运用
【美食摄影技巧】餐厅里自然光与人造光的运用1
自然光/人造光色温对照表
发光源色温(K)
烛光1800
日出1800~20xx
白炽灯2500~2800
日光灯2800~3400
碘钨灯3500
早上及下午4500
日光直射5400
闪光灯5400~5800
氖灯5700
阴天6000
晴天6400~6900
正午10000以上
色温的概念是19 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所创立,其认为假定有一纯黑物体若
能够将照射在表面上的热量全部吸收,然后又以一点损失都没有的方式将热量用“光” 释放出来的`话,那么这个物体便会因为热量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
【美食摄影技巧】餐厅里自然光与人造光的运用2
掌握光源与构图 你也可以是美食摄影大师
和三五好友相约聚会用餐,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该怎么拍才好看呢?其实只要掌握好光线来源与正确白平衡,加上适当景深与构图安排,相信你可以用照片烧出好菜。不过要注意的是,在拍照同时也别忘了遵守用餐的基本礼仪,过度的喧哗与使用闪光灯都是令人厌恶的行为;最后享用美食才是根本重点,千万别为了拍照而耽误用餐喔!
要将眼前美食拍得好看其实没有想象中简单,因为有许多细节需要玩家仔细观察。例如光源种类、白平衡和取景角度的拿捏等,都是决定美食作品成败的重要关键,只要拍出的照片能引发让观者的食欲,就是一张成功的美食照。
Canon EOS 650D+EF-S 18-55mm F3.5-5.6 IS II的37mm端,光圈F5,快门1/20秒, ISO 1600,自定义白平衡, M 手动模式, RAW转JPEG。
从光线下手
当进入餐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留意光线来源。若是在白天时间用餐,当然是以自然光进行拍摄为佳,因为通常相机在自然光源下大都能拍出正常的`色温,较不容易出现色偏情况,玩家可轻易表现出食物的自然光泽与色彩,间接为美食照加分。
在自然光源下拍摄美食,能轻易拍出食物本身的自然光泽与色彩。
在室内用餐可挑选人造光源充足的座位,拍出来的美食会较为明亮。
设法拍出美食表面诱人的光泽质感,也是会令照片有加分的作用。
适当的控制景深,可让观众清楚分辨出画面中的美食的原始面貌。
特意以大光圈虚化背景,强调鲑鱼卵美味可口的样子。
倘若用餐环境只有人造光源的情况下,则建议尽量挑选光线充足的座位,为得就是要让食物能获得充份照明,这样除了能反射出美食表面的油亮光泽外,相机也因此能获得较足够的快门速度,降低因手震导致照片模糊的机率。
白平衡该怎么选
一般玩家们拍摄美食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拍出具有严重色偏的照片,而其实这和餐厅内的人造光源有很大的关系。聪明的你看到这里,应该就已想到该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没错!就是白平衡。在拍摄时,玩家可视室内光源种类来选取相对应的白平衡,例如在黄光环境下要选择“钨丝灯”白平衡,遇到日光灯则要选择“白光管”白平衡……等,以此类推。
白平衡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美食照带给人类眼睛的视觉味蕾。
【美食摄影技巧】餐厅里自然光与人造光的运用3
摄影基础及技巧 色温和自然光详解
●什么是色温 人们在进行彩色摄影时,要求光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及准确的色温,以求得物质世界真实的还原。
色温对光源而言。“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能全部吸收它上面的辐射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完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表示实际淘汰的光谱成分。”
所谓“完全辐射体”是科学家理想中的物体,这种特殊的炽热物体的辐射率几乎达到100%。这种完全辐射体在连续加热的情况下, 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加热体的辐射出来的光谱成分会发生一系列的光色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辐射光的光谱成分也发生变化。
色温用绝对温标标示,单位为K(开尔文)。 色温与光谱成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色温是计算完全辐射体的“温度”。
