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调研方案模板合集五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调研方案 篇1
一、调查的背景
一是园际发展不均衡。公办园只有1所,民办园越办越多,迄今为止有18所。在19所幼儿园中,公办园是省示范性幼儿园,民办园中有7所省三级幼儿园,其他11所规模较小。
二是师资队伍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园所骨干教师缺失、师资整体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制约着幼儿园的内涵发展。为找到优化科研骨干队伍的路径以及运作策略,笔者展开调查。笔者在与梅林片19位幼儿园园长的座谈中,了解到各园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均衡。在年龄结构上较为合理,公办园教师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7.8%,30~40岁之间的占67.8%;41岁以上的占14.2%。18所民办园的教师年龄在20岁以下占40%;20~30岁之间的占20%;30~40岁之间的占36.7%;40岁以上的占3.3%。从数据中看出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集中在30~40岁之间(简称为“30+”)的教师中,这一教龄较长的优势群体为打造科研骨干队伍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保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梅林片19所幼儿园为例,了解“30+”教师的科研现状以及科研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优势与不足,试图为打造科研骨干队伍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二、调查的设计
1.调查的时间:20xx年6月~7月。2.调查方式(1)开展座谈1次,座谈的对象是梅林片19所幼儿园的园长,内容是谈本园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打造“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议。(2)对19所幼儿园中41名“30+”教师发放学校自编的《教师课题研究状况调查问卷》。公办园(下文简称为M园)发放问卷19份,18所民办园(下文简称Y园)共发放问卷22份,总共4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1份,回收率为100%。此次调查方法采取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主体部分从“科研态度”“科研困难”与“科研能力”这些方面对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M园和Y园“30+”教师的学历与职称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历结构中看出,M园和Y园的“30+”学历都达标,集中在专科。M园中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0人,显现高学历发展态势。调查表明,M园和Y园教师的职称结构差异很大,原因在于教师的编制问题。M园的“30+”中有15位是在编教师,由此职称评定上占优势,现今高级职称有6人,11位一级教师。Y园的'22位“30+”都是非在编教师,未定级教师比例占到90.9%,只有2位一级教师,还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二)M园和Y园“30+”教师的科研情况分析
1.科研态度调查表明,大多数“30+”们有较强的科研成长意识和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愿望。此外,在“去做科研”这件事上,M园和Y园教师的看法有相当大的分歧:M园有73.6%的教师认为“做科研”不仅仅是专业人员的事,更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在业务上钻研、在工作中深入、在实践中落实,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而Y园中有72.7%的教师认为“做科研”是相对于专业人员而论的事,片面地认为“做科研”与一线教师存在一定差距。此逆差说明,M园教师的科研意识高于Y园教师,Y园教师的科研认识是盲目的。究其原因,Y园教师对于课题研究停留在良好的愿景上,教育科研“悬崖一灵芝,可望而不可即”的认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亟须科研骨干的引领和帮扶,转变科研观念。
2.科研困难关于教师科研困难的题目只有1题,此项题目为多项选择题,统计结果如下:从统计的数据中看出“,30+”们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究其原因,一线农村教师长期缺乏站在理论的基础上去实践、思考、研究,以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这么多的困惑,亟须科研知识的充实。首先,有75.6%的教师难于提出课题题目,缺乏科研问题的意识,直接制约了教师的研究。其次,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对教育问题与现象的判断与分析,有87.8%的教师难以调整和落实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研究中最大的困惑来自于写作,这是幼儿教师教育理论基础先天不足的体现,与我国当前的整个教育体制有关。
四、对策与建议
我们立足于梅林地区实情,推出以“园际联盟”为路径,以“科研骨干共同体”为抓手的策略来优化“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
构建“园际联盟”网络我们梅林片建立层层结对、层层辅导的“园际联盟网络”,以公办园为龙头,与18所民办园结成紧密的发展联盟体,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带教指导”和全方位联盟带教工作,提升带教内涵,完善带教机制,探索联盟体共同发展模式,加快各级幼儿园的创建步伐,实现联盟体各园所的共同发展。
打造“科研骨干共同体”打破公立和民办园的界限,整合区内“30+”教师进行“扶帮互助”的结对关系,利用“同园结对”“异园结对”等方式,以课题为枢纽,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学共进、和谐发展。以上只是我们粗略的对策框架,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梅林片能建立一个富有激情、充满理想、凝聚智慧、放射活力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机制,正是我们构建梅林片科研共同体,促进梅林片教师整体发展的体现,也是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孜孜追求!
