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1-12-02 10:54:09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无题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

  无题二首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翻译

  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

  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隐居的人不因游赏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热邀请宾客时候,无人请我。

  我在碧竹林中来回走动,惆怅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无人。

  野地里的花终被沾湿,风中的蝶强作妖娆。

  种种忧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携手同行,我还是感到烦闷无聊。

  注释

  偷:指羞涩,怕人看见。

  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

  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筝:乐器,十三弦。

  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

  悬知:猜想。

  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背着女伴。

  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招邀:邀请。

  裛:沾湿。

  风蝶:风中之蝶。

  娇饶:柔美妩媚。

  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烦闷无聊。

  赏析

  其一

  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时装扮。十岁时就有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十四岁怀春羞涩,藏于深阁,回避关系最亲的男性戚属,“悬知”,表现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担忧的待嫁心理。十五岁无处说相思,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诗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忧伤烦闷,又无处说相思,更无心为秋千之戏,这还不够,作者善作情语,让少女独自对面春风而泣,何等情思。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也许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与姑娘的这段恋爱,没有结果,从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有专家研究此诗是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前途,证据是诗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近人韦然超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们这段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不能明题,故称“无题”。而且在其后的众多“无题”诗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在写他的这段无果初恋。可见这位姑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尽管此后诗人结婚生子,与夫人感情深笃,但这段初恋却深深地埋藏心底,时时以“无题”作诗念之。

  其二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不得志之愁,或是描述睹物怀人之情,或是叙述当秋暑之愁时最贵邀请而实无人邀请之况,或是陈述因自己的“不自聊”虽值秋暑而不邀朋友同游的原因,有很多不同说法,莫衷一是。

  最后一种观点较符合作者之秉性,而且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作者以诗人的视点,表现了一种世人常见的心理现象:即因主观的“不自聊”,亦即自己主观的不快乐,面对秋暑幽胜的客观风景,竟产生了一种错觉或幻觉,故眼前的碧竹清池也变得那样怅惘寂寥;露花风蝶,亦觉其强作娇饶。而且,这种错觉或幻觉也能传染周遭,影响他人。所以,此时此刻如果携君之手同游幽胜,不但不能提起不倦赏之幽人的游兴,反而徒然使君一起“不自聊”,不游也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之儒雅风范略见一斑。

《无题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2

  无题二首

  故乡黯黯锁玄云,皓齿吴娃唱柳枝。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古诗简介

  《无题二首》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两个不同的事件。第一首为“卮酒食河豚”,第二首为“吴娃唱柳枝”。这两首诗虚实结合,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祖国长夜漫漫,杜鹃啼血的政治环境,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与渴望光明的情怀。

  翻译/译文

  其一

  祖国正在黑云笼罩之下,漫漫长夜隔住了新春。

  岁尾之际怎禁得起再悲伤,权且拿起杯中酒吃河豚。

  其二

  牙齿洁白的苏州姑娘唱着柳枝曲,酒阑人静像是暮春的时候。

  没来由的旧梦赶走了残剩的醉意,我独自对着灯光的阴影想起啼血的杜鹃。

  注释

  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滨之上,即滨之上信隆(1899--1967),日本鹿儿岛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耳鼻喉儿科医生。

  黯黯:气象惨淡的样子。锁:笼罩,封闭。玄云:黑云。

  遥夜迢迢:长夜漫漫的意思。上春:古时正月称谓上春。

  岁暮:年底。何堪:哪能够。

  卮(zhī)酒:杯酒。卮,酒器。河豚:一种有毒的海鱼。

  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坪井芳治。坪井芳治(1898一1960),日本东京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儿科医生。

  皓(hào)齿:洁白的牙齿。吴娃:泛指江南苏州一代的年轻姑娘,吴人称美女为娃。柳枝:原为古代民歌曲调,名《折杨柳》或《折柳枝》。唐代进入教坊,名《杨柳枝》。白居易有《杨柳枝词》八首,其中有“古歌旧曲君休问,听取新翻《杨柳枝》”的句子。又在《杨柳枝二十韵》题下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诗中指歌曲,又以“吴娃”而引出“杨柳枝”。

  酒阑(lán):指酒席将尽未尽之时。阑,尽,晚。

  无端:没有来由。旧梦:往事,犹言旧事如梦。残醉:酒醉将醒。

  子规:即杜鹃。师旷《禽经》:“春夏有鸟如云不如归去,乃子规也。

  赏析/鉴赏

  创作背景

  据《鲁迅日记》1932年12月31日载,这两首诗系书赠日本朋友滨之上信隆和坪井芳治的(当时均为上海莜崎医院医生)。又,同月28日记:“晚坪井先生来邀至日本饭馆食河豚,同去并有滨之上医生。”可为注脚。这是两首借物托情的政治抒怀诗。

  整体赏析

  这两首诗是作者鲁迅的.咏怀抒情诗。

  第一首抒发了鲁迅有感于岁暮冬夜的黑暗漫长,而以酒浇愁遣怀的情绪。诗的前两句“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描写了故乡(也指故国)的冬夜,黑云密布,长夜漫漫,仿佛这冬天和初春隔得有如此之遥,诗人说:“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但在中国,这春天也是遥不可及的。诗虽写眼前实景,却暗喻了当时中国的黑暗沉重的现实:后两句“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是说岁暮之时,又怎么能再忍受那无尽的忧愁呢,不如暂且借酒浇愁,把酒吃河豚鱼吧。诗中虽实写了此次食河豚的事,但在此诗中也表达了拼死吃河豚,并将生命置之度外的情感。

  此诗沉郁幽愤,寄怀抒愁,伤时忧生,沉静而又韵味深沉。

  第二首诗也抒发了作者感时伤怀,思念旧交故友的情感。诗中写道:暮春时节,在热闹的酒宴上,明眸皓齿的姑娘演唱了柳枝词,引起了作者的思乡念旧之情。当酒阑席将尽的时候,夜己深了,人散了,四周安静下来,忽然作者做起了旧梦。醒来时,自己的酒也醒了。最后,在落寞的情调之中,作者只能坐在灯阴底下,思念起故人。诗的第一句由吴娃唱的柳枝词的歌,由传统的折柳赠别风俗,转入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而这种思念特别是在热闹的酒宴之后,人静之时,最宜生发。

  《无题二首》,描写了作者感时伤乱、思念故乡旧交的感情,并以此借酒浇愁,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诗歌主题,体现了鲁迅的文人情怀。鲁迅写这二首诗,是体现着他的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情趣和感情的。全诗含蓄隽永,忧伤的思绪淡淡地流寓在诗句之中。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酒泉子·无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4

无题四首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5

酒泉子·无题原文及赏析04-01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19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19

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4

无题二首原文及赏析03-22

《无题二首》原文及赏析02-14

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原文及赏析03-21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原文及赏析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