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作文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但是要写好一好的作文需要很多的必要因素,比如说:要具备环境要素啊,还有就是要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和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小编为你找到一关于描写景物作文的方法与技巧与你一起分享。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1
最怕景物描写,一提起这个话题,就嘴咬笔头无从下笔。下面,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种个人浅见,以飨读者。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描写例如,下面这段关于《葡萄》的描写:葡萄呢,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玫瑰红”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文中在描写葡萄时,不是单一描写某一方面,而是从多角度来共同描写同一事物:“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三个词,分别从形状、颜色、光泽三个不同角度来共同描写“水晶葡萄”的样子。使其描写对象更加丰满,臻于完美。
一、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
尤其写景状物,为了让你笔下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就必须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上例在描写“水晶葡萄”时,就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一般来说,这种比喻都是在代词、形容词描写之后进行,对中心词起修饰或限制作用。该段描写《葡萄》的文字,就是先用形容词“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来描述的。作者感觉还不够劲儿,于是乎,紧接着就进行了比喻。此举,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二、要注意“动态”与“静态”的描写
动态描写,就是对事物活动状态下的描写;静态描写,是指对事物静止不动状态下的描写。上文在对“水晶葡萄”的描写就是静态描写,写出了静态之美。而下面这段对《云》的描写就是动态描写。例如,在蓝宝石般的天空中,飘动着像棉花似的云,他们在空中顽皮地嬉戏着:有时像一只只自由自在的白蝴蝶,悠然地起舞;有时像一群群小白兔,向前奔跑着;有时又好像一群脱缰的野马,在蓝天下奔驰。
天上的云,本身就是一种动态事物,作者在描写时,首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构成了一个排比。将“云”描写成了“棉花似的云在空中嬉戏”“蝴蝶在空中悠然起舞”“小白兔在向前奔跑”“野马在蓝天下奔驰”,写出了云的动态之美。
另外,也要注意“动”与“静”的结合。例如,下面这段对《山石》的描写:我们乘坐竹筏,漂流而下。忽然,我被石壁上的景色迷住了,这太神奇了,形态万千。有的如猛虎下山,只见它张大了嘴巴,怒吼一声,高昂的头;有的仿佛是蛟龙入海,气势庞大,活灵活现;还有的恰似一只雄鹰张开翅膀,将要翱翔蓝天……
作者在描写山石的形态时,运用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将静止不动的山石,描写得富有动感:“如猛虎下山”“如蛟龙入海”“恰似雄鹰展翅”。既有“形态”,又有“动感”,静中有动,静动结合,使景物更加鲜活,跃然纸上。
三、要善于组织语言
景物描写,尽量要避开“叙述性”的语言,善于运用“描写性”的语言。例如,上述对《葡萄》进行描写时,在“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这句话中,“一串串”“紫色的”这两个词都是共同来修饰限制珍珠的,所以,将这些词语要尽量放在描写主体“珍珠”的'前面,将其描写的主体更加突出,语句本身更富有美感。
于此相反,将这些词语放在主体“珍珠”的后面,就成了“珍珠是紫色的,一串串的”。这样去表述,就完全成为了“叙述性”的语言。不是描写,而是变成了对事物简单的介绍和说明,使其表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要引以为戒。
四、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景物描写,应该是作者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的一种凭借,一个载体。描写时,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有所表露。例如,描写《葡萄》语段中,作者在最后描写“玫瑰红葡萄”时,用了一个形容词“圆润可爱”和“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这样的比喻,将作者对葡萄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情感的表达可谓淋漓尽致。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2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各种描写手法
①侧面描写———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②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也是化静为动。
③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④正面描写———光影、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
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⑤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⑥正面描写———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是既简洁,又传神。
如:《江中口占》》荒江鸥浪远,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过,凭舷风满衣。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还有象征,如《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既指眼前景又象征大唐的衰落。可以乐景写哀情,它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首先,从历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寻找到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问: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词中“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本词同第三册李白的《越中览古》的主旨相近,应不难作答。
再如: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考“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另外,
南柯子王炎
山宴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山,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忙、秋收。
问: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所描绘的是一幅几枝鲜花的花辨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答案要求答出几枝鲜花的,给1分;答出沾着水珠等意思的,给1分。)但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出:
一、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烟怅对东风”;
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总之,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类型主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
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时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深刻的社会属性(即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试题类型主要是:
(1)根据景象(意象)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等从而来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为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引起对这一方面的关注。经过高中第三册语文“诗歌单元”的教学,回顾高考,不难发现,高考就在教材之中。
第一,借战争场面的描写表仰慕之意。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由此,借塑造周瑜这一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无尽感慨。尤其是上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数笔勾画出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令人不禁想起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了环境气愤。
第二,寄山水田园,抒恬退隐忍之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采用“田家语”,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把朴素的田园风光,平淡的农村生活与再回田园的闲适愉悦交织在一起,表现诗人超俗的人格和恬淡的心境以及厌恶官场、回归大自然的美好心愿。王维的《山居秋冥》表现的更突出。
第三,怀古伤今,借物抒怀。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带着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之中,采用了意寓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慨。
第四,写羁旅之苦、报国之志。陆游的一曲“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具体的意象概括当年的战争生活体现了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坚强意志。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选取的“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烽火扬州路、一片神鸦社鼓”等景物的简单勾勒,借古讽今,表现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
第五,抒闺情之思、离愁别续。李清照的一曲凄婉的《声声慢》借黄昏时劲冽的秋风、庭院里堆积的黄花落在梧桐之上的绵绵细雨、黄昏虽已降临却仍淅淅沥沥的凄清之景,抒发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极度哀伤的内心痛苦。柳永在他的《雨霖铃》中,通过“凄切的寒蝉、初歇的骤雨、呜咽的泪眼、千里的烟波、沉沉的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凄清苍凉的秋景来烘托伤离苦别,将‘景“与”情“的有机结合达到极致。
第六,借滔滔江水抒壮志难酬的伤感。杜甫在《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登高所看到的凄冷的秋色,和长江的奔腾气势,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3
描写景物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以描写景物为主,一种是在写人、记事中插入景物描写。成功的景物描写所具备的效果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嗅其味,且寄情于景。
描写景物最忌的是观察不细,抓不住景物的特征。景物有远景和近景之分,也有静态和动态之别,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区别。调动自己的'感官,努力捕捉景物的色、形、声、味等方面独特而又细微的特点,是写景状物成功的前提。
其次忌语言表达上的欠火候。平时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出来,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才能使文章形象生动,让人身临其境。
第三,忌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凡景语皆情语,一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4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
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
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相关文章:
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12-27
演讲技巧与方法07-25
批评的口才技巧方法01-06
声音转换技巧方法08-21
赢得辩论的方法技巧08-24
写作技巧与方法09-01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09-27
沟通的说话技巧方法08-30
与男友沟通的方法技巧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