●自然光、人工光的色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例如到商店去买布料,有时对布料的颜色看不准,要拿到靠近窗户处去观察,这是因为光线暗或光源色温不对而影响了人的视觉对色的判断。无论在高色温或低色温的情况下,都会使布料的“本色”发生变化。还有,在晚上我们发居民楼里有的窗户透出黄橙色的光,有的窗户透出浅蓝色的光。这是有的家用了普通白炽灯照明,有的家用的是“日光灯”照明,由于这两种光源的色温不同,所以它们的光谱成分也不同,于是产生了色光的差异。再有,在早晨日出或傍晚日落时刻,天空和大地都会被染上一层金黄色,美丽无比。这是由于此时太阳光的色温比较低,光谱中含的长波光比较多的缘故……
由此可见,光源的色温影响着人的日常生活,同样也极明显地影响着彩色摄影。为了获得物质世界色彩的真实还原,现代彩色感光材料分成高色温的日光型和低色温的灯光型两大类。它们对色温的要求分别是5400K和3200K。 自然光的色温
自然光是指大自然中固有的淘汰。日光和天空光是自然光最主要的淘汰。由于宇宙运动的规律发生着地球自转运动,这样使自然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它要受到时间、季节、气候、地理等条件的影响。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着自然光的色温,各种不同变化状态下自然光色温见下表:
自然光色温
日光5500K
阳光(中午及中午前后) 5400K
日出、日落时刻 20xx~3000K
日出后日落前1小时 3000~4500K
薄云遮日 7000~9000K
阴天 6800~7500K
晴朗的北方天空 10000K以上
以上表中,我们基本上看出一天之中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带来的太阳光变化形成的色温变化,同时也看出气候变化对光源色温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日光和阳光之间的区别。日光是指在晴天下阳光和天空反射光之和。阳光是指太阳的直射光。天空光是大气层散射阳光并透射大气层的光,所以天空光是一种散射形态的光。
人工光的色温
人工光是指各类由人工制造的照明灯具发射的光。按性能可分聚光灯、散光灯,按色温可分成高色温和低色温,按用途可分成日常照明和影视照明专用等等。由于用途、功能的不同,各类人工光的色温也千变万化。常见人工光色温见下表: 人工光色温
火柴光1700K
蜡烛光 1850K
家用白炽灯(100-250W) 2600~1900K
家用白炽灯(500W) 2900K
卤钨灯 3200K
镝灯 55500K
目前我国用于电影、电视和照相用的人工光源相当一部分是卤钨灯系列。这类型光源在使用过程中色温比较稳定,当然还有体积些耐用等等优点。彩色感光胶片由感红、感绿、感蓝三层乳剂组成(当然是根据日光型和灯光型胶片对色温要求设计)。由于各种光源色温的不同而使光的光谱成分也不同,即光源的光谱中含有的红、绿、蓝三种光波成分也不一样。正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彩色感光胶片对光源的红、绿、蓝光的感光比例不一样而造成正像色彩效果的不同。
第一,光源不同,光源中红光和蓝光含量比例发生变化。随着色温的下降,长波光的成分增加,短波光的成分下降,因此,画面就会偏暖色。
第二,光源色温的变化,但绿光的含量比例基本不变。光的三原色含量相近,就含有白光的性质。
●影响色温的因素
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它们的色温并不是绝对不变化的,相反,它们受到自然规律和人工的因素或技术因素影响,使光源的色温有时发生变化。
1.大自然天体运动规律影响自然光的色温。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自然光在一天的时间内色温不断地在变化中。早、午、晚、日出和日落时它们的色温是不同的。一般地说来是这样的一种有节奏的变化:日出时色温<早晨<中午,中午时色温>傍晚>日落时分。
2.大自然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包括为晴、阴、昙、晦等。一般来说阴天的色温比晴天要高些,多云的蓝天时色温也比日光高,但是到夜里时,由于自然光已很弱,有时甚至暗到伸手不见五指,此时也就没有色温了。
3.在人工光的照明情况下,由于电压的变化,使光源的色温变化,电压偏高,光源的色温也偏高,电压偏低,光源的色温也偏低。
4.在人工光源前加上透明的色纸后使光源原有的光谱成分改变了,使透射的光色温发生变化,如果加上暖色的透明灯光纸,则光源的色温偏低,光源偏暖色;如果加上冷色的透明灯光纸,则光源色温就偏高,光源偏浅蓝色。
外景自然光的处理
什么是光线处理?或者说什么是光的造型处理?光的处理主要包括些什么内容?