调研方案 篇2
一、调研目的
1、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确定就业岗位(群),了解岗位职责和岗位从业人员结构
3、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收集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岗位生产对象,生产流程等,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考虑潜在的因素
4、明确专业定位
二、调研对象
1、企业高层管理者
2、企业中层管理者
3、企业基层
4、行业专家
5、毕业生
三、调研形式
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
问卷调查
专家咨询
座谈
抽样调查
现场考察
广告分析
毕业生反馈
四、调研时间安排及内容
(一)调研的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组成调研组,围绕调研主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确定调研课题,拟定调研方案(含调研提纲)。
2、实施阶段:围绕确定的调研课题,深入企业、查找问题,对企业进行调研。
3、形成调研成果阶段:在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交调研成果。
(二)调研内容
1、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
(1)收集行业或地区该职业领域里涉及技术、经济和社会现状、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的数据;
(2)了解劳动市场情况,该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就业人数和层次,行业或地区的投资情况,相关产业的生产、销售和利润在经济发展中所占份额,就业需求等;
(3)如岗位群当前就业人数、需求人数、近期预计需求人数;
(4)某岗位群中各岗位当前就业人数、来源及需求人数;
(5)当前社会急需岗位及所需人员层次、职位;
(6)某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7)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的人员和将输送的人员情况;
2、调研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调研时间:XXXX
调研内容:
(1)企业人才现状
(2)企业未来3-5年人才需求状况
(3)对学院毕业生的认可度
3、调研企业的中层管理者
调研时间:XXXX
调研内容:
(1)岗位主要职责
(2)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及流程
4、调研企业基层
调研时间:XXXX
调研内容:
(1)岗位工作目标分解情况:各类型岗位工作目标、各具体岗位工作目标;
(2)岗位职责安排情况: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各类型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各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内容;
(3)各具体岗位的胜任能力、胜任资格要求;
(4)对行政服务满意度评价的看法及建议
5、咨询行业专家
调研时间:XXXX
调研内容:
(1)行业现状
(2)行业发展动态
(3)行业前景规划
6、调研毕业生
调研时间:XXXX
调研内容:
(1)调查岗位的劳动状况
(2)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
(3)岗位工作过程
(4)岗位变迁
(5)岗位薪酬
五、调研的准备
问卷调查表格的准备
调研计划制定
问题的准备
调研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抓党建信息调研,不断增加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寻找解决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组织人事干部作风建设,提高组织人事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全县林业工作大局,同时为上级党组织党建工作决策提供基层支撑,为我县党建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每月报送1至2篇党建工作动态或组工信息。2、每半年报送1至2篇理论调研文章。
三、调研内容
一是围绕基层党建情况搞调研。(1)当前基层党组织党建基本情况及主要职能;(2)基层党组织履行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3)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情况及相关建议。 二是围绕党建热点、难点问题搞调研。重点进行六个课题的研究:(1)构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常态机制问题研究;(2)完善干部考核选拔方式方法问题研究;(3)实现对干部严格有效管理监督问题研究;(4)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问题研究;(5)健全党员教育工作体系问题研究;(6)落实党委党组党建工作责任制问题研究。
