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时间:2022-05-28 13:06:2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三、阅读3—6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思维,激发想像力,崇尚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中学以来我们吟诵过不少古诗文,我想苏武的《题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谁来谈谈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业家罗迦·费·恩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请大家阅读,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研读过程

  1.分组自学

  要求:

  A.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依据,归纳一下,派代表写在黑板上。

  B.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2.辨析什么是论点、论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A.明确论点的定义──写出本文的论点──明白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B.明确论据的定义──归纳本文的论据──明白论据的作用。

  c.将有关系的论点和论据用线连接起来──明白两者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3.创造性地设计图表展示作者的思维顺序,文章的结构脉络。

  4.动笔练习

  A.请把“创造力不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为一个观点,再举例证明这个观点。(如太空笔的事例等)

  B.评议,重点在于事例是否支撑观点,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

  三、探讨延伸

  1.讨论学生发现的问题。(机智应变)

  2.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放赤壁风光画面──请同学说说感受──同一个“赤壁”,为什么苏武就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开去。

  四、小结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于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五、网络论坛(课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势,学过本文后,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它的理解。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3

  【学习目标】

  1、鼓励学生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2、理解本文的结构特征。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本文的结构特征。(重点)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巨大的、天才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苹果为何落地的小想法开始的;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的启示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说他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今天我们继续探究作者是如何谈创造性思维的。

  二、自主预习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明确:①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7自然段)、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第8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②引证法: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

  (一)归纳主题

  本文由一题目的答案入手论述,引出了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证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提出了必须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充满信心,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是创造力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观点。从全文看来,作者旨在破除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思维模式,指出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观念已经不适应目前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也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文明进步。同时,对我们来说,在个人生活中,要提倡包容性,提倡与人合作的精神,就要学会容纳不同的认识和见解。

  (二)写作亮点

  1、开头设置问题,引出命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从一个有趣的数学题谈起,再对人们头脑中“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进行剖析,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命题。

  2、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这是本文在论述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的层次可概括为: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把问题引向更深处。

  3、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开头设置的问题本身就证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就自然地进入了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错误思维模式的剖析,引出了必须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观点;接着点出寻求其答案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展开对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记述;然后用两个问题引出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归纳全篇。全文顺流而下,过渡自然。恰当地运用衔接词,也是使过渡自然的原因。

  4、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本文的又一特点。本文论述的是一个创造学上的问题,全文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从创造学角度看,论述的是转换思维视角、不同概念的组合等问题。但全文并没有出现这些名词术语。开头由一具体材料引出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层层深入地剖析,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给不同层次的读者予以深刻的启示。

  5、语言上,注意用词的准确,保证论述的严密。如副词,像“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等;再如关联词语的运用,使论述滴水不漏,像“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就会止步不前”“但这并不是说”“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等。

  四、板书设计

  设置问题,生动形象

  围绕中心,逐层论述

  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用词准确,论述严密

  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五、课外拓展

  围绕“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内涵,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玫瑰虽美,但花下荆棘丛生;其实,换个角度也可看作:荆棘虽多,但棘上却盛开着美丽的玫瑰!

  仿写:

  答案示例:彩虹虽灿烂,但其前总有暴风雨肆虐;其实,换个角度也可看作:虽有暴风雨肆虐,但风雨之后,就有灿烂的彩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相关文章: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01-23

事物不止一个正确答案教案02-27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1-08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1篇03-26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5篇01-07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5篇02-27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2篇03-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5篇)03-04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集锦15篇)03-04

正确读书的技巧05-10