所谓光线处理,就是摄影师根据作品主题思想(或内容)的要求,运用光线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使之达到作品内容所要求的艺术效果,即要完成造型的任务和表现戏剧气氛等表象和表意的任务。
摄影师对外景自然光的处理饮食着以下的内容,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掌握光的照度和色温变化
在上一节中我们分析了太阳光运动的基本规律,从中我们看到了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以及大气层中云、雾等等的天气变化,使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投射到地球表面时,发生了许多的景象,在一般的情况下,太阳光的照度约为10万勒克斯,色温为5400K。
太阳光在经过大气层时,其中一部分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光线被散射,一部分光线投射到地球表面。所以,投射到地球表面的阳光,受到大气层的成分的影响,即太阳光的照度、色温受到大气层的密度、厚度和混浊度的影响。
所谓大气层密度,指大气层中氮、氧等气体层,密度随着空间高度增加而减弱。在摄影艺术的观念中,我们把“云”、“雾”的现象纳入大气层“密度”范围。
所谓大气层厚度,是指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的厚度。 所谓大气层的混浊度,是指大气层中所包含的水分子尘埃及微小介质的状况。
大气层的浑浊度对太阳光的照度及色温的影响
人的眼睛对大气浑浊度的感觉和光的投射方向有关系。太阳光投射方向不一样,大气浑浊度的表现也会有差异,这就会影响景物的造型效果,在逆光、侧逆光下,大气的浑浊度的表现要比顺光下明显强些,这是由于在侧逆光、逆光的条件下,空气中的微小介质、尘埃都将有受光面、背光面、阴影等明暗关系,颗粒性反映得较强。视觉效果感到浑浊度强些。
傍晚时分,大气层的浑浊度要强些,这是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工厂排出的废气、车辆行驶的尘埃飞扬等等使空气中的微小介质增加,从而增加了大气层的浑浊度。
早晨时刻,由于地面上的水分子还没有来得及被太阳光所蒸发,往往有雾状的'效果,这时空气中的浑浊度也大,随着水分子的蒸发,浑浊度也减少。
结论:
大气浑浊度大,太阳光的照度就小,光的色温有所偏高如浑浊度过大,较大地影响太阳光的投射性质,则光的色温会偏高些,但在黄昏、晨光下,由于此时光中含有长波光成分很多,色温又偏低,故此时刻大气的混浊度对光的色温影响就大些;大气浑浊度小,太阳光的照度就大,色温正常。
掌握这些特征后,在光线处理时可根据造型的需要,进行有效的选择,或利用其长处或避免其不利的因素。
大气层的厚度对太阳光的照度及色温的影响
我们把太阳光投射到地球表面的情况分有三个方面:平射时期、斜射时期和顶射时间。
(1)太阳光在平射时期:在这一时期太阳光通过的大气层比较厚, 阳光被散射和遮挡的也比较多,所以照度就小些。另外,这一时期,阳光中的短光波被吸收、散射的也比较多,而长波光被吸收或散射的少,所以此时投射到地球表面的阳光含有长波光的多,而色温偏低。
(2) 太阳光在斜射及顶射时期:太阳光透射空气层的距离要比斜射时期要小得多,所以照度就高。另外,此时太阳光中各种波长的光比较均衡,所以它呈白光性质,色温正常,为5400K。
结论:
大气层厚度大,太阳光的照度小,色温偏低;大气层厚度小,太阳光的照度就大,色温趋向正常。
大气层的密度对太阳光的照度和色温的影响
大气层中云、雾层越厚,密度就大,太阳光的照度就偏低,而色温偏高。大气层中云、雾层越薄,照度偏大,色温趋向正常。大气层中晴空万里,照度最高,色温正常。
●掌握太阳光的投射角度
太阳光的投射角度在一天之内是由低(日出)到最高(正午)又到低(日落)不断地变化着。随着阳光投射角度的变化,一方面决定了光的性质,更为重要的是改变着被照明的景物的亮度范围、明暗反差和气氛,而这些变化和摄影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改变着天空与地面亮度的关系
如果将地面作水平线,随着太阳光的投射角度由平射、斜射和顶射再到斜射又到平射的变化,就不断地改变着天空与地面景物的亮度关系。
平射时期(日出、日落):由于太阳光的投射方向与地平线几乎平行,所以地平面受光量较少,显得较暗,而天空则显得亮,所以天空和地面的亮度间距很大,在逆光、侧逆光的情况下,亮度间距更大。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亮度关系,它有着丰富的造型特色。摄影师面对这种情况,要选择国面造型特色,集中强调最主要的东西,而简化不须强调的东西,从而构成这一时间的独有造型效果。由于亮度间距大,给曝光控制也会带来一定的困难。曝光控制除了使画面获得正常的曝光量之外,还要根据画面气氛及创作意图的要求,灵活控制曝光,以获理想的画面效果。 斜射时期:太阳光几乎处在垂直照明的情况之下,地面亮度和天空亮度之间的亮度间距就比较小。
改变着景物的明暗反差
平射时期太阳光比较弱,照度偏小,所以景物的明暗反差就显得柔软。 斜射时期太阳光的照度大,景物被阳光照明后,就会形成明确的明暗反差关系。 顶射时期太阳光照度更大些,景物在阳光下显示的明暗反差就更强烈,即反差大。 改变景物水平和垂直面的亮度
平射时期,景物垂直面的亮度比水平面的亮度要高。随着太阳光投射角度的变化,到斜射时期,景物垂直面和水平面的亮度就比较接近。而到顶射时期,景物的水平面的亮度往往会高于垂直面的亮度,如在顶射时期,人物头部的头发、额头的亮度就大,而大致垂直面的面部亮度就些顶光造成的照明效果使人物面部光线显得不正常。
改变着景物的色调和影调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不同的太阳光的投射方向,有着不同的造型效果,自然也有着不同的色调和影调。
【美食摄影技巧餐厅里自然光与人造光的运用】相关文章:
沟通技巧的巧妙运用03-17
歌唱呼吸的运用技巧04-18
摄影技巧介绍05-15
运用假设方法解题的技巧10-10
判断词性并分类运用技巧10-11
应试者语言运用的技巧07-29
播音发声的器官运用技巧09-27
语言运用题答题技巧复习攻略06-17
服装摄影中实用的用光技巧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