四、调研方式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报作品。采取深入基层党组织实地和召开座谈会听情况相结合的办法调研,从剖析典型入手,分析情况,查找问题,研究决策,形成调研文章。二是通过抓亮点报信息。拓宽信息渠道,积极主动挖掘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积极因素和亮点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地总结分析基层党建工作的典型人物和经验办法。
五、工作措施一是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局党建信息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陈建鹏同志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局长祁怀鑫、副局长刘晓凡同志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人教股负责同志、支部书记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局人教股。二是明确工作任务。局党建信息调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研作务的分配、活动的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协调、信息的收集、调研材料的把关和上报工作,各支部书记负责调研活动的组织和完成领导交办的调研课题任务,同时至少每季度完成一篇党建信息报送任务(一年至少四篇)。三是积极鼓励投稿。大家积极采写党建信息,踊跃投稿,多出亮点,多出精品,以推动我局党建信息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对于上刊的稿件,年底按照林业局信息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调研方案 篇4
一、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0日—10月31日
二、参加对象
镇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村居全体干部。
三、活动主题
围绕如何认识新优势、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推进转型新发展、如何实现民生新改善、如何谋求改革新成效等“五新”主题,开展大调研、大讨论活动。
四、活动步骤
(一)宣传学习
1、召开动员部署会。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对开展“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进行专题部署安排。
2、组织中心组学习。围绕“五新”主题,认真组织一次中心组集体学习,切实做到深入领会、深入思考、深入研讨。
3、举办专题辅导。邀请相关领导、专家举办一次专题辅导活动,深入解读市委魏书记讲话精神,领会“五新”的内涵和外延,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市委、县委的中心工作上来。
(二)调研讨论
1、开展调研月活动。围绕“五新”主题,从9月17日至10月16日,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寻求推动我镇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2、组织专题大讨论。分管、包片领导牵头,安排分管部门、包片村居组织工作人员迅速掀起“五新”学习、讨论热潮,围绕“五新”分专题开展讨论活动,以头脑风暴、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心得、深入研讨,同时做好学习、讨论笔记,切实把大讨论的过程转变为统一认识的过程、解放思想的过程、调整思路的过程。
3、撰写调研报告。领导班子成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方法、新经验,每人精心撰写一篇思想深刻、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于10月16日前将电子稿发送至镇党政办邮箱。
(三)交流完善
1、召开成果交流会。在完成调研报告的'基础上,于10月中下旬分类别召开“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成果交流会,交流心得体会,畅谈发展思路,谋划明年工作,推进转型发展。
2、形成决策建议。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工作实际、联系发展现状,将活动开展的新成果及时总结提炼,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一批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组织机构
成立镇“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全镇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刘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黄灏、谈亮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调研方案 篇5
软件需求分析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实施最重要的关键点。据有关的机构分析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软件产品存在不完整性、不正确性等问题80%以上是需求分析错误所导致的,而且由于需求分析错误造成根本性的功能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一个项目的成功软件需求分析是关键的一步。
