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案

时间:2022-02-22 09:36:2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有关爬山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爬山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爬山教案合集5篇

爬山教案 篇1

  姚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这堂课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讲究教学方法,着眼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加强了课程意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一、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形式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对理论和实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姚老师的这堂课,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体现在:

  1、成功运用情境教学法。上课伊始,姚老师便通过播放课件,紧抓儿童年龄特点,通过感官刺激,铺垫搭桥引路,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2、把活动引进课堂。姚老师这堂课,表演式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给影片配音等活动,全面交流互动,达到了以情煽情,有感而发的教学效果。

  3、把评价引进课堂。姚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小组之间赛评,加上老师的导评,使课堂教学一次次推上高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高昂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此外,姚老师还运用了讨论法、比较法等,让学生不断参与实践。多种形式的交叉、合理运用,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始终

  课堂上,姚老师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议一议,画一画,如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呢?、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呢?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对于这些问题,姚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姚老师还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形式,如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给影片配音、演一演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等等,让学生参与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的满足感、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教为学的思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堂课,姚老师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合作学习把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生生互动,又在师生交流。在探究学习方面,老师设计了几个启迪思维、质量很高的问题让学生研讨,进而画画、配音、表演。这些问题,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程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过去,不少教师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材料。其实,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姚老师通过安排情境创设,画一画、演一演、给影片配音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就是对课程的创新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了不少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

  除此之外,这堂课从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难点突破、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都是做得较为合理和到位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因为缺陷而完美。也就是说,姚教师这堂课也并非完全无可挑剔。假如给影片配音时多给些时间让学生边看影片边练习,这样效果会珧好一些;让学生画了爬山虎的脚之后,多让些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这堂课就更加完美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姚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是一堂成功的、优秀的、典型的阅读教学课。

爬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

  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一、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屏幕(或黑板)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山虎的脚。

  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5、熟读,指导背诵。

  6、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详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触 巴 拉 贴

  3、在四人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变与弯与贴的因果关系。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长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⑴ 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教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⑵ 评议刚才同学的演示。

  ⑶ 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⑷ 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就必须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 看电脑演示爬山虎正面爬墙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紧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⑹ 熟读课文,试着将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7、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归纳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 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

  1、学生归纳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第三、四、五这几个自然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了细心而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听写词语

  六、拓展作业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2、细心观察一种植物,将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3、实地观察爬山虎(如有条件),了解爬山虎的其他特点。

  4、思考人类有哪些方面模仿了爬山虎的脚攀爬的原理;或我们人类在哪些方面可以模仿爬山虎攀爬的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爬山教案 篇3

  课前谈话: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什么来了?

  生:爬山虎

  师:出示图片,猜一猜

  生……

  师:大人小孩儿?

  生:大人。

  师:到底是哪个大人啊?

  生:孙老师。

  师:这就是我,我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出示录像)

  师:我们在课间游戏呢。

  (出示小学生的画面,让老师当大使)

  (有个小学生介绍北京小吃)

  师:南昌有什么好吃的?

  生……

  生:小小旅行家,北京有长城

  生:黄山

  介绍学校

  师:出示校园一角,板书爬山虎,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吗?

  生:童话作家。

  上课。

  师: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和老师一起写,注意“那”字的左边是两笔,“绿”字的最下面一横稍稍长点……

  (齐读课题)

  师:绿绿的充满生机,再读课题。

  师:想知道这篇文章里写了什么吗?那就打开课文来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大约5分钟)

  师:谁坐好了就说明已经读完了。

  (生继续读)

  师:孙老师认为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再读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读得特棒。

  (出示词语卡: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生读

  生:(读)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师:春风拂面,轻轻的拂过,再读一遍。

  (生读)

  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学生读

  (出示:曲线的“曲”“曲”两个字音的释义选项。)

  师:选哪一种解释。

  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出示:两组句子。

  师: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生:叶圣陶 肖复兴

  师:肖复兴是一位作家,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和你们差不多。

  师:《爬山虎的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带有爬山虎,那篇是写植物的,这篇还是吗?

  师:这篇课文是写哪两件事?在哪里可以分为两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

  师:可以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我们简单的概括,修改文章,修改作文可以吗?

  生:6—10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师:概括一下。

  生:邀请做客。

  师:大家跟他意见一样吗?

  师: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自学这部分,一会儿交流。用笔画一画,一会儿出声的读一读划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学)

  师:出声的读读你划的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看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

  师:你从哪里看到的?

  生:密密麻麻

  师:“密密麻麻”什么样啊?看看叶老先生修改的。

  (出示修改的文章的图片)

  师:我们应该怎样画曲线直线啊,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生读)

  师:听到你的读,我仿佛看到“密密麻麻”。

  生:从一张画像,一幅画像,我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师:有什么不同呢?一起体会体会。

  生:“幅”字用在画像上就更准确了。

  师:我们平时说一幅画像,这样用字就更准确了。

  板书

  师:叶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们再看看叶老的修改,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了一大段话……)

  (出示:怎么你把包……)

  师:两个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一个是删改,都有“删”字,知道“删”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我们先看看“册”字的来历,(出示图片)古人也有写错的时候,他们就用小刀把字挖去,所以,删字就是册字加一个立刀。……

  师:要想写好,注意什么?