A.软件需求分析人员组织
软件需求分析其根本性问题是理解用户功能需求,由此软件需求分析实际上是与客户间交流过程完成的目标。要求我们组织适当的参与人员进行交流活动。
需求分析是一个综合团队的工作,是在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对用户需要进行渐进方式逐步深化;通过不断变化方式形成具体约束;努力实现需求功能目标形成特色效果的商业化产品。需求分析是一个商业行为,完全是一个商业化操作,要求有商业、技术等结合的团队共同合作,解决需求和设计的同步,设计符合需求。
项目涉及内容,项目大小都需要我们考虑参加软件需求分析工作团退的人数,配置合理的参与人员。一般我们必须有商务活动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设计技术人员等参加,而且要求组织人员必须明确负责范围,以及明确工作目标,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B.具体开展需求分析工作,建议采用以下步骤形成软件需求:确定项目目标及范围→获取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编写需求文档→评审需求文档→管理需求。
第一步:明确需要分析的工作目标,同时确定调研对象,最好能指定本次项目的接口人。
明确软件需求分析的主要实现目标包括如下内容:
1)对实现软件的功能做全面的描述,帮助用户判断实现功能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促使用户在软件设计启动之前周密地、全面地思考软件需求;
2)了解和描述软件实现所需的全部信息,为软件设计、确认和验证提供一个基准;
3)为软件管理人员进行软件成本计价和编制软件开发计划书提供依据;
第二步:获取用户需求。这是该阶段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对用户进行访谈和调研。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会议、电话、电子邮件、小组讨论、模拟演示等不同形式。具体说来可分为三个阶段:
1.“访谈”阶段
这一阶段是和具体用户方的领导层、业务层人员的访谈式沟通,主要目的是从宏观上把握用户的具体需求方向和趋势,了解现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等具体情况、客观的信息。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方式。针对具体的职能部门以及成员单位。
实现手段:访谈、调查表格
输出成果:调查报告、业务流程报告
2.“诱导”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承建方已经了解了具体用户方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等具体实际、客观的信息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硬件、软件实现方案,做出简单的用户流程页面,同时结合以往的项目经验对用户采用诱导式、启发式的调研方法和手段,和用户一起探讨业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便易性、习惯性。用户可以操作简单演示的DEMO,来感受一下整个业务流程的设计合理性、准确性等等问题,及时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
实现手段:拜访(诱导)、原型演示
输出成果:调研分析报告、原型反馈报告、业务流程报告
3.“确认”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上述两个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流程细化、数据项的确认阶段,这个阶段承建方必须提供原型系统和明确的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并能清晰地向用户描述系统的业务流设计目标。用户方可以通过审查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以及操作承建方提供的DEMO系统,来提出反馈意见,并对已经可接受的报告、文档签字确认。
实现手段:拜访(回顾、确认),提交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原型演示系统
输出成果:需求分析报告、数据项、业务流程报告、原型系统反馈意见(后三者可以统一归入需求分析报告中,提交用户方、监理方进行确认和存档)
整体来讲,需求分析的三个阶段是需求调研中不可忽视一个重要的部分,三个阶段或者说三步法的实施和采用,对用户和承建方都同样提供了项目成功的保证。当然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特别在采用迭代法的开发模式时,需求分析的工作需一直进行下去,而在后期的需求改进中,工作则基本集中在后两个阶段中。
第三步:分析用户需求。
需求分析人员对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整理。下面是几条常见的准则:
1.对于用户提出的每个需求都要知道“为什么”,并判断用户提出的需求是否有充足的理由;
2.将那种以“如何实现”的表述方式转换为“实现什么”的方式,因为需求分析阶段关注的目标是“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3.分析由用户需求衍生出的隐含需求,并识别用户没有明确提出来的隐含需求(有可能是实现用户需求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往往容易忽略掉,经常因为对隐含需求考虑得不够充分而引起需求变更。