  (生说)

  师:删改前的字和删改后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啊?自己读读,试一试

  生:书皮换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师:你用的是课本上的话。

  师:叶老这个大作家为我这个初中生修改,你感受到什么?

  生:认真

  师:谁能在课文中找到呢?

  (生读文中句子)

  师:我感到这春风不仅吹到脸上了,还吹到心里了,应该怎么读啊?自己试试。

  (生读)

  师:这篇文章一千五百字,可是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出示修改文字)

  师:配乐,叶老是教育部副部长……可忙了,但是还为我这样的学生修改文章,读——

  (生读)

  师:当时的叶老已经七十多岁了,牵挂着我们的成长,所以——

  (生读)

  师: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仅仅是一个认真的老人吗?

  生:温柔

  生:慈祥

  师:叶老是一位教育家。

  生:给我们关爱。

  师:给予每一个学生关爱。

  师:叶老后面还写了一段评语。不仅告诉肖复兴,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的?

  (生读)

  师:怎样写好作文?

  生:具体事实。

  师:看第二句话,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吗?写好作文——

  (生读句子)

  师: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

  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师:修改了一百多处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提出来)

  师:快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那段简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

  (板书)

  师: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了一位大作家。他不能忘记,我们也跟随他一起,

  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生填写内容,汇报。

  出示:句子

  师:读前面的句子,生读。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也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一下学习卡片上的话,看看怎么修改啊?(下课铃响)

  (学生修改)

  师:用上这两个修改符号。能说说怎么修改吗?

  生回答。

  师: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回答。

  师:看到课题……

  下课。

爬山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6.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爬山教案 篇5

  一、情境导入,预习交流(3)

  1.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题目,齐读)

  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 均匀)。(师随机板书)

  3. 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盛,这么美是因为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二、自主阅读,导学问难(6-8)

  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一读。教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

  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非常认真,下面咱们就来小组讨论讨论。(小组讨论,综合答案)

  三、互动研究,精读体验

  (一)第三自然段(12)

  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

  1.(1)交流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同时强调“反面” (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寻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

  (2)(师板书)注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师板书,生注意观察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2.(1)交流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

  (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柔软)

  3.交流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

  4.师总结: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随学生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5.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生答: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现在他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的那么形象、准确是因为他这次(认真观察)了。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5)

  1.师:下面咱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呢?(指名小组代表读描写往上爬的句子)

  2.师:请同学们自己也读一读这个句子,在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语下面画“▲”,体会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请一生反馈(触、巴、拉、贴),相机板书:触、巴、拉、贴。

  4.你是怎样理解“触 巴 拉 贴”这几个动作的呢?还记得我们帮助理解词语的几个方法吗?(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位置互换进行比较)现在就请每个小组选取一种方法再来体会体会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5.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1)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2)阐述小组的理解(体会触、巴、拉用力的程度逐渐加深,“拉”用力向上的状态)

  (3)从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用词的精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爬山虎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

  (4)带着理解读一读这几句话。

  教师小结:是呀,从爬山虎向上爬墙的过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准,更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作用以及它顽强向上的生长状态。狂风大作阻挡不了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脚步,他的脚——(接读),暴雨来临依然阻止不了它,它的脚——(接读)。看着这样坚韧的爬山虎的脚,你们佩不佩服?让我们读出对它的敬佩 。

  6.(1)作者开始将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蜗牛的触角,现在它比作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体会爬山虎的脚有力,能紧紧的抓住墙壁,一脚一脚向上爬),所以它才能(牢固)地紧贴在墙上。

  (2)谁愿意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爬山虎脚的坚韧、有力!(指名读,男生读)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1)现在,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怎么爬墙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老师能不能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呢?(不能)为什么?

  结合壁虎向上爬的样子体会: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师总结: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的用词多妙呀,既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又写出了它坚韧向上的精神。

  8.你们喜欢这样的爬山虎吗?请你自己再充满感情的读一读,争取把这段积累下来(生自主背诵)

  9.结合板书一起背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爬山虎能够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前提是?(触到墙),那么没有触到墙的呢?(生答:不几天就“萎了”)

  师:是的,本来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植物。但叶圣陶陶爷爷却写的那么生动形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观察细致,抓住事物的特征)

  四、拓展延伸,综合实践(2)

  同学们,文章主要写的是爬山虎的(脚),题目也是爬山虎的脚,可是作者为什么先写它的叶子呢?一墙令人看着舒服、好看得很的叶子与脚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说说)

  师小结:这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叶子,不仅给下文写脚做了铺垫,二这一墙美丽的爬山虎叶子,更加衬托了爬山虎的脚起到的重要作用。你们看,叶圣陶老先生不愧是个名家,他含蓄得自然,铺垫得巧妙,你们写文章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啊!

  五、反馈总结,感悟收获(3)

  1.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说)

  2.师总结:叶圣陶先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请你带着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对爬山虎的脚的敬佩之情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机动)

  六、作业设计

  1.再次读一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或花卉,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写一写。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颜色:嫩红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教案】相关文章:

爬山的教案11-04

《爬山》教案03-06

关于爬山教案11-25

爬山活动教案12-19

爬山优秀教案03-06

爬山的教案15篇02-21

爬山的教案(15篇)03-28

精选爬山教案四篇07-07

【精选】爬山教案4篇07-26

爬山虎的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