需求分析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软件的功能需求,软件与硬件或其他外部系统接口,软件的非功能性需求,软件的反向需求,软件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阅读支持信息。
软件需求分析应尽量提供软件实现功能需求的全部信息,使得软件设计人员和软件测试人员不再需要需求方的接触。这就要求软件需求分析内容应正确、完整、一致和可验证。此外,为保证软件设计质量,便于软件功能的休整和验证,软件需求表达无岔意性,具有可追踪性和可修改性。
1.软件的功能需求。
软件的功能需求是整个需求分析最主要、最关键和最复杂的部分,它描述软件的各种可能的条件下,对所有可能输入的数据信息,应完成那些具体功能,产生什么样的输出。描述软件功能需求是应注意下面几点:
1)功能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对功能的描述应包含与功能相关的信息,并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各种描述之间不矛盾、不冲突)。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给出触发功能的各种条件(如:控制流、运行状态、运行模式等);
(2)定义各种可能性条件下的所有可能的输入(包括合法的输入空间和非法的输入空间);
(3)给出各种功能间可能的相互关系(如各个功能间的控制流、数据流、信息流,功能运行关系:顺序、重复、选择、并发、同步);
(4)给出功能性的主要级别(如:基本功能、可由设计者选择逐步实现的功能、可由设计者改变实现的功能等);
(5)尽可能不使用“待定”这样的词。所有含有待定内容的需求都不是完整的文件,如果出现待定的部分,必须进行待定部分内容说明,落实负责人员、落实实施日期。
2)功能描述的无岔意性和可追踪性
需求功能描述的无岔意性、可追踪性和规范化:
(1)功能描述必须清晰地描述出怎样输入到怎样输出,并且输入、输出描述应对应有数据流描述、控制流描述图,这些描述必须与其它地方描述一致;
(2)可以用语言、方程式、决策表、矩阵或图等对功能的描述。如果选用语言描述必须使用结构化的语言,描述前必须说明该步骤(或子功能)的执行是顺序,选择,重复,还是并发,然后说明步骤逻辑。整个描述必须单入单出。
(3)描述时,每一个功能名称和参照编号必须唯一,且不要将多个功能混在一起进行描述,这样便于功能的追踪和修改。
(4) 功能描述应注意需求说明和程序设计的区别。需求设计仅仅是软件的功能设计,它给出软件运行的的外部功能描述,以及为了实现这一外部功能必须做哪些事情(采用和种数据结构,定义多个模块,接口间的接口等)是设计阶段的事情,功能描述不应涉及到那些细节问题,以避免给软件设计带来不必要的约束。
2.软件与硬件或其他外部系统接口。
软件与硬件或其它外部系统接口包括下述内容:
(1)人机接口:说明输入、输出的内容、屏幕安排、格式等要求;
(2)硬件接口:说明端口号,指令集,输入输出信号的内容与数据类型,初始化信号源,传输通道号和信号处理方式。
(3)软件接口:说明软件的名称、助记符、规格说明、版本号和来源;
(4)通讯接口:指定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等描述。
3.软件的非功能性要求。
软件非功能性需求是指软件性能指标,容限等功能以外的需求。一般指下述内容:
(1)时间需求:输入、输出频率,输入、输出响应时间,各种功能恢复时间等;
(2)处理容限、精度、采样参数的分辨率,误差处理等;
(3)可靠性的MTBF要求,可维护性、安全性要求等。(对可能的不正常的输入给以正常响应是可靠性的重要内容,这属于功能性需求。)
4.软件反向需求
软件的反向需求描述软件在那些情况下不能做什么。这一条是随软件实际要求而定。有两类情形需要采用反向需求的形式。第一种情况:某些用户需求适宜采用反向形式说明,如数据安全性要求属于这类形式。第二种情况:对一些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软件,有些必须描述软件不能做些什么。如控制点火时序,我们必须交代清楚在那些情况下不能点火,否则会造成故障。
5.软件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软件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主要指对软件设计者的限制。如软件运行环境的限制(选择计算机类型,使用配置,操作系统的限制等)、设计工具的限制(使用语言、执行的标准)和保密要求等。
6.阅读支持信息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用户需求,也是为了使需求便于修改和追踪。其本身并不是对需求的描述,但它影响到需求分析的可读性,也属于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目录、需求背景信息、内容索引、交叉引用表、注释等均属于这个部分的内容。
再看软件需求分析常用工具
我们根据用户需求,通过反复讨论、分析,最终明确一个唯一性的用户需求,这个结果其实就是我们的软件需求分析报告。一般我们采用Word、PowerPoint、Visio、ProntPage、Excel等Office工具,同时可能采用一些开发工具,如VC或BC等,同样也会使用一些图形工具,如Potoshop、调色板等画图工具。
使用各种工具表达软件需求分析,其具体表达手段可以分为:
1.效果图描述。主要是用户UI界面的描述反映用户需求功能;
2.逻辑图描述。根据用户需求功能,使用抽象化理论,以及需求分析理论,对用户需求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建立功能性逻辑关系图,流程逻辑关系图等;
3.关系图表描述。主要是对信息关系、数据库表格、接口函数等描述;
4.工程数学描述。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信息,运用工程数学进行算法推导,进行合理化需求分析推导;
5.甘地图描述。主要是软件项目工作安排,开发周期预估;
6.其它方法描述。保证完整性合理性的有效描述。
第四步:编写需求文档。
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总结,针对特定项目我们的需求文档都有固定模板,经过前面的需求调研、需求分析过程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上按照用户组织结构、功能模块分布情况,经过文档格式、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即可形成我们需求调研分析的成果文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其将做为我们下一步系统开发的主要输入文件之一。
第五步:评审需求文档。
软件需求分析评审是为了检查我们进行软件需求分析工作,保证软件需求分析工作正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合理性、可确认性、可实施性,完全保证用户所需求的功能,评审内容的'主要载体就是“需求规格说明书”。
1.组织结构与责任管理
我们对组织结构与责任管理的评估主要有:参与人员任务和责任界面的明确;安排计划按时完成状况;相互间的协调能力状况。
2.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
我们进行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完整、准确地描述用户的需求,跟踪用户需求的变化,将用户的需求准确地反映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并使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用户的需求保持一致。
需求分析的特点是需求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完整性:是准确、全面的描述用户的需求。一致性:是通过分析整理,剔除用户需求矛盾的方面,规范用户需求。可追溯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整理和规范的需求,其一,需要不断的和用户进一步交流,保持和用户最新的需求一致。其二,和系统分析(设计)保持一致。
因此在需求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建立需求分析技术层面的基本框架,从技术上保证需求分析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的需求分析才能满足项目对需求分析的要求。
3.保证可实施性
我们必须以用户软件需求为依据,以求实的态度详细的、准确的、完整的编写软件需求分析,避免空想世界,空中楼阁的想法;避免无逻辑性、无核心的描述;避免无量化思维,无实际空间概念。
4.需求分析评价指标
主要有这么几个指标:功能性、完整性、正确性、逻辑性、表现性、合理性,可实施性等。
5.工作周期
评价人员投入,以及费用支出的合理性问题。正确制定工作周期,保证软件项目的顺利完成。
6.需求不确定更改与可确认保证
可确认需求功能是实现用户需求的基本保证,如果不可确认的、不确定更改存在,将会阻碍软件实现,或者软件设计存在着不完整性缺陷,或者存在着不可实施性问题,我们必须区分是功能性障碍问题,还是未来性问题。如果不能够明确是未来性问题,则必须调整功能需求,化解不确定更改的问题。因此,判断不确定性更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六步:管理需求-将存在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
需求管理就是IT项目中的范围管理,需求管理是整个IT项目的源头,IT项目的估算,计划,后续的跟踪控制,验证和确认等各项工作都是跟需求密切相关的。因此为了保证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的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项目计划的严肃性和可执行性;为了保证软件系统最终开发的产品正是客户期望的产品,必须要做好需求管理工作。
需求管理工作应该是需求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用户原始需求的提出,到最终形成软件产品后用户对需求实现情况的验证以形成闭环流程。因此我们需要跟踪和了解到需求状态的演变过程。大型的项目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较为复杂,一个需求的实现会经过用户需求,软件需求,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开发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多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需求追踪以确认需求和中间阶段产生的工作产品的一致性。另外变更管理是需求管理的另外一个重点,需求在经过评审确认后需要基线并受到控制,当出现需求变更的时候必须进行相应的需求影响分析以确认对需求变更的处理方式,当变更工作量影响较大的时候还需要调整并重新基线项目计划。
对于整个需求调研,分析和需求开发,评审确认的过程也需要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对需求输出的文档需要得到用户,项目组设计开发人员的共同确认和承诺。
【调研方案】相关文章:
调研的方案02-02
调研方案10-11
优秀调研方案11-10
关于调研方案02-23
最新调研方案11-17
品牌调研方案11-18
企业调研方案04-22
调研方案模板02-25
调研活动策划方案11-03
领导调研